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生物化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 篇1
什么是生物化学,相信这个问题对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一领域的人
来说是很陌生的,那么我们首先要来先了解和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点吧。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科学。也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手段。生物化学不但可以在生物体内研究各种生命现象,还可以在体外研究生命现象的某个过程。
首先来说说生物化学的静态部分。基础生物化学从第一章开始到第六章完,我们学习了细胞中各种组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小分子如何形成生物大分子,或进一步形成大分子聚集体。从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开始,我们学习了核酸、酶、维生素、辅酶、生物膜。核酸作为生命的遗传物质,有DNA和RNA两种类型,对生命的延续以及新物种的诞生都提供了理论依据。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然而我们都知道单成分的催化活性依赖于酶活性中心三维结构上靠得很近的少数氨基酸残基,而双成分酶必须与辅基或辅酶等蛋白质的辅助因子成分结合才能表现出酶的全部活性,于是维生素就成了不可少的一种物质,比如当体内缺乏维生素B2时人体就会引起口角炎、皮肤炎等病症,可见学习基础生物化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
从第一章开始。我们就学习了基础生物化学的动态部分,当然这个部分与静态部分是离不开的,且是建立在静态部分上进行的。这部
分讲得最多的就是代谢,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蕴藏的化学能便释放出来,比如糖类代谢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机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不管是糖类、蛋白质、脂肪,还是核酸代谢对我们生命活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而且这些联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都是要通过必要的生物化学手段才能够去认识清楚,进而对解释、揭示生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二章到第十三章,就介绍了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这些物质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模板、酶以及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进行讲解。这对于我们去控制他们的合成,有了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当我们不需要他们合成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实现,比如我们可以用利福平、利福霉素去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对治疗结核等病症起了很大的作用。
基础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也有很多联系,我们大一是就已经学习了的有机化学在描绘生物大分子的性质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大二学习的微生物学对研究代谢途径和调控提供很多材料,比如说很多单细胞生物和一些病毒等。当然基础生物化学的形成于发展也推动了其他一些学科的发展,比如说DNA的三维结构推导出来后,综合遗传学与细胞学的研究成果,就诞生了分子生物学。
基础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今后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必备基础,因此学好基础生物化学就是在为今后更加专业的学习奠基石。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 篇2
生物化学,顾名思义,就是生物学科里面的化学知识。基础生化,说明我们要学的东西,就是这些物质的的化学本质、结构、功能等等一些基本概念。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刚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的人来说,确实还是比较难学的。
一本厚厚的书,密密麻麻的字,N多复杂的公式和反应图示。看起来都头疼,却要怎么才能学完,怎样学好呢?记得小X老师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说,他考研之前将这本书读了很多遍,我们达不到老师的高度,毕竟我们不是化学专业的,但至少我们该以此为鉴,好好学习。
再复杂,再混乱的东西,都有其逻辑,就像我们的生化书。看起来比词典还复杂,但很庆幸老师将的时候条理很清晰,将所有的内容归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把每一个章节讲解成一个框架的结构,再将重点添加进去。生化确实很复杂,因为它的.内容特别细致,而且连贯性很强,必须理解性记忆,联想型记忆,否则简单的死记硬背必定是徒劳无功。小X老师将内容架成体系,将有助于我们的理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至于课后,小X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些思考题和一份读书报告。至于作业,数量不多,却很典型,督促我们进行课后思考与总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虽偶尔会抱怨作业不太好做,但我们知道,做作业是回顾课堂所学,熟悉课本,梳理改章节内容的好途径。至于读书报告,无非是想让我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生化,生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助于我理解,也让我们明白学习生化的意义,有助于我们端正学习心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生化,去了解生化的用途。也侧面督促我们学习生化,只有达到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才有可能用其来分析实际问题。
关于建议,我只想说一点,生物化学学习起来确实有一点点枯燥,希望老师以后可以多举一些实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或者多一点简洁的动画,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那些生理过程。
在此,也谢谢小X老师这一学期以来对我们的教导和帮助。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 篇3
生物化学,顾名思义,就是生物学科里面的化学知识。基础生化,说明我们要学的东西,就是这些物质的的化学本质、结构、功能等等一些基本概念。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刚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的人来说,确实还是比较难学的。
