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暴雨应急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防暴雨应急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防暴雨应急方案 篇1
由于学校地势低洼,加之深河路排水系统差,每逢大暴雨天气,校园积水严重(水深达30cm-50cm)。为了及时、妥善地处置暴雨天气的校园积水事件,保障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暴雨天气,校园积水,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的.情况下。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暴雨天气校园积水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协调作战,共同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班班主任当天值日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应急措施
(一)一般情况(暴雨天气还能维持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1、当天值日教师坚守岗位,加强管理,维护学生活动秩序,值日领导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偶发事件。
2、放学时段,领导小组成员全部到位,有效组织学生放学,维护学生放学秩序,确保学生安全放学。
3、学生中餐由食堂送到各楼层分发,学生打饭后到各自教室进餐。各班班主任协助楼层值日教师组织学生打饭;协助食堂从业人员把饭菜送到各楼层。
(二)特殊情况(暴雨天气不能维持教育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1、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请示学生放假。
2、得到放假批准后,通知各班班主任电话联系学生家长,将每个学生交到家长手中接回。
3、所有领导小组成员到现场,维护放学秩序,有序组织学生放假,做好相关工作。楼层蹲点领导到位:一楼xx;二楼xx;三楼xx。
4、雨晴后,组织人员清理校园卫生,进行校园杀菌消毒工作。
四、责任追究
在应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人员视其情节追究责任,造成安全事故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不服领导小组指挥,且迟迟不按要求执行的。
2、未到现场履行职责的。
3、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出现失误的。
防暴雨应急方案 篇2
为切实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方针,做到遇事不惊、临危不乱,妥善处置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保障全体师幼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保教秩序,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幼儿园安全稳定,结合本园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宣教结合;精心组织、快速反应、沉着应对”的原则,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和预案演练工作。
二、组织结构
1、应急领导组。组长:黄淑卿。职责:统筹组织好整个应急过程。
2、宣传教育组。组长:张姗姗。组员:各班班主任。职责:稳定全园教职工、幼儿及家长的情绪,帮助他们了解事故发生的过程及应急措施,从而能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3、安全保卫组。组长:黄开建,组员为门房人员。职责:及时清理道路积水,打开下水井盖,保护好配电设施、等重要部位不进水;走廊大厅铺设防滑垫,避免滑倒摔伤事故的发生。
4、卫生保健组。组长:陈义萍。职责:尽快了解事故产生的后果,对轻微伤口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马上与班主任一起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5、后勤保障组:组长:杨云萍。职责:提供发生事故、处理事故、善后事故时所需的一切必需品。
三、防范措施
(一)建立全面的联系网络:
1、园领导和各小组组长的手机必须做到24小时开通,并告知全园教职工(包括宅电)。
2、规范应急上报电话:防火报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
3、园领导和各小组长必须备有全园家长、教职工(包括家属)、电话和手机(每位班主任也人手一份)。
(二)加强应急知识培训:
1、认真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对自己的职责要设想全面、考虑周到。做到平时防患于未然,事故发生时应对沉着,措施细致周到。
2、加强全体教职工在事故处理方面的防范应急知识培训与测试。
(三)应急物资准备:
1、设立应急隔离室。将保健室内的观察室作为隔离室,并添置相应的物品:消毒纱布、消毒药水、包扎纱布等。
2、添置应急人员所必备的“口罩、白大褂和医用手套”。
四、应急措施
1、当台风和暴雨来临时,宣传组负责通知各班关闭教室、楼道的门窗;幼儿休息要待在室内,在楼梯、走道上行走时要小心路滑。放园时没有家长接的幼儿一律等由值班老师负责管理照应,直至家长接领。
2、总务主任、当班门卫负责对校内及大门口地势低洼区域的路面清理,防止路面积水过深,走廊通道铺设防滑垫,防止幼儿跌到摔伤。
3、后勤保障组组织教职工及时清扫散落在地的各种垃圾、丢弃物等,防止垃圾被水冲散阻塞下水道而造成排水不畅和积水成灾。
4、后勤保障组组长负责校内积水和路面情况巡视检查,要及时组织清洁人员排除影响师生安全行走的树枝等各种障碍物。在地面坑、洞或窨井盖掀开处,放置标示物,以防止行人不慎绊倒或跌入。
5、后勤保障组组长负责加强对学校灾前各项防护工作的检查,督促有关人员履行职责,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
6、发生灾害事故时,行政值班人员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救援和指导。
防暴雨应急方案 篇3
一、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切实履行气象防灾减灾职责,确保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科学、有力、有序和有效进行,最大限度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国家相关专项预案等编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国气象局组织全国范围内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的应急处置,参照本预案执行。地震、矿难、疫病等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需要提供应急气象服务保障,可参照本预案组织。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置,中国气象局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局应急办)负责应急响应的综合协调,有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依据职责分工组织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领导小组: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指示精神,部署应急响应气象服务工作;
