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2024/12/0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我校申请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阳光雨露一样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从中也使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能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效应距离,把教学内容、图文设计和影视编辑有机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多方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记忆等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我自己执教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丽的动画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配上优美轻快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动画和文本文字,教师感情饱满的范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语言节奏,领悟课文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渲染情感气氛。

小学生的情感极其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去感受,去品味,达到渲染情感气氛的作用。我校陈锦珠老师执教美丽的童诗《贺年片》,多媒体课件“以诗为本”,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整体格调优美生动,通过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境,通过和谐的乐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课上适时穿插《新年好》《铃儿响叮当》,使整节课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情感,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同时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体会诗歌的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七律《长征》是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但这些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体会。

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征路途遥远,历经11个省,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执教教师设计flash动画,展示了长征路线图,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疲惫行军等场面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一路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适时背景音乐的穿插,渲染了氛围。结尾处的配乐诗朗诵,将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课在高潮处结束。

一年以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

10月10日由莲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会在市70中大会议室举行。培训活动中首先是市教科研室的张韧老师作了有关“小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抓手”的专题报告,后由已做过课题研究的两位教师针对教研课题如何选题,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对课题研究选题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今后如何进行教研课题研究的过程等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课题的选题:

课题研究是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存在于实际的教育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关注实际教育情境、寻找具体问题,要求我们的老师做个有心人,时时留意发生变化的教育情境,另外,还可在与教师的相互交流中,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找到问题,发现自己未曾注意的问题,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将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的'研究来源。

二、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是前提

教师的研究意识越强烈, 就越有可能积极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

(二)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基础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一个总感到有许多小课题需要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

三、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是小课题研究的具体体现,它能较好地反映研究者的实际工作能力。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过程: 开题、实施、结题

四、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将研究成果用于分享、发表、参加比赛等。

总之,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来说,我们可以简单地说:“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是改变当前数学教育被动局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中锻炼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我认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用“综合法解决问题”在小学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数学新课程所展示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内容和学习空间。

2、从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来看,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是这个年段的主要特征,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3、学科教师的系统指导,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在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性的学习。

这个学期我接手一(8)班,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上课也不认真,不能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更不会举一反三。成绩中等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带了耳朵在听,不举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问的时候莫不关系,就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成绩差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讲笑话的时候才兴奋一下,过后就又是老样子。自从参加小课题研究后我就改变了教学方法,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空间,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交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让学习背景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遵循解决问题的步奏“找到数学信息,建立关联、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信息,数学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数字、数学计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用活例题、习题,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也就达到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从踢球、捉迷藏、丢手绢等方面寻找素材,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素材能引导学生更多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

(3)让学生在体验中活跃思维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才能准确地分析信息如在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分析信息,发现关联,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4)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怎么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们解决学习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8班的学生明显的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从被逼学习到自觉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将继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

我申报了市级微型课题《小学写作教学课堂模式研究》并立项,从开始到现在,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收获不少。这段时间,我不断的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段时间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立足文本,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读写结合

1、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读,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2、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书也是很好的选读对象。

二、提倡学生模仿,培养习作能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去模仿一些课文片段或优秀作文的框架结构。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这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使学生乐于写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对写作无兴趣,硬逼着学生去写,那么他们是不会写出优秀的文章的。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多媒体、表演展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并用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取材于生活,感悟于生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记下来。

(2)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等,巧设题目来写作。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

3、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改正缺点。

四、使学生在自改与互改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文章贵在修改。在教学中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指导习作的重点放在指导写和指导学生自改与互改上。学生自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学生边读边改,作文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到提升。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他们很有兴趣,也更容易发现同学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提醒了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

我申报了市级微型课题《小学写作教学课堂模式研究》并立项,从开始到现在,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收获不少。这段时间,我不断的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段时间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立足文本,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读写结合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读,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2.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书也是很好的选读对象。

二、 提倡学生模仿,培养习作能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去模仿一些课文片段或优秀作文的框架结构。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这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使学生乐于写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对写作无兴趣,硬逼着学生去写,那么他们是不会写出优秀的文章的。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多媒体、表演展示 、实物展示等手段,并用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取材于生活,感悟于生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记下来。

(2)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等,巧设题目来写作。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

3.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改正缺点。

四、使学生在自改与互改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文章贵在修改。在教学中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指导习作的重点放在指导写和指导学生自改与互改上。学生自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学生边读边改,作文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到提升。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他们很有兴趣,也更容易发现同学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提醒了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

通过本次小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展及研究的价值。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我只是个普通教师,任务就是教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

但现在参加整个小课题研究后使我转变了看法,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照样可以写出研究性的东西。也非常有必要参与教学教研,既可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也能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我们的研究素材可来源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同样,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有义务搞课题研究,教学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再将研究结果、方法、价值应用与教学活动中。

在课题研究中我感悟到:

教研素材来自教学。素材来自教学,对于老师来说,素材熟悉,易于着手,而且研究之后能将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题目要精、小。题目决定你的研究范围,题目太大,精力有限,能力有限,课题小才能研究透彻,才能出彩。

