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4/12/16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3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最终学生的体质、体育知识、体育能力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在孩子们的眼里,运动技能学习是枯燥乏味、是灰色的。尤其是怕捆绑的课堂。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扬,体育教师只有紧紧抓住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体育运动的无限魅力,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目的的设计,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无限潜能,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焕发出体育课堂的生命活力,真正体现体育课堂的价值与要求。造成小学生不爱上体育课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制约了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的因素

原因一:教法简单态度粗暴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化,例如有些教师强调“实效”,准备活动均是慢跑、准备操,学生觉得没有一点新鲜感,课堂就没有了吸引力。教学进度无序化,随心所欲,今天想开展什么活动就开展什么活动,不能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个单元的基本运动技能,因而也就无法使学生通过掌握技能对体育产生兴趣。对一些“后进生”,教师不是主动地帮助他们,而是说他们“笨”、“呆头呆脑”,讽刺挖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原因二:要求过高 脱离实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掌握技能的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而是脱离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预设过高的教学目标,“跳跃式”教学,学生根本接受不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丧失了信心,只好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敷衍了事,从而使体育课堂失去了价值功能。

原因三:条件制约内容单薄

新课程标准给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授课空间,在编写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时,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进行编写,教学计划不完整、不系统,形成一种“师本课程”。一但体育教师换岗、调离,学生就无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受场地、器材的制约,如我校同一场地上有三个班级上课,噪音的干扰、器材的分配不均,都会使课堂褪色。

二、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

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严重抑制了课堂教与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教师只有积极探究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方法,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精彩纷呈,富有实效。在实践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几条有效教学的策略,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教学活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假如体育教育仅仅只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缺乏兴趣的培养,激情的感染,则会使学生因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就会出现“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兴趣的激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课堂中的学习内容要充满活力。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最大魅力所在。如富有竞争和挑战的项目:爬杆、投篮比赛、小组接力等,这些项目要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并请动作完成标准、规范的同学进行示范,这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增强了信心。教师通过讲解方法、规则等,营造激烈活跃的教学场景,让孩子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喜得收获。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赛,如:百米飞人跑、运球PK赛、小篮球对抗赛、“小少林”展示活动等。通过比高、比远、比反应、比作风等,评选出各种特色的体育小明星:“小飞人”“跳远王”“大力士”等,吸引更多学生的运动目光,迸发出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

其次,课堂中体育教师本身要有激情。教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示范动作、哨声以及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处处都要体现出健康向上,充满热情的气质。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情绪、亲切的教态出现在体育课堂中时,学生会感到可亲可爱、情趣盎然。以激情点燃激情,以激情碰撞激情,激发出学生的运动兴趣,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运用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既要突出重点、难点,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动负荷要由弱到强,不要波动太大,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并通过掌握运动技能对体育产生兴趣。在练习方法上要多样化,要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投掷课上的《投掷轻物》的教学中改变一贯采用的投掷沙包教学,而运用自制的投掷物——废旧报纸揉成团,外包垃圾袋。课堂中五颜六色的“飞行物”在空中飞翔,学生在模拟“打雪仗”的情境中欢快地奔跑,教学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在高跷的教学中,用王老吉的易拉罐做成“高跷”,降低了难度,这种“新型”运动器材给学生带来了欣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执教《勤劳团结的小蚂蚁》一课时,运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束来展开教学。共设四个教学环节: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阶段——蚂蚁站队;2、激活思维掌握技能阶段——蚂蚁运粮;3、合作探究拓展能力阶段——蚂蚁护卫;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蚂蚁回家。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活力,而且需要不断合作、不断努力的童话故事情节里,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在课的设计上紧紧捕捉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性强、注意力容易集中也容易分散、思维活跃等特点,运用师生“情感”的注入和培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采取一系列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措施,发展了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全身协调能力,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了体育技能,同时也让学生在玩耍中领悟到了集体力量大无比的真谛。

(三)改变教学形式,加深教学广度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同伴的影响力是排在第一位的。在体育课堂中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学习”,“社交式活动”,其实是利用集体辐射的作用,促进思维、交融情感,从而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小团队学习”,把全班同学根据综合情况分成4个梯队(人数以40个为例),即 在建立小团队的过程中尊重“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组长依次从第二、三、四梯队中各挑选一名组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小组。(按学生的身高来分队,高个子一队,个子矮的一队)既保证10个组间综合素质均衡,又确保各个小组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同组异质”的小组内部可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聚集集体的智慧,在合作中增强竞争的实力。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一次,我让学生创想“桥”的形状:有用垫子搭的“石板桥”,有用身体搭成的“四孔桥”,有用跳箱盖搭成的“灵桥”……一座座桥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组间同质”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追赶。把课堂中的活动变成小组竞赛活动,能变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要为小组出力,不能拖后腿,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巧用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中的评价机制要多元,从多方位、多角度评价每一个学生。我在评定学生总成绩时,采用“4合1”形式,即:①学习态度及课堂表现15%。②出勤情况5%。③平时技能掌握情况及提高的幅度40%。④期末测试情况40%;多年的实践表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平时的`努力程度作出评价,能使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后,大大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参与活动的强烈激情。

在体育课堂评价中不仅要量化评价,更需要质性评价。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体育老师的语言性评价,要以鼓励为先,表扬为主。例如:在跳远教学时,有一学生落地动作做得非常轻盈,我用了一句:看,李佳欣的落地像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一样”。既肯定了她的动作质量,又对其他学生提出了一个形象的要求。课堂中“你展示的动作太漂亮了”“老师也得要向你学习了”“你的冲拳非常有力”……这些富有个性化的表扬都会给课堂增添色彩。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隐形表扬”“及时表扬”。例如,当学生很好地完成练习时,教师及时竖起大拇指给予无声的奖励;当学生完成一个优美动作时,掌声响起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当学生做小动作、精神不集中时,教师轻拍学生的肩膀或后背,给予警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是师爱的表现。当学生对你说“谢谢老师”,当学生硬拉着你的衣角想对你表白什么时,就是对老师的信任、尊敬,体育课效益也就由此而来。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追求实现教学的高效率,让体育课堂显现生命的张力,真正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

2022年版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对比2011版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如何落实到课中?

