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2024/12/22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1

生活真的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但是快乐也是有成本的,要得到快乐,必须先磨练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艰苦和等待,我们必须先播下种子,然后用不计收获,理智的心情去等待快乐的果实。

我们都要乐观,因为乐观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乐观像一首没有歌词的永无止境的欢歌。它使人的灵魂得以宁静,使人的'精力得以恢复,使美德得以芬芳。人的精神、灵魂、美德都从这种愉悦的心情中得到滋润,尽管烦恼和不安总在时时吞噬着这种美好的心情,各种挫折和磨难会一点一滴地消耗它,但这如清泉甘露般的美丽心情永远不会枯竭,而是历久弥坚以至永远。

要用(朝好的方向想,不要过于挑剔,偶尔也要屈服,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这几种方法调整自己,使自己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一直为自己未有鞋而感到不幸,直到遇到一个没有双足的人。”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但又充满着希望,想到这些,你也许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2

前两天得知病情,首先是害怕,听到医生的解释更加恐慌,明知道这件事心情比药物更顶用,可越是警告自己就越是紧张,不由得将心情写成文章,引来不少朋友的关注,收到太多的祝福和安慰,心中无限感恩,同时我有一个朋友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打开我关心公众号平台,看到留言,有一个朋友建议我保持好心情,并提议如果不能改变心情,就尝试找个心理医生,可能会好一点。看到这位朋友的建议,我突然觉得很害怕,我曾经是那么会开导别人,如今自己却怎么也想不开,我明白我的病情可大可小,如果心情一直不好,可能就会发展,但如果能改变心态,可能很快会就好。到我的心态却不能马上改变,因为我本人负担重,胆子小,害怕失去,害怕因为心情影响病情。越是害怕,越是焦虑,越是对身体不利。我的身体已经出了小问题,我不能让我的心理出现大问题,找心理医生解决?也许是个办法,但是我的压力会很大,我会感觉我身体出了问题,心理也出了问题,双重压力会更承受不住。

突然想起别人出现问题时,我开导他们要想开,当时还硬着头皮认为是当事人心胸狭窄,如今想来,确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疑。一切都得靠自己,自己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病还需心药医,自己最了解自己。

我给自己想了三个办法。

说出来。把心里的疑问和担忧说出来,也许说着说着自己就觉得不是大事了。也许和你一样情况的人有很多,也许他们有治病良方,也许他可以帮助你,说出来就像气球漏气一样,气鼓鼓的心情,说着说着就好了。不要把他看成隐私,找个好朋友说说,你会发现那都不是事。

走出去。在家里总是愿意躺着,躺着总是觉得自己很可怜,觉得自己可怜就容易胡思乱想,和自己永远没有别的话题,就是一件事,最闹心的病,最糟糕的心情。不如强迫自己走出去,大街上很热闹,快过年了,红红的灯笼,漂亮的年画喜庆的对联,欢快的节日气氛,你会发现活着真好,还可以看到这大千世界。再有两天就过年了,天气暖和的像是春天,仔细观察会发现桃树开始发芽了,新的生命就是这样的'蓬勃,就是这样坚强。也许自己还会有春天,现在一切还不晚,对一切都要充满希望。

做点事。让自己忙起来吧,让自己没有一点闲下来的时候,永远顾不上伤心,也没有时间和心情担心。做点有用的事情,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努力过了,在生命的每一时刻都不浪费,那么就算你的生命走到尽头,也不难过后悔。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拿出高姿态来面对自己。让自己在别人面前不那么可怜!让自己真的坚强起来!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3

生活真的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但是快乐也是有成本的,要得到快乐,必须先磨练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艰苦和等待,我们必须先播下种子,然后用不计收获,理智的心情去等待快乐的果实。

我们都要乐观,因为乐观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乐观像一首没有歌词的永无止境的欢歌。它使人的灵魂得以宁静,使人的精力得以恢复,使美德得以芬芳。人的精神、灵魂、美德都从这种愉悦的心情中得到滋润,尽管烦恼和不安总在时时吞噬着这种美好的心情,各种挫折和磨难会一点一滴地消耗它,但这如清泉甘露般的美丽心情永远不会枯竭,而是历久弥坚以至永远。

要用(朝好的方向想,不要过于挑剔,偶尔也要屈服,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这几种方法调整自己,使自己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一直为自己未有鞋而感到不幸,直到遇到一个没有双足的人。”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但又充满着希望,想到这些,你也许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4

非常感谢生活,总是让我在迷茫、沮丧的时候看到黑暗里投射进来的一束光。让我又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因为身体欠佳,接连不断的苦楚让精神倍受打击,每天抑郁着、没有目标地混日子。甚至有了悲观厌世情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对这种状态的自己也是充满懊恼和不满,觉得一无是处,整个人近乎要崩溃的感觉!

