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24/12/27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7月14日——15日,我们在昌乐二中的报告厅里聆听了潍坊市的语文教育专家的经验报告。大厅里虽然酷暑难耐,但是专家们讲得精彩,我们听得很认真。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经典的魅力

潍坊幸福街小学的王安存主任为我们讲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最近几年国学经典课程已被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来,社会上也举办了一些“国学班”“国学启蒙馆”之类的辅导班。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专门开设了国学课程,每周一节,每天早晨走进校园你就会听到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诵读声,每到这时我仿佛感觉自己又走进了几百年前的私塾,仿佛看到孩子们摇头晃脑诵读的样子。走在书香校园里,有着经典的浸润,幸福感油然而生。

今天听了王主任的报告,让我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上豁然开朗,她强调经典诵读要做到“理解、记忆、运用”同步进行,一直以来,我采用诵读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读成诵”的教学方法。结果发现,孩子们记忆的很快,我们四年级学生诵读了《道德经》,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孩子们背诵得很快,可见孩子们的记忆是非凡的,但是我却发现,孩子能熟练诵读,却不会运用,不会运用的原因就是不理解。而今天王老师的报告如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

除此之外,我深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积淀,才能在课堂上出口成章,在教学上才能游刃有余,所以在孩子们背诵经典的同时,我们老师应持之以恒地背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储备下受用不尽的才华,才能做一名呢合格的语文教师。

二、追求心灵的财富——专业成长

我们参加骨干班培训、新秀班培训、校本教研,以及外出听课学习等等,应该追求的是自身的专业成长,并非为了外在的荣誉证书,或者外在的功与名。我们应该追求生命本质的东西,专业成长正是内在于我们心灵的财富,专业智慧,专业能力,专业经验,如金一般的宝贵。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比任何荣誉证书都更有人生价值。

三、积极学习,积淀文化素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听了张云杰、张秀红、郭美玲老师的报告,让我觉得作为老师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学习正是每一个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门。谁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谁就能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什么时候放弃了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们常常发现自己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觉得没什么好看了,好像什么都知道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开始固步自封了。

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读的能力,它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文本解读能力的直接体现。老一批特级教师令人惊叹的便是极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背后,则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支撑。文本解读三个层次:课文说了什么,课文怎样说的,课文为什么这样说。

提高文化素养,我们已经失去了优势,因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不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这是无法追回的遗憾。但先天不足后天可补,那就是学习。学习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的,广泛阅读经典,阅读名著,日积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素养也是,文本解读能力也是,教学智慧也是。只要我们有心学习用心积累,总能一步一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正是一直以来的积淀,才成就今天的你我。我们应该树立一生备课的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穷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思考。”

要想干好工作,当好教师,就要静下心来,留一点时间学习,找一点时间学习,挤一点时间学习,来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惰性,来矫正我们因忙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来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掩饰了的心扉。要做好老师,就要读好书,善学习,学而不厌,持之以恒,才诲人不倦啊。

四、心存理想,坚持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刊出了《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是江苏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州市学术带头人。他的作文教学革命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名叫《评价周报》,配一本评价周记。评价周记分为两部分,一是每日简评,二是每周一稿。他的作文教学革命逐步构建了三大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动力系统第一年等级评奖,第二年积分活动,第三年稿费活动。

他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作文教学革命有多创新,而是他坚持做了8年,办了300多期的《评价周报》!这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正如他自己说的:“一件事情,当你坚持做8年,你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坚持下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也就是教育智慧孕育和诞生之际。”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打井的精神!契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缺少灵感,缺少的正是灵感之后的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见难即退,正是我们不能成为大家的根本症结所在。平庸,就是这样形成的。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后做出来的。只有想是没有结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实践,坚持不懈的实践,不断加以反思的实践!

