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1
近年来高校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学院的发展需要,高效最近几年大幅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出现了新进年轻老师较多的情况。这些年轻老师普遍存在学历高、教学经验少的情况,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多少在授课能力上会存在缺陷。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教务处组织了最近几年引进的老师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技能培训,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教学方面的讲座,围绕的主题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老师”。此次教学技能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年轻老师的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师德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以下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参加大学老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能力
大学是提供给年轻人学习机会的地方,老师的职责是给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他们,并让他们把学者们的观点倒背如流。如何给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呢?这就是高校教学的特点对高校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一个考验。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这就要求各位年轻老师尽快进入老师角色。上课前,应该要吃透教材、备好课、写好教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准确把握,课堂上要有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效能方面,表达教育教学观点要明确,采用教学策略要恰当,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能够很好把握。教学监控能力方面,要对教学状况准确预测,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擅长营造合适的教学情景并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学行为方面,课堂规则要明确,教学时间管理能力要加强,能够洞察学生的真正意图,并且对意料外的学生反应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使教学行为顺畅。在平时,青年老师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力争博采众家之长,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认为,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岗前培训以理论性为主,实践性、针对性不强的缺点,能够给予年轻老师一个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它有助于年轻老师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学教育规律,解决年轻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听课的过程中,年轻老师要做多种准备。要事先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来讲授这部分内容,准备如何进行,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仔细揣摩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还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听课后要马上进行总结与思考,准确客观地评价其他老师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每次听课之后,进行反复琢磨,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才能起到听课的效果。
另外,青年老师还应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理念,学习学校关于教育教学的有关制度。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锐化自己的思想,发现问题,认真感悟每一个环节,用于探索,推陈出新,因材施教,提高自身的终生职业能力。另外,学校组织老师每年进行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涉及各个行业,除了有效地丰富了老师们的知识,老师们还通过不断的自我职能开发,逐步掌握高超的教书育人技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一位优秀的老师,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教学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而要与时俱进,结合目前科研的发展进行讲授。
在这期教学技能培训过程中,年轻老师们通过对多位教学名师的教学观摩,亲身体验了各位教学专家们是如何上好一堂课,深感受益颇多。
二、师德的培养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青年老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因此,青年老师尤其要牢记加强师德建设,教书不忘育人。
在教育中,师德培养的前提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我们年轻老师也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举止要温文尔雅,努力促成自己人格的完美。
三、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老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那么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将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果不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话,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师生交流,往往是单向的,老师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无可奈何地接受。这样的交流,老师虽然煞费苦心,但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而也就找不到“因材施教”的突破口。在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要建立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必须由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参谋者,积极引导者。
那么,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呢?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是关键,而理解别人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因此,老师要习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想与学生顺利沟通,老师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会希望老师怎么讲授课程?学生出现了问题,也问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学生,会发生这种问题吗?我做学生遇到了这种问题会怎么办?也就是说,要以学生的思维来判断事情的是非,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其次,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在内心要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尽量少用指责性、劝诫性的语言和口气,更不能对学生加以训斥甚至挖苦讽刺等;要学会仔细聆听学生的陈述,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动向,多用商讨的口气,建议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将学生引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更高境界,这样才容易使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尊重。
