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1
20xx年9月1日,达坂城区教育局组织全区语文教师进行了部编教材的培训。通过远程直播我们参与了此次培训,在培训中三位专家级的老师为我们讲解了部编教材的改编思想,分析了教材如何运用。
从讲座中我们得知教材的改编里程:从20xx年4月28日以来,部编教材的编写已历时近五个年头,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终于看到了教材的真面目。让我们也知道了这一套教材很好地接受了国外的一些教材编写的经验,涉及语文教学改革,让语文老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对于这套教材我还有一个认识就是“部编教材好教,农村也好城市也好,拿到我们这套教材第一印象就是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文学修养、汉字的一些理论、文化等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都非常高。尽管部编教材不好教,但是我们一起来努力,争取把教材教好。
还有“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是新教材的一个“根”,所以教我们这套教材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语文要素。新版教材在编写上也有改变,首先是教材模块调整,由原版的开始是拼音教学,改为识字教学,这样设计便于和儿童学前生活相连接,识字难度低于学习拼音的难度。其次,识字和拼音的比重调整,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四单元减少到目前两单元,识字由原来的八课调整为现在的十课,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基础。然后,是选文调整,选文突出了时代性、经典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最后,是字种调换,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
从课本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识字量减少了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出入学的难度,放缓坡度,减轻负担,保护孩子爱好学习的天性。从内容上也是添加了中国传统元素,也极具哲学感。过去小学阶段古诗文很少,这次有了较大增加,汉乐府进入一年级上册教材,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增加了笔画、笔顺规则、偏旁,其目的是拒绝残缺,留下完整的印象。也有部分图片的设计联系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总之,改版后的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更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2
20xx年9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培训会上兴隆中心小学的何莹老师从新部编教材内容编排的各方面入手,向我们解读教材中蕴含的新教学理念,也提供了有关语文教材教学的建议,县教研室张顺林老师独到又全面的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为导向,分析了教材编排思路和内容。感谢县教育局给我们的这次机会,有了两位专家学者的具体指导,我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像是走了捷径一般,对新教材的了解更深一步,也更新了教育观念,使我明确今后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现将培训心得总结如下:何老师先是大致地分析二年级语文教材编排意图,然后诠释了新教材的“新”。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语文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正如新课标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则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而工具性则是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说话和书面写作的手段,不管说话还是写作都是字词句段篇为基础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是螺旋上升的,这正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先是学习汉字,后是词语,接着句子等等。何老师所讲的二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编排就体现了这一点。她还讲了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是以主题划分结构的,八个单元整合编排中隐含着梯度排列的语文要素,单元的主题一确定就指明了我们要教什么。短短一年多的教学经历,每一节课我都是在毫无以往经验支撑的情况下完成的,经常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何老师为我指明了方向,只要有主题,方向就能明了。
比如第一单元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我就把发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作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因为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教是为了引导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何老师也介绍,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口语交际、插图设计等等模块,体现了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向,二年级新教材中古诗、俗语、名言警句等内容都折射着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之光,将它们特意编排在里面,学生能直接接触传统文化,这样更是为了传承。接下来何老师对新教材中新教学理念的诠释,倡导教师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参与,畅所欲言。何老师有几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从千方百计展现完美答案转变到千方百计暴露学生的问题”,这告诉我们要摒弃满堂灌的模式化课堂,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中大展拳脚,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性,就算孩子的答案千奇百怪,那也是好的,只要教师会循循善诱地引导,语文课堂就能焕发大大的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外把孩子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给孩子多些闲暇、快乐的空间,多读书,少做题,可以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与生活中积累与进步。所以这学期我提倡学生课外多读童话故事、儿歌、童谣等等,推选故事大王向全班分享自己阅读的书,故事讲的好还会给予奖励。之后何老师更是从教材编排细节中为我们解析了课后习题、泡泡提示、曲别针的设计意图,以及怎样利用这些小模块有效的去进行教学。听完了何老师的讲座,张顺林老师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为开头,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学习经历。当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终身不断的学习必然伴随着一生,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我很珍惜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以求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张老师有句话说得好,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身心的旅行,在他准备的课件里看了几篇以前培训的体会,哪怕学习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张老师也有一颗执着学习的年轻的心。会上张老师更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学习经验,希望每位老师都能保持不断学习的良好心态,加强业务能力。他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更乐意将学习进行到底。这次培训真的是收获满满,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守得云开见月明,教学方面的部分困惑得以解开,未来当然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但我会带着不断学习的心,上下求索,在知识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执笔书写教育之路的快乐与收获!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3
