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2025/01/14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一、 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最是简单。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由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阅读与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现在,我们却常常对“读”束之高阁,尤其在公开课中,更是舍不得给学生读的时间。课堂看似热闹,可学生学完后却知之甚少。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自悟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四、注重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课堂上,我们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生活即课堂,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引领我们用的学习方式,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们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2

转眼间本学期已到尾声,回顾在本学期校本培训期间,不断琢磨先进的教育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的课堂中去,经常与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收益颇丰、获取匪浅。下面是在校本培训学习中我的几点心得:

一、校本培训的思想认识

首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要在校本培训中有较大的收获,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校本培训是与学校、教师的实际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所在的学校以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能有效地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培训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校本培训的.内容层次

在校领导的统一布署下继续学习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与提高,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再解读,并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困惑与经验进行了交流。

三、校本培训的主要收获

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在校本培训期间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本人的教学工作。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接受校本培训后,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存在许多不足。同时深刻体会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

四、校本培训后努力方向

我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在教学上朝科研型努力,做一个勤学习、勤实践、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我们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一、 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最是简单。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由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阅读与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现在,我们却常常对“读”束之高阁,尤其在公开课中,更是舍不得给学生读的时间。课堂看似热闹,可学生学完后却知之甚少。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自悟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四、注重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课堂上,我们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生活即课堂,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引领我们用的学习方式,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们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开学初的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有了如下感受:

吃透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要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过去我们只重视教学实践,忽视了教学理论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在培训期间,我以学校的研究课题《学科教学中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进一步跟踪研究,并总结阶段成果,形成书面材料,上交进修学校,并与其他教师探讨,交流经验,确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飞跃。

尊重学习个体,了解学生,有的放矢,促进差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从现有水平起步,从学生学得角度预设教学活动方案。让学生亲历有浅入深,由偏到正的过程,课堂上要变个体活动为全体活动,练习分层,要求有别,差异发展,让所有学习成果都得到展现,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还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培智教育也迎来了自身的改革浪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对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学理念要实施转变,才能与之相适应。语文教学,是最富文化底蕴的教学。理想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大智慧、大气度,更需要教师具有亲切自然的人格魅力。而每个学生都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被动实体,而是有选择地获取和加工环境刺激的主动实体。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怎样教,还应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师必须将教学看作是一种“环境的创造”,而不是“组织起学生的特殊认识活动”。教学就是创造相应的条件,从而得以有目的的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可见,优化培智班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尊重弱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且结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如:在语文课上,可实施“思考、朗读、说话”等一系列心理重建过程,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一、激励学生多思考,认真倾听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的心理重建过程,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首先是要进行思考,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必定是一个会思考的人。在我的语文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敢于自我表现,激发他们的头脑风暴(如,尽可能多的组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们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多说话

“说”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终体现。儿童“说”的过程就是把他要传达的思想感符通过语言转化为一种外部的形式,这过程包合了其对语言的理解与生成的过程,反映了其语言运用的能力。弱智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思维迟钝,反应馒、口齿不清、发音困难等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说的训练,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三、指导学生多朗读

“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积极主动地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对于弱智学生来说.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木的训练。因为他们大脑发育受损,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都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一些,慢一些,所以多读又是他们说好话的基础。如果他们连书都读不好,又怎能说好话呢?因此我认为语文课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四、及时巩固汉字书写

生字教学时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的一项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提高生字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有效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性,首先认识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教学中拉近与生活的距离,增进理解。

智障儿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考”、“朗读”、“说话”,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心理操作过程。由此看来弱智学生对刺激的反应需要经过一连串心理上的转换活动,他们学习语文的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加工过程。培智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心理规律,使学生们能真正做到“会倾听”、“爱思考”、“会说话”、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孩子的成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却是决定孩子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两方面。如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我们每个家长和教师都应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我们农村家庭中,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虽然比以往的有所提高,但绝大多数不懂得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糙、粗暴,随意性强,很不科学。就拿我曾教过的一个男同学来说,他在课间休息时与另一位同学发生争吵,我当即给他们分析原因进行教育。中午时那男同学爸爸来接他,我就凑上去跟那家长说起课间那件事,谁知他却对孩子说:“儿子,下次有人欺负你,你只要回敬他就行!”我一下子气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一阵子才说:“学生间发生磨檫是难免的,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让孩子学会谦让。

