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
立冬刚过,小雪正来。我校有幸分享了“如何开设校本课程”的专家经验,犹如收获了一缕冬日暖阳。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进一步挖掘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校响应号召,大胆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强化校本课程开设意识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更主动地发展。它改变了教师作为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拥有更多自主、创新的权利,为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整合资源,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整合了各科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在我们看来,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走进名人世界》。
(一)我校在学校大门墙壁上创设了与学生名人教育课程相匹配的多位名人画像及内容的文化墙。在教学楼的一层开辟了名人、伟人教育专区,以及每周每班的名人名言集。
(二)学校利用假期组织领导和语文教师收集、整理、编写名人教育校本课程。另外,本学期名人教育进课堂,让学生有书看,教师有书上,并将其列入学校的`考核当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使学生学有所长。
(三)开学前,本校编写了《行为习惯养成手册》校本课程,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纳入考核之中。
1、要求各班认真识记相应年级的学习内容。在十月底,所有班级参加知识考核,并进行一条龙排队。
2、要求学生人人制定自己的小目标,以班公示,每个学期末要通过生评、师评、家长评,对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落实。从而,让学生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校本课程开设的展望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校本课程的开设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更要与国家课程互补。任何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校本课程取得一定成效后,要不断完善、充实、提高,使之持续生长,形成特色课程,一路走下去。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
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11月23号至25号三天,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研修培训,此次培训很重要,组织单位有:市教育局、市教科所、基教二处、莲湖进校等一起承办,在11月我还参加了由西安市组织的20xx年校本研修在线培训——《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促进校本研修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每次培训意义重大,我都有足足的收获。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感到了一名教师终生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包括了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书记兼省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办执行负责人吴积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市教科所贾玲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校本课程开发》,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校长马卫东的《尊重生命 个性成长 全面发展 ——以校为本,打造特色课程,提升办学品位》,咸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马莹老师的《教师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成长》等内容,专家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为我带来外面广阔天地的一束灿烂的阳光。这些内容都是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习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至始至终以为在一生的教师生涯中,应该不断地追求尊崇师道,锻炼师能,提升师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学生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从而享受生活,所以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必然得重法于课内,才能使学生得益于课外。
教师的不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培训,如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的确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有的快捷,有时灵活,复习资料丰富翔实,对于忙碌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们来说,有选择余地,帮助很大。
此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含义,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吴积军老师讲到,校本研修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重要途径:
1、工作学习化—通过工作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
2、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视作每天一项必要的工作。
3、生活学习化——生活就是成长、生活就是进步、生活需要学习、生活的质量靠学习、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4、学习生活化——学习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学习可以改变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学习可以促进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一位快乐幸福的老师,既能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能照顾好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还能处理好与领导、同事、朋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与老师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关,更与积极的心态有关,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名言说到: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人民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收获,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能够通过整合教材、环境(隐性课程、校外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刺激并满足(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认知与精神成长需求,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排斥苦、累等生理体验) ,综合素养(学科素养与人格修养)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聚焦教与学的成就感。教师教得更成功,学生学得更有效。
今天我们更多的提到素质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增强交往及生存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自我教育、增强才干、和谐发展。
通过本次培训,认真学习,真正意识到,校本课程作为实现课程改革意义的关键性因素,它的开发是学校课程文化的一束炫烂的花朵,必将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纵深推进。为了更好的回归教育本真,践行素质教育,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我们应该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改革。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年度,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实施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个人体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立冬刚过,小雪正来。我校有幸分享了“如何开设校本课程”的专家经验,犹如收获了一缕冬日暖阳。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进一步挖掘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校响应号召,大胆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强化校本课程开设意识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更主动地发展。它改变了教师作为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拥有更多自主、创新的权利,为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整合资源,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整合了各科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在我们看来,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走进名人世界》。