虽然仅仅培训了两天,但它对我来说却又是一次观念的洗礼,理论的提高,技能的增长。我们如果能够心存理想,坚持实践,此生必有所成,必有所获。

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7月14日——15日,我们在昌乐二中的报告厅里聆听了潍坊市的语文教育专家的经验报告。大厅里虽然酷暑难耐,但是专家们讲得精彩,我们听得很认真。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经典的魅力

潍坊幸福街小学的王安存主任为我们讲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最近几年国学经典课程已被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来,社会上也举办了一些“国学班”“国学启蒙馆”之类的辅导班。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专门开设了国学课程,每周一节,每天早晨走进校园你就会听到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诵读声,每到这时我仿佛感觉自己又走进了几百年前的私塾,仿佛看到孩子们摇头晃脑诵读的样子。走在书香校园里,有着经典的浸润,幸福感油然而生。

今天听了王主任的报告,让我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上豁然开朗,她强调经典诵读要做到“理解、记忆、运用”同步进行,一直以来,我采用诵读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读成诵”的教学方法。结果发现,孩子们记忆的很快,我们四年级学生诵读了《道德经》,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孩子们背诵得很快,可见孩子们的记忆是非凡的,但是我却发现,孩子能熟练诵读,却不会运用,不会运用的原因就是不理解。而今天王老师的报告如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

除此之外,我深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积淀,才能在课堂上出口成章,在教学上才能游刃有余,所以在孩子们背诵经典的同时,我们老师应持之以恒地背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储备下受用不尽的才华,才能做一名呢合格的语文教师。

二、追求心灵的财富——专业成长

我们参加骨干班培训、新秀班培训、校本教研,以及外出听课学习等等,应该追求的是自身的专业成长,并非为了外在的荣誉证书,或者外在的功与名。我们应该追求生命本质的东西,专业成长正是内在于我们心灵的财富,专业智慧,专业能力,专业经验,如金一般的宝贵。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比任何荣誉证书都更有人生价值。

三、积极学习,积淀文化素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听了张云杰、张秀红、郭美玲老师的报告,让我觉得作为老师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学习正是每一个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门。谁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谁就能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什么时候放弃了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们常常发现自己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觉得没什么好看了,好像什么都知道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开始固步自封了。

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读的能力,它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文本解读能力的直接体现。老一批特级教师令人惊叹的便是极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背后,则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支撑。文本解读三个层次:课文说了什么,课文怎样说的.,课文为什么这样说。

提高文化素养,我们已经失去了优势,因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不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这是无法追回的遗憾。但先天不足后天可补,那就是学习。学习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的,广泛阅读经典,阅读名著,日积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素养也是,文本解读能力也是,教学智慧也是。只要我们有心学习用心积累,总能一步一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正是一直以来的积淀,才成就今天的你我。我们应该树立一生备课的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穷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思考。”

要想干好工作,当好教师,就要静下心来,留一点时间学习,找一点时间学习,挤一点时间学习,来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惰性,来矫正我们因忙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来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掩饰了的心扉。要做好老师,就要读好书,善学习,学而不厌,持之以恒,才诲人不倦啊。

四、心存理想,坚持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刊出了《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是江苏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州市学术带头人。他的作文教学革命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名叫《评价周报》,配一本评价周记。评价周记分为两部分,一是每日简评,二是每周一稿。他的作文教学革命逐步构建了三大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动力系统第一年等级评奖,第二年积分活动,第三年稿费活动。

他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作文教学革命有多创新,而是他坚持做了8年,办了300多期的《评价周报》!这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正如他自己说的:“一件事情,当你坚持做8年,你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坚持下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也就是教育智慧孕育和诞生之际。”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打井的精神!契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缺少灵感,缺少的正是灵感之后的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见难即退,正是我们不能成为大家的根本症结所在。平庸,就是这样形成的。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后做出来的。只有想是没有结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实践,坚持不懈的实践,不断加以反思的实践!

虽然仅仅培训了两天,但它对我来说却又是一次观念的洗礼,理论的提高,技能的增长。我们如果能够心存理想,坚持实践,此生必有所成,必有所获。

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8月2日、3日、4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关于集体备课

1、集集体智慧,备有效教案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他使教师上课方便了许多,实用价值远比自己个人备的教案和教参上的一些教案实用得多。

2、享集体资源创教育佳绩

我们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要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等等,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无形之中相互之间进行了取长补短,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集体备课后的教案,让全县教师资源共享,是教育的一笔财富,得益的更是学生。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教育明天会更好!