10月2122日我参加了三年级语文教材培训,通过听课、评课、聆听专家报告,深刻地体会到本次培训培训模式的新颖,交流互动频繁,反馈及时,体验深刻,成效显著。通过学习,听专家们的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在新的课改中任重而道远,即如何把信息知识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余的辅导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学以致用,如何与别人沟通与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来,这和老师的学习与引导是分不开的。
从四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阅读教学要做到回归本位,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要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观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和谐。
有的学者指出,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成为开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其基本要求是:师生的相互尊重,师生的相互理解,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的角色也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变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习气氛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学习信息的交流者和学习探究的协作者。
(2)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做到:树立并体现“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使全体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应是全程参与,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流向的调整、教学效果的评价;保证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教学,以充分的学生个体学习为参与的主要方式,辅之以小组学习、全体学习的方式;切实保证学生参与的程度、时间,避免形式主义的肤浅的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学到什么呢?”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读了这篇课文,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解决,“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我想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我们小组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自学、质疑、探究、合作、汇报、品读、体验等都让学生来参与。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我读懂了这个问题。”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老师,我想汇报这个问题。”
(3)切实保证学生充分、自主、独立的语文实践。实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将学生的语文实践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学生可以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2.阅读观从“还原”到“建构”。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读者,对于他们,阅读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学生要通过阅读,解释本文话语的结构方式,从词到句到篇章,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于恰当的解释。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要透过语言的结构方式探求本文的话语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过程观从“传话”到“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三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开放教学实行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其他学科以及校外生活的沟通。这样,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被消解了。“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其主要形式是“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主要形式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彼此接纳与分享,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4.方式观从“肢解分析”到“整体感悟”、从“理性分析”到“情感体验”。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将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词、句、段的意思以应付考试而外,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缺乏整体的把握和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和感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就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和感悟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等等。
总之,这几天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中,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在教学中,作为一名实施者,我一定积极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为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4
20xx年9月7日,历时一天的初中语文新教材网络培训拉下了帷幕,但心情却难以平静,总有一些莫名的想法涌上心头。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整体把握,取其理念
在新教材培训的过程中,我在专家的讲解中明白了新教材编写的理念:以人文主题、文体组元的.双线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努力做到一课一得,建构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的素养体系和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即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强化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真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
二、多层建构助学系统,给学生学习搭建平台
新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教师在备课室要精心的利用新教材,精心研究教材分清教读课,讲读课,严格的遵守教学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给学生搭建好平台。在教读课中,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阅读任务,达成阅读目标的学法。在自读课中,指导学生在教读课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一种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用法。
三、教师设计教学,学生在自己体验中学习
教师应遵循新教材设计原则,在教读课、自读课、综合课、作文课中解放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所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设计教学题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的体验中学习知识。
这就是我在新教材培训中的点滴体会,抓住文本,取其本意。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钻研,勤于总结,相信自己会有更深的认识与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5
