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
因为家有小妹在幼儿园,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时候,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黑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还加了书名号。通过题目我敏感的捕捉到这可能是她们今天的培训内容,于是,迫不及待的从手机上去搜索,原来,还不是一本书,只是一篇文章,是讲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的。同样是老师,平时很少接触幼师这个行业,也是看了之后才之知道幼儿园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很爱我们班的学生,但是前几天去家访的时候,看到学生家长眼神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意,才意识到,我对我们班的孩子所谓的那种爱,是那么的少,那么的浅,完全没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里甚至都没和她说过几句话,但是她却是爸妈心中的宝贝啊,我们做老师的如果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那还会有什么工作上的难度呢。带着这样的反思,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假如我们对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潜能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的销蚀殆尽。
看到作者的话,很是感慨。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通过学习书本的内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资,收益却是巨大的,爱的力量永远大于一切,正如书中所言:心中有爱,高地阔;让爱成为习惯,让爱在我们工作的细节中展现,爱不会受损,但是爱需要表达,爱的极致就是宽容。
爱学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宣言,也不仅仅是一份承诺,它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和细腻的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让自己更有耐心,更宽容,孩子父母的眼神,不仅盯在学生的身上,对我也有深深的触动,只要我对孩子没有那样的眼神,那我就做的还不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题记
因为家有小妹在幼儿园,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时候,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黑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还加了书名号。通过题目我敏感的捕捉到这可能是她们今天的培训内容,于是,迫不及待的从手机上去搜索,原来,还不是一本书,只是一篇文章,是讲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的。同样是老师,平时很少接触幼师这个行业,也是看了之后才之知道幼儿园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很爱我们班的学生,但是前几天去家访的时候,看到学生家长眼神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意,才意识到,我对我们班的孩子所谓的那种爱,是那么的少,那么的浅,完全没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里甚至都没和她说过几句话,但是她却是爸妈心中的'宝贝啊,我们做老师的如果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那还会有什么工作上的难度呢。带着这样的反思,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假如我们对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潜能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的销蚀殆尽。
看到作者的话,很是感慨。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通过学习书本的内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资,收益却是巨大的,爱的力量永远大于一切,正如书中所言:心中有爱,高地阔;让爱成为习惯,让爱在我们工作的细节中展现,爱不会受损,但是爱需要表达,爱的极致就是宽容。
爱学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宣言,也不仅仅是一份承诺,它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和细腻的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让自己更有耐心,更宽容,孩子父母的眼神,不仅盯在学生的身上,对我也有深深的触动,只要我对孩子没有那样的眼神,那我就做的还不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
(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
(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7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8
现在,全世界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一场课堂教学的变革,即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挑战》作者佐滕学先生称之为“宁静的课堂革命”。这种宁静的革命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他认为,这种革命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作为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做?
一、从备课做起
我们可以在“备”上下功夫,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既要备详案,也要有简案。在相对具体、详尽的标准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练就驾驭课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对开放、简明的教案中尝试自己的探索,验证自己的思考,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寻求无招胜有招的真谛。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课前要有应付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种种意外的心理准备,并具备不以一堂课的成败论英雄的超脱心态,才能使每一堂课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加油站。
二、在与学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学上,再也没有比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学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现在提倡“自主学习”,实质是让学生有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权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学先生认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两个课题为中心来展开:一是“从勉强到学习的转型”;另一个课题是教室中“倾听关系”的形成。为了实现“活动的、协同的、反思”的学习,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在“对话”教育中“倾听”比“言说”重要得多。无论提出的意见多么活跃,如果不以倾听为中心,就不可能改变每个人的认识,就不能让交流更加丰富。
在学生中培育相互倾听的第一要件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他指出,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信任和倾听形成了润泽、融合而安全的言说环境,也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倾听关系。
三、从关注“边缘化的儿童”入手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较冷漠,缺少参与的热情和机会,更谈不上自动探究。佐滕学先生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边缘化的儿童”,无论哪个课堂上都不乏这种边缘化的儿童。他们常常会因作业不会做、考试不及格而自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什么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丑”,结果只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挫,以至于学好学坏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内心根本没有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内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对他们都将无济于事。佐滕学先生认为“从这种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尊严有深切的体会和共鸣,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在课堂重视“不懂”的儿童,让边缘化的儿童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开展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开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学通过二十多年的课堂观摩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将近七成)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9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
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
因为家有小妹在幼儿园,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时候,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黑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还加了书名号。通过题目我敏感的捕捉到这可能是她们今天的培训内容,于是,迫不及待的从手机上去搜索,原来,还不是一本书,只是一篇文章,是讲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的。同样是老师,平时很少接触幼师这个行业,也是看了之后才之知道幼儿园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很爱我们班的学生,但是前几天去家访的时候,看到学生家长眼神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意,才意识到,我对我们班的孩子所谓的那种爱,是那么的少,那么的浅,完全没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里甚至都没和她说过几句话,但是她却是爸妈心中的宝贝啊,我们做老师的如果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那还会有什么工作上的难度呢。带着这样的反思,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假如我们对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潜能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的销蚀殆尽。
看到作者的话,很是感慨。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通过学习书本的内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资,收益却是巨大的,爱的'力量永远大于一切,正如书中所言:心中有爱,高地阔;让爱成为习惯,让爱在我们工作的细节中展现,爱不会受损,但是爱需要表达,爱的极致就是宽容。
爱学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宣言,也不仅仅是一份承诺,它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和细腻的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让自己更有耐心,更宽容,孩子父母的眼神,不仅盯在学生的身上,对我也有深深的触动,只要我对孩子没有那样的眼神,那我就做的还不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
——题记
因为家有小妹在幼儿园,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时候,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黑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还加了书名号。通过题目我敏感的捕捉到这可能是她们今天的培训内容,于是,迫不及待的从手机上去搜索,原来,还不是一本书,只是一篇文章,是讲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的。同样是老师,平时很少接触幼师这个行业,也是看了之后才之知道幼儿园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很爱我们班的学生,但是前几天去家访的时候,看到学生家长眼神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意,才意识到,我对我们班的孩子所谓的那种爱,是那么的少,那么的浅,完全没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里甚至都没和她说过几句话,但是她却是爸妈心中的宝贝啊,我们做老师的如果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那还会有什么工作上的难度呢。带着这样的反思,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假如我们对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潜能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的销蚀殆尽。
看到作者的话,很是感慨。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通过学习书本的内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资,收益却是巨大的,爱的力量永远大于一切,正如书中所言:心中有爱,高地阔;让爱成为习惯,让爱在我们工作的细节中展现,爱不会受损,但是爱需要表达,爱的极致就是宽容。
爱学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宣言,也不仅仅是一份承诺,它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和细腻的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让自己更有耐心,更宽容,孩子父母的眼神,不仅盯在学生的身上,对我也有深深的触动,只要我对孩子没有那样的眼神,那我就做的还不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3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4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5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6
现在,全世界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一场课堂教学的变革,即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挑战》作者佐滕学先生称之为“宁静的课堂革命”。这种宁静的革命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他认为,这种革命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作为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做?
