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2024/12/12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学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在这个暑假,我看了《三国演义》,深有感触。《三国演义》写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足鼎立、三国归晋这五个部分。在其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诸葛亮了。

在书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在《草船借箭》一章中,诸葛亮提前预算好了大雾,水流以及曹操、鲁肃的性格,从而三天内“造”了十万支箭,完成了都督周瑜的任务。要知道在那时,想要计算好大雾、长江的水流和“人心”可不简单!诸葛亮早就猜透周瑜想害他的用心;委托忠厚老实的鲁肃,得到了借箭的材料;通过观察天象、大雾和长江水流利“借”到东风;最精妙的算计曹操的心思,要知道,曹操也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曾用几万兵在官渡打败了袁绍几十万大军呢!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诸葛亮正是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这个特点,综合这些因素,诸葛亮才能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他是多么智慧的人啊!但是他的聪明才智来自哪里?来源于他的好学。诸葛亮8岁以前父母双亡,和弟弟一起在叔父家过日子。在失去双亲的日子里,诸葛亮十分好学,饱读诗书,最终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

智慧来自于后天的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智慧之人。匡衡家中贫困,看书无灯,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墙打小孔,晚上借着邻居家的灯光看书,最后成为了名人。范仲淹亦是如此,通过少年时期的勤奋努力获得了不少成就,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篇。

智慧,不是一个人天生拥有的,而是经过后天不懈努力换来的。我们应该像古代那些伟人一样,多学习,勤思考,成为有学问的人。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学习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拥有人们的爱戴,能够体验人间真情。

在教育教学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做学生的榜样。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在这个暑假,我看了《三国演义》,深有感触。《三国演义》写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足鼎立、三国归晋这五个部分。在其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诸葛亮了。

在书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在《草船借箭》一章中,诸葛亮提前预算好了大雾,水流以及曹操、鲁肃的性格,从而三天内“造”了十万支箭,完成了都督周瑜的任务。要知道在那时,想要计算好大雾、长江的水流和“人心”可不简单!诸葛亮早就猜透周瑜想害他的用心;委托忠厚老实的鲁肃,得到了借箭的材料;通过观察天象、大雾和长江水流利“借”到东风;最精妙的算计曹操的心思,要知道,曹操也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曾用几万兵在官渡打败了袁绍几十万大军呢!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诸葛亮正是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这个特点,综合这些因素,诸葛亮才能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他是多么智慧的人啊!但是他的聪明才智来自哪里?来源于他的好学。诸葛亮8岁以前父母双亡,和弟弟一起在叔父家过日子。在失去双亲的日子里,诸葛亮十分好学,饱读诗书,最终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

智慧来自于后天的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智慧之人。匡衡家中贫困,看书无灯,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墙打小孔,晚上借着邻居家的灯光看书,最后成为了名人。范仲淹亦是如此,通过少年时期的勤奋努力获得了不少成就,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篇。

智慧,不是一个人天生拥有的,而是经过后天不懈努力换来的。我们应该像古代那些伟人一样,多学习,勤思考,成为有学问的人。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捧起这本厚厚的书,感觉沉甸甸的,有点畏惧,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有耐心将它读完,但看到封面上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双眼睛,我似乎看到了他那深邃的思想,这使我下定决心,即使强迫自己,也要把这本书读完。

打开带有淡淡墨香的书页,首先查看了一下目录,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究竟给了我们哪些建议。刚看了几个,我的注意力便被吸引了过来,《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教给学生观察》、《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这些不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吗?我们不常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烦恼吗?看到这些目录,激起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阅读。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本书并没有高深难懂的教育理论,也没有令人乏味的大道理,只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只有真实生动的`教育教学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和他身边老师的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他通过一个个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实际事例来剖析问题,找出症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的方法,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快,我便融入了书中。

不到半个月,我便读完了这本书,收获很多,感触颇深。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思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迷茫的心;他的教育理念就像海中的航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翻看着厚厚的学习笔记,回味着书中的话语,思考着以后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对学生,二是对教师。对学生而言,阅读和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而对于教师,读书和敬业精神是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在这个暑假,我看了《三国演义》,深有感触。《三国演义》写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足鼎立、三国归晋这五个部分。在其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诸葛亮了。