一本厚厚的书,密密麻麻的字,N多复杂的公式和反应图示。看起来都头疼,却要怎么才能学完,怎样学好呢?记得小X老师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说,他考研之前将这本书读了很多遍,我们达不到老师的高度,毕竟我们不是化学专业的,但至少我们该以此为鉴,好好学习。
再复杂,再混乱的东西,都有其逻辑,就像我们的生化书。看起来比词典还复杂,但很庆幸老师将的时候条理很清晰,将所有的内容归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把每一个章节讲解成一个框架的结构,再将重点添加进去。生化确实很复杂,因为它的内容特别细致,而且连贯性很强,必须理解性记忆,联想型记忆,否则简单的死记硬背必定是徒劳无功。小X老师将内容架成体系,将有助于我们的.理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至于课后,小X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些思考题和一份读书报告。至于作业,数量不多,却很典型,督促我们进行课后思考与总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虽偶尔会抱怨作业不太好做,但我们知道,做作业是回顾课堂所学,熟悉课本,梳理改章节内容的好途径。至于读书报告,无非是想让我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生化,生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助于我理解,也让我们明白学习生化的意义,有助于我们端正学习心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生化,去了解生化的用途。也侧面督促我们学习生化,只有达到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才有可能用其来分析实际问题。
关于建议,我只想说一点,生物化学学习起来确实有一点点枯燥,希望老师以后可以多举一些实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或者多一点简洁的动画,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那些生理过程。
在此,也谢谢小X老师这一学期以来对我们的教导和帮助。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 篇4
大二上学期,我们动医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这门课,巧的是,我们生化老师主编的新书也出版了,而且还成了我们这一届学生们的教材(我们都是很自豪的)。我以前不知道会换书,所以就提前买了一本胡兰主编的《动物生物生化》,是那种旧的教材,自己以为内容不会相差太大,后来生化老师也说到了这一点:用谁的书并不影响对生化课的学习。记得很清楚,上第一节生化课,讲的绪论,印象很深的是生化老师所说的记笔记的事情:要让我们自己“喂”自己。几乎每门新课一开始,便是讲绪论,任课老师也会讲到记笔记的,可是该怎样记,记些啥,还是不清不楚。我们这些大学生们,走过了高中三年,迈过了高考这道坎,笔记不知记了多少,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式,记笔记当然也是一样啦,用什么方法,记些什么内容,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说实话,当时特别赞同生化老师的观点,觉得他说的都是些大实话。可是,这好多年来早已养成的记笔记的习惯,还真是不容易改的,我有自己的习惯,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自己也是顺其自然的,有时候会记些老师的PPT上面的知识点(我没有向老师要课件的习惯),有时候就只是在那听老师讲课,我和生化老师的想法其实挺像的:只要学到知识就行,其他的都是手段而已,无所谓。 任何一门新课一开始上,大概都会有新的老师来上课,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一般是全到的,免不了一阵的好奇与兴奋,或许只是为了认识认识新老师,摸摸老师的脾气性格什么的,新知识一般是学不到多少的,这对于生化课也不例外。最一开始的几节生化课,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是那么认真地听讲,看书,记笔记,又加上一开始学的部分是蛋白质、核酸,这些又是在我高中时喜欢的生物课中学过的,于是就更放心了:就这样学呗,也没啥难度啊。上了几节课后,对于生化课和生化老师的新鲜感没有了,老师的上课方式也有了了解,虽然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重要环节,课上没有问题,课后没有温故知新,但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自己也早就听学长学姐们说过,生化挺难的,甚至流行“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这样的说法,可是我却不以为意,有种看轻的心态。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新名词多了,老师的PPT上又有很多的英文和英文符号简写,加上讲了好几个循环,不断积累,终于,慢慢地,开始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了,至于后面的糖代谢,脂代谢,就几乎是天书了,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真心这样认为的。于是老师上课前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提问,理所当然的成了我的担惊受怕,虽然老师问的问题都是很简单的,上节课都讲过了,但是不会的人仍然是大有人在,我也很是心虚,很是担心老师会点到我的名字,整个教室有一两百学生,若是站起来啥也答不出来那可就丢人丢大了。当然也有很认真学习的,想必课后也是做好了复习,课上提问人家回答的就是好,此时我除了为侥幸没被点到名而长吁一口气外,心里对于这样的'好学生也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当即告诉自己往后再奋起直追,课后就又忘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老师讲的课听不懂了,上课就开始走神,犯困,至于老师都讲了些什么,我只能说是:不知所云。但我在听,只是不知道讲的是什么而已,所以一节课下来,脑子中没能装下多少东西,可是不知怎么的,自己却没有一丁点儿着急的感觉或者说是干脆放弃不学了的念头。
哎,那段日子上的生化课,真是“轻松愉快”。
就这样,上课该听听,该不会还是不会,自己却并不着急,学完了糖、脂代谢,直到到了含氮小分子物质的代谢这一部分,没办法了,再不学整本书就学完了,再也不能告诉自己我还有时间奋起直追了,于是才开始自己逼着自己弄明白老师所讲的。重要的是休息好,上课不再犯困,集中精力,尽量靠前些坐,也便于拍些照片(我没有老师上课的课件),课后复习看看,省下记笔记的时间看看书,把知识串成串,尽量加快节奏,以便跟上老师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直到结课。
为了考试不至于像学长学姐们说得那样“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落下的糖、脂代谢部分,只能靠自己了。我的书上,糖代谢这一章一共有三十来页,我就每天看十页,于是,三个晚上,看完了糖代谢,结果一回想,想起来的寥寥,EMP TCA还是不太清楚,并且看了就忘,记不住。没办法,再来,又两个晚上,看了一遍,再回想一下,感觉这次好多了。脂代谢这部分也有三十来页,我也是以这样的方法看过来的,连着两个星期的晚上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我几乎都给了生化,确切的说,是分给了糖、脂代谢两章。那几个晚上,安静而又专注,几乎和自学没啥两样,好在两周后弄懂的差不多了,直到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我还会隔几天就看看这两部分,重新回顾一下,当然其他章节也在复习,没敢大意,备考我就以教材为主,加上老师网络课程上的练习题,足够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考题过于简单了,考试时就在想:就这样的题,考个八、九十分应该没啥大问题的,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挂科。成绩出来,虽然没过九十,可也算是在意料之中的。可好像还是有人挂科了,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表示理解。
