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024/11/28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3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人格 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面向百百的学生,应该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心理素质教育是教学方法上的.渗透。第一,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二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第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格教育并不是短期奏效的,不可能朝夕就获成功的。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我们教师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个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出灿烂的火花。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

自从从事小学教育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年班级管理工作都受到大家的好评,也曾拿到区级的“优秀班主任”荣誉。也明白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小集体,而小集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的好坏;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风校纪的建设。可是自从xxxx年暑期起,国家教育部举办全国部分班主任培训,目的为了帮助全国班主任提高管理水平,使原来业余的班主任管理水平上升到专业班主任管理水平上来,从而更好的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此次本人参加培训后,使我明白以前我的班级管理只是自己瞎摸索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不仅要有股工作的冲劲,更需要不断地学习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尤其是要根据时代变化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通过这次的培训,笔者认为做好班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了解学生,打好管理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而,再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谈心、询问学校原来老师以及适度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你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才能谈论怎样地管理好班级。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调查表、家访、问卷、电话交流、师生交谈和询问上任班主任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深入了解学生,使自己对班级成员做到心中有数。

二、民主选举班干,设立机动机制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小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对班级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当中,实行班级干部竞选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形成能者上的向上风气。

三、共同学习规章,做到明理明事

作为学校的学生,首先,应该要懂得校纪校规,懂得小学生应该遵守哪些守则,哪些行为规范,这样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才算的上是一个自由的学生。根据这一理念,应当组织全班学生学习《校纪校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利用班队会课帮助学生理解校纪校规,明白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让学生用纪律、规范约束自己,使自己得到所应拥有的自由。除此之外,还应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等。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快乐的自由人。

四、制定班规,齐心规划目标

自古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中队的学生就像盘中的沙子,如果没有粘合物的作用,这个班级将是一盘散沙。而班纪班规就像这粘合物,能把班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因此,组织学生根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制定班纪班规,共同规划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班级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建设好。因此,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果。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和班级责任感。

五、重礼仪习惯养成,提高学生文明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世界的礼仪之邦。而如今现代的中国新一代,在礼仪方面还很欠缺。有的学生在校也许经过教育后还能讲一些礼貌,在家就无尊长之习。笔者认为,开设礼仪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礼仪行为,在班级组织学生学三字经、背三字经是很有必要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充分展现出这个班级的朝气。

六、组织各种活动,激进学生向上

对于孩子来说,各种游戏是最有魅力、最能吸引他们的活动。如果班主任只会利用语言进行说教的话,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如果在适当的说教后,将你所教育的内容转换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使学生将所明的的道理,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运用表现出来,从而提升教育效果。

七、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配合

学生家长的素质各不相同,往往教育孩子比较缺乏科学性;又因为如果只有教师的努力教育,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容易形成两面性,在校是一种表现,在家是一种表现。家校只有统一 教育,才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培养。

八、教师充分展示,凝聚班级力量

教师在研究、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展示自己的的德才,使学生对你即亲近又崇拜,产生主动与您交朋友愿望,愿意听您的指挥,从而有效地树立起教师的崇高威信。

九、施人性化管理,促生身心健康

“严师出高徒”这话没错,但是,如果只有严而无人性化管理的话,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管理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会很容易失效。学生改错需要有个过程,它不可能像刀切西瓜一样,一刀下去就一分为二,当教师给学生处不足的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其逐渐改正错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上,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人格 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面向百百的学生,应该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心理素质教育是教学方法上的渗透。第一,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二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第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格教育并不是短期奏效的,不可能朝夕就获成功的。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我们教师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个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出灿烂的火花。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人格 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面向百百的学生,应该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心理素质教育是教学方法上的渗透。第一,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二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第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格教育并不是短期奏效的,不可能朝夕就获成功的。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我们教师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个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出灿烂的火花。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培训,通过这十多天的心理健康培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来,我们全体学员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参加网络培训,顺利完成了培训预定的各项任务。

听了十多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示范课,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健康的心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教学心态,应作好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教师应是“人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调控。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于工作,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教学情商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平等的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与其他职业人员一样。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并积极改进缺点;只有完全地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努力发扬光大、充分展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3、拥有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必须要学会科学用脑,学会营养调配,学会工作,学会休息;必须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

4、提高自己的素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这水之源泉就在于教师不断学习。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理论经验、学习实践方法,并加以不断革新和创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凡是有用的东西,教师都应先人一步,都应成为敢吃螃蟹第一人。不然,那真成“无源之水”啦!

