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班会活动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设计班会活动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设计班会活动方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这个世界因有爱而美丽,因有爱而精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浸透着父母的爱;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脚步,无不凝聚着父母的心血。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父母的爱无微不至,永恒不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感恩、知足、惜福”。
二、实施:
1、展示“青春誓言”。
2、组织同学谈收获,写感想,出一期壁报。
3、主持串词。
合:xx班爱在心中流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全体起立,合唱《爱的奉献》。
女:亲爱的同学,你可曾想过?从我们呱呱落地到今天,20xx年来,是谁最牵挂我们的暖?是谁最担心我们的健康?是谁为我们的进步欣喜骄傲?又是谁为我们的缺点和毛病揪心着急?
男:是妈妈,是爸爸,是我们的骨肉至亲。
女: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孩童,从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到迈向青春期的准青年,这期间,渗透着爸爸多少语重心长的教诲,包含着妈妈多少温柔体贴的关爱。
合:同学们,这是一份永恒的爱。它跨越时空,它不求回报。同学们,人们总说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我想,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普天下父母最大的心愿。
女:首先,让我们一起聆听几个同学的心声。
男:下面听《烛光里的妈妈》、《爸爸我心中的山》。
女:近几天有几个同学的生日,首先祝贺他们生日快乐。一起合唱《祝你生日快乐》。
男:父母为我们奉献出了他们所能给予的一切,这份柔情、这份爱,我们应该如何回报呢?下面请xx发言
女:大家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对父母的关爱。我们把对父母、家人最深切的爱用行动表现出来,尽我们对父母、对家庭的一份责任。
男:接下来请几个同学打开老师的贺礼。哪位同学谈谈你礼物的理解?
女:下面请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男:下面请老师发言:
女:关爱家人从一点一滴开始。下面大家合唱《难忘今宵》,把歌献给每一位父母和自己所爱的人。
合:同学们,我们颗孝敬父母的诚心和着青春的步伐,已经紧紧地跳动在一起。让我们从爱父母开始爱我们老师,爱我们的集体,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生活环境,用一颗年轻的心和蓬勃的朝气谱写我们青春壮美的诗篇吧。
女: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
男: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女:共祝愿祖国好,共祝愿祖国好
男: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
女: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
4、学生发言稿:
特殊的生日
春去秋来,来三中读书又过去了两年多时光,这期间欢笑过也有失落过,但始终都快慰:认识了一群很好的人——xx班的每个同学,曾跟大家一起开怀大笑,一起伤心落泪。多少个值得回忆的日子充实着我的心,真想高呼:认识你,真好,同学们!
过去的xx个今天,自己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从没留下过什么痕迹,也没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即使偶尔有想到:今天是我生日了,但因为害怕没有朋友的祝福,所以也就假装没记起,任由它悄悄过去,心里却有点默然,只在内心深处暗暗祝贺自己又长大了一岁!有时候都想象自己在18岁时,一定得给自己买份生日蛋糕,为自己唱生日歌!
想想再过几十个日子就是我们分别的时候了,到时候我们将各自走上属于自己的天空,你我的人生轨迹再没有交叉的时候,有时候不免暗自神伤。在离别前的属于我的一个特殊日子,收到大家的祝贺,谢谢身边的这些朋友,谢谢79班这个家庭中的这些家人,真心谢谢你们!有了你们,从此我的人生不再感觉孤独!也感谢老师!
设计班会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一岁了,初步感受身体以及心理等的变化。
2、体验成长的快乐,愿意以唱歌、跳舞、游戏等形式来庆祝。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小班以及幼儿最近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一岁了。
1、提问:小朋友们,这是我们小班时候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我们最近照的,你们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很对,过了一个新年,我们长大了一岁,有了一些变化了。
二、通过比较、讨论,了解长大以后,身体、心理等的.变化。
1、提问:长大了一岁,到底有哪些地方有变化呢?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2、幼儿回答,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
例如:长高了、头发长长了、手脚变大了等。幼儿回答,教师用画简图的方法来记录。
3、继续提问:长大了一岁,除了身体上有变化,你还学会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本领呢?
