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优秀
倚栏轩整理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优秀(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优秀 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模式,切实加快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提高我区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xx年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通知》(湘教通〔20xx〕141号)文件精神,为了保证建设项目如期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概述
1、项目名称:县域内整体推进“三通”建设机制创新
2、基本情况:大通湖区濒临东洞庭湖,历来被称为湖南省边远艰苦地区,是于20xx年8月由原大通湖、千山红、金盆、北洲子四大国营农场及大通湖渔尝南湾湖军垦农场改制成立的一个新区。新区现辖5个乡镇,1个办事处,总人口13.6万。全区现有中小学校20所,在职教师650人,在籍学生8420人。五十年的农场体制严重阻碍了农场教育的发展。新区成立后,区委、区管委逐年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经历20xx-20xx年三年帮扶共建与20xx-20xx年的合格学校建设,我区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多媒体教室20个,计算机教室20个,镇中学以上学校接入了8M光纤,其他村小接入了4M宽带,实现较低档次的校校通。20xx年完成了区一中、河坝镇中心完孝沙堡洲三所学校50个教学班的“班班通”建设。因地域、待遇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区长期师资薄弱,教师年龄、科目结构严重不合理,教育发展不均衡。今年计划建成高规格的城域网,全区20所学校全部接入1000M光纤,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面完成其余“班班通”150个教室的建设任务,实现并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学习“人人通”,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网络研修能力,解决我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创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指导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湘教发〔20xx〕24号)为指南,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的原则,整合各种资源,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模式,彻底解决我区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全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管理向智能化转型,为“数字大通湖”建设打好基础,提升大通湖区整体形象。
4、工作目标及期限: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和改革创新模式。我区建设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然后在全区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加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信息化在优化教育环境、摸索信息化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教育管理与服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性作用,真正让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促进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经费来源: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形成多渠道资金投入保障新机制。其中,每年年初预算时,按学校公用经费的10%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专户专账管理。
二、工作内容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1、建设大通湖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大通湖区教育城域网(教育网络中心),在大通湖区社会发展局建设中心机房,该中心集网络平台、信息发布、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远程培训、视频会议、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以中心机房为核心,接入互联网,光纤连接全区20所学校,实现校际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全区学校均达1000M光纤进校,1000M到班,真正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逐步建成区、学校为一体的大通湖区教育城域网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大通湖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使之成为益阳市乃至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县市级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2、规范推进校园网建设。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已接入8M光纤,其他小学接入4M宽带,无法满足办公与教学需要。今年将每个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全部布上网络端口,1000M光纤入室,建设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推进校园网络达标建设,各校全部设置主控室,配备专业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统一机柜,统一标识;网线布设到班级、备课室,学校网络覆盖每个教学及办公场所,能满足教学办公需要。到20xx年止,积极创造条件,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校园网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备课、校本资源等基本应用平台,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
3、加快推进网络环境建设。20xx年,区一中、河坝镇中心完孝沙堡洲学校共50个教学班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镇中学、中心完小建好了设备基本完备的多媒体报告厅,全区各学校均也有计算机教室,20xx年,全区中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全部接入宽带,区一中和镇中心学校建立公共资源管理平台。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要积极推进新媒体、新技术进课堂,实现中小学校班班都配有以计算机或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控式教学一体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课件播放、网络浏览及互动教学等功能,全区各学校全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在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建设大通湖基础教育资源网,并与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实现无缝对接,数据共享。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基础教育资源应用教学研讨活动。在“班班通”工程建设中,首先要升级学校的网络宽带接入方式,全部以局中心机房拖出的1000M光纤进校,为学校提供快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其次,要建设学校基础网络环境,实现学校所有办公室、功能室、教室都能够通过校园网访问互联网,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平台,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完成校本资源库框架设计和管理平台部署,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含光盘资源)进行整合。积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运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形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
20xx年初,建设大通湖区基础教育资源网,区一中、各镇中学心校建立自己的资源服务器及资源平台,完成各校资源共享,提供丰富的校本资源,优质学校能提供网络课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完成实名制网络师生学习空间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加快普及专职教研员、培训教师和名师骨干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建立网络工作室。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并开展研修活动的人数20xx年底达到100%。
2、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室和信息技术优势,20xx年实现100%的高中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20xx年完成100%的初中学生学习空间建设,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管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完善培训基地和主讲教师培训队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使全体教师会应用信息化设备,数字教学资源和使用网络空间,达到想用、会用、活用。
