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心得体会 篇1
“榫卯”一词想必大家应该有所耳闻,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是大国工匠一代又一代淬炼出的精粹。“榫卯”工艺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实用上的价值,更是大国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以“匠”为镜,琢炼“烁金以为刃”的巧劲、凝炼“凝土以为器”的韧劲、锤炼“作车以行陆”的.骁劲,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榫”与“卯”。
精明强干,做斗“榫”合缝的实干家。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工作最忌做虚功、出虚招,使假把戏、搞走过场,再详密的计划,再宏伟的蓝图,如果不落实,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实干精神,横亘古今,就像一个纽带,维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沧海桑田,直至今日,依然是国家大力推崇的重要精神。工作“狂人”杨汉军用10天,1.8万公里,3趟航班,24场公务活动等一连串数字构成了“铁军”部长人生最后的“忙碌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学做一只会捕鼠的“猫”,真正把心思用在干实事上,把精力洒在抓落实上,把功夫花在解难题上,不鹜虚声做人,不驰空想做事,定下来的事情坚决执行,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
一心为民,做丁“卯”合位的贴心人。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才是立国之本,兴国之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只将人民群众挂在嘴边、写在稿上,要系于心间,见于行动。我们只有走出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农家田舍,才能千淘万漉“解”民情;只有始终保持暖心解忧的热情、耐心解释的担当、用心解决的行动,将心比心,才能万家报德“民心”归;只有常树责任心、常怀仁爱心、常敦好学心、常携律己心,切实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才能百尺竿头“民政”兴;要始终保持“千磨万击还坚韧”的闯劲,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始终如一坚守为民情怀。
开拓创新,做独具“匠”心的创造者。
创新是一种推陈出新的选择,创新是一种敢为人先的锐力,创新是一种不忘初心的坚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舍我其谁的壮志,具备不断拼搏的境界,不能拘泥于“本本”,不能禁锢于“条条”,不能局限于已有成绩,不能依赖于成功模式,只有打破墨守成规,才能阔步向前,只有舍弃循规蹈矩,才能大展鸿图。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广泛深入基层一线,拜群众为师,从群众中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用群众的方法解民之“难”,用群众的智慧便民之“利”,用群众的观念优民之“生”。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心得体会 篇2
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科技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关键变量,是强国梦想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科研精神为坐标,注重人才团队建设,在磨砺“匠能”、涵养“匠品”、凝聚“匠力”中培育好“大国工匠”,让人才荟萃点亮科技创新的璀璨星空,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力量,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磨砺科技创新的“匠能”。水有源而长流不息,木有本而枝干强健。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创新需要创新人才,需要人才创新,人才既是科技发展的领路先锋,也是科技发展的坚实后盾。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科技成果;有本领高强的科研团队,才有高精尖的技术。要在全球技术创新格局中实现技术赶超,就要注重在实践磨砺中培育人才,将人才放置于科研攻关一线,在实践中学知识、理念和方法,构筑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技能功底;在实践中育新机、谋新路、开新局,激荡人才的创新活力。将育才环境与人才的个人成长有机结合,将人才的专业领域与应用领域深度聚合,在科技发展中厚植人才优势,充分释放人才潜能,增强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构筑起本领高强的“尖兵营”。
涵养精益求精的“匠品”。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与巨大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与探索精神。攻克非常之难需要非常之人,需要下足非常之功,这种绝非寻常的毅力是中国科技何以强的精神密码。中国科技创新的硕果累累,不仅得益于壮硕发达的人才根系,也得益于强健有力的精神根系。无论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屡败屡试的不懈坚持,还是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终生报国不言苦的无私奉献,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即使身处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即使面对各种“卡脖子”的技术难关,始终坚守情怀、坚持本心、坚定信念。科技人才团队的建设,要注重精神上的建设,培养科技团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迎难而上之“坚”铸就科研事业之“坚”,以自强不息之“心”铸就科技强国之“芯”,不断攀登科技事业高峰。
凝聚齐心逐梦的“匠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关键在于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扩大人才体量,凝聚起同心筑梦、激流勇进的力量。在引才育才上,要致力于加大科技人才投入,畅通产学研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为人才的培育与发展营造一流的生态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局面,充分涌流人才活力,让科研团队的实力成就科技实力,让科研团队的自信成就民族自信;在人才传承上,要加快构建能够充分激发人才创造力的教育体系与培育机制,给予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学术比拼中揭榜挂帅,在优势互补中增益其能,营造出热爱科学的氛围,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以高质量的人才供给进一步筑牢强国之基。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心得体会 篇3
近日,我观看了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仍然心潮澎湃。我所生活的国家,有这样一群人,在世俗的横流中仍心存热爱,勤勤恳恳。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白月光,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何为大国工匠?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的0.1秒0.16毫米;是錾刻大师孟剑锋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零失误;是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误零缝隙的焊接......这些人“一砖一瓦,一凿一砌,令尽身精血聚其中,命理念思想隐其内,其中艰辛历历在身而不足与外人道”,但却仍求信仰,轻利益;求品质,轻效率;求灵魂,轻外表;求长远,轻短利。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大国工匠们可谓是真正的英雄。
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在惊叹他们技艺高超的同时,更由衷的赞叹他们的赤诚之心。作为青年的我,虽着年龄增长,渐渐步入社会,有人说:“你要现实一些”。我真的有时会很迷茫,因为一味的理想主义不会有世俗的成功,而在大国工匠身上我看见了二者的兼得、看到了赤诚的成功、看到了理想的希望。同时我也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脚踏实地也是奔向远方的必须。