是不是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们太幸运了,考题都简单了,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这样的考题,可能会使那些在生化上付出很多的学生感到不值,可又一想这生化学习的目的不在考试,而是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只要你是真正付出了,学到的知识就是你自己的,别人谁也抢不走,考题难易也就无所谓了。
回想一下,真的很感谢自己的坚持,没有放弃、否定自己。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老师怎么说,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只要你自己不否定自己,那你就一定可以做到。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 篇5
探究性实验是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我们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对于我们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学习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一定要我们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我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我们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我们交流。一则我们有成功感;二则让我们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我们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我们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三、科学训练
发展我们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 篇6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遵循化学规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进而深入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有生命的化学之称。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它与许多学科交叉渗透,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支柱。因此,奠定坚实的生物化学基础已成为多种学科科技工作者的'共同需要。我们身为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生,自然要踏实掌握好并学会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通过这学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我知道了核酸、蛋白质、酶、糖类、脂类是几大主要研究物质,不仅要熟知并理解它们的种类、概念、结构、性质以及化学合成反应,还要学习其分解代谢,氧化途径、酶促降解、生物合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知识点。然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相对于我们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其他课程来说,是需要比较多时间去背诵记忆的。我想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一个难点。生化里面囊括的知识点很多,也许这就得靠我们自己去总结归纳,去理解背诵。但这些内容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理解吸收的,无论哪门课程,都是需要时间去好好学习,都是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就像老师所说,我们学习生物化学,不只是为了应付结课的这一次考试,更是要理解这些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当中。而且对于我们林产化工专业来说,我认为生物化学这门课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说到这门课的学习,还记得刚开课时老师有让我们写下自己的安排计划,当时我是这样写的:课前仔细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复习。现在看来这样的计划是有点理想化,其他的课业作业活动一多起来,就根本没有时间完成计划。也许我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总之到了最后的学习状况与一开始的预想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很不该的。到了现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之前的就不懊恼了,只想着好好复习,希望能在期末取得一个好成绩。
最后是在老师的教学上,李老师是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虽然刚开始作业比较多,但老师也是希望我们能熟悉课本并学会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怨声载道,但在现在的复习阶段,当时所做的那些总结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也使我们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思维,更有助于复习。老师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记忆的生化背诵,能让我们更快的理解知识。而且老师还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公共邮箱,里面有很多的学习资料和相关知识,都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不过在课堂上,还是希望老师以后在讲课中能给我们多提供些条理帮助我们疏通思路,并能结合一些实际言传身教让我们更好理解内容,并且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能够让我们理解更透彻学得更精通。不过李老师还是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学期这么精彩的生物化学课堂,在此表示对老师的感谢。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 篇7