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三个维度。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常常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能与体育技能,以获得更好的体育考核成绩或者在体育比赛中获得更好的名次,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很多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趋于片面化。拥有很好的体能和体育技能,却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导致在赛场上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的情况存在于很多学生的身上,他们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理能力,难以展现自己的风采。

运动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课中不断练习,课后坚持锻炼一小时,不断提升体能及技战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练赛,并且对不够自信的学生给予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勇敢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以及积极的竞技精神。同时在课后布置作业。引导学生与家长进行亲子体能练习及课上前滚翻技术动作的练习。加强学生对体育技能及体能技战术的学习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提高学生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行为和状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以及调控情绪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技术动作,如前滚翻教学中需要保护帮助时,树立为对方负责,不能“无效”保护帮助。体能比赛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输赢,使学生在团队活动中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和品质。

增强学生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

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自己超越,用良好的心态看待运动成果或比赛过程,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加设计比赛场景,通过体验和比赛了解规则精神,能够超越自己,或失败中承受挫折。体会责任、担当,最终达到人格教育的目标,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培养拥有综合素养,拥有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意识,拥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之一,同样需要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达成各种素养外,还必须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及竞赛,让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养成。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同时为了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

本次新课标中课程理念部分新增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的相关要求。基于此,我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旨在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与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领悟体育的意义。

“教会”——运动技能“教”起来,问题导向激思维

“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教”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分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还要指导学生“会学”。

因此,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做好单元问题设计和课时问题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以《“8”字跳长绳》一课为例,通过搭建“入绳后的落位点在哪?”、“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花样跳长绳的创意?”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将问题链渗透于课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练中思、思中悟,充分体会和理解动作技能的要点和细节,养成善于观察习惯、理解自评和互评的标准,从而帮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勤练”——校内校外“练”起来,掌握技能提素质

“勤练”指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合理地设置练习内容,同时科学把握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基于“勤练”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重点在于强化“激趣”和引导“参与”。

基于“勤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某些技能的项目性质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例如耐久跑项目,如果练习手段只是单一的跑圈,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了。若是我们采用图形跑或者加入定向越野的方式进行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停地进行奔跑,他们的耐力素质在无形间就得到了提升;其次,做好分层式教学。每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最后,落实体能“课课练”。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常赛”——集体较量“赛”起来,以赛代练促成长

“常赛”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的教学比赛。“常赛”中的“赛”并非只是正规高水平竞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习的技术动作随时安排比赛。基于“常赛”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教学比赛常态化。将“赛”多角度多形式地贯穿于单元教学的每一个课时之中;其次,校园比赛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主题设置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比赛,例如:“篮球嘉年华”、“跳绳赛”等;最后,线上竞赛全员化。结合“双减”背景下小学开展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合理地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时间不定期组织线上竞赛,鼓励全员参与,其中包含由学生个人参加的“单项赛”以及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赛”。通过各类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争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而“教会、勤练、常赛”是全面落实这项基础性工程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当针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形成、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与提升、练习手段的丰富与趣味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的教学思路与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与锻炼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从课程角度来说,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运动回归自然,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所具有的,因而,作为体育老师的我,更容易了解他们最真实,最天性的一面,更容易在轻松和悦的气氛中与他们沟通,在细微的角度,潜移默化的给他们以影响。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从年龄的节度而言,我觉得一个年轻教师具有更多亲近于小朋友的特质。在这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孩子们所接触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们身边充满新鲜的事物,这就满足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调皮总能让自己有不同的感受,但工作,尤其是人民教师的工作,总会使自己多一份责任感,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他们也希望老师能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原则,使他们也因为喜爱老师而好好学习。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以大人的眼光、以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在区分什么是对孩子适合的,什么是对孩子不适合的;什么是对孩子有利的,什么是对孩子不利的,于是,我们总喜欢以一种先知先觉的态度,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课堂上不能很好给予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示的空间和舞台。所以,当孩子破坏课堂纪律的时候我们总是指责他的不是,当学生测试成绩差的时候我们说他学习不努力,当学生与老师有对抗情绪的时候我们总是暴跳如雷,觉得这是“大逆不道”,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样的“教育”产生过“多大”的教育效果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读罢此书,深受启发。我将努力着,履行好体育教师的职责,用心走近学生。努力使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得到百分之百的发展!

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我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甚至连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精彩的感觉,就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体育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使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们要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尽头教学结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到自己在这场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让我们“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尽快适应“新课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5

新的体育课标颁布以来,我还没有仔细的研读过,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粗略的阅读了一下。新课标已逐渐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并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新课表更突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评价体育教学课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经过自身的肯定和选择。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学生体育活动中热情的程度。应该说,学生如是积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该课便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表现,主要反应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把握准确,以自己的自主学习为主,动机明确,活动兴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说明教师在该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说明的'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的课标带给我们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为如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6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首先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我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体育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文是我在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应和了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

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例如:教学比赛及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它本来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的,但在具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就行了,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或创造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

因此,针对新课程教材编注栏中众多的“自我测评”、“自我认识”、“自我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二、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法:

必须用“心”去作战,其实,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首先必须用“心”去进行教学。一切新的教学方法产生在教学观念转变之后。试观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走过的路,对课程标准新的理念逐渐接受和认可。只要将“心”用到教学上去,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1、在学生经验中吸取教学方法:

快速跑,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沿用竞技运动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直线跑,记时跑的方法,而孩子恰恰不是直线跑,而是喜欢用扭动着躯干的直线跑,传统的跑是单纯地发展跑速度,是与提高速度素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而生活中的快速跑正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孩子的自我展示以及心理满足的活动。

2、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

球类:传统的是从传球学起而外国排球是用手心把球托起如:我在上课时,课一开始,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而是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着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能在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进行热身运动。

学生在完成强度与密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后,不采用单调人工的口令徒手操,进行放松运动,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两脚开立闭目,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充分得到松弛,心旷神怡,从而有的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心率,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

