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进一步领悟教育理念和新的总目标,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通过学习了解了“课程目标”的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前后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都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总目标由原来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具体阐述变为现在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具体阐述。《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双基”到“四基”有两个理由,一是教育理念的体现;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 “两能”转化成“四能”。在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结果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性目标。
二、通过学习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灵活选择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教材中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三、通过学习意识到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孙艳菲
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进一步领悟教育理念和新的总目标,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通过学习了解了“课程目标”的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前后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都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总目标由原来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具体阐述变为现在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具体阐述。《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双基”到“四基”有两个理由,一是教育理念的体现;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 “两能”转化成“四能”。在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结果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性目标。
二、通过学习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灵活选择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教材中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三、通过学习意识到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孙艳菲
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感受了校园环境之后更想感受一下这里的课堂,下午听了两节课,周五上午又听了三节课,五节课中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学程导航”。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课堂教学,感觉每一节课都有那么多地方值得去学习,同时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总结一下感受如下:
一、有趣的课前游戏
常见的课堂一般从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入手,将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从而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但海南小学的老师没有这样做的,他们的课堂从猜谜游戏开始,让学生从猜谜中感受到猜谜中有时候也有数学知识。如张瑜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就是从猜字谜开始的,学生开动脑筋才出“72小时”、“15天”、“100厘米”各打什么字,老师就相机提问刚才猜字谜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简单快速地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策略的运用,也体现了学习策略的必要性,自然地进入新课内容。在听《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时候也有这样巧妙的引入,老师从数学王国中选择的两个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好奇,有了学习新课的欲望,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候为了设计较好的情境绞尽脑汁,有时候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这样的时候不妨试一试从最简单的小游戏入手,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预习单贯穿课堂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要将“教师教”转化为“学生学”,这样的转化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素质,需要学生会学,能主动地学,当然教师的辅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听课中,老师都是通过预习单来进行新课学习的,有课前完成的预习题,也有上课交流的预习题,简单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课前预习中就掌握的,课上就省下来一部分时间。有难度的知识又通过预习单上设计好的问题,经过课前独立思考,课上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各个击破难点。同时预习单上还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和拓展题,让新知识及时地得到巩固,也通过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提升自己的空间。一张张学习单也反正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真的是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三、分类练习发展能力
听完了课,感觉每一节课中练习的时间都足够多,这样的练习时间既让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巩固练习,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每一节课中,老师都设计了拓展题,记得《倍数和因数》一课中,顾校长在每一个学习目标后都设计了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最后课堂作业中又设计了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选做题也让学的快的同学多了练习的机会,很好地让每一个同学都努力完成练习,这让我想起我自己的课堂,练习的时候,比较好的学生完成了之后往往会坐在那里没有事干,行为习惯好一点的学生会考虑其他学生在做题,默默地看书,而行为习惯没有那么好的学生,很有可能去影响其他人,影响其他人完成作业。要是这个时候给这些学生做一些提高能力的题目,不仅提高了他们自己的能力,也能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安静的练习环境,同时也让这些能力强的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在以后的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数学从生活中来