一、从备课做起
我们可以在“备”上下功夫,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既要备详案,也要有简案。在相对具体、详尽的标准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练就驾驭课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对开放、简明的教案中尝试自己的探索,验证自己的思考,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寻求无招胜有招的真谛。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课前要有应付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种种意外的心理准备,并具备不以一堂课的成败论英雄的超脱心态,才能使每一堂课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加油站。
二、在与学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学上,再也没有比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学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现在提倡“自主学习”,实质是让学生有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权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学先生认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两个课题为中心来展开:一是“从勉强到学习的转型”;另一个课题是教室中“倾听关系”的形成。为了实现“活动的、协同的、反思”的学习,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在“对话”教育中“倾听”比“言说”重要得多。无论提出的意见多么活跃,如果不以倾听为中心,就不可能改变每个人的认识,就不能让交流更加丰富。
在学生中培育相互倾听的第一要件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他指出,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信任和倾听形成了润泽、融合而安全的言说环境,也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倾听关系。
三、从关注“边缘化的儿童”入手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较冷漠,缺少参与的热情和机会,更谈不上自动探究。佐滕学先生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边缘化的儿童”,无论哪个课堂上都不乏这种边缘化的儿童。他们常常会因作业不会做、考试不及格而自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什么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丑”,结果只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挫,以至于学好学坏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内心根本没有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内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对他们都将无济于事。佐滕学先生认为“从这种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尊严有深切的体会和共鸣,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在课堂重视“不懂”的儿童,让边缘化的儿童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开展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开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学通过二十多年的课堂观摩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将近七成)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7
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题记
因为家有小妹在幼儿园,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时候,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黑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还加了书名号。通过题目我敏感的捕捉到这可能是她们今天的培训内容,于是,迫不及待的从手机上去搜索,原来,还不是一本书,只是一篇文章,是讲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的。同样是老师,平时很少接触幼师这个行业,也是看了之后才之知道幼儿园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很爱我们班的学生,但是前几天去家访的时候,看到学生家长眼神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意,才意识到,我对我们班的孩子所谓的那种爱,是那么的少,那么的浅,完全没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里甚至都没和她说过几句话,但是她却是爸妈心中的宝贝啊,我们做老师的如果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那还会有什么工作上的难度呢。带着这样的反思,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假如我们对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潜能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的销蚀殆尽。
看到作者的话,很是感慨。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通过学习书本的内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资,收益却是巨大的,爱的力量永远大于一切,正如书中所言:心中有爱,高地阔;让爱成为习惯,让爱在我们工作的细节中展现,爱不会受损,但是爱需要表达,爱的极致就是宽容。
爱学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宣言,也不仅仅是一份承诺,它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和细腻的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让自己更有耐心,更宽容,孩子父母的眼神,不仅盯在学生的身上,对我也有深深的触动,只要我对孩子没有那样的眼神,那我就做的还不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8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9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30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31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32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后所引发的一系类感想。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工作作风。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师应该一视同仁。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生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说来容易做到难。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1、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发展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2、要学会体谅和宽容。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3、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4、要多鼓励少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33
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
因为家有小妹在幼儿园,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时候,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黑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还加了书名号。通过题目我敏感的捕捉到这可能是她们今天的培训内容,于是,迫不及待的从手机上去搜索,原来,还不是一本书,只是一篇文章,是讲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的。同样是老师,平时很少接触幼师这个行业,也是看了之后才之知道幼儿园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很爱我们班的学生,但是前几天去家访的时候,看到学生家长眼神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意,才意识到,我对我们班的孩子所谓的那种爱,是那么的少,那么的浅,完全没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里甚至都没和她说过几句话,但是她却是爸妈心中的宝贝啊,我们做老师的如果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那还会有什么工作上的难度呢。带着这样的反思,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假如我们对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潜能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的销蚀殆尽。
看到作者的话,很是感慨。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通过学习书本的内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资,收益却是巨大的,爱的力量永远大于一切,正如书中所言:心中有爱,高地阔;让爱成为习惯,让爱在我们工作的细节中展现,爱不会受损,但是爱需要表达,爱的极致就是宽容。
爱学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宣言,也不仅仅是一份承诺,它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和细腻的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让自己更有耐心,更宽容,孩子父母的眼神,不仅盯在学生的身上,对我也有深深的触动,只要我对孩子没有那样的眼神,那我就做的还不够。
教师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34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