由于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的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生动活泼的课堂,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其次,增加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可行范围内通过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戏及规则,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各自相应的提高。

如:我在上课时就采用游戏内容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师要创编出新奇的游戏方法。并增加难度来吸引他们,使他们在“乐中学”“玩中练”,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既使身心得到承受外部环境的锻炼,也使身心得到以向外释放能量和情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来了解群体活动的各种规则,并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来发展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角度出发,挖掘青少年日常娱乐活动的内容,并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在乐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所在。得到校及县领导的一致好评。这是一种在游戏中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古人常说:排阵无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培养的问题上,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思维上不要须因循定则,蓦然回首间,定会多有收获。

因此,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下,要从教学方法、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用示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导作用,通过形、声、色的应用;,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通过讨论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填空教学法、延伸教学法、立体教学法、启发的方式使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密切配合,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对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情境教学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对未知知识的探求都会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广播体操的多媒体教学、韵律体操的教学,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学生了解了某一游戏的方法以后,要求学生针对游戏名称对游戏的方法、规则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然后再根据改编后的游戏进行活动。可作为准备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具想象。“见多识广”,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在体育教学中我还针对中学生的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溶入了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

如:我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开讲时先设计了一个小谜语,然后由学生猜出谜底,从而导入课的主题.例如,一次上立定跳远的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谜语两手用力摆,双腿迅速蹬,展体似雄鹰,落地如青蛙。迷一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了,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一口同声地回答出所要学习的动做名称.通过这种猜谜式开讲的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这堂课学生练得 很起劲,不时还听到许多学生轻声诵着那首谜语.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把“七种活动”贯穿于平时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轻松愉快、乐观的心境,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我教学实践中,从教材方面,大胆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各自独立的目标内容,注重动作技术的训练,学科知识本位,书本为中心。以新课程教材为准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层次目标清晰,内容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五个学习领域互相联系,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把难、繁、窄、旧。唯大纲,唯课本,项目-训练-成绩,从教材中获得结论性的知识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浅、宽、活、新,形式为人-健康-锻炼 ,-生活-经验-适应-体验。重视过程,强调体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对老师来说,改变传统的以大纲和统编教材内容为准,以新课标为主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三级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基矗在展现课上,改变传统的以增强体质为指导,以竞技为中心,以技能为追求目标,突出生物功能。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身心多维健康观,围绕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把传统课程中的一言堂,传授者,管理者,体现权利,兵操式。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亲切,平等交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更深入的了解。新课标强调体育核心素养,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要素,通过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全方位让核心素养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教会勤练常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中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是落实“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基本要求。对于我们而言,如何“教会”,如何知道学生“学会”,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勤练”,“常赛”。新课标,新理念模式的体育课堂需要我们深研新课标,渗透,实践于教学课堂中。

教会

学生能用,会用是教师教会的重要标志。教会即是学生从理解,掌握到能用。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明白学习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学?作用是什么?知其所以然,然后反复去练习,知识能记住了,技能熟练掌握了,转而能够精准灵活的去运用,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会,学生能用、会用!

勤练

“练”是体育课堂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练”是“学”的'巩固与提升,两者相辅相成。把握好勤练的度至关重要,会让“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勤练不仅要练得多还要练的好。质量要有保证。练的动作要标准,利于身体发展,技能掌握,强度要到位,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练的形式要多样,利于激发兴趣,享受乐趣。

常赛

让比赛成为课堂常态。“赛”能够体现综合育人功效,通过“赛”对“练”的高层次强化,学生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练习成果利用比赛进行展示,学生在比赛展示过程,不仅提高了技能水平还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通过比赛就可以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赛”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助等的体育精神,通过“赛”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及浓厚的兴趣,锤炼品质。

学是前提、练是保障、赛是强化。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系统实施,有利于保障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在“学,练,赛”一体化课程体系下进行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8

听课,针对其中的两节课进行分析与反思,两节课授课年级不同,侧重点不同,教学风格也不同,但在达成教学目标方面都非常成功,值得我学习。

首先谈一下第一节课,这节课是三年级教材中的《跳跃与游戏》,首先是本课的整体设计都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课堂常规很重要,在这一点上,老师把握得很好,导入部分创设情境:以怎样跳过小河沟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泡沫栏架做障碍物,老师的循循善诱,安排了许多竞赛,灵活多样的跳法练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气氛,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二节课,授课内容是《前滚翻》,老师年轻而又有活力,他上的这节课就和他的人一样,非常有活力,充分体现了“自主、有效”四个字,导入新颖而又目的性极强,老师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组合,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同时,老师的及时评价和鼓励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和指责。而且教学中,老师也适当的参与,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音乐的运用,让孩子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情操。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要想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必须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沿着学生身心变化这条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法实施中,第一位老师设置同学的练习由易到难,让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并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

这次听课结束后,我不禁又陷入思考:记的在教研活动上,区教研室鲍德明老师说过,何谓一节成功的体育课,那就是让学生在体育练习中找到快乐,乐意出汗,喜欢上课,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是啊,体育课走在课改的前沿,对于“自主有效”课堂的建立,在体育课上看有可能会比较乱,但作为教师,一是要调控好课堂,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不要把本该活泼的体育课上成死气沉沉的方程式课堂,课堂上可以介入多种元素,物理的、艺术的、语言的等等。

“课堂不要怕乱,我们要做到创新,就不怕有新情况出现,如果把孩子当成机器人,那我们的体育课也就走进死胡同了,”鲍老师的话很中肯,也很实在:“一堂课包括很多因素,课的部分之间的衔接,授课内容以及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的练习密度、练习强度、主动参与性,课堂目标达成率,还有最重要一点,那就是安全,所有这些都要求老师能够提前预设到。”可见,体育课对于老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争取做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9

