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2024/12/27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

从教十几年了,从最初的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物理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到底应当怎样教?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我有了新的体会。我认为教学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应该采用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通过李彩梅老师的讲座,我了解了新课程对比以前的变化。娈化的宗旨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老师不要替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我们现在进行的新课改下的双案导学,其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帮助者,老师起引导和引领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所以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二)针对新课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

2 、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

3 、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

因此这几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过有一点我总觉得不够的地方就是培训还应当对新课程的评价多一些讲解。还有就是培训时间有点短了,才一天时间,要是能长一点就好了。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自己喜欢搞题海战术,问题出在中考的制度上面是由中考决定的,如果中考不进行改革而还是老样子,那老师的教学要改变可能有点困难,就象专家说的如果中考有考探究性的题目,那老师肯定会在教学中使用,不用我们来强调它的好处了。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2

初中物理教学我认为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以后生活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新的课程标准恰恰看到了这一点,基本能做到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所以,较之之前的课标要求,具有更明确的主旨、更具体的可操作性、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优点。

一、学习物理对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中基本的规律是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最起码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这一点,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了很明确的体现,如要求学生对一些事物的了解---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技术等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些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尝试对环境问题发表见解,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能量转化问题,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常识等,这些内容的充实让学生既不和社会发展脱节,又能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处理办法,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新的课程标准变得更实在了些。

二、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关键还是要到实践中去。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去除抽象的遥远的知识说教,转向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新的课程标准在这一点上,首先规范了行为动词,增加了可评价性,使认知水平相对更明确,如在对欧姆定律一节教学要求由理解并计算改为理解,对探究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改为探究并了解,不仅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结果。其次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如将原条目中“会测量温度”修订为会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对应要求更明确,并降低了难度。再则,新的课程标准适当的删减了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在保证享有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三、新的课程标准更贴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理解能力。新课标首先删除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内容,如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二是删除了学生感到困难而高中将会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三是小学已学过而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知识,如光的直传特点。四是通过降低教学要求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如关于机械效率由理解改为知道。

四、新的课标更便于教师很好的理解科学内容条目,有利于实施和评价,使教学目标更完善更具体。同时加强了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让老师明晰了哪些实验是属于基本操作类的,哪些是测定性的,哪些是探究性的,能让老师正确的把握和操控考查实验教学,这样处理除了有利于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更多的发挥学生实验的自主性,还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使之更适应社会科学的发展。

五、新的课标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落实了情感目标。过去,我们对三维目标的把握并不实诚,很多的时候流于形式,这次课标的修订,更加注重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更要用心些,要想方设法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以便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要布置有趣的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品尝练习的乐趣,要控制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所解决的物理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以便让学生获得战胜困难解决困难的成功体验。

总之,新的课标体系更加注重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加实用,更加具体,更加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切合时代发展,我们会努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教学,也迫切希望中考的指挥棒能点出正确美妙的音符,让教、学、评完美结合,让我们的学生的各种能力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3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日渐成为我们的共识。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且要让学生不仅“动”得了,而且“动”得好。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动”得好,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而且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物理备课组采取了以,且在实施过程中感触颇深:

一、教师一定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师生互动的好处。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物理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为了学生的未来,也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从前的思想和方法屏弃糟粕,尽快适应新的形势,放下自己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甚至助手。

二、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接受知识的程度最好,最易产生灵感,语言最易有光彩,见解最易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在我们备课组中,我们常常互相要求,互相提醒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真正把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从小学开始,学生接受的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根深蒂固。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经历了想办法——实践——改进——再实践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我门主要根据课堂内容事先设计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但很快我们发现这样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做过的题目就会做,换个面孔出现就迷糊了。而且于我们大片的中下学生,这种方法几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们想办法改进,加大集体备课的强度,互相提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讨论,争辩,由于备课充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加灵活的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减小问题的指向性,注意控制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效果逐渐出来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仍然不够吸引。