20XX年7月1日至3日,我参加了部编本人教版新教材培训,通过培训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回来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翻阅教材,认真思考了如何利用好教材有效的教学。
一、新教材的新特色
1.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图,图片类型丰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幼小衔接,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美感的陶冶。
2.新教材的课程调整为先识字再学拼音,这也是幼小衔接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识字的重要。
3.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
二、如何利用好教材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1.利用好图片,增加教学趣味性
编者针对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挑选了插图,而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利用好这些插图。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图,通过实物以及象形文字这些直观的表象来识字,既符合现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通过图片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拼音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给孩子们讲故事,引导高能力的学生自己编故事。在课文教学方面,插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将每个动物的脚印直观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孩子们的理解。
2. 明确教学的目标,有的放矢
对于每一板块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做无用功,不给孩子增加负担。拼音板块,要明确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增加拼音的难度,学生只要能正确的拼读拼音,标准的'发音,能通过拼音识字,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标。写字要重视汉字的占格、笔画、笔顺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好的作品展示、学生练习等环节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练习。
3. 以学生为主,将内容贴近生活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将我们的内容回归儿童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例如口语交际一《我说你做》,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真实的游戏环节孩子明白发指令的人要大声说,被别人听到,其他人要认真听。《和大人一起读》也是贴近生活的表现,这部分内容我们课堂中涉及较少,但是要让学生分享他们和大人一起读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
三、努力的方向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员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我给自己制定了如下学习研究计划:
1.认真研读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线索;
2.研究新旧版教材的区别,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3.深入课堂一线,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4.指导一线教师了解新教材,调整教法;
5.勤积累、勤反思,养成分析研究整理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6
8月份我月份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培训,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给我的启发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专家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对部编教材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在这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讲解,让我耳目一新。
一、新教材特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材增加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来看,新教材保留和增加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学习。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多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汉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到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减少到300,新增”快乐阅读””和大人一起读”。两个栏目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二、汉语拼音教学,从生字中带出拼音,
1、汉语拼音教学从生活中熟悉的汉字带出要学习的汉语拼音字母,降低了汉语拼音学习的难度。这一点,让我们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
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
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2、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生字提供了语境,体现了反复再现生字的教学特点,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三、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
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7
20xx年9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培训会上兴隆中心小学的何莹老师从新部编教材内容编排的各方面入手,向我们解读教材中蕴含的新教学理念,也提供了有关语文教材教学的建议,县教研室张顺林老师独到又全面的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为导向,分析了教材编排思路和内容。感谢县教育局给我们的这次机会,有了两位专家学者的具体指导,我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像是走了捷径一般,对新教材的了解更深一步,也更新了教育观念,使我明确今后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现将培训心得总结如下:何老师先是大致地分析二年级语文教材编排意图,然后诠释了新教材的“新”。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语文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正如新课标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则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而工具性则是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说话和书面写作的手段,不管说话还是写作都是字词句段篇为基础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是螺旋上升的,这正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先是学习汉字,后是词语,接着句子等等。何老师所讲的二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编排就体现了这一点。她还讲了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是以主题划分结构的,八个单元整合编排中隐含着梯度排列的语文要素,单元的主题一确定就指明了我们要教什么。短短一年多的教学经历,每一节课我都是在毫无以往经验支撑的情况下完成的,经常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何老师为我指明了方向,只要有主题,方向就能明了。