2.审核、签发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供的气象决策服务材料;
3.检查、指导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单位的工作,决定是否派出现场工作组;
4.指挥调度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物资、资金及技术装备等资源;
5.指挥处置气象灾害应急过程中其它重大突发事件;
6.领导小组成员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局应急办:
1.组织应急会商和综合研判,向领导小组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建议;
2.根据领导小组命令,统一组织、协调各单位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负责协调应急物资、资金等资源调配;
3.向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门报送应急响应期间的决策服务信息;
4.收集和汇总各相关应急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报告,编辑有关应急响应情况摘报,督促各单位的应急响应工作;
5.组织起草气象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和应急响应;
6.应急响应期间,组织、协调其他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
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减灾司:
1.根据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情况,联合局应急办进行应急会商和综合研判;
2.组织制作相关决策气象服务材料;
3.组织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
4.负责灾情调查、收集及应急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5.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预报司:
1.负责气象灾害应急相关预报、预警任务的落实;
2.负责气象灾害实况、预报、预警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信息的制作和汇总;
3.根据需要,向观测司提出应急加密和移动观测需求;
4.组织协调应急响应期间加密天气预报或预测会商,组织重大灾害天气联防;
5.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观测司:
1.负责组织各类气象观测资料的收集、传输和处理;
2.根据预报司需求,负责组织应急加密和移动观测及资料传输;
3.负责组织气象装备的运行、监控、维修和调配;
4.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办公室:
1.负责协调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指示精神;
2.统一负责对内对外宣传报道;
3.负责组织新闻发布和协调现场报道工作;
4.负责组织应急科普宣传;
5.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卫星中心、信息中心、探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服务工作。气科院、报社和华风集团按应急响应要求做好科技支撑、新闻宣传和影视服务工作。
人事司、计财司根据实际需要或领导小组的要求,组建气象应急专家组(专家库),做好气象部门灾情调查和应急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关服务中心做好水电保障、医疗卫生、食宿安排、安全保卫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规程
(一)应急响应原则。遵循分灾响应、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原则,各有关单位按照预案及职责分工做好响应工作。
(二)应急响应级别: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设为IV级、Ⅲ级、Ⅱ级、I级四个级别,I级为最高级别。
(三)应急会商组织。为确定应急响应的种类、级别、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急会商和综合研判,以《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附录)为应急响应启动的参照标准,综合考虑预警信号、可能影响程度、临近实况监测、发生灾害范围、公众关注程度等多种因素,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的具体建议。
(四)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组织应急会商:
1.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暴雨、暴雪、寒潮等重大气象灾害预警;
2.已发生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重大灾害并造成严重损失;
3.气象灾害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对敏感人群产生影响,引起较大社会反应;
4.应急响应期间需要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范围;
5.需要解除应急响应。
(五)应急会商由局应急办、减灾司、预报司主要负责人,相关直属单位负责人及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影响较大的省(区、市)气象局应急办负责人参加。可视情况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进行,主要商议启动应急响应种类、级别、范围,是否派出工作组以及其他应急事项。
(六)分管预报服务的局领导、局应急办主任、减灾司司长、气象中心主任根据应急会商结果,联合议定启动应急响应相关事项。
(七)应急响应命令。局应急办根据议定意见,起草应急响命令并报局领导签发。应急响应命令包括应急响应的启动、变更和解除(含其种类、级别、范围及其它应急事项)。原则上,Ⅳ级和Ⅲ级应急响应命令由副局长签发,Ⅱ级和Ⅰ级应急响应命令由局长签发。
(八)原则上按照气象灾害种类分别启动不同应急响应,当遇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适合不同启动级别时,按灾种最高级别启动应急响应。