现在农村家庭结构多样化,有的忙于打工,将孩子托给爷爷奶奶或长辈管教,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致使农村家庭教育形成娇贯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等基本形式。重身轻心、重智轻德、重管教轻疏导的教育方式占主导地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办法,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与交流,使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家访,开家长会等都是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家校联系的重要途径。

家访,在我们每个教师心中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但其时间安排上往往是在学期临近结束时。即使有时会因一些重要事情,如上学没来,学生身体不适而进行,可很少有人会想到安排在学期开始,贴上自己可以休息的寒暑假。

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才能深入地了解,以便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赢得家长、学生的信赖。比如:清楚家长的职业、单位,工作时间,他们与孩子接触时间,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情况;了解父母以外的人与孩子的接触影响情况。清楚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以前学过什么;爱不爱说话,从在家表现了解其性格;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免在校时发生以外;知道孩子最喜欢谁,最爱听谁的,主动吗?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家庭教育观念等等。

以往要开家长会了,好多家长虽然自恃没干什么“亏心事”,可心里却总是忐忑不安以为凡是这种与学习有关的会,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消除家长这种心理,让每位家长明确在学校教育中,家长应该是我们最得力的助手;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又应该是他们最好的参谋。

班主任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围绕最终教育目标制定出一个较为长远的教育计划,比如本学期要召开几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有个通盘的打算。这样就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避免了盲目性。

在家长会上,作为学校教育代表的班主任,必须讲明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所采取的教育措施,以使家长在此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寻找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家长会必须是在班主任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和长期观察本班学生的实际,并发现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召开。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行为、交通安全、文明礼仪以及智力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等方面的问题,分别召开相应的家长会,一次一个主题,内容集中,使家长会开得深入,进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家长会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教育者双方相互结合,共同寻找对孩子实施正确教育的途径。所以家长会就应该变教师一言堂式为研讨交流式,即也让家长说一说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说一说家长在家里通常采取什么方式教育孩子,从而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和家长,并由此明确下一步班集体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手段,开展什么样的班队活动等。这样,通过交流,教育者双方便在教育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教育合力。

即使是一些极个别的后进生,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也不应不停地数落,而是帮助家长细心地找出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使家长增加信心,铭记不可放弃我们的希望。让家长和学校一起与他们真诚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真诚帮助,做孩子的引路人;真诚赞美,做孩子的鼓舞者。建议家长摆正孩子的位置,不过高期望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此外,在与家长接触交流时,我们还要关注细节,抓机会、创机会,如家长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自己却懒散随意;让孩子刻苦学习,自己却沉迷于扑克、麻将,从不看书和“充电”;常责备孩子不尊重父母,自己却从没有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说”与“做”的矛盾常常使孩子无所适从。这时,我们要及时提醒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还应要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我们可以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学习以点带面,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给予学生机会、创造机会。

当然,更多的方面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实施,如给家长一份喜报,一张小小的家校联系卡,一次难得的家长开放日,设立家长信箱,利用手机、短信和家长互动交流。

儿童的发展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家庭、学校环境协调一致,同向同步,才能真正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时代变革要求教育从狭小的教室走向广大的社会,学校及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补充愈加显得必要。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7

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来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20xx年12月2日——4日,我校在六枝特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在六枝影剧院进行校本教研专题培训。特别是对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感触颇深,现谈谈我的体会。

