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3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
首先,非常感谢邱老师每周发在QQ群的家庭教育视频。每次我都会抽空认真观看,并自我检视反思,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唠叨让孩子情绪化;威胁使孩子学会撒谎;过分听话不会变得自律;强迫孩子听话、过度控制,会让孩子没有思想自由。
尤其是,孩子上初中进入青春期后,更有自己的主见,讨厌操控。我们要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及有效沟通呢?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心得:
一、从权威型父母转换成民主型父母:
记得小学中低年级时,我对孩子要求较严格,规定,晚上八点半后不可以做作业。有一次,孩子没按时做完,我让他停下反思为什么没做完,孩子当时会有些抵触,双方当时很不愉快。然而,第二天早上5点多,孩子自己起来做完了。慢慢的,他也养成了回家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孩子不一定接受。到了高年级,需要转换成“教练”的角色,并做好榜样。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我正在做示范。
当孩子有错时,给他一些空间,更多的是理解、包容。先与孩子沟通商量,定期开家庭会议,一起制定规则,互相监督提醒并遵守。
当自己有错时及时跟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父母有时也会犯错。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当遇到事情会想幸好没有更糟,用积极心态去看待每件事,每天睡前感恩总结,并自我反思,面对孩子谨言慎行,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二、有效陪伴:
孩子上小学后,我基本取消了应酬,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尽量在家陪孩子。
刚开始的陪伴只是在家看电视,后因太太爱学习,在她的影响下,我家没交电视费,也就不看电视了。我开始看家庭教育的书,并在喜马拉雅听了近五年的教育相关音频。这让我知道高效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睡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晚上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一起在小区散步,和他一起聊聊时事,听他说天马行空的想法等,周末尽量带孩子们一起去郊外游玩。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快乐的亲子时光。
三、有效沟通:
以前孩子做错事时,我的情绪有时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自从学习了如何有效沟通,了解ABC理论(A。表示事件,B。对此事件的看法,C。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决定C的,是A还是B呢?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才是引起行为反应结果C。),让我学会遇到事情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倾听,用心听孩子说话。80%时间用于倾听,20%用于引导,不敷衍孩子,让孩子感觉受重视。每次和孩子在一起基本是他说我听,我会用提问的方式多问,不否定他的观点。有时也会跟孩子分享自己工作、心情感受,或新闻等,让孩子感受真实的社会。
这次考试,孩子有科成绩不理想。我跟他说,我理解你,你顶着压力,我相信你也想考好,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或兴趣,没调动起来。你找出原因调整好,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他自己心态好,说,下次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但我感觉到他也有压力。在国庆期间不愿出去玩,在家用心学习。虽然我希望他能多出去走走,但想起讲座中说的过份听话不会变得自律,所以还是尊重他自己的决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让他养成自律的习惯。
沟通的前提是尊重,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生活态度,会让尊重、理解、欣赏、慈悲融入生活中。让我们理解、尊重他人和自己。
四、和谐的家庭:
家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和太太都很重视家庭,若有不开心的事,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沟通,尽量给孩子创造有爱的家庭,并经常会把学习的收获一起交流。
其中《爱的五种语言》让我很有感触,它们分别是:
1、肯定的言词(多认可和赞美)。
2、精心的时刻(双方共享的美妙时刻,在这段时间里面,放下手机,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给予对方)。
3、接受礼物(重要的节日交换礼物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4、服务的行动(做对方想让你做的事,通过生活中的服务使对方高兴)。
5、身体的接触(拥抱)。
以前觉得家人生日时简单的祝福就可以,现在我会订蛋糕、买花、写祝福卡等,让家人有仪式感。
正如,我常和孩子交流说到:“无论您学习如何,我们都爱你,家永远为你留门。”
这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与见解――用爱陪伴、仔细聆听、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这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同时,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沐浴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并能成为一位温暖、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
昨天收到家委邀请,提交一篇今天关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专题的观后感,满口答应这不就是最好的榜样吗?我绝不落后,勇于参与,早早打开电视直播开始了。
孩子是每个生灵赋予其父母的伟大杰作。然而,我认为,任何一幅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精心雕琢、打磨和时间的累积的。当我们都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蓦然回首,看一看即将奔赴20xx年高考的高三学子们。哦!时间,他累积成了价值。
在漫长的培育路上,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家孩子,他属于什么个性,从他的习惯、脾性入手,正确引导,不能急躁,躁了也没有用,不能解决他的需求,而你还气得浑身发抖。这里有个小案例,一个小朋友,幼儿园刚放学,见到妈妈第一眼就说:你给我买玩具,必须得买,现在,立刻马上。读懂孩子的家长肯定知道,哦,这怕不是在园子里受到了委屈吧,赶紧解决其需求,孩子高兴了,自信心满血;换作不懂孩子的家长,买什么买?回家。此刻孩子又拗不过大人,只好伤心地回家,但他心里是不服的。
家庭教育当中,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一直以来,只要是关于孩子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不在于父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多么好,而是在乎你做不做这件事情的态度。孩子他都看在眼里,家长努力参与了,孩子内心想着我也一定能达成。我们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有一本日记本,叫作《我写的你的日记》,用来记录每天孩子口述的一些事情。直到上小学就交到了他自己的手上,从一天一句,从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一直到现在,我看到了一本《十年日记》续集。我想这是我有代入式阴谋的榜样取得的成果。
讲座讲到,系统地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还需要从六观入手:健康观,培养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人生观,让孩子有梦想,有志向;财富观,让孩子更好地规划未来;价值观,能让孩子更好为人处事;还要唤醒孩子的爱情观,让其懂得底线、操守和原则;世界观,让孩子多经历、多去体验。毕竟观世界才能有世界观。
春已暖,让我们筑起保障屏障,陪同孩子们备战20xx高考,让我们携手一起向未来!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
今天幼儿园老师让家长们观看家庭教育大讲堂组织的直播讲座《读懂双减政策,助力孩子学习》,尽管是中途进场,只听了一部分内容,但是老师提出的若干观点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正好也在班级群里分享,在此也记录一下:
1、提升语言艺术,给孩子正向赋能。人的潜意识会自动过滤掉负面信息,当我们想纠正孩子的某个坏习惯时,多用正面的鼓励,少用负面的批评,家长越是强调孩子不能做某个行为,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这个坏习惯反而被强化了。要给孩子时间,要有耐心,在孩子有进步时,多加鼓励,不断正面强化,最终坏习惯才能变成好习惯。
2、朝外走,向内求。闲暇时间不要宅在家里,带孩子去公园、去爬山,接触大自然,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既锻炼了身体,还开拓了视野。平时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深度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让他得到爱的滋养,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晚上听了一节家庭教育指导课,由康玉洁老师主讲,课讲得很好,干货满满。从后来听众不断打赏就能看出来。尽管课间服务老师一再提醒大家不用打赏,专心听课就好,但大家都是识货的,真心诚意地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和赞赏。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家长,自认为自己家孩子教育得还行,但是看到班上一些有问题的孩子,想帮他们,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于是,看到公众号宣传广告后就扫码进了直播间看看。希望能有所收获,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内心强大还要靠知识来武装。两个多小时的课,我听得很认真,全程做了笔记。有些来不及记的,都手机截屏,等课后补上笔记。打铁需趁热,赶紧写下今天的学习感悟。
康老师今天讲了三个问题: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二、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并且给出了比较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结合笔记总结如下: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结合马丁赛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研究,给出了定义,分析了原因和表现,如: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助感;依赖心增强;逃避问题,害怕失败等。
如何抗挫折,康老师给出两个建议:
(一)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变得更好。
1、无条件接纳和包容,让孩子有归属感我的理解是无论家庭还是班级,要让学生有归属感,意识到我是家庭或班级的一份子,我愿意为家或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意展示自己,为家或集体出份力。比如说“双减”后,我们学校六年级正在举行一些学科活动,培养孩子学科素养,无论是英语歌曲合唱比赛,还是课本剧表演或者即将举行的五子棋比赛,都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参与其中,展示自己。我刚接手的这个六年级毕业班,对学生还不太了解,仅从平时的课堂学习和作业中,对学生有个初步印象。但自从举办了这些活动,我对学生的了解大为改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一般,但街舞跳得很棒,或者很有演唱天赋,有的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但参与活动却热情积极,有主人翁意识。有的学生虽然调皮,但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等等,真的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康老师举了个案例:“不值得”!其次告诉孩子生命是时间组成的,不要浪费时间。第三,家长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他认为对自己对建设家庭有贡献,是个有用的人。比如我自己的小儿子,很小,才六岁,我经常带他去菜鸟驿站,请他帮我拿快递,每次帮了我的忙,都对他表示感谢,他就很开心。第四,不要交换条件,告诉他(做事情)带给周围人的价值。还以我儿子为例,吃过晚饭后,先生想带儿子出去散步,正好我今天晚上七点半想听家庭教育学习讲座,我就特别希望孩子和先生出去,结果孩子不肯。先生就说,你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回来还给你买今天上午送你的认字玩具,他这才同意了。(这其实是谈条件)儿子和先生散步回来后,我讲座也听得差不多了,就诚恳地和儿子说:“感谢你今天和爸爸出去散步,有你陪,爸爸很开心!妈妈听课也没受到打扰,真好,对不对!”儿子点点头。像这样经常给孩子合适的夸赞和鼓励,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很高。自尊水平越高,孩子越能管好自己。
(二)孩子做正确事情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个观点我早就认同了,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以为,孩子做错的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不然,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孩子做对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个“正强化”,每次孩子做对了,你鼓励赞美他,他下次还会这样做。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然怎么夸是有艺术和技术含量的,也是需要家长不断学习的地方。我举个我班上的例子,我们每周都要健康码、行程码打卡上传,有个女同学总是不能按时上传,不断提醒效果也不明显。我其实感觉到了一点家长对打卡的为难和不配合情绪,家长是做夜店烧烤生意的,属于晚上通宵工作,白天睡觉补精神。看不到老师的短信和电话也能理解,但是问题就没法解决吗?我后来找了这个学生了解情况,告诉她,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请家里的爷爷或奶奶帮助打卡,老年人不善用智能手机,你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也可以帮到家人。并且我还主动请这个学生帮助我准备姓名贴,贴在同学作业本上,并全班表扬了她,当然也对她的一些小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我后来就发现,孩子父母对学校的工作逐渐配合了,态度也好了不少。中午学校吃饭,这个女孩还在和我一起就餐时,主动给我打汤。孩子是有心的,作为老师能感受到那份温暖。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家长,从心里知道,没有哪位家长愿意和老师过不去,让自己孩子为难的。所以换位思考一下,工作就好做多了。
这里提醒家长的是,父母给孩子挑的毛病越多,孩子的毛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另外不要条件反射式的否定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周末跟你提出想玩一下手机,你怎么应对。如果直接拒绝,恐怕会引起反感,不如和孩子谈一谈游戏的益处和影响,以及如何把控游戏上瘾的问题。
二、我们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康老师分析了三点:
(一)来自父母的威胁、恐吓;
(二)带来终身恐惧的冷暴力(关在门外,毁坏东西……)
(三)那些藏在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
谈到上面的第二点时,康老师安排了一个小互动:如果你给孩子打个分,满分10分,你会打几分?孩子会给你打几分?我看到互动屏幕里不少听众在打分,不少人给自己的孩子打的5分、6分、8分、10分的也有,孩子给自己打的分我看到大部分是10分,也有9分、8分,5分的,估计有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在思考,从骨子里,我非常想给自己的孩子打十分,因为我觉得他是那么天真、可爱,但又觉得好像不太完美,有点夸大了孩子的好,这孩子身上还是有不少缺点的,比如见人不爱打招呼,不太乐意和别人交流等。还有,我有时对孩子也挺凶的,孩子会百分百喜欢我吗?我正犹豫着,康老师放出了一段采访视频,全是亲子打分的真实对话视频,那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对话,让我们听众意识到: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于是互动群里的分变了,不少家长给孩子打10分,大概是想到了孩子的诸般好(我暗想,赏识教育无形之中开始了)。
巧得很,楼下传来儿子的大声呼喊:“妈妈,我们散步回来啦!我还给你带来一个礼物!”咚咚咚,儿子很快上楼了。他举着一朵白色小野花,递给我:“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谢谢!”正在听讲座的我,顺势提出那个问题:“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妈妈打几分?”儿子一脸懵,说:“不知道。”我又问了一遍,“想想看?”儿子笑着说:“我打20分,哦,不是,是100分!”我瞬间眼眶湿了。正因为他知道我喜欢花,才会在散步时摘了一朵小野花给我。不要觉得别人对你的爱理所当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若无回响,必有一伤。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是如此。
在谈到第三点,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时,又播放了一段视频采访,采访问题是原生家庭对你造成了哪些伤害?你是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讲座的专业化。家庭教育的不少方面都涉及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如何走出不利的影响,我的想法是:加强学习,理解沟通,放下过去,握手言和。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那一句“对不起”,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那一句“我爱你”!很多时候,父母碍于自己的认知和情面,死活不肯说出“对不起”,孩子也觉得想对父母说“我爱你”不容易。
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
(一)有条件的爱是控制,不要把爱变成一场交易。我又举我孩子的例子了,小朋友想要买玩具,我给列了加分表,加到30分才能买一个玩具,加分表上的项目都是一些行为举止、习惯要求。孩子一开始很配合,后来就质疑我:“妈妈,我很小的时候,你给我买玩具,怎么没用加分表呢?”我竟被问住了,情急之下,回答:“因为那时候你还没有争分买玩具的能力,妈妈买什么你就玩什么,现在你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了,就必须靠自己努力获得。”“为什么我想要的玩具,你就不能不用加分就给我买呢?”我想了一下,我试图通过玩具控制孩子行为,对孩子的爱与要求其实是有条件的。亏我还读过《无条件养育》这本书,看来全忘了。又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你满嘴说爱,却面目狰狞》,就是读这篇文章,才突然明白有种父母之爱其实是为了控制孩子,只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二)别让不爱进入认知(奇怪的行为、讨好型人格)。这段没听懂哈,以后再补课。
(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温柔而有边界的爱)。这点可以参考《正面管教》,对孩子的错误,温柔而坚定地指出,让孩子乐于接受,愿意改变。其实夫妻之间相处也是如此,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很多夫妻吵架,总觉得自己说赢了对方才显出自己厉害,家庭地位高,其实不然,有时候恰恰相反,赢了吵架,却输了感情。
(四)学习成长型思维,允许失败和挫折(把注意力放在过程和动机上)。比如,班上最近正在排练课本剧《荆轲刺秦王》,学生排了几天,我听了两遍,感觉很糟糕。我对学生说:“这部剧我看过两届学生表演,不容易获大奖,但我希望你们能有所突破。”什么意思?这部剧本旁白太多,你们表演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你们不要怕失败,老师有心理准备,但是,要多想办法,你们可以尽情发挥拼一回。比如多听听语文老师的意见,或去抖音上看看人家演的视频,再把剧本琢磨着改改,勤排练。不管最后的比赛结果如何,这个排练的过程我们是认真的,全力以赴的。孩子们果真很积极,单独建了表演群,还利用周末时间排练,真是好!这种好既体现了对一件事的上心,有责任感,也体现了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实在是太可怕了。”孩子身上诸多问题源自于什么?源自于父母没有提前进行系统学习。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改变1%,相当于孩子改变99%。养孩子是一场修行,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5
10月28日下午,实验小学明德楼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家长们有幸受学校邀请,聆听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张志刚老师的“做真正会爱孩子的家长”家庭教育讲座,各位家长专注聆听、积极互动、认真笔记,获益颇丰。
讲座中,张老师以幽默风趣、接地气的语言、亲子沟通的真实案例,向各位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的经验。在两个小时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我有以下感悟:
1、家长的成长比孩子的学习更重要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关注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正因为过度的关注造成了很多意识不到的问题,而我们的用心良苦,往往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我们是忽视了自己的成长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虑。
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受挫能力更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树立良好的家风和榜样。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做一做。善于学习,懂得孩子发展的规律,渗透正向的能量。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爱自己、爱家人,在孩子面前维护配偶的正面形象,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幸福感。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杜绝过度溺爱,教会孩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不伤害他人。让孩子知道出现错误就要接受惩罚。
