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数学书籍读书心得(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堂,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教学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小学数学教师》已经伴随我五年了,我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不易解决的地方,怎样预设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预设新颖,教学随记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碰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立异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所以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强调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传递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传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从《小学数学教师》中,我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相对单纯;例题与习题条件无多余;问题基本不开放;呈现方式多为纯文字叙述式;题材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问题现成且多为“人造”,缺乏“提出问题的过程”;仅在解题模式上下功夫,将解应用题套路话等。而解决问题呈现的方式多样话,情境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解决问题重视策略思考,培养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我们也要理直气壮地坚持和继承应用题教学的优势:突出对数量关系的教学(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等);掌握有效构建数学模型的一些具体方法: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法,必须学会借助画图等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加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从《小学数学教师》中,我对大约不等于估算,乘法的意义“几个几相加”要表述完整,知晓数学语音一定要准确无误,经得起推敲。《小学数学教师》中所讲的一些案例-《认识11-20的反思之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现象,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2
读《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的感受。在自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特别是去年去永嘉实验小学听一年级数学老师的课,她们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在平时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无起色、学生无激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我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和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在数学这条道路上,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数学是什么、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话题。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教学中可能会非常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过程性的东西,直接给出答案、方法,学生反复练习,机械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不必给学生讲这是集合,这是函数等概念,但老师首先要有函数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俞正强老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3
一直以来,最让我钦佩的数学教师就是吴正宪老师。这学期,我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对吴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她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一位教师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才能在教学中博览众采,有所成就。没有钻研、没有进取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吴老师首先钻研教材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师,能够学生做朋友,被学生喜爱。其次教师要努力研究教材教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体验数学有趣,发现数学神奇,感受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吴老师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是她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吴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一个教师不应该抹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设想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为学习优秀的学生的。
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著的爱,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教学。用吴正宪老师的话来说,教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立刻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
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细心雕琢;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寻觅知识宝藏;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4
这本书第一章说了贲老师的成长之路,他立志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从最初的合格老师到优秀老师再到有思想的老师,贲老师一直在努力,独立写教案,设计课堂,设计自己,每天记录课堂,写教学手记,贲老师用他自己的每一段教学经验告诉我,教学之路要不断给自己新目标,做一位时刻有思想的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在学习,教师的教是否支持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一起共同努力,超越自我。
贲老师主张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在课堂学习之前,尝试“小研究”的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感受与预学,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带着困惑进入课堂学习,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小研究”如何设计内容,设计练习,复习课以及设计原则,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互动,贲老师的课堂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在场”,师生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思维参与,是否深度参与,教师要还给学生充分交流言说的机会,学生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有思考的,教师退到幕后引导着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考,服务促进学生的学。
贲老师还有一个亮点,他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后练习,为了练而练的目的,他的练习时研究性的练习,把练习过程的控制权向学生转移(学生选题,学生改题,学生编题),作业成为了学生展现各自想法的平台,爱上作业,不是负担,所有学生参与作业中,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更有意思,更有思考,学生学起来也没有累赘。
书中有许多贲老师的课堂案例,他用自己的每一节课向我表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怎么做,学生是怎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的.,每一节课都有思想的碰撞,意外的收获,学生的想法,创造力让我们更有动力和他们一起努力下去,超越自我,改变自我。
贲老师的数学课堂是学为中心,生动有思考的,希望新手上路的我能借鉴他的经验不断努力,从合格老师一步一步进阶,他多年的探索源于他不断的思考和追寻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以他为方向脚踏实地教书育人。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5
这本书第一章说了贲老师的成长之路,他立志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从最初的合格老师到优秀老师再到有思想的老师,贲老师一直在努力,独立写教案,设计课堂,设计自己,每天记录课堂,写教学手记,贲老师用他自己的每一段教学经验告诉我,教学之路要不断给自己新目标,做一位时刻有思想的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在学习,教师的教是否支持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一起共同努力,超越自我。
贲老师主张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在课堂学习之前,尝试“小研究”的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感受与预学,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带着困惑进入课堂学习,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小研究”如何设计内容,设计练习,复习课以及设计原则,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互动,贲老师的课堂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在场”,师生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思维参与,是否深度参与,教师要还给学生充分交流言说的机会,学生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有思考的,教师退到幕后引导着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考,服务促进学生的学。
贲老师还有一个亮点,他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后练习,为了练而练的目的,他的练习时研究性的练习,把练习过程的控制权向学生转移(学生选题,学生改题,学生编题),作业成为了学生展现各自想法的平台,爱上作业,不是负担,所有学生参与作业中,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更有意思,更有思考,学生学起来也没有累赘。
书中有许多贲老师的课堂案例,他用自己的每一节课向我表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怎么做,学生是怎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的,每一节课都有思想的碰撞,意外的收获,学生的想法,创造力让我们更有动力和他们一起努力下去,超越自我,改变自我。
贲老师的数学课堂是学为中心,生动有思考的,希望新手上路的我能借鉴他的经验不断努力,从合格老师一步一步进阶,他多年的探索源于他不断的思考和追寻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以他为方向脚踏实地教书育人。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6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必须先读书,教育者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的时刻鞭策。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读书以明智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雨露。为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而努力!
