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 篇1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为仁,而孝为仁之本。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孝道是责任、是义务、是品行、是良知、是感恩、是回报,孝道始终是摆在第一位。没有孝道就没有人道,一个缺乏孝道的社会,人间就没有友善和亲情可言。
“百善教为首,孝道大于天”,这要从小孩启蒙教育开始,让这传统孝道在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孝道的光芒成为人间永远的温暖。
天地有情,孝道无价,不尽孝道,何以为人?孝道:是人性和品德的张扬,是生命和道义的舒展,是心灵和良知的感应,是持之以恒的坚守,是无怨无悔的付出,是言传身教的表率。
没有天,那有地?没有父母,那有子女?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血脉的骨肉情缘。父母为撫养教育子女,含辛茹苦、历尽艰辛,操劳一生,把爱和亲情都倾注在子女身上,谓之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博大厚重的情怀,无不在每个子女的心灵里留下刻骨记忆。现在父母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理应得到子女的关心和照顾,让老人享尽天伦之乐,安度幸福的晚年,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是老年生活幸福的憧景。作为晚辈的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回报父母养育之情,为他们创造舒心的生活环境,让孝道的光芒温暖着老年人的心灵。
生命有轮回,人生会苍老,每个人到了年老体弱,步履蹒跚之日,就是子女回报父母之时。孝道更有行为的示范效应,可说是一个人品格的`形成,也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取向。对父母尽孝,其实就是给子女树立榜样,为自己晚年生活铺路,孝道的美德就是要言传身教去延续,才得以流传弘扬。
孝道不能虚情假义,利益当头,不能因为父母的偏心而耿耿于怀,不能因为财产继承问题而寻找借口,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就不承担义务,更不能因为父母年老多病而推卸责任,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成为不尽孝道的理由。
赡养老人不仅是自己的父母,也包括配偶的父母,俗语云:“女儿孝不如女婿孝,儿子孝不如媳妇孝。”至于婆媳关系,历来是孝道的焦点难题,只要每个做儿媳的多点宽容、多点大度、多点谅解、多点真情,心间就自然会产生出孝道。
孝道是一点一滴的汇集,是一丝一缕的关怀,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是冬日阳光的照耀,是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岁月留痕的践行。
孝道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的是要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关怀。老年人需要心灵的关爱,老人的一生阅历,有丰富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多是忆旧寄怀,故此,为人儿女的应该尽量多抽点时间去陪同老人聊天,以慰藉其心灵上的孤独和寂寞。
为人子女要尽孝。须知生命是有极限的,正所谓孝心有期,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则是一种抱恨终生的遗憾,尽孝要趁早,人生永无悔。
孝道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体现在家庭的和谐中,体现在社会的关爱中,体现在生命的品格中,体现在岁月的检验中,体现在人性的良知中……
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 篇2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人活一世,活一种心情;成也好,败也好,爱也好,恨也好,富也好,贫也好,始终是过眼烟云。但是做人最基本的莫过于人伦道德,也就是父母亲情。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好,何谓“人”。是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父母为子女的付出,却从来末曾深思过自己为父母做点什么,习以为常后就变成是父母所做是应该的,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是这样的。
往往是为人父母者的“上慈”常常是盈余的,为人子女者的“下孝”却是缺失严重的,什么都靠父母,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要父母伺候着,甚至平时花费也要靠父母。难道这样能称之为孝。人们只知道溺爱自己的子女,对自己父母却毫不尽孝。包括我们亲眼目睹的,包括报纸上、电视上报道的形形色色的事,这难道不是我们后辈共同深思的问题吗?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人,感恩我们的父母,做到以真心真意而达到孝行。不仅要在物质上孝养父母,同时在精神方面上,了解他们,爱父母所爱,顺其父母所愿,至亲所喜也喜而为之,获得至亲之乐,即是对父母真正的孝。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回报,只要我们正确善待自己的人生,“常回家看看”,就足矣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我们的孝心、慈心、仁心来不断完成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来影响着身边的人,同时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作用于我们的孩子,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把感恩刻在石头上,深深地感谢别人帮助过你,永远铭记,这是人生应有的一种境界;把仇恨写在沙滩上,淡淡忘掉别人伤害过你,学会宽容,让所有的怨恨随着潮水一去不复返,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点诚意,人和人相交靠的是一颗真心。感恩身边的朋友,不管是帮助过你的朋友,还是不认同你的朋友,感恩你们。
“心态左右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学会把每天都当成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工作都从零开始。把自己沉淀再沉淀、倒空再倒空、纠正自己的行为,有舍才能有得,放下才能超越,这样才是人生最大的获得。让我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珍爱自己所得到的,以感恩、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吧!