新的体育课标颁布以来,我还没有仔细的研读过,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粗略的阅读了一下。新课标已逐渐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并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新课表更突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评价体育教学课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经过自身的肯定和选择。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学生体育活动中热情的程度。应该说,学生如是积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该课便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表现,主要反应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把握准确,以自己的自主学习为主,动机明确,活动兴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说明教师在该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说明的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的课标带给我们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为如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近阶段的学习《体育新课标》,通过自学、看录像、听讲座等多种形式,并积极实施,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到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教学过分关注学生的运动量,重视机械地练,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感到学校和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在平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我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转变自己的教学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本人真正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使过去那种师道尊严不见了,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在我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羊”,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的动作和要领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当然可不必过分强调,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三、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对体能、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微笑,一朵小红花,掌声和鼓励等。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行不行,努力就行!”“好不好,进步就好!”。

新课程带来了新变化,使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要更加努力,焕发出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我们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1

体育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课改理念应主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但在最近组织的评优课上,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存在偏差,不得不引人思考。

一、教学要注重实效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有大场地不用,而是在很小的场地上或在篮球场上上课,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活动量达不到要求。再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也只是围绕学生“玩得兴趣”做文章,课堂场面看似热闹,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锻炼。一节快速跑课只在十几米的场地上安排学生跑4次,游戏安排也是没有什么锻炼价值的拼图“2008”,其结果是把课的运动负荷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课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体育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健康第一”应该首先保证学生体能的增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就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单一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要全面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准练习,由于投掷物太轻,投中的学生很少,教师在评价时只鼓励投中的学生,而没有投中的学生则出现了消极练习的现象。其实投准只不过是一种练习手段,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才是目的,只要学生参与了,教师都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时机和评价的角度。在体操练习中,有位学生在给同伴保护帮助的时候漫不经心,发生了学生摔倒受伤的事故。教师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加强责任心的教育,而他却对学生进行了勇敢精神的教育。体育课上,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就应当首先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评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必须应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增强责任感等,这些教育随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思想教育就是不合格的体育课。

有的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落实在课堂,评价还是教师一人的事情。尽管教师很累,但效果不好,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很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滚动4次,有的让学生创造过障碍方法,有的让学生创造玩的方法等。但练习之后要看学生练习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都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出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自主要有目标,要体现成功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例如,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讨论滚动方法,让学生实践把纸片放在胸前活动中怎样才能不掉下来,等等。但学生不知道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达到什么要求才算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标设计:创造了3种滚动方法、跑了4次纸片不掉下来才算成功。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目标讨论、探究、实践。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有了依据,评价就会科学合理、具体生动。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间,没有目标要求,没有相应的评价,那么这种自主只是一种放任。

四、注重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一只哨子通领课堂,对学生“统”的过死,教师虽然很卖力,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然不理想。有位教师在武术课上用枯燥的训练方法替代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毫无生气,体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关键就是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死板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利用所学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同时进行武德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

五、评课反思

(一)努力学习,加强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注意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新的知识信息,注重自身教学研究。如果不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研究,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操作和评价往往具有片面性。实践证明,任何一堂好课,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一节课只自己说好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其他人说好,包括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新课程的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对新课程目标完成了多少,对新理念体现了多少,学生上课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评定标准。而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只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自己是否真正地努力过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就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对课堂教学付出了多少?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对新课标研究得有多深?对于运动训练,有人说,平日训练的水平就是比赛的水平。对于新课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平日研究多少,上课就能体现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要多加强横向联系。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互相看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纵向联系,求得同行专家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是课改指南,《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试教通讯》等刊物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努力学习和理解。

(二)注重教学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上,如果能处理好细小环节,针对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教育渗透,对教师来讲可能没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例如,平时课上经常有以下现象:自觉地去帮助别人、主动帮助教师安排器械、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小心从器械上掉下来或不小心摔倒了、不按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对小组长指挥不服从、自我展示时向后退、怕苦怕累,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动态的,如果教师不闻不问,那就会一晃而过,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原来体育课是这么上法,我表现得好(积极)或不好(消极)老师看不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师也不管。这时,学生的惰性就会抑制其积极性。其结果是符合学生口味的练习就去做,不符合口味的就去应付。要知道,体育课不只是完成技能目标的问题,还有其他维度目标需要完成。所以说,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去观察,去考虑,去处理。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更要考虑教师自身对课的设计是否周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多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每周研究一节课,或者每两周研究一节课,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研究要从一个点上去搞突破,这个点就是一个班或一个现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那学生更不会有什么激情可言。所以说,在课上教师要善于“煽情”,用优美规范的动作,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练习,这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教材内涵的开发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不要一味幼儿化,不要一味迎合学生。学生是主体,但他们是不成熟的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只是对教材的选择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挖掘。这是比较难的一项工程,只有想办法挖掘才能挖出来。此外,教学场地器械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办法之一。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2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每个教师重点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版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习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但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谨慎仔细,考虑周全,使必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己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内容,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一定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总之在我教学实践中,从教材方面,大胆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各自独立的目标内容,注重动作技术的训练,学科知识本位,书本为中心。以新课程教材为准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层次目标清晰,内容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五个学习领域互相联系,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把难、繁、窄、旧。唯大纲,唯课本,项目-训练-成绩,从教材中获得结论性的知识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浅、宽、活、新,形式为人-健康-锻炼,-生活-经验-适应-体验。重视过程,强调体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对老师来说,改变传统的以大纲和统编教材内容为准,以新课标为主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三级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基础。在展现课上,改变传统的以增强体质为指导,以竞技为中心,以技能为追求目标,突出生物功能。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身心多维健康观,围绕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把传统课程中的一言堂,传授者,管理者,体现权利,兵操式。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亲切,平等交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3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每个教师重点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版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习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但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谨慎仔细,考虑周全,使必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己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内容,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一定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总之在我教学实践中,从教材方面,大胆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各自独立的目标内容,注重动作技术的训练,学科知识本位,书本为中心。以新课程教材为准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层次目标清晰,内容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五个学习领域互相联系,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把难、繁、窄、旧。唯大纲,唯课本,项目-训练-成绩,从教材中获得结论性的知识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浅、宽、活、新,形式为人-健康-锻炼,生活-经验-适应-体验。重视过程,强调体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对老师来说,改变传统的以大纲和统编教材内容为准,以新课标为主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三级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基础。在展现课上,改变传统的以增强体质为指导,以竞技为中心,以技能为追求目标,突出生物功能。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身心多维健康观,围绕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把传统课程中的一言堂,传授者,管理者,体现权利,兵操式。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亲切,平等交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学习方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新课表更突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评价体育教学课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经过自身的肯定和选择。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学生体育活动中热情的程度。应该说,学生如是积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该课便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表现,主要反应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把握准确,以自己的自主学习为主,动机明确,活动兴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说明教师在该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说明的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的课标带给我们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为如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4