提前做准备。每年都有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之前,可以先了解,预定选题方向、课题范围,提前准备素材,提前做好准备。

分工协作。课题中任务较多,要将任务明确分工,让每个组员都能参与,都能学习。靠一个人的力量,任务太多,不易进行。

材料收集积累。最后结题需要很多平时的材料,要有意积累收集。

及时上传资料文件。要按要求及时提交上传各种资料文件。否则会被注销课题。

通过一年的小课题研究,让自己悟道很多东西,以纠正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活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更加积极参与课题申请、研究。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工作要进一步的深入与完善,好多未知的任务在等着我们去完成,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责任将其做得更好!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11月17日,听李斩棘老师讲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从“为什么做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需要什么?”“做课题研究基本程序是什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这次讲座。

我认为做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对于课题研究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何去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李斩棘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来到了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最需要的课题研究方法指导,让我们对以后的课题研究不再迷茫,不再为研究什么而苦恼。

确实,以前选择课题研究总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没有联系实际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谈,只有立足于教学工作,平时课堂,结合自己课堂上的活动风格,孩子们养成的游戏习惯,从小处着手,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那么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从实际出发,对于研究的各种现象都能仔细观察、记录,然后整理变成有用的理论依据。

李老师的讲座既广泛又细致,广泛之处引领我们寻找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细致处让我们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研究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如如何表述题目等都一一举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

感谢李老师的此次讲座,让我们了解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我校申请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阳光雨露一样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从中也使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能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效应距离,把教学内容、图文设计和影视编辑有机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多方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记忆等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我自己执教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丽的动画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配上优美轻快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动画和文本文字,教师感情饱满的范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语言节奏,领悟课文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渲染情感气氛。

小学生的情感极其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去感受,去品味,达到渲染情感气氛的作用。我校陈锦珠老师执教美丽的童诗《贺年片》,多媒体课件“以诗为本”,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整体格调优美生动,通过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境,通过和谐的乐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课上适时穿插《新年好》《铃儿响叮当》,使整节课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情感,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同时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体会诗歌的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七律《长征》是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但这些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体会。

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征路途遥远,历经11个省,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执教教师设计flash动画,展示了长征路线图,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疲惫行军等场面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一路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适时背景音乐的穿插,渲染了氛围。结尾处的配乐诗朗诵,将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课在高潮处结束。

一年以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9

我申报了市级微型课题《小学写作教学课堂模式研究》并立项,从开始到现在,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收获不少。这段时间,我不断的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段时间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立足文本,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读写结合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读,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书也是很好的选读对象。

二、提倡学生模仿,培养习作能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去模仿一些课文片段或优秀作文的框架结构。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这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使学生乐于写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对写作无兴趣,硬逼着学生去写,那么他们是不会写出优秀的文章的。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多媒体、表演展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并用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取材于生活,感悟于生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记下来。

(2)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等,巧设题目来写作。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

3.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改正缺点。

四、使学生在自改与互改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文章贵在修改。在教学中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指导习作的重点放在指导写和指导学生自改与互改上。学生自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学生边读边改,作文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到提升。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他们很有兴趣,也更容易发现同学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提醒了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0

我申报了市级微型课题《小学写作教学课堂模式研究》并立项,从开始到现在,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收获不少。这段时间,我不断的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段时间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立足文本,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读写结合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读,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2、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书也是很好的选读对象。

二、提倡学生模仿,培养习作能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去模仿一些课文片段或优秀作文的框架结构。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这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使学生乐于写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对写作无兴趣,硬逼着学生去写,那么他们是不会写出优秀的文章的。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多媒体、表演展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并用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取材于生活,感悟于生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记下来。

(2)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等,巧设题目来写作。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

3、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改正缺点。

四、使学生在自改与互改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文章贵在修改。在教学中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指导习作的重点放在指导写和指导学生自改与互改上。学生自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学生边读边改,作文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到提升。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他们很有兴趣,也更容易发现同学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提醒了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1

为了更好的促进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 、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 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怠、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 ,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 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行动中探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2

我申报了市级微型课题《小学写作教学课堂模式研究》并立项,从开始到现在,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收获不少。这段时间,我不断的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段时间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立足文本,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读写结合

1、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读,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2、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书也是很好的选读对象。

二、提倡学生模仿,培养习作能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去模仿一些课文片段或优秀作文的框架结构。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这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使学生乐于写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对写作无兴趣,硬逼着学生去写,那么他们是不会写出优秀的文章的。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多媒体、表演展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并用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取材于生活,感悟于生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记下来。

(2)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等,巧设题目来写作。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

3、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改正缺点。

四、使学生在自改与互改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文章贵在修改。在教学中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指导习作的重点放在指导写和指导学生自改与互改上。学生自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学生边读边改,作文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到提升。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他们很有兴趣,也更容易发现同学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提醒了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3

20xx年11月17日,听李斩棘老师讲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从“为什么做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需要什么?”“做课题研究基本程序是什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这次讲座。