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校长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讲座很精彩,他让我们认识到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喜欢老师了,他才喜欢学习你教的科目,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和“做”,尽管你自己认为已经讲得很清楚,但是学生挺费力的做还是出错(她列举了一个画图的事例),并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而现在的教学讲究互动,讲究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杨咏梅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推行、实践。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整个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在教学中采用与学生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益友,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课堂上关爱学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心灵。”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只有把情感中的精华部分给了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以真诚的微笑和满腔的热情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后要能和学生一块玩耍,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感觉你此刻就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好伙伴。在平时班级管理中要多说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少说他们的缺点和短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好的一方面,老师要利用他们好的一面去激发他们进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关注他们,关心他们,而不是拿他们的缺点在训斥他们,让更多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再次,教学策略的运用要关注个体差异,倡导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寻求自我发展,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人人活动,人人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和创新之处,消除教学紧张、畏难的心理,用亲切的语气,和悦面容,鼓励的话语,激励性的评价号召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通过本次校本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着重解决的问题。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开学初的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有了如下感受:

吃透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要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过去我们只重视教学实践,忽视了教学理论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在培训期间,我以学校的研究课题《学科教学中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进一步跟踪研究,并总结阶段成果,形成书面材料,上交进修学校,并与其他教师探讨,交流经验,确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飞跃。

尊重学习个体,了解学生,有的放矢,促进差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从现有水平起步,从学生学得角度预设教学活动方案。让学生亲历有浅入深,由偏到正的过程,课堂上要变个体活动为全体活动,练习分层,要求有别,差异发展,让所有学习成果都得到展现,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还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我参加语文校本培训学习,现在是培训总结阶段了,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短短六月的培训学习,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让语文走进生活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标准》中所说的,语文,它是一种过程、技术,是工具,更是语言、思想和方法。可见,语文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要努力让语文走进生活。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语文情境。《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语文知识,使语文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负数的引入”时,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认识,比较一个地方夏天与冬天的温度如何表示,把语文的学习与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钟爱语文,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语文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材中挖掘潜在的语文资源。《标准》中指出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语文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通过融入了语文的含义,体现了语文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感受学习语文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语文的存在,获得用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让生活融入语文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标准》的要点之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语文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语文,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融入语文

1、通过模拟活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中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春天到了,班级想出去春游,现在有两家旅行社分别给了各自的优惠方式,请比较一下,选哪家旅行比较划算。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语文课堂,使生活常识语文化。由于这些语文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语文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语文没有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语文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语文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在语文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

《标准》中强调在特定的语文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寓语文知识于学生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语文知识以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内在价值,感到语文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丰富的语文问题。

总之, 我觉得这次培训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我参加语文校本培训学习,现在是培训总结阶段了,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短短六月的培训学习,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让语文走进生活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语文情境。《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语文知识,使语文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负数的引入”时,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认识,比较一个地方夏天与冬天的温度如何表示,把语文的学习与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钟爱语文,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语文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材中挖掘潜在的语文资源。《标准》中指出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语文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通过融入了语文的含义,体现了语文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感受学习语文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语文的存在,获得用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让生活融入语文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标准》的要点之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语文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语文,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融入语文

1、通过模拟活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中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春天到了,班级想出去春游,现在有两家旅行社分别给了各自的优惠方式,请比较一下,选哪家旅行比较划算。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语文课堂,使生活常识语文化。由于这些语文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语文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语文没有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语文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语文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语文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

《标准》中强调在特定的语文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寓语文知识于学生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语文知识以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内在价值,感到语文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丰富的语文问题。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一、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最是简单。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由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阅读与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现在,我们却常常对“读”束之高阁,尤其在公开课中,更是舍不得给学生读的时间。课堂看似热闹,可学生学完后却知之甚少。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自悟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四、注重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课堂上,我们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生活即课堂,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引领我们用的学习方式,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们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转眼间本学期已到尾声,回顾在本学期校本培训期间,不断琢磨先进的教育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的课堂中去,经常与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收益颇丰、获取匪浅。下面是在校本培训学习中我的几点心得:

一、校本培训的思想认识

首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要在校本培训中有较大的收获,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校本培训是与学校、教师的实际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所在的学校以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能有效地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培训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校本培训的内容层次

在校领导的统一布署下继续学习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与提高,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再解读,并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困惑与经验进行了交流。

三、校本培训的主要收获

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在校本培训期间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本人的教学工作。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接受校本培训后,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存在许多不足。同时深刻体会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