(九)一般情况下,应急响应启动或变更的级别应从低级到高级逐级进行,必要时可根据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越级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十)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应按领导小组或当地政府相关要求,根据本地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启动不低于中国气象局应急响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应急响应降级及解除须提前报局应急办,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实施。
六、分级响应
应急响应启动或变更后,领导小组及各相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按照职责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具体响应程序和详细内容根据响应级别确定。
(一)IV级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到IV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应急办向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IV级应急响应命令。
应急响应内容:
1.局应急办全体成员在岗待命,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2.办公室组织对内对外宣传,发布最新气象灾害和应急响应工作动态。
3.局应急办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有关情况,适时制作《气象局值班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通过NOTES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
4.减灾司及时分析跟踪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向局应急办提出加强预报预警应急措施建议和应急响应变更或解除建议。
5.其他相关人员在岗待命。
6.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实行全天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向局应急办报告。
(二)Ⅲ级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到Ⅲ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应急办向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Ⅲ级应急响应命令。
应急响应内容:
1.局应急办全体成员在岗待命,保持通信联络,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
2.局应急办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有关情况,适时制作《气象局值班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通过NOTES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每天编制1期《气象灾害应急情况摘报》报送领导小组;向领导小组提出加强应急综合措施建议。
3.减灾司要明确在岗责任人;组织搜集、整理有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情况,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经领导小组审核后,报送国务院应急办和有关部委;向局应急办提出应急响应变更或解除建议。
4.预报司要明确在岗责任人;及时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视情况组织加密天气会商和发布对下指导产品;根据需要向观测司提出应急加密观测需求。
5.观测司要明确在岗责任人;了解掌握进入应急响应的有关省(区、市)气象部门重要装备、通信系统运行和观测资料传输情况,及时排除故障;组织实施预报司提出的加密和应急移动观测。
6.办公室组织对内对外宣传,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最新灾害性天气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和应急响应工作情况。
7.其他有关人员在岗待命,保持手机开通。
8.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实行全天应急值守和负责人带班制度,每天16时前向局应急办报告工作情况,内容包括天气实况及灾情、预警预报情况、服务情况、应急响应组织工作情况等。
(三)Ⅱ级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Ⅱ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应急办向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Ⅱ级应急响应命令和有关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及相关职能司和直属单位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进入响应的单位要明确应急岗位责任人,制定领导带班和应急值班安排,及时启动加密观测,有关应急装备进入待命状态,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开展服务。
应急响应内容:
1.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迅速到达工作岗位,参加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和加密会商。
2.局应急办根据需要每天举行应急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并研究部署应急工作任务;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情况,适时制作《气象局值班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通过NOTES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每天编制1期《气象灾害应急情况摘报》报送领导小组,必要时增加编报频次;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协调安排气象应急现场服务工作;向领导小组提出加强应急综合措施建议。
