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篇1
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有毒害化学物品虽然不多,但是也有接触的机会,所以施工过程防中毒伤害这方面是很重要的。由于员工的思想意识较为淡薄,意识不到中毒伤害的严重性:如人工挖孔桩过程,不明的有毒气体时有出现,或在地下室处作业施工使用部分化学物料时微发出的有害气体,这些都会出现中毒的现象。
〈一〉、预防发生中毒事故的措施:
1、人工挖孔桩进深达XXM时开始进行有毒气体检测,并要进行下孔作业前换气。
2、下孔前应将小动物放下孔底进行检测,确保安全后才能进入施工。
3、下孔作业的员工必须是男性,年龄18~XX岁,通过体检合格才可下孔作业。
4、地下室需要实施作业前必须有通风设备,确保新鲜空气正常流通,作业人员不宜高度集中,应分散为宜。
5、地下室需要油漆,粉色作业存放的化学物料必须按规定存放,通风设备增加一倍以上。特别气温高和特别潮湿的气候,员工作业的时候应按劳动卫生规定进行。
6、教育员工注意饮食卫生,厨房的食品制作,生熟必须分开制作加工,并留有样本,防止食物中毒。
〈二〉、发生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当人工挖孔桩作业过程,发现井下人员有不适的状态,井上的人员应马上报告上级,不能随意下井救人。
2、下井救人前必须进行加氧,下井抢救的人员必须配戴防毒设备,系好安全带,并进行换气,断电源,严禁使用明火取光。
3、如在地下室或其他室内作业过程中发现员工中毒,进入抢救的人员必须配戴防毒设备,并加强通风换气。
4、在现场发现中毒者口服的毒物,并非强酸、或碱或其他腐蚀剂,又清醒合作,可即饮水2~3碗,至感饱满为止,随即用手指刺激其咽部与舌根,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发生呕吐,将毒物吐出。
5、在积极采取措施过程中,应在XX小时内上报企业负责人及劳动卫生监测所。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篇2
1事故风险分析
1.1作业现场风险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有限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 18%或者存在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时,可能造成中毒事故、缺氧窒息事故。
1.2事故征兆
1.作业人员缺少个体防护用品。
2.作业前未采取送风设备对有限空间送风。
3.虽送风但未检测有限空间氧气含量而进入作业。
4.监护人员与作业人员未约定或缺少联络方式。
5.未配戴防护用具抢救。
1.3地点或装置名称
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过程中,由于有限空间本身具有进出口受限制、密闭狭窄、通风不良、潮湿等特点,其作业环境易出现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中毒,在有限空间环境下作业是危险的。可能发于前处理清洗池、污水池、消防水池、电梯井道、隧道烤炉;化粪池委外清理,同时不允许下池作业,故不列入。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班组长和工作人员组成,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任现场应急小组组长,班组长任副组长。现场负责人不在现场时,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
2.2工作职责
(1)工作人员职责
①发现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停止设备设施运行;
③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④报告班组长或现场负责人;
⑤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班组长职责
①接到工作人员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②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③立即上报现场负责人;
④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
(3)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①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
②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③如果伤者伤情严重需送医院治疗时应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④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3应急处置
3.1应急程序
1)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应急处置人员到现场救援。
2)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一旦产生,该方案即启动。
3)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一步扩大时由现场指挥员或理级主管宣布启动应急响应升级
3.2应急处置措施
(1)抢险救援:
1)现场应急指挥员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2)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正压式或长管或空气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3)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动物(如白鸽、小鸡、鸭子等)试验方法或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4)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确保整个救援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5)发现有限空间有伤害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部位。
6)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2)伤员现场救护:
中毒急救
1)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3)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医生处理。
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通风处新鲜空气。
2)视情况对窒息者供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送医院处理。(打 120 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2.充分自用救援器材,不得冒险蛮干。
3.对所有中毒、窒息事故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4.作业过程保持连续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离所有作业人员。
5.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中毒、窒息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6.进行人工呼吸前,施救者应注意首先清除中毒、窒息者口中的异物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篇3
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特征
有限空间作业通常是指在污水池、排水管道、集水井、地窖、化粪池、发酵池及槽罐、管道、反应塔等内部作业,在这些环境中,作业场地狭小、通风不畅、照明不良、人员进出困难且与外界联系不便,因此存在一定危险性。由于有限空间体积较小,处半封闭状态,因此密度大于空气的一些有毒有害和易燃气体极易集聚,难以散发,若不采取通风措施,必然造成作业人员出现急性中毒事故。
沟泥处理中心有限空间包括转固格栅、进泥池、提升泵池、循环水池及外部配套检查井。
二、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组长:
应急救援副组长:
应急联络:
现场维护:
现场监护:
应急救援:
应急抢救:
职责: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营救中毒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及时将现场情况向领导报告,根据安排将伤员送至就近医院。
三、应急救援器材
名称 特殊需求 单位 数量
正压式呼吸器?套 2
气体检测仪 四合一 台 1
对讲机 防爆 台 3
通风机 防爆 台 1
手电 防爆 个 2
安全绳 捆 2
安全带 全身 件 2