比如第一单元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我就把发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作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因为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教是为了引导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何老师也介绍,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口语交际、插图设计等等模块,体现了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向,二年级新教材中古诗、俗语、名言警句等内容都折射着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之光,将它们特意编排在里面,学生能直接接触传统文化,这样更是为了传承。接下来何老师对新教材中新教学理念的诠释,倡导教师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参与,畅所欲言。何老师有几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从千方百计展现完美答案转变到千方百计暴露学生的问题”,这告诉我们要摒弃满堂灌的模式化课堂,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中大展拳脚,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性,就算孩子的答案千奇百怪,那也是好的,只要教师会循循善诱地引导,语文课堂就能焕发大大的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外把孩子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给孩子多些闲暇、快乐的空间,多读书,少做题,可以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与生活中积累与进步。所以这学期我提倡学生课外多读童话故事、儿歌、童谣等等,推选故事大王向全班分享自己阅读的书,故事讲的好还会给予奖励。之后何老师更是从教材编排细节中为我们解析了课后习题、泡泡提示、曲别针的设计意图,以及怎样利用这些小模块有效的去进行教学。听完了何老师的讲座,张顺林老师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为开头,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学习经历。当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终身不断的学习必然伴随着一生,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我很珍惜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以求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张老师有句话说得好,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身心的旅行,在他准备的课件里看了几篇以前培训的体会,哪怕学习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张老师也有一颗执着学习的年轻的心。会上张老师更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学习经验,希望每位老师都能保持不断学习的良好心态,加强业务能力。他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更乐意将学习进行到底。这次培训真的是收获满满,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守得云开见月明,教学方面的部分困惑得以解开,未来当然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但我会带着不断学习的心,上下求索,在知识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执笔书写教育之路的快乐与收获!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8
那从四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上,名师课堂的魅力和其个人的风采也让我至今意犹未尽。而提到观摩课不得不提到王文丽老师的那节高年级阅读课《迎接绿色》。
一、“自然主义”的诠释。
王老师给人的感觉非常随和,褪去了老师那高高在上的形象,却在她亲切地举手投足间见到一种威严,那可能是知识的神圣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显现出来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尊重吧?总之,正如王老师自己所说的,自然就是美的。她的课如同她的人,带有她的品味和魅力。一切显得那么随意却又是那么严谨,那么轻松愉悦却又那么中规中矩。她自然的教态使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那么理所应当,丝毫不露雕琢的痕迹。也正如她所说,自然的就是合理的,这样的课堂学生不用费劲心思揣度“老师到底想要什么?”,不用附和老师的思想,真正甩开思想的束缚和教师无形权威的压迫,发表自己最真实也最真诚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大胆的创造,只有这样才是一节阅读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实现学习主体与文本本身的对话。教师不再是文本的传声筒,学生该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这样的课就是舒服的,自然而流畅,将“教师的教”不露声色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中去,顺着思想的交织和碰撞,不断前进。这样一节课,不光是学生,就是在后面的老师,又有几个敢说自己没有被这和谐而奇妙的气氛所吸引呢?
二、无处不见的“语文”特色
王老师的课上得很“语文”,即使是枯燥的“读词”环节都充满了语文的韵味。王老师巧夺天工地将描写丝瓜与表现作者感情的词汇分别提炼出来,使生活的平淡灰暗与这株绿色所带来的惊喜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词语使人窒息压抑,而另一组词语则使人愉悦,温暖,从词汇开始,课堂就开始有了生命的色彩和情感的基调,为学生理解文本做语言和情感的双重铺垫。这使“读词语”这个原本枯燥乏味的环节变得鲜活而充满语言的魅力与教育的力量。
三、文本思想的深度剖析
我原来一直认为,一节语文课不可能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体现。但听了王老师的课后,却改变了之前的看法。一节《迎接绿色》,王老师不仅使学生从语言文字本身感受到文本的美,而且更深刻地挖掘了其内在的含义,给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的充实。《迎接绿色》,讲述的是在嘈杂的都市生活中,邻里之间各自忙于生计,少有来往,而一株丝瓜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他们不期而遇,这株象征生命的绿色渐渐成为纽带,成为打开“心锁”的钥匙,将这些走在平行线上的人们牵连到一起。从对这样情节的这之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这株绿色的顽强生命力,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与心碰撞的需要,甚至是对别人命运的关怀等等。当学生的思想被激活,无数的火花闪现,无数的感悟流淌,学生的这种状态有时常常会让我激动不已,因为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借助文本与自己心灵对话。这也是让给无数教育者燃起希望,充满力量的精神源泉。
总之,这几天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中,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在教学中,作为一名实施者,我一定积极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为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想仿写《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的几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学习交流。此次合肥之行,名师们的话语依然在我的耳畔回响,我的内心充满着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也让我触摸到了语文教学的脉搏。我想谁都有创造的权利,只要我们用好教材,发展学生,完善自己,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缤纷的小语世界,让我们一同走在行知路上!放飞自己的梦想,也放飞了孩子的梦想!谢谢!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9
疫情特殊阶段,通过钉钉直播,我听了统编版教材的网上培训,有李瑞芳老师对我们五年级下册编排思路及教学建议的深入讲解,有张琳琳老师针对一二单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同时,也在网络上观摩了一些名师的微课,让我对统编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为自己更好地教学打下基础。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简单做下总结。
一、对统编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识