2、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健全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教育机构和工作队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实。区一中、各镇中小学成立信息化中心,其负责人相当于处室主任。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应至少配备专职电教维护人员1人,12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按每增加12个班增配1人。学校应根据需要选聘若干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教师,作为电教中心或电教组兼职人员,负责应用研究指导和资源建设任务。持续开展信息技术人员能力培训,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建立全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推广交互课堂、网络研修、资源应用为重点,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长效机制。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到20xx年底,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学科覆盖率达100%,教师参与面达90%,课时覆盖率达60%。
三、具体措施
(一)积极推进多媒体设备进课堂
实现中小学校每个普通教室都配有以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等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课件播放、网络浏览等功能;根据需要设置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教室、音像教材资料制作室等专业教室,能满足相关教学活动的需要。
(二)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加快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通过在线教学服务平台,促进全区中小学校能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备课、网络教研、网络辅学、网络德育等服务;100%的中小学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全面实施“下乡进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三)搭建区域信息化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建设中的教育城域网,逐步搭建起集信息发布、行政办公、业务管理、互动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以及具有资源交换、精品课程、远程教学、自主学习和考试评估等功能的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建成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全区各校均建立自己的网站。
(四)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
按照“分类建设、分布存储、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建设学校、县市教育信息资源库,建立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一是组建一支由一线学科教师、学科教研员、教育技术专家、教育专家和技术开发人员组成的“五结合”资源建设梯队;二是各学校对教师开发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创建校本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人人有资源,资源人人用”的良好局面;三是引入“教育社区”概念,通过教育社区实现城乡教师互学、互通、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
(五)推进“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的创建工作
20xx年,创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的管理,加强对河坝镇中心完卸以信息技术推动“高效课堂”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真正发挥试点校的示范带动功能。
(六)保障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与提升
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素养的养成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立足点,改进、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建立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试制度,大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进度安排
按照“点上探索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用2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推进上述重点工作。
(一)初始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完善我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实施方案,召开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各镇中心校成立专门的教育信息中心,由各镇中心校组织各学校以信息技术教研组为主体、由学校校长、抓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为领导组建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各镇中心校信息中心清查和统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装备和使用情况,并上报区教育信息化办。各校要及时出台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按方案要求完成本年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全面启动方案中的所有项目,重点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及基本建设项目,使我区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上达到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及基本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教师培训、教学应用、教育科研、技术支持、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同时,对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我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大通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陈铁军(副区长)
副组长:易永恒(社会发展局局长)
成员:袁伏良(区计划财政局局长)
莫新辉(社会发展局常务副局长)
伍年春(社会发展局教育副局长)
徐美军(局信息办主任)
肖清林(局项目办主任)
温静(局教育核算中心)
肖宇庭(局电教仪器装备主任)
戴群联(局信息化办管理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伍年春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区社会发展局,日常工作由局信息化办负责。
(二)明确工作职责
要在健全组织机构、改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规划与方案制定、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管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教师新媒体新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工作,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社会发展局信息化办统一实施,并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合理,确保全区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稳定、规范、均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二是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不低于10%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并不断提高投入比例。督促学校将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及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三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适度加大软件资源和培训投入;四是引入多方合作的建设模式,拓宽教育信息化经费筹措渠道和项目建设空间。
(四)建立实验基地,发挥辐射功能
依托我区现有的“班班通”试点学校为契机,在河坝镇中心完小建立教育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探索的试点学校,开展《以信息技术推动“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实验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并进一步发挥试点学校的示范辐射功能。
(五)建立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培训
完善按公用经费的5%建立培训专户的预算体制,其中25%专款用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确保培训经费得到保障。制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三年规划,建立健全全区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按照“分级、分层、分步”的原则,采用区、校两级联动的培训模式,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下乡进校培训、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培训、参加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制作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对全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工作。
(六)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奖惩机制