(一)我校在学校大门墙壁上创设了与学生名人教育课程相匹配的多位名人画像及内容的文化墙。在教学楼的一层开辟了名人、伟人教育专区,以及每周每班的名人名言集。
(二)学校利用假期组织领导和语文教师收集、整理、编写名人教育校本课程。另外,本学期名人教育进课堂,让学生有书看,教师有书上,并将其列入学校的考核当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使学生学有所长。
(三)开学前,本校编写了《行为习惯养成手册》校本课程,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纳入考核之中。
1、要求各班认真识记相应年级的学习内容。在十月底,所有班级参加知识考核,并进行一条龙排队。
2、要求学生人人制定自己的小目标,以班公示,每个学期末要通过生评、师评、家长评,对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落实。从而,让学生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校本课程开设的展望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校本课程的开设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更要与国家课程互补。任何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校本课程取得一定成效后,要不断完善、充实、提高,使之持续生长,形成特色课程,一路走下去。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7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
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8
11月23号至25号三天,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研修培训,此次培训很重要,组织单位有:市教育局、市教科所、基教二处、莲湖进校等一起承办,在11月我还参加了由西安市组织的校本研修在线培训——《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促进校本研修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每次培训意义重大,我都有足足的收获。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感到了一名教师终生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包括了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书记兼省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办执行负责人吴积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市教科所贾玲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校本课程开发》,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校长马卫东的《尊重生命 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以校为本,打造特色课程,提升办学品位》,咸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马莹老师的《教师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成长》等内容,专家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为我带来外面广阔天地的一束灿烂的阳光。这些内容都是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习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至始至终以为在一生的教师生涯中,应该不断地追求尊崇师道,锻炼师能,提升师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学生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从而享受生活,所以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必然得重法于课内,才能使学生得益于课外。
教师的不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培训,如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的确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有的'快捷,有时灵活,复习资料丰富翔实,对于忙碌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们来说,有选择余地,帮助很大。
此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含义,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吴积军老师讲到,校本研修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重要途径:
1、工作学习化—通过工作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
2、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视作每天一项必要的工作。
3、生活学习化——生活就是成长、生活就是进步、生活需要学习、生活的质量靠学习、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4、学习生活化——学习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学习可以改变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学习可以促进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一位快乐幸福的老师,既能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能照顾好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还能处理好与领导、同事、朋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与老师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关,更与积极的心态有关,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名言说到: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人民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收获,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能够通过整合教材、环境(隐性课程、校外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刺激并满足(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认知与精神成长需求,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排斥苦、累等生理体验),综合素养(学科素养与人格修养)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聚焦教与学的成就感。教师教得更成功,学生学得更有效。
今天我们更多的提到素质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增强交往及生存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自我教育、增强才干、和谐发展。
通过本次培训,认真学习,真正意识到,校本课程作为实现课程改革意义的关键性因素,它的开发是学校课程文化的一束炫烂的花朵,必将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纵深推进。为了更好的回归教育本真,践行素质教育,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我们应该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改革。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
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11月23号至25号三天,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研修培训,此次培训很重要,组织单位有:市教育局、市教科所、基教二处、莲湖进校等一起承办,在11月我还参加了由西安市组织的20xx年校本研修在线培训——《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促进校本研修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每次培训意义重大,我都有足足的收获。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感到了一名教师终生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包括了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书记兼省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办执行负责人吴积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市教科所贾玲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校本课程开发》,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校长马卫东的《尊重生命 个性成长 全面发展 ——以校为本,打造特色课程,提升办学品位》,咸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马莹老师的《教师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成长》等内容,专家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为我带来外面广阔天地的一束灿烂的阳光。这些内容都是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习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至始至终以为在一生的教师生涯中,应该不断地追求尊崇师道,锻炼师能,提升师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学生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从而享受生活,所以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必然得重法于课内,才能使学生得益于课外。