正是有了工匠们的激励,我才会觉得前行的道路一片光明,他们就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心得体会 篇4
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科技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关键变量,是强国梦想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科研精神为坐标,注重人才团队建设,在磨砺“匠能”、涵养“匠品”、凝聚“匠力”中培育好“大国工匠”,让人才荟萃点亮科技创新的璀璨星空,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力量,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磨砺科技创新的“匠能”。水有源而长流不息,木有本而枝干强健。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创新需要创新人才,需要人才创新,人才既是科技发展的领路先锋,也是科技发展的坚实后盾。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科技成果;有本领高强的科研团队,才有高精尖的技术。要在全球技术创新格局中实现技术赶超,就要注重在实践磨砺中培育人才,将人才放置于科研攻关一线,在实践中学知识、理念和方法,构筑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技能功底;在实践中育新机、谋新路、开新局,激荡人才的创新活力。将育才环境与人才的个人成长有机结合,将人才的专业领域与应用领域深度聚合,在科技发展中厚植人才优势,充分释放人才潜能,增强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构筑起本领高强的“尖兵营”。
涵养精益求精的“匠品”。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与巨大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与探索精神。攻克非常之难需要非常之人,需要下足非常之功,这种绝非寻常的毅力是中国科技何以强的精神密码。中国科技创新的硕果累累,不仅得益于壮硕发达的.人才根系,也得益于强健有力的精神根系。无论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屡败屡试的不懈坚持,还是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终生报国不言苦的无私奉献,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即使身处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即使面对各种“卡脖子”的技术难关,始终坚守情怀、坚持本心、坚定信念。科技人才团队的建设,要注重精神上的建设,培养科技团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迎难而上之“坚”铸就科研事业之“坚”,以自强不息之“心”铸就科技强国之“芯”,不断攀登科技事业高峰。
凝聚齐心逐梦的“匠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关键在于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扩大人才体量,凝聚起同心筑梦、激流勇进的力量。在引才育才上,要致力于加大科技人才投入,畅通产学研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为人才的培育与发展营造一流的生态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局面,充分涌流人才活力,让科研团队的实力成就科技实力,让科研团队的自信成就民族自信;在人才传承上,要加快构建能够充分激发人才创造力的教育体系与培育机制,给予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学术比拼中揭榜挂帅,在优势互补中增益其能,营造出热爱科学的氛围,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以高质量的人才供给进一步筑牢强国之基。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心得体会 篇5
央视新闻报道《电影原型之一!提刀为火药“整形”三十年》的大国工匠徐立平。三十年来,他时刻处于危险中,在火药上微雕,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他,默默地坚守和拼搏,写下一首首关于宇宙的浪漫诗篇。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徐立平“大国工匠”精神,从中感悟他身上的姿态美、态度美、自信美,谱写新征程上的最美篇章。
感悟“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雕刻姿态美。
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之《诗》篇章中,章子怡饰演的郁师傅是一位航天系统中的火药雕刻师。郁师傅的助手在取东西时不小心碰到了桌上的工具,工具掉落与残药接触时,瞬间引发了爆炸,火光四射……即便是时刻与危险打交道,她依旧披荆斩棘一路前往攻坚克难,成功地把某项关键技术环节的精度提升到0.2毫米。电影故事中“郁师傅”的原型之一,就是大国工匠徐立平。置身危险中工作,是他的日常,他却说:“再危险的工作,也要有人做,而我为什么不是那个人呢?”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徐立平的身上感悟“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姿态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继续保持克难心态,砥砺奋进,奋力谱写新时代新篇章。
感悟“千锤百炼出深山”的雕刻态度美。
为了确保安全性,徐立平还设计、制作和改进了30种刀具,其中9种刀具申请了国家专利,一种刀具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他说:“雕刻时,用确保万无一失的心态去雕刻;火箭发射后,希望自己做的东西永远用不上”。正是徐立平和所有航天人这种“千锤百炼出深山”的态度,不断锤炼雕刻技术,一代代航天人接续传承,才创造出那么多航天奇迹,写下关于宇宙的最美诗篇。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感悟“千锤百炼出深山”的态度美,自己主动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百年党史等。结合自身职责需要,去钻研、去领悟,不断掌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独门功夫”,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看家本领”,在新的征程大展拳脚。
感悟“虎啸从林我为王”的雕刻自信美。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但我们在操作过程中,要求自己雕刻精度达到0.2毫米以内”。视频里,徐立平的`脸上展现了“大国工匠”的从容自信。他还说:“每当看到长征火箭和神舟系列飞船直上云霄时,内心的那份自豪和激动是任何荣誉都取代不了的。”是的,“虎啸从林我为王”的自信美源于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在叩问苍穹的飞天梦里,有着无数个“徐立平”。他们用默默地坚守和拼搏,写下一首首关于宇宙的浪漫诗篇。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无数个“徐立平”的身上汲取从容自信美,做到心灯不灭、信心不减,步履坚定向前行,在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心得体会 篇6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十分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烹饪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理解烹饪艺术的学习。烹饪不难,但做好不易,烹饪操作技巧确实很难掌握,专业教师对我也十分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辛苦的,环境也热,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道菜肴,听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便会十分的开心与自豪,可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不能安于现状,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用心去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会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确立自我的目标,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提高,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