3.减灾司及时组织收集、整理有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情况,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加强对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分析工作,组织制作专题服务材料,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报送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向局应急办提出应急响应变更建议;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气象应急服务工作情况。
4.预报司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每天适时增加一次天气会商,及时组织发布对下指导产品;做好信息网络保障组织;根据需要向观测司提出应急加密观测需求;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预报预警工作情况。
5.观测司及时掌握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重要装备、通信系统运行和观测资料传输情况,及时排除故障;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安排部署应急观测和网络保障任务;根据业务运行状况,提出应急装备和资源调度建议,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组织实施预报司提出的加密和应急移动观测;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观测网络运行情况。
6.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对外宣传,收集部门外宣传报道动态情况和舆情,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根据应急响应工作的进展,确定不同阶段的宣传口径和重点,组织策划部门内外媒体宣传报道工作;根据领导小组要求,组织落实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新闻宣传工作情况。
7.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以及中国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实行全天应急值守和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报告情况,必要时根据命令增加报告时次,内容包括天气实况及灾情、观测网络业务运行情况、预警预报信息、服务情况、应急响应工作情况等,遇有突发事件随时向局应急办报告。
8.领导小组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工作,必要时调配有关应急设备和团队前往应急服务一线。
(四)Ⅰ级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Ⅰ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应急办立即向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Ⅰ级应急响应命令和有关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立即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状态,局应急办根据工作需要,调集各相关人员实行集中办公,进入响应的单位制定应急岗位排班表,主要负责人24小时带班,有关岗位24小时值班,取消所有休假安排,应急岗位人员全体到位,随时准备加密观测和设备保障,应急移动装备及专家团队根据需要赶赴现场。
应急响应内容:
1.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立即到达工作岗位,参加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和加密会商;领导小组组长在岗,随时签发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要报告材料;根据最新情况随时研究决策应急事项。
2.局应急办根据需要每天举行应急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并根据领导小组要求部署应急任务;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情况,适时制作《气象局值班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通过NOTES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各应急响应单位通报情况;每天编制1期《气象灾害应急情况摘报》报领导小组,必要时增加编报频次;遇有重大情况,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按指示办理;随时检查、督促各应急响应单位工作;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协调气象应急现场服务工作;向领导小组提出加强应急综合措施建议。
3.减灾司组织收集、整理有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情况,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加强对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分析,滚动制作专题服务材料,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报送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向局应急办提出应急响应变更建议;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气象服务工作情况,遇有突发情况随时报告。
4.预报司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每天适时增加两次天气会商,及时组织发布对下指导产品;做好信息网络保障组织;根据需要向观测司提出应急加密观测需求;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预报预警工作情况,遇有突发情况随时报告。
5.观测司及时掌握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部门重要装备、通信系统运行和观测资料传输情况,及时排除故障;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安排部署应急观测保障任务;根据业务运行状况,提出应急装备和资源调度建议,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对关键地区重要装备的保障,负责实施重大观测设备的跨省调度;组织实施预报司提出的加密和应急移动观测;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观测运行情况,遇有突发情况随时报告。
6.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对外宣传,收集部门外宣传报道动态情况和舆情,及时向局应急办报告;根据应急响应工作的进展,确定不同阶段的宣传口径和重点,组织策划部门内外媒体宣传报道工作;根据领导小组要求,组织落实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新闻宣传工作情况。