二、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听了沂南一小夏萍老师做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和里庄小学王慧老师做的《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观摩了几节名师课堂教学,让我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儿童,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天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

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8月24日早上,全市小学语文教师聚集市四小报告厅参加了二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的培训。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上午,但是我的收获却满满的。

首先是培训讲座教师杨娜娜对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进一步剖析了二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板块和教材重难点,帮我们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思路。

接着赵飞燕老师做了“聚焦 更新 实践”的专题讲座,特别指出教学中应该关注的七个“聚焦点”,从观念更新的角度以及实践操作的层面,一一举例阐释,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范例和模板,增强了我们高质高效完成任务的信心。

通过培训,我知道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孩子去发现、去自主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明白声音让别人听到,懂得要认真倾听。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既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意志力诸多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无止境,研无停歇。今天的培训将会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引领自己新教材的研讨之路更从容更稳健。

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今年暑假,渝中区4-6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大田湾小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学习的内容聚焦习作。分别包括黄爱华老师的《教育让幸福来敲门》、魏晓娜老师的《小学习作教学目标的细化策略》、张咏梅老师的《聚焦习作任务设计》、王小毅老师的《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课堂实施》以及张老师的《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写作文》。通过学习,我对习作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而合理的习作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设置以及有效的课堂实施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

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感谢给我们讲座的老师,让我们明白了一课一得,各司其职的重要性,也给我们详细分析了各年级的目标序列,让我们能从整体把握的角度去关照习作教材,然后重新建构我们的习作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让我们以后的习作教学目的更明确,任务更落实,过程更清晰。

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开学在即,我们聚集在市四小这块人文宝地进行部编教材培训学习,为新学期开学充电加油,收获颇丰。

一、深入解说教材,教学清晰有度。

杨娜教师主要从教材的编排,纵向横向分析解说,让老师全新认识教材,了解编写意图。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细致独到的分析,以及具体的要求穿插教学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口语交际教学建议,细化口语交际的学段目标,明确每次活动的交际目标。例如“我说你做”的活动,这是口语交际的起步阶段,培养孩子在口语交际时“听清楚、说清楚”“听清楚、说明白”的习惯,一年级训练重点是:吐字清晰,按顺序说,说想说的话,商量的口气;二年级是:听明白,有礼貌得问,记内容,收集信息等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两个年级同样培养目标,但是两个侧重点不同,在之后的交际活动中,既传承之前的活动目标又有所发展。在口语交际中中知道彼此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杨老师的解说明晰了今后的语文教学方向,教材各板块如何合理有度的教学,让师生教学之间轻松愉快!

二、活用教材教好学生。

教研室赵飞燕老师提出:从用教材教,灵活运用教材“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无声的教材有声化,让分数的情景整体化”这个高度有诗意的观点概括了语文教学的魅力。赵老师又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古诗教学等方面解说,从大语文观高屋建瓴的像我们传递语文教学的新方法,特别是口语交际中“商量”的教学设计,几个话题有梯度的训练,既有做值日时商量的方法介绍,又有看电视时引入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礼仪渗透和教育。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他包罗生活万象的学习,从而让我感到作为语文老师责任重大,要不断学习,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书常读常新,教材解说培训常学常新,这次培训我惊异于教学内容读的融合贯通,知识传递、实践融合国文化教育、人文教育……作为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读书行走,才能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7

8月2日、3日、4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关于集体备课

1、集集体智慧,备有效教案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他使教师上课方便了许多,实用价值远比自己个人备的教案和教参上的一些教案实用得多。

2、享集体资源创教育佳绩

我们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要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等等,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无形之中相互之间进行了取长补短,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集体备课后的教案,让全县教师资源共享,是教育的一笔财富,得益的更是学生。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教育明天会更好!

二、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听了沂南一小夏萍老师做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和里庄小学王慧老师做的《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观摩了几节名师课堂教学,让我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儿童,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天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

暑期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今年暑假,渝中区4-6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大田湾小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学习的内容聚焦习作。分别包括黄爱华老师的《教育让幸福来敲门》、魏晓娜老师的《小学习作教学目标的细化策略》、张咏梅老师的《聚焦习作任务设计》、王小毅老师的《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课堂实施》以及张老师的《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写作文》。通过学习,我对习作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

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感谢给我们讲座的老师,让我们明白了一课一得,各司其职的重要性,也给我们详细分析了各年级的目标序列,让我们能从整体把握的角度去关照习作教材,然后重新建构我们的习作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让我们以后的习作教学目的更明确,任务更落实,过程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