一本书的出现,把我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出来。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敢于做自己。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也希望能被有过自我怀疑和不知道目标的朋友看到它,能帮你重新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是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初步入门介绍,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简明易懂又富有实效性。它的思想有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创伤学说,它否定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是一门自助性个体心理学。

通过阅读,我放下了许多心理包袱,也勇于解开自己的心结,随性面对一些人和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让我有感触的内容。

一、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我们日子过得不好,经常会给自己找原因,认为之前经历的事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如:因为我父母经常吵架所以我现在也过得不幸福;因为我很宅所以我找不到男朋友;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

这些“因为”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现在。但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才会给自己推导出那些原因。我们想要改变,却一直改变不了,是认为找到了保护壳,可以逃避责任,不至于让梦想破灭。

例如:谈恋爱可能会遇到被伤害、被拒绝、被嫌弃,所以选择宅在家就会避免这些情况出现,从而安慰自己,如果不宅的话,也能找到男朋友。所以人们的不幸福,不是因为过去或环境,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二、一切烦恼均来自人际关系

我们的烦恼来自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评价。习惯于和他人比较,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失败,经常会有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够好。

自卑感人人都会有,比如:我没有她白,没有她高,没有她聪明等等。自卑感不是来自客观事实而是来自主观的解释,是达不到理想中的自己而产生的。自卑感本身不是坏事,它能促进人努力进步,能帮助你做更好的自己。

自卑情结却是不好的,它是种借口,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往里扔的一个垃圾桶。

例如:同样是个子矮,自卑感的人会觉得还好啊,起码我还是聪明的,我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知识,还带有幽默风趣;自卑情结的人会觉得,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我矮呀,找不到老婆因为我矮啊,挣不到钱因为我矮啊……当成了借口使用的一种状态。

健全的自卑感来自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经常和别人作比较。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阿德勒否认寻求别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我们要会课题分离,不要害怕被讨厌。我喜欢你是我的课题,你喜不喜欢我是你的课题,和我没关系。我们只负责把马带到水边,喝不喝水是马的事情。

如何区分是谁的课题,就看选择的结果由谁来承担。所以人际关系中,把对方看成伙伴,建造和谐平等的横向关系,保留自己的社会认知,纵然是上下级,也不必压制自己的想法观点,因为这是你的自由。自由就意味着被讨厌,不为所动,不被拘束。也就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三、认真活在当下

阿德勒认为人生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的。你的过去决定不了你的'现在,你的现在也决定不了你的未来。谁也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唯有把握的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用完结的心态过好每一刻。

如何让当下活得有幸福感?阿德勒提出了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不同于自我肯定。例如:我考了60分,我说我现在就是状态不好,我状态好的时候一定能考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是我承认我现在就是60分的水平,但我要想怎么才能考到100分。

他者信赖是我们选择相信别人的时候,不要有附加条件。例如:我这么信任你,你不能背叛我。在日常捐款活动中,我们往往在得知捐款对象生活富裕后而愤怒,想要把钱拿回来。就是因为我们附加了条件——你要穷得吃不起饭,过不好生活。

这也是前面所说的课题分离问题,我信任你是我的事,你骗我是你的事。选择无条件相信人,才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楚对象去决定信任,毕竟选择相信后的结果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他者贡献是你的价值来自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贡献。这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在劳动中能获得价值感。你不需要被别人认可,只要自己感觉到对别人有用就行。

例如:之前我身体不佳,每天浑浑噩噩虚度。在工作上显然不被别人认可,但在家庭中,我的存在就是价值,是父母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包括心理学家张德芬,影视明星曾宝仪。它能真正地帮助到心理苦闷的人,只要我们能不在乎外界的评判,感知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我们就能获得幸福感。也能胜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5

非常感谢生活,总是让我在迷茫、沮丧的时候看到黑暗里投射进来的一束光。让我又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因为身体欠佳,接连不断的苦楚让精神倍受打击,每天抑郁着、没有目标地混日子。甚至有了悲观厌世情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对这种状态的自己也是充满懊恼和不满,觉得一无是处,整个人近乎要崩溃的感觉!