3、学会真正的爱孩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我们的方式是否正确?要做到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改变自己的观念,改掉焦躁的习惯,改变语言模式,努力培养拥有有趣的灵魂、健康的身体、会探索的孩子,而不是听话的孩子。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家长们听的津津有味,许多经验之谈让我如醍醐灌顶,感慨良多。借用张志刚老师的话“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让我们从爱自己、快乐自己开始,做一名愿意学习、愿意成长的家长,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改善家庭环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6
作为一名家长,我很期待这次学习机会,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的教育我感到越来越困惑,常常觉得力不从心,高洋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首先,高老师让家长思考,你希望自己为孩子做哪些改变?并告诉我们为人父母的不同境界:肯为孩子花钱、肯为孩子花时间、肯为孩子学习、肯为孩子改变。我感觉自己只能做到肯为孩子花时间,偶尔肯为孩子学习,自己的境界不够高,经常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强制要求孩子做什么,忽略了孩子心中真正的想法。当我们对家庭教育理念知道的越多,我们才可能做得更好。优秀的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其次,高老师向我们进行了新高考政策的解读,让我们清楚了高考的变化,帮孩子提前做好规划。
最后,高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台湾资深心理咨询师黄锦敦“儿童叙事治疗”的一些理念和做法。“把孩子和问题分开”,给了我很大启发,用“问题是问题,人不等于问题,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的态度来和孩子互动,孩子在和我们对话时,我们就能站在一个有力量的位置,好好看待问题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时探讨问题的来龙去脉就会变得生动又有趣。
高老师还介绍了一些教育方法,比如让孩子写能量卡、写成功日记、画画等。很多的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画画能帮助他们表达心情和想法,我们也能从孩子的画中看出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从高老师展示的班级能量卡和思维导图中,我看到了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好的教育方法是循循善诱的教育,这样才会给孩子带来巨大改变。
为人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在子女的教育上,看待子女的分数上,更要有一颗平常心!而这正是包括我在内的多数父母所没有做到的。其实想想,我们也是很普通的父母,但却为什么希望我们的孩子是出类拔萃的呢?我们自己是成功的吗?也许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要求孩子时,他反倒会成为一个让我们欣慰的孩子,健康、活泼、幸福!
总之,这次讲座教会了我很多,让我转变了观念,不再那么焦虑与不安,心态变得平和。接下来我要把高老师介绍的几本非常好的教育书籍买来看一看,按照教育规律来配合学校的教育,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虽然真正做起来着实不易,但我会一点一滴的去改正,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让孩子在面临困境时,能被温暖的善意所款待,能陪孩子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进步的平台。希望今后学校能给家长多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引导我们成为称职的家长。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7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乃人之常情,天下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杰。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看到太多的父母在为子女的不争气而捶胸顿足,摇头叹息。于是,怎样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摆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一名家长,我也同样遭遇了这道难题,妈妈和婆婆有时说:“我那时一个人带三、四个孩子,你们才不过一个,就忙得人仰马翻的”。到底是现在父母比较“软弱”,还是现代父母“难为”?
当我听了县张局长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后,忽然使我眼前豁然开朗了,他那简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动的语言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也让我从家庭教育的误区中走了出来。近三小时的讲座让我领悟到了: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二、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有过多的禁令约束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埋怨责怪孩子,更不要打骂体罚孩子,要让孩子自由发展,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展现他们的才华。这样他们才会无忧无虑地成长,开开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乐。
其次,在游戏中,要让孩子尽情展示自我。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往往是他们玩得最尽兴的时候,而现在的孩子好象丢失了尽兴玩耍的条件和勇气,他们在玩耍的同时担心父母的责骂。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玩得尽兴,玩得快乐呢?首先,我们要拥有一颗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体察他们的需要,归还他们游戏的权利,创造有趣的空间和环境,让孩子尽情地释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给他们青春的回忆录上画下童年的天蓝色和快乐的淡粉色。再次,在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幼儿年龄虽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严,也是独立的人,应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他们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事情投入的热情,从而以全身的热情投入其中,以快乐的心情去享受快乐,因而会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最后,允许孩子犯“错误”。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而那些“错误”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和缺乏知识的缘故,对于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知、探索、创造这个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吸收知识的养料,在成长的年轮上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度过灿烂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
三、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
(一)、学会自理
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负责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种玩具找不到时,家长不要轻易替他寻找,而要借此机会进行教育。家长可以问孩子:“玩具玩完应该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这个玩具放在哪里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的自理能力。
(二)、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
孩子虽小,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可以在饭前摆放碗筷;擦桌椅;扫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作为家长一定要坚持孩子自己去完成,切莫代劳。
(三)、自我服务劳动
自我服务劳动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作为学前班的孩子自我服务劳动的要求是: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个人卫生;能穿衣服,系鞋带;学会削铅笔、包书皮;能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
总之,教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就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
首先很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精心安排的这次家庭教育讲座。
听了张局长的讲座,受益匪浅。张局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家长传授了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言传身教,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家长所承载的责任与重要意义。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养成好习惯、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增加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和睦、浓郁的亲情氛围等都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从小让就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其次就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虽然很小,但却有着强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别就是当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责或就是埋怨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要有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在思维上习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则精神上就会有叛逆,我们就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二、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易。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您倾诉,也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家长如果总就是高高在上,就很难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三、要培养孩子大量的阅读。读书就是开阔孩子的视野,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就是一种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所以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认为阅读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总就是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看书,不管就是何种书籍,给他带一个头,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欢了上阅读,阅读不仅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而且它也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领会到了教育孩子这个大课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养,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为,每做一件事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或认可才敢放心去做,严重地阻了他思维的想像力。再者就就是脾气的急躁,因为脾气的急躁、没有足够的耐心,不仅一次又一次对孩子恶言相向,更甚就是动手打他,当看到孩子那双无助委屈的眼神时,才回过神来,他也只就是,仅仅只就是一个孩子。专家说得真好: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所以,从此刻起,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让孩子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一个良好的习惯,与孩子公平地交流,让他快乐、健康的成长,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8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懂事的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她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她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六、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
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她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这几年的生活与实践,陆续把点滴感悟写下来,一则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希望与家长们交流,共同提高。我认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合作协调。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严格要求,不溺爱,诚实,不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错误之后,一方严厉批评,也许当时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另一方则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并说刚才爸爸或妈妈严厉地批评你因为太爱你了。正所谓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样一唱一和,孩子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承认错误。
2、把礼貌教育贯穿始终。礼貌是当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礼貌教育一定要从生活小处着手,首先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其次,必要时适当给予孩子指点和教育,切记,不要说的过多,让孩子反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绝不能熬夜;其次,饮食科学,不要偏食和吃的过饱,也不能营养过剩。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健康、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讲究原则,不能溺爱孩子。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爱。孩子长大以后发展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哭闹,父母心痛,于是就满足,其实这正助长的孩子的不良品质。其实,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经不应该,不满足就闹,更是错上加错。当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坚决拒绝,孩子也许就不那么哭闹了。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家长态度的助长结果。
5、排除或减少来自祖辈的干扰。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不住一起最好,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轻的父母也许会操更多的心,因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教育老人,而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难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学会宽容和大度。多鼓励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与孩子交往中,鼓励孩子懂得谦让、宽容和大方在。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长就热情接待,这样能让孩子学会热情待人,同时家长的热情也让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乱而不让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更不能对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样会让孩子很丢面子,让自己在朋友中抬不起头,同时也疏远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7、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现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多数青少年不会劳动,没有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可以说99%的原因都来自家庭教育。让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劳动,过度保护,这都是孩子没有责任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的根源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9
首先自身不断学习,做到言传身教。记得第一节课是我和亲爱的他一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意愿度百分百,方法无穷尽,就是灌输家长的整个家庭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宝宝们的言传身教中来的理念,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念,包括孩子刚看的动画片,学习之后,结合自身的知识积淀与孩子的实际,与孩子换位思考,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里面,与他们交友谈心,要全身心的通过行动来引导孩子行为。
其次表扬毫不吝啬,批评恰到好处。通过与孩子的及时交流,对于孩子在生活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的行为,不能一味批评,而是要耐心的和他讲出行为的危害,找出错误所在,对于因认知不够而做错的次数我们可以理解,可以再教育,但对屡犯的毛病则要批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行为,是长期坚持后潜移默化下的改变,所以需要幼儿园和我们家长共同去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行为习惯在孩子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作为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父母粉须走进家长学堂,孩子入园,家长必须入学。
感谢学校让我们有机会提供学习教育孩子的机会,感谢我的孩子,让我有了学习的信心;感谢我的老公,让我享受着为人母、为人妻的快乐和温暖。如今,我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为了我的孩子,我会好好学习;为了我们的家,我会全力以赴。加油!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0
看了这次的视频,收获颇丰,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一个生长环境的场所,具有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作用。
孩子的青春期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之间,这段期间孩子容易受情绪脑的控制。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可以宣泄的空间更少了,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娱乐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摘东西吃,而他们却是回到家中,面对冷冰冰的电子产品。他们孤独,缺少玩伴。他们失落,因为难得的周末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他们迷茫,因为他们只知道学习,不懂得自身的价值感在哪。
所以,家庭教育在这期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用家庭的凝聚力,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快乐与温暖;用传教的方式教会孩子们如何在面对压力时解决困难;用家庭环境的力量帮助孩子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不会轻易被压力压垮。
关于如何保护家庭环境方面,现在的家庭问题就是家庭的过于冷漠,家庭的剧烈冲突以及家里遭受了重大变故。第三点一般家庭是不会遇见的。第一点家庭的冷漠,家长对孩子的不闻不问,放养型让孩子成长,这样孩子看起来很自由,但却没得到关爱,对于成绩等方面也是无所谓的态度。第二点剧烈冲突,家长太管孩子了,往往适得其反,意见不合而产生了冲突。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沟通,少说教。沟通是双向的,双方能像知心朋友一样吐露自己的心声,毫无保留,而说教则是家长单方面的教训孩子,孩子在长大了之后该懂的道理早就懂了,说多了也嫌烦。
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由我们每个家长共同守护。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晚上听了一节家庭教育指导课,由康玉洁老师主讲,课讲得很好,干货满满。从后来听众不断打赏就能看出来。尽管课间服务老师一再提醒大家不用打赏,专心听课就好,但大家都是识货的,真心诚意地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和赞赏。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家长,自认为自己家孩子教育得还行,但是看到班上一些有问题的孩子,想帮他们,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于是,看到公众号宣传广告后就扫码进了直播间看看。希望能有所收获,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内心强大还要靠知识来武装。两个多小时的课,我听得很认真,全程做了笔记。有些来不及记的,都手机截屏,等课后补上笔记。打铁需趁热,赶紧写下今天的学习感悟。
