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幼儿园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1
一、继续做好社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一)市心理援助热线。市精神卫生中心继续做好市心理援助热线人力资源保障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招募临时接线员或志愿者参加服务,保证热线24小时正常运作,提升热线接通率和服务水平。市心理援助热线应当及时对来电特点、热点问题和纾解路径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对于来电民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市卫健委汇报。市心理援助热线组织人员编写疫情相关心理援助热线典型案例和咨询路径培训教材,及时为各区疫情心理热线和其他机构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
(二)市心理救援队。市精神卫生中心应当根据《广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防治组关于印发新冠肺炎期间居家隔离人员心理健康指引等5个指引的通知》(穗卫肺炎防控函〔20xx〕114号)等文件要求,密切关注可能引起心理危机事件的信息和数据,对市心理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培训演练,随时做好启动心理救援工作的准备。市精神卫生中心协助做好隔离观察场所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加大心理援助服务宣传单张投放力度。需市级心理救援队伍提供服务的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由各区精防机构统一报送至市精神卫生中心统筹开展。市精神卫生中心加强指导各区组建自己的心理救援队伍,并鼓励各区联合社会组织自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二、分类分层做好重点人群心理疏导服务
(一)医务工作人员。市精神卫生中心充分利用建设广东省援鄂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心理援助热线的机会,将专线号码推广至本地一线医务人员,继续打造高水平、精准化的心理热线服务,不断提高广州心理热线品牌社会影响力。各级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应当倡导劳逸结合、科学放松的工作方式,主动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求助途径,帮助医务工作人员维持身心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宣传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网络平台、心理热线等方式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服务。
(二)公务人员。重视公务人员身心状况,结合普适性和个性化原则,为公务人员提供多层次心理健康服务。
一是在各级政府机关部门推送应激、焦虑、抑郁等症状识别科普信息,提高公务人员情绪困扰自我识别能力。
二是市精神卫生中心加强心理保健视频在各媒体平台的发布,方便公职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观看相应内容。
三是组织公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小组活动,如网络心理健康科普讲座、网络团体心理辅导等,鼓励公务人员主动求助,由市精神卫生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四是由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为有需求的公职人员提供个性化的、保密的、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三)其他防疫一线人员。参加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安保人员和环卫工作者等防控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可能产生睡眠作息紊乱、应激焦虑、情绪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各上级管理部门应注意科学安排工作,利用社会资源、志愿者服务团队为一线人员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服务,对于出现严重心理行为的个体提供主动干预;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转介机制,必要时给予医疗转介服务。
(四)复工复产人员。各类企业、厂矿单位应当提前做好新冠肺炎相关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树立“新冠肺炎可防可治”的科学观念,减低恐慌情绪。各类企业、厂矿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心理减压、心理调节等专题职工学堂,为复工复产人员提供心理服务支持;通过提供心理热线号码、推送心理服务机构信息,鼓励复工复产人员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五)青少年学生。各类学校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在开展线上教学期间,注意引导青少年学生规律作息,合理安排使用电子产品时长。学校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识别过分焦虑、紧张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应当及时转介至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诊治。市青少年服务台12355热线加强和市心理援助热线的互联互通,做好高危心理问题来电个案的处理和跟踪。
三、积极开展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市精神卫生中心继续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推送科普文章,印制科普小册子、海报等宣传物资,组织在线科普讲座、提供免费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提供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
一是市精神卫生中心、各区精防管理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织撰写高质量稿件交由市卫健委向援鄂医疗机构发送推文向社会发布。
二是市精神卫生中心制作、收集如呼吸训练、冥想、正念类放松法、音乐运动减压法等,上传至广州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官网等在线咨讯平台,定时更新,以满足广大抗疫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自我心理调适需求。
三是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院平台和“广州心理健康”平台建设,逐步开放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求助途径,为需要进一步诊疗的人员提供便捷服务。
四、做好新冠肺炎患者身心健康随访工作
一是各定点机构应当做好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干预工作,及时提供精神心理专科联络会诊服务。
二是市精神卫生中心要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新冠肺炎治愈出院人员身心健康跟踪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协同其他相关等单位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随访工作,定期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监测其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障碍发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心理调适、心理危机干预和精神专科转诊等处理。
三是对需要精神科诊疗的患者应当按照《精神卫生法》有关规定依法报告并纳入社区管理,确保出院患者获得便捷、连续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专科诊疗服务。
五、提升社区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巩固期,各政府机关部门、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应当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常见心理危机和精神症状识别知识,了解疫情后有关人员可能出现应激、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尽快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干预,做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介。有条件的单位可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转诊机制,帮助在岗人员、在校学生及时获得专业支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精防管理机构在所在辖区配合做好相关宣传培训工作。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组织撰写常见心理危机和精神症状识别宣传培训材料,供各机构使用。
幼儿园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从绘本中获取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
(2)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冠状病毒的有关内容。
(3)了解预防病毒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二、材料准备
绘本故事《病毒与小贪》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师:宝贝,你知道最近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有新型病毒”)
师:最开始只有一个人得病,慢慢的有越来越多的人得了病,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这个是传染病,为了不被传染,现在我们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到外面去,这样不接触其他人就会有效的减少传染的几率。”
(二)了解病毒,阅读绘本
师:这个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呢?小朋友们知道吗?