一本书的出现,把我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出来。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敢于做自己。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也希望能被有过自我怀疑和不知道目标的朋友看到它,能帮你重新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是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初步入门介绍,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简明易懂又富有实效性。它的思想有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创伤学说,它否定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是一门自助性个体心理学。

通过阅读,我放下了许多心理包袱,也勇于解开自己的心结,随性面对一些人和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让我有感触的内容。

一、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我们日子过得不好,经常会给自己找原因,认为之前经历的事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如:因为我父母经常吵架所以我现在也过得不幸福;因为我很宅所以我找不到男朋友;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

这些“因为”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现在。但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才会给自己推导出那些原因。我们想要改变,却一直改变不了,是认为找到了保护壳,可以逃避责任,不至于让梦想破灭。

例如:谈恋爱可能会遇到被伤害、被拒绝、被嫌弃,所以选择宅在家就会避免这些情况出现,从而安慰自己,如果不宅的话,也能找到男朋友。所以人们的不幸福,不是因为过去或环境,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二、一切烦恼均来自人际关系

我们的烦恼来自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评价。习惯于和他人比较,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失败,经常会有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够好。

自卑感人人都会有,比如:我没有她白,没有她高,没有她聪明等等。自卑感不是来自客观事实而是来自主观的解释,是达不到理想中的自己而产生的。自卑感本身不是坏事,它能促进人努力进步,能帮助你做更好的自己。

自卑情结却是不好的,它是种借口,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往里扔的一个垃圾桶。

例如:同样是个子矮,自卑感的人会觉得还好啊,起码我还是聪明的',我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知识,还带有幽默风趣;自卑情结的人会觉得,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我矮呀,找不到老婆因为我矮啊,挣不到钱因为我矮啊……当成了借口使用的一种状态。

健全的自卑感来自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经常和别人作比较。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阿德勒否认寻求别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我们要会课题分离,不要害怕被讨厌。我喜欢你是我的课题,你喜不喜欢我是你的课题,和我没关系。我们只负责把马带到水边,喝不喝水是马的事情。

如何区分是谁的课题,就看选择的结果由谁来承担。所以人际关系中,把对方看成伙伴,建造和谐平等的横向关系,保留自己的社会认知,纵然是上下级,也不必压制自己的想法观点,因为这是你的自由。自由就意味着被讨厌,不为所动,不被拘束。也就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三、认真活在当下

阿德勒认为人生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的。你的过去决定不了你的现在,你的现在也决定不了你的未来。谁也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唯有把握的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用完结的心态过好每一刻。

如何让当下活得有幸福感?阿德勒提出了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不同于自我肯定。例如:我考了60分,我说我现在就是状态不好,我状态好的时候一定能考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是我承认我现在就是60分的水平,但我要想怎么才能考到100分。

他者信赖是我们选择相信别人的时候,不要有附加条件。例如:我这么信任你,你不能背叛我。在日常捐款活动中,我们往往在得知捐款对象生活富裕后而愤怒,想要把钱拿回来。就是因为我们附加了条件——你要穷得吃不起饭,过不好生活。

这也是前面所说的课题分离问题,我信任你是我的事,你骗我是你的事。选择无条件相信人,才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楚对象去决定信任,毕竟选择相信后的结果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他者贡献是你的价值来自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贡献。这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在劳动中能获得价值感。你不需要被别人认可,只要自己感觉到对别人有用就行。

例如:之前我身体不佳,每天浑浑噩噩虚度。在工作上显然不被别人认可,但在家庭中,我的存在就是价值,是父母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包括心理学家张德芬,影视明星曾宝仪。它能真正地帮助到心理苦闷的人,只要我们能不在乎外界的评判,感知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我们就能获得幸福感。也能胜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6

非常感谢生活,总是让我在迷茫、沮丧的时候看到黑暗里投射进来的一束光。让我又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因为身体欠佳,接连不断的苦楚让精神倍受打击,每天抑郁着、没有目标地混日子。甚至有了悲观厌世情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对这种状态的自己也是充满懊恼和不满,觉得一无是处,整个人近乎要崩溃的感觉!

