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
近日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解放,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2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的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这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匹配的,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这一思想在当今看来是不能全部肯定的。生活与教育不是完全同步毫无区别的',忽视了生活与教育的区别。以及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方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并不是要去全然否定或肯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而是应该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予以创新,那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贯穿本书的始终。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读后感·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教而学,即知即传。最后,反对注入式教学。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概括起来就是:
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4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5
曾经看过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感受颇深,感觉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的“真”:《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我们教育界同志,应当有一个总反省,总忏悔,总自新”。《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中的“我所说的话,好象是责人,其实是责已,我也是师范教育罪案中之一人,纵有孙悟空的本领也是脱不掉的,如今只有戴罪立功。”读完这些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他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是这样提倡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他的率真,勇敢由衷深深佩服。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剖析,对教育现象的透彻研究,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指引,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人民教育家为人民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就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在我们的心田。先生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粗略的学习不能体会其思想的精髓,下面是我读书的一点点的心得。
首先,关于“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一观点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它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主动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考,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能力,要教会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以及刻苦努力的态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就如拿到了一把金矿的钥,只要你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不怕困苦的态度,配合上行之有效的采掘方法,你就可以在这座金矿里挖掘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而这笔财富,对于一个学生的一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又有意义呀!想必到了那时,学生一定会心存感激。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6
伟大教育陶行知是“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将继续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在幼儿园开展师陶学陶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的现代价值,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很有必要,陶行知将教育立为人生大事的信念、毕生奉献于教育、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挖掘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行动,只有抓住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才能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价值,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时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我要根据托班幼儿心理的发展、年龄的特点,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的水平,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尊重幼儿的人格,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用最真诚的心去滋润孩子,用言行去关爱每一个孩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待工作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勇于创新,并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老师一起搞好托班孩子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扎实工作,多关心集体、关心同事,在幼儿园的创建工作中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让我们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新的成果!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7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的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这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匹配的,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这一思想在当今看来是不能全部肯定的。生活与教育不是完全同步毫无区别的,忽视了生活与教育的区别。以及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方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并不是要去全然否定或肯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而是应该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予以创新,那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贯穿本书的始终。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读后感·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教而学,即知即传。最后,反对注入式教学。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概括起来就是:
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8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习,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总是鼓励自己多想一些困难,少一些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习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教师朋友们,让我们做一棵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灌溉田地的同时也丰富着自我;让我们作一条路,虽然千压万踏也能延伸自我!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9
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
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0
伟大教育陶行知是“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将继续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在幼儿园开展师陶学陶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的现代价值,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很有必要,陶行知将教育立为人生大事的信念、毕生奉献于教育、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挖掘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行动,只有抓住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才能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价值,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读陶行知先生的,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时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我要根据托班幼儿心理的发展、年龄的特点,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的水平,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尊重幼儿的人格,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用最真诚的.心去滋润孩子,用言行去关爱每一个孩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待工作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勇于创新,并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老师一起搞好托班孩子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扎实工作,多关心集体、关心同事,在幼儿园的创建工作中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让我们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新的成果!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1
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
(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
(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
(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我深深地感到陶行知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进一步。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博学多识,严谨治学,一切为人民大众教育而努力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倡导的教育理念,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提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式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奉献,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根本的动能。
热爱学生,以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教育也会没有激情,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的冷漠,那是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师爱。陶行知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老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伟大。”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任何一种提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精神受刺激。这是对学生的爱,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所以我们应该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不要因感情冲动,一时的不理智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让你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关爱中成长。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2
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方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如:在教学第6单元例6,求两人之间有几人时,为了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我首先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并理解问题中“之间”的意思,通过审读题意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序数含义的认识。然后放手给学生,引导孩子用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数、画示意图、列式计算等解题策略。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巩固学生的记忆。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教师就应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如:学了“10的`认识”后,回家练习数数游戏,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等。一切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的都可以让孩子去数一数。让孩子在数数的过程中理解基数含义。家长与孩子一起数数、算算中不就对他进行了数学启蒙了吗?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必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3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4
陶行知先生是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启发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陶子”,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指路明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认真地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学习。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知道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读了陶先生的文章,深有体会: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生活已越来越远。孩子们成天埋于书堆里,以高分遮面。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如此,每个一线教师应该弘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敬业精神。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所以作为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响应首先把修师德放在首位的号召。一个好的师德可以净化教师自己的心灵,每天充满快乐;一个好的师德可以让学生们心存温暖,这份温暖激励他们朝更好、更强去发展。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5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联系教学实践活动,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颇有收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这一篇。
第一、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
学了“米、厘米”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量爸爸、妈妈的身高等。学了“10的认识”后,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等。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后,可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价格。学习“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利用“比例知识”,帮李阿姨算一算她家和三位房客的水电费情况(按人口比例)。学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比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中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第二、教学做合一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数学的学习活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新的发展的理论,其实与陶先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建构主义学者也认为,“学习数学”应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现实、有趣、开放和具有探索性的数学教材和学习内容才是学生“做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在招考营业员”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在“我是小顾客”活动中,通过付币、找币巩固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之间的互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定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6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7
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
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8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联系教学实践活动,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颇有收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这一篇。
第一、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学了“米、厘米”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量爸爸、妈妈的身高等。学了“10的认识”后,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等。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后,可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价格。学习“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利用“比例知识”,帮李阿姨算一算她家和三位房客的水电费情况(按人口比例)。学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比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中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第二、教学做合一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数学的学习活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新的发展的理论,其实与陶先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建构主义学者也认为,“学习数学”应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现实、有趣、开放和具有探索性的数学教材和学习内容才是学生“做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在招考营业员”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在“我是小顾客”活动中,通过付币、找币巩固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之间的互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定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19
盖尾中心小学林航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
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数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
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我把我所学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于我的教育中。在教学中我也用爱进行感化教育,给学生一分关爱,一分宽容,一分期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引导中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篇20
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 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
(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
(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
(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深深地感到陶行知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进一步。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博学多识,严谨治学,一切为人民大众教育而努力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倡导的教育理念,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提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式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奉献,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 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根本的动能。
热爱学生,以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教育也会没有激情,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的冷漠,那是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师爱。陶行知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老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伟大。”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任何一种提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精神受刺激。这是对学生的爱,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所以我们应该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不要因感情冲动,一时的不理智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让你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关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