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最近,我学习了《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书,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竟然有那么多的人关注我们教师。
在现代社会,任何人都无法避免压力,既然无法避免,我们不妨学会面对、控制或利用它。其实最大的压力还要数职业压力。社会上对我们教师职责的高要求,我们平时承担的许多非教学任务,有时需要抽出时间来上课。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寄宿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想想一桌子的语文作业,想想班里的这样那样的琐碎小事,再想想还有许多需要完成的工作,我的头都大了。唯一的感觉就是忙,每天都在忙着哪些应接不暇的工作,同事之间连十分钟的交流也成了奢侈。我也曾抱怨过,发过牢骚。可越是这样,我就觉得自己更累,仿佛我是天底下最辛苦的人。慢慢地,我发现牢骚、抱怨只能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只能让我们觉得更累。那么我们不妨换一种心态,那就是把我们的工作当成一种习惯。
当我们每一个人能把工作当成一种习惯,那么工作中再辛苦的事情,我们也不会抱怨,我们就能坦然接受,工作中再劳累也不会觉得累,我们也会习以为常。同样,我们就会觉得我们的拼搏、我们的奋斗,那是一种幸福!
于是,我们就能在心平气和中积累成功,就自然而然地走向辉煌,或许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走入成功者的行列。
当然,要把工作当成习惯,我们就必须真心地热爱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以工作为乐,淡泊名利。这样,即便我们的业绩并不理想,未能青史留名,也可问心无愧,活得有滋有味。
其实作为我们教师,没有太高的要求。孩子的一点点进步会让我们兴奋不已;孩子的一点点成绩会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孩子的一句问候,家长的一句感激就会令我们感动许久。是什么让我们毫不保留地倾囊所出而又不图回报,是什么让我们无怨无悔的爱着这些孩子们,时刻牵挂着他们?是埋在心底的那份责任哪,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那份责任!
让我们每一个人把工作当成一种习惯吧,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多一些快乐,多一份轻松,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恼!
四、五月份,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东莞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班,分别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志雄、陈彩琦等几位教授的讲座,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开阔视野,感受着收获知识的快乐
几天的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本次给我们培训的都是在这个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让自己领略了他们的工作风采,对心理学的认识更深了一步,第一天的培训内容更多的是侧重心理咨询这一部分,弥补了自己对这方面知识的缺陷,初步感受到咨询的魅力。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正如刘志雅教授所讲,家长是原件,孩子时复印件,当复印件出现问题时,请在原件上找找原因,而不是将问题推卸在打印机上。人类的学习行为都是从条件开始,乔布斯说过:给小孩一个糖,在他的眼里,一个糖就是一个世界。心理咨询师的口头禅一般都是:哦、嗯、继续说等,最经典的一句就是“我觉得你一定行”。让我突然想到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心理咨询流派确实不少,心理咨询技术也很多,我想,只要我们掌握了一种或多种方法,只要对我们的来访者有效,帮助他们解除困惑或痛苦,就是的体现。
二、健康与否,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态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领。
三、虚心学习,学以致用是件幸福的事情
以陈彩琦教授的一个例子,主题是:“教师心理问题及对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措施,其中,陈彩琦教授的讲座——对积极语言的心理学研究——有助于延伸积极心理学的应有领域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40分钟的讲座中,她讲了不少应用积极语言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提高的实例,如昌平某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语言的使用,校长要求教师使用积极语言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结果,不到一年,学校的教学成绩各学科全部排在第一名,让其他学校很吃惊,问校长,采取了什么恨招,教学成绩这么好?校长说,没有采取什么,就是让教师必须使用积极语言。
我想,教师使用积极语言方式,受益的首先是学生,也促进或转变或更新或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
四、心灵碰撞,感动着我的感动
感动大家的学习热情,第一天的上午全体集会中,宽敞的报告厅座无虚席,1000多人,是我这几年参加培训中,见到人数最多的。在各个环节中,如在提问环节,大家积极提问,显示了学习热情的高涨,是在主持人一再控制时间的情况下才结束的,让我感动。
记得当天下午结束后我在等车,有三人一直在谈论着,听内容,我们都是刚刚参加培训同学的,他们三个人边等车,边讨论着会议的内容,看得出,他们的兴奋。我想,我们每个人,只要具有或保持这种不断、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精神,一定会进步成长的更快,教师的成长是学生的幸福,家庭的幸福,更是全社会的幸福。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教师要审时度势,自觉加强心理调适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可能导致学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确的处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庭之间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就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小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另外,作为教师就要“学高为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要加强修养,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种种诱惑,因此,尤其需要教师树立起自尊、自强与自律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教师要发掘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教师要面向学生,争做一名阳光教师
作为教师,要以当人民教师为荣,提升人生信念,面向学生,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坚守岗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师职业的教师,决不会成为好教师,更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教师要力争做一个阳光教师,具有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有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化阴霾为阳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要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
短短的一天培训时间,很紧张,也很充实。因为我们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中的根本,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因而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是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教育。我将尽心尽力把我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些教师的内心发生了动荡和倾斜,进而加剧内心的冲突。如果内心的矛盾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影响着教育活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人格的健全与否关系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着学生对于社会的态度,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时代要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教师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社会责任重大,民众对于教师的期望过高。
