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方案大全 > 正文

课程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2025/02/14方案大全

倚栏轩整理的课程特色学校实施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程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惧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诱情。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李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下注间,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

1、观察。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

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

归还还是还有还原

出发发现理发发明

“重“在形容词前读重,表重复读重,还在副词时读还,作动词用读还,发在名词中读发,在动词中读发(学生可从词的角度式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一)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城东边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二)交流

1、自读。自读全诗,画了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合作学习。

(1)组内汇报自学的情况。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3、汇报交流,以最的形式汇报朗读,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时可能还有学生有个别问题,如为什么叫“还”,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程度好的学生可交流,老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4、诵读悟情

(1)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试着说一说。

(2)听录音诵读、感受。

(3)试着和你身边的人互相读一读,注意感情。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大家读一读。

5、背诵

(1)老师发现这首诗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很孰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背下来了,是不是?那就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背得很好,老师也想背一背,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背,好吗?

课程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三年级# 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课程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惧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诱情。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李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下注间,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

1、观察。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

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

归还、还是、还有、还原

出发、发现、理发、发明

“重“在形容词前读重,表重复读重,还在副词时读还,作动词用读还,发在名词中读发,在动词中读发(学生可从词的角度式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一)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城东边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二)交流

1、自读。自读全诗,画了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合作学习。

(1)组内汇报自学的情况。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3、汇报交流,以最的形式汇报朗读,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时可能还有学生有个别问题,如为什么叫“还”,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程度好的学生可交流,老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4、诵读悟情

(1)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试着说一说。

(2)听录音诵读、感受。

(3)试着和你身边的人互相读一读,注意感情。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大家读一读。

5、背诵

(1)老师发现这首诗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很孰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背下来了,是不是?那就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背得很好,老师也想背一背,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背,好吗?

课程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篇4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