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篇1
根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便利老年人就医举措的通知》,我院领导召开会议,制定以下便利老年人就医体验的方案:
1、通畅老年人就诊便利通道
建立老年人就诊便利通道,方便老年人就医。医院入口增设老年人无健康码专用通道,配备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码查询,协助没有手机或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就诊过程中,值班护士可根据老年人实际就诊情况,为部分老年患者提供优先就诊服务,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
2、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
完善诊间、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医生代为老年人挂号渠道。根据老年患者就医实际情况,为老年患者等特殊就医人群提供一定的便利。
3、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流程
结合老年人就医实际需求,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窗口。在门诊显著位置设立老年人综合服务点,住院部设置老年人综合服务热线,负责为老年人提供咨询、助老器具借用等综合服务
4、积极推行入岀院“一站式”服务
成立住院一站式综合服务点,统一办理入院所需的包括住院登记、入院缴费、入院前检查检验等各类事项。在病区或住院部提供出院费用结算、出院小结等便利服务。
5、构建适老化就医环境
根据老年患者特点,在门诊和住院病房设置无障碍卫生间,门宽应适宜轮椅进出。主要出入口设置方便老年人上下车的临时停车区和安全标识。
6、开展“智慧助老”行动
采用多媒体信息平台与纸质宣传手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老年健康相关知识宣传,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智慧就诊和多种渠道的挂号方式,指导老年人熟悉就医流程,逐步适应现代化就医模式。
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卫老龄发〔20XX〕61号)和省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皖卫老龄发〔20XX〕13号)精神,切实做好老年健康服务工作,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XX年,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队伍更加壮大,基本建立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过75%;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超过50%,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到100%;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4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全市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达到9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有中医馆;全市医疗机构全部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升老年健康素养
1.普及老年健康知识。结合“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联合国糖尿病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老年人心理关爱等活动,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和中医养生保健等知识,提高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落实发展老年大学行动计划,将健康教育作为老年教育重要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委老干部局、市教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健康促进行动。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和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人人有健康行动”,探索建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实现健康知识自助互传、共建共享。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合理膳食、科学健身、戒烟限酒等专项行动,引导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到20XX年,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2%,创建不少于2个省级健康促进区。(市卫生健康委、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基层计生协会、基层老年协会、老年体育协会和各类涉老文化、体育社会组织等,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自觉主动维护身心健康。深入开展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推广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传统保健运动;落实和丰富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在公共体育场所建设中配备适宜老年人健身锻炼的区域、器材,到20XX年,城镇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构建完成。(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文旅局、市教体局、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预防保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4.加强老年疾病监测和干预。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加强重点慢性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管理,降低65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加强老年人自救互救卫生应急技能训练,推广老年期常见疾病的防治适宜技术。实施失能预防项目,宣传失能预防核心信息,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推广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有效提升老年人抗风险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服务,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分类设计签约服务包,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县区每年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中,将老年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到20XX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过75%。(市卫生健康委、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依托精神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专业社工组织等力量,建立精神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针对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随访管理,为老年人特别是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纾解、悲伤抚慰等心理关爱服务。鼓励城乡社区成立社工服务站,设立专业的为老服务社工岗位,提供心理慰藉服务;建立空巢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引导社会公益组织提供关爱服务。到20XX年,每个县区选择2个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试点。(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7.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实施《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加强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和场所的无障碍建设和管理。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程,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提高为老服务科技化水平;鼓励县区和机构建立一键呼叫系统、居家服务管理系统,提高紧急救助能力水平。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到20XX年,全市创建不少于10个省级、4个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市卫生健康委、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市科技局、市文旅局、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委老干部局、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疾病诊治,提升老年医疗服务能力
8.健全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相关专科医院为主体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加强老年医疗机构建设,支持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建设老年医疗中心,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市本级建设1所集“医、康、养、护”为一体的老年医疗中心。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XX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超过50%。深化医联体改革,夯实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引导老年人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在基层。(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9.探索老年医疗服务新模式。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探索建立适合老年人疾病特点的治疗模式、服务机制,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强化老年人用药保障和指导,落实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处方制度。完善家庭病床管理办法,选择1-2个县区开展试点,探索将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纳入建床范围,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质控标准。(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发挥中医药特色诊疗作用。重视中医药对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作用,大力推广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非药物疗法和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到20XX年,全市90%的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有中医馆。(市卫生健康委、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所有医疗机构均要立即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并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的“数字鸿沟”问题。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到20XX年,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市卫生健康委、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康复和护理服务,促进预后功能恢复。
12.加强老年康复和护理机构建设。推动将部分一级、二级医疗机构逐步转型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康复医学科,支持社会资本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护理机构,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市、县区结合实际开展试点,支持一级、二级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或康复专科医疗机构。推动中医医院和养老院、护理院、康复机构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中医特色的康复、护理服务。到20XX年,三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到100%。(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增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加强老年护理需求评估,按需分类为老年患者特别是失能患者提供专业、适宜、便捷的老年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为失能、高龄老年患者提供居家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促进机构护理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医疗机构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收费可按照市场定价的原则收取。积极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鼓励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参与,提供养老护理服务。在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中,应将助医服务作为重要内容,满足困难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到20XX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长期照护服务,提高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