四、总结
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牢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准备好授课的每一个环节。
2、授课的同时,不能放松自己对科研活动的要求,只有不断地进行科研活动,才能够了解与把握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成果。
3、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关系上,不要生硬地指导、指挥学生,对学生的想法要注意倾听,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要我们永远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为了学生付出一切,即使再多的困难与挑战,我们也能够战胜。
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2
短短的四周实训过的很快,我们在老师的精心的教导下,更加进一步的了解PLC。我不得不说的是,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老师而自豪,首先他很有耐心,不管我们是什么小问题还是大问题,或其他问他,他都会慢慢的跟我们讲解,有时候我们还么理解,又反复去问孙老师,他总是面带微笑仔细的跟我们讲解。PLC实训我们这是第二次了,不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自己也会学着去做一点点,反正遇到问题还是的找老师来解决,我们要学着自己独立完成,完成每一个实训项目,其次我们也必须要通过实训与理论相结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在此实习中充分了解PLC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运作方式,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也为了让我们对进入企业做好铺垫,,增强我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切身体会到工作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对针对这些操作每天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发现了不同的问题,使我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
今天我们有机会在实训课上接处PLC,有关的`知识紧密的接合了起来,这让我们深刻明白学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环节。以便即将迈入社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3
为期八周的构成研究课程让我感触彼深。自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有趣到苦恼制作的困难,再到体会学习这们课程开阔思维的乐趣。这每一步每一时期在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学习中成长的宝贵历程。构成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挑战性.我们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这要比整天在理论中找寻答案更有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 构成是物体有序形成的要素,设计离不开构成,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将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产生出无穷变化的图形,从而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它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其它一些图案,它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某种规律性、抽象性的图案的设计。
抽象图案依据从具象形态中提取的视觉元素如点、线、面等,运用点的分布,线的节奏变化,面的组合,以及黑白、色彩的对比,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组合关系,表现情感、韵律和力量。平面构成可以使画面的关系,几何化,图案化等等,通过组合规律和构形技巧,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构思、设计、表达,使设计内容更加艺术和完美。
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
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学习步骤是一样的,都是有点线面这些基本要素入手。多个点同时出现时,强弱对比程度高的点将成为视觉中心,这是构成是角逐次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作品就是要有他的视觉中心,杂而不乱,乱而不失中心。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不同的是,它是有体量的。体和量难以分割。如果作品体量不明显,那就不够立体,通常会被老师点评为“很平面化”。所以,不管作品是给人以舒适,坚硬,令麽,还是亲和的感觉,除形状外,体块的质量也在视觉感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设计离不开材料的因素。有些想法,用纸做出来的和用铁丝做出来的东西,不仅感觉不一样,还关系着作品的成败。有些想法只能用某些材质才能做出效果。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哪怕是废物,能使你的作品发光,就是有用的东西。作品在于求新。
立体构成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关形态的所有可能性,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加强对造型观念的认知,从诸多方面进行形态要素的分解、重构等视觉综合训练,从而加强对形态的全面理解和意识升华。作为形态这个研究的主体,我们除了对造型结构的把握外,还应在构成造型的材质和空间环境的互动上重点加强训练。
通过老师展示优秀的构成作品,以及构成设计演示,让我们从直观上对构成设计中的美感意料外的学生反应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使教学行为顺畅。在平时,青年老师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力争博采众家之长,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认为,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岗前培训以理论性为主,实践性、针对性不强的缺点,能够给予年轻老师一个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它有助于年轻老师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学教育规律,解决年轻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听课的过程中,年轻老师要做多种准备。要事先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来讲授这部分内容,准备如何进行,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仔细揣摩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还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听课后要马上进行总结与思考,准确客观地评价其他老师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每次听课之后,进行反复琢磨,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才能起到听课的效果。
另外,青年老师还应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理念,学习学校关于教育教学的有关制度。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锐化自己的思想,发现问题,认真感悟每一个环节,用于探索,推陈出新,因材施教,提高自身的终生职业能力。另外,学校组织老师每年进行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涉及各个行业,除了有效地丰富了老师们的知识,老师们还通过不断的自我职能开发,逐步掌握高超的教书育人技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一位优秀的老师,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教学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而要与时俱进,结合目前科研的发展进行讲授。