而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学校的物理成绩差,并不是因为尖子生的缺乏,而是因为后进生的数目比起其他学校来说太大了。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们还需要继续想办法。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争论,逐渐成型了一个教学模式,那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学习小组,老师退到指导者和助手的位置,让让学生看书的基础上,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让学困生向优势生学习,优势生帮助学困生,小组中多人动起来,那么剩下的小部分人也动起来,各个小组动起来,全班就随着也动起来。因为充分相信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不但让优生有机会表现,也让差生有机会表现,从而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是学生亲自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通常都要求学生先在小组中自己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再提到班集体中进行解决,同时我们注意,即便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我们也要求要用鼓励的眼光和肯定的语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然后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一旦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较满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从被动压迫的变为主动自愿了,从而时收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了。在上学年的期末考试中,我校的物理成绩比往年已有所提高。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成熟,就现在而言,运用得最成功的是在复习中,以学期的公开课“光的反射”为例,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决定采取的就是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教学,在上课提出本节课的内容后,让学生马上形成学习小组,然后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大家一起合上书本,对本节知识进行探究,因为有时间有机会,无论成绩好差的同学都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接着小组中的同学一起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看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因为知识结构图出来之后还可以上黑板板出来与其他小组比赛,同学们都还处在一个好胜的年龄,所以会努力和小组同学合作,争取自己的结果是最好的,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几个小组在黑板展示后,师生共同评价哪个好,为什么好,期望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总结将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在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允许同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教学,这样就调动了成绩差的学生,因为通常成绩差的学生是不敢请教老师的,但请教同学他们还是乐意的。同样,对问题的解决总是采取比赛的方式,所以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自己可以赢,成绩差的会希望自己有在解答的过程中有机会表现,成绩好的同学希望自己这个小组优秀,所以就课堂纪律上作到了学生管学生,就课堂教学上做到了学生教学生,导致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好,课堂效果也比较不错。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我们还要继续放开手脚,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相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方法,是解决我校物理成绩多年以来一直难于突破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以上是我在物理新课标教学中的措施和心得,愿同行们指正和共勉!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4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这一个月的课标学习与教研组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物理课标的认识与备课的不足。《课标》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新的物理教育体系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物理实验不能只使用课件来替代的必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学习主要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物理《课标》明确指出了物理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主旨。并且指出了学习物理的方法"STS"即:科学、技术、社会。也就是告诉我们,物理要与当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与社会主相联系。物理的学习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革新与社会的支持。我们的学习更不能离开科学技术,所以我们要联系新技术的应用,立足于前沿,让学生在学习中立求能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物理的实用性。

物理《课标》更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它把物理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问题,都拿来做为"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实验,把课堂问题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也注重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了学生实践性报告的生成与写作。新的课程体系,又对课本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使课程的学习更合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学习方式。课本中的很多"STS",都注重了物理与社会、科学、技术的联系。并在每一章的开始都设置了导语。对本章学习内容有了一个提示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本章要学习知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章后的"学到了什么"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让学生在自学时有据可循。

《课标》还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行适时评价,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的培育都有了新的指导性意见。这在以前的《课标》中是没有体现的。物理的学习,更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解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提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更热衷于物理的学习。

在前阶段的组内教研中,我通过听课,认识到老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很是透彻,他们在课的学习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而不是应用课件来替代。在我们学校刚刚合校,器材还不是很好找的情况下,老教师们的课依然是上得很精彩。学生的动手操作仍然是做得很好,真的是让我钦佩。于老师的密度测量、郭老师的测平均速度,学生的动手操作仍然是很到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在课的进行中也体现出老师们对《课标》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学习与对往年中考习题的研究,我更明白新材料的应用在《课标》中的地位,物理的学习是上升的,是不断发展的。《课标》也对我们物理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学习,要有发展的意识与终生学习的意愿,才能更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6

从新课标中学习到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标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同时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物理,感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辩。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更新观念,调整自己,在教学中,不可唯我独尊,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7

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物理,到现在教物理,已经有十几年了。手里捧着物理课程标准,在思考一个久远的问题,物理这门学科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老师在传播着什么?如何传播?终于可以静下心认真领悟了!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科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雪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现代版曹冲称象;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还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如“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方法设计如下:第一步,问题的提出;第二步,让学生猜想;第三步,用钩码和弹簧称进行实验;第四步,数据处理(数据表格、图象作图);第五步,探究得出结论(数学函数表达式)。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8

初中物理教学我认为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以后生活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新的课程标准恰恰看到了这一点,基本能做到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所以,较之之前的课标要求,具有更明确的主旨、更具体的可操作性、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优点。

一、学习物理对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中基本的规律是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最起码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这一点,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了很明确的体现,如要求学生对一些事物的了解---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技术等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些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尝试对环境问题发表见解,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能量转化问题,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常识等,这些内容的充实让学生既不和社会发展脱节,又能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处理办法,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新的课程标准变得更实在了些。

二、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关键还是要到实践中去。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去除抽象的遥远的知识说教,转向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新的课程标准在这一点上,首先规范了行为动词,增加了可评价性,使认知水平相对更明确,如在对欧姆定律一节教学要求由理解并计算改为理解,对探究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改为探究并了解,不仅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结果。其次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如将原条目中“会测量温度”修订为会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对应要求更明确,并降低了难度。再则,新的课程标准适当的删减了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在保证享有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三、新的课程标准更贴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理解能力。新课标首先删除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内容,如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二是删除了学生感到困难而高中将会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三是小学已学过而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知识,如光的直传特点。四是通过降低教学要求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如关于机械效率由理解改为知道。

四、新的课标更便于教师很好的理解科学内容条目,有利于实施和评价,使教学目标更完善更具体。同时加强了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让老师明晰了哪些实验是属于基本操作类的,哪些是测定性的,哪些是探究性的,能让老师正确的把握和操控考查实验教学,这样处理除了有利于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更多的发挥学生实验的自主性,还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使之更适应社会科学的发展。

