三年级数学跨学科活动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跨学科活动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跨学科活动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正确地应用面积单位,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是1cm2小方格,课件、同图①②③一样大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大熊组织竞赛,让小兔、小马、小羊来抢答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吗?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怎样知道图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几个面积单位。)
2、点明课题:今天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图①、图②、图③课件)①让学生估一估哪个长方形面积大?②要表示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③怎样来表示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分组操作(一、二组用小方格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六组摆图③、并将摆放小方格每行个数与行数的数据填在下边表中相应的格中。)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让每小组汇报摆放的结果。
(3)得出结论。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方格总数等于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什么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找出回答)
(4)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100cm2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它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交流时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小结:
(1)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时注意什么?(面积单位的使用)
三、思维训练、实践活动。
P49、1、2、3、4题
四、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跨学科活动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能力、观察对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仔细思考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很高兴我们能相聚一起,在数学大本营里,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我们的口号是:数学大本营,快乐伴我行。(课件展示)
咱们一起做个“猜手指”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数至小指,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到一个数,孙老师就能知道这个数会落在哪个手指上,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挑战,教师应战。)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快吗?这个游戏中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就揭晓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学习例2
(1)收集信息
师: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准备用一些花来装扮教室,这样教室就更漂亮了。(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谁会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自主做题)
生:一共有23盆花,每组放5盆。
生:求能放多少组,还剩下几盆?
生:这是再求23里有多少个5,要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3÷5。
生:我还会列除法的竖式(师板书算式)
(2)动手操作:(课件展示)师: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呢,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还余几根?(独立完成,再展示结果。)
(3)汇报评价:在小组内说摆小棒的过程,再汇报。
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分成了4组,还剩下3根。(师同时板书答案)
师:看来,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剩余3盆。剩下的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课件再次展示,进行着重强调。)
生: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够摆一组的。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候候正好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在数学上,我们把剩下的不够分的数就叫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4)认识余数
边板书边讲除法家族里的新成员——余数。
师:请跟老师一起读。
(5)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读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除法家族里的每个成员?每个成员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怎么读?
强调:老师查字典知道“余”表示剩余的,多出来的,余数就表示剩下不够分的数。
(6)竖式计算
师:有了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这道竖式计算出来。
生进行竖式计算。
师:你列的竖式是否正确?数学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我们走进课本,用心阅读51页例2图。
边读边思考: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几?怎样知道的?B、23下面的数是几?它是怎么得到的?C、余数是几?是怎么得到的?
D、你知道余数表示什么?(课件依次展示)
小结:我们可以得出除法竖式计算三部曲:商、乘、减。(课件)
(7)展示竖式。
2、练习。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1)小试身手
(2)知识城堡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学习例3
(1)探究关系:如果刚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你会列式计算吗?
(2)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题目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得越来越快啊?有什么窍门吗?
(4)小组合作:
师:A、请观察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B、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桌讨论,再互动交流)
追问:为什么余数是依次增加了?(一个量在变,所以改变了另一个量。原来被除数在变,会引起余数的变化,被除数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归纳总结:所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反过来怎么说?
3、智慧冲浪:
(1)下面这样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2)知识城堡2.
(3)我是小法官。
四、课堂总结,交流释疑: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开心小游戏:猜手指
猜手指游戏是几个数字在循环?列式就是:()÷5=()…(),这个游戏主要看余数:如果余1,这个数会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会落在食指上;余3,落在中指上;余4,落在无名指上;会不会余5?如果没有余数,就落在小指上、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快速进行猜手指游戏了吧?(和同桌互做两个,学生根据结论,做游戏验证。)
2、智慧小博士。
三年级数学跨学科活动方案 篇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个人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学习。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营造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文化氛围,我们鹤溪小学举行首届“趣味数学节”活动。
活动的目的:
通过活动,丰富校园数学文化,凸显数学元素,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让数学文化渗透校园,让快乐和智慧走近学生,让全校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8日~10月31日
活动主题:
让数学与趣味同行
活动人员:
全体学生及相关老师
活动具体安排:
一、准备阶段:策划趣味数学节活动方案陈英娟(10月1日前)环境布置:校园横幅——让快乐与数学同行!教导处
开幕式:10月8日大课间活动时间,练飞校长宣布启动趣味数学活动节。
二、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数学趣味活动(时间10月9~10月17日,作品上交时间10月18日早上)
一年级:数小棒比赛
第一阶段:每一位学生准备100根小棒,练习从1数到100,并能把小棒10根10根的捆扎。第二阶段:各班抽取5名学生一起进行5分钟数数比赛,看谁又对又快数好100根小棒,并10根10根捆扎好。速度最快者为赢,各班取三名评为“数数之星”。(徐晓翠季再美及一年级班主任。)
二年级:数学你我他故事会徐李红及二年级班主任
以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学,每班抽取2名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故事内容可以数学家的故事、有趣数学故事等,最后评选一、二等奖,报到教导处(徐李红老师主持故事会)
三年级:趣味钟面制作。陈英娟及班主任
根据学生学习的钟面知识用图画纸和硬纸板制作钟面,力求钟面有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或动画图案。各班选取5幅作品参加展示,进行评比。(作品上要注明班级和姓名)
四年级:数学想象画雷晓兰及班主任
以“我心中的数学”为题,想象作画。要求能用数字、几何图形等数学元素表现心中的数学,绘画形式不限,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参加校想象画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
作品需注明“作品名称”和“作者班级、姓名”
五、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制作各班数学老师及班主任
比赛规则:学生可独立或合作完成制作数学手抄报,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以“弘扬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为主题,要求规范、整洁、美观,做出个性。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参加校“小学数学手抄报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手抄报内容可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等。
作品需注明“作品名称”和“作者班级、姓名”
(以上活动作品交负责老师处,评选出一二等奖,名单及作品上交教导处及数学教研组.)