在这期教学技能培训过程中,年轻老师们通过对多位教学名师的教学观摩,亲身体验了各位教学专家们是如何上好一堂课,深感受益颇多。
二、师德的培养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青年老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因此,青年老师尤其要牢记加强师德建设,教书不忘育人。
在教育中,师德培养的前提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我们年轻老师也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举止要温文尔雅,努力促成自己人格的完美。
三、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老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那么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将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果不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话,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师生交流,往往是单向的,老师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无可奈何地接受。这样的交流,老师虽然煞费苦心,但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而也就找不到“因材施教”的突破口。在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要建立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必须由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参谋者,积极引导者。
那么,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呢?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是关键,而理解别人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因此,老师要习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想与学生顺利沟通,老师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会希望老师怎么讲授课程?学生出现了问题,也问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学生,会发生这种问题吗?我做学生遇到了这种问题会怎么办?也就是说,要以学生的思维来判断事情的是非,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其次,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在内心要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尽量少用指责性、劝诫性的语言和口气,更不能对学生加以训斥甚至挖苦讽刺等;要学会仔细聆听学生的陈述,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动向,多用商讨的口气,建议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将学生引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更高境界,这样才容易使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尊重。
四、总结
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牢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准备好授课的每一个环节。
2、授课的同时,不能放松自己对科研活动的要求,只有不断地进行科研活动,才能够了解与把握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成果。
3、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关系上,不要生硬地指导、指挥学生,对学生的想法要注意倾听,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要我们永远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为了学生付出一切,即使再多的困难与挑战,我们也能够战胜。
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4
近年来高校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学院的发展需要,高效最近几年大幅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出现了新进年轻老师较多的情况。这些年轻老师普遍存在学历高、教学经验少的情况,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多少在授课能力上会存在缺陷。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教务处组织了最近几年引进的老师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技能培训,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教学方面的讲座,围绕的主题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老师”。此次教学技能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年轻老师的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师德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以下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参加大学老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能力
大学是提供给年轻人学习机会的地方,老师的职责是给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他们,并让他们把学者们的观点倒背如流。如何给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呢?这就是高校教学的特点对高校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一个考验。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这就要求各位年轻老师尽快进入老师角色。上课前,应该要吃透教材、备好课、写好教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准确把握,课堂上要有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效能方面,表达教育教学观点要明确,采用教学策略要恰当,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能够很好把握。教学监控能力方面,要对教学状况准确预测,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擅长营造合适的教学情景并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学行为方面,课堂规则要明确,教学时间管理能力要加强,能够洞察学生的真正意图,并且对意料外的学生反应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使教学行为顺畅。在平时,青年老师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力争博采众家之长,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认为,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岗前培训以理论性为主,实践性、针对性不强的缺点,能够给予年轻老师一个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它有助于年轻老师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学教育规律,解决年轻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听课的过程中,年轻老师要做多种准备。要事先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来讲授这部分内容,准备如何进行,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仔细揣摩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还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听课后要马上进行总结与思考,准确客观地评价其他老师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每次听课之后,进行反复琢磨,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才能起到听课的效果。