4、教师小结:长大了一岁,我们有了很多变化,比如长高了、变重了;手脚长大了;变得更懂事了,更能干了。
三、和幼儿一起讨论庆祝方案,开展长大一岁的祝贺会。
1、师:我们长大了一岁,变得更能干了,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方式来庆祝呢?
2、幼儿讲述,教师组织游戏。
玩击鼓传灯笼的游戏,传到哪个小朋友手里,( )那个小朋友可以说说新年愿望或者表演歌曲、舞蹈等。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幼儿表现,鼓励孩子们当好弟弟妹妹的榜样,在新学期力努力学习,多学本领。
设计班会活动方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爸爸妈妈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儿童的健康成长、良好个性及行为的建立与形成、智慧的开启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陪伴。爸爸妈妈的付出是无偿的、无价的、无怨无悔的,儿童能否正确地理解这一点,并珍惜爸爸妈妈的爱却不一定。因此,我设计了《体会爸爸妈妈的爱》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到是爸爸妈妈的“爱”在伴我成长,学会珍惜和感恩;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辨析明理,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选择正确积极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二、活动对象
本设计适合中高年级学生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再现生活事例,引导学生体会到是父母的爱在伴“我”成长,学会珍惜和感恩。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辨析明理,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选择正确积极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3、培养学生追求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品格。
四、前期准备:
1、家访、座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其他相关情况。
2、收集学生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令学生本人触动最大的一件事。
五、后期准备:
1、梳理收集资料。
2、制作相关的CAI课件。
六、活动时间
根据学生的活动能力大约需要一到两课时。
七、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
1、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2、呈现原形,初步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画面,请仔细观察。
CAI课件:一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活动的场景(内容:爸爸妈妈扶孩子走路、陪孩子放风筝、一起看画展、一起学钢琴、一起学电脑、下棋、打羽毛球)
师: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发言。(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陪他游戏成长)
3、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同学们都看得很仔细,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知道了:每个爸爸妈妈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设计意图:开课之初,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中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初步感悟天下父母都爱儿女。)
(二)联系实际,启发思考
1、师: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生:爱。)想一想,哪件事说明了他们很爱你?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每组评选出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与大家交流。
2、生小组内讲自己与爸爸妈妈怎么相处的事情。
3、各小组代表交流。
4、师:听了你们谈的与爸爸妈妈相处的事情,真的令我好感动。我好羡慕你们啊。你们生在这么幸福的家庭里,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5、生自由发言。(体会到父母的爱,懂得回报和感恩)
(设计意图:世上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的'爱贯穿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教师让学生讲父母爱自己的事例,学生俯首即拾,讲起来有兴趣,有话说,交流得热火朝天。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最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以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因为是学生自己熟悉的内容,所以易接受,爱参与,于无声处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换位思考,辨析明理
1、师:再幸福的家庭,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前几天老师做了一个调查,居然有一个同学说他的爸爸妈妈不爱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摘录了他日记中的一段,为了保密,老师隐去了他的姓名。请你们帮忙分析分析,他的爸爸妈妈到底爱不爱他呢?
(多媒体出示学生日记摘抄:某年某月某日)
我觉得爸爸妈妈一点都不爱我,他们整天只顾赚钱,早上很早就出去,晚上很晚才回来。他们跟我一天说不上几句话,一问就是:“考试了吗?”“打了多少分?”其余的事都不管我,要是分数考少了,不是打我就是骂我。只是在我要钱的时候,要多少就给多少。有时候我一个人在家,觉得好孤独。)
生1:爸爸妈妈爱他。
生2:爸爸妈妈不爱他。
2、师:看来观点不一致,那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吧。
3、学生分两派展开辩论。
(设计意图:在现实生活中打骂孩子是很普遍的现象,问题一提出,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迅速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父母爱他,另一派认为父母不爱他,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在全班进行交流、论证,最后达成趋于基本一致的认识——父母是爱他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当。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思辩性学习活动,集思广益,不搞说教不搞一言堂。组织和发动了氛围浓烈的讨论,从现象出发,从学生的认识出发,不带任何灌输式的理解,学生通过互辨明理,充分显示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4、师:假若你是这个学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发言。小组讨论,猜测父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出发点,并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杀一个回马枪。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苦心,懂得不应该埋怨和怪罪父母,要学会理解和沟通。)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内心受到很大震动,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吗?