体育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课改理念应主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但在最近组织的评优课上,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存在偏差,不得不引人思考。

一、教学要注重实效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有大场地不用,而是在很小的场地上或在篮球场上上课,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活动量达不到要求。再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也只是围绕学生“玩得兴趣”做文章,课堂场面看似热闹,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锻炼。一节快速跑课只在十几米的场地上安排学生跑4次,游戏安排也是没有什么锻炼价值的拼图“20xx”,其结果是把课的运动负荷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课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体育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健康第一”应该首先保证学生体能的增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就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单一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要全面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准练习,由于投掷物太轻,投中的学生很少,教师在评价时只鼓励投中的学生,而没有投中的学生则出现了消极练习的现象。其实投准只不过是一种练习手段,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才是目的,只要学生参与了,教师都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时机和评价的角度。在体操练习中,有位学生在给同伴保护帮助的时候漫不经心,发生了学生摔倒受伤的事故。教师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加强责任心的教育,而他却对学生进行了勇敢精神的教育。体育课上,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就应当首先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评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必须应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增强责任感等,这些教育随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思想教育就是不合格的体育课。

有的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落实在课堂,评价还是教师一人的事情。尽管教师很累,但效果不好,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很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滚动4次,有的让学生创造过障碍方法,有的让学生创造玩的方法等。但练习之后要看学生练习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都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出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自主要有目标,要体现成功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例如,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讨论滚动方法,让学生实践把纸片放在胸前活动中怎样才能不掉下来,等等。但学生不知道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达到什么要求才算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标设计:创造了3种滚动方法、跑了4次纸片不掉下来才算成功。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目标讨论、探究、实践。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有了依据,评价就会科学合理、具体生动。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间,没有目标要求,没有相应的评价,那么这种自主只是一种放任。

四、注重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一只哨子通领课堂,对学生“统”的过死,教师虽然很卖力,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然不理想。有位教师在武术课上用枯燥的训练方法替代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毫无生气,体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关键就是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死板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利用所

学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同时进行武德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

五、评课反思

(一)努力学习,加强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注意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新的知识信息,注重自身教学研究。如果不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研究,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操作和评价往往具有片面性。实践证明,任何一堂好课,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一节课只自己说好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其他人说好,包括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新课程的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对新课程目标完成了多少,对新理念体现了多少,学生上课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评定标准。而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只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自己是否真正地努力过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就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对课堂教学付出了多少?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对新课标研究得有多深?对于运动训练,有人说,平日训练的水平就是比赛的水平。对于新课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平日研究多少,上课就能体现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要多加强横向联系。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互相看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纵向联系,求得同行专家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是课改指南,《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试教通讯》等刊物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努力学习和理解。

(二)注重教学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上,如果能处理好细小环节,针对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教育渗透,对教师来讲可能没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例如,平时课上经常有以下现象:自觉地去帮助别人、主动帮助教师安排器械、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小心从器械上掉下来或不小心摔倒了、不按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对小组长指挥不服从、自我展示时向后退、怕苦怕累,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动态的,如果教师不闻不问,那就会一晃而过,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原来体育课是这么上法,我表现得好(积极)或不好(消极)老师看不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师也不管。这时,学生的惰性就会抑制其积极性。其结果是符合学生口味的练习就去做,不符合口味的就去应付。要知道,体育课不只是完成技能目标的问题,还有其他维度目标需要完成。所以说,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去观察,去考虑,去处理。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更要考虑教师自身对课的设计是否周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多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每周研究一节课,或者每两周研究一节课,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研究要从一个点上去搞突破,这个点就是一个班或一个现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那学生更不会有什么激情可言。所以说,在课上教师要善于“煽情”,用优美规范的动作,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练习,这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教材内涵的开发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不要一味幼儿化,不要一味迎合学生。学生是主体,但他们是不成熟的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只是对教材的选择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挖掘。这是比较难的一项工程,只有想办法挖掘才能挖出来。此外,教学场地器械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办法之一。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体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如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让人欣喜不已。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和收获。如果教师不能领会课程标准的真正含义的话,那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就会被老师误认为“放羊式”教学了。如此看来,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精神上,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改造、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喜欢的可以亲身体验的、有兴趣的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教学活动,以健康、快乐教学为中心,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手段,培养终身体育为目的。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如: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再就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至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行实施教育,就必然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实施面临的问题。首先,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5

20xx年版《体育与健康》课标看着与旧版相似,但不管是从课程性质还是课程理念,都改变了好多。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上要通过“学〞“练〞“赛〞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开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能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快乐简单的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方案、内容是否完成,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阔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效劳,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能增进喜欢上体育课进而到达爱锻炼身体的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在我的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经常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这样我就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等,使学生爱上学习工程。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如一年级在学习七彩阳光播送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6

新的体育课标颁布以来,我还没有仔细的研读过,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粗略的阅读了一下。新课标已逐渐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并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新课表更突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评价体育教学课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经过自身的肯定和选择。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学生体育活动中热情的程度。应该说,学生如是积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该课便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表现,主要反应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把握准确,以自己的自主学习为主,动机明确,活动兴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说明教师在该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说明的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的课标带给我们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为如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7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每个教师重点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版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习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但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谨慎仔细,考虑周全,使必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己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内容,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一定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总之在我教学实践中,从教材方面,大胆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各自独立的目标内容,注重动作技术的训练,学科知识本位,书本为中心。以新课程教材为准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层次目标清晰,内容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五个学习领域互相联系,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把难、繁、窄、旧。唯大纲,唯课本,项目-训练-成绩,从教材中获得结论性的知识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浅、宽、活、新,形式为人-健康-锻炼,-生活-经验-适应-体验。重视过程,强调体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对老师来说,改变传统的以大纲和统编教材内容为准,以新课标为主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三级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基础。在展现课上,改变传统的以增强体质为指导,以竞技为中心,以技能为追求目标,突出生物功能。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身心多维健康观,围绕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把传统课程中的一言堂,传授者,管理者,体现权利,兵操式。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亲切,平等交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8