另外,青年老师还应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理念,学习学校关于教育教学的有关制度。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锐化自己的思想,发现问题,认真感悟每一个环节,用于探索,推陈出新,因材施教,提高自身的终生职业能力。另外,学校组织老师每年进行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涉及各个行业,除了有效地丰富了老师们的知识,老师们还通过不断的自我职能开发,逐步掌握高超的教书育人技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一位优秀的老师,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教学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而要与时俱进,结合目前科研的发展进行讲授。
在这期教学技能培训过程中,年轻老师们通过对多位教学名师的教学观摩,亲身体验了各位教学专家们是如何上好一堂课,深感受益颇多。
二、师德的培养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青年老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因此,青年老师尤其要牢记加强师德建设,教书不忘育人。
在教育中,师德培养的前提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我们年轻老师也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举止要温文尔雅,努力促成自己人格的完美。
三、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老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那么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将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果不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话,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师生交流,往往是单向的,老师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无可奈何地接受。这样的交流,老师虽然煞费苦心,但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而也就找不到“因材施教”的突破口。在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要建立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必须由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参谋者,积极引导者。
那么,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呢?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是关键,而理解别人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因此,老师要习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想与学生顺利沟通,老师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会希望老师怎么讲授课程?学生出现了问题,也问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学生,会发生这种问题吗?我做学生遇到了这种问题会怎么办?也就是说,要以学生的思维来判断事情的是非,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其次,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在内心要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尽量少用指责性、劝诫性的语言和口气,更不能对学生加以训斥甚至挖苦讽刺等;要学会仔细聆听学生的陈述,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动向,多用商讨的口气,建议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将学生引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更高境界,这样才容易使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尊重。
四、总结
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牢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准备好授课的每一个环节。
2、授课的同时,不能放松自己对科研活动的要求,只有不断地进行科研活动,才能够了解与把握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成果。
3、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关系上,不要生硬地指导、指挥学生,对学生的想法要注意倾听,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要我们永远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为了学生付出一切,即使再多的困难与挑战,我们也能够战胜。
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5
这学期解除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其实一开始也说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按时上课,能保证通过就行了,但是随着课程慢慢的深入,自己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课堂中,突然发现其实这些内容中所富含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前都设置了讲时事的环节,一开始我不愿意参与也不想参与,没的说也不想说,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想在这门课上取得突出一点的成绩,提高一下自己总成绩的平均分,我开始试着参与课前的发言,说实话,一开始就是为了老师所说的加分,上课前准备一个新闻话题,看看评论自己简单的发表一下看法,渐渐地参与次数增多了,每节课前的发言倒不知不觉的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上课的前一天或者前一节课,就会习惯性的拿出手机看看今天的新闻,有没有值得发觉的东西。一开始自己的发言很简单也很浅显,只是谈谈表面,后来慢慢的,看新闻的过程中自己就会思考很多,想法也变得多了起来,甚至会纠结我从哪个角度分析会更好,更有意义,而不是一开始只为了加分的心态,我想这也是老师开设这个课前活动的主要目的吧,课上所讲的理论固然是枯燥无味的,但是融入了时事和新闻就会变得更有意思,从中体会到的和学到的也就更多。在这整个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变化,从不听到听,从不发言到参与课堂,慢慢发现自己已经融入到了课堂中,所以在我看来每一门课程都是一样的,不要因为自认为的不喜欢影响了自己投入这门课的学习,所有的不喜欢都是自己强加和暗示给自己的,其实只要真正参与进去,都能慢慢发现这门课中我需要的东西和有意义的地方。