由感而发,今天早上和儿子做功课的时候,看到我的母亲在不停的忙碌,把为我准备好午饭的餐盒放在我的包包旁边的时候,我的眼泪禁不住直流,以至发出的声音开始哽咽,被儿子发现了,他紧张地问:“妈妈,你怎么了?”我说:“孩子,我感觉真对不起我的母亲,我真是个不孝顺的女儿。”过去的点点滴滴涌现在我的脑海,都这么大的人了,许多事都是母亲一直在操劳着,想着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种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操劳还不够,还要管孙子、外甥,她却毫无怨言,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可是我们有时还对自己的母亲态度不好。母亲的一生很不平坦,作为孩子,我们从没有为母亲考虑过,也没有多和母亲沟通、交流,这是多么的不应该。深刻反省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让孩子不断进步。
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 篇3
喝粥也可以讲大道理,大学问,心态好,什么都不在乎,吃住都不在乎,只要能学习,懂得自己的本分。我们的心愿多,为自己多享受,就多痛苦。人的痛苦在于身体。我们身体有很多欲望,有欲望就有痛苦和烦恼。
孝道讲法: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我们想要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孝门不开,一切事情都能开,也做不好。只要是为人子女,八德为首,孝,悌,忠,顺,和,慈,良,贞,静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
天理是人应该遵守的本分,男人,女人都是以孝字当头,水有源,树有根,源源则流长。人根在父母,在老祖宗那里。爱子女心比爱老人心重。人到中年万事忧,人生一片迷茫,看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人生怎么有那么多痛苦?人生怎么有那么多烦恼?
因为人生的.障碍和苦恼,开始发泄在太太,孙子身体上,面对压力很大,不知道怎么做很苦恼?做思想工作对照古圣先贤,伦理道德,应该如何按照自己的本分去学习了解。我们怎么当人?怎么使用他?发挥他的本分。帮助别人学习古圣先贤,我是谁?我应该怎么做?我是别人的儿子,我们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教我,老师教我,结婚成为丈夫,成为父母,成为外公,爷爷,老祖宗都要走这样的过程。
不了解生命之树,就不知道如何做人。
我们身为子女要懂得知恩,知道父母对我们的恩情。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苦累。
知道父母恩就有了根,学习人生就有了方向,不知恩,就不懂得报恩。忘本的人,就像树没有了根,因为自己对父母,了解太少,不能生起感恩之心,孝敬之心,也不孝顺父母,不感恩父母恩。贫苦孩子早当家,太苦了要立志,将来要报答父母恩。
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 篇4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什么是孝?且看“孝”字的写法,上为“老”,下为“子”,融为一体,称之为“孝”。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体现了长幼尊卑,有礼有序。同时强调了“孝”要赡养、尊敬老人,要解老人之忧,完老人之志。
做一个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只剩一具驱壳苟活于世,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功成名就?
“羊羔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况乎人?”。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哺育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则是我们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不可不知的。常回家看看;耐心听取老人的话;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宽容老人的唠叨;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这些都是行孝道的表现。行孝,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态度,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延续。
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孟佩杰,从8岁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任。20xx年,她带着母亲上大学,面对好心人的帮助,她婉言谢绝,坚持自己照顾养母。有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孟佩杰侍奉养母于床前竟长达十余年,她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做女儿的本分!”
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4000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中华民族的孝道,正因为有了像孟佩杰一样的许多人在坚守,才没有在这个社会中彻底泯灭。其实,行孝道并不难,只要我们每天能够给父母哪怕一点点的关爱,这个传统美德就得以传承和发扬。
学孝、知孝、行孝,学会感恩,及时行孝。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 篇5
今天是感恩节,一个发源于美国的节日逐渐也成为一些国人的时尚。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其实都是中国的古训和道德要求,比起英国清教徒1620年移民美国,感谢印第安瓦帕诺部族人的帮助以致形成了后来的感恩节不知要早多少年,但是,更注重内容的华夏民族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节日来感谢所有关心过自己的人,这一点让极具现实主义的美国人抢了风头。
如果拿东方倡导的孝道与西方的提倡的感恩相比较,就会发现尽管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上有相重叠的地方,都要求知恩、感恩、报恩,但也有不同之处。正是由于这种不同和差异,决定了东西方有差异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东方人的孝道,主要对象是父母、长辈和兄长。父母是授之发肤的人,其他长辈是望其成长或关怀有加的人,兄长则是一母所出,在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关照过自己的人。对这些人必须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善事父母,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具体的内容就是五个字:仁义忠信礼(曾子)和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而西方人的感恩着眼于情感上的回馈,谁对我有恩我就感谢谁,并不仅限于家人和亲属,而且表达的意思也很直截了当,如感恩节中家人团聚,火鸡、玉米和南瓜大餐就表达了节日的.全部含义,没有东方孝道的博大精深和含蓄持久,更没有形成一套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理论体系。