信息时代、经济时代的来临,学生家长日益迫切感觉到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便空前关注起来。作为孩子的主要学校教育者,家长对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过分倚重。特别是教毕业班的教师,他们感觉到来自学生父母的压力更大。自己孩子由于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其他某些客观原因导致了学习成绩不好,学科教师便要受到很大的质询。甚至学生与社会不良人员混杂,进而干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经常逃学等等,家长只把目光投向教师。若认真分析,很多学校与家庭应联合教育学生的事情现在只投在教师的身上。也就是说,教师承担着一些本由多方联合承担的责任。社会给予教师的责任实在太多,给予的厚望太大,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
2、教师的审核评价和教师的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这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制度注重看的是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成绩,但是忽略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不良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外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教育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断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未成熟的个体得到发展,融入社会。但是劳动对象是人,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此外,学生发展表现需要长时间观察,也是多个教育力量的合力所为。总之,有效准确衡量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考评的依据目前仍是十分困难的。因而,不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仍有着一定的影响。3、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同行之间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竞争,像评定职称,晋级等之事。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是很大的。符合条件的人很多,但是名额却是很有限的'。一些教师为了凸显科研成果,采用一些不适当的手段,这无疑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教师的竞争上岗,以及频繁的考试等也是重要因素,加重教师的负担。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业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教师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能力可能有点低,因此产生焦虑等问题。过多的压力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身体健康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工作远没有社会上说得那样简单和轻松。教师行业虽然很光荣和伟大,可是在这光荣背后,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来应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校事务等大量的工作。此为,教师还要承担起一大部分育人的责任。因而,繁重的工作势必威胁教师的身体健康。很多教师过早患上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咽喉炎等。大量的工作已使他们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再加上身体的病痛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之,教师长时间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这种过多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宣泄,积闷在胸中,会导致教师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良,带来各种苦恼、焦虑、心悸、沮丧等,因而产生了心理的不适应。严重者可能导致了心理疾病。
教师心理健康很重要,因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应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人,教师应该充分认真思考自己对自身的能力,和期望作出合理的判断,形成一个较为恰当的值。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产生一种心理落差。具体地说,可以这样做:
1、教师要抛弃或者淡薄一些观点,如名利思想、完美标准。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教师首先应轻装上阵,有适度点的压力即可,不要给太多的负担。其次,教师应仔细分析社会压力的来源,正确分析寻求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合理的标准下,教师可以主动进行筛选。择取合理的压力,并转变为动力,用自己的行动解决问题。
2、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用自己光荣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减少来源于学生的负面影响。
3、教师应采用一定的措施,使情绪放松下来,缓解紧张的压力。
(1)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体育活动,使压力外泄。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运动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的能量的消耗,从而控制不良情绪。
(2)转移注意力。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与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3)与朋友交谈。教师发现有心理上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可以找自己的亲密朋友,家属等人同他们进行交流,把内心的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得到宣泄,把积累在内心中抑郁的能量发泄出去。同时,通过交谈,教师可以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理解,心理上会得到一些安慰。
4、借助教工之家、联谊、教师俱乐部以及教师心理门诊、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和网上心理咨询等措施来建立教师心理疏导系统,帮助教师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上的困扰。只要及时发现教师心理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帮助教师疏导和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内容,教师更要无条件的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纲要〉中提倡:既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教育。可是,在我们的了解中,现在孩子们的家长都很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大大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的培养。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对心理疾病的“免疫能力”。同时,在学习中我还知道了:幼儿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而这个时期也是幼儿的“敏感期”。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就是必须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可是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其次,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
