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羹背后的一丝伤痛
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女儿捧着书本没日没夜,煞是辛苦。孩子前天对我说她想吃肉末鸡蛋羹,闻此,我脑子懵了一下。啊,孩子是好久没吃了。
妈妈活着的时候大致每周都要为孙女做一次鸡蛋羹,妈妈说孩子太费脑子,要吃些鸡蛋和鱼。但是,女儿生性不喜欢吃煮鸡蛋、卧鸡蛋、飞鸡蛋之类,却对奶奶蒸的滑软的有滋有味的鸡蛋羹颇为上口,妈妈也经常在将熟的蛋羹上加一些烹调好的肉末来丰富口味。
虽然我会烹制很多家常菜,但女儿说起这鸡蛋羹却有点让我犯难。原因是从前妈妈蒸时,我根本没往脑子入,自然现在不知道该如何把握鸡蛋和水的比例与火候。在厨房,我调制着蛋羹,心里一阵阵伤感,要是妈妈在该有多好啊,哪怕老人家病在床上,我打个电话也大致能搞明白了。
昨天傍晚,我一边盯着蒸锅,一边回忆着妈妈在灶台前的身影,回味着老人曾经为我们烹制的许多美味,而如今呢?
蛋羹熟了,用筷子一触,我发现还是加水少了,蛋羹有些发硬。我尽力回想着妈妈调味的技巧,争取为女儿做到最好。我问孩子好吃么?孩子闷闷地点点头,看来有些勉强。孩子说,就是想吃这个味儿,很久没吃了。孩子可能也想到了奶奶,但没说出来。“是不是不如你奶奶做的好吃?”话到嘴边我也咽了回去。
妈妈的远行让我失去了太多太多。想到一点,只要妈妈在,一定要珍惜,哪怕是丝丝细节,点点滴滴,因为母爱一旦失去将难以找回,留下的或许只有痛苦与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