新的体育课标颁布以来,我还没有仔细的研读过,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粗略的阅读了一下。新课标已逐渐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并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新课表更突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评价体育教学课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经过自身的肯定和选择。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学生体育活动中热情的程度。应该说,学生如是积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该课便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表现,主要反应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把握准确,以自己的自主学习为主,动机明确,活动兴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说明教师在该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说明的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的课标带给我们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为如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9

教学是课程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首先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我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体育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文是我在进行基础课程实践与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应和了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影响。新课程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

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例如:教学比赛及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它本来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的,但在具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就行了,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或创造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程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

因此,针对新课程教材编注栏中众多的“自我测评”、“自我认识”、“自我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二、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法:

必须用“心”去作战,其实,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首先必须用“心”去进行教学。一切新的教学方法产生在教学观念转变之后。试观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走过的路,对课程标准新的理念逐渐接受和认可。只要将“心”用到教学上去,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1、在学生经验中吸取教学方法:

快速跑,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沿用竞技运动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直线跑,记时跑的方法,而孩子恰恰不是直线跑,而是喜欢用扭动着躯干的直线跑,传统的跑是单纯地发展跑速度,是与提高速度素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而生活中的快速跑正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孩子的自我展示以及心理满足的活动。

2、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

球类:传统的是从传球学起而外国排球是用手心把球托起如:我在上课时,课一开始,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而是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着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能在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进行热身运动。

学生在完成强度与密度较的教学任务后,不采用单调人工的口令徒手操,进行放松运动,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两脚开立闭目,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充分得到松弛,心旷神怡,从而有的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心率,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

由于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的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生动活泼的课堂,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其次,增加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可行范围内通过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戏及规则,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各自相应的提高。

如:我在上课时就采用游戏内容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师要创编出新奇的游戏方法。并增加难度来吸引他们,使他们在“乐中学”“玩中练”,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既使身心得到承受外部环境的锻炼,也使身心得到以向外释放能量和情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来了解群体活动的各种规则,并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来发展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角度出发,挖掘青少年日常娱乐活动的内容,并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在乐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所在。得到校及县领导的一致好评。这是一种在游戏中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古人常说:排阵无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培养的问题上,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思维上不要须因循定则,蓦然回首间,定会多有收获。

因此,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下,要从教学方法、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用示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导作用,通过形、声、色的应用;,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通过讨论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填空教学法、延伸教学法、立体教学法、启发的方式使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密切配合,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对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情境教学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对未知知识的探求都会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广播体操的多媒体教学、韵律体操的教学,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学生了解了某一游戏的方法以后,要求学生针对游消称对游戏的方法、规则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然后再根据改编后的游戏进行活动。可作为准备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具想象。“见多识广”,不仅使学生积累了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在体育教学中我还针对中学生的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溶入了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

如:我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开讲时先设计了一个小谜语,然后由学生猜出谜底,从而导入课的主题。例如,一次上立定跳远的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谜语两手用力摆,双腿迅速蹬,展体似雄鹰,落地如青蛙。迷一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了,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一口同声地回答出所要学习的动做名称.通过这种猜谜式开讲的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这堂课学生练得很起劲,不时还听到许多学生轻声诵着那首谜语.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把“七种活动”贯穿于平时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轻松愉快、乐观的心境,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我教学实践中,从教材方面,胆,传统教学中的各自立的目标内容,注重动作技术的训练,学科知识本位,书本为中心。以新课程教材为准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层次目标清晰,内容有较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五个学习领域互相联系,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把难、繁、窄、旧。唯纲,唯课本,项目—训练—成绩,从教材中获得结论性的知识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浅、宽、活、新,形式为人—健康—锻炼—生活—经验—适应—体验。重视过程,强调体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对老师来说,改变传统的以纲和统编教材内容为准,以新课标为主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三级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基矗在展现课上,改变传统的以增强体质为指导,以竞技为中心,以技能为追求目标,突出生物功能。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身心多维健康观,围绕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把传统课程中的一言堂,传授者,管理者,体现权利,兵操式。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亲切,平等交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0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从课程角度来说,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运动回归自然,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所具有的,因而,作为体育老师的我,更容易了解他们最真实,最天性的一面,更容易在轻松和悦的气氛中与他们沟通,在细微的角度,潜移默化的给他们以影响。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从年龄的节度而言,我觉得一个年轻教师具有更多亲近于小朋友的特质。在这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孩子们所接触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们身边充满新鲜的事物,这就满足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调皮总能让自己有不同的感受,但工作,尤其是人民教师的工作,总会使自己多一份责任感,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他们也希望老师能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原则,使他们也因为喜爱老师而好好学习。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以大人的眼光、以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在区分什么是对孩子适合的,什么是对孩子不适合的;什么是对孩子有利的,什么是对孩子不利的,于是,我们总喜欢以一种先知先觉的态度,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课堂上不能很好给予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示的空间和舞台。所以,当孩子破坏课堂纪律的时候我们总是指责他的不是,当学生测试成绩差的时候我们说他学习不努力,当学生与老师有对抗情绪的时候我们总是暴跳如雷,觉得这是“大逆不道”,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样的“教育”产生过“多大”的教育效果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读罢此书,深受启发。我将努力着,履行好体育教师的职责,用心走近学生。努力使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得到百分之百的发展!