最后。对幼儿进行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这一学科学习后的一点理解,通过学习,也给我敲了一个警钟,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了,既然学习了,我就从现在做起,认真面对我的孩子们,加强心理健康活动的教育。
对方的感觉——决定着别人的感觉。决定别人的感觉,就要读出别人的感觉。
作为一名教育者,领导的期望,社会、家长的期待,孩子发展的需求,更加上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匮乏,这些都感觉身心都是飘乎乎的。为此,我十分困惑和迷茫。很庆幸参加了这次心理健康专题培训,通过听取专家的讲座,使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观念和基本知识。这次培训让我受益最深的就是如何应对教师的心理问题:
1、保持心理健康。
(1)教师要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我膨胀,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以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而造成的心理冲突。
(2)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与领导、同事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怨自艾、退缩、逃避等。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促进自己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
(3)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遇到烦恼,不要闷在心里,可找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调节心理平衡。
2、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可持续发展,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幽默的情绪
(1)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
(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重拾信心。让我知道教育者的条件,心理活动本质就是一种感觉。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四天的心理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心理培训恰恰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打开了一扇门,指明了一条路。
首先,我学会应从内心世界解析孩子的行为。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在他们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亲友、家庭环境、周围世界都深深的影响着个体发育。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成年人总是用成人的思维来看待孩子,尤其是对孩子的行为,只是单纯的用对与错或常规来衡量,并且缺乏耐心。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的责任不单纯是教好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童年的日子,有着各种各样、变化多端的愿望:穿漂亮的花衣服、买一大堆玩具、交梦想中的朋友……但所有这些,都不外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所提到的那些: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需要,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学习、工作真正感到一种由衷的满足。 那么满足”是什么呢?
“满足”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发生于某种愿望得到实现之后。有的“满足”是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的。如:“张口饭来,伸手衣来”,要什么给什么的这种满足,其结果使孩子变得娇气、任性,难以约束自己;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一旦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该如何理解“满足”?又如何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呢?
“满足”是给予,《中国少年报》曾经对孩子们的心愿展开调查,有位队员说,他的心愿就是能和自己老师有一个拥抱。当少先队组织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心愿时,他激动万分。为贫困孩子捐一件衣服,向残疾孩子道一声问候,给后进孩子一个微笑,让疲劳的孩子玩一次游戏都是给予,它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次次心灵的交流,情感和能量的传递。这就要我们走近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了解他们的生活境遇和心理需求,让贴心的“给予”“满足”孩子的心理。
“满足”是唤醒,许是因传统的师生关系,使一些孩子有愿望不敢表达; 或是因为内向的心理特征、儿童认知的特点,有的愿望却非真正源自内心。面对前者,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面对后者,我们则应努力剔除各种干扰因素,让孩子早日拥有自己真实的愿望和迫切的愿望。如果孩子内心还处于混沌状态,作为教师还应该唤醒他们的愿望,因为愿望是他们成长的动力。
“满足”是引导,愿望有时并不能很快得到实现,这时满足就是期待,就需要引导。有个队员是外来务工者的孩子,刚到北京上学时,他总感到和同学们有距离,特别希望能有一位本地的知心朋友。我了解到他的.孤独后,专门与他的班主任进行沟通,特意安排一名性格开朗,品学兼优的本地生和他结成了互帮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他关心帮助,[莲 山 课件 ]使他很快融入了新的肌体之中,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他的内心有了无比温馨的感受。
“满足”是激励, 实现愿望的满足,并不都在于结果,更在于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当某个学生想成为班干部时,这是好现象,说明这个学生有上进心,而且有竞争意识,教师要不断予以鼓励;当某个学生要要改变一个坏习惯时,教师应不断督促,使之尽快的改变。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心灵的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作为教师要做到凡事想着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满足孩子们的正当需求。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工作,比如:他们要得到合理的休息时间,那是他们的生理需求;他们不愿受人欺负,那会使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期待被老师关注、表扬,那是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欲望等等。 然而,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见成效的,他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学习。对学生实施恰倒好处的心理教育与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7
阳光是万物生存之源,阳光意味着热情,阳光意味着活力,阳光意味着年轻,有了阳光才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阳光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它代表着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代表着热情向上。做老师如果给你前面加上个“阳光”来修饰,那也是我们每个老师的理想。
首先要把自己的观念转变过来,要有阳光心态。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质上与财富、相貌、地位、权力没多大关系。幸福由自己思想、心态而决定。作为一个老师,无论有多大,都应该拥有阳光心态,那样才能拥有火一般的工作热情,拥有一颗年轻的、不断进取的心;拥有一个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身体。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所处的环境,我们就试着去适应这个环境;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就试着去改变自己;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待事情的态度;如果我们不能向上比较那就试着向下比较。这样的话我们会快乐许多,也会幸福许多!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快乐许多,幸福许多!