四、校本培训后努力方向

我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在教学上朝科研型努力,做一个勤学习、勤实践、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我们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今年的校本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受益匪浅,通过这次中学习,我本着认真学习,认真领会的态度,从优秀教师及学校领导们一场场精彩的教学故事演讲及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经验的发展与养成是与老师日常认真的教学工作分不开的。于是,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课改前相比,新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常常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驾驭,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表现为束手无策。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教材中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习惯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听了专题讲座,使我明白,我们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应该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要变换角色,将课堂有效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堂新课开始,可以通过新课的导入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二、创设良好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另一方面上看,也许这只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参与,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细致思考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地、认真地、缜密地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活动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互相交流、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恰当的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去体验成功与失败,在成功中品尝喜悦、从失败中寻求经验;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活动和大组交流中显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认真做好教学评价、学习过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以上是我参加培训的一点感悟,我想,作为一名课改的实施者、操作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在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同时为教师自身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满腔热情地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平。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实施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详细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个人体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开展,其根本理念是突出表达普及性、根底性和开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开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详细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详细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根本特征的承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疑心。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承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开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开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开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实施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详细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个人体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开展,其根本理念是突出表达普及性、根底性和开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开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详细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详细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根本特征的承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疑心。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承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开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开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开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今年的校本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受益匪浅,通过这次中学习,我本着认真学习,认真领会的态度,从优秀教师及学校领导们一场场精彩的教学故事演讲及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经验的发展与养成是与老师日常认真的教学工作分不开的。于是,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课改前相比,新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常常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驾驭,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表现为束手无策。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教材中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习惯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听了专题讲座,使我明白,我们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应该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要变换角色,将课堂有效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堂新课开始,可以通过新课的导入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二、创设良好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另一方面上看,也许这只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参与,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细致思考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地、认真地、缜密地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活动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互相交流、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恰当的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去体验成功与失败,在成功中品尝喜悦、从失败中寻求经验;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活动和大组交流中显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认真做好教学评价、学习过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以上是我参加培训的一点感悟,我想,作为一名课改的实施者、操作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在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同时为教师自身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满腔热情地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平。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一、 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最是简单。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由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阅读与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现在,我们却常常对“读”束之高阁,尤其在公开课中,更是舍不得给学生读的时间。课堂看似热闹,可学生学完后却知之甚少。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自悟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四、注重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课堂上,我们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生活即课堂,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引领我们用的学习方式,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们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开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立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开展。

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来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表达学习的价值,XX年12月2日——4日,我校在六枝特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在六枝影剧院进展校本教研专题培训。特别是对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感触颇深,现谈谈我的体会。

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校长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讲座很精彩,他让我们认识到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喜欢老师了,他才喜欢学习你教的科目,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和“做”,尽管你自己认为已经讲得很清楚,但是学生挺费力的做还是出错(她列举了一个画图的事例),并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而现在的教学讲究互动,讲究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的成分比拟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根底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泼,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承受课堂上的内容。杨咏梅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正表达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推行、实践。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泼、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间隔,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整个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共同开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在教学中采用与学生聊天、游戏、讲故事、

猜谜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气氛,以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益友,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课堂上关爱学生是师生互动的根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心灵。”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只有把情感中的精华局部给了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以真诚的微笑和满腔的热情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后要能和学生一块玩耍,与学生近间隔的接触,让学生感觉你此刻就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好伙伴。在平时班级管理中要多说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少说他们的缺点和短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好的一方面,老师要利用他们好的一面去激发他们进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关注他们,关心他们,而不是拿他们的缺点在训斥他们,让更多的孩子有一个安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再次,教学策略的运用要关注个体差异,倡导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寻求自我开展,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人人活动,人人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和创新之处,消除教学紧张、畏难的心理,用亲切的语气,和悦面容,鼓励的话语,鼓励性的评价号召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孩子的成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却是决定孩子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两方面。如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我们每个家长和教师都应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我们农村家庭中,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虽然比以往的有所提高,但绝大多数不懂得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糙、粗暴,随意性强,很不科学。就拿我曾教过的一个男同学来说,他在课间休息时与另一位同学发生争吵,我当即给他们分析原因进行教育。中午时那男同学爸爸来接他,我就凑上去跟那家长说起课间那件事,谁知他却对孩子说:“儿子,下次有人欺负你,你只要回敬他就行!”我一下子气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一阵子才说:“学生间发生磨檫是难免的,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让孩子学会谦让。