第二阶段数学素养检测及展示:(时间10月20日-10月31日)
①二、三年级口算比赛出卷:蓝梦平陈英娟
各班选三名计算能手
②四、五、六年级趣味数学题比赛出卷:雷晓兰彭显旗王美珍各班选三名数学希望之星
(统一检测时间:10月26日)
教导处在展示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三、活动总结阶段:叶茂教导处
教导处提供学生奖状奖品叶茂主持趣味数学节活动总结并给学生颁奖。
活动说明:
1、活动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能玩好数学。
2、负责的各项目的老师收集好资料,用镜头记录下活动的过程。
世事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广大点线面体包全!
三年级数学跨学科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1、主题名称
《我爱我家》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弄清自己与其他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称呼,学会自己介绍自己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同时学会理解家庭及其家庭成员,弄清什么是“同代人”。
2、活动背景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教育影响是无庸质疑的,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温馨的港湾。在家里我们能感受到与亲人相处的温馨和幸福,能感受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包容,也能学到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且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却不知父母生活的劳累艰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也不同,加上每个人又存在独特的个体差异,当然最终得到的体会和对人的影响不同,所以,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家庭中来回到家庭中去,在活动中认识所有幸福的家庭中的不同特色,感受幸福的源泉,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关心父母,尊敬长辈,让学生懂得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二、活动目标:
主题活动的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学会从家庭生活事件中提出问题,并能从问题中提炼
主题:了解家庭的结构,分析家庭成员的关系,明确自我对家庭的责任,从家庭生活中感受亲情的可贵,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访、说、写、评”,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活动对象
三年级学生
四、活动指导者
指导教师:
五、准备活动
学生准备:事先了解父母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并对家谱进行调查,了解自己姓氏的历史上的名人
教师准备:事先设计好“我的家庭”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表
六、活动实施过程
学一学、说一说
认识家庭、家族(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家庭图片)
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庭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我们的家庭”。
(二).新授
1、认识家庭(全班讨论):
(1)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时,应该介绍哪几个方面?
(2)你准备怎么向别人介绍?
2、在小组内介绍“我的家”。
要求:
(1)介绍的同学口齿清楚,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2)听的同学要专心听,听完后可向介绍的同学提问,并且要说出你的评价意见。
(3)每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全班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介绍自己的家。
4、理解家庭及家庭成员
(1)弄清“同代人”
(2)弄清自己与其他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3)分组调查,填写家庭金字塔
5、填一填:通过自己的充分了解和观察,做到正确书写每位家庭成员的名字、年龄、属相、生日、爱好、工作等相关情况。(正确填写下列表格)
“我的家庭”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表家庭
成员年龄属相生日工作单位兴趣爱好手机(电话)
家庭地址
邮编电话
6、教师总结、评价。
7、认识家族
(1)说说与之间家庭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2)理解家族的含义
(3)弄清自己与家族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4)按照下图完成家族金字塔
祖父祖母
姑姑伯父伯母爸爸妈妈
堂兄弟姐妹我
8、组织学生讨论、发现:什么样的家族才有舒适、温馨的感觉?
9、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姓氏的历史上的名人”。
要求:
(1)介绍的同学口齿清楚,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2)听的同学要专心听,听完后可向介绍的同学提问,并且要说出你的评价意见。
(3)每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全班交流。
(4)各小组推荐代表介绍。
10、教师总结、评价。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家庭及其家族的现状,有利于培养我们热爱家庭、家人的思想感情。做一做、写一写:(前期准备一、两天,上课一课时)
1、学生以小组展示汇报各组主题研究成果。
有的是家庭故事会,有的展示家谱树,有的讲今天我当家的`经历体验有的展示手抄报等等,各具形态,丰富多彩。这时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拍摄或录制展示会的情节场面,这个资料很珍贵哦!2、评价与反思。
1、“幸福一家子”儿童画(单人照、全家福、父母寄语等)
2、制作“我爱我家”手抄报。
3、利用双休日,跟随父母,观察父母一天的工作,写好观察日记,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4、或者写自己为家庭做了事之后的感想。
5、交流、总结、评价。
评一评:(一课时)
根据各位同学前一阶段的情况(表格、相册、日记),先小组推荐,再集体交流,评出温馨家庭、和睦家庭、幽默家庭。
活动拓展(课外延伸)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家庭小故事。
八、活动建议
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家谱的调查可能比较难,如果询问不到爷爷的爷爷辈,就从爷爷的爸爸辈调查起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我爱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让队员们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要引导他们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培养队员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开展合作活动,要给队员们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队员们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队员们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通过合作提高活动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探究学习中,队员们自己发现问题,控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让学生从家庭中来回到家庭中去,在活动中认识所有幸福的家庭中的不同特色,感受幸福的源泉,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关心父母,尊敬长辈,让学生懂得如何回报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