我们只有获得源源不断的愉悦感,才能让这种愉悦不断推动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前行。因为享受,意味
这次的讲座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让我了解到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更要重视我们自己的身体、心理健康。
幼儿因为年龄小不懂得怎么照顾自己所以学完。需要老师们时刻关注正因为老师们把精力全部放在小朋友身上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老师这份职业高尚、不为己平时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都是丢在一边置之不理,老师自身要以身作则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小朋友模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如何去奋斗,如何去实现你的梦想,又如何做一个让孩子们崇拜、尊敬的老师呢。
身体健康固然重要,心理健康更是不可缺少,每个人都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社会,从容的面对你的工作,社会不免有些不公平的待遇、让你无法忍受的言论,遇到这些种种问题时就要看你如何很好的调整心态,让这些问题在你的生活中平淡让你可以随时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好的方式让你心情愉快、轻松,更好的对待工作有干劲的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调理自身的身心健康,不好的方式让你心情烦躁、心理负担沉重。
有了正确的心态,面对风雨时才会选择坚强;有了正确的心态,心情不好时才能重新找回快乐;有了正确的心态,才会发奋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积累成功的资本。
这次参加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对于我来说,对我今后的工作道路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活动也让我获益不少。
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就是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方面,为孩子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不应该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面去,对待孩子要有三心耐心、细心和爱心,并且平时也要注重自己身体的锻炼,一个爱运动的老师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的心理健康与行为,更无法巧妙的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8
阳光是万物生存之源,阳光意味着热情,阳光意味着活力,阳光意味着年轻,有了阳光才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阳光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它代表着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代表着热情向上。做老师如果给你前面加上个“阳光”来修饰,那也是我们每个老师的理想。
首先要把自己的观念转变过来,要有阳光心态。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质上与财富、相貌、地位、权力没多大关系。幸福由自己思想、心态而决定。作为一个老师,无论有多大,都应该拥有阳光心态,那样才能拥有火一般的工作热情,拥有一颗年轻的、不断进取的心;拥有一个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身体。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所处的环境,我们就试着去适应这个环境;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就试着去改变自己;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待事情的态度;如果我们不能向上比较那就试着向下比较。这样的话我们会快乐许多,也会幸福许多!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快乐许多,幸福许多!