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单元,还有专门的文体单元,如名著单元、神话单元等,还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并且,新教材的习作和口语交际不再从属于语文园地,而是放在园地前面。园地中也增加了词句段的运用,为习作打基础。新教材也增加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有所增加,说明新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二、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努力方向
要熟悉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段目标,对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备课时,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三、对阅读教学的方向有了清楚认识
通过培训学习,对于阅读教学,我认为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精读、略读、课外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阅读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便有所收获,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要让学生多读,老师首先要多读,先获得阅读感受,才可以在课堂上感染学生。
四、对习作教学有了方向
习作教学一定要渗透于平时的阅读中,将平时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方法巩固运用到习作上。重视过程性指导,一定加强作文修改和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多动笔,多积累。
总之,这几次的统编教材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教学工作开展好。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10
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怀揣着无限的期盼与好奇。11月17日我们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这次研讨会上让我再一次零距离的接触了小学语文教育论坛陆志平、支玉恒等语文教育界的前辈,他们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的课堂,呈现了专业水准的学术讲座,让我惊叹,而他们总能走在语文教学的改革最前沿引领语文的前进方向,他们的孜孜不倦地钻研精神所致,更让我钦佩。王文丽与小语教育的新秀张龙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语文教师。那种儒雅的风度,深厚的素养,谦逊的态度,独特的语言气质,流畅清晰的语言风貌幽默风趣的教学,这一切都是不断在实践过程中锤炼出来的过硬的基本功。听了他们的课和讲座真是如沐春风,让我受益终生。虽然来去匆匆,但是此次合肥之行在聆听了大师们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也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有
自己的教学理论。通过陆老师对《新课标》解读,使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才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教育。从课标上讲我们的语
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教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出“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学习了新课标的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11
用新方式聆听听了张琳琳老师和李瑞芳老师对五年级教材的培训,也有了新的感受和收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回顾,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关注语文要素,明确训练点
统编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双主题,“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文主题,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语文课上成品德课,这样的现象。而统编版教材在原有的人文主题上加入了语文要素,就是在明确告诉我们语文的“语用价值”。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明确了在我们语文课上,我们的训练点在哪里?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语文要素下他所侧重的训练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改变我们原有的理念,不能老课文任用老教法,而是应该认真研读文本,把握语文要素训练点,来重新定义这样一篇课文。明确训练点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指向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语文课堂删繁就简、重点突出。
二、学会瞻前顾后,弥补缺失处
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这一语文要素,它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五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从一年级开始的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训练,中间有很多的语文要素训练是缺失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学会瞻前顾后,自己心中拥有一条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对于学生之前所缺失的训练要适时的就行弥补。
三、关注编写新版块,加强板块间整合
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有删有增。比如,在“口语交际”这一大板块当中,他就将原来的八个口语交际变成了现在的四个,虽然口语交际内容少了,功能却更加明确了。同时,教材当中还有许多增加“语句段运用”“小练笔”,这些板块的增加,其实就是为学生的习作做铺垫。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多关注这些特色板块,把这些板块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到最大。不能仅当成一道习题来处理,应该打破原有的固势,灵活处理,适当整合。
总而言之,教学新理念是具备了,但是如果要呈现一节灵动鲜活的课堂堂,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学生学情的了解”“对教科书的研读”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12
疫情特殊阶段,通过钉钉直播,我听了统编版教材的网上培训,有李瑞芳老师对我们五年级下册编排思路及教学建议的深入讲解,有张琳琳老师针对一二单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同时,也在网络上观摩了一些名师的微课,让我对统编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为自己更好地教学打下基础。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简单做下总结。
一、对统编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识
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单元,还有专门的文体单元,如名著单元、神话单元等,还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并且,新教材的习作和口语交际不再从属于语文园地,而是放在园地前面。园地中也增加了词句段的运用,为习作打基础。新教材也增加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有所增加,说明新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二、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努力方向
要熟悉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段目标,对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备课时,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三、对阅读教学的方向有了清楚认识
通过培训学习,对于阅读教学,我认为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精读、略读、课外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阅读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便有所收获,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要让学生多读,老师首先要多读,先获得阅读感受,才可以在课堂上感染学生。