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我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甚至连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精彩的感觉,就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体育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使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们要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尽头教学结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到自己在这场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让我们“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尽快适应“新课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1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首先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我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体育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文是我在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应和了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

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例如:教学比赛及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它本来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的,但在具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就行了,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或创造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

因此,针对新课程教材编注栏中众多的“自我测评”、“自我认识”、“自我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二、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法:

必须用“心”去作战,其实,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首先必须用“心”去进行教学。一切新的教学方法产生在教学观念转变之后。试观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走过的路,对课程标准新的理念逐渐接受和认可。只要将“心”用到教学上去,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1、在学生经验中吸取教学方法:

快速跑,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沿用竞技运动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直线跑,记时跑的方法,而孩子恰恰不是直线跑,而是喜欢用扭动着躯干的直线跑,传统的跑是单纯地发展跑速度,是与提高速度素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而生活中的快速跑正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孩子的自我展示以及心理满足的活动。

2、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

球类:传统的是从传球学起而外国排球是用手心把球托起如:我在上课时,课一开始,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而是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着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能在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进行热身运动。

学生在完成强度与密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后,不采用单调人工的口令徒手操,进行放松运动,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两脚开立闭目,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充分得到松弛,心旷神怡,从而有的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心率,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

由于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的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生动活泼的课堂,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其次,增加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可行范围内通过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戏及规则,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各自相应的提高。

如:我在上课时就采用游戏内容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师要创编出新奇的游戏方法。并增加难度来吸引他们,使他们在“乐中学”“玩中练”,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既使身心得到承受外部环境的锻炼,也使身心得到以向外释放能量和情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来了解群体活动的各种规则,并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来发展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角度出发,挖掘青少年日常娱乐活动的内容,并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在乐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所在。得到校及县领导的一致好评。这是一种在游戏中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古人常说:排阵无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培养的问题上,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思维上不要须因循定则,蓦然回首间,定会多有收获。

因此,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下,要从教学方法、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用示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导作用,通过形、声、色的应用;,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通过讨论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填空教学法、延伸教学法、立体教学法、启发的方式使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密切配合,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对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情境教学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对未知知识的探求都会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广播体操的多媒体教学、韵律体操的教学,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学生了解了某一游戏的方法以后,要求学生针对游戏名称对游戏的方法、规则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然后再根据改编后的游戏进行活动。可作为准备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具想象。“见多识广”,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在体育教学中我还针对中学生的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溶入了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

如:我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开讲时先设计了一个小谜语,然后由学生猜出谜底,从而导入课的主题.例如,一次上立定跳远的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谜语两手用力摆,双腿迅速蹬,展体似雄鹰,落地如青蛙。迷一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了,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一口同声地回答出所要学习的动做名称.通过这种猜谜式开讲的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这堂课学生练得 很起劲,不时还听到许多学生轻声诵着那首谜语.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把“七种活动”贯穿于平时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轻松愉快、乐观的心境,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我教学实践中,从教材方面,大胆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各自独立的目标内容,注重动作技术的训练,学科知识本位,书本为中心。以新课程教材为准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层次目标清晰,内容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五个学习领域互相联系,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把难、繁、窄、旧。唯大纲,唯课本,项目-训练-成绩,从教材中获得结论性的知识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浅、宽、活、新,形式为人-健康-锻炼 ,-生活-经验-适应-体验。重视过程,强调体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对老师来说,改变传统的以大纲和统编教材内容为准,以新课标为主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三级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基矗在展现课上,改变传统的以增强体质为指导,以竞技为中心,以技能为追求目标,突出生物功能。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身心多维健康观,围绕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把传统课程中的一言堂,传授者,管理者,体现权利,兵操式。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亲切,平等交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2

新的体育课标颁布以来,我还没有仔细的研读过,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粗略的阅读了一下。新课标已逐渐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并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新课表更突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评价体育教学课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经过自身的肯定和选择。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学生体育活动中热情的程度。应该说,学生如是积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该课便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表现,主要反应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把握准确,以自己的自主学习为主,动机明确,活动兴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说明教师在该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说明的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的课标带给我们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为如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3

4月21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正式发布。此次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比例,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结合线上学习,线下仔细研读新课标,我发现《课程标准(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

2、优化了课程设置;

3、细化了实施要求;

4、强化了育人导向;

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7、增强了指导性;

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如何才能将新课标更好的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标浅薄的认识。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重点关切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围绕核心素养制订学习目标。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渗透到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学习目标中。为此,体育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尽可能的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优化教学态度,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需要。

第四,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新课堂。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让课堂成为比赛的常态,在比赛中增强运动能力,提升学生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

鉴于以上的.学习和思考,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时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最好的体育课呈现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4

复课后,学校组织我们每个教研组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体育组利用教研时间,阅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新课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从新的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提练出的关键点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设立跨学科主题活动、增强指导性、加强学段衔接。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对体育课的认知。

“双减”下的体育课要凸显体育素养的培育,不只是简单的、模式化的练习,要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起来,学知识只是第一步,能把运用知识并养成终生体育观,这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其次,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组织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育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将跨学科融合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如何寻找与体育教学的融合点?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切入,如地震、溺水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教育,我们可以利用PPT、视频、图片等进行安全教育教学。在学习了解生活常识时,学会自救和他救。

第二,也可以从场景中切入,如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送鸡毛信。我们在体育教学设计时,采用情景教学。在开始部分,由王二小送信的故事导入,本节课内容可以为障碍接力或者快速跑。

第三,还可以从节庆中切入,如冬奥会、民族传统体育。在疫情期间,我们做到停课不停学,将民间体育健身项目与体育居家锻炼相结合,使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认同民族体育文化,并传承和发扬。

新课标还对幼小衔接、学生个体差异、提升女生体育课兴趣与参与度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5

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但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谨慎仔细,考虑周全,使必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己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内容,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一定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6

通过参加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的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完全符合国家对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7

体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如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让人欣喜不已。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和收获。如果教师不能领会课程标准的真正含义的话,那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就会被老师误认为“放羊式”教学了。如此看来,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精神上,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改造、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喜欢的可以亲身体验的、有兴趣的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教学活动,以健康、快乐教学为中心,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手段,培养终身体育为目的。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如: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再就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至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行实施教育,就必然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实施面临的问题。首先,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8