制定全区学校信息化评估细则,把学校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区学校考核、教师绩效考核、教育督导内容。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每年定期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对在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工作中认真负责、成效显著的学校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反之要追究领导及责任人的责任。
六、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以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成效得以突现。
1、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区域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以后,随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序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得到有力支撑,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共享,实现校际间的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共享全区中小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全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整体提高全区的教学质量;降低全区学校管理成本,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实现大通湖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2、广大教师信息素养得到极大提高。计算机的配备、快速的网络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学习、资源查寻和观摩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网络研修能力得到提高。经常性的大范围异地校际教研、优质课交流、学术报告和工作会议得以实现。教师普遍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4、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发生变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信息量极大丰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逐步由整合走向融合。50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优秀 篇2
一、指导思想
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是为了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司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提升竞争力,努力使公司成为合肥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
二、主要内容
(一)成立组织。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江峰任组长,副总经理张俊生、何鸣任副组长的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办公室,总经理工作部主任李光宇为办公室主任,配备专兼职人员办公,落实办公经费。
(二)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和奖励制度、知识产权权益维护制度、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制度和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
(三)教育培训。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公司决策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增强经营管理人员把知识产权制度融入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教育培训,使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在员工中的普及率达到50,在决策层、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中的普及率达到80;培训1名能有效管理和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专兼职人员。
(四)文献资料收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特别是专利文献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公司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中外专利数据库,以建立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开展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的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知识产权或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工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下基础。要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在了解同类产品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态势、市场状况,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动态的基础上,从专利申请、专利实施(包括专利转让和许可等)、专利保护等各个环节出发,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总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专利战略。公司要以专利战略的研究制定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包括商标、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种类的`知识产权战略。
(五)专利申请和实施。要以创新成果的专利申请和实施为主要内容,抓好注册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计算机软件等的申请(登记)和实施工作,提升拥有和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增幅要达到20以上,专利实施率达到50以上。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1月至2月):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3月至5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做到制度、机构、人员和经费“四落实”;组织知识产权培训班。
第三阶段(6月至7月):建成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专利文献数据库,开展专利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工作。
第四阶段(8月至9月10日):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得到全面落实,试点示范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四、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是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公司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把各项工作部署认真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提供财力支持。为了抓好试点示范工作,公司将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专项资金用于在试点示范期间内的知识产权申请(登记)、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制定、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等有关费用的支出。
(三)邀请专家,指导工作开展。在试点示范工作中,公司将邀请省市科技厅局的有关专家指导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适时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帮助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协助建立和更新专利文献数据库,指导开展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优秀 篇3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交办运〔20xx〕115号)(以下简称《意见》)的工作部署,加快我市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市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确保我市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发展的相关要求,深入实施天津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移动互联网促进货运物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优化物流服务供给为核心,以试点为载体,围绕准入技术条件、服务标准规范、安全运营监管、诚信考核评估、风险赔付机制、税收征管制度等方面,探索完善适应我市无车承运物流发展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实现货运物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降低我市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二)基本原则
市场引领,问题导向。结合天津货运物流市场转型升级和无车承运人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天津无车承运物流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围绕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等开展试点和探索,逐步优化调整对无车承运人的行业管理制度,破解无车承运人发展的制度障碍。