其次就是要享受生活、享受教育本身。“当老师苦啊,每天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下课还得备课、改作业,可能还‘上不讨领导好,下不得学生欢’。一旦只觉得“苦”而体会不到“乐”,人们就会选择放弃,就会选择逃避。我们要坚信,教育的过程是美好的,教育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完全可以轻松愉快地教好书,享受教育带来的巨大乐趣。课堂上,可以从学生稚嫩的.发言中读出灵性,可以从学生大胆的想象中听出创造,可以从学生双眼闪烁的光芒中体会到学生对你的信任,可以从学生领悟知识后的表情中感觉到教育的价值面对“差生”,如果我们每位教师有乐于发现的眼光,就能读出每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位学生成功的快乐。点点滴滴,如甘泉,那么清冽、甜美。
我们只有获得源源不断的愉悦感,才能让这种愉悦不断推动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前行。因为享受,意味着快乐,意味着满足,意味着成功,意味着幸福。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进修学校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听了李风霞、陈淑萍、肖建光专家的讲座和进修学校几位老师的讲课,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与其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
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荆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短短的几的天培训时间,很紧张,也很充实。因为我们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我们所学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给学生。我们将尽心尽力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形象就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努力做一个乐观、豁达、幽默、平和、耐心、宽容、富有同情心的教师,那样,我们将会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短短的一天培训时间,很紧张,也很充实。因为我们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中的根本,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因而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是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教育。我将尽心尽力把我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些教师的内心发生了动荡和倾斜,进而加剧内心的冲突。如果内心的矛盾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影响着教育活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人格的健全与否关系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着学生对于社会的态度,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时代要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教师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社会责任重大,民众对于教师的期望过高。
信息时代、经济时代的来临,学生家长日益迫切感觉到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便空前关注起来。作为孩子的主要学校教育者,家长对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过分倚重。特别是教毕业班的教师,他们感觉到来自学生父母的压力更大。自己孩子由于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其他某些客观原因导致了学习成绩不好,学科教师便要受到很大的质询。甚至学生与社会不良人员混杂,进而干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经常逃学等等,家长只把目光投向教师。若认真分析,很多学校与家庭应联合教育学生的事情现在只投在教师的身上。也就是说,教师承担着一些本由多方联合承担的责任。社会给予教师的`责任实在太多,给予的厚望太大,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
2、教师的审核评价和教师的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这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制度注重看的是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成绩,但是忽略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不良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外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教育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断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未成熟的个体得到发展,融入社会。但是劳动对象是人,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此外,学生发展表现需要长时间观察,也是多个教育力量的合力所为。总之,有效准确衡量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考评的依据目前仍是十分困难的。因而,不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仍有着一定的影响。3、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同行之间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竞争,像评定职称,晋级等之事。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是很大的。符合条件的人很多,但是名额却是很有限的。一些教师为了凸显科研成果,采用一些不适当的手段,这无疑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教师的竞争上岗,以及频繁的考试等也是重要因素,加重教师的负担。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业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教师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能力可能有点低,因此产生焦虑等问题。过多的压力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身体健康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工作远没有社会上说得那样简单和轻松。教师行业虽然很光荣和伟大,可是在这光荣背后,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来应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校事务等大量的工作。此为,教师还要承担起一大部分育人的责任。因而,繁重的工作势必威胁教师的身体健康。很多教师过早患上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咽喉炎等。大量的工作已使他们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再加上身体的病痛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之,教师长时间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这种过多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宣泄,积闷在胸中,会导致教师心力交瘁,精神状态不良,带来各种苦恼、焦虑、心悸、沮丧等,因而产生了心理的不适应。严重者可能导致了心理疾病。
教师心理健康很重要,因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应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人,教师应该充分认真思考自己对自身的能力,和期望作出合理的判断,形成一个较为恰当的值。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产生一种心理落差。具体地说,可以这样做:
1、教师要抛弃或者淡薄一些观点,如名利思想、完美标准。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教师首先应轻装上阵,有适度点的压力即可,不要给太多的负担。其次,教师应仔细分析社会压力的来源,正确分析寻求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合理的标准下,教师可以主动进行筛选。择取合理的压力,并转变为动力,用自己的行动解决问题。
2、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用自己光荣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减少来源于学生的负面影响。
3、教师应采用一定的措施,使情绪放松下来,缓解紧张的压力。
(1)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体育活动,使压力外泄。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运动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的能量的消耗,从而控制不良情绪。
(2)转移注意力。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与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3)与朋友交谈。教师发现有心理上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可以找自己的亲密朋友,家属等人同他们进行交流,把内心的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得到宣泄,把积累在内心中抑郁的能量发泄出去。同时,通过交谈,教师可以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理解,心理上会得到一些安慰。
4、借助教工之家、联谊、教师俱乐部以及教师心理门诊、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和网上心理咨询等措施来建立教师心理疏导系统,帮助教师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上的困扰。只要及时发现教师心理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帮助教师疏导和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