当然,感恩也并不因为美国有感恩节而成为西方人的专利,华夏民族其实是非常讲究知恩图报的,不像西方人那样现实,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没有受人之恩,也要乐善好施,悬壶济世。由此看来,华夏民族是兼孝道和感恩于一身的民族,既有流传已久的仁义忠信礼,又有现实主义的感恩,还有泽被四方的施恩。长期以往,具有这种品质的民族不发达不崛起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当前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种优良的传统逐渐地被淡化被边缘化了,一些人的眼里只有金钱和权力的光芒,只有及时行乐的灯红酒绿,孝道沦丧了,感恩变得麻木不仁了,施恩更是天方夜谭。
因此,不少的人便开始崇拜起洋人的节日来了,即使接受不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不了仁义忠信礼为主要内容的孝道,那么学一学现实主义的西方,能做到知恩图报或者知恩感恩也就不错了。不知我的理解是否符合大多数时尚者的心态。
中国的伟大复兴和崛起,应该首先在文化上在优秀传统上复兴,因为这是社会的根基,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 篇6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人活一世,活一种心情;成也好,败也好,爱也好,恨也好,富也好,贫也好,始终是过眼烟云。但是做人最基本的莫过于人伦道德,也就是父母亲情。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好,何谓“人”。是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父母为子女的付出,却从来末曾深思过自己为父母做点什么,习以为常后就变成是父母所做是应该的,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是这样的。
往往是为人父母者的“上慈”常常是盈余的,为人子女者的“下孝”却是缺失严重的,什么都靠父母,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要父母伺候着,甚至平时花费也要靠父母。难道这样能称之为孝。人们只知道溺爱自己的子女,对自己父母却毫不尽孝。包括我们亲眼目睹的,包括报纸上、电视上报道的形形色色的事,这难道不是我们后辈共同深思的问题吗?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人,感恩我们的父母,做到以真心真意而达到孝行。不仅要在物质上孝养父母,同时在精神方面上,了解他们,爱父母所爱,顺其父母所愿,至亲所喜也喜而为之,获得至亲之乐,即是对父母真正的孝。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回报,只要我们正确善待自己的人生,“常回家看看”,就足矣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我们的孝心、慈心、仁心来不断完成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来影响着身边的人,同时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作用于我们的孩子,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把感恩刻在石头上,深深地感谢别人帮助过你,永远铭记,这是人生应有的一种境界;把仇恨写在沙滩上,淡淡忘掉别人伤害过你,学会宽容,让所有的怨恨随着潮水一去不复返,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点诚意,人和人相交靠的是一颗真心。感恩身边的朋友,不管是帮助过你的朋友,还是不认同你的朋友,感恩你们。
“心态左右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学会把每天都当成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工作都从零开始。把自己沉淀再沉淀、倒空再倒空、纠正自己的行为,有舍才能有得,放下才能超越,这样才是人生最大的获得。让我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珍爱自己所得到的,以感恩、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吧!
由感而发,今天早上和儿子做功课的`时候,看到我的母亲在不停的忙碌,把为我准备好午饭的餐盒放在我的包包旁边的时候,我的眼泪禁不住直流,以至发出的声音开始哽咽,被儿子发现了,他紧张地问:“妈妈,你怎么了?”我说:“孩子,我感觉真对不起我的母亲,我真是个不孝顺的女儿。”过去的点点滴滴涌现在我的脑海,都这么大的人了,许多事都是母亲一直在操劳着,想着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种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操劳还不够,还要管孙子、外甥,她却毫无怨言,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可是我们有时还对自己的母亲态度不好。母亲的一生很不平坦,作为孩子,我们从没有为母亲考虑过,也没有多和母亲沟通、交流,这是多么的不应该。深刻反省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让孩子不断进步。
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 篇7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从古到今,有许多知恩报恩的故事。
我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一只小乌鸦身上的:乌鸦妈妈生了一只小乌鸦,它活泼可爱,乌鸦妈妈很喜欢它。每天乌鸦妈妈都要飞到很远的地方为小乌鸦捉虫,回来一口一口地喂它的孩子,而自己经常饿肚子。慢慢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为了报答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每天也捉虫回来喂妈妈。多么感人的.故事呀!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歌《小乌鸦爱妈妈》中写的,因此小乌鸦也被称作“孝鸟”。
下面讲的是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韩信遇难时曾有一位老婆婆施舍了一碗粥给他吃,让他得以活命,后来韩信被封高官后亲自带了很多礼物前去拜谢那位好心的婆婆,感恩当年的一饭之恩。这是“一饭千金”的由来。
在我们身边也发生了很多这样的.故事。记得那是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在埋头写作业,我的同桌李梦奇却焦急万分,原来她的钢笔盒忘带了,没法写作业,我急忙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钢笔递给她。她接过钢笔连声说:“谢谢!”后来有一次上美术课,我的彩色笔没水了,四处问别人借,周围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我,马上要下课了,我很生气也很着急。
这时坐在后几排的李梦奇看到了,主动把彩笔递给我,解了我的燃眉目之急。事后我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借我用彩笔呢,不怕我把水给你完了吗?”她笑笑说;“这没什么,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你上次不也‘救’了我吗?”她还记得上次我借她钢笔的事呀!我可没把它把回事,早都给忘记了。
知恩报恩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像小乌鸦、韩信那样,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在学校要好好学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在家里,听从父母的教导,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在社会上,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孝道的好公民。万行之首,以孝为先。让“孝”这个传统美德永远发扬光大。
孝道与感恩心得体会 篇8
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