这学期还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结合现阶段我国对民营经济的政策,谈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那篇论文中我的看法是,现阶段我国对民营经济所实行的宽松和鼓励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又进一步的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新一轮的社会主义改造。而现阶段的中国,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各种条件都和建国初期甚至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初期有很大的不同,条件不同,所实行的政策定会有所不同。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在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新一轮的社会主义改造。另一篇是谈谈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意义,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二篇谈谈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意义。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从上初中到高中被无数次的提及,让我对它的印象很深,之前对它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年份知道人物知道一些所谓重要的要牢记的考点和知识点,这学期通过写论文对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次的讲话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意义非凡,对现在依然如此,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很多经验。虽然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但是我们的社会制度没有变,本质没有改变,因此有些好的建议仍然值得借鉴和发扬。这学期我还担任了班里的博客管理员。用博客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儿了,现在再捡起来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能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博客,帮助同学传达资料发布信息和作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博客管理员的工作其实说累不累说轻松也不轻松,每个月只有月底才会忙碌一些,老师分配的工作量也真的没有很多,但是每到月底收集同学作业的时候真的是一项大工程,同学都习惯在月底最最最后一天才交作业,而我们则需要统计评论、浏览、并发布文字作业到博客上,有时候会有些手忙脚乱,但是真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也收获了很多。班里一共三个博客管理员,我们之间也能很默契的合作。
总之,这一个学期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自己的收获是一开始自己没有想到的,也让我对这门课程、这类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建议:没有太多好的建议,就是觉得现在老师所设计的课前发言和博客都是很好的形式,让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觉得一定要继续下去,其他方面我觉得也许可以再通过让同学自己做ppt自己演讲的方式来加深同学对这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加参与度。我们上的课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但是也许我们可以不只是讲书本上他的思想,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同学认识到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做才是所谓的毛泽东思想,我们可能讲的不是毛泽东思想但是我们所做的,始终贯穿课堂的却是这种思想,让这种思想真正的被大家所理解。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可以让同学做一些小的演讲,1~2分钟,可以随意发表自己对着门课的见解,对某个内容话题的看法,经常讨论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6
为期八周的构成研究课程让我感触彼深。自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有趣到苦恼制作的困难,再到体会学习这们课程开阔思维的乐趣。这每一步每一时期在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学习中成长的宝贵历程。构成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挑战性。我们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这要比整天在理论中找寻答案更有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
构成是物体有序形成的要素,设计离不开构成,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将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产生出无穷变化的图形,从而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它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其它一些图案,它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某种规律性、抽象性的图案的设计。
抽象图案依据从具象形态中提取的`视觉元素如点、线、面等,运用点的分布,线的节奏变化,面的组合,以及黑白、色彩的对比,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组合关系,表现情感、韵律和力量。平面构成可以使画面的关系,几何化,图案化等等,通过组合规律和构形技巧,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构思、设计、表达,使设计内容更加艺术和完美。
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
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学习步骤是一样的,都是有点线面这些基本要素入手。多个点同时出现时,强弱对比程度高的点将成为视觉中心,这是构成是角逐次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作品就是要有他的视觉中心,杂而不乱,乱而不失中心。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不同的是,它是有体量的。体和量难以分割。如果作品体量不明显,那就不够立体,通常会被老师点评为“很平面化”。所以,不管作品是给人以舒适,坚硬,令麽,还是亲和的感觉,除形状外,体块的质量也在视觉感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设计离不开材料的因素。有些想法,用纸做出来的和用铁丝做出来的东西,不仅感觉不一样,还关系着作品的成败。有些想法只能用某些材质才能做出效果。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哪怕是废物,能使你的作品发光,就是有用的东西。作品在于求新。
立体构成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关形态的所有可能性,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加强对造型观念的认知,从诸多方面进行形态要素的分解、去学习和研究。
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我明白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能否最终走上成功创业之路,与他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在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胜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创业是大学生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实践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客体是商业机会和各种为达到目的而需要和可以得到的资源。
大学生实践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大学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大学生实践创业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了解经营常识、把握经营方向、提高商业能力。
不少大学生创业把握不住方向,很容易走入误区。其实,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应该首先树立赚第一分钱,而不是一创业就必须挖到一桶金的观念。大学生面向基层创业、就业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在学校为我们提供优惠的政策的情况下,客观上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好的土壤,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畅游一番”,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由于创业者是发现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并将之转变成现实的人,因此创业者必须具备一些特定能力,如捕捉机会的能力、领导及合作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等。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创业过程中能否正确、高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对于创业能否成功是很关键的。而在对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又是能否与合作者融洽合作。实践创业中的大学生应把握方向、坚持原则,懂得选择、学会放弃。