康老师今天讲了三个问题: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二、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并且给出了比较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结合笔记总结如下: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结合马丁·赛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研究,给出了定义,分析了原因和表现,如: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助感;依赖心增强;逃避问题,害怕失败等。
如何抗挫折,康老师给出两个建议:
(一)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变得更好。
1、无条件接纳和包容,让孩子有归属感我的理解是无论家庭还是班级,要让学生有归属感,意识到我是家庭或班级的一份子,我愿意为家或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意展示自己,为家或集体出份力。比如说“双减”后,我们学校六年级正在举行一些学科活动,培养孩子学科素养,无论是英语歌曲合唱比赛,还是课本剧表演或者即将举行的五子棋比赛,都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参与其中,展示自己。我刚接手的这个六年级毕业班,对学生还不太了解,仅从平时的课堂学习和作业中,对学生有个初步印象。但自从举办了这些活动,我对学生的了解大为改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一般,但街舞跳得很棒,或者很有演唱天赋,有的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但参与活动却热情积极,有主人翁意识。有的学生虽然调皮,但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等等,真的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康老师举了个案例:“不值得”!其次告诉孩子生命是时间组成的,不要浪费时间。第三,家长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他认为对自己对建设家庭有贡献,是个有用的人。比如我自己的小儿子,很小,才六岁,我经常带他去菜鸟驿站,请他帮我拿快递,每次帮了我的忙,都对他表示感谢,他就很开心。第四,不要交换条件,告诉他(做事情)带给周围人的价值。还以我儿子为例,吃过晚饭后,先生想带儿子出去散步,正好我今天晚上七点半想听家庭教育学习讲座,我就特别希望孩子和先生出去,结果孩子不肯。先生就说,你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回来还给你买今天上午送你的认字玩具,他这才同意了。(这其实是谈条件)儿子和先生散步回来后,我讲座也听得差不多了,就诚恳地和儿子说:“感谢你今天和爸爸出去散步,有你陪,爸爸很开心!妈妈听课也没受到打扰,真好,对不对!”儿子点点头。像这样经常给孩子合适的夸赞和鼓励,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很高。自尊水平越高,孩子越能管好自己。
(二)孩子做正确事情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个观点我早就认同了,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以为,孩子做错的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不然,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孩子做对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个“正强化”,每次孩子做对了,你鼓励赞美他,他下次还会这样做。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然怎么夸是有艺术和技术含量的,也是需要家长不断学习的地方。我举个我班上的例子,我们每周都要健康码、行程码打卡上传,有个女同学总是不能按时上传,不断提醒效果也不明显。我其实感觉到了一点家长对打卡的为难和不配合情绪,家长是做夜店烧烤生意的,属于晚上通宵工作,白天睡觉补精神。看不到老师的短信和电话也能理解,但是问题就没法解决吗?我后来找了这个学生了解情况,告诉她,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请家里的爷爷或奶奶帮助打卡,老年人不善用智能手机,你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也可以帮到家人。并且我还主动请这个学生帮助我准备姓名贴,贴在同学作业本上,并全班表扬了她,当然也对她的一些小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我后来就发现,孩子父母对学校的工作逐渐配合了,态度也好了不少。中午学校吃饭,这个女孩还在和我一起就餐时,主动给我打汤。孩子是有心的,作为老师能感受到那份温暖。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家长,从心里知道,没有哪位家长愿意和老师过不去,让自己孩子为难的。所以换位思考一下,工作就好做多了。
这里提醒家长的是,父母给孩子挑的毛病越多,孩子的毛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另外不要条件反射式的否定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周末跟你提出想玩一下手机,你怎么应对。如果直接拒绝,恐怕会引起反感,不如和孩子谈一谈游戏的益处和影响,以及如何把控游戏上瘾的问题。
二、我们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康老师分析了三点:
(一)来自父母的威胁、恐吓;
(二)带来终身恐惧的冷暴力(关在门外,毁坏东西……)
(三)那些藏在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
谈到上面的第二点时,康老师安排了一个小互动:如果你给孩子打个分,满分10分,你会打几分?孩子会给你打几分?我看到互动屏幕里不少听众在打分,不少人给自己的孩子打的5分、6分、8分、10分的也有,孩子给自己打的分我看到大部分是10分,也有9分、8分,5分的,估计有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在思考,从骨子里,我非常想给自己的孩子打十分,因为我觉得他是那么天真、可爱,但又觉得好像不太完美,有点夸大了孩子的好,这孩子身上还是有不少缺点的,比如见人不爱打招呼,不太乐意和别人交流等。还有,我有时对孩子也挺凶的,孩子会百分百喜欢我吗?我正犹豫着,康老师放出了一段采访视频,全是亲子打分的真实对话视频,那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对话,让我们听众意识到: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于是互动群里的分变了,不少家长给孩子打10分,大概是想到了孩子的诸般好(我暗想,赏识教育无形之中开始了)。
巧得很,楼下传来儿子的大声呼喊:“妈妈,我们散步回来啦!我还给你带来一个礼物!”咚咚咚,儿子很快上楼了。他举着一朵白色小野花,递给我:“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谢谢!”正在听讲座的我,顺势提出那个问题:“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妈妈打几分?”儿子一脸懵,说:“不知道。”我又问了一遍,“想想看?”儿子笑着说:“我打20分,哦,不是,是100分!”我瞬间眼眶湿了。正因为他知道我喜欢花,才会在散步时摘了一朵小野花给我。不要觉得别人对你的爱理所当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若无回响,必有一伤。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是如此。
在谈到第三点,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时,又播放了一段视频采访,采访问题是原生家庭对你造成了哪些伤害?你是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讲座的专业化。家庭教育的不少方面都涉及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如何走出不利的。影响,我的想法是:加强学习,理解沟通,放下过去,握手言和。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那一句“对不起”,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那一句“我爱你”!很多时候,父母碍于自己的认知和情面,死活不肯说出“对不起”,孩子也觉得想对父母说“我爱你”不容易。
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
(一)有条件的爱是控制,不要把爱变成一场交易。我又举我孩子的例子了,小朋友想要买玩具,我给列了加分表,加到30分才能买一个玩具,加分表上的项目都是一些行为举止、习惯要求。孩子一开始很配合,后来就质疑我:“妈妈,我很小的时候,你给我买玩具,怎么没用加分表呢?”我竟被问住了,情急之下,回答:“因为那时候你还没有争分买玩具的能力,妈妈买什么你就玩什么,现在你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了,就必须靠自己努力获得。”“为什么我想要的玩具,你就不能不用加分就给我买呢?”我想了一下,我试图通过玩具控制孩子行为,对孩子的爱与要求其实是有条件的。亏我还读过《无条件养育》这本书,看来全忘了。又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你满嘴说爱,却面目狰狞》,就是读这篇文章,才突然明白有种父母之爱其实是为了控制孩子,只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二)别让不爱进入认知(奇怪的行为、讨好型人格)。这段没听懂哈,以后再补课。
(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温柔而有边界的爱)。这点可以参考《正面管教》,对孩子的错误,温柔而坚定地指出,让孩子乐于接受,愿意改变。其实夫妻之间相处也是如此,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很多夫妻吵架,总觉得自己说赢了对方才显出自己厉害,家庭地位高,其实不然,有时候恰恰相反,赢了吵架,却输了感情。
(四)学习成长型思维,允许失败和挫折(把注意力放在过程和动机上)。比如,班上最近正在排练课本剧《荆轲刺秦王》,学生排了几天,我听了两遍,感觉很糟糕。我对学生说:“这部剧我看过两届学生表演,不容易获大奖,但我希望你们能有所突破。”什么意思?这部剧本旁白太多,你们表演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你们不要怕失败,老师有心理准备,但是,要多想办法,你们可以尽情发挥拼一回。比如多听听语文老师的意见,或去抖音上看看人家演的视频,再把剧本琢磨着改改,勤排练。不管最后的比赛结果如何,这个排练的过程我们是认真的,全力以赴的。孩子们果真很积极,单独建了表演群,还利用周末时间排练,真是好!这种好既体现了对一件事的上心,有责任感,也体现了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实在是太可怕了。”孩子身上诸多问题源自于什么?源自于父母没有提前进行系统学习。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改变1%,相当于孩子改变99%。养孩子是一场修行,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2
昨天收到家委邀请,提交一篇今天关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专题的观后感,满口答应这不就是最好的榜样吗?我绝不落后,勇于参与,早早打开电视直播开始了。
孩子是每个生灵赋予其父母的伟大杰作。然而,我认为,任何一幅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精心雕琢、打磨和时间的累积的。当我们都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蓦然回首,看一看即将奔赴20xx年高考的高三学子们。哦!时间,他累积成了价值。
在漫长的培育路上,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家孩子,他属于什么个性,从他的习惯、脾性入手,正确引导,不能急躁,躁了也没有用,不能解决他的需求,而你还气得浑身发抖。这里有个小案例,一个小朋友,幼儿园刚放学,见到妈妈第一眼就说:你给我买玩具,必须得买,现在,立刻马上。读懂孩子的家长肯定知道,哦,这怕不是在园子里受到了委屈吧,赶紧解决其需求,孩子高兴了,自信心满血;换作不懂孩子的家长,买什么买?回家。此刻孩子又拗不过大人,只好伤心地回家,但他心里是不服的。
家庭教育当中,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一直以来,只要是关于孩子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不在于父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多么好,而是在乎你做不做这件事情的态度。孩子他都看在眼里,家长努力参与了,孩子内心想着我也一定能达成。我们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有一本日记本,叫作《我写的你的日记》,用来记录每天孩子口述的一些事情。直到上小学就交到了他自己的手上,从一天一句,从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一直到现在,我看到了一本《十年日记》续集。我想这是我有代入式阴谋的榜样取得的成果。
讲座讲到,系统地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还需要从六观入手:健康观,培养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人生观,让孩子有梦想,有志向;财富观,让孩子更好地规划未来;价值观,能让孩子更好为人处事;还要唤醒孩子的爱情观,让其懂得底线、操守和原则;世界观,让孩子多经历、多去体验。毕竟观世界才能有世界观。
春已暖,让我们筑起保障屏障,陪同孩子们备战20xx高考,让我们携手一起向未来!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3
星期六,一年级举行了“xxx”家教交流活动,主要讲了关于“识字”“亲子阅读”“健康快乐坚强的学习生活”三方面内容。听了三位优秀的家长讲述了自己的育儿故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重视与关爱远远不够。她们每个人的一席话,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重新的定位,也明白了做为家长应担负的责任。
白xx妈妈讲的亲子阅读让我感触颇深。她讲了亲子阅读的三个方面:选书,讲故事和从心开始。她说到给孩子讲故事不但要左手拿书右手指字,而且要有感情,有技巧。讲到阅读要从心开始的时候,我脸红了。儿子几乎每天睡觉前都要我给他读一个故事,我都是应付差事,自己拿书让孩子躺在被窝里听着,不带任何感情快速的把它读完,让孩子赶快睡觉,自己好看电视,玩电脑。听完白xx妈妈分享的故事,才觉得自己以前做的太差了。如果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自己不能投入地享受这个亲子时光的话,孩子对故事功能的领受,就会大打折扣了!她还推荐了给孩子讲故事的几种技巧,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能促进亲子交流。好的故事还能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她们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他们一定能茁壮成长。每个家长的育儿故事都是一本说不完的书,让我们共同努力,互相学习,快乐分享。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4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懂事的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她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她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六、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
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她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这几年的生活与实践,陆续把点滴感悟写下来,一则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希望与家长们交流,共同提高。我认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合作协调。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严格要求,不溺爱,诚实,不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错误之后,一方严厉批评,也许当时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另一方则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并说刚才爸爸或妈妈严厉地批评你因为太爱你了。正所谓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样一唱一和,孩子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承认错误。
2、把礼貌教育贯穿始终。礼貌是当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礼貌教育一定要从生活小处着手,首先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其次,必要时适当给予孩子指点和教育,切记,不要说的过多,让孩子反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绝不能熬夜;其次,饮食科学,不要偏食和吃的过饱,也不能营养过剩。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健康、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讲究原则,不能溺爱孩子。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爱。孩子长大以后发展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哭闹,父母心痛,于是就满足,其实这正助长的孩子的不良品质。其实,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经不应该,不满足就闹,更是错上加错。当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坚决拒绝,孩子也许就不那么哭闹了。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家长态度的助长结果。
5、排除或减少来自祖辈的干扰。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不住一起最好,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轻的父母也许会操更多的心,因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教育老人,而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难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学会宽容和大度。多鼓励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与孩子交往中,鼓励孩子懂得谦让、宽容和大方在。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长就热情接待,这样能让孩子学会热情待人,同时家长的热情也让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乱而不让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更不能对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样会让孩子很丢面子,让自己在朋友中抬不起头,同时也疏远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7、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现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多数青少年不会劳动,没有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可以说99%的原因都来自家庭教育。让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劳动,过度保护,这都是孩子没有责任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的根源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5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懂事的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她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她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六、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
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她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这几年的生活与实践,陆续把点滴感悟写下来,一则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希望与家长们交流,共同提高。我认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合作协调。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严格要求,不溺爱,诚实,不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错误之后,一方严厉批评,也许当时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另一方则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并说刚才爸爸或妈妈严厉地批评你因为太爱你了。正所谓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样一唱一和,孩子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承认错误。
2、把礼貌教育贯穿始终。礼貌是当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礼貌教育一定要从生活小处着手,首先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其次,必要时适当给予孩子指点和教育,切记,不要说的过多,让孩子反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绝不能熬夜;其次,饮食科学,不要偏食和吃的过饱,也不能营养过剩。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健康、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讲究原则,不能溺爱孩子。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爱。孩子长大以后发展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哭闹,父母心痛,于是就满足,其实这正助长的孩子的不良品质。其实,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经不应该,不满足就闹,更是错上加错。当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坚决拒绝,孩子也许就不那么哭闹了。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家长态度的助长结果。