14.建立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居家、社区、专业机构相衔接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开展失能老年人基线调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养结合与失能老年人评估指导项目,对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进行服务。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机构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整合,探索推进综合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支持各类医疗机构开展长期照护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强化养老机构护理能力建设,到20XX年,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45%,每个县(区)至少建有1所具备专业照护能力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医养结合机构接受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提高老年人照护能力和水平。面向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开展应急救护和照护技能培训,提升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能力。探索建立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和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并将其作为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规范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到20XX年,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执行体系基本建立。(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探索安宁疗护服务,倡导普及人文关怀
16.建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相结合的安宁疗护工作机制,形成畅通合理的转诊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安宁疗护中心、开设安宁疗护病区。鼓励医养结合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开设安宁疗护专区或专科。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老年教育机构健康课程。(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教体局、市文旅局、市委老干部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探索安宁疗护扶持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可自行确定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安宁疗护服务,属于治疗、护理、检查检验等医疗服务的,按现有项目收费;属于关怀慰藉、生活照料等非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由医疗机构自主确定。选择1-2个机构开展安宁疗护试点,探索医保统筹基金按平均床日费用结算的方式给予支持。(市发改委、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8.优化安宁疗护服务。严格执行安宁疗护准入和用药指南。建立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改善临终患者生存质量,提升临终患者生命尊严。(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铜陵建设的总体部署。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积极申报和开展全国和省级长期护理保险、安宁疗护示范市(区)试点。(市发改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扶持政策。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在资源配置、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发展予以政策支持和倾斜。加大对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老年医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以及老年医护专业人员培养及培训基地建设。符合条件的项目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支持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养老服务扶持政策。完善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和家庭病床的内容、规范、费用标准和医保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力量承担老年健康服务项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队伍建设。加强老年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学科建设,推动老年学科发展。增加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康复、护理等相关专业,加强老年健康人才培养。鼓励退休护士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指导、培训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支持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相关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充实长期照护服务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老年健康相关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拓宽职业发展前景。(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教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建立智慧健康养老企业信息数据库,培育智慧健康养老机构、对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进行智慧化改造,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智能产品展示和应用推广试点,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积极探索“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结合,打造老年智慧健康服务网络。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安全保护机制。(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辖区内65岁以上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开展,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xx镇老年人(65岁以上)体检计划。
一、20xx年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肿瘤、慢性疾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65岁以上常住居民。
三、领导小组
本次活动在xx镇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部门相互配合,大力支持,共同完成老年人体检活动。特制定体检领导小组:
四、宣传发动工作
由xx镇政府组织召开全镇各村组干部会议,学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对老年人体检要求内容,由村组干部组织对各村组65岁以上老年人当面通知,分发宣传单,由xx镇医院组织各村乡村医务人员对各村老年人的'摸底、造册。
20xx年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操作流程:
第一步: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造册;
第二步:xx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核对登记表并印制体检通知单;
第三步:村组干部必须在体检前3天将体检通知单发放给每一个体检对象;
第四步:体检对象按规定时间集中到xx镇卫生院进行体检;
第五步:xx镇卫生院体检工作队按规定项目和要求组织体检。
第六步:对发现慢性疾病患者作好记录,整理归档。
五、服务内容
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调查,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
1、生活方式调查:
①吸烟;
②饮酒;
③体育锻炼;
④饮食;
2、健康状况调查:
①所患疾病;
②疾病情况;
③目前用药情况;
3、进行体格检查:
①询问患者疾病的常见症状;
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呼吸、脉博、腰围、臀围;
③一般体检检查包括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检查;
④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4、辅助检查: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心电图以及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的初筛检查;
5、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①对发现的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②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它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
③告知居民进行下一次健康检查的时间和必要性。
六、时间安排:
略
七、具体实施细则
1、准备体检所用物品,包括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三大常规必备仪器、血压计、听诊器、升高体重计等;
2、制作10条横幅悬挂于各村人口集中处,制作xx0张大型彩色体检通知张贴到村民组。
3、镇政府组织各村、组干部动员会议,学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对老年人管理要求,由村、组干部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摸底造册,并于检查前3天当面逐个通知体检时间及地点,同时宣传体检必要性。
4、体检组有计划、有安排对各村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检。
八、资料总结
由xx镇医院对此次老年人的体检活动全面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并归档管理,向上级部门及政府汇报。
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篇4
为切实做好老年健康服务工作,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建立完善符合我县县情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卫老龄发〔20XX)61号)、安徽省卫生 健康委等8部门《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皖卫老龄发〔20XX)13号)、安庆市卫健委等7部门《关于 印发安庆市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卫老龄〔20XX)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进落实健康安徽和健康宿松建设总体要求,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促进老年健康服务公平可及。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坚持“健康引领、全程服务,兜底保障、公平可及, 统筹资源、共建共享,政策支持、激发活力"基本原则,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机构数量明显增加,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服务队伍更加壮大,医养结合服务明显提升,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健康教育
1.引导树立健康理念。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医疗卫生、养老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平台,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实施健康教育,积极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等主题活动,营造关心支持老年健康的社会氛围。普及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相关政策,提髙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加大健康老龄化和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生命教育等健康科学知识和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加大对防范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危害。(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文旅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老年健康教育。落实发展老年大学行动计划,把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构建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年人体育协会、基层老年协会等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推广适宜老年人的健身方法和中医传统保健运动,鼓励开展健身娱乐类文化体育活动。发布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引导老年人科学健身。推广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县教育局、县文旅体局、县委老干部局、县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预防保健