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我们要会用好生活中的资源更好地学习数学,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一课中,老师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圆柱和圆锥,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些立体图形,想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判断生活中见到的是不是圆柱就会用到圆柱的特征,在思考中也就意识到圆柱的这些特征,为后面特征的学习做好铺垫。学完圆柱的特征时,老师给出了一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同时也通过生活中的一次性纸杯引出了圆锥,恰到好处地让学生进入了圆锥特征的学习中。在《圆的认识》一课中,也让找出了生活中的圆,通过视频让学生知道了体育老师画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画圆的必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数学知识有效拓展
“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完美数”、“语文中的关联词”、“寻找宝物”等等,在数学课中都出现了,这些都是数学知识的有效拓展,将分数加法与《庄子》进行结合,将于倍数和因数密切关系的完美数作为了课外阅读材料,将语文中的关联词用到数学课堂中,宝物的位置与圆密切联系。每一个都能让学生充满着兴趣,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其他知识的多重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进一步领悟教育理念和新的总目标,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通过学习了解了“课程目标”的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前后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都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总目标由原来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具体阐述变为现在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具体阐述。《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双基”到“四基”有两个理由,一是教育理念的体现;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 “两能”转化成“四能”。在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结果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性目标。
二、通过学习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灵活选择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教材中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三、通过学习意识到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孙艳菲
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11年8月13日,我参加了海口市龙华区组织的暑期培训,还有2011年,我参加了海南省 - 201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初中数学的课程培训,现将我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的几点收获
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很多专家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上,各位专家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专家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反思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工作上争取精益求精。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而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新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培训是我对研究型教师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教书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们要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可能参与一个大的课题比较难,但是科研意识却不能忘记,它应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为这种实践加理论的科学方法可以加快我们的成长速度。例如,我们的教后反思。把每次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困惑记录下来。可以方便我们从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当然,不足要通过教育专家或者向专家、老教师请教解决。
培训是我们认识到教育是个大工程。专家讲座使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共同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严密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机构不能替代的。
二、重新认识教师这个职业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第二,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2、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在教师生涯中,我将本着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坚决地走下去。
3、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不断反思,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在这短暂的十几天里,我收获的是那一份份充实,当然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我会虚心向教师们请教的。我会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争取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无悔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为期三天的青年教师培训学习已经结束,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收获了什么?”翻看培训之间做的学习笔记,那可谓是收获满满。我又问了自己另外一个问题:“经过三天培训,你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呢?”我不敢说,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其实培训就像是一棵种子,只有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脚踏实地的追求,才能成为一位为学生所敬,为家长所爱,为社会放心的有建树的教师。我想把自己在培训中的几点小小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专业成长是教书育人的基石