5、排除或减少来自祖辈的干扰。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不住一起最好,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轻的父母也许会操更多的心,因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教育老人,而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难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学会宽容和大度。多鼓励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与孩子交往中,鼓励孩子懂得谦让、宽容和大方在。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长就热情接待,这样能让孩子学会热情待人,同时家长的热情也让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乱而不让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更不能对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样会让孩子很丢面子,让自己在朋友中抬不起头,同时也疏远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7、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现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多数青少年不会劳动,没有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可以说99%的原因都来自家庭教育。让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劳动,过度保护,这都是孩子没有责任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的根源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6
10月28日下午,实验小学明德楼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家长们有幸受学校邀请,聆听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张志刚老师的“做真正会爱孩子的家长”家庭教育讲座,各位家长专注聆听、积极互动、认真笔记,获益颇丰。
讲座中,张老师以幽默风趣、接地气的语言、亲子沟通的真实案例,向各位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的经验。在两个小时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我有以下感悟:
1、家长的成长比孩子的学习更重要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关注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正因为过度的关注造成了很多意识不到的问题,而我们的用心良苦,往往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我们是忽视了自己的成长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虑。
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受挫能力更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树立良好的家风和榜样。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做一做。善于学习,懂得孩子发展的规律,渗透正向的能量。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爱自己、爱家人,在孩子面前维护配偶的正面形象,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幸福感。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杜绝过度溺爱,教会孩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不伤害他人。让孩子知道出现错误就要接受惩罚。
3、学会真正的爱孩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我们的方式是否正确?要做到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改变自己的观念,改掉焦躁的习惯,改变语言模式,努力培养拥有有趣的灵魂、健康的身体、会探索的孩子,而不是听话的孩子。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家长们听的津津有味,许多经验之谈让我如醍醐灌顶,感慨良多。借用张志刚老师的话“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让我们从爱自己、快乐自己开始,做一名愿意学习、愿意成长的.家长,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改善家庭环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7
今天晚上听了一节家庭教育指导课,由康玉洁老师主讲,课讲得很好,干货满满。从后来听众不断打赏就能看出来。尽管课间服务老师一再提醒大家不用打赏,专心听课就好,但大家都是识货的,真心诚意地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和赞赏。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家长,自认为自己家孩子教育得还行,但是看到班上一些有问题的孩子,想帮他们,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于是,看到公众号宣传广告后就扫码进了直播间看看。希望能有所收获,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内心强大还要靠知识来武装。两个多小时的课,我听得很认真,全程做了笔记。有些来不及记的,都手机截屏,等课后补上笔记。打铁需趁热,赶紧写下今天的学习感悟。
康老师今天讲了三个问题: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二、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并且给出了比较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结合笔记总结如下: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结合马丁赛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研究,给出了定义,分析了原因和表现,如: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助感;依赖心增强;逃避问题,害怕失败等。
如何抗挫折,康老师给出两个建议:
(一)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变得更好。
1、无条件接纳和包容,让孩子有归属感我的理解是无论家庭还是班级,要让学生有归属感,意识到我是家庭或班级的一份子,我愿意为家或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意展示自己,为家或集体出份力。比如说“双减”后,我们学校六年级正在举行一些学科活动,培养孩子学科素养,无论是英语歌曲合唱比赛,还是课本剧表演或者即将举行的五子棋比赛,都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参与其中,展示自己。我刚接手的这个六年级毕业班,对学生还不太了解,仅从平时的课堂学习和作业中,对学生有个初步印象。但自从举办了这些活动,我对学生的了解大为改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一般,但街舞跳得很棒,或者很有演唱天赋,有的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但参与活动却热情积极,有主人翁意识。有的学生虽然调皮,但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等等,真的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康老师举了个案例:“不值得”!其次告诉孩子生命是时间组成的,不要浪费时间。第三,家长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他认为对自己对建设家庭有贡献,是个有用的人。比如我自己的小儿子,很小,才六岁,我经常带他去菜鸟驿站,请他帮我拿快递,每次帮了我的忙,都对他表示感谢,他就很开心。第四,不要交换条件,告诉他(做事情)带给周围人的价值。还以我儿子为例,吃过晚饭后,先生想带儿子出去散步,正好我今天晚上七点半想听家庭教育学习讲座,我就特别希望孩子和先生出去,结果孩子不肯。先生就说,你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回来还给你买今天上午送你的认字玩具,他这才同意了。(这其实是谈条件)儿子和先生散步回来后,我讲座也听得差不多了,就诚恳地和儿子说:“感谢你今天和爸爸出去散步,有你陪,爸爸很开心!妈妈听课也没受到打扰,真好,对不对!”儿子点点头。像这样经常给孩子合适的夸赞和鼓励,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很高。自尊水平越高,孩子越能管好自己。
(二)孩子做正确事情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个观点我早就认同了,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以为,孩子做错的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不然,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孩子做对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个“正强化”,每次孩子做对了,你鼓励赞美他,他下次还会这样做。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然怎么夸是有艺术和技术含量的,也是需要家长不断学习的地方。我举个我班上的例子,我们每周都要健康码、行程码打卡上传,有个女同学总是不能按时上传,不断提醒效果也不明显。我其实感觉到了一点家长对打卡的为难和不配合情绪,家长是做夜店烧烤生意的,属于晚上通宵工作,白天睡觉补精神。看不到老师的短信和电话也能理解,但是问题就没法解决吗?我后来找了这个学生了解情况,告诉她,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请家里的爷爷或奶奶帮助打卡,老年人不善用智能手机,你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也可以帮到家人。并且我还主动请这个学生帮助我准备姓名贴,贴在同学作业本上,并全班表扬了她,当然也对她的一些小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我后来就发现,孩子父母对学校的工作逐渐配合了,态度也好了不少。中午学校吃饭,这个女孩还在和我一起就餐时,主动给我打汤。孩子是有心的,作为老师能感受到那份温暖。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家长,从心里知道,没有哪位家长愿意和老师过不去,让自己孩子为难的。所以换位思考一下,工作就好做多了。
这里提醒家长的是,父母给孩子挑的毛病越多,孩子的毛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另外不要条件反射式的否定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周末跟你提出想玩一下手机,你怎么应对。如果直接拒绝,恐怕会引起反感,不如和孩子谈一谈游戏的益处和影响,以及如何把控游戏上瘾的问题。
二、我们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康老师分析了三点:
(一)来自父母的威胁、恐吓;
(二)带来终身恐惧的冷暴力(关在门外,毁坏东西……)
(三)那些藏在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
谈到上面的第二点时,康老师安排了一个小互动:如果你给孩子打个分,满分10分,你会打几分?孩子会给你打几分?我看到互动屏幕里不少听众在打分,不少人给自己的孩子打的5分、6分、8分、10分的也有,孩子给自己打的分我看到大部分是10分,也有9分、8分,5分的,估计有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在思考,从骨子里,我非常想给自己的孩子打十分,因为我觉得他是那么天真、可爱,但又觉得好像不太完美,有点夸大了孩子的好,这孩子身上还是有不少缺点的,比如见人不爱打招呼,不太乐意和别人交流等。还有,我有时对孩子也挺凶的,孩子会百分百喜欢我吗?我正犹豫着,康老师放出了一段采访视频,全是亲子打分的真实对话视频,那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对话,让我们听众意识到: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于是互动群里的分变了,不少家长给孩子打10分,大概是想到了孩子的诸般好(我暗想,赏识教育无形之中开始了)。
巧得很,楼下传来儿子的大声呼喊:“妈妈,我们散步回来啦!我还给你带来一个礼物!”咚咚咚,儿子很快上楼了。他举着一朵白色小野花,递给我:“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谢谢!”正在听讲座的我,顺势提出那个问题:“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妈妈打几分?”儿子一脸懵,说:“不知道。”我又问了一遍,“想想看?”儿子笑着说:“我打20分,哦,不是,是100分!”我瞬间眼眶湿了。正因为他知道我喜欢花,才会在散步时摘了一朵小野花给我。不要觉得别人对你的爱理所当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若无回响,必有一伤。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是如此。
在谈到第三点,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时,又播放了一段视频采访,采访问题是原生家庭对你造成了哪些伤害?你是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讲座的专业化。家庭教育的不少方面都涉及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如何走出不利的影响,我的想法是:加强学习,理解沟通,放下过去,握手言和。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那一句“对不起”,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那一句“我爱你”!很多时候,父母碍于自己的认知和情面,死活不肯说出“对不起”,孩子也觉得想对父母说“我爱你”不容易。
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
(一)有条件的爱是控制,不要把爱变成一场交易。我又举我孩子的例子了,小朋友想要买玩具,我给列了加分表,加到30分才能买一个玩具,加分表上的项目都是一些行为举止、习惯要求。孩子一开始很配合,后来就质疑我:“妈妈,我很小的时候,你给我买玩具,怎么没用加分表呢?”我竟被问住了,情急之下,回答:“因为那时候你还没有争分买玩具的能力,妈妈买什么你就玩什么,现在你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了,就必须靠自己努力获得。”“为什么我想要的玩具,你就不能不用加分就给我买呢?”我想了一下,我试图通过玩具控制孩子行为,对孩子的爱与要求其实是有条件的。亏我还读过《无条件养育》这本书,看来全忘了。又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你满嘴说爱,却面目狰狞》,就是读这篇文章,才突然明白有种父母之爱其实是为了控制孩子,只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二)别让不爱进入认知(奇怪的行为、讨好型人格)。这段没听懂哈,以后再补课。
(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温柔而有边界的爱)。这点可以参考《正面管教》,对孩子的错误,温柔而坚定地指出,让孩子乐于接受,愿意改变。其实夫妻之间相处也是如此,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很多夫妻吵架,总觉得自己说赢了对方才显出自己厉害,家庭地位高,其实不然,有时候恰恰相反,赢了吵架,却输了感情。
(四)学习成长型思维,允许失败和挫折(把注意力放在过程和动机上)。比如,班上最近正在排练课本剧《荆轲刺秦王》,学生排了几天,我听了两遍,感觉很糟糕。我对学生说:“这部剧我看过两届学生表演,不容易获大奖,但我希望你们能有所突破。”什么意思?这部剧本旁白太多,你们表演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你们不要怕失败,老师有心理准备,但是,要多想办法,你们可以尽情发挥拼一回。比如多听听语文老师的意见,或去抖音上看看人家演的视频,再把剧本琢磨着改改,勤排练。不管最后的比赛结果如何,这个排练的过程我们是认真的,全力以赴的。孩子们果真很积极,单独建了表演群,还利用周末时间排练,真是好!这种好既体现了对一件事的上心,有责任感,也体现了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实在是太可怕了。”孩子身上诸多问题源自于什么?源自于父母没有提前进行系统学习。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改变1%,相当于孩子改变99%。养孩子是一场修行,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8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懂事的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她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她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六、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
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她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这几年的生活与实践,陆续把点滴感悟写下来,一则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希望与家长们交流,共同提高。我认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合作协调。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严格要求,不溺爱,诚实,不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错误之后,一方严厉批评,也许当时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另一方则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并说刚才爸爸或妈妈严厉地批评你因为太爱你了。正所谓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样一唱一和,孩子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承认错误。
2、把礼貌教育贯穿始终。礼貌是当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礼貌教育一定要从生活小处着手,首先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其次,必要时适当给予孩子指点和教育,切记,不要说的过多,让孩子反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绝不能熬夜;其次,饮食科学,不要偏食和吃的过饱,也不能营养过剩。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健康、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讲究原则,不能溺爱孩子。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爱。孩子长大以后发展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哭闹,父母心痛,于是就满足,其实这正助长的孩子的不良品质。其实,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经不应该,不满足就闹,更是错上加错。当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坚决拒绝,孩子也许就不那么哭闹了。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家长态度的助长结果。
5、排除或减少来自祖辈的干扰。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不住一起最好,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轻的父母也许会操更多的心,因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教育老人,而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难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学会宽容和大度。多鼓励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与孩子交往中,鼓励孩子懂得谦让、宽容和大方在。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长就热情接待,这样能让孩子学会热情待人,同时家长的热情也让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乱而不让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更不能对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样会让孩子很丢面子,让自己在朋友中抬不起头,同时也疏远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7、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现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多数青少年不会劳动,没有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可以说99%的原因都来自家庭教育。让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劳动,过度保护,这都是孩子没有责任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的根源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9
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护苗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扫黄打非”的自觉性和鉴别力,提高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小店镇板棚小学教学点根据县教育局和乡中心校的要求,通过班级群学生观看视频、开班会的形式开展了“扫黄打非”护苗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健康上网,不浏览涉黄的网站、网页,引导学生自觉构筑抵制黄色不健康内容的“防火墙”。通过学习教育视频中宣讲员现场讲解有害出版物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举例子、作对比讲解扫黄打非典型案列等内容,让孩子们了解“扫黄打非”相关知识,增强对“黄、非”危害的认知度,提高孩子们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识,做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好孩子。
“扫黄打非”主题班会的召开,让学生懂得健康上网,学会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做到文明上网!
家校携手“扫黄打非”,让孩子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身心健康的成长,我们在行动!