我认为做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对于课题研究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何去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李斩棘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来到了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最需要的课题研究方法指导,让我们对以后的课题研究不再迷茫,不再为研究什么而苦恼。

确实,以前选择课题研究总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没有联系实际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谈,只有立足于教学工作,平时课堂,结合自己课堂上的活动风格,孩子们养成的游戏习惯,从小处着手,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那么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从实际出发,对于研究的各种现象都能仔细观察、记录,然后整理变成有用的理论依据。

李老师的讲座既广泛又细致,广泛之处引领我们寻找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细致处让我们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研究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如如何表述题目等都一一举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

感谢李老师的此次讲座,让我们了解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4

20xx年,我校申请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阳光雨露一样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从中也使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能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效应距离,把教学内容、图文设计和影视编辑有机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多方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记忆等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我自己执教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丽的动画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配上优美轻快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动画和文本文字,教师感情饱满的范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语言节奏,领悟课文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渲染情感气氛。

小学生的情感极其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去感受,去品味,达到渲染情感气氛的作用。我校陈锦珠老师执教美丽的童诗《贺年片》,多媒体课件“以诗为本”,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整体格调优美生动,通过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境,通过和谐的乐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课上适时穿插《新年好》《铃儿响叮当》,使整节课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情感,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同时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体会诗歌的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七律《长征》是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但这些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征路途遥远,历经11个省,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执教教师设计flash动画,展示了长征路线图,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疲惫行军等场面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一路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适时背景音乐的穿插,渲染了氛围。结尾处的配乐诗朗诵,将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课在高潮处结束。

一年以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5

我申报了市级微型课题《小学写作教学课堂模式研究》并立项,从开始到现在,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收获不少。这段时间,我不断的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段时间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立足文本,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读写结合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读,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二、 提倡学生模仿,培养习作能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去模仿一些课文片段或优秀作文的框架结构。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这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使学生乐于写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对写作无兴趣,硬逼着学生去写,那么他们是不会写出优秀的文章的。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多媒体、表演展示 、实物展示等手段,并用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取材于生活,感悟于生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记下来。

(2)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等,巧设题目来写作。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

3.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改正缺点。

四、使学生在自改与互改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文章贵在修改。在教学中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指导习作的重点放在指导写和指导学生自改与互改上。学生自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学生边读边改,作文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到提升。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他们很有兴趣,也更容易发现同学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提醒了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6

20xx年,我校申请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阳光雨露一样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从中也使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能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效应距离,把教学内容、图文设计和影视编辑有机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多方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记忆等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我自己执教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丽的动画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配上优美轻快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动画和文本文字,教师感情饱满的范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语言节奏,领悟课文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渲染情感气氛。

小学生的情感极其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去感受,去品味,达到渲染情感气氛的作用。我校陈锦珠老师执教美丽的童诗《贺年片》,多媒体课件“以诗为本”,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整体格调优美生动,通过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境,通过和谐的乐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课上适时穿插《新年好》《铃儿响叮当》,使整节课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情感,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同时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体会诗歌的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七律《长征》是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但这些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体会

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征路途遥远,历经11个省,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执教教师设计flash动画,展示了长征路线图,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疲惫行军等场面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一路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适时背景音乐的穿插,渲染了氛围。结尾处的配乐诗朗诵,将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课在高潮处结束。

一年以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7

20xx年,我校申请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阳光雨露一样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从中也使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能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效应距离,把教学内容、图文设计和影视编辑有机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多方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记忆等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我自己执教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丽的动画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配上优美轻快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动画和文本文字,教师感情饱满的范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语言节奏,领悟课文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渲染情感气氛。

小学生的情感极其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去感受,去品味,达到渲染情感气氛的作用。我校陈锦珠老师执教美丽的童诗《贺年片》,多媒体课件“以诗为本”,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整体格调优美生动,通过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境,通过和谐的乐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课上适时穿插《新年好》《铃儿响叮当》,使整节课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情感,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同时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体会诗歌的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七律《长征》是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但这些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征路途遥远,历经11个省,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执教教师设计flash动画,展示了长征路线图,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疲惫行军等场面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一路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适时背景音乐的穿插,渲染了氛围。结尾处的配乐诗朗诵,将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课在高潮处结束。

一年以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8

20xx年11月17日,听李斩棘老师讲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从“为什么做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需要什么?”“做课题研究基本程序是什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这次讲座。

我认为做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对于课题研究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何去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李斩棘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来到了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最需要的课题研究方法指导,让我们对以后的课题研究不再迷茫,不再为研究什么而苦恼。

确实,以前选择课题研究总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没有联系实际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谈,只有立足于教学工作,平时课堂,结合自己课堂上的活动风格,孩子们养成的游戏习惯,从小处着手,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那么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从实际出发,对于研究的各种现象都能仔细观察、记录,然后整理变成有用的理论依据。

李老师的讲座既广泛又细致,广泛之处引领我们寻找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细致处让我们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研究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如如何表述题目等都一一举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

感谢李老师的此次讲座,让我们了解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课题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