5、学生发言。
6、正如大家说的,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作为孩子要从自身出发,想想应该怎么做,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怪罪和埋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自主回味,主体超越
师:同学们知道吗?在我们周围还有一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受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父母不能为他们提供好的条件,更没有时间陪他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多媒体放映录相短片:一学生父母从四川到荆门打工,家中生活环境艰苦,他自立、懂事、主动承担家务。另一学生从小失去父亲,但他自强不息,不仅管理好自己不让妈妈操心,还协助妈妈照顾瘫痪的奶奶。
师:他们的条件好吗?他们埋怨谁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发言。
师:看看他们想想自己,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出改进的办法。
(设计意图:当学生通过辨析,明白了父母是爱自己的,有时候对父母的不理解导致的矛盾,大多数责任在自己时,心中就已经开始反思了。此时教师又抛出两个身边的事例,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被小弟弟自立自强的故事深深打动,于是情理共生,豁然明白:无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中,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其实,一个人是否能成材,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做,并不在于父母为自己提供了什么条件。通过教师的启发、点化,学生的主动对比,他们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八、全课小结:
1、学生小结。
2、教师总结:是啊,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应该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做自己的主人。通过与你们交流,我也受到很大教育。回去后会把这节课中的感受向爸爸妈妈谈一谈吗?希望我们和爸爸妈妈共同创建一个美好的家,让我们在这个家里茁壮成长。
九、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本课教学旨在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品德教育的真正主人。自始至终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从看别人——谈别人,到谈自己——想自己,到辨析明理——反思自己,层层递进,每一个活动和环节都是为学生的充分发展而设计,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落脚点,一步一步螺旋式上升,展现了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感悟,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和体验想必一定会得到内化和超越。
设计班会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1、活动主题:
不一样的高一 有你更精精彩
2、活动背景:
高一的学生,开始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言行上不尊重,特别是当老师对他们进行说教的时候,甚至对一些日常的规章制度也抱有挑衅心理。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分享不一样的高一生活,了解高一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要在身心、纪律和情感上适应高一的生活
尤其是要明白老师在高中生涯中的引领、塑造和催生功能。
三、活动准备:
1. 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尊师重教的素材。
2. 搜集有关伟人尊师重教的故事。
3. 准备歌曲《感恩的心》。
4. 联系高年级的学生或已毕业的学生。
四、活动形式
1、故事分享
2、爱的感受传递——请高年级或者已毕业的毕业生分享他们对老师的感恩和事迹
3、朗诵
4、动手写
五、活动内容
1、《感恩的心》,我来说一说对教师的认识和评价
2、我熟悉的名人尊师活动
3、高年级学长或者已毕业学生对对教师的尊重与感恩,还有遵纪守法对学生的益处
4、高一学生的初期理性心理与潜在感性心理的分析,分享心理教师提供的视频。
六. 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1. 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2. 写下你对老师感恩的理解,并分享你的看法。
3. 诗歌朗诵《让尊师重教在校园同行》。
4. 男女小合唱《忘不了你》。
5. 换位思维,假如你是老师,你希望你的学生……。
6. 全班宣誓《班级共勉誓词》。
7. 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表现抢眼,积极踊跃的投身到活动准备中,并在这些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些是可喜的事情。
班委会对于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参与和活动的后勤方面做的很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但是在人员安排和调度上,表现出准备的.不够充分和思维的局限性,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成员,反思和总结的事情。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七、活动体会和反思:高一是精彩的,但高一不一定能精彩,因为学生刚刚经历了初三这个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
高一的新生,又如何做精彩生活的主人,我们要了解高一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要在身心、纪律和情感上适应高一的生活。
尤其是要明白老师在高中生涯中的引领、塑造和催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