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方案大全 > 正文

小学教学方案

2025/02/18方案大全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教学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方案 篇1

本课选择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四年级)投掷教学内容,努力贯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的基本理念,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学会自我锻炼的良好学习的习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陶冶情操。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品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各种练习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去享受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利用已有的器材自创锻炼方法,为终生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二、学习内容:

1、持轻物(飞机)掷远

2、接力跑

三、学习目标:

1、尝试进行报纸的玩法,并能学会肩上投掷的方法;

2、利用报纸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跑,投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

全身协调用力的感觉

教学难点:

动作自然、快速、连贯、协调。

五、教学设计与构思:

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报纸来进行活动,不拘泥于形式和队形。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一学习内容,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课的开始,教师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制“纸飞机”,玩“纸飞机”,和比试“纸飞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把报纸卷成“接力棒”,集体用“接力棒”摆成跑道布置游戏场地,语言导入情景来完成接力跑,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求知的过程中加强了能力的训练;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集体搭乘“飞机”游戏,让学生体验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区别,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本课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投掷技术,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较好地掌握好原地投掷垒球的技术要领,在练习活动中还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样使学生在改进动作的同时,思维拓展能力、纠正错误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六、场地器材:

1、平地一块;

2、报纸若干,录音机一台。

七、教学设计:

体育优质课简案

八、运动负荷:

1、预计平均心率110————130次/分

2、预计平均密度25%———35%

九、课后小结:

小学教学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几张不同颜色彩笔几支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分数乘法

2、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求18的是多少,可以用18×,也可以用18÷( ),所以,18÷4=18×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以旧引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倒数,大家掌握得还不错,这节课,老师将前面学习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来给大家变个新花样,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分数除法。(出示课题)

三、学习新课。

(一)、出示幻灯片涂一涂、算一算(1)

1,学生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平分纸张,并分析观察记录。

先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将其中的4份涂成同一种颜色,(强调:这便是一张纸的。)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再将这2份中的一份涂成另一种颜色,数数看第二次涂的颜色是几份,占这张纸的几份。

学生边数边回答:,并记录。

将个别学生涂的相同结果不同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3,再引导学生,里面有4个,将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便是2个,即:还可以理解成,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以列成乘法算式。

4,出示幻灯片,列算式:÷2=或×=

5,÷2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折叠的长方形或根据自己在整数除法理解的意义的基础上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解决分数除法的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做必要准备。]

(二)、出示幻灯片,涂一涂、算一算

1、集体读题。让学生观察这道题与上道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老师总结引导。

2、引导学生动手折纸,分析观察并记录。

先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将其中的4份涂成同一种颜色,(强调:这便是一张纸的。)然后再将这这张纸横折平均分成3份,再将这中3份中的一份涂成另一种颜色,数数看第二次涂的颜色是几份,占这张纸的几份。是的几分之几?

方法同上,学生小组内动手折,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学生中的涂的不同的形式。

3、学生汇报自己折的结果。

第二次涂色的是4小份,这张纸共分成了21份。占这张纸的。

4、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相当于求的是多少?

(设计意图:再次给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计算的方法,自己总结计算的方法,自己运用计算方法,尽量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仅在学生的疑惑处或计算的关键处给以提示或强调。)

(三)、练习课本第26页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分组计算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习题和答案,发现了什么?

汇报交流结果。

小结:分数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整数得倒数。

(强调:零为什么要除外?)

四、练习。

1、课本第26页试一试。

强调:一定要把“÷”改写成“×”。

2、口算下面各题。

3、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优化算法,进一步对所学方法进行巩固,感悟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自主学数学。

小学教学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灵敏度、力量、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设计目标。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确定相关的水平(二)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做到人人会锻炼,人人会学习,自主探求动作要领,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终身喜欢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

1、上步投掷垒球技术动作,重点是投掷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难点是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2、游戏内容:通过障碍:重点是学生通过障碍的能力,难点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在练习中要适当掌握练习时间和运动量,防止学生难解动作概念,特别是体质差的学生的运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自主练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练习中探索运动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课根椐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水平(二)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运动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育运动基本能力,本课的课堂常规后,安排与学生做游戏,通过小游戏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为上好课作好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的投掷动作练习,学会自主体会动作,掌握动作要点,学会动作方法,掌握动作要领,在合作伙伴的协调配合下了解投掷动作的全过程。初步学会游戏方法,掌握动作的难点,学会通过障碍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利用垫子做投掷标准物,游戏的障碍物,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相结合,自主练习与集体练习相结合,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积极锻炼身体,体验成功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教学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教师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猜一猜、讲0和9的故事、做游戏、多媒体直观演示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

学情分析:

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对本节教学采用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如10的认识安排从旧知引向新知,从具体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逐步深入,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建立数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请大家猜一猜。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2、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3、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4、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在这里,教师创设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很自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数10。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探究学习

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妙的事情。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

[在这里,教师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转换成问题,向同学们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会。体现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2)做排队游戏。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2.10的位置与大小。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

(2)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10>( )反过来( )<10

(3)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看屏幕回答问题。

(1)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

(2)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

(3)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数相同吗?为什么?

(4)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把10个1与1个10的关系,以及同一个数字在组成的数目中,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数值,这样抽象的数学含义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设计是很有创意的,学生对10的数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2)想一想,有几种分法?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教师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3)汇报不同的分法。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点击,在屏幕上出现。

(4)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5)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生生互动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课堂作业

1、练习九的第1题。

2.练习九的第2题。

要求: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4.聪明题。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教学反思: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教师在设计时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