师:那怎么会传播到我们的身上呢?
师:你知道这个病是怎样传染的吗?
师:到底是谁把这个病毒传染给我们的呢?让我们一起在绘本中找找答案吧。
(三)重点引导幼儿看
1、第5—7页:
①、是谁吃了蝙蝠?
②、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13—15页:
①、小贪是怎么把病毒传染给别人的?
②、如果被感染了,我们应该怎样做?
③、那没有被传染的人应该怎样做呢?
(四)讲述绘本
讲述完绘本后和孩子们一同讨论
1、小朋友们,面对疫情,面对病毒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2、除了绘本中的方法,小朋友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
3、现在我们有这么严重的传染病,你们认为怪谁呢?
4、听一听幼儿的意见,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四、活动小结
“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神奇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的野生动物们,它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我们应当尊重它们,不随意伤害它们。这不仅是在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幼儿园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3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校秉承“预防为主,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的原则,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为此,学校特制定《淇滨中学20xx年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如下:
一、积极落实教体局的要求
围绕外出和从外地返回的学生,建立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制度,班主任进行摸底,各班级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即各班主任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主动沟通,了解思想和心理状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如果察觉学生心理出现高危症状,及时联系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进行心理干预,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利用各年级学生管理网络平台,发布权威消息,通知学生最新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告知学生疫情防控方法,宣传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等科普知识,以确保学生在疫情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三、每周开展线上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电话,班级微信群,企业微信群,钉钉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及时反馈给家长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实施线上教学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平时学习表现浮动较大的学生,及时告知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并联同家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等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疏导。
四、结合线上教学,班主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引导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时进行沟通和有效指导。
五、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
教师上午第三节课前和同学一起做眼保健操,课间休息时间跟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我们也建议家长适当进行健康有益的`娱乐或亲子活动等,丰富学习生活,劳逸结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六、针对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机制
做好“一对一”关心关爱帮扶工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电话和微信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做他们知心的朋友,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增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
七、对于毕业班的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升学考试压力和焦虑情绪,积极进行疏导和引导,让学生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积极的生活观,创设有效、愉悦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八、拟定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
根据目前疫情的变化趋势,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拟定了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将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热线、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减轻疫情对学生身心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在这特殊阶段,我们全校教师将全力做好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直到最后的胜利,一起拥抱春天的阳光,展望美好的明天,疫情终将过去,繁花必将如常。
幼儿园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篇4
一、活动背景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寒假的平静,始料未及,却又避无可避,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的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自我保护,并安抚自己的内心,在普遍的恐慌中如何活在当下,为所当为,如何从心理上适应当下并为心理赋能,是开学亟待解决的心理课题。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理智面对疫情,以积极心态适应当下,为所当为;
2、通过学习心理技术:蝴蝶拍,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提升心理复原力;
3、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内心对话,为心理赋能。
三、活动方法
心理自测、心理视频
四、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5分钟)
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平静,始料未及,却又避无可避,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的挑战。面对疫情,钟南山院士呼吁,解决疫情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全中国人民在家隔离两周,这样对全国经济影响最小,对生命健康最有利。一言以蔽之:宅在家里。
(2)导入活动
师:疫情面前,隔离,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自己做好的保护,是对别人最大的负责,是对社会的贡献。隔离是必须的,但也是让人难受的。隔离,但隔不断我们的爱,禁足,却禁不住我们的心。宅,一开始让我们窃喜,随着“被宅”时间的与日俱增,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也接踵而来,让我们来拜访一下自己的内心,你的心情现在好吗?
(3)主题活动
活动一:评估你的心情指数设计意图:对主观感受(焦虑、恐惧、担心等)进行量化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从情绪的漩涡中跳脱出来,了解到自己情绪变化的具体情况。通过及时的评估,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观感受“显形”,避免“弥漫的焦虑感”带来的`困扰。
操作方法:
(1)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心情,你会选什么词语?请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最近的心情。集体享受的最漫长的一个假期,也是一个最最冷静的假期。先要学会积极的正向思维。
活动二:
正向思维,为心理赋能,此次疫情把我们困在家里,缺乏了年味和乐趣。但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它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在家休养生息、充电蓄力的好机会,让我们终于有时间与家人亲密接触、有时间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个特殊的事件和非常的寒假,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习得哪些智慧?审视一下我们的思维,积极的多还是消极的多呢?这次疫情,相当于给整个中国社会,踩了一次急刹车,让我们停下了奔忙的脚步,给每个人足够的时间沉思,给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回望。
五、结束活动
教师总结,播放视频歌曲:《坚信爱会赢》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