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正面管教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正面管教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早就听说过《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没有拜读,最近迎来了这本被无数家长、老师所推崇的书。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来作者竟是7个孩子的母亲,29个孩子的祖母,着实吃了一惊。无意中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总有几个孩子,能让二年级的老师想提早退休,能让四年级的老师想赶紧放暑假。看到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很想看看书中有什么方法来“管教”这一类孩子呢。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拿到新书先看目录是我的习惯,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这章再说。书中说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征是负责任、独立、好胜、循规蹈矩、保守等,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相比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征。从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个别孩子呈现出任性、规则意识差的状态,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相对较慢,甚至有一两个孩子到现在也无法按照学校的规则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书中所写,再回想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确实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娇纵孩子这种现象。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个人的执教风格。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我就是独生女,而且偏向于老大的心理特征。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本书了,希望能够从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为权威型的老师。
正面管教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早就听说过《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没有拜读,最近迎来了这本被无数家长、老师所推崇的书。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来作者竟是7个孩子的母亲,29个孩子的祖母,着实吃了一惊。无意中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总有几个孩子,能让二年级的老师想提早退休,能让四年级的老师想赶紧放暑假。看到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很想看看书中有什么方法来“管教”这一类孩子呢。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拿到新书先看目录是我的习惯,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这章再说。书中说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征是负责任、独立、好胜、循规蹈矩、保守等,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相比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征。从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个别孩子呈现出任性、规则意识差的状态,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相对较慢,甚至有一两个孩子到现在也无法按照学校的规则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书中所写,再回想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确实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娇纵孩子这种现象。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个人的执教风格。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我就是独生女,而且偏向于老大的心理特征。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本书了,希望能够从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为权威型的老师。
正面管教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最近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最近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寒假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
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
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看完书,我将作者如何进行赞扬作了简单几个小结: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比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春天里的花”,她画了两朵小小的、红色的花,一个老师走过去看了看,用很夸张地表情说:“XX,你真聪明,画的真漂亮啊,继续吧!”当孩子们听到这个赞扬,她非常高兴,继续画了起来……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画面,表面看看,该教师运用了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继续乐意的画画,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读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对于上面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说:“XX,这图画的真不错,如果你能在画的大一些,颜色再运用的多一些,那么你肯定会画的更棒!”孩子就会肯定自己的行为并继续努力。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那么一个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习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习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习让我们彼此拉近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习正面管教,我有以下体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习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习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纠正了。
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分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高兴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
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高兴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含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如,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打开交谈和一起学习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部分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