学校安排多项活动,维护校园一方净土,保障师生正当权益,真正让“扫黄打非”在学生中入脑入心,传播正能量。
教育是能够相互影响的,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我们大家互相影响,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我旗“扫黄打非”工作的开展,创建文明和谐健康的文化环境,真正为未成年人构筑起健康成长的“精神防护林”!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使全校师生进一步认识到“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意义,也使孩子们增强了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离“黄”“非”危害意识,还为净化我校校园文化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0
听了王教授的《培养孩子主动生活》教育讲座,才认识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进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认识到对孩子的投入,不单纯是金钱和时间,家长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现择其扼要结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保持情绪良好,不要把在单位的工作情绪带到家里,甚至转移给孩子,要“制怒”,怒则失去正常理智,万事皆失去准线。父母之间即便真有矛盾争吵也要避开些,减少对孩子的影响。
二、要真爱自己的孩子。
人际交往的原则,理解、尊重、平等,多看优点,少看缺点,何况自己的骨肉至亲,不要吝啬我们的爱,多表扬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会成功。不要光看分数而看不到孩子的进步,“爱屋及乌”捆绑式的爱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处、和老师沟通都要讲“和谐”,和则兴,学习才会进步,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对孩子要放手,培养其独立能力。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勇敢放手,没有错何来对,让孩子自己领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方能进步。
四、学习要走直线。
1、众人皆知一个数学观点:“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从学习到有成。
2、要坚持走直线,中间弯曲将事倍功半,家长负责时刻矫正。避免“小猫钓鱼”的故事再发生。
3、家庭教育也是一项工作,我们要坚持做下去才会有效果。
4、“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侯。”
5、总之,听完王教授的讲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
6、未来的成功与否,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感谢学校和赵老师给了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个成功的可能。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1
今日幼儿园老师让家长们观看家庭教育大讲堂组织的直播讲座《读懂双减政策,助力孩子学习》,尽管是中途进场,只听了一部分内容,但是老师提出的若干观点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正好也在班级群里共享,在此也记录一下:
1、提升语言艺术,给孩子正向赋能。人的潜意识会自动过滤掉负面信息,当我们想订正孩子的某个坏习惯时,多用正面的激励,少用负面的指责,家长越是强调孩子不能做某个行为,最终的`结果确定是事与愿违,这个坏习惯反而被强化了。要给孩子时间,要有耐性,在孩子有进步时,多加激励,不断正面强化,最终坏习惯才能变成好习惯。
2、朝外走,向内求。闲暇时间不要宅在家里,带孩子去公园、去爬山,接触大自然,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既熬炼了身体,还开拓了视野。平常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深度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他宠爱的事情,让他得到爱的滋养,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2
在现在社会气氛里,我们要如何活明白自己,带好上帝的小孩。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过程,我们要做好榜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吸收在心,榜样是一种可见的情感,我们的喜怒哀乐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榜样是一种随机的频道,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向孩子现场直播,榜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随时都可向孩子输入正向信息。榜样不是做好爸爸好妈妈的最好标准,而是惟一标准。我们要如何活明白自己,带好上帝的小孩。在家庭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它需要夫妻双方合力共同完成!父亲应该给孩子力量,像山一样的坚固。母亲应该给孩子爱,像水一样的平静。让孩子感到爱的精神的能量。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父母内在的成长得到提升,明白了父母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有开阔视野和心胸,懂得感恩懂得爱与分享,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是快乐的,一定会有收获的。
在孩子没有上一年级之前,没有参加过兴趣班,没有培养过孩子的任何兴趣,只是在幼儿园里读了三年。总是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孩子,为了工作一直没有关心过孩子的成长,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常常深深的感到自责。我们将引领我们的孩子走向何方!正如杜老师说:任何的成功都不能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但我现在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没有被那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谎言欺骗!没有给孩子有过很大的压力,虽然孩子现在在学校表现时好时坏的,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杜老师讲到在小学读书孩子没有打过架时,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我现在最怕的就是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现在,我真的要感恩我的孩子,因为孩子的读书,我认识了很多能给自己正能量的老师,我们的巧克力妈妈,悦活罗云,康爸,迪爸等,还有今天的杜伟军老师,是你们让我懂得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是你们让我学会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之心当是人之常情。“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首先是知恩,不忘父母的养育呵护;不忘教师的传道授业;不忘夫妻的相濡以沫;不忘朋友的真情帮助;不忘社会提供的良好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不忘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春华秋实。知恩是激励一个人奋发有为的动力。知恩才能感恩,现在很多孩子之所以养成悖逆的个性,就是源于缺少感恩之心。要想成大事者,“博爱”之心少不得。用一颗感恩的心生活,生活会更加的美好。
杜老师的精彩分享现在我都还在回味着,家庭教育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为孩子提供并维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行。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看到孩子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都是家长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把种子呵护在掌心,就是对种子最彻底的抛弃。对待孩子也一样,怀着崇敬接纳孩子,怀着爱教育他们,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
自己之所以取网名守望,就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长,读书读心,活明白自己,带好上帝的小孩,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能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的意思是说,我守着你,我在不远处望着你。我欣赏你,但并不摸你,我只是远远地望着你。“守望”的意思是说,你不会超出我认定的那些危险地带。我在某个时候可能会把你捉住,再把你放回去。让人自由地游戏,让人自己往前走,让人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进步的教育。孩子这门功课,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既然选择了做父母。逃避不如选择携伴同行成长,心灵成长之路,感恩有您同行,让我们带着爱与光,感恩,祝福继续,在路上……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3
听了王教授的《培养孩子主动生活》教育讲座,才认识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进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认识到对孩子的投入,不单纯是金钱和时间,家长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现择其扼要结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保持情绪良好,不要把在单位的工作情绪带到家里,甚至转移给孩子,要“制怒”,怒则失去正常理智,万事皆失去准线。父母之间即便真有矛盾争吵也要避开些,减少对孩子的影响。
二、要真爱自己的孩子。
人际交往的原则,理解、尊重、平等,多看优点,少看缺点,何况自己的骨肉至亲,不要吝啬我们的爱,多表扬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会成功。不要光看分数而看不到孩子的进步,“爱屋及乌”捆绑式的`爱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处、和老师沟通都要讲“和谐”,和则兴,学习才会进步,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对孩子要放手,培养其独立能力。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勇敢放手,没有错何来对,让孩子自己领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方能进步。
四、学习要走直线。
1、众人皆知一个数学观点:“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从学习到有成。
2、要坚持走直线,中间弯曲将事倍功半,家长负责时刻矫正。避免“小猫钓鱼”的故事再发生。
3、家庭教育也是一项工作,我们要坚持做下去才会有效果。
4、“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侯。”
5、总之,听完王教授的讲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
6、未来的成功与否,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感谢学校和赵老师给了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个成功的可能。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4
一直以来周围总有不少人询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总是笑着回答:她生来就是这么乖这么好带!其实,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顶着舆论的压力把她经常抱在怀里,人都说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后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着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来,以至于让别人都认为我太溺爱她了,不让她哭一声,事实上是:我想让她的内心富足一些,有时候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不需要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个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妈妈半步的婴儿,一个要吃奶都从来没有遭到过拒绝和拖延的婴儿,一个从来都没有被强行喂过一口饭的婴儿,她能不好带吗?
朵拉现在10个半月,不认生,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如果认识的人还会主动让别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见,打过招呼后会看着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说话,但就是不主动让人抱,记性非常好,今天认识的人,明天见了,离30米外就开始大声喊人家,别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围一圈人,你问她谁打她的,她会用手指出那个打她的人来,她不干好事了,你装作生气打她,她会给你扮个脸来取悦你。有意识自己给自己穿鞋,虽然鞋子都反了,但还是会拿起来往自己脚上放。
我一直觉得,孩子在不受家长控制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现在是满地爬,满家翻腾,没有一样东西能放过的,开柜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盖在自己脑袋上,推着板凳满家跑,除去睡觉,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只是保证她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就行,其余随她自己去吧。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5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懂事的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己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她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她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六、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
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她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这几年的生活与实践,陆续把点滴感悟写下来,一则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希望与家长们交流,共同提高。我认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合作协调。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严格要求,不溺爱,诚实,不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错误之后,一方严厉批评,也许当时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另一方则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并说刚才爸爸或妈妈严厉地批评你因为太爱你了。正所谓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样一唱一和,孩子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承认错误。
2、把礼貌教育贯穿始终。礼貌是当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礼貌教育一定要从生活小处着手,首先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其次,必要时适当给予孩子指点和教育,切记,不要说的过多,让孩子反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绝不能熬夜;其次,饮食科学,不要偏食和吃的过饱,也不能营养过剩。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健康、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讲究原则,不能溺爱孩子。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爱。孩子长大以后发展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哭闹,父母心痛,于是就满足,其实这正助长的孩子的不良品质。其实,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经不应该,不满足就闹,更是错上加错。当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坚决拒绝,孩子也许就不那么哭闹了。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家长态度的助长结果。
5、排除或减少来自祖辈的干扰。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不住一起最好,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轻的父母也许会操更多的心,因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教育老人,而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难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学会宽容和大度。多鼓励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与孩子交往中,鼓励孩子懂得谦让、宽容和大方在。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长就热情接待,这样能让孩子学会热情待人,同时家长的热情也让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乱而不让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更不能对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样会让孩子很丢面子,让自己在朋友中抬不起头,同时也疏远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7、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现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多数青少年不会劳动,没有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可以说99%的原因都来自家庭教育。让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劳动,过度保护,这都是孩子没有责任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的根源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6
今天晚上听了一节家庭教育指导课,由康玉洁老师主讲,课讲得很好,干货满满。从后来听众不断打赏就能看出来。尽管课间服务老师一再提醒大家不用打赏,专心听课就好,但大家都是识货的,真心诚意地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和赞赏。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家长,自认为自己家孩子教育得还行,但是看到班上一些有问题的孩子,想帮他们,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于是,看到公众号宣传广告后就扫码进了直播间看看。希望能有所收获,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内心强大还要靠知识来武装。两个多小时的课,我听得很认真,全程做了笔记。有些来不及记的,都手机截屏,等课后补上笔记。打铁需趁热,赶紧写下今天的学习感悟。
康老师今天讲了三个问题: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二、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并且给出了比较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结合笔记总结如下: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结合马丁赛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研究,给出了定义,分析了原因和表现,如: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助感;依赖心增强;逃避问题,害怕失败等。
如何抗挫折,康老师给出两个建议:
(一)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变得更好。
1、无条件接纳和包容,让孩子有归属感我的理解是无论家庭还是班级,要让学生有归属感,意识到我是家庭或班级的一份子,我愿意为家或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意展示自己,为家或集体出份力。比如说“双减”后,我们学校六年级正在举行一些学科活动,培养孩子学科素养,无论是英语歌曲合唱比赛,还是课本剧表演或者即将举行的五子棋比赛,都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参与其中,展示自己。我刚接手的这个六年级毕业班,对学生还不太了解,仅从平时的课堂学习和作业中,对学生有个初步印象。但自从举办了这些活动,我对学生的了解大为改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一般,但街舞跳得很棒,或者很有演唱天赋,有的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但参与活动却热情积极,有主人翁意识。有的学生虽然调皮,但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等等,真的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康老师举了个案例:“不值得”!其次告诉孩子生命是时间组成的,不要浪费时间。第三,家长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他认为对自己对建设家庭有贡献,是个有用的人。比如我自己的小儿子,很小,才六岁,我经常带他去菜鸟驿站,请他帮我拿快递,每次帮了我的忙,都对他表示感谢,他就很开心。第四,不要交换条件,告诉他(做事情)带给周围人的价值。还以我儿子为例,吃过晚饭后,先生想带儿子出去散步,正好我今天晚上七点半想听家庭教育学习讲座,我就特别希望孩子和先生出去,结果孩子不肯。先生就说,你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回来还给你买今天上午送你的认字玩具,他这才同意了。(这其实是谈条件)儿子和先生散步回来后,我讲座也听得差不多了,就诚恳地和儿子说:“感谢你今天和爸爸出去散步,有你陪,爸爸很开心!妈妈听课也没受到打扰,真好,对不对!”儿子点点头。像这样经常给孩子合适的夸赞和鼓励,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很高。自尊水平越高,孩子越能管好自己。