20xx版课标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这种提法明确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努力组织好“教会、勤练、常赛”,落实好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要求,以此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会是基础、会用是关键

“教会”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积极的课内外学练,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且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战术,在行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篮球运球,能够知道手张开拍球、上下肢动作比较协调连贯,能够连续拍球30个以上不掉球就算基本“教会”了。

兴趣为先导、练习不可少

体育课是“勤练”的主阵地,要优化教学设计,做到二个“提高”。

一是增加学生的学练时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练时间的重要性,要多法并举地为学生赢得足够的课堂学练时间。

二是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教师要综合各种教学要素,有效设计教学,确保课堂具有吸引力,寓练于乐。

当然体育运动许多动作技术的复杂性,注定了学练的长期性。仅仅靠校内的时间进行学练是远远不够的,校外的“勤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勤练”的重要补充。

全员齐参与、比赛促提升

竞争性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比赛既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学练,以赛促练、以赛代练,加快“教会”的进程。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检验学生的学练效果。例如:在跳绳学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看谁一次跳的次数多,看谁一分钟跳的次数多”激发学生的趣味性,体验运动的乐趣。

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不再仅仅盯着某个单一技术的教学,更加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实施,通过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开展学、练、赛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热爱体育,促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9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每个教师重点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版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习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但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谨慎仔细,考虑周全,使必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己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内容,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一定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总之在我教学实践中,从教材方面,大胆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各自独立的目标内容,注重动作技术的训练,学科知识本位,书本为中心。以新课程教材为准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层次目标清晰,内容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五个学习领域互相联系,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把难、繁、窄、旧。唯大纲,唯课本,项目-训练-成绩,从教材中获得结论性的知识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浅、宽、活、新,形式为人-健康-锻炼,-生活-经验-适应-体验。重视过程,强调体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对老师来说,改变传统的以大纲和统编教材内容为准,以新课标为主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三级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基础。在展现课上,改变传统的以增强体质为指导,以竞技为中心,以技能为追求目标,突出生物功能。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身心多维健康观,围绕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把传统课程中的一言堂,传授者,管理者,体现权利,兵操式。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亲切,平等交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0

体育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课改理念应主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但在最近组织的评优课上,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存在偏差,不得不引人思考。

一、教学要注重实效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有大场地不用,而是在很小的场地上或在篮球场上上课,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活动量达不到要求。再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也只是围绕学生“玩得兴趣”做文章,课堂场面看似热闹,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锻炼。一节快速跑课只在十几米的场地上安排学生跑4次,游戏安排也是没有什么锻炼价值的拼图“2008”,其结果是把课的运动负荷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课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体育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健康第一”应该首先保证学生体能的增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就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单一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要全面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准练习,由于投掷物太轻,投中的学生很少,教师在评价时只鼓励投中的学生,而没有投中的学生则出现了消极练习的现象。其实投准只不过是一种练习手段,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才是目的,只要学生参与了,教师都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时机和评价的'角度。在体操练习中,有位学生在给同伴保护帮助的时候漫不经心,发生了学生摔倒受伤的事故。教师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加强责任心的教育,而他却对学生进行了勇敢精神的教育。体育课上,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就应当首先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评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必须应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增强责任感等,这些教育随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思想教育就是不合格的体育课。

有的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落实在课堂,评价还是教师一人的事情。尽管教师很累,但效果不好,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很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滚动4次,有的让学生创造过障碍方法,有的让学生创造玩的方法等。但练习之后要看学生练习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都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出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自主要有目标,要体现成功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例如,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讨论滚动方法,让学生实践把纸片放在胸前活动中怎样才能不掉下来,等等。但学生不知道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达到什么要求才算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标设计:创造了3种滚动方法、跑了4次纸片不掉下来才算成功。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目标讨论、探究、实践。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有了依据,评价就会科学合理、具体生动。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间,没有目标要求,没有相应的评价,那么这种自主只是一种放任。

四、注重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一只哨子通领课堂,对学生“统”的过死,教师虽然很卖力,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然不理想。有位教师在武术课上用枯燥的训练方法替代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毫无生气,体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关键就是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死板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利用所

学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同时进行武德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

五、评课反思

(一)努力学习,加强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注意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新的知识信息,注重自身教学研究。如果不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研究,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操作和评价往往具有片面性。实践证明,任何一堂好课,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一节课只自己说好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其他人说好,包括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新课程的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对新课程目标完成了多少,对新理念体现了多少,学生上课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评定标准。而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只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自己是否真正地努力过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就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对课堂教学付出了多少?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对新课标研究得有多深?对于运动训练,有人说,平日训练的水平就是比赛的水平。对于新课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平日研究多少,上课就能体现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要多加强横向联系。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互相看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纵向联系,求得同行专家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是课改指南,《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试教通讯》等刊物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努力学习和理解。

(二)注重教学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上,如果能处理好细小环节,针对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教育渗透,对教师来讲可能没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例如,平时课上经常有以下现象:自觉地去帮助别人、主动帮助教师安排器械、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小心从器械上掉下来或不小心摔倒了、不按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对小组长指挥不服从、自我展示时向后退、怕苦怕累,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动态的,如果教师不闻不问,那就会一晃而过,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原来体育课是这么上法,我表现得好(积极)或不好(消极)老师看不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师也不管。这时,学生的惰性就会抑制其积极性。其结果是符合学生口味的练习就去做,不符合口味的就去应付。要知道,体育课不只是完成技能目标的问题,还有其他维度目标需要完成。所以说,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去观察,去考虑,去处理。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更要考虑教师自身对课的设计是否周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多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每周研究一节课,或者每两周研究一节课,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研究要从一个点上去搞突破,这个点就是一个班或一个现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那学生更不会有什么激情可言。所以说,在课上教师要善于“煽情”,用优美规范的动作,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练习,这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教材内涵的开发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不要一味幼儿化,不要一味迎合学生。学生是主体,但他们是不成熟的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只是对教材的选择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挖掘。这是比较难的一项工程,只有想办法挖掘才能挖出来。此外,教学场地器械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办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