一本书的出现,把我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出来。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敢于做自己。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也希望能被有过自我疑心和不知道目标的朋友看到它,能帮你重新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是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初步入门介绍,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简明易懂又富有实效性。它的思想有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创伤学说,它否认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是一门自助性个体心理学。

通过阅读,我放下了许多心理包袱,也勇于解开自己的心结,随性面对一些人和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让我有感触的内容。

我们日子过得不好,经常会给自己找原因,认为之前经历的事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如:因为我父母经常吵架所以我现在也过得不幸福;因为我很宅所以我找不到男朋友;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

这些“因为〞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现在。但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才会给自己推导出那些原因。我们想要改变却一直改变不了,是认为找到了保护壳,可以逃避责任,不至于让梦想破灭。 例如:谈恋爱可能会遇到被伤害、被拒绝、被嫌弃,所以选择宅在家就会防止这些情况出现,从而抚慰自己,如果不宅的话,也能找到男朋友。所以人们的不幸福,不是因为过去或环境,也不是因为能力缺乏,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我们的烦恼来自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评价。习惯于和他人比较,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失败,经常会有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够好。

自卑感人人都会有,比方:我没有她白,没有她高,没有她聪明等等。自卑感不是来自客观事实而是来自主观的解释,是达不到理想中的自己而产生的自卑感本身不是坏事,它能促进人努力进步,能帮助你做更好的自己。

自卑情结却是不好的,它是种借口,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往里扔的一个垃圾桶。 例如:同样是个子矮,自卑感的人会觉得还好啊,起码我还是聪明的,我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知识,还带有幽默幽默;自卑情结的人会觉得,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我矮呀,找不到老婆因为我矮啊,挣不到钱因为我矮啊……当成了借口使用的一种状态。

健全的自卑感来自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经常和别人作比较。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阿德勒否认寻求别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我们要会课题别离,不要害怕被讨厌。我喜欢你是我的课题,你喜不喜欢我是你的课题,和我没关系。我们只负责把马带到水边,喝不喝水是马的事情。 如何区分是谁的课题,就看选择的结果由谁来承担。所以人际关系中,把对方看成伙伴,建造和谐平等的横向关系,保存自己的社会认知,纵然是上下级,也不必压制自己的想法观点,因为这是你的自由。自由就意味着被讨厌,不为所动,不被拘束。也就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认为人生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的你的过去决定不了你的现在,你的现在也决定不了你的未来。谁也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唯有把握的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用完结的心态过好每一刻。

如何让当下活得有幸福感?阿德勒提出了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奉献。 自我接纳不同于自我肯定。例如:我考了60分,我说我现在就是状态不好,我状态好的时候一定能考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是我成认我现在就是60分的水平,但我要想怎么才能考到100分。

他者信赖是我们选择相信别人的时候,不要有附加条件。例如:我这么信任你,你不能背叛我。在日常捐款活动中,我们往往在得知捐款对象生活富裕后而愤怒,想要把钱拿回来。就是因为我们附加了条件——你要穷得吃不起饭,过不好生活。

这也是前面所说的课题别离问题,我信任你是我的事,你骗我是你的事。选择无条件相信人,才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楚对象去决定信任,毕竟选择相信后的结果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他者奉献是你的价值来自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奉献。这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在劳动中能获得价值感。你不需要被别人认可,只要自己感觉到对别人有用就行。 例如:之前我身体不佳,每天浑浑噩噩虚度。在工作上显然不被别人认可,但在家庭中,我的存在就是价值,是父母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包括心理学家张德芬,影视明星曾宝仪。它能真正地帮助到心理苦闷的人,只要我们能不在乎外界的评判,感知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我们就能获得幸福感。也能胜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7

生活真的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但是快乐也是有本钱的,要得到快乐,必须先磨练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艰苦和等待,我们必须先播下种子,然后用不计收获,理智的心情去等待快乐的果实。

我们都要乐观,因为乐观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乐观像一首没有歌词的永无止境的欢歌。它使人的灵魂得以宁静,使人的精力得以恢复,使美德得以芬芳。人的`精神、灵魂、美德都从这种愉悦的心情中得到滋润,尽管烦恼和不安总在时时吞噬着这种美好的心情,各种挫折和磨难会一点一滴地消耗它,但这如清泉甘露般的美丽心情永远不会枯竭,而是历久弥坚以至永远。 要用(朝好的方向想,不要过于挑剔,偶尔也要屈服,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这几种方法调整自己,使自己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一直为自己未有鞋而感到不幸,直到遇到一个没有双足的人。〞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但又充满着希望,想到这些,你也许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8

非常感谢生活,总是让我在迷茫、沮丧的时候看到黑暗里投射进来的一束光。让我又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因为身体欠佳,接连不断的苦楚让精神倍受打击,每天抑郁着、没有目标地混日子。甚至有了悲观厌世情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对这种状态的自己也是充满懊恼和不满,觉得一无是处,整个人近乎要崩溃的感觉!

