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物资发放实施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捐赠物资发放实施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捐赠物资发放实施方案 篇1
一、活动主题
“爱心传递真情,书籍成就梦想”。同学们有很多书籍被闲置在书架上,我们倡议捐出闲置的一本书,给灾区的小伙伴送上一份特殊的关爱,让知识在爱的手中传递。
二、活动目的.
1、闲置图书得到了利用,避免闲置资源浪费。
2、有效缓解灾区缺乏图书的状况。
3、为学生提供传递爱心的平台。
三、活动时间
4月17日-4月22日
现场活动:4月22日中午12:00
四、活动地点
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五、活动准备:
阶梯教室话筒、投影、捐书音乐
黑板写字:“爱心传递真情,书籍成就梦想”(吉华)
校门口宣传海报、倡议书、主持稿
六、捐书要求
1、适合小学生看的书籍和杂志,不要杂志(如知音、故事会等)、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游戏书籍、不健康的书籍等;
2、书籍不能缺页、霉变或过于污损;
3、书籍里面不要乱涂乱画,影响正常阅读;
4、九年义务教育的教科书、味道比较浓的(党章学习类)书籍不需要;
5、习题类、试卷类书籍不要;
6、婴幼儿(学拼音、认数字的)图书一律不要。
7、关于赠书者的一些寄语:赠书的同学们均可在扉页或另贴小页上写赠言、感想或一些祝福、鼓励灾区同学的话。
七、活动程序
1、前期准备
(1)周四上午利用上午眼保健操时间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宣传海报和倡议书张贴在校门口。
(2)星期五提前布置会场,将所用桌子、黑板摆放到指定位置。
(4)提前下载好捐赠活动所用歌曲并调试好音响设备。
(5)提前做好捐赠图书登记表(每人1-2本),安排好每班出席现场活动人员(各班5人)。
(6)请各班将书籍按小捆好,每捆20本。
(7)主持人培训。
2、活动中
(1)义工代表介绍。
(2)老师讲话。
(3)学生发言。
(4)按顺序捐书,拍照留念。
(5)搬运上车。
3、活动后期
(1)整理会场。
(2)队部对捐赠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公示。
(3)活动总结,宣传报道。
捐赠物资发放实施方案 篇2
为切实解决我区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确保其安全过冬,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的有关规定,现就城乡特困人员给养物资发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物资发放对象和发放标准
(一)20xx年12月在享城乡特困对象区分发放物资;
(二)20xx年1月至12月新审批的在享特困救助供养对象,每人发放棉胎、被套、毛毯等各一床(张)给养物资(其中纳入集中供养的特困对象及长期住院治疗的特困对象出院后有需要的报区社会福利院,由区社会福利院统一调配后进行发放);
(三)20xx年12月在享的城乡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集中供养的特困对象,每人发放单衣裤、保暖衣、棉衣、保暖鞋、蚊帐等各一件(套)给养物资(其中长期住院治疗的特困人员出院后有需要的报区社会福利院,由区社会福利院统一调配后进行发放)。
二、物资使用原则
特困供养人员给养物资必须严格坚持专物专用的原则,不准挪作他用,确保救助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三、发放要求
(一)做好接收登记工作。各镇接收到物资后,必须办好接收手续,对收到的各类物资进行分类登记造册,有物资账目表和台账,做到接收到的物资品种、数量、规格等账目清楚。
(二)严格按规定程序发放,完善相关手续。
1、制定发放分配方案。各镇要根据我局下拨物资分配方案及救助对象名册,制定好本镇物资发放分配方案,分配方案必须经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同意。
2、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发放的对象及物资发放的种类、数量要在发放对象居住地的村屯(社区)“民政资金公开栏”进行张榜公示7天,并将公示的照片上交一份给区民政局留存。
3、村委(社区)在发放物资时,要在发放名册上有救助对象的签名和按手印。
4、建立发放工作台帐,及时整理发放材料归档。发放工作结束后,各镇要按照“两规范建设”的要求建立物资发放工作台帐,要将区民政局的发放通知、镇的分配方案、村委(社区)张榜公示的材料(包括公示名册和公示照片)、发放名册等有关材料,及时装订成册,独立整理归档,建立特困救助供养工作台帐,做到物资发放“笔笔清”。
(三)发放时间要求
特困救助供养人员供给物资的发放必须在20xx年1月底前全部发放到农村特困对象及城市特困供养对象的手中。
(四)监督检查
加强对特困救助供养人员供给物资发放工作的监督检查,各镇要根据分配方案及时将物资发放到各村(社区),并且加强对各村(社区)发放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特困供给物资严格按规定程序及时发放到特困对象的手中。我局将在20xx年2月上旬起对各镇发放本次特困供养物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如发现违法、违规现象,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捐赠物资发放实施方案 篇3
为规范娄底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管理,根据湖南省《关于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要求和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指挥部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调配防疫物资范围
本办法所指疫情防控物资是指我市集中产和采购、受赠及上级下拨给我市的84消毒液、免洗消毒凝胶、络合碘、75%酒精、洗消毒液、测温器材、医防护罩、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物资。
二、防疫物资管理