7.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以及中国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实行全天应急值守和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报告情况,必要时根据命令增加报告时次,内容包括天气实况及灾情、观测网络业务运行情况、预警预报信息、服务情况、应急响应工作情况等,遇有突发事件随时报告。
8.由领导小组决定是否成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参加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由人事司组织从各单位抽调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支持团队。
9.领导小组立即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工作,根据情况调配应急移动车和应急支持团队参与响应省(区、市)气象局的服务工作,必要时可从其他省(区、市)气象局抽调人员或装备协助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部门工作。
七、信息公布
(一)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有关信息公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二)信息公布形式主要包括电视直播、发布新闻通稿、组织现场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三)信息公布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种类、强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应急响应和服务工作等情况。
八、后期处置
签署应急响应解除命令后,应急响应各单位自动解除应急状态,恢复正常业务运行和管理状态。
(一)IV级、Ⅲ级应急响应终止后,进入应急响应各单位及时做好总结。Ⅱ级和Ⅰ级应急响应终止后,进入应急响应各单位在应急响应终止后2日将总结报送局应急办,由局应急办汇总形成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总结报领导小组。如有必要,局应急办可在应急响应期间组织中期评估。
(二)应急响应结束后,局应急办和各单位对本次响应过程和工作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或小结,为预案修订和完善做好准备。
九、预案管理
(一)本预案由局应急办管理。预案实施后,随着应急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各应急响应单位职责或应急工作发生变化,或发现应急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局应急办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二)各省(区、市)气象局和各直属单位可依据本预案规定制定本单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响应工作流程。
(三)本预案由局应急办负责解释。
(四)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防暴雨应急方案 篇4
沿海地区比较容易受到台风暴雨袭击。为了要求管理处员工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牢固树立防范于未然的思想,保证小区在受台风暴雨袭击时将损失减到最少,特制定预防台风暴雨应急方案。
一、小区容易受到台风暴雨袭击的地方。
1、业主/住户家的阳台摆放物品和玻璃窗户容易被台风袭击。
2、天台上的地漏容易堵塞造成积水。
3、地面管道容易堵塞造成排水不畅。
4、1--2栋每层电梯厅由于设计原因容易进水造成电梯故障。
5、会所乒乓球室和台球室由于地处半地下室,如果水泵故障容易造成浸水。
6、3楼架空层由于地面排水不畅容易造成积水。
7、地下车库出入口和下沉式道路容易进水造成地下室进水。
8、小区由于种植乔木,台风天气容易刮倒树木给行人和设施造成危险。
9、小区的设备房容易造成漏水进水,导致设备不能运转。
二、各班组分工要求。
(一)办公室
1、平时在管理处员工中普及预防雷击、保护自身安全的知识,防止预防雷击伤人等事故发生。
2、注意收集和收听天气预报,及时传达天气情况。
3、当有台风暴雨天气出现时,安排服务中心人员在小区电子显示屏上播放台风暴雨天气信息,提醒小区业主/住户注意安全,减少外出。
4、安排值班领导全面负责小区台风暴雨天气的应急指挥。
5、值班领导应该敦促露天淋雨作业人员携带雨具,防止人员淋雨感冒。
(二)安全部
1、台风暴雨天气时全体设备运行班人员在维修值班室待命,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2、全面巡视业主/住户的阳台和窗户,发现阳台堆放易脱落物品和窗户没有关闭的.住户及时通知并处理。
3、检查1-2栋天面的门窗是否关闭,天台是否堆放容易造成地漏堵塞的物品,并检查地漏是否有堵塞物。
4、开展便民服务,结合小区顾客需要,可以在出入口处摆放雨伞等雨具供顾客借用等。
5、台风暴雨期间各巡逻和岗位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性,防止不法分子伺机作案。
6、雨势过大造成地下室排水泵不能及时排水时,管理处值班领导应及时指挥安全员动用防洪沙包(袋)封堵地下室进出口,防止雨水进入地下室。
(三)维修班
1、台风暴雨天气时全体维修班人员在维修值班室待命,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2、平时注意加强小区地下排水管的维护保养,发现堵塞现象及时疏通。管道在台风暴雨天气堵塞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疏通,出现积水情况时采用水泵排水。
3、频繁巡视会所乒乓球室和麻将室,观察水泵是否正常运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用水泵排水。
4、巡视小区地下室和下沉式道路,检查排高户是否并闭,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即处理。
5、电梯工应频繁巡视小区电梯机房,检查门窗是否进水,机房是否渗漏,井道是否进水,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用电梯,防止事故发生。
6、台风暴雨天气来临之前应检查小区发电机是否处于自动位置,柴油是否充足,防止因雷击停电时应急供电。
7、频繁巡视小区设备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妥善处理。
8、绿化工应在台风暴雨天气来临之前将容易被台风刮倒的树木固定,或将树枝修剪预防树大招风。
(四)清洁班
1、安排人员到1-2栋车库、大堂门口、架空层打扫积水,防止雨水渗设备房。
2、安排人员到1-2栋每层电梯厅(每栋1-2人),及时清洁从窗户洒进来的雨水,防止雨水从电梯门流进电梯井道。
3、在各个容易滑倒的地段铺设地毯,并设置“小心路滑”的标示牌。易滑地段包括1-2栋门口办公室服务中心门前。
三、准备应急材料
1、雨具,包括雨伞、雨衣、雨鞋。
2、疏通机和疏通管道工具。
3、排水泵和排水带。
4、竹杆、绳子和花工工具。
5、塑料地毯、警示牌和清洁用具。
6、防洪沙包(袋)、铁铲等防洪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