(二)孩子做正确事情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个观点我早就认同了,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以为,孩子做错的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不然,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孩子做对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个“正强化”,每次孩子做对了,你鼓励赞美他,他下次还会这样做。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然怎么夸是有艺术和技术含量的,也是需要家长不断学习的地方。我举个我班上的例子,我们每周都要健康码、行程码打卡上传,有个女同学总是不能按时上传,不断提醒效果也不明显。我其实感觉到了一点家长对打卡的为难和不配合情绪,家长是做夜店烧烤生意的,属于晚上通宵工作,白天睡觉补精神。看不到老师的短信和电话也能理解,但是问题就没法解决吗?我后来找了这个学生了解情况,告诉她,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请家里的爷爷或奶奶帮助打卡,老年人不善用智能手机,你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也可以帮到家人。并且我还主动请这个学生帮助我准备姓名贴,贴在同学作业本上,并全班表扬了她,当然也对她的一些小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我后来就发现,孩子父母对学校的工作逐渐配合了,态度也好了不少。中午学校吃饭,这个女孩还在和我一起就餐时,主动给我打汤。孩子是有心的,作为老师能感受到那份温暖。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家长,从心里知道,没有哪位家长愿意和老师过不去,让自己孩子为难的。所以换位思考一下,工作就好做多了。
这里提醒家长的是,父母给孩子挑的毛病越多,孩子的毛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另外不要条件反射式的否定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周末跟你提出想玩一下手机,你怎么应对。如果直接拒绝,恐怕会引起反感,不如和孩子谈一谈游戏的益处和影响,以及如何把控游戏上瘾的问题。
二、我们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康老师分析了三点:
(一)来自父母的威胁、恐吓;
(二)带来终身恐惧的冷暴力(关在门外,毁坏东西……)
(三)那些藏在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
谈到上面的第二点时,康老师安排了一个小互动:如果你给孩子打个分,满分10分,你会打几分?孩子会给你打几分?我看到互动屏幕里不少听众在打分,不少人给自己的孩子打的5分、6分、8分、10分的也有,孩子给自己打的分我看到大部分是10分,也有9分、8分,5分的,估计有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在思考,从骨子里,我非常想给自己的孩子打十分,因为我觉得他是那么天真、可爱,但又觉得好像不太完美,有点夸大了孩子的好,这孩子身上还是有不少缺点的,比如见人不爱打招呼,不太乐意和别人交流等。还有,我有时对孩子也挺凶的,孩子会百分百喜欢我吗?我正犹豫着,康老师放出了一段采访视频,全是亲子打分的真实对话视频,那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对话,让我们听众意识到: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于是互动群里的分变了,不少家长给孩子打10分,大概是想到了孩子的诸般好(我暗想,赏识教育无形之中开始了)。
巧得很,楼下传来儿子的大声呼喊:“妈妈,我们散步回来啦!我还给你带来一个礼物!”咚咚咚,儿子很快上楼了。他举着一朵白色小野花,递给我:“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谢谢!”正在听讲座的我,顺势提出那个问题:“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妈妈打几分?”儿子一脸懵,说:“不知道。”我又问了一遍,“想想看?”儿子笑着说:“我打20分,哦,不是,是100分!”我瞬间眼眶湿了。正因为他知道我喜欢花,才会在散步时摘了一朵小野花给我。不要觉得别人对你的爱理所当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若无回响,必有一伤。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是如此。
在谈到第三点,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时,又播放了一段视频采访,采访问题是原生家庭对你造成了哪些伤害?你是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讲座的专业化。家庭教育的不少方面都涉及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如何走出不利的影响,我的想法是:加强学习,理解沟通,放下过去,握手言和。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那一句“对不起”,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那一句“我爱你”!很多时候,父母碍于自己的认知和情面,死活不肯说出“对不起”,孩子也觉得想对父母说“我爱你”不容易。
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
(一)有条件的爱是控制,不要把爱变成一场交易。我又举我孩子的例子了,小朋友想要买玩具,我给列了加分表,加到30分才能买一个玩具,加分表上的项目都是一些行为举止、习惯要求。孩子一开始很配合,后来就质疑我:“妈妈,我很小的时候,你给我买玩具,怎么没用加分表呢?”我竟被问住了,情急之下,回答:“因为那时候你还没有争分买玩具的能力,妈妈买什么你就玩什么,现在你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了,就必须靠自己努力获得。”“为什么我想要的玩具,你就不能不用加分就给我买呢?”我想了一下,我试图通过玩具控制孩子行为,对孩子的'爱与要求其实是有条件的。亏我还读过《无条件养育》这本书,看来全忘了。又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你满嘴说爱,却面目狰狞》,就是读这篇文章,才突然明白有种父母之爱其实是为了控制孩子,只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二)别让不爱进入认知(奇怪的行为、讨好型人格)。这段没听懂哈,以后再补课。
(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温柔而有边界的爱)。这点可以参考《正面管教》,对孩子的错误,温柔而坚定地指出,让孩子乐于接受,愿意改变。其实夫妻之间相处也是如此,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很多夫妻吵架,总觉得自己说赢了对方才显出自己厉害,家庭地位高,其实不然,有时候恰恰相反,赢了吵架,却输了感情。
(四)学习成长型思维,允许失败和挫折(把注意力放在过程和动机上)。比如,班上最近正在排练课本剧《荆轲刺秦王》,学生排了几天,我听了两遍,感觉很糟糕。我对学生说:“这部剧我看过两届学生表演,不容易获大奖,但我希望你们能有所突破。”什么意思?这部剧本旁白太多,你们表演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你们不要怕失败,老师有心理准备,但是,要多想办法,你们可以尽情发挥拼一回。比如多听听语文老师的意见,或去抖音上看看人家演的视频,再把剧本琢磨着改改,勤排练。不管最后的比赛结果如何,这个排练的过程我们是认真的,全力以赴的。孩子们果真很积极,单独建了表演群,还利用周末时间排练,真是好!这种好既体现了对一件事的上心,有责任感,也体现了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实在是太可怕了。”孩子身上诸多问题源自于什么?源自于父母没有提前进行系统学习。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改变1%,相当于孩子改变99%。养孩子是一场修行,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7
今天,我按学校要求收看了由著名教育专家xx主讲的《xx》教育专题节目,xx专家结合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从家庭教育的点滴讲起,平铺直叙中挖掘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完节目我感受颇深,孙老师的讲解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下面就此次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讲座,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她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再到幼儿园、小学时期,她们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角色里也是在不停地学习与进步。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xx专家《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的讲座,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提高和重塑,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本期节目的开头xx专家就提出一个问题,要思考家长自己的角色是什么?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努力成为孩子终身的导师。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家庭和环境与沟通、引导将是我今后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要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孩子远大的理想,平日里多与孩子亲近沟通,聊天就像朋友一样,有些事情也可以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一起商量,这样孩子就会更加信赖父母。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过程非常重要,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思想,不要只谈论学习、只关注成绩。要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发现孩子进步要及时表扬。不做保姆式的父母,过度地溺爱孩子,而要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导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要言行合一、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说不完,倒不尽,今日我只是简单地谈了下我的收获和感想,最后我还想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都不会开花,因为他本身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8
首先,非常感谢邱老师每周发在QQ群的家庭教育视频。每次我都会抽空认真观看,并自我检视反思,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唠叨让孩子情绪化;威胁使孩子学会撒谎;过分听话不会变得自律;强迫孩子听话、过度控制,会让孩子没有思想自由。
尤其是,孩子上初中进入青春期后,更有自己的主见,讨厌被掌控。我们要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及有效沟通呢?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心得:
一、从权威型父母转换成民主型父母:
记得小学中低年级时,我对孩子要求较严格,规定,晚上八点半后不可以做作业。有一次,孩子没按时做完,我让他停下反思为什么没做完,孩子当时会有些抵触,双方当时很不愉快。然而,第二天早上5点多,孩子自己起来做完了。慢慢的,他也养成了回家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孩子不一定接受。到了高年级,需要转换成“教练”的角色,并做好榜样。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我正在做示范。
当孩子有错时,给他一些空间,更多的是理解、包容。先与孩子沟通商量,定期开家庭会议,一起制定规则,互相监督提醒并遵守。
当自己有错时及时跟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父母有时也会犯错。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当遇到事情会想幸好没有更糟,用积极心态去看待每件事,每天睡前感恩总结,并自我反思,面对孩子谨言慎行,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二、有效陪伴:
孩子上小学后,我基本取消了应酬,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尽量在家陪孩子。
刚开始的陪伴只是在家看电视,后因太太爱学习,在她的影响下,我家没交电视费,也就不看电视了。我开始看家庭教育的书,并在喜马拉雅听了近五年的教育相关音频。这让我知道高效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睡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晚上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一起在小区散步,和他一起聊聊时事,听他说天马行空的想法等,周末尽量带孩子们一起去郊外游玩。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快乐的亲子时光。
三、有效沟通:
以前孩子做错事时,我的情绪有时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自从学习了如何有效沟通,了解ABC理论(A、表示事件,B、对此事件的看法,C、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决定C的,是A还是B呢?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才是引起行为反应结果C。),让我学会遇到事情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倾听,用心听孩子说话。80%时间用于倾听,20%用于引导,不敷衍孩子,让孩子感觉受重视。每次和孩子在一起基本是他说我听,我会用提问的方式多问,不否定他的观点。有时也会跟孩子分享自己工作、心情感受,或新闻等,让孩子感受真实的社会。
这次考试,孩子有科成绩不理想。我跟他说,我理解你,你顶着压力,我相信你也想考好,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或兴趣,没调动起来。你找出原因调整好,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他自己心态好,说,下次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但我感觉到他也有压力。在国庆期间不愿出去玩,在家用心学习。虽然我希望他能多出去走走,但想起讲座中说的过份听话不会变得自律,所以还是尊重他自己的决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让他养成自律的习惯。
沟通的前提是尊重,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生活态度,会让尊重、理解、欣赏、慈悲融入生活中。让我们理解、尊重他人和自己。
四、和谐的`家庭:
家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和太太都很重视家庭,若有不开心的事,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沟通,尽量给孩子创造有爱的家庭,并经常会把学习的收获一起交流。
其中《爱的五种语言》让我很有感触,它们分别是:
1、肯定的言词(多认可和赞美)。
2、精心的时刻(双方共享的美妙时刻,在这段时间里面,放下手机,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给予对方)。
3、接受礼物(重要的节日交换礼物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4、服务的行动(做对方想让你做的事,通过生活中的服务使对方高兴)。
5、身体的接触(拥抱)。
以前觉得家人生日时简单的祝福就可以,现在我会订蛋糕、买花、写祝福卡等,让家人有仪式感。
正如,我常和孩子交流说到:“无论您学习如何,我们都爱你,家永远为你留门。”
这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与见解——用爱陪伴、仔细聆听、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这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同时,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沐浴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并能成为一位温暖、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9
首先,非常感谢邱老师每周发在QQ群的家庭教育视频。每次我都会抽空认真观看,并自我检视反思,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唠叨让孩子情绪化;威胁使孩子学会撒谎;过分听话不会变得自律;强迫孩子听话、过度控制,会让孩子没有思想自由。
尤其是,孩子上初中进入青春期后,更有自己的主见,讨厌操控。我们要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及有效沟通呢?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心得:
一、从权威型父母转换成民主型父母:
记得小学中低年级时,我对孩子要求较严格,规定,晚上八点半后不可以做作业。有一次,孩子没按时做完,我让他停下反思为什么没做完,孩子当时会有些抵触,双方当时很不愉快。然而,第二天早上5点多,孩子自己起来做完了。慢慢的,他也养成了回家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孩子不一定接受。到了高年级,需要转换成“教练”的角色,并做好榜样。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我正在做示范。
当孩子有错时,给他一些空间,更多的是理解、包容。先与孩子沟通商量,定期开家庭会议,一起制定规则,互相监督提醒并遵守。
当自己有错时及时跟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父母有时也会犯错。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当遇到事情会想幸好没有更糟,用积极心态去看待每件事,每天睡前感恩总结,并自我反思,面对孩子谨言慎行,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二、有效陪伴:
孩子上小学后,我基本取消了应酬,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尽量在家陪孩子。
刚开始的陪伴只是在家看电视,后因太太爱学习,在她的影响下,我家没交电视费,也就不看电视了。我开始看家庭教育的书,并在喜马拉雅听了近五年的教育相关音频。这让我知道高效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睡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晚上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一起在小区散步,和他一起聊聊时事,听他说天马行空的想法等,周末尽量带孩子们一起去郊外游玩。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快乐的亲子时光。
三、有效沟通:
以前孩子做错事时,我的情绪有时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自从学习了如何有效沟通,了解ABC理论(A。表示事件,B。对此事件的看法,C。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决定C的,是A还是B呢?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才是引起行为反应结果C。),让我学会遇到事情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倾听,用心听孩子说话。80%时间用于倾听,20%用于引导,不敷衍孩子,让孩子感觉受重视。每次和孩子在一起基本是他说我听,我会用提问的方式多问,不否定他的观点。有时也会跟孩子分享自己工作、心情感受,或新闻等,让孩子感受真实的社会。
这次考试,孩子有科成绩不理想。我跟他说,我理解你,你顶着压力,我相信你也想考好,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或兴趣,没调动起来。你找出原因调整好,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他自己心态好,说,下次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但我感觉到他也有压力。在国庆期间不愿出去玩,在家用心学习。虽然我希望他能多出去走走,但想起讲座中说的过份听话不会变得自律,所以还是尊重他自己的决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让他养成自律的习惯。
沟通的前提是尊重,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生活态度,会让尊重、理解、欣赏、慈悲融入生活中。让我们理解、尊重他人和自己。
四、和谐的家庭:
家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和太太都很重视家庭,若有不开心的事,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沟通,尽量给孩子创造有爱的家庭,并经常会把学习的收获一起交流。
其中《爱的五种语言》让我很有感触,它们分别是:
1、肯定的言词(多认可和赞美)。
2、精心的时刻(双方共享的美妙时刻,在这段时间里面,放下手机,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给予对方)。
3、接受礼物(重要的节日交换礼物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4、服务的行动(做对方想让你做的事,通过生活中的服务使对方高兴)。
5、身体的接触(拥抱)。
以前觉得家人生日时简单的祝福就可以,现在我会订蛋糕、买花、写祝福卡等,让家人有仪式感。
正如,我常和孩子交流说到:“无论您学习如何,我们都爱你,家永远为你留门。”
这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与见解――用爱陪伴、仔细聆听、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这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同时,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沐浴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并能成为一位温暖、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0
周四受邀参加了x县x小学杜主任主讲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杜老师围绕“用心呵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主题,深入简出的阐述了孩子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听完了杜老师的讲座,作为家长的我感触颇多,在孩子到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这些都要感谢老师们的关爱和教诲,也离不开学校给家长的培训。自己也通过和老师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以后我们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健康出发。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按各科的教学目标引导孩子,使孩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安全意识。教会孩子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完成家庭学业的前提下,给予其他兴趣爱好培养,让他做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4、要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沟通,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还不具备自学能力,凭借着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只有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