最近我有幸读到《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这本书,让我得以在家中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本书介绍众多小学数学界的名师:有追寻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抒写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有展示疯狂数学和谐魅力的华应龙老师,也有表现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有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师,有引领读者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老师,有一切服务与学生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的夏青峰老师,还有以“为学生所需而教为乐”的田立莉老师。品读着他们匠心独具的教学案例,感受他们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正是令人拍案叫绝。
激动于名师们在书中留下的真知灼见: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玩、学会发现、学会应用、学会欣赏;为学生所需而教;放开手,他(她)们走得很好……
感慨于课堂说真实话比说正确话更重要,追求朴实无华有实效的刘可钦老师;感慨于将责任和追求写进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也感慨于立足学生个体差异,促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田立莉老师……
钦佩于徐斌老师的智慧、华应龙老师的“疯狂”;也钦佩于在同一个地方不重复讲同样课的钱守旺老师;更钦佩于“从打工仔”到“全国数学课堂教学第一名”的夏青峰老师……
如:刘可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使之扎实到位;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课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想、去讨论、去对话、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和获取新知……。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比如刘老师认为“某某同学说得很,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传递给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发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正是经常重复这样的错误吗?刘老师认为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这样才会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长的快乐。
细细品读每一位专家的观点都让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以及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他们都是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位学生,注重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都触动着我的心灵,感动的同时,暗自下决心也要做一名这样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纵观专家们的成长之路无一不是辛勤伴着汗水,耕耘伴着收获。最让我们学习的是专家们对教育孜孜以求的态度和如痴如醉的迷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大师为榜样,学习-实践-反思,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7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必须先读书,教育者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的时刻鞭策。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读书以明智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雨露。为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而努力!
最近我有幸读到《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这本书,让我得以在家中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本书介绍众多小学数学界的名师:有追寻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抒写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有展示疯狂数学和谐魅力的华应龙老师,也有表现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有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师,有引领读者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老师,有一切服务与学生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的夏青峰老师,还有以“为学生所需而教为乐”的田立莉老师。品读着他们匠心独具的教学案例,感受他们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正是令人拍案叫绝。
激动于名师们在书中留下的真知灼见: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玩、学会发现、学会应用、学会欣赏;为学生所需而教;放开手,他(她)们走得很好……
感慨于课堂说真实话比说正确话更重要,追求朴实无华有实效的刘可钦老师;感慨于将责任和追求写进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也感慨于立足学生个体差异,促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田立莉老师……
钦佩于徐斌老师的.智慧、华应龙老师的“疯狂”;也钦佩于在同一个地方不重复讲同样课的钱守旺老师;更钦佩于“从打工仔”到“全国数学课堂教学第一名”的夏青峰老师……
如:刘可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使之扎实到位;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课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想、去讨论、去对话、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和获取新知……。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比如刘老师认为“某某同学说得很,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传递给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发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正是经常重复这样的错误吗?刘老师认为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这样才会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长的快乐。
细细品读每一位专家的观点都让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以及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他们都是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位学生,注重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都触动着我的心灵,感动的同时,暗自下决心也要做一名这样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纵观专家们的成长之路无一不是辛勤伴着汗水,耕耘伴着收获。最让我们学习的是专家们对教育孜孜以求的态度和如痴如醉的迷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大师为榜样,学习-实践-反思,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8
这本书第一章说了贲老师的成长之路,他立志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从最初的合格老师到优秀老师再到有思想的老师,贲老师一直在努力,独立写教案,设计课堂,设计自己,每天记录课堂,写教学手记,贲老师用他自己的每一段教学经验告诉我,教学之路要不断给自己新目标,做一位时刻有思想的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在学习,教师的教是否支持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一起共同努力,超越自我。
贲老师主张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在课堂学习之前,尝试“小研究”的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感受与预学,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带着困惑进入课堂学习,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小研究”如何设计内容,设计练习,复习课以及设计原则,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互动,贲老师的课堂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在场”,师生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思维参与,是否深度参与,教师要还给学生充分交流言说的机会,学生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有思考的,教师退到幕后引导着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考,服务促进学生的学。