教师的不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培训,如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的确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有的快捷,有时灵活,复习资料丰富翔实,对于忙碌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们来说,有选择余地,帮助很大。
此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含义,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吴积军老师讲到,校本研修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重要途径:
1、工作学习化—通过工作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
2、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视作每天一项必要的工作。
3、生活学习化——生活就是成长、生活就是进步、生活需要学习、生活的质量靠学习、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4、学习生活化——学习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学习可以改变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学习可以促进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一位快乐幸福的老师,既能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能照顾好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还能处理好与领导、同事、朋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与老师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关,更与积极的心态有关,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名言说到: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人民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收获,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能够通过整合教材、环境(隐性课程、校外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刺激并满足(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认知与精神成长需求,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排斥苦、累等生理体验) ,综合素养(学科素养与人格修养)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聚焦教与学的成就感。教师教得更成功,学生学得更有效。
今天我们更多的提到素质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增强交往及生存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自我教育、增强才干、和谐发展。
通过本次培训,认真学习,真正意识到,校本课程作为实现课程改革意义的关键性因素,它的开发是学校课程文化的一束炫烂的花朵,必将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纵深推进。为了更好的回归教育本真,践行素质教育,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我们应该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改革。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20xx年11月23号至25号三天,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研修培训,此次培训很重要,组织单位有:市教育局、市教科所、基教二处、莲湖进校等一起承办,在11月我还参加了由西安市组织的2015年校本研修在线培训——《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促进校本研修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每次培训意义重大,我都有足足的收获。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感到了一名教师终生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包括了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书记兼省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办执行负责人吴积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市教科所贾玲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校本课程开发》,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校长马卫东的《尊重生命 个性成长 全面发展 ——以校为本,打造特色课程,提升办学品位》,咸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马莹老师的《教师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成长》等内容,专家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为我带来外面广阔天地的一束灿烂的阳光。这些内容都是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习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至始至终以为在一生的教师生涯中,应该不断地追求尊崇师道,锻炼师能,提升师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学生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从而享受生活,所以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必然得重法于课内,才能使学生得益于课外。
教师的不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培训,如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的确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有的快捷,有时灵活,复习资料丰富翔实,对于忙碌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们来说,有选择余地,帮助很大。
此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含义,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吴积军老师讲到,校本研修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重要途径:
1、工作学习化—通过工作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
2、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视作每天一项必要的工作。
3、生活学习化——生活就是成长、生活就是进步、生活需要学习、生活的质量靠学习、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4、学习生活化——学习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学习可以改变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学习可以促进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一位快乐幸福的老师,既能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能照顾好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还能处理好与领导、同事、朋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与老师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关,更与积极的心态有关,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名言说到: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人民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收获,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能够通过整合教材、环境(隐性课程、校外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刺激并满足(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认知与精神成长需求,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排斥苦、累等生理体验) ,综合素养(学科素养与人格修养)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聚焦教与学的成就感。教师教得更成功,学生学得更有效。
今天我们更多的提到素质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增强交往及生存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自我教育、增强才干、和谐发展。
通过本次培训,认真学习,真正意识到,校本课程作为实现课程改革意义的关键性因素,它的开发是学校课程文化的一束炫烂的花朵,必将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纵深推进。为了更好的回归教育本真,践行素质教育,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我们应该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改革。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听了汪主任的讲座,自己恍然大悟,原来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自己也曾做过多次,只不过是没有按照这样严格的格式和高质量罢了。但是,自己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只是不知道叫这个听起来觉得很高难的名字。为了使自己和同事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本次的培训的内容,现将培训过程中记录下的极少的内容整理如下:
一、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意义
(一)首先理解什么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
1、我们所要建设或者说开发的是教师培训课程。不是学生学的课程,而是用于在职教师提高的培训课程,不能一般的理解为校本课程。
2、开发的人员:中小学教师、教师进修院校人员和其他培训者。其中,中小学教师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主体。
3、是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开发。要围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课程开发。
4、我们开发的培训课程是可以在网络上运行的。
(二)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
1、探索中小学教师的成长途径,使教师在培训课程进程中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
实际上是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教师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师们在开发培训课程的过程中,要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其中散在的实践智慧进行总结。
2、挖掘教师中蕴藏的巨大培训资源,形成分学段,分学科的教师培训原则课程,实现全员学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内容与规范
(一)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选好课程内容。讲什么,讲哪个领域,讲什么问题。
依据教育教学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确定讲什么,越具体越好,越微观越好,具体到课最好。拓展、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课标理解与实践等方面;选择的课程内容要有价值。细化到每个单元每课的具体问题题目,但要注意不能把给学生讲的原封不动的搬出来。要说清:整体地位?大部分人都是怎么上的?存在什么问题?所以,我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操作之后获得哪些效果?还有哪些没解决的问题?等。总之,选题越细越好。
2、要确定自己的课程名称。课程题目要平铺直叙,简明扼要。
有些课程名称具有文采飞扬的特点,没有必要,有的是“浅谈...”、“试论”等都不可以;还有的是带有副标题。如果把正标题去掉,副标题可能会好一些。总之,给大学生讲课,没有文采飞扬的课程,没有说“浅谈...”、“试论”的,更没有带有副标题的。另外,经验体会累的题目也不可以。比较好的题目比如“儿童诗欣赏与创作”、“小学生作文技巧指导”等。
3、要明确培训的对象。
4、明确培训目标,让培训对象学完后能达到培训目标。
5、明确课程长度。以4学时为基本单位,所以叫微型课。如果4学时讲不完,可以4学时为基数。
(二)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框架
1、课程概述(讲稿、讲座录像)
讲稿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概念界定或问题提出(背景、研究状况等)目的意义、实施策略、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或预期效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要注意文体,用课程文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允许有探讨,但是引导大家思考。注意千万不要念或背讲稿。尽量找一个号得环境。注意艺术性。时电子文本和录像光盘。
2、课例或案例(讲座本人或合作者的实施过程录像及评点等)
3、相关资料(阅读材料、课件)
4、作业与讨论(设计研讨题目、作业,组织互动探究,学习效果简评等)
汪主任在讲课过程中,讲了很多案例,我想,能养成收集细节的火花和智慧的习惯多么重要,我们往往会在细节中发现更为有价值的案例,为我们的校本研修及培训课程建设提供了更有研究价值的信息。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这几天的网上学习,对我有助。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在教学上对我有很的助,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和他人的差异,明确了对自己教育的奋斗目标。同时,我在过去的工作中,确实认识到新科目的优越性和教材的重要性,对全面掌握教材的重要性进行了更深刻的思。(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学习)认识和学习的自觉性发生了变化,这也是这次网络训练的优越性。专家设计的程序和视频极地体现了网络教育的魅力,从参与程度可以看出,这种形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以学校的一种进修形式为基础,使教师在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个人思实践中取得专业发展。
多年来,我一直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校本研修,不把它当成负担或负担,从不推诿敷衍责任或办事,严肃对待所有进修活动。(威廉莎士比亚、进修、进修、进修、进修、进修)教育不再是忠实地传达和理解的过程,而是创造和开发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课上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要重点教学生课前学习方法、讲课方法、课堂学习方法、作业完成方法、课后巩固方法、学生思的习惯、加强总结、总结方法等。
作为教师,为了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别人的成功为榜样,经常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勤奋的汗水和甜蜜的果实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好像无法测量尺。但是抱着最的期望做出最的努力是必要的。校本研修更让人感到“完美的生活应该充满期待、惊讶和感激”。
这个学习虽然很难,但受益匪浅。我发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模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多种能力。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听了汪主任的讲座,自己恍然大悟,原来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自己也曾做过多次,只不过是没有按照这样严格的格式和高质量罢了。但是,自己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只是不知道叫这个听起来觉得很高难的名字。为了使自己和同事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本次的培训的内容,现将培训过程中记录下的极少的内容整理如下:
一、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意义
(一)首先理解什么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
1、我们所要建设或者说开发的是教师培训课程。不是学生学的课程,而是用于在职教师提高的培训课程,不能一般的理解为校本课程。
2、开发的人员:中小学教师、教师进修院校人员和其他培训者。其中,中小学教师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主体。
3、是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开发。要围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课程开发。
4、我们开发的培训课程是可以在网络上运行的。
(二)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
1、探索中小学教师的成长途径,使教师在培训课程进程中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
实际上是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教师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师们在开发培训课程的过程中,要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其中散在的实践智慧进行总结。
2、挖掘教师中蕴藏的巨大培训资源,形成分学段,分学科的教师培训原则课程,实现全员学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内容与规范
(一)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选好课程内容。讲什么,讲哪个领域,讲什么问题。
依据教育教学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确定讲什么,越具体越好,越微观越好,具体到课最好。拓展、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课标理解与实践等方面;选择的课程内容要有价值。细化到每个单元每课的具体问题题目,但要注意不能把给学生讲的原封不动的搬出来。要说清:整体地位?大部分人都是怎么上的?存在什么问题?所以,我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操作之后获得哪些效果?还有哪些没解决的问题?等。总之,选题越细越好。
2、要确定自己的课程名称。课程题目要平铺直叙,简明扼要。
有些课程名称具有文采飞扬的特点,没有必要,有的是“浅谈...”、“试论”等都不可以;还有的是带有副标题。如果把正标题去掉,副标题可能会好一些。总之,给大学生讲课,没有文采飞扬的课程,没有说“浅谈...”、“试论”的,更没有带有副标题的。另外,经验体会累的题目也不可以。比较好的题目比如“儿童诗欣赏与创作”、“小学生作文技巧指导 ”等。
3、要明确培训的对象。
4、明确培训目标,让培训对象学完后能达到培训目标。
5、明确课程长度。以4学时为基本单位,所以叫微型课。如果4学时讲不完,可以4学时为基数。
(二)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框架
1、课程概述(讲稿、讲座录像)
讲稿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概念界定或问题提出(背景、研究状况等)目的意义、实施策略、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或预期效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要注意文体,用课程文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允许有探讨,但是引导大家思考。注意千万不要念或背讲稿。尽量找一个号得环境。注意艺术性。时电子文本和录像光盘。