多方联动,综合施策。建立“部省协调、部门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与交通运输部的联系沟通,及时跟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加强与国税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在信用建设、税收政策、行业监管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协同推进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发展。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选取典型企业先行开展试点,通过示范企业对数据接入技术研发、卫星装置安装使用以及税务规范上交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推进无车承运人的规范有序发展。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试点,净化物流市场经营环境,提升行业管理部门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创新物流运营模式,培育一批理念创新、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竞争力强的无车承运人,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绿色的物流运输保障。具体体现在:
物流行业新业态健康发展,运输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试点期内培育一批理念创新、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的无车承运人,引导和促进货运物流行业向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带动行业内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科技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有所提高。从事货运经营的互联网平台得到广泛应用,车辆、货源、站场等社会物流资源整合效率明显提升,对全市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集中配置和运力的统一调配,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支撑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法规标准逐步健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在运营服务、行业监管、诚信考核、税收征管等环节,探索完善与新兴服务业态相适应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规范全市货运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为无车承运物流发展营造环境。
二、试点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一)企业基本条件
1、在天津市内注册,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2、实缴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及以上且已满6个月;
3、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4、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
5、信用状况良好,无不良记录。
(二)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要求
1、已建具有无车承运业务能力平台,且已有效营运6个月以上;
2、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ICP备案号;
3、具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且具有完整保存交易记录至少1年以上的能力;对于超过1年的信息数据要采取有效方式永久保存备查;
4、平台至少具有以下功能:
(1)面向社会的实际承运人的人、车、户等基本信息查询功能;
(2)对实际承运人的经营资质、车辆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以及驾驶员机动车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进行审核的功能;
(3)为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提供信息、交易、电子合同和结算的服务功能;
(4)对交易过程、车辆运行过程实行透明化动态管理功能;
(5)对实际承运人进行信用评价、投诉处理的信用管理功能;
(6)历史运单综合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
(7)其他功能。
5、具备供交通、税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的条件;
6、有符合规定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7、平台数据具备接入运输管理部门监测平台的条件且承诺接入。
(三)资源整合能力条件
1、具有较强的货源组织能力和货运车辆整合能力,有稳定的运输业务需求,能整合一定规模的实际承运车辆,运输组织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高;
2、有与其合作经营的车辆,且占企业全部运力资源的比例不低于50%。
(四)风险承担能力条件
1、具有体现承担全程运输责任,建立相应赔付机制的运输服务合同文本;
2、保险等方式的风险应对机制健全,且具有相应的赔付能力。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试点项目申请、审核及验收程序
(一)项目承担企业(单位)申报试点项目,应根据上述试点项目条件向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
1、《天津市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申报表》;
2、《无车承运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3、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
4、银行开具的资信证明;
5、保障业务经营和平台运营能力的办公场所的证明;
6、财务审计报告;
7、《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或网站ICP备案号;
8、与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签订的运输合同范本;
9、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10、利用平台开展无车承运业务已满6个月的有关材料证明;
11、申报企业风险赔付能力的证明材料(如与保险机构合作的证明材料);
12、申报企业的服务标准规范方面建立的制度;
13、能够证明交易现金流、电子交易合同、运输轨迹、回单与运输业务一一对应的相关材料;
14、申报企业提交所有材料真实性的承诺函;
15、申报企业取得的荣誉称号及获得的专利奖项;
16、无违法违规行为承诺书和守法经营承诺书。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5份,复印件均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同时提供电子文件。
(二)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上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企业基本情况、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审核认定试点项目,并报送交通运输部备案。
(三)试点企业有以下情况,一经发现立即撤销无车承运经营资质;有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处置:
1、试点期内出现违反道路运输和税收征管相关法律法规的;
2、试点企业应每3个月向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提交试点进展情况报告,未按期提交情况报告的;
3、试点企业不接受管理部门定期检查的;
4、试点企业在平台数据方面弄虚作假的;
5、试点工作进度与本企业拟订的实施方案计划严重不符的。
(四)试点期结束,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将会同市国家税务局组织专家对照审定的《无车承运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对试点企业进行审查,并将有关结果报交通运输部。
四、试点组织及实施安排
(一)启动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
申报试点企业对照试点企业申报条件如实填报《天津市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调查表》,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组织召开无车承运人试点申报宣贯会,各申报试点企业按照《意见》的要求编制实施方案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初审,后上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企业条件和试点方案进行评审,择优确定试点企业并公示,报交通运输部。
(二)实施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11月)
试点企业确定后,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或变更《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为道路普通货运(无车承运),有效期为1年。总公司已取得无车承运人试点经营许可证,在天津设立分公司的应到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进行备案。
试点企业按照试点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创新物流运营新模式,完成试点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切实发挥对行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各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试点企业监测、监管以及跟踪督导,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三)总结评估阶段(20xx年12月)
各试点企业于20xx年12月15日前将总结评估报告报送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汇总,上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编制全市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报交通运输部。
五、试点企业评定程序
第一阶段:报名受理(12月1日前)。拟申报企业按照《意见》的相关要求和本方案设定的条件和实施程序,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向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提出报名申请。逾期不再受理。