在市场竞争中,要懂得如何进行放弃和选择体验创业、学习创业与实践创业,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三个连续阶段。事实证明,大学生有益的创业活动,将会成为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现创新思想和个性特点以及充分认识社会的一个大好机会。创业大学生所具有的品质、素质,完全可以胜任一般情况下的就业需求。创业和就业是孪生兄弟,能创业者一定可以顺利就业。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校园里学习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又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已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往往造就了我们创业的动力源泉。
但光有动力和理论是不够的,在创业道路上,作为刚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我们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常常盲目乐观,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想法上。所以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都会感到痛苦、迷茫、甚至沮丧、消沉。其实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必然要考虑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我们更加理智,更加成熟。
自主创业除了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更要有充足的资金和宽广的人脉做铺垫,如若资金不足,再好的项目中标也是枉然,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创业者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或没有可以加快资金回笼的人脉关系,一旦出现项目资金周转不灵就可能造成工期延误甚至于项目夭折。这样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造成前期投入全部付之东流,所以自主创业一定要有坚强的后盾,不能盲目投资。
其次,在有了平和的心态和充足的资金做前提下,创业者也应该选择一个合理可行的创业项目。最好选择父母从事行业或自身所学专业的相关专业,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不走弯路,同时也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从而使创业者可以较为容易的拿到第一桶金,对创业者的心态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尤其是可以让父母当你的领路人,这样不仅不用担心上当受骗,可以少走不少弯路。同时也可以利用父母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人脉,毕竟在这个年代人脉比什么都贵。所以在创业者选择项目时,一定要慎重考虑,一个良好的项目可能会让你在创业的道路上事半功倍。毕竟依靠不是依赖,寻求父母帮助总比血本无归来的要好。
而在有了以上的条件下,创业者如果觉得投入过高或投资风险过大,这时候创业者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与其分担风险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创业合作伙伴来分摊风险。在挑选合作伙伴时,首先要看其是否有创业的渴望和激情,其次要看其是否有能力与你合作。如果对方空有激情没有实力,到最后就算强拉入伙可能也会不欢而散。另外在寻找合伙人时要尽量避免与亲戚合作,尤其是不能与家中长辈合作。否则当亲戚把其亲属关系带入合作关系中会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一定要慎重选择。
总而言之,在创业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曲折与坎坷。然而对创业者来讲,这种艰辛的创业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经历,也是一种值得回味的享受。愿所有创业者都可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也祝福所有的自主创业者能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
大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8
为期八周的构成研究课程让我感触彼深。自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有趣到苦恼制作的困难,再到体会学习这们课程开阔思维的乐趣。这每一步每一时期在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学习中成长的宝贵历程。构成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挑战性.我们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这要比整天在理论中找寻答案更有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
构成是物体有序形成的要素,设计离不开构成,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将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产生出无穷变化的图形,从而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它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其它一些图案,它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某种规律性、抽象性的图案的设计。
抽象图案依据从具象形态中提取的视觉元素如点、线、面等,运用点的分布,线的节奏变化,面的组合,以及黑白、色彩的对比,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组合关系,表现情感、韵律和力量。平面构成可以使画面的关系,几何化,图案化等等,通过组合规律和构形技巧,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构思、设计、表达,使设计内容更加艺术和完美。
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
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学习步骤是一样的,都是有点线面这些基本要素入手。多个点同时出现时,强弱对比程度高的点将成为视觉中心,这是构成是角逐次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作品就是要有他的视觉中心,杂而不乱,乱而不失中心。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不同的是,它是有体量的。体和量难以分割。如果作品体量不明显,那就不够立体,通常会被老师点评为“很平面化”。所以,不管作品是给人以舒适,坚硬,令麽,还是亲和的感觉,除形状外,体块的质量也在视觉感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设计离不开材料的因素。有些想法,用纸做出来的和用铁丝做出来的东西,不仅感觉不一样,还关系着作品的成败。有些想法只能用某些材质才能做出效果。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哪怕是废物,能使你的作品发光,就是有用的东西。作品在于求新。
立体构成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关形态的所有可能性,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加强对造型观念的认知,从诸多方面进行形态要素的分解、重构等视觉综合训练,从而加强对形态的全面理解和意识升华。作为形态这个研究的主体,我们除了对造型结构的把握外,还应在构成造型的材质和空间环境的互动上重点加强训练。
通过老师展示优秀的构成作品,以及构成设计演示,让我们从直观上对构成设计中的美感产生吸引力,从而在思维上产生一种对它的兴趣性,使我们更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老师对我们积极开拓对构成设计的学习兴趣性,已经让我们了解构成设计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封面设计、染织设计、标志设计等都是构成设计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对构成设计的学习兴趣性
但这只是个开始,想要更好的学习这门课还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