安全梯 个 1
四、应急处置程序
(一)应急响应
现场应急救援组长和应急救援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二)现场联络
报告120急救中心、报警方式:发现人员中毒事件后,联络组立即报急救中心,同时到路口等待急救中心医护人员。
急救中心为全国统一号码“120”,拨通电话后应向医护人员简明讲清楚以下几个内容:
(1)报急救中心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2)发生事件的准确地理位置;
(3)能够了解的人员中毒信息,医护车如何方便地进入现场等;
(4)耐心回答“120”医护人员的询问;
(5)随时与急救中心保持联系以及汇报情况
汇报方式:发现人员中毒事件后,及时电话通知车间领导,拨通电话后应简明讲清楚以下几个内容:
(1)汇报人姓名
(2)发生有限空间中毒事件的准确地理位置
(3)能够了解的人员中毒信息。
(4)是否报急救中心情况及目前人员情况;
(三)现场维护
现场维护人员根据现场周边环境,利用锥形交通桶封闭现场。封闭现场时摆放锥形交通桶、拉好警戒带、摆放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告知牌。
(四)应急救援组组长:
现场安全交底及作业人员分工、针对救援环境所涉及相关有限空间危险源进行详细阐述,并安排各项工作。
(五)现场监护
1、现场监护人员应检查全身安全带背带、卡扣、卡扣连接点状况,并且汇报安全带背带是否完好情况,同时检查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完好情况、检查呼吸器背托、背带、卡扣、面罩、气瓶外观、气瓶气压值状况,并汇报设备完好情况。
2、配合救援人员将昏迷人员送至地面,搬至安全区域空气流通的地点(注意保护昏迷人员头部)
(六)应急救援
1、救援人员自行穿戴皮衩,由现场监护人员辅助穿戴全身安全带、佩戴安全帽、呼吸器,栓备用安全绳,自行检查对讲机和手电外观、电量、通话效果后,做好救援准备。
2、现场监护人员到空气流通性较好的地方开启气体检测仪准备测气(注:每隔3~5分钟进行汇报和记录一次),
2、救援人员佩戴好正压式呼吸器,携带救援面罩进入有限空间内,为昏迷人员佩戴好救援面罩后,向监护人员索要全身安全带,监护人员接到消息后,将全身安全带通过合理方式传递给救援人员,救援人员迅速给昏迷人员穿戴好后,及时汇报现场实际情况。
(七)应急抢救
抢救人员立刻到昏迷人员处准备救援(心肺复苏术)。
在医护人员未赶到现场时,由抢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步骤如下:
1、确保抢救环境安全。
2、判断伤者意识,轻拍并呼唤。
3、如无意识反应,立即呼救。
4、在坚硬平(地)面上摆好仰卧体位,用压额提颏法打开气道,并清理口腔异物。
5、判断有无呼吸,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时间10秒:1001、1002、1003、1004…..1010
6、如没有呼吸,先进行人工呼吸,向气道内吹气2次。
7、判断有无心跳(触摸大动脉),时间10秒:1001、1002、1003、1004…..1010,后5秒注意观察循环征象。
8、判断心跳停止,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位置应位于胸骨最下端上方3-4厘米,胸骨的正中区,其次,按压人员应保持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双臂伸直,垂直向下将胸骨下压约4-5厘米,然后放松,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
9、胸外心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交替进行。按压10、11、12….20、21….31、32…..39,吹气1、2…连续操作4个循环后,检查一次呼吸和心跳,时间10秒:1001、1002、1003、1004…..1010,前5秒检查呼吸,后5秒检查脉搏和观察循环征象。
10、抢救工作一旦开始,中途不能停止,直到伤者苏醒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才能停止。
四组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完成后,救援人员再次检查昏迷者状态,查看昏迷者胸部起伏、听呼吸声、摸颈动脉等情况(如果四组心肺复苏无效、应循环上述心肺复苏步骤)。
五、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一)强制通风
1、通风机摆放位置应设置在上风口
2、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二)自身防护
救援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其他配合穿戴人员应仔细检查设备情况,以防止不必要的原因受到伤害。
(三)应急照明
在有限空间内救援照明灯应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四)脱离危险区域
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稳步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五)保持通讯
救援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救援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救援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六)紧急救护
1、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紧急救护,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
2、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3、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救护。
4、呼叫“120”急救服务,在急救医生到来之前,坚持做心肺复苏。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篇4
一、编制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保障人员安全,确保生产装置正常运行和作业安全,特编制此制度。
二、规章制度
1、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要时要同时办理其他作业证,作业人员须持有审批的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其他作业许可证后方准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作业前一定要明确有限空间内的有害因素及其浓度。
3、作业负责人要明确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负责人及作业人员都要明确信息沟通的工具、方式和内容。
4、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公司内部作业许可证制度。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作业许可证管理。
5、作业主管部门要编制安全作业方案,并根据作业方案在许可证上填写简要作业程序和内容,作业方案应作为许可证的附件;安全主管部门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在许可证上写明危险有害因素。
6、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监护工作。要针对作业环境的'实际要求,配备足量、符合实际作业环境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且作业人员要佩戴好劳动用品后再进行作业,场外必须有监护人员监护及必要的施救工具。
7、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规操作,以免事故的发生。
8、事故发生后,切忌盲目施救。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后,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呼救,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以及其他一些防护措施后,方可入内施救。切忌因救人心切,盲目入内,而导致事故伤亡人数的增加和事故的扩大。
9、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10、制定切实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并不定期的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予以记录。
三、注意事项
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及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对违反规定者按照公司处罚条例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