防控物资按照“集中统筹、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的原则,由市信局指定专专库进统管理,保管员按时验收、核实、登记、库,并建疫情防控物资管理档案,每报告疫情防控物资储备、领取情况。
1、本市集中采购和健缘医疗、乘药业集中产的防控物资由市信局根据市防控作指挥部的要求按照统购统配统销原则库管理。
2、上级下拨的防控物资由各承接单位交(报)市信局统库管理。
3、市红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商联、市侨联等单位的捐赠物资,定点捐赠的按相关规定办理,数据报市信局备案,定点捐赠的物资交市信局统库管理。
三、防疫物资调配
市级防控物资调配坚持以下四个原则:是急优先保障,先保障医疗救护员,重点服务防控线;是重点地区优先保障,不搞平均分配;三是根据2防控物资产和存放地点实就地就近调配;四是及时调配,每天调配次。
1、统筹安排,集中调配。
市级所有防控物资调配由市信局统负责,市卫健局(名副局长和名科长)、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各派名科长到市信局集中办公,集中调度,分组实施。
2、各需求单位实“把”负责的归管理制度,对所辖部门、单位需调的防控物资品种、数量严格审核把关,并填写防控物资申请审批单(见附表),报市信局按程序审批发放。
3、市信局负责根据每防控物资库存数量按需求及时调配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部门。
4、市卫健委负责按照每防控物资保障组分配的`物资数量调配到医疗卫系统,并负责全市所有专医护罩和防护服的调配。
5、每上午11点前,各单位将疫情防控物资需求情况报市信局;市信局根据库存及分配原则制定当防控物资调配案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指挥部批准,并于下午17:00点前由市信局调配到位;下午17:30前由市信局将当天产、采购、库及调配情况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指挥部和市纪委备案。
四、成员单位职责
1、市信局:负责全市防疫物资的产、政府采购、调配和管理,负责防疫物资保障组常作的协调处置和信息汇总上报。
2、市卫健委:负责全市医疗卫系统防疫物资的审核申报和管理,负责对专医疗物资的对采购作。
3、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疫情防控物资的运输和车辆保障,并开辟运输“绿通道”和海外物资关的协调作。
4、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本市产、采购和受赠物资的质量监管和保障作。
5、市财政局:会商市信局按照战时状态进应急采购,实先采购后备案,采购时预付部分货款,确保企业资流动性。
6、市公安局:负责防控物资的安全保障及配合相关部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7、市红字会、市商联、市侨联、市慈善总会等单位在负责本单位受赠物资统库管理的同时,要发挥优势,积极加防疫物资外购度。
8、其他成员单位按疫情防控作的要求,切实履各职责。
五、防疫物资监管
各责任单位要加强监管,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挪和擅分配防控物资,对管理混乱、虚报冒领、挪和擅分配防控物资等问题,由市纪委市监委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同时,各单位要加执法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制假售假、扰乱防控物资管理等违法犯罪为,依法依规从严从速处理。
六、本办法发布之起施,解除突发公共卫事件级响应为。
捐赠物资发放实施方案 篇4
20xx年新春佳节将至,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局困难职工的生活保障工作,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确保他们能过上一个愉快祥和的佳节,经局工研究决定,对全局生活困难职工开展走慰问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参加走慰问的领导
走慰问组由局领导带队,相关科室、单位负责同志陪同,分成8个慰问组分赴企事业单位进行走慰问。(具体分组安排表附后)
二、走慰问的对象
低保职工、困难职工、病职工家庭、遭受意外伤害和灾害职工家庭。
三、走慰问时间安排和慰问金发放标准
走慰问时间统一安排在20xx年1月20日至28日期间,具体走时间由各走慰问组带队领导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安排。慰问金以每户1000元为标准发放。
四、活动要求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要通过开展走活动,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使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上有触动,认识上有提高,作风上有转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春节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使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工作上严格要求。各单位要从领导分工、人员落实、组织入户等各个环节上周密部署,合理安排,确保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困难群众家中。各单位负责人要把走慰问任务分解细化,要做到应慰问的'困难户不漏户,确保圆满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慰问任务。
(三)方式上细致周密。各单位入户人员要登门入户,把慰问金送到困难群众家中,要详细了解群众面临的困难,和群众推心腹地进行交谈,积极宣传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鼓励困难群众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坚决杜绝应付差事,走过场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