一本书的出现,把我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出来。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敢于做自己。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也希望能被有过自我疑心和不知道目标的朋友看到它,能帮你重新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是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初步入门介绍,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简明易懂又富有实效性。它的思想有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创伤学说,它否认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是一门自助性个体心理学。

通过阅读,我放下了许多心理包袱,也勇于解开自己的心结,随性面对一些人和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让我有感触的内容。

我们日子过得不好,经常会给自己找原因,认为之前经历的事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如:因为我父母经常吵架所以我现在也过得不幸福;因为我很宅所以我找不到男朋友;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

这些“因为〞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现在。但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才会给自己推导出那些原因。我们想要改变却一直改变不了,是认为找到了保护壳,可以逃避责任,不至于让梦想破灭。 例如:谈恋爱可能会遇到被伤害、被拒绝、被嫌弃,所以选择宅在家就会防止这些情况出现,从而抚慰自己,如果不宅的话,也能找到男朋友。所以人们的不幸福,不是因为过去或环境,也不是因为能力缺乏,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我们的烦恼来自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评价。习惯于和他人比较,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失败,经常会有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够好。

自卑感人人都会有,比方:我没有她白,没有她高,没有她聪明等等。自卑感不是来自客观事实而是来自主观的解释,是达不到理想中的自己而产生的自卑感本身不是坏事,它能促进人努力进步,能帮助你做更好的自己。

自卑情结却是不好的,它是种借口,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往里扔的一个垃圾桶。 例如:同样是个子矮,自卑感的人会觉得还好啊,起码我还是聪明的,我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知识,还带有幽默幽默;自卑情结的人会觉得,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我矮呀,找不到老婆因为我矮啊,挣不到钱因为我矮啊……当成了借口使用的一种状态。

健全的自卑感来自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经常和别人作比较。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阿德勒否认寻求别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我们要会课题别离,不要害怕被讨厌。我喜欢你是我的课题,你喜不喜欢我是你的课题,和我没关系。我们只负责把马带到水边,喝不喝水是马的事情。 如何区分是谁的课题,就看选择的结果由谁来承担。所以人际关系中,把对方看成伙伴,建造和谐平等的横向关系,保存自己的社会认知,纵然是上下级,也不必压制自己的想法观点,因为这是你的自由。自由就意味着被讨厌,不为所动,不被拘束。也就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认为人生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的.你的过去决定不了你的现在,你的现在也决定不了你的未来。谁也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唯有把握的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用完结的心态过好每一刻。

如何让当下活得有幸福感?阿德勒提出了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奉献。 自我接纳不同于自我肯定。例如:我考了60分,我说我现在就是状态不好,我状态好的时候一定能考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是我成认我现在就是60分的水平,但我要想怎么才能考到100分。

他者信赖是我们选择相信别人的时候,不要有附加条件。例如:我这么信任你,你不能背叛我。在日常捐款活动中,我们往往在得知捐款对象生活富裕后而愤怒,想要把钱拿回来。就是因为我们附加了条件——你要穷得吃不起饭,过不好生活。

这也是前面所说的课题别离问题,我信任你是我的事,你骗我是你的事。选择无条件相信人,才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楚对象去决定信任,毕竟选择相信后的结果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他者奉献是你的价值来自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奉献。这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在劳动中能获得价值感。你不需要被别人认可,只要自己感觉到对别人有用就行。 例如:之前我身体不佳,每天浑浑噩噩虚度。在工作上显然不被别人认可,但在家庭中,我的存在就是价值,是父母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包括心理学家张德芬,影视明星曾宝仪。它能真正地帮助到心理苦闷的人,只要我们能不在乎外界的评判,感知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我们就能获得幸福感。也能胜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