5、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调剂人生的一味良药。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和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过不去的坎,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志要和睦相处,互学共助;与领导要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关怀;与学生要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接受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要以合作者的身份携手步入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7、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一个切合实际、恰当可行的理想目标。但教师目标的确立一般都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能否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呢?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验证。在实践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绝不可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并要适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更不能用尽善尽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蹲下身子去吧,多角度、全方位去欣赏学生、评价学生。只有看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学生才有希望,教学才有希望!

二、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切实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轻易表现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在学习方面,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造成的。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

1、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

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现在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单亲,极个别的学生对亲人有种排斥、抵触情绪,当让不会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2008年我班转来个女生,进校的穿着很社会化,进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学接触,经常犯一些很小的纪律问题,我观察,她的每次错误都做给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亲叫来交换意见,也许是碍于面子,还是不想给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家长根本没给我谈到他们家庭。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跟学生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他认为父母不爱她。我就给她讲,父母肯定是爱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婚,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你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你要想想你今后的生活,要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生活,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也许对你及父母都会

有好处。并鼓励她多给同学接触,我并安排几个同学帮助她,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有较大的改观,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其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这样,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不仅如此,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3)教会方法,培养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学习学校组织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习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了解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观念的状况,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这个课程的培训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上的需求,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投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进一步的准备。同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特别是基伟华老师的`讲座给我的影响很大,使我明白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更要〝育人〞,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成功地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教师要热情且富于同情心,倾听学生的呼声和意见,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下心理自我教育和成长探索的时空。要注重学生自觉。自动。自主。自由地发展,使心理教育成为一种自我教育。

其次,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体现心理教育的理念。教师要善于积极利用学科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教给学生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善于和家长沟通和合作,懂得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平等。有趣。成功的价值感。效能感课堂氛围,科学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智力,维护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有重要感。力量感。成就感,创造其成功的体验,公正对待学生,不偏心。偏激和滥用权威,形成真诚的人际关系,真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阅历的扩大。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在学习上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因此,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们的教育机构以及我们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注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再者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出发,尤其是对个别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主要内容。

纲要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主要内容。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盲区,很多的教育机构或是教育者对此并不是很关注,而对于如何去做这项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再者,如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育者没有一个目标,不知从何入手,目标的盲目性以及主要内容的指导也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一个困难,通过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很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归纳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作重点,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概念中,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是固定的时间,或是固定的教师,它是有区别于其它的一些课程,其实不然。心理健康教育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温室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那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品质,班主任老师要比其它老师了解得更全面,在辅导学生时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另外,我们一定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7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和形式途径等方面相应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制度。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的制约,多数中小学还没有开展起这项教育工作。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和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探索,我认为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1、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群。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应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有了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进行电话谈话、心理咨询,设置悄悄话信箱,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此外,还可以结合班队会以及校内的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二、倾注真诚的师爱,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我认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去解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这样才能结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跨越代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能尽情地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当学生的个性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自身的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倾注真爱,促进内化。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

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8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径,是现代学校的标志。这次山口片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会,我感受很深。从中得到一点点体会。

1、要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我们有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教育所有的学生的现象,少数人犯错,大家挨批,少数人有提高,全班都光荣,不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说法和作法全是错误的。有不少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时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给您添一个麻烦,要多劳您一分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2、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幽静的校园和优美的环境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这就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育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的宽松,感到心平气和,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调整自我心态,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9

今天学习了《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季秀珍老师结合自己实践中得到的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地阐述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心理辅导理念和研究心理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二、指明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学习,改变了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以前都是给学生念一点理论知识,没有顾虑到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更没有开展什么心理活动。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的重要性,意识到现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增强了自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专家的教育总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成长的。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们的责任真的很重大!通过学习,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获很多。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0