大二上学期,我们动医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这门课,巧的是,我们生化老师主编的新书也出版了,而且还成了我们这一届学生们的教材(我们都是很自豪的)。我以前不知道会换书,所以就提前买了一本胡兰主编的《动物生物生化》,是那种旧的教材,自己以为内容不会相差太大,后来生化老师也说到了这一点:用谁的书并不影响对生化课的学习。记得很清楚,上第一节生化课,讲的绪论,印象很深的是生化老师所说的记笔记的事情:要让我们自己“喂”自己。几乎每门新课一开始,便是讲绪论,任课老师也会讲到记笔记的,可是该怎样记,记些啥,还是不清不楚。我们这些大学生们,走过了高中三年,迈过了高考这道坎,笔记不知记了多少,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式,记笔记当然也是一样啦,用什么方法,记些什么内容,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说实话,当时特别赞同生化老师的观点,觉得他说的都是些大实话。可是,这好多年来早已养成的记笔记的习惯,还真是不容易改的,我有自己的习惯,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自己也是顺其自然的,有时候会记些老师的PPT上面的知识点(我没有向老师要课件的习惯),有时候就只是在那听老师讲课,我和生化老师的想法其实挺像的:只要学到知识就行,其他的都是手段而已,无所谓。 任何一门新课一开始上,大概都会有新的老师来上课,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一般是全到的,免不了一阵的好奇与兴奋,或许只是为了认识认识新老师,摸摸老师的脾气性格什么的,新知识一般是学不到多少的,这对于生化课也不例外。最一开始的几节生化课,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是那么认真地听讲,看书,记笔记,又加上一开始学的部分是蛋白质、核酸,这些又是在我高中时喜欢的生物课中学过的,于是就更放心了:就这样学呗,也没啥难度啊。上了几节课后,对于生化课和生化老师的新鲜感没有了,老师的上课方式也有了了解,虽然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重要环节,课上没有问题,课后没有温故知新,但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自己也早就听学长学姐们说过,生化挺难的,甚至流行“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这样的说法,可是我却不以为意,有种看轻的心态。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新名词多了,老师的PPT上又有很多的英文和英文符号简写,加上讲了好几个循环,不断积累,终于,慢慢地,开始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了,至于后面的糖代谢,脂代谢,就几乎是天书了,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真心这样认为的。于是老师上课前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提问,理所当然的.成了我的担惊受怕,虽然老师问的问题都是很简单的,上节课都讲过了,但是不会的人仍然是大有人在,我也很是心虚,很是担心老师会点到我的名字,整个教室有一两百学生,若是站起来啥也答不出来那可就丢人丢大了。当然也有很认真学习的,想必课后也是做好了复习,课上提问人家回答的就是好,此时我除了为侥幸没被点到名而长吁一口气外,心里对于这样的好学生也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当即告诉自己往后再奋起直追,课后就又忘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老师讲的课听不懂了,上课就开始走神,犯困,至于老师都讲了些什么,我只能说是:不知所云。但我在听,只是不知道讲的是什么而已,所以一节课下来,脑子中没能装下多少东西,可是不知怎么的,自己却没有一丁点儿着急的感觉或者说是干脆放弃不学了的念头。
哎,那段日子上的生化课,真是“轻松愉快”。
就这样,上课该听听,该不会还是不会,自己却并不着急,学完了糖、脂代谢,直到到了含氮小分子物质的代谢这一部分,没办法了,再不学整本书就学完了,再也不能告诉自己我还有时间奋起直追了,于是才开始自己逼着自己弄明白老师所讲的。重要的是休息好,上课不再犯困,集中精力,尽量靠前些坐,也便于拍些照片(我没有老师上课的课件),课后复习看看,省下记笔记的时间看看书,把知识串成串,尽量加快节奏,以便跟上老师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直到结课。
为了考试不至于像学长学姐们说得那样“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落下的糖、脂代谢部分,只能靠自己了。我的书上,糖代谢这一章一共有三十来页,我就每天看十页,于是,三个晚上,看完了糖代谢,结果一回想,想起来的寥寥,EMP TCA还是不太清楚,并且看了就忘,记不住。没办法,再来,又两个晚上,看了一遍,再回想一下,感觉这次好多了。脂代谢这部分也有三十来页,我也是以这样的方法看过来的,连着两个星期的晚上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我几乎都给了生化,确切的说,是分给了糖、脂代谢两章。那几个晚上,安静而又专注,几乎和自学没啥两样,好在两周后弄懂的差不多了,直到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我还会隔几天就看看这两部分,重新回顾一下,当然其他章节也在复习,没敢大意,备考我就以教材为主,加上老师网络课程上的练习题,足够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考题过于简单了,考试时就在想:就这样的题,考个八、九十分应该没啥大问题的,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挂科。成绩出来,虽然没过九十,可也算是在意料之中的。可好像还是有人挂科了,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表示理解。
是不是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们太幸运了,考题都简单了,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这样的考题,可能会使那些在生化上付出很多的学生感到不值,可又一想这生化学习的目的不在考试,而是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只要你是真正付出了,学到的知识就是你自己的,别人谁也抢不走,考题难易也就无所谓了。
回想一下,真的很感谢自己的坚持,没有放弃、否定自己。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老师怎么说,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只要你自己不否定自己,那你就一定可以做到。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 篇8
探究性实验是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我们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对于我们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学习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一定要我们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我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我们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我们交流。一则我们有成功感;二则让我们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我们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我们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三、科学训练
发展我们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