在书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在《草船借箭》一章中,诸葛亮提前预算好了大雾,水流以及曹操、鲁肃的性格,从而三天内“造”了十万支箭,完成了都督周瑜的任务。要知道在那时,想要计算好大雾、长江的水流和“人心”可不简单!诸葛亮早就猜透周瑜想害他的用心;委托忠厚老实的鲁肃,得到了借箭的材料;通过观察天象、大雾和长江水流利“借”到东风;最精妙的算计曹操的心思,要知道,曹操也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曾用几万兵在官渡打败了袁绍几十万大军呢!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诸葛亮正是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这个特点,综合这些因素,诸葛亮才能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他是多么智慧的人啊!但是他的聪明才智来自哪里?来源于他的好学。诸葛亮8岁以前父母双亡,和弟弟一起在叔父家过日子。在失去双亲的日子里,诸葛亮十分好学,饱读诗书,最终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

智慧来自于后天的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智慧之人。匡衡家中贫困,看书无灯,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墙打小孔,晚上借着邻居家的灯光看书,最后成为了名人。范仲淹亦是如此,通过少年时期的勤奋努力获得了不少成就,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篇。

智慧,不是一个人天生拥有的,而是经过后天不懈努力换来的。我们应该像古代那些伟人一样,多学习,勤思考,成为有学问的人。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

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7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所以读书是快乐的。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爱看书,那时我得到一本书就会快快读完,往往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妈妈就会问我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主人公是谁?我总是回答不上来。妈妈就会让我再重新读一遍,慢慢领会故事的内容,吸取里面的精华。渐渐地读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现在,我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起得很早,妈妈还没有做熟饭,我便拿起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突然我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接着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宝贝,你先吃饭吧,我去上班了。”“好吧。”我嘴里答应着,眼睛却没有离开书。妈妈走后,我心想看一会儿书再吃饭吧,我便如饥似渴的继续往下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把我吓了一跳,我赶紧放下书去接电话,原来是妈妈,妈妈问我吃饭了没有,我这时才感到肚子咕咕直叫,饿得不得了,抬头一看表,原来已经九点半了,时间过得好快呀。

书,是知识的海洋,让我在里面尽情遨游!

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有耻辱之心,读了《知荣辱树新风》我有很大的感触。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热爱祖国”。也许有的同学会问:“什么是爱国,怎样表现才能体现出我们热爱祖国?”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其实“热爱祖国”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要牢记祖国的利益之上;二要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虽然一个人的智慧有多有少,成就有大有小,能力有强有弱,但只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就是崇高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他被誉为“中国人的骄傲”但他说“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这是多么震撼的语言啊!尽管我们不能做到像他们一样这么伟大,但如果我们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爱护环境就是为我们的母亲——中国做出了贡献,虽然这个贡献是细微的,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这样做的话,那么我们对祖国的贡献就是巨大的了。

“热爱祖国”是民族凝聚的基础,也是个人成就完美人生的根本。当今,年轻人思想十分活跃,但不管怎样,任何人都必须回答同一个问题:你的祖国在哪里?你为她做了什么?“热爱祖国”,还要把祖国的事时时放在心上。当前,政府提出要在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减少污染,创造清洁的环境。那么,我们为这件事付出的努力,不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讲到这里我想到陶行知的一句名言: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到这里我在提出一个观点:危害祖国的事,坚决不能做。“危害祖国”就是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凡是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我们都坚决不能做。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大的“危害祖国”离我们很远,但小的事却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

朋友们爱国就是爱自己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8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资料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潜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透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感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之后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个性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带给了极可贵的启示。

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状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超多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个性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透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学习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拥有人们的爱戴,能够体验人间真情。

在教育教学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做学生的榜样。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捧起这本厚厚的书,感觉沉甸甸的,有点畏惧,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有耐心将它读完,但看到封面上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双眼睛,我似乎看到了他那深邃的思想,这使我下定决心,即使强迫自己,也要把这本书读完。

打开带有淡淡墨香的书页,首先查看了一下目录,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究竟给了我们哪些建议。刚看了几个,我的注意力便被吸引了过来,《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教给学生观察》、《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这些不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吗?我们不常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烦恼吗?看到这些目录,激起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阅读。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本书并没有高深难懂的教育理论,也没有令人乏味的大道理,只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只有真实生动的教育教学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和他身边老师的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他通过一个个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实际事例来剖析问题,找出症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的方法,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快,我便融入了书中。

不到半个月,我便读完了这本书,收获很多,感触颇深。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思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迷茫的心;他的教育理念就像海中的航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翻看着厚厚的学习笔记,回味着书中的话语,思考着以后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对学生,二是对教师。对学生而言,阅读和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而对于教师,读书和敬业精神是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