第二阶段:资格审查(12月14日前)。已报名企业提交全部申请材料,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按照遴选条件和要求对上报的企业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并上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经审查合格的企业列入专家评审会上会名单,对于未进入上会名单的企业反馈其未上会理由。
第三阶段:专家评审。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召开评审会,采取材料审查和现场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企业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取我市无车承运试点。
第四阶段:正式报部。将确定的试点企业名单及方案、天津市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方案上报交通运输部。
六、相关保障措施
(一)培训宣贯,统筹安排。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无车承运人试点的组织协调,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通过组织召开无车承运人培训会,邀请专家授课的方式,解读试点政策,正确理解并贯彻落实《意见》和《方案》。同时,通过统筹安排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的申报评审,摸底调查了解天津市无车承运人发展现状,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科学严谨地制定试点企业条件和评审程序,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研究政策,营造环境。一是在了解掌握无车承运人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国家出台的政策,加强与交通运输部的沟通及与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注重配合中的统筹协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资质、信用评价、税收征管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在不断评估总结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推进新业态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试点的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强化无车承运人信用建设体系,努力营造有序、诚信的货运环境。研究制定无车承运人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及考核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及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诚信信息进行管理,加强对失信企业及事故的监管检查,同时配套相应的保险体系,切实改善市场秩序。
(三)跟踪督导,加强监管。无车承运人在经济、绿色、效率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诚信、安全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要充分认识到试点工作中的风险,在试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对试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建立统计调查和信息管理制度,注重统计分析和运行监测,促进信息平台的对接,监督企业的数据上报,不断完善系统,推进实施期无车承运的监测工作,有效杜绝试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确保行业监管安全。严格执行试点退出机制,发现试点企业有弄虚作假等违规违法行为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取消试点资格,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记入诚信考核体系。
(四)典型示范,总结推广。鼓励无车承运试点企业在服务规范、税收征管、信用建设、模式创新等方面重点突破,并通过建立无车承运试点企业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掌握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总结推广,树立无车承运物流的典范,带动全市无车承运物流健康发展。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优秀 篇4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交办运〔20xx〕115号)(以下简称《意见》)的工作部署,加快我市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市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确保我市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发展的相关要求,深入实施天津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移动互联网促进货运物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优化物流服务供给为核心,以试点为载体,围绕准入技术条件、服务标准规范、安全运营监管、诚信考核评估、风险赔付机制、税收征管制度等方面,探索完善适应我市无车承运物流发展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实现货运物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降低我市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二)基本原则
——市场引领,问题导向。结合天津货运物流市场转型升级和无车承运人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天津无车承运物流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围绕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等开展试点和探索,逐步优化调整对无车承运人的行业管理制度,破解无车承运人发展的制度障碍。
——多方联动,综合施策。建立“部省协调、部门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与交通运输部的联系沟通,及时跟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加强与国税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在信用建设、税收政策、行业监管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协同推进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发展。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选取典型企业先行开展试点,通过示范企业对数据接入技术研发、卫星装置安装使用以及税务规范上交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推进无车承运人的规范有序发展。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试点,净化物流市场经营环境,提升行业管理部门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创新物流运营模式,培育一批理念创新、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竞争力强的无车承运人,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绿色的物流运输保障。具体体现在:
物流行业新业态健康发展,运输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试点期内培育一批理念创新、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的无车承运人,引导和促进货运物流行业向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带动行业内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科技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有所提高。从事货运经营的互联网平台得到广泛应用,车辆、货源、站场等社会物流资源整合效率明显提升,对全市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集中配置和运力的统一调配,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支撑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法规标准逐步健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在运营服务、行业监管、诚信考核、税收征管等环节,探索完善与新兴服务业态相适应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规范全市货运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为无车承运物流发展营造环境。
二、试点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一)企业基本条件
1、在天津市内注册,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2、实缴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及以上且已满6个月;
3、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4、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
5、信用状况良好,无不良记录。
(二)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要求
1、已建具有无车承运业务能力平台,且已有效营运6个月以上;
2、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ICP备案号;
3、具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且具有完整保存交易记录至少1年以上的能力;对于超过1年的信息数据要采取有效方式永久保存备查;
4、平台至少具有以下功能:
(1)面向社会的实际承运人的人、车、户等基本信息查询功能;
(2)对实际承运人的经营资质、车辆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以及驾驶员机动车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进行审核的功能;
(3)为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提供信息、交易、电子合同和结算的服务功能;
(4)对交易过程、车辆运行过程实行透明化动态管理功能;
(5)对实际承运人进行信用评价、投诉处理的信用管理功能;
(6)历史运单综合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