徐校长在开班致辞中,从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专业投入与专业情怀以及树立主人翁意识四个方面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希望。徐校长把“专业”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我们周围有很多会唱歌的人,但不全是专业的音乐人;我们周围有很多会做题的人,但不一定是专业的学科教师;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我们需要潜心研究学科专业的规律,潜心研究学科教学的章法,让学生乐学,善思,让他们逐渐具备多学科多角度看世界的眼光。我至今还能记得我的学生时代,英语早读课时,我的英语老师总会拿着一本厚厚的英语词典,在我们背书时,她就学习几个新的英语单词。培训中,杨小锋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她在英语课题研究中的经验——站上讲台并不是专业成长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二、教育之路与幸福为伴
漆书记以“做教育路上幸福的旅者”为主题,跟青年教师分享了自己27年的从教之路。在他分享的一些小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教育事业从未减少的热情以及他在自己教学生涯中体会到的特有的幸福感。回忆我的从教之路,我想不出当年是什么高大上的理由让我选择了这条路,大概是在我青春年少不懂事时我的初中班主任对我的指引,或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鼓励我当语文课代表时的感动,或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对我说的一句浅浅的激励的.话。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不止教学事务的繁忙与劳累,更多的是作为一名老师在学生获得成长与进步时的幸福感。他们曾经用幸福感感染了我,我也愿同样将我在教学路上的幸福感带给学生。
曾经我们特别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想作为蜡烛已经远远不够。正如漆书记提到的“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教育不只是谋生,更是生活本身。”相比蜡烛,我更愿意成为自己,成为学生心中有特点的老师,成为一个不止传递知识,更要传播幸福的老师。
三、大与小有时并不是反义词
从教之初我就在心中默默宣誓:“我要努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教育事业——好大一个命题,和自己小小的身躯相比貌似不那么匹配。每天坐在办公室改着一本本小小的作业本,解答着一个个学生的小小的疑问,貌似和教育这个大事业还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随着从教时间的延长,我慢慢体会到大事业就是从小事中做出来的。在培训中,蒲老师分享了去昭觉支教的经历,她在那里上了一年的英语课,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和外部条件的诸多限制,虽说学生英语成绩没有大为改观但班平均成绩也提高了十几分。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尽着自己小小的努力,改变着那里的孩子们,给孩子们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还有好多年轻的班主任分享了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小事,教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创新奖励机制(给学生织围巾、班级拍卖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班干部培养、清洁责任制)、开展有意义的班会活动、夜晚陪学生在树下谈心等小小的方法和小小的故事,但教育这个大事业正是需要从这些小事中一点点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四、做教师要内外兼修
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场所和渠道,而教师的声音、板书、仪态妆容服饰这些外在的东西也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胡乐老师、王智老师、黎霞老师三位老师则从这三方面对青年教师做了基础课程的培训,要想都做得很好,三天培训是不够的,他们给我们指引了方向,重点还在于日积月累的感悟与练习。多读书,多旅行,多多去体验不一样的世界百态,成为一个心中装有大世界的内外兼修的老师,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
不敢说自己能够做得多好,但在绵外这个大家庭中,不敢不努力奋斗,身边有太多的榜样,有太多为了事业不懈追求的同事,有太多和学生一起感动的故事。愿自己从小事做起,内外兼修,成长为一名更专业,更幸福,更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生物的基因部分特别感兴趣。还未毕业,基因的“螺旋结构”图时常浮现在脑海。在一次全员培训会让我有了新的思绪。也许比较肤浅,但是,凌乱的思绪毕竟有一个组织和思考的过程。
一、“螺旋结构”蕴含着:在比较中拓展知识面
在本次培训活动中,学习了数学教学论文的相关知识。教学中,一次次的论文实践活动,在应用中才了解一二。认识事物总要有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从教材的改动中,先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然后才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编排,是适应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的。
在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时候,知道论文所应具有的基本的题目、署名、正文等。培训活动对写论文的相关知识又有所了解,如对于如何拟定题目,如何更好的撰写正文,参考文献的不同形式等。也许,这个层次没有达到质的变化,但事实上,就如“螺旋结构”图所表现的,我们的学习又让我们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每年的培训活动,每一次培训的目的都希望老师们有所收获。在每次的培训活动中,我所留下的文字记录,都是自己成长的记录。教师的成长,与先前的在校学习有关,与师生之间的磨合有关,与每一次的培训活动有关……这一切,如同螺旋结构图所体现的,循序渐进,不可逾越。
二、“螺旋结构”蕴含着:在日常积累中寻找话题
张老师在培训中提到“选题要创新,切忌陈旧雷同。”选题要创新,靠大脑迸发出突发奇想是不行的。关键的矛盾点在于,你需要迸发灵感的时候,灵感却迟迟不来。生活需要积累,哪怕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极小的与众不同之处记录下来,当一定的条件形成,就会将以往的话题不由自主地联系起来。
人是不可能突然间达到质的飞跃的,我们需要在别人的观点中,汲取思想的精华,然后在经过再次思考,进行实践,从而获得经验。譬如:一位老师“建立错题本”的方法,让我觉得有种志同道合的感觉。建立错题本的作用在于:教师可以针对重难点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困惑点抓住;家长可以明确孩子需要帮助的所在。我建立“错题本”的要求是这样定的:将题目要求、原题抄写下来后改错,然后再在试卷上改错。
凡是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改写的,他们进步很快。经过几次小测试,这些学生最先体会到成功地乐趣,于是一次比一次认真。循环往复,效果很明显。“螺旋结构”理论的思想,也由此体现。
在培训中,有一条“定期归类整理”让我思绪颇多。也许,我所建立的“错题本”,思想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我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积累,过渡到“归类整理”这个环节。我感受到了这个环节与我日常积累的联系,我相信,实践“定期归类整理”的过程将为期不远。
三、“螺旋结构”蕴含着:在量变到质变的思想中感悟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体现的事物由量变转为质变的思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起初,我难以理解。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从科学的角度反映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来的DNA螺旋结构模型,又进一步使抽象的思想变得直观。