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
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短短的一天培训时间,很紧张,也很充实。因为我们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中的根本,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因而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是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教育。我将尽心尽力把我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些教师的内心发生了动荡和倾斜,进而加剧内心的冲突。如果内心的矛盾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影响着教育活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人格的健全与否关系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着学生对于社会的态度,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时代要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教师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社会责任重大,民众对于教师的期望过高。
信息时代、经济时代的来临,学生家长日益迫切感觉到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便空前关注起来。作为孩子的主要学校教育者,家长对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过分倚重。特别是教毕业班的教师,他们感觉到来自学生父母的压力更大。自己孩子由于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其他某些客观原因导致了学习成绩不好,学科教师便要受到很大的质询。甚至学生与社会不良人员混杂,进而干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经常逃学等等,家长只把目光投向教师。若认真分析,很多学校与家庭应联合教育学生的事情现在只投在教师的身上。也就是说,教师承担着一些本由多方联合承担的责任。社会给予教师的责任实在太多,给予的厚望太大,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
2、教师的审核评价和教师的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这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制度注重看的是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成绩,但是忽略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不良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外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教育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断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未成熟的个体得到发展,融入社会。但是劳动对象是人,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此外,学生发展表现需要长时间观察,也是多个教育力量的合力所为。总之,有效准确衡量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考评的依据目前仍是十分困难的。因而,不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仍有着一定的影响。3、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同行之间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竞争,像评定职称,晋级等之事。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是很大的。符合条件的人很多,但是名额却是很有限的。一些教师为了凸显科研成果,采用一些不适当的手段,这无疑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教师的竞争上岗,以及频繁的考试等也是重要因素,加重教师的负担。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业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教师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能力可能有点低,因此产生焦虑等问题。过多的压力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身体健康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工作远没有社会上说得那样简单和轻松。教师行业虽然很光荣和伟大,可是在这光荣背后,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来应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校事务等大量的工作。此为,教师还要承担起一大部分育人的责任。因而,繁重的工作势必威胁教师的身体健康。很多教师过早患上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咽喉炎等。大量的工作已使他们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再加上身体的病痛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之,教师长时间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这种过多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宣泄,积闷在胸中,会导致教师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良,带来各种苦恼、焦虑、心悸、沮丧等,因而产生了心理的不适应。严重者可能导致了心理疾病。
教师心理健康很重要,因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应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人,教师应该充分认真思考自己对自身的能力,和期望作出合理的判断,形成一个较为恰当的值。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产生一种心理落差。具体地说,可以这样做:
1、教师要抛弃或者淡薄一些观点,如名利思想、完美标准。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教师首先应轻装上阵,有适度点的压力即可,不要给太多的负担。其次,教师应仔细分析社会压力的来源,正确分析寻求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合理的标准下,教师可以主动进行筛选。择取合理的压力,并转变为动力,用自己的行动解决问题。
2、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用自己光荣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减少来源于学生的负面影响。
3、教师应采用一定的措施,使情绪放松下来,缓解紧张的压力。
(1)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体育活动,使压力外泄。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运动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的能量的消耗,从而控制不良情绪。
(2)转移注意力。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与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3)与朋友交谈。教师发现有心理上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可以找自己的亲密朋友,家属等人同他们进行交流,把内心的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得到宣泄,把积累在内心中抑郁的能量发泄出去。同时,通过交谈,教师可以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理解,心理上会得到一些安慰。
4、借助教工之家、联谊、教师俱乐部以及教师心理门诊、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和网上心理咨询等措施来建立教师心理疏导系统,帮助教师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上的困扰。只要及时发现教师心理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帮助教师疏导和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
是能者——什么都会;
是圣者——不会犯错;
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
学习之后,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回顾多年来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历,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
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也希望各类各级学校和社会、家庭都要把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内容重视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在机制上、师资上落实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教师心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
学习之后,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回顾多年来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历,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
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也希望各类各级学校和社会、家庭都要把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内容重视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在机制上、师资上落实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