2、课例或案例(讲座本人或合作者的实施过程录像及评点等)
3、相关资料(阅读材料、课件)
4、作业与讨论(设计研讨题目、作业,组织互动探究,学习效果简评等)
汪主任在讲课过程中,讲了很多案例,我想,能养成收集细节的火花和智慧的习惯多么重要,我们往往会在细节中发现更为有价值的案例,为我们的校本研修及培训课程建设提供了更有研究价值的信息。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成果,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的变革已经成为事实。然而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活”而不“实”的倾向:
一是“对话”变成“问答”如“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问题充斥课堂,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设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
二是“自主”变“自流”——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实属新版的“放羊式”。
三是“小组合作”秀——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为了讨老师的欢心,学生也总是“有模有样”地合作探究。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小组合作探究成了一种装饰性的教具,学生则成了教师所谓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小组合作”秀的道具。
四是课堂变成课件展示会——时下许多的公开课一般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些示范课、展示课当然更不例外。所有的授课教师都会制作精美的课件,使每一道教学程序都通过电脑演示出来。兼声、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也无不美仑美奂,确实使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目不转睛。但电脑终究不如人脑灵动,因为设计好的程序有时不能轻易更改,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只得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既定的思路走,无法越雷池半步,颇有“请君入瓮”之嫌。一些对课件操作不是非常熟悉的教师,为避免电脑一时不高兴“发脾气”,只得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于是,本该重点关注的学生主体被忽视了,整堂课变成了频频切换画面的课件展示会。
五是为夸奖而夸奖——教师不管学生怎样表达和表现,一味给予表扬,课堂上“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之类的赞赏时起彼伏。这种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但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六是“满汉全席”筵——课堂教学活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又有课本剧、讲故事表演等。一项项的活动犹如满汉全席似的被一盆盆、一盘盘地往上端。可怜的文本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
然而,新课程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规划水平很高,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前进过程中难以预知的具体问题。没有问题,就不是新课程改革。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师的反思。这些问题反映的正是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追求和困惑,是教师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结果。问题就是课题,“许多教育探索、教学研究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并不一定要有什么级别的研究课题,课题是否立项,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史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肖川)。因此,我们必须以反思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行动研究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
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我校为全面落实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抓校本培训工作,在厅进行了短期培训及组织了专家讲座。我积极参加了教育培训,在培训学习中我总是认真学习与思考。同时认真自学有关校本培训的材料,感受颇深。我想,这都是针对新课改和现代社会需要进行的活动。经过培训学习及不断的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构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四变”,
一是,教师主角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此刻的组织者、忙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恢。应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日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中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日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贴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供给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供给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恢。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xx、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本事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简便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所以能够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工作和生活,使学习资料更丰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乐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地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
经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经过本期的培训,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我相信自我继续努力,今后我必须会用信息技术及专业技术处理教学工作
在学习期间,我积极探讨新思路。本学期开学初,把校本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当然,这只是我迈出的一小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此刻的课程并积极探索研发新课程和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立冬刚过,小雪正来。我校有幸分享了“如何开设校本课程”的专家经验,犹如收获了一缕冬日暖阳。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进一步挖掘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校响应号召,大胆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强化校本课程开设意识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更主动地发展。它改变了教师作为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拥有更多自主、创新的权利,为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整合资源,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整合了各科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在我们看来,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走进名人世界》。
(一)我校在学校大门墙壁上创设了与学生名人教育课程相匹配的多位名人画像及内容的文化墙。在教学楼的一层开辟了名人、伟人教育专区,以及每周每班的名人名言集。
(二)学校利用假期组织领导和语文教师收集、整理、编写名人教育校本课程。另外,本学期名人教育进课堂,让学生有书看,教师有书上,并将其列入学校的考核当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使学生学有所长。
(三)开学前,本校编写了《行为习惯养成手册》校本课程,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纳入考核之中。
1、要求各班认真识记相应年级的学习内容。在十月底,所有班级参加知识考核,并进行一条龙排队。
2、要求学生人人制定自己的小目标,以班公示,每个学期末要通过生评、师评、家长评,对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落实。从而,让学生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校本课程开设的展望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校本课程的开设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更要与国家课程互补。任何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校本课程取得一定成效后,要不断完善、充实、提高,使之持续生长,形成特色课程,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