螺旋结构模型的直观,不断的冲击着我的思想。如:我曾在测试的时候,将每个学生的错误点进行记录,并将他们当作自己的“错题档案材料”积累下来。教一年级的时候,是对学生错题现象的记录。其实,当时我的反思能力有限,虽然记录了,却缺少分析和改进的方法,所以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没有明显提高。而且,我只关注学生的相关积累,如学生的团结合作思想,倾听能力,参与意识……再次看到“事事洞察皆学问”,联想起张老师第一次到我校给老师的课做点评时,自己也不会深入思考。二年级的时候,一面对一年级的错题原因再次予以分析,一面对二年级的错题现象继续记录和分析。从中找出一、二年级知识难点的相通点。在复习的时候,把错误的题出成试题,将错题的学生分类进行小组辅导,终于,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当我再次进行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又派上了用场。自己慨叹勤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节省了时间。两年的时间,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于是,就越发的喜欢“螺旋结构”,就越发的喜欢积累和思考,就越发的喜欢探究的感觉。
四、“螺旋结构”蕴含在多种知识领域中
在培训的当晚,看了一本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谈读书治学》。书中谈到了苏轼的诗、词、画的造诣,这种在多种知识领域研究的深入,让我有所思考:学习,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积累的多了,很多看似陌生的知识,也会建立某种联系。积累的资料多了,总没有什么坏处的。
“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上医医未病。”这是教师角色和医生角色的反映。“肝病传及肾,心病传及肝。”又与教育中迁移的作用有了丝丝联系。第一次教一年级,说话多,喝水少;第二次教一年级,课堂上赋予几个特别的手势,效果明显。因为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视觉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数数的同时,配合着音乐的节拍,学生掌握的快,注意力更集中。因为这样的实践活动,我理解了赞科夫的一句话“高速度,要从减少重复中加快速度。”
当然,我只举了教育和医学之间的联系,相信读书的领域越多,这样的“螺旋结构”所体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明显。
五、“螺旋结构”渗透在培训中,从无知得到启发
曾经不善于从别人的话语中倾听,现在感觉是自己的视野太窄。从培训活动中,同事们安静的倾听,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我知道咱们老师培训也很累……”听到这样的话语,感受着这样的认可,体会着这样的关心,我们有哪个老师会不尊重自己呢?是啊,最好的辛苦是别人承认自己的付出。
培训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培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体会了“螺旋结构”所体现的思想。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应该会不断的得到补充和改进。
数学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为期三天的青年教师培训学习已经结束,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收获了什么?”翻看培训之间做的学习笔记,那可谓是收获满满。我又问了自己另外一个问题:“经过三天培训,你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呢?”我不敢说,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其实培训就像是一棵种子,只有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脚踏实地的追求,才能成为一位为学生所敬,为家长所爱,为社会放心的有建树的教师。我想把自己在培训中的几点小小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专业成长是教书育人的基石
徐校长在开班致辞中,从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专业投入与专业情怀以及树立主人翁意识四个方面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希望。徐校长把“专业”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我们周围有很多会唱歌的人,但不全是专业的音乐人;我们周围有很多会做题的人,但不一定是专业的学科教师;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我们需要潜心研究学科专业的规律,潜心研究学科教学的章法,让学生乐学,善思,让他们逐渐具备多学科多角度看世界的眼光。我至今还能记得我的学生时代,英语早读课时,我的英语老师总会拿着一本厚厚的英语词典,在我们背书时,她就学习几个新的英语单词。培训中,杨小锋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她在英语课题研究中的经验——站上讲台并不是专业成长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二、教育之路与幸福为伴
漆书记以“做教育路上幸福的旅者”为主题,跟青年教师分享了自己27年的从教之路。在他分享的一些小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教育事业从未减少的热情以及他在自己教学生涯中体会到的特有的幸福感。回忆我的从教之路,我想不出当年是什么高大上的理由让我选择了这条路,大概是在我青春年少不懂事时我的.初中班主任对我的指引,或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鼓励我当语文课代表时的感动,或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对我说的一句浅浅的激励的话。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不止教学事务的繁忙与劳累,更多的是作为一名老师在学生获得成长与进步时的幸福感。他们曾经用幸福感感染了我,我也愿同样将我在教学路上的幸福感带给学生。
曾经我们特别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想作为蜡烛已经远远不够。正如漆书记提到的“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教育不只是谋生,更是生活本身。”相比蜡烛,我更愿意成为自己,成为学生心中有特点的老师,成为一个不止传递知识,更要传播幸福的老师。
三、大与小有时并不是反义词
从教之初我就在心中默默宣誓:“我要努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教育事业——好大一个命题,和自己小小的身躯相比貌似不那么匹配。每天坐在办公室改着一本本小小的作业本,解答着一个个学生的小小的疑问,貌似和教育这个大事业还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随着从教时间的延长,我慢慢体会到大事业就是从小事中做出来的。在培训中,蒲老师分享了去昭觉支教的经历,她在那里上了一年的英语课,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和外部条件的诸多限制,虽说学生英语成绩没有大为改观但班平均成绩也提高了十几分。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尽着自己小小的努力,改变着那里的孩子们,给孩子们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还有好多年轻的班主任分享了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小事,教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创新奖励机制(给学生织围巾、班级拍卖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班干部培养、清洁责任制)、开展有意义的班会活动、夜晚陪学生在树下谈心等小小的方法和小小的故事,但教育这个大事业正是需要从这些小事中一点点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四、做教师要内外兼修
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场所和渠道,而教师的声音、板书、仪态妆容服饰这些外在的东西也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胡乐老师、王智老师、黎霞老师三位老师则从这三方面对青年教师做了基础课程的培训,要想都做得很好,三天培训是不够的,他们给我们指引了方向,重点还在于日积月累的感悟与练习。多读书,多旅行,多多去体验不一样的世界百态,成为一个心中装有大世界的内外兼修的老师,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
不敢说自己能够做得多好,但在绵外这个大家庭中,不敢不努力奋斗,身边有太多的榜样,有太多为了事业不懈追求的同事,有太多和学生一起感动的故事。愿自己从小事做起,内外兼修,成长为一名更专业,更幸福,更为学生喜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