现在农村家庭结构多样化,有的忙于打工,将孩子托给爷爷奶奶或长辈管教,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致使农村家庭教育形成娇贯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等基本形式。重身轻心、重智轻德、重管教轻疏导的教育方式占主导地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办法,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与交流,使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家访,开家长会等都是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家校联系的重要途径。

家访,在我们每个教师心中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但其时间安排上往往是在学期临近结束时。即使有时会因一些重要事情,如上学没来,学生身体不适而进行,可很少有人会想到安排在学期开始,贴上自己可以休息的寒暑假。

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才能深入地了解,以便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赢得家长、学生的信赖。比如:清楚家长的职业、单位,工作时间,他们与孩子接触时间,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情况;了解父母以外的人与孩子的接触影响情况。清楚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以前学过什么;爱不爱说话,从在家表现了解其性格;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免在校时发生以外;知道孩子最喜欢谁,最爱听谁的,主动吗?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家庭教育观念等等。

以往要开家长会了,好多家长虽然自恃没干什么“亏心事”,可心里却总是忐忑不安以为凡是这种与学习有关的会,等着挨批吧!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消除家长这种心理,让每位家长明确在学校教育中,家长应该是我们最得力的助手;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又应该是他们最好的参谋。

班主任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围绕最终教育目标制定出一个较为长远的教育计划,比如本学期要召开几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有个通盘的打算。这样就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避免了盲目性。

在家长会上,作为学校教育代表的班主任,必须讲明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所采取的教育措施,以使家长在此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寻找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家长会必须是在班主任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和长期观察本班学生的实际,并发现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召开。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行为、交通安全、文明礼仪以及智力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等方面的问题,分别召开相应的家长会,一次一个主题,内容集中,使家长会开得深入,进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家长会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教育者双方相互结合,共同寻找对孩子实施正确教育的途径。所以家长会就应该变教师一言堂式为研讨交流式,即也让家长说一说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说一说家长在家里通常采取什么方式教育孩子,从而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和家长,并由此明确下一步班集体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手段,开展什么样的班队活动等。这样,通过交流,教育者双方便在教育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教育合力。

即使是一些极个别的后进生,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也不应不停地数落,而是帮助家长细心地找出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使家长增加信心,铭记不可放弃我们的希望。让家长和学校一起与他们真诚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真诚帮助,做孩子的引路人;真诚赞美,做孩子的鼓舞者。建议家长摆正孩子的位置,不过高期望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此外,在与家长接触交流时,我们还要关注细节,抓机会、创机会,如家长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自己却懒散随意;让孩子刻苦学习,自己却沉迷于扑克、麻将,从不看书和“充电”;常责备孩子不尊重父母,自己却从没有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说”与“做”的矛盾常常使孩子无所适从。这时,我们要及时提醒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还应要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我们可以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学习以点带面,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给予学生机会、创造机会。

当然,更多的方面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实施,如给家长一份喜报,一张小小的家校联系卡,一次难得的家长开放日,设立家长信箱,利用手机、短信和家长互动交流。

儿童的发展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家庭、学校环境协调一致,同向同步,才能真正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时代变革要求教育从狭小的教室走向广大的社会,学校及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补充愈加显得必要。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开学初的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有了如下感受:

吃透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要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过去我们只重视教学实践,忽视了教学理论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在培训期间,我以学校的研究课题《学科教学中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进一步跟踪研究,并总结阶段成果,形成书面材料,上交进修学校,并与其他教师探讨,交流经验,确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飞跃。

尊重学习个体,了解学生,有的放矢,促进差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从现有水平起步,从学生学得角度预设教学活动方案。让学生亲历有浅入深,由偏到正的过程,课堂上要变个体活动为全体活动,练习分层,要求有别,差异发展,让所有学习成果都得到展现,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