四、对习作教学有了方向
习作教学一定要渗透于平时的阅读中,将平时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方法巩固运用到习作上。重视过程性指导,一定加强作文修改和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多动笔,多积累。
总之,这几次的统编教材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教学工作开展好。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13
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怀揣着无限的期盼与好奇。11月17日我们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这次研讨会上让我再一次零距离的接触了小学语文教育论坛陆志平、支玉恒等语文教育界的前辈,他们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的课堂,呈现了专业水准的学术讲座,让我惊叹,而他们总能走在语文教学的改革最前沿引领语文的前进方向,他们的孜孜不倦地钻研精神所致,更让我钦佩。王文丽与小语教育的新秀张龙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语文教师。那种儒雅的风度,深厚的素养,谦逊的态度,独特的语言气质,流畅清晰的语言风貌幽默风趣的教学,这一切都是不断在实践过程中锤炼出来的过硬的基本功。听了他们的课和讲座真是如沐春风,让我受益终生。虽然来去匆匆,但是此次合肥之行在聆听了大师们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也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有
自己的教学理论。通过陆老师对《新课标》解读,使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才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教育。从课标上讲我们的语
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教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出“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学习了新课标的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14
10月2122日我参加了三年级语文教材培训,通过听课、评课、聆听专家报告,深刻地体会到本次培训培训模式的新颖,交流互动频繁,反馈及时,体验深刻,成效显著。通过学习,听专家们的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在新的课改中任重而道远,即如何把信息知识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余的辅导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学以致用,如何与别人沟通与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来,这和老师的学习与引导是分不开的。
从四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阅读教学要做到回归本位,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要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观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和谐。
有的学者指出,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成为开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其基本要求是:师生的相互尊重,师生的相互理解,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的角色也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变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习气氛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学习信息的交流者和学习探究的协作者。
(2)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做到:树立并体现“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使全体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应是全程参与,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流向的调整、教学效果的评价;保证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教学,以充分的学生个体学习为参与的主要方式,辅之以小组学习、全体学习的方式;切实保证学生参与的程度、时间,避免形式主义的肤浅的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学到什么呢?”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读了这篇课文,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解决,“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我想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我们小组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自学、质疑、探究、合作、汇报、品读、体验等都让学生来参与。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我读懂了这个问题。”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老师,我想汇报这个问题。”
(3)切实保证学生充分、自主、独立的语文实践。实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将学生的语文实践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学生可以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2.阅读观从“还原”到“建构”。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读者,对于他们,阅读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学生要通过阅读,解释本文话语的结构方式,从词到句到篇章,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于恰当的解释。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要透过语言的结构方式探求本文的话语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过程观从“传话”到“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三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开放教学实行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其他学科以及校外生活的沟通。这样,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被消解了。“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其主要形式是“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主要形式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彼此接纳与分享,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4.方式观从“肢解分析”到“整体感悟”、从“理性分析”到“情感体验”。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将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词、句、段的意思以应付考试而外,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缺乏整体的把握和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和感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就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和感悟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等等。
总之,这几天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中,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在教学中,作为一名实施者,我一定积极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为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