五、新的课标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落实了情感目标。过去,我们对三维目标的把握并不实诚,很多的时候流于形式,这次课标的修订,更加注重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更要用心些,要想方设法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以便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要布置有趣的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品尝练习的乐趣,要控制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所解决的物理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以便让学生获得战胜困难解决困难的成功体验。

总之,新的课标体系更加注重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加实用,更加具体,更加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切合时代发展,我们会努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教学,也迫切希望中考的指挥棒能点出正确美妙的音符,让教、学、评完美结合,让我们的学生的各种能力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9

暑假中一起去津参加了由新教材编写者之一苏明义老师讲解《北师大版物理》修订说明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的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对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初中学习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而新课标更强调了探究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学习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应用基本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的研究。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基本的推理分析概括能力。

二、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认识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解题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进行教学,多样化地教学。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结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新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0

从新的课程标准可以看出,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更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贴近生活。

“跨学科实践”侧重体现物理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联系,在前面一版的课标中有要求,在新课标中,地位更加突出。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操作等,新课标要求把这些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物理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要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作为一位物理教师,我们既要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又要提高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等,以适应未来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1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对20xx版本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学习和阅读廖伯琴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等相关资料,有如下学习心得:20xx年版课标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1、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基础性与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5、注重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主要变化有:

1、提炼物理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2、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物理课程的内容主题;

3、加强实验探究,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4、加强跨学科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与评价改革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3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4

从新课标中学习到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标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同时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物理,感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辩。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更新观念,调整自己,在教学中,不可唯我独尊,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5

通过这一个月的课标学习与教研组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物理课标的认识与备课的不足。《课标》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新的物理教育体系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物理实验不能只使用课件来替代的必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学习主要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物理《课标》明确指出了物理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主旨。并且指出了学习物理的方法“STS”即:科学、技术、社会。也就是告诉我们,物理要与当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与社会主相联系。物理的学习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革新与社会的支持。我们的学习更不能离开科学技术,所以我们要联系新技术的应用,立足于前沿,让学生在学习中立求能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物理的实用性。

物理《课标》更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它把物理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问题,都拿来做为“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实验,把课堂问题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也注重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了学生实践性报告的生成与写作。新的课程体系,又对课本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使课程的学习更合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学习方式。课本中的很多“STS”,都注重了物理与社会、科学、技术的联系。并在每一章的开始都设置了导语。对本章学习内容有了一个提示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本章要学习知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章后的“学到了什么”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让学生在自学时有据可循。

《课标》还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行适时评价,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的培育都有了新的指导性意见。这在以前的《课标》中是没有体现的。物理的学习,更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解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提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更热衷于物理的学习。

在前阶段的组内教研中,我通过听课,认识到老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很是透彻,他们在课的学习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而不是应用课件来替代。在我们学校刚刚合校,器材还不是很好找的情况下,老教师们的课依然是上得很精彩。学生的动手操作仍然是做得很好,真的是让我钦佩。于老师的密度测量、郭老师的测平均速度,学生的动手操作仍然是很到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在课的进行中也体现出老师们对《课标》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学习与对往年中考习题的研究,我更明白新材料的应用在《课标》中的地位,物理的学习是上升的,是不断发展的。《课标》也对我们物理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学习,要有发展的意识与终生学习的意愿,才能更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6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7

一、在教学中应着力核心素养的培养。

1、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整篇课程标准中共有53次提到“核心素养”,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在课程实施中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充分说明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教师应整体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方面是各有侧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是物理课程育人功能和价值的集中体现。我们不但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和具体实施策略,还要在教学、教研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关于核心素养的新理解和培养核心素养的新途径、新方法。

3、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设计教学目标。这对我们学习目标的制订提出了要求,以前我们都围绕三维目标进行制订,而现在要明确目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否有利。教师应认识每一个学习主题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功能和价值,制订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可以参考“目标要求”中的“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中的三级主题“学业要求”。“学业质量”中的内容也对我们制订目标有所帮助。

4、评价应围绕核心素养的达成。评价的设计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的方向,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强调初中物理要和小学科学、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并注重跨学科实践。

在“课程性质”中就强调了以上的观点,并在课程内容中新增了“跨学科实践”这个一级主题,侧重体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联系。这对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多联系实际,体现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要了解生物、化学、地理、信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有能力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强调了“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不单是在课程性质中提出了以上的要求,还强调了在教学中体现“为我国古代科技发明感到自豪”,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联系我国古代和现代相关的科技发明与成就,让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逐步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对新增“学业质量”的理解。

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物理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内容包含了“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学业质量描述”的内容是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指导,确定各个主题的要求。

五、用好“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其实这版课程标准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指导教师对教学范围、程度和具体要求加以阐释,让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来制订目标、实施教学、进行评价,防止我们抓不住重点、超纲或学得不够深入。

六、认真学习新课标相关内容,结合我市学历案的设计,走出特色之路。

我市近年来以学历案的设计与研究为抓手,大力推进新课堂改革与创新,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新理念,了解有哪些新变化,在实际课堂设计与教学中结合我市的新课堂改革,不断实践和创新,抓住机遇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8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核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