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篇1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德育导师制”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德育导师制”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全员参与,根据“德育导师制”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指导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对德育导师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建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德育处具体落实。在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校初步制定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三、多种渠道、双向选择
1、让有经验的班主任与新班主任结成德育导师组合,优秀班主任发挥经验丰富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创设年轻教师学习的良好条件和外部环境,促进年轻教师迅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尽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本学年有6对新老班主任结成德育导师组合。
2、让教师与学生结成德育导师组合,由教师对学生(以所担任教学工作的班级学生为主,教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可以选择自己平时专业辅导的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问题的“问题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初步确定需要结对子进行辅导的学生,其中家庭贫困的、学习困难的、行为有偏差的、家庭教育背景不良的、心理有障碍的为重点受导对象。
3、邀请校外辅导员来校做德育专题报告(法制、安全等),同时利用家长会,让有教育经验的家长作交流,从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
四、建立工作制度、编制工作手册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三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人手一册,要求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关指导计划,认真记载受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平时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等,要求每月与结对学生至少谈心1次,每月与家长联络不少于1次等,做到谈话、辅导等均有记录。
目前存在的困惑和求解的问题:
1、德育导师工作的效果难于体现,有些目标无法评估,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导师制”工作评价体系,进行德育量化管理是当务之急。
2、如何提高导师德育技巧,提升德育导师素质,实现导师制的长效性是一大难题。
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1、加强德育导师的培训、提高导师素质是首要问题。
2、不断完善德育导师的评估体系,提高德育导师工作积极性。
3、寻求不同方式加强与受导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交流受导学生的信息,更好地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理解。
4、创设更多机会到经验丰富的兄弟学校学习和交流。
总之,少年儿童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新路子,为培养好下一代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篇2
一、我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取得成绩
1、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保证了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制课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2、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几年来,我校围绕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同时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兴趣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学生易于接受的社会法制实践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学生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
二、我校法制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虽然我校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法制教育专题课的内容设置上,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法制教育内容以《学法路上与你同行》课程为主,校本法制教育课程虽结合主题月活动开展,多以讲座为多,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
2、由于经费的不足、交通安全等多种因素,法制教育多数是局限在课堂内,有举行法制演讲、手抄报、讲故事等多种比赛形式,但此类比赛,大部分较出色学生参加,而广大的小学生面对的是信息万变的.社会,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诱惑无不影响着他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只局限于学校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这是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在校学生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网吧和游戏机室等营业性服务场所的诱惑,部分学生家长的不良行为等,给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三、新形势下提高发展教育效益的措施
1、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理念,强化法制教育队伍素质。组织成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综合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教务处等多部门力量,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班主任为中坚,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人人都是法制教育者,全面开展法制教育。
2、不断完善法制教育课程、内容。由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由于自身工作十分忙碌,不可能每天在学校,少有时间接触学生,我们平时就多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联系,把青少年的具体、实际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同时加强教职员工(尤其是班主任)的法制教育的理念、方法,对学生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全面的阐述。
3、拓展法制教育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制教育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多与社区、社会联系,争取法制教育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形式,提升法制教育的效应。
总之,不断加强新形势下的学校法制教育,让更多的小学生懂得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及自己的合法权益,遵纪守法,履行法定的义务。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篇3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德育导师制”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德育导师制”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全员参与,根据“德育导师制”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指导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对德育导师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建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德育处具体落实。在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校初步制定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三、多种渠道、双向选择
1、让有经验的班主任与新班主任结成德育导师组合,优秀班主任发挥经验丰富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创设年轻教师学习的良好条件和外部环境,促进年轻教师迅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尽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本学年有6对新老班主任结成德育导师组合。
2、让教师与学生结成德育导师组合,由教师对学生(以所担任教学工作的班级学生为主,教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可以选择自己平时专业辅导的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问题的“问题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初步确定需要结对子进行辅导的学生,其中家庭贫困的、学习困难的、行为有偏差的、家庭教育背景不良的、心理有障碍的为重点受导对象。
3、邀请校外辅导员来校做德育专题报告(法制、安全等),同时利用家长会,让有教育经验的家长作交流,从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
四、建立工作制度、编制工作手册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三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人手一册,要求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关指导计划,认真记载受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平时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等,要求每月与结对学生至少谈心1次,每月与家长联络不少于1次等,做到谈话、辅导等均有记录。
目前存在的困惑和求解的问题:
1、德育导师工作的效果难于体现,有些目标无法评估,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导师制”工作评价体系,进行德育量化管理是当务之急。
2、如何提高导师德育技巧,提升德育导师素质,实现导师制的长效性是一大难题。
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1、加强德育导师的培训、提高导师素质是首要问题。
2、不断完善德育导师的评估体系,提高德育导师工作积极性。
3、寻求不同方式加强与受导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交流受导学生的信息,更好地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理解。
4、创设更多机会到经验丰富的兄弟学校学习和交流。
总之,少年儿童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新路子,为培养好下一代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篇4
一、我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取得成绩
1、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保证了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制课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2、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几年来,我校围绕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同时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兴趣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学生易于接受的社会法制实践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学生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
二、我校法制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虽然我校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法制教育专题课的内容设置上,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法制教育内容以《学法路上与你同行》课程为主,校本法制教育课程虽结合主题月活动开展,多以讲座为多,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
2、由于经费的不足、交通安全等多种因素,法制教育多数是局限在课堂内,有举行法制演讲、手抄报、讲故事等多种比赛形式,但此类比赛,大部分较出色学生参加,而广大的小学生面对的是信息万变的社会,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诱惑无不影响着他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只局限于学校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这是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在校学生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网吧和游戏机室等营业性服务场所的诱惑,部分学生家长的不良行为等,给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三、新形势下提高发展教育效益的措施
1、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理念,强化法制教育队伍素质。组织成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综合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教务处等多部门力量,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班主任为中坚,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人人都是法制教育者,全面开展法制教育。
2、不断完善法制教育课程、内容。由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由于自身工作十分忙碌,不可能每天在学校,少有时间接触学生,我们平时就多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联系,把青少年的具体、实际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同时加强教职员工(尤其是班主任)的法制教育的理念、方法,对学生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全面的阐述。
3、拓展法制教育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制教育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多与社区、社会联系,争取法制教育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形式,提升法制教育的效应。
总之,不断加强新形势下的学校法制教育,让更多的小学生懂得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及自己的合法权益,遵纪守法,履行法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