(7)其他功能。
5、具备供交通、税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的条件;
6、有符合规定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7、平台数据具备接入运输管理部门监测平台的条件且承诺接入。
(三)资源整合能力条件
1、具有较强的货源组织能力和货运车辆整合能力,有稳定的运输业务需求,能整合一定规模的实际承运车辆,运输组织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高;
2、有与其合作经营的车辆,且占企业全部运力资源的比例不低于50%。
(四)风险承担能力条件
1、具有体现承担全程运输责任,建立相应赔付机制的运输服务合同文本;
2、保险等方式的风险应对机制健全,且具有相应的赔付能力。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试点项目申请、审核及验收程序
(一)项目承担企业(单位)申报试点项目,应根据上述试点项目条件向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
1、《天津市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申报表》;
2、《无车承运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3、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
4、银行开具的资信证明;
5、保障业务经营和平台运营能力的办公场所的证明;
6、财务审计报告;
7、《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或网站ICP备案号;
8、与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签订的运输合同范本;
9、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10、利用平台开展无车承运业务已满6个月的有关材料证明;
11、申报企业风险赔付能力的证明材料(如与保险机构合作的证明材料);
12、申报企业的服务标准规范方面建立的制度;
13、能够证明交易现金流、电子交易合同、运输轨迹、回单与运输业务一一对应的相关材料;
14、申报企业提交所有材料真实性的承诺函;
15、申报企业取得的荣誉称号及获得的专利奖项;
16、无违法违规行为承诺书和守法经营承诺书。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5份,复印件均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同时提供电子文件。
(二)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上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企业基本情况、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审核认定试点项目,并报送交通运输部备案。
(三)试点企业有以下情况,一经发现立即撤销无车承运经营资质;有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处置:
1、试点期内出现违反道路运输和税收征管相关法律法规的;
2、试点企业应每3个月向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提交试点进展情况报告,未按期提交情况报告的;
3、试点企业不接受管理部门定期检查的;
4、试点企业在平台数据方面弄虚作假的;
5、试点工作进度与本企业拟订的.实施方案计划严重不符的。
(四)试点期结束,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将会同市国家税务局组织专家对照审定的《无车承运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对试点企业进行审查,并将有关结果报交通运输部。
四、试点组织及实施安排
(一)启动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
申报试点企业对照试点企业申报条件如实填报《天津市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调查表》,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组织召开无车承运人试点申报宣贯会,各申报试点企业按照《意见》的要求编制实施方案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初审,后上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企业条件和试点方案进行评审,择优确定试点企业并公示,报交通运输部。
(二)实施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11月)
试点企业确定后,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或变更《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为道路普通货运(无车承运),有效期为1年。总公司已取得无车承运人试点经营许可证,在天津设立分公司的应到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进行备案。
试点企业按照试点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创新物流运营新模式,完成试点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切实发挥对行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各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试点企业监测、监管以及跟踪督导,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三)总结评估阶段(20xx年12月)
各试点企业于20xx年12月15日前将总结评估报告报送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汇总,上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编制全市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报交通运输部。
五、试点企业评定程序
第一阶段:报名受理(12月1日前)。拟申报企业按照《意见》的相关要求和本方案设定的条件和实施程序,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向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提出报名申请。逾期不再受理。
第二阶段:资格审查(12月14日前)。已报名企业提交全部申请材料,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按照遴选条件和要求对上报的企业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并上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经审查合格的企业列入专家评审会上会名单,对于未进入上会名单的企业反馈其未上会理由。
第三阶段:专家评审。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召开评审会,采取材料审查和现场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企业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取我市无车承运试点。
第四阶段:正式报部。将确定的试点企业名单及方案、天津市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方案上报交通运输部。
六、相关保障措施
(一)培训宣贯,统筹安排。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无车承运人试点的组织协调,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通过组织召开无车承运人培训会,邀请专家授课的方式,解读试点政策,正确理解并贯彻落实《意见》和《方案》。同时,通过统筹安排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的申报评审,摸底调查了解天津市无车承运人发展现状,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科学严谨地制定试点企业条件和评审程序,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研究政策,营造环境。一是在了解掌握无车承运人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国家出台的政策,加强与交通运输部的沟通及与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注重配合中的统筹协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资质、信用评价、税收征管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在不断评估总结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推进新业态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试点的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强化无车承运人信用建设体系,努力营造有序、诚信的货运环境。研究制定无车承运人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及考核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及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诚信信息进行管理,加强对失信企业及事故的监管检查,同时配套相应的保险体系,切实改善市场秩序。
(三)跟踪督导,加强监管。无车承运人在经济、绿色、效率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诚信、安全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要充分认识到试点工作中的风险,在试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对试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建立统计调查和信息管理制度,注重统计分析和运行监测,促进信息平台的对接,监督企业的数据上报,不断完善系统,推进实施期无车承运的监测工作,有效杜绝试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确保行业监管安全。严格执行试点退出机制,发现试点企业有弄虚作假等违规违法行为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取消试点资格,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记入诚信考核体系。
(四)典型示范,总结推广。鼓励无车承运试点企业在服务规范、税收征管、信用建设、模式创新等方面重点突破,并通过建立无车承运试点企业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掌握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总结推广,树立无车承运物流的典范,带动全市无车承运物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