自从从事小学教育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年班级管理工作都受到大家的好评,也曾拿到区级的“优秀班主任”荣誉。也明白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小集体,而小集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的好坏;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风校纪的建设。可是自从xxxx年暑期起,国家教育部举办全国部分班主任培训,目的为了帮助全国班主任提高管理水平,使原来业余的班主任管理水平上升到专业班主任管理水平上来,从而更好的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此次本人参加培训后,使我明白以前我的班级管理只是自己瞎摸索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不仅要有股工作的冲劲,更需要不断地学习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尤其是要根据时代变化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通过这次的培训,笔者认为做好班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了解学生,打好管理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而,再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谈心、询问学校原来老师以及适度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你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才能谈论怎样地管理好班级。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调查表、家访、问卷、电话交流、师生交谈和询问上任班主任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深入了解学生,使自己对班级成员做到心中有数。

二、民主选举班干,设立机动机制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小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对班级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当中,实行班级干部竞选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形成能者上的向上风气。

三、共同学习规章,做到明理明事

作为学校的学生,首先,应该要懂得校纪校规,懂得小学生应该遵守哪些守则,哪些行为规范,这样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才算的上是一个自由的学生。根据这一理念,应当组织全班学生学习《校纪校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利用班队会课帮助学生理解校纪校规,明白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让学生用纪律、规范约束自己,使自己得到所应拥有的自由。除此之外,还应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等。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快乐的自由人。

四、制定班规,齐心规划目标

自古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中队的学生就像盘中的沙子,如果没有粘合物的作用,这个班级将是一盘散沙。而班纪班规就像这粘合物,能把班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因此,组织学生根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制定班纪班规,共同规划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班级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建设好。因此,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果。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和班级责任感。

五、重礼仪习惯养成,提高学生文明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世界的礼仪之邦。而如今现代的中国新一代,在礼仪方面还很欠缺。有的学生在校也许经过教育后还能讲一些礼貌,在家就无尊长之习。笔者认为,开设礼仪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礼仪行为,在班级组织学生学三字经、背三字经是很有必要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充分展现出这个班级的朝气。

六、组织各种活动,激进学生向上

对于孩子来说,各种游戏是最有魅力、最能吸引他们的活动。如果班主任只会利用语言进行说教的话,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如果在适当的说教后,将你所教育的内容转换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使学生将所明的的道理,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运用表现出来,从而提升教育效果。

七、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配合

学生家长的素质各不相同,往往教育孩子比较缺乏科学性;又因为如果只有教师的努力教育,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容易形成两面性,在校是一种表现,在家是一种表现。家校只有统一教育,才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培养。

八、教师充分展示,凝聚班级力量

教师在研究、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展示自己的的德才,使学生对你即亲近又崇拜,产生主动与您交朋友愿望,愿意听您的指挥,从而有效地树立起教师的崇高威信。

九、施人性化管理,促生身心健康

“严师出高徒”这话没错,但是,如果只有严而无人性化管理的话,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管理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会很容易失效。学生改错需要有个过程,它不可能像刀切西瓜一样,一刀下去就一分为二,当教师给学生处不足的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其逐渐改正错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上,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1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2

一直以来,人们对孩子的健康日益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注重。无论是身体还是身心都应该兼顾。尤其是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也要非常注意。不然很容易得心理病。现在很多城市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为孩子的健康奠定基础。对此以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我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子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四、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

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4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5

一直以来,人们对孩子的健康日益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注重。无论是身体还是身心都应该兼顾。尤其是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也要非常注意。不然很容易得心理病。现在很多城市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为孩子的健康奠定基础。对此以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我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子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四、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6

自从从事小学教育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年班级管理工作都受到大家的好评,也曾拿到区级的“优秀班主任”荣誉。也明白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小集体,而小集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的好坏;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风校纪的建设。可是自从xxxx年暑期起,国家教育部举办全国部分班主任培训,目的为了帮助全国班主任提高管理水平,使原来业余的班主任管理水平上升到专业班主任管理水平上来,从而更好的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此次本人参加培训后,使我明白以前我的班级管理只是自己瞎摸索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不仅要有股工作的冲劲,更需要不断地学习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尤其是要根据时代变化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通过这次的培训,笔者认为做好班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了解学生,打好管理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而,再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谈心、询问学校原来老师以及适度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你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才能谈论怎样地管理好班级。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调查表、家访、问卷、电话交流、师生交谈和询问上任班主任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深入了解学生,使自己对班级成员做到心中有数。

二、民主选举班干,设立机动机制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小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对班级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当中,实行班级干部竞选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形成能者上的向上风气。

三、共同学习规章,做