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1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息,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息,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3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共有特征,即“走中国自己的路”。其涵义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依据中国国情,我们走的是中国自己的路,不是他国的路,尤其不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在道路问题上,要把“中国自己”确立起来;在中国道路问题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旨在破除中国道路问题上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与独断主义、拿来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自己的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在走自己的路问题上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源于走自己的路,又发展了走自己的路。内涵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赋予走自己的路以新的具体实践和理论内涵,即中国特色之路,中国特色本身具有丰富内涵;在走自己的路的历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基本经验,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要适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提升与概括角度讲的,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内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源,是基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说把“中国特色”转换为“中国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为现代化道路,同时又突出了“新”。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其所包含的事业更伟大、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繁重、结果更辉煌、影响更深远。全党同志一定要胸怀这样的远大目标,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不停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乘势而上,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战略步骤上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看,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以相互联系和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是我们党非常管用和有效的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时间,时间跨度比较长。为了更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精准奋斗目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凝聚全社会力量,统一全社会意志和行动,需要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把未来30年划分成若干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分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积小胜为大胜。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xx年到20xx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xx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还有利于保持我们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的战略部署,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安排。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长期战略举措,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完成之后,不失时机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的战略目标,用以接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利于继续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其所包含的事业更伟大、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繁重、结果更辉煌、影响更深远。全党同志一定要胸怀这样的远大目标,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不停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乘势而上,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战略步骤上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看,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以相互联系和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是我们党非常管用和有效的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时间,时间跨度比较长。为了更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精准奋斗目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凝聚全社会力量,统一全社会意志和行动,需要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把未来30年划分成若干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分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积小胜为大胜。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还有利于保持我们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的战略部署,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安排。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长期战略举措,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完成之后,不失时机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的战略目标,用以接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利于继续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6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关系到中国的存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升华。
党的领导、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属性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属性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发展了中国。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创造世界经济奇迹、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命脉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概括为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达到发达社会标准的过程。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五个前置词,对应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我们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累加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打开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政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精神文化现代化是深度的精微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出社会健康发展中的和谐、互容与共享。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最好诠释,是生态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命运与共、再造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世界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体现为一个不断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现代化需要中国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必然包含对“世界将向何处去”、“人类将向何处去”的回答。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与对外开放是相统一的,这就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促使我们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努力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对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以资本为中心,走扩张掠夺殖民的现代化老路,而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坚持胸怀天下,用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置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之中,既立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重大突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应以更加自信、自豪的心态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