5、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但是这些东西从小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所以,我们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谢x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进步的平台。正是因为你们的不辞辛劳,无私付出,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培训讲座,真正的体现了老师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1
今天晚上听了一节家庭教育指导课,由康玉洁老师主讲,课讲得很好,干货满满。从后来听众不断打赏就能看出来。尽管课间服务老师一再提醒大家不用打赏,专心听课就好,但大家都是识货的,真心诚意地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和赞赏。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家长,自认为自己家孩子教育得还行,但是看到班上一些有问题的孩子,想帮他们,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于是,看到公众号宣传广告后就扫码进了直播间看看。希望能有所收获,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内心强大还要靠知识来武装。两个多小时的课,我听得很认真,全程做了笔记。有些来不及记的,都手机截屏,等课后补上笔记。打铁需趁热,赶紧写下今天的学习感悟。
康老师今天讲了三个问题: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二、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并且给出了比较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结合笔记总结如下: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结合马丁赛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研究,给出了定义,分析了原因和表现,如: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助感;依赖心增强;逃避问题,害怕失败等。
如何抗挫折,康老师给出两个建议:
(一)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变得更好。
1、无条件接纳和包容,让孩子有归属感我的理解是无论家庭还是班级,要让学生有归属感,意识到我是家庭或班级的一份子,我愿意为家或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意展示自己,为家或集体出份力。比如说“双减”后,我们学校六年级正在举行一些学科活动,培养孩子学科素养,无论是英语歌曲合唱比赛,还是课本剧表演或者即将举行的五子棋比赛,都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参与其中,展示自己。我刚接手的这个六年级毕业班,对学生还不太了解,仅从平时的课堂学习和作业中,对学生有个初步印象。但自从举办了这些活动,我对学生的了解大为改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一般,但街舞跳得很棒,或者很有演唱天赋,有的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但参与活动却热情积极,有主人翁意识。有的学生虽然调皮,但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等等,真的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康老师举了个案例:“不值得”!其次告诉孩子生命是时间组成的,不要浪费时间。第三,家长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他认为对自己对建设家庭有贡献,是个有用的人。比如我自己的小儿子,很小,才六岁,我经常带他去菜鸟驿站,请他帮我拿快递,每次帮了我的忙,都对他表示感谢,他就很开心。第四,不要交换条件,告诉他(做事情)带给周围人的价值。还以我儿子为例,吃过晚饭后,先生想带儿子出去散步,正好我今天晚上七点半想听家庭教育学习讲座,我就特别希望孩子和先生出去,结果孩子不肯。先生就说,你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回来还给你买今天上午送你的认字玩具,他这才同意了。(这其实是谈条件)儿子和先生散步回来后,我讲座也听得差不多了,就诚恳地和儿子说:“感谢你今天和爸爸出去散步,有你陪,爸爸很开心!妈妈听课也没受到打扰,真好,对不对!”儿子点点头。像这样经常给孩子合适的夸赞和鼓励,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很高。自尊水平越高,孩子越能管好自己。
(二)孩子做正确事情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个观点我早就认同了,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以为,孩子做错的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不然,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孩子做对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个“正强化”,每次孩子做对了,你鼓励赞美他,他下次还会这样做。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然怎么夸是有艺术和技术含量的,也是需要家长不断学习的地方。我举个我班上的'例子,我们每周都要健康码、行程码打卡上传,有个女同学总是不能按时上传,不断提醒效果也不明显。我其实感觉到了一点家长对打卡的为难和不配合情绪,家长是做夜店烧烤生意的,属于晚上通宵工作,白天睡觉补精神。看不到老师的短信和电话也能理解,但是问题就没法解决吗?我后来找了这个学生了解情况,告诉她,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请家里的爷爷或奶奶帮助打卡,老年人不善用智能手机,你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也可以帮到家人。并且我还主动请这个学生帮助我准备姓名贴,贴在同学作业本上,并全班表扬了她,当然也对她的一些小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我后来就发现,孩子父母对学校的工作逐渐配合了,态度也好了不少。中午学校吃饭,这个女孩还在和我一起就餐时,主动给我打汤。孩子是有心的,作为老师能感受到那份温暖。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家长,从心里知道,没有哪位家长愿意和老师过不去,让自己孩子为难的。所以换位思考一下,工作就好做多了。
这里提醒家长的是,父母给孩子挑的毛病越多,孩子的毛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另外不要条件反射式的否定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周末跟你提出想玩一下手机,你怎么应对。如果直接拒绝,恐怕会引起反感,不如和孩子谈一谈游戏的益处和影响,以及如何把控游戏上瘾的问题。
二、我们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康老师分析了三点:
(一)来自父母的威胁、恐吓;
(二)带来终身恐惧的冷暴力(关在门外,毁坏东西……)
(三)那些藏在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
谈到上面的第二点时,康老师安排了一个小互动:如果你给孩子打个分,满分10分,你会打几分?孩子会给你打几分?我看到互动屏幕里不少听众在打分,不少人给自己的孩子打的5分、6分、8分、10分的也有,孩子给自己打的分我看到大部分是10分,也有9分、8分,5分的,估计有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在思考,从骨子里,我非常想给自己的孩子打十分,因为我觉得他是那么天真、可爱,但又觉得好像不太完美,有点夸大了孩子的好,这孩子身上还是有不少缺点的,比如见人不爱打招呼,不太乐意和别人交流等。还有,我有时对孩子也挺凶的,孩子会百分百喜欢我吗?我正犹豫着,康老师放出了一段采访视频,全是亲子打分的真实对话视频,那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对话,让我们听众意识到: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于是互动群里的分变了,不少家长给孩子打10分,大概是想到了孩子的诸般好(我暗想,赏识教育无形之中开始了)。
巧得很,楼下传来儿子的大声呼喊:“妈妈,我们散步回来啦!我还给你带来一个礼物!”咚咚咚,儿子很快上楼了。他举着一朵白色小野花,递给我:“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谢谢!”正在听讲座的我,顺势提出那个问题:“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妈妈打几分?”儿子一脸懵,说:“不知道。”我又问了一遍,“想想看?”儿子笑着说:“我打20分,哦,不是,是100分!”我瞬间眼眶湿了。正因为他知道我喜欢花,才会在散步时摘了一朵小野花给我。不要觉得别人对你的爱理所当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若无回响,必有一伤。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是如此。
在谈到第三点,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时,又播放了一段视频采访,采访问题是原生家庭对你造成了哪些伤害?你是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讲座的专业化。家庭教育的不少方面都涉及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如何走出不利的影响,我的想法是:加强学习,理解沟通,放下过去,握手言和。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那一句“对不起”,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那一句“我爱你”!很多时候,父母碍于自己的认知和情面,死活不肯说出“对不起”,孩子也觉得想对父母说“我爱你”不容易。
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
(一)有条件的爱是控制,不要把爱变成一场交易。我又举我孩子的例子了,小朋友想要买玩具,我给列了加分表,加到30分才能买一个玩具,加分表上的项目都是一些行为举止、习惯要求。孩子一开始很配合,后来就质疑我:“妈妈,我很小的时候,你给我买玩具,怎么没用加分表呢?”我竟被问住了,情急之下,回答:“因为那时候你还没有争分买玩具的能力,妈妈买什么你就玩什么,现在你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了,就必须靠自己努力获得。”“为什么我想要的玩具,你就不能不用加分就给我买呢?”我想了一下,我试图通过玩具控制孩子行为,对孩子的爱与要求其实是有条件的。亏我还读过《无条件养育》这本书,看来全忘了。又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你满嘴说爱,却面目狰狞》,就是读这篇文章,才突然明白有种父母之爱其实是为了控制孩子,只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二)别让不爱进入认知(奇怪的行为、讨好型人格)。这段没听懂哈,以后再补课。
(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温柔而有边界的爱)。这点可以参考《正面管教》,对孩子的错误,温柔而坚定地指出,让孩子乐于接受,愿意改变。其实夫妻之间相处也是如此,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很多夫妻吵架,总觉得自己说赢了对方才显出自己厉害,家庭地位高,其实不然,有时候恰恰相反,赢了吵架,却输了感情。
(四)学习成长型思维,允许失败和挫折(把注意力放在过程和动机上)。比如,班上最近正在排练课本剧《荆轲刺秦王》,学生排了几天,我听了两遍,感觉很糟糕。我对学生说:“这部剧我看过两届学生表演,不容易获大奖,但我希望你们能有所突破。”什么意思?这部剧本旁白太多,你们表演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你们不要怕失败,老师有心理准备,但是,要多想办法,你们可以尽情发挥拼一回。比如多听听语文老师的意见,或去抖音上看看人家演的视频,再把剧本琢磨着改改,勤排练。不管最后的比赛结果如何,这个排练的过程我们是认真的,全力以赴的。孩子们果真很积极,单独建了表演群,还利用周末时间排练,真是好!这种好既体现了对一件事的上心,有责任感,也体现了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实在是太可怕了。”孩子身上诸多问题源自于什么?源自于父母没有提前进行系统学习。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改变1%,相当于孩子改变99%。养孩子是一场修行,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2
首先,非常感谢邱老师每周发在QQ群的家庭教育视频。每次我都会抽空认真观看,并自我检视反思,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唠叨让孩子情绪化;威胁使孩子学会撒谎;过分听话不会变得自律;强迫孩子听话、过度控制,会让孩子没有思想自由。
尤其是,孩子上初中进入青春期后,更有自己的主见,讨厌被掌控。我们要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及有效沟通呢?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心得:
一、从权威型父母转换成民主型父母:
记得小学中低年级时,我对孩子要求较严格,规定,晚上八点半后不可以做作业。有一次,孩子没按时做完,我让他停下反思为什么没做完,孩子当时会有些抵触,双方当时很不愉快。然而,第二天早上5点多,孩子自己起来做完了。慢慢的,他也养成了回家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孩子不一定接受。到了高年级,需要转换成“教练”的角色,并做好榜样。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我正在做示范。
当孩子有错时,给他一些空间,更多的是理解、包容。先与孩子沟通商量,定期开家庭会议,一起制定规则,互相监督提醒并遵守。
当自己有错时及时跟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父母有时也会犯错。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当遇到事情会想幸好没有更糟,用积极心态去看待每件事,每天睡前感恩总结,并自我反思,面对孩子谨言慎行,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二、有效陪伴:
孩子上小学后,我基本取消了应酬,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尽量在家陪孩子。
刚开始的陪伴只是在家看电视,后因太太爱学习,在她的影响下,我家没交电视费,也就不看电视了。我开始看家庭教育的书,并在喜马拉雅听了近五年的教育相关音频。这让我知道高效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睡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晚上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一起在小区散步,和他一起聊聊时事,听他说天马行空的想法等,周末尽量带孩子们一起去郊外游玩。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快乐的亲子时光。
三、有效沟通:
以前孩子做错事时,我的情绪有时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自从学习了如何有效沟通,了解ABC理论(A、表示事件,B、对此事件的看法,C、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决定C的,是A还是B呢?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才是引起行为反应结果C。),让我学会遇到事情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倾听,用心听孩子说话。80%时间用于倾听,20%用于引导,不敷衍孩子,让孩子感觉受重视。每次和孩子在一起基本是他说我听,我会用提问的方式多问,不否定他的观点。有时也会跟孩子分享自己工作、心情感受,或新闻等,让孩子感受真实的社会。
这次考试,孩子有科成绩不理想。我跟他说,我理解你,你顶着压力,我相信你也想考好,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或兴趣,没调动起来。你找出原因调整好,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他自己心态好,说,下次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但我感觉到他也有压力。在国庆期间不愿出去玩,在家用心学习。虽然我希望他能多出去走走,但想起讲座中说的过份听话不会变得自律,所以还是尊重他自己的决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让他养成自律的习惯。
沟通的前提是尊重,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生活态度,会让尊重、理解、欣赏、慈悲融入生活中。让我们理解、尊重他人和自己。
四、和谐的家庭:
家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和太太都很重视家庭,若有不开心的事,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沟通,尽量给孩子创造有爱的家庭,并经常会把学习的收获一起交流。
其中《爱的五种语言》让我很有感触,它们分别是:
1、肯定的言词(多认可和赞美)。
2、精心的时刻(双方共享的美妙时刻,在这段时间里面,放下手机,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给予对方)。
3、接受礼物(重要的节日交换礼物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4、服务的行动(做对方想让你做的事,通过生活中的服务使对方高兴)。
5、身体的接触(拥抱)。
以前觉得家人生日时简单的祝福就可以,现在我会订蛋糕、买花、写祝福卡等,让家人有仪式感。
正如,我常和孩子交流说到:“无论您学习如何,我们都爱你,家永远为你留门。”
这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与见解——用爱陪伴、仔细聆听、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这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同时,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沐浴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并能成为一位温暖、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3
首先,非常感谢邱老师每周发在QQ群的家庭教育视频。每次我都会抽空认真观看,并自我检视反思,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唠叨让孩子情绪化;威胁使孩子学会撒谎;过分听话不会变得自律;强迫孩子听话、过度控制,会让孩子没有思想自由。
尤其是,孩子上初中进入青春期后,更有自己的主见,讨厌操控。我们要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及有效沟通呢?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心得:
一、从权威型父母转换成民主型父母:
记得小学中低年级时,我对孩子要求较严格,规定,晚上八点半后不可以做作业。有一次,孩子没按时做完,我让他停下反思为什么没做完,孩子当时会有些抵触,双方当时很不愉快。然而,第二天早上5点多,孩子自己起来做完了。慢慢的,他也养成了回家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孩子不一定接受。到了高年级,需要转换成“教练”的角色,并做好榜样。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我正在做示范。
当孩子有错时,给他一些空间,更多的是理解、包容。先与孩子沟通商量,定期开家庭会议,一起制定规则,互相监督提醒并遵守。
当自己有错时及时跟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父母有时也会犯错。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当遇到事情会想幸好没有更糟,用积极心态去看待每件事,每天睡前感恩总结,并自我反思,面对孩子谨言慎行,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二、有效陪伴:
孩子上小学后,我基本取消了应酬,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尽量在家陪孩子。
刚开始的陪伴只是在家看电视,后因太太爱学习,在她的影响下,我家没交电视费,也就不看电视了。我开始看家庭教育的书,并在喜马拉雅听了近五年的教育相关音频。这让我知道高效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睡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晚上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一起在小区散步,和他一起聊聊时事,听他说天马行空的想法等,周末尽量带孩子们一起去郊外游玩。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快乐的亲子时光。
三、有效沟通:
以前孩子做错事时,我的情绪有时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自从学习了如何有效沟通,了解ABC理论(A。表示事件,B。对此事件的看法,C。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决定C的,是A还是B呢?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才是引起行为反应结果C。),让我学会遇到事情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倾听,用心听孩子说话。80%时间用于倾听,20%用于引导,不敷衍孩子,让孩子感觉受重视。每次和孩子在一起基本是他说我听,我会用提问的方式多问,不否定他的观点。有时也会跟孩子分享自己工作、心情感受,或新闻等,让孩子感受真实的社会。
这次考试,孩子有科成绩不理想。我跟他说,我理解你,你顶着压力,我相信你也想考好,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或兴趣,没调动起来。你找出原因调整好,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他自己心态好,说,下次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但我感觉到他也有压力。在国庆期间不愿出去玩,在家用心学习。虽然我希望他能多出去走走,但想起讲座中说的过份听话不会变得自律,所以还是尊重他自己的决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让他养成自律的习惯。
沟通的前提是尊重,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生活态度,会让尊重、理解、欣赏、慈悲融入生活中。让我们理解、尊重他人和自己。
四、和谐的家庭:
家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和太太都很重视家庭,若有不开心的`事,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沟通,尽量给孩子创造有爱的家庭,并经常会把学习的收获一起交流。
其中《爱的五种语言》让我很有感触,它们分别是:
1、肯定的言词(多认可和赞美)。
2、精心的时刻(双方共享的美妙时刻,在这段时间里面,放下手机,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给予对方)。
3、接受礼物(重要的节日交换礼物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4、服务的行动(做对方想让你做的事,通过生活中的服务使对方高兴)。
5、身体的接触(拥抱)。
以前觉得家人生日时简单的祝福就可以,现在我会订蛋糕、买花、写祝福卡等,让家人有仪式感。
正如,我常和孩子交流说到:“无论您学习如何,我们都爱你,家永远为你留门。”