贲老师还有一个亮点,他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后练习,为了练而练的目的,他的练习时研究性的练习,把练习过程的控制权向学生转移(学生选题,学生改题,学生编题),作业成为了学生展现各自想法的平台,爱上作业,不是负担,所有学生参与作业中,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更有意思,更有思考,学生学起来也没有累赘。
书中有许多贲老师的课堂案例,他用自己的每一节课向我表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怎么做,学生是怎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的,每一节课都有思想的碰撞,意外的收获,学生的想法,创造力让我们更有动力和他们一起努力下去,超越自我,改变自我。
贲老师的数学课堂是学为中心,生动有思考的,希望新手上路的我能借鉴他的经验不断努力,从合格老师一步一步进阶,他多年的探索源于他不断的思考和追寻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以他为方向脚踏实地教书育人。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9
读《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的感受。在自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特别是去年去永嘉实验小学听一年级数学老师的课,她们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在平时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无起色、学生无激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我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和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在数学这条道路上,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数学是什么、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话题。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教学中可能会非常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过程性的东西,直接给出答案、方法,学生反复练习,机械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不必给学生讲这是集合,这是函数等概念,但老师首先要有函数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俞正强老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10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的任勇老师,他的每一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透彻的分析,真诚的建议,巧妙的方法,每读一次,都能让我找到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更是让我深深地震撼、深深地折服,看到这鼓舞人心的书名我不禁问自己:成为最好的数学老师,我能吗?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的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做到用自己的爱去爱每一个学生,孜孜不倦的改革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一起谈心,不仅做他们的好老师,更是努力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同时,我也经常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学生融洽相处。无论如何我都没有忘记心中曾有的成为好老师的梦想。我时刻提醒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努力追求的是什么,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是什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是我最欣赏任勇老师的一点,我也正竭尽全力实践。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共分为8章,依次是名师篇、教学篇、课程篇、育人篇、学习篇、教研篇、艺术篇、发展篇,在书中,任勇老师用自己精确、生动的语言从如何成长为一个最好的数学教师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剖析。书中情节生动形象,有案例,有经验,()任勇老师更是接地气的手把手的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在书中,我收获最多的是任勇老师分享的"育己"之道:天天学习,天天进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我不禁掩卷深思,其实,教育科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深奥难懂。通过任勇老师的讲解,我领悟到,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从教学的细节做起,从我们的学生、班级开始,渐渐渗透至所教的年级、所在的学校,甚至,可以从一次备课、一次讲课、一次作业批改、一道题、一次测验开始。
每位教师都期望成为最优秀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赢得社会的认可。任勇老师通过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奋斗史,让我明白,只要踏踏实实地沉下去,只要经得起教育探索的艰辛,只要每天都优于昨天的自己,只要一路坚持不懈,任何平凡的教师也能一点点地走向优秀,成为最好的老师。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11
看过很多书,但是很少写心得体会。这个寒假我看了张奠迪的主编的《小学数学研究》,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这本书啦,因为原来黄生英主任就推荐我们看过这本书,前面也陆陆续续的都看过,但是都没有完完全全的从头到尾读过。
但是《小学数学研究》这本书非常好,很值得数学老师拜读,能够提高教学水平,最主要的是把最准确的数学思想传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受益。《小学数学研究》以小学数学内容为研究对象,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地对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拓宽和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必将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时时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小学里面想不通的问题,有时一知半解,可这本书讲的很精确,很科学,就是很简单的问题也讲出了其中的道理,让人心服口服。像自然数为什么从0开始而不是从1开始、为什么最小的偶数是0而不是2、为什么最小的一位数是1而不是零等等。在教学中老师讨论的问题,争执的问题,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并明白其中的原由,真让人恍然大悟。
由于《小学数学研究》能够深刻地阐述小学数学的规律性问题。比如,第一章提出的小学数学中蕴涵的思想方法,让我们从更高的层面、思辩性地加深对小学数学的掌握和理解。而数学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问这一命题的提出,则进一步提示了小学数学内容的深刻本质。所有的数学问题均存在于关系之中,可以说,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导性和纲领性的作用。
所以这本书成了我工作的导师和助手,一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我就会翻开它,有时间也会细细品读,从这本书我不但明白圆周率的发展及历史、平移旋转的实质、小学数学的方程的真正含义。
还从中了解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给学生讲懂题目,还需要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真正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彻底弄明白,所以我觉得自己要不断充电,好好学习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所以我也真心的将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的数学教师。
数学书籍读书心得 篇12
面临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化改革,我通过培训和学习,对新课程即教育教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观念。明白教学是对话,交流,知识构建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家长是教育伙伴。
新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的人,而是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课程的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新课程给了教师们很多的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超越自我。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实教材内容。提高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要不断的思索如何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快乐的学习,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