3.加强老年疾病监测和干预。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开展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监测、评价和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加强重点慢性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管理,降低65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増速。加强老年人自救互救卫生应急技能训练,推广老年期常见疾病的防治适宜技术。实施失能预防项目,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针对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随访管理,为老年人特别是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纾解、悲伤抚慰等心理关怀服务。(县卫生健康委)
5.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服务,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分类设计签约服务包,为签约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将老年人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把老年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绩效评价。到20XX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过75%。(县卫生健康委、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强适老环境建设和改造。实施《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推进规划编制和信息交流、公共交通工具、社区服务等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减少老年人意外伤害。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疾病诊治
7.完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和老年医学科为主体,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增加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供给,引导老年人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在基层。探索发展嵌入式老年健康服务模式,结合实际开设家庭病床,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为有需要的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开展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
(县卫生健康委、县发展改革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按职责 分工负责)
8.推进老年医疗机构建设。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展老年医学科建设,支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开办老年病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或在医养结合机构设立分级诊疗点,并配备相关的医技人员。鼓励和支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利用医疗资源优势,拓宽服务内容,增设养老机构,建立老年医疗或医养结合示范中心。支持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基本标准的较大规模养老机构设立 医疗机构,较小规模的养老机构可按规范开设医务室,或就近 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20XX年,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50%以上(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发挥中医药特色诊疗作用。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诊治中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重视中医药对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作用,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到20XX年,全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设置比例达到90%(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探索建立老年医疗服务新模式。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探索建立适合老年人疾病特点的治疗模式、服务机制,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依托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等机构,就近向孤寡、空巢和高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鼓励地方和机构建立一键呼叫系统、居家服务管理系统,提高紧急救助能力水平。强化老年人用药保障和指导,落实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处方制度。(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所有医疗机构要普遍建 立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为居家或机构入住老年人建立巡诊、急诊、转诊 制度,切实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的“数字鸿沟”问题。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友善服务。到20XX年,全县养老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 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康复和护理服务
12.充分发挥康复医疗作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康复医学科,支持社会资本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护理机构,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开展中医特色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增加老年医疗护理资源供给。建立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加强老年护理需求基线调查,按实 际需求分类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专业、适宜、便捷的老年护理服务。县医院主要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老年患者提供 专科护理服务,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增加老年护理 服务床位供给,护理院、康复医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 等医疗机构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护 理、长期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为居 家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居家护理、家庭病床等服 务,促进医疗护理延伸至社区和家庭。积极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到20XX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 30%。(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长期照护服务
14.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开展失能老年人基线调查,实施医养结合服务与失能老年人评估指导项目,对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依托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基层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 买服务、发放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各类医养结合机构接收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继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医保局、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提高老年人照护能力和水平。增加失能老年人护理的护 士数量,鼓励退休护士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指导、培训和服务等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或医养结合 机构申报设立高校毕业生和社会服务人才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培训机构按照相关规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面向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开展应急救护和照护技能培训。(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各部门在资源配置、土地供应、基础 设施建设、科研立项、税收金融等方面,要对老年健康服务发展予以支持和倾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力量承担老年健康服务项目。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价格收费机制改革,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探索建立居家、社区、专业机构三位一体的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完善监管体系,稳步建立政府、医保、个人 三方共同承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机衔接,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实现城乡、区域 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县发展改革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生健康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规范行业标准。组织落实国家制定的老年医疗机构、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健康干预及评价标准,推进地方标准建设。研究完善上门医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内容、标准、规范及收费和支付政策,鼓励相关机构投保责任险、医疗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防范应对执业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适当提高上门服务人员待遇水平。(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食监局、县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学科发展。加强老年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学科建设,促进医研企共同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打造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药学、 护理、康复、心理、中医保健、安宁疗护等相关专业和课程, 开展学历教育。(县教育局、县科经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队伍建设。支持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相关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 纳入卫生培训规划,加强专业人才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完善老年健康相关职业等级评价制度和以 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拓宽职业发展前景。(县卫生健康委、县文旅体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科技支撑。通过财政科技计划支持老年健康相关 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老年健康相关适宜技术研发与推广。实施高端医疗器械与智慧医疗等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研发可穿 戴的老年人健康支持技术和设备。推进老龄健康、医养资源整合和统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探索“互联网+老 年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健康养老终端产品,培育一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县科经局、县卫生健康委、县数据资源局、县民政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