这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与见解――用爱陪伴、仔细聆听、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这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同时,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沐浴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并能成为一位温暖、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4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懂事的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她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她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六、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
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她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这几年的生活与实践,陆续把点滴感悟写下来,一则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希望与家长们交流,共同提高。我认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合作协调。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严格要求,不溺爱,诚实,不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错误之后,一方严厉批评,也许当时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另一方则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并说刚才爸爸或妈妈严厉地批评你因为太爱你了。正所谓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样一唱一和,孩子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承认错误。
2、把礼貌教育贯穿始终。礼貌是当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礼貌教育一定要从生活小处着手,首先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其次,必要时适当给予孩子指点和教育,切记,不要说的过多,让孩子反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绝不能熬夜;其次,饮食科学,不要偏食和吃的过饱,也不能营养过剩。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健康、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讲究原则,不能溺爱孩子。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爱。孩子长大以后发展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哭闹,父母心痛,于是就满足,其实这正助长的孩子的不良品质。其实,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经不应该,不满足就闹,更是错上加错。当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坚决拒绝,孩子也许就不那么哭闹了。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家长态度的助长结果。
5、排除或减少来自祖辈的干扰。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不住一起最好,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轻的父母也许会操更多的心,因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教育老人,而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难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学会宽容和大度。多鼓励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与孩子交往中,鼓励孩子懂得谦让、宽容和大方在。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长就热情接待,这样能让孩子学会热情待人,同时家长的热情也让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乱而不让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更不能对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样会让孩子很丢面子,让自己在朋友中抬不起头,同时也疏远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7、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现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多数青少年不会劳动,没有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可以说99%的原因都来自家庭教育。让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劳动,过度保护,这都是孩子没有责任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的根源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5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但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不错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懂事的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加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因此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不错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不错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多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利用自己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她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她们进一步加强不错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六、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
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但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到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到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自食其力。
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因此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她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这几年的生活与实践,陆续把点滴感悟写下来,一则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希望与家长们交流,共同提升。我认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合作协调。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例如,严格要求,不溺爱,诚实,不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错误之后,一方严厉批评,也许当时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另一方则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并说刚才爸爸或妈妈严厉地批评你因为太爱你了。正所谓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样一唱一和,孩子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承认错误。
2.把礼貌教育贯穿始终。礼貌是当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礼貌教育肯定要从生活小处着手,首先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其次,必要时适当给予孩子指点和教育,切记,不要说的过多,让孩子反感。
3.养成不错的生活习惯。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绝不能熬夜;其次,饮食科学,不要偏食和吃的过饱,也不能营养过剩。让孩子知道不错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健康、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较大。
4.讲究原则,不能溺爱孩子。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爱。孩子长大以后发展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明确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哭闹,父母心痛,于是就满足,其实这正助长的孩子的不良品质。其实,明确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经不应该,不满足就闹,更是错上加错。当孩子提升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坚决拒绝,孩子也许就不那哭闹了。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家长态度的助长结果。
5.排除或减少来自祖辈的干扰。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不住一起最好,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轻的父母也许会操更多的心,因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教育老人,而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难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学会宽容和大度。多鼓励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与孩子交往中,鼓励孩子懂得谦让、宽容和大方在。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长就热情接待,这样能让孩子学会热情待人,同时家长的热情也让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乱而不让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更不能对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样会让孩子很丢面子,让自己在朋友中抬不起头,同时也疏远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7.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现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多数青少年不会劳动,没有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可以说99%的原因都来自家庭教育。让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劳动,过度保护,这都是孩子没有责任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的根源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6
今天晚上听了一节家庭教育指导课,由康玉洁老师主讲,课讲得很好,干货满满。从后来听众不断打赏就能看出来。尽管课间服务老师一再提醒大家不用打赏,专心听课就好,但大家都是识货的,真心诚意地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和赞赏。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家长,自认为自己家孩子教育得还行,但是看到班上一些有问题的孩子,想帮他们,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于是,看到公众号宣传广告后就扫码进了直播间看看。希望能有所收获,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内心强大还要靠知识来武装。两个多小时的课,我听得很认真,全程做了笔记。有些来不及记的,都手机截屏,等课后补上笔记。打铁需趁热,赶紧写下今天的学习感悟。
康老师今天讲了三个问题: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二、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并且给出了比较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结合笔记总结如下: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结合马丁·赛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研究,给出了定义,分析了原因和表现,如: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助感;依赖心增强;逃避问题,害怕失败等。
如何抗挫折,康老师给出两个建议:
(一)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变得更好。
1、无条件接纳和包容,让孩子有归属感我的理解是无论家庭还是班级,要让学生有归属感,意识到我是家庭或班级的一份子,我愿意为家或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意展示自己,为家或集体出份力。比如说“双减”后,我们学校六年级正在举行一些学科活动,培养孩子学科素养,无论是英语歌曲合唱比赛,还是课本剧表演或者即将举行的五子棋比赛,都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参与其中,展示自己。我刚接手的这个六年级毕业班,对学生还不太了解,仅从平时的课堂学习和作业中,对学生有个初步印象。但自从举办了这些活动,我对学生的了解大为改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一般,但街舞跳得很棒,或者很有演唱天赋,有的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但参与活动却热情积极,有主人翁意识。有的学生虽然调皮,但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等等,真的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康老师举了个案例:“不值得”!其次告诉孩子生命是时间组成的,不要浪费时间。第三,家长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他认为对自己对建设家庭有贡献,是个有用的人。比如我自己的小儿子,很小,才六岁,我经常带他去菜鸟驿站,请他帮我拿快递,每次帮了我的`忙,都对他表示感谢,他就很开心。第四,不要交换条件,告诉他(做事情)带给周围人的价值。还以我儿子为例,吃过晚饭后,先生想带儿子出去散步,正好我今天晚上七点半想听家庭教育学习讲座,我就特别希望孩子和先生出去,结果孩子不肯。先生就说,你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回来还给你买今天上午送你的认字玩具,他这才同意了。(这其实是谈条件)儿子和先生散步回来后,我讲座也听得差不多了,就诚恳地和儿子说:“感谢你今天和爸爸出去散步,有你陪,爸爸很开心!妈妈听课也没受到打扰,真好,对不对!”儿子点点头。像这样经常给孩子合适的夸赞和鼓励,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很高。自尊水平越高,孩子越能管好自己。
(二)孩子做正确事情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个观点我早就认同了,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以为,孩子做错的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不然,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孩子做对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个“正强化”,每次孩子做对了,你鼓励赞美他,他下次还会这样做。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然怎么夸是有艺术和技术含量的,也是需要家长不断学习的地方。我举个我班上的例子,我们每周都要健康码、行程码打卡上传,有个女同学总是不能按时上传,不断提醒效果也不明显。我其实感觉到了一点家长对打卡的为难和不配合情绪,家长是做夜店烧烤生意的,属于晚上通宵工作,白天睡觉补精神。看不到老师的短信和电话也能理解,但是问题就没法解决吗?我后来找了这个学生了解情况,告诉她,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请家里的爷爷或奶奶帮助打卡,老年人不善用智能手机,你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也可以帮到家人。并且我还主动请这个学生帮助我准备姓名贴,贴在同学作业本上,并全班表扬了她,当然也对她的一些小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我后来就发现,孩子父母对学校的工作逐渐配合了,态度也好了不少。中午学校吃饭,这个女孩还在和我一起就餐时,主动给我打汤。孩子是有心的,作为老师能感受到那份温暖。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家长,从心里知道,没有哪位家长愿意和老师过不去,让自己孩子为难的。所以换位思考一下,工作就好做多了。
这里提醒家长的是,父母给孩子挑的毛病越多,孩子的毛病就会越来越严重。另外不要条件反射式的否定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周末跟你提出想玩一下手机,你怎么应对。如果直接拒绝,恐怕会引起反感,不如和孩子谈一谈游戏的益处和影响,以及如何把控游戏上瘾的问题。
二、我们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康老师分析了三点:
(一)来自父母的威胁、恐吓;
(二)带来终身恐惧的冷暴力(关在门外,毁坏东西……)
(三)那些藏在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
谈到上面的第二点时,康老师安排了一个小互动:如果你给孩子打个分,满分10分,你会打几分?孩子会给你打几分?我看到互动屏幕里不少听众在打分,不少人给自己的孩子打的5分、6分、8分、10分的也有,孩子给自己打的分我看到大部分是10分,也有9分、8分,5分的,估计有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在思考,从骨子里,我非常想给自己的孩子打十分,因为我觉得他是那么天真、可爱,但又觉得好像不太完美,有点夸大了孩子的好,这孩子身上还是有不少缺点的,比如见人不爱打招呼,不太乐意和别人交流等。还有,我有时对孩子也挺凶的,孩子会百分百喜欢我吗?我正犹豫着,康老师放出了一段采访视频,全是亲子打分的真实对话视频,那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对话,让我们听众意识到: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于是互动群里的分变了,不少家长给孩子打10分,大概是想到了孩子的诸般好(我暗想,赏识教育无形之中开始了)。
巧得很,楼下传来儿子的大声呼喊:“妈妈,我们散步回来啦!我还给你带来一个礼物!”咚咚咚,儿子很快上楼了。他举着一朵白色小野花,递给我:“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谢谢!”正在听讲座的我,顺势提出那个问题:“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妈妈打几分?”儿子一脸懵,说:“不知道。”我又问了一遍,“想想看?”儿子笑着说:“我打20分,哦,不是,是100分!”我瞬间眼眶湿了。正因为他知道我喜欢花,才会在散步时摘了一朵小野花给我。不要觉得别人对你的爱理所当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若无回响,必有一伤。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是如此。
在谈到第三点,潜意识里的童年创伤时,又播放了一段视频采访,采访问题是原生家庭对你造成了哪些伤害?你是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讲座的专业化。家庭教育的不少方面都涉及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如何走出不利的影响,我的想法是:加强学习,理解沟通,放下过去,握手言和。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那一句“对不起”,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那一句“我爱你”!很多时候,父母碍于自己的认知和情面,死活不肯说出“对不起”,孩子也觉得想对父母说“我爱你”不容易。
三、如何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
(一)有条件的爱是控制,不要把爱变成一场交易。我又举我孩子的例子了,小朋友想要买玩具,我给列了加分表,加到30分才能买一个玩具,加分表上的项目都是一些行为举止、习惯要求。孩子一开始很配合,后来就质疑我:“妈妈,我很小的时候,你给我买玩具,怎么没用加分表呢?”我竟被问住了,情急之下,回答:“因为那时候你还没有争分买玩具的能力,妈妈买什么你就玩什么,现在你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了,就必须靠自己努力获得。”“为什么我想要的玩具,你就不能不用加分就给我买呢?”我想了一下,我试图通过玩具控制孩子行为,对孩子的爱与要求其实是有条件的。亏我还读过《无条件养育》这本书,看来全忘了。又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你满嘴说爱,却面目狰狞》,就是读这篇文章,才突然明白有种父母之爱其实是为了控制孩子,只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二)别让不爱进入认知(奇怪的行为、讨好型人格)。这段没听懂哈,以后再补课。
(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温柔而有边界的爱)。这点可以参考《正面管教》,对孩子的错误,温柔而坚定地指出,让孩子乐于接受,愿意改变。其实夫妻之间相处也是如此,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很多夫妻吵架,总觉得自己说赢了对方才显出自己厉害,家庭地位高,其实不然,有时候恰恰相反,赢了吵架,却输了感情。
(四)学习成长型思维,允许失败和挫折(把注意力放在过程和动机上)。比如,班上最近正在排练课本剧《荆轲刺秦王》,学生排了几天,我听了两遍,感觉很糟糕。我对学生说:“这部剧我看过两届学生表演,不容易获大奖,但我希望你们能有所突破。”什么意思?这部剧本旁白太多,你们表演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你们不要怕失败,老师有心理准备,但是,要多想办法,你们可以尽情发挥拼一回。比如多听听语文老师的意见,或去抖音上看看人家演的视频,再把剧本琢磨着改改,勤排练。不管最后的比赛结果如何,这个排练的过程我们是认真的,全力以赴的。孩子们果真很积极,单独建了表演群,还利用周末时间排练,真是好!这种好既体现了对一件事的上心,有责任感,也体现了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实在是太可怕了。”孩子身上诸多问题源自于什么?源自于父母没有提前进行系统学习。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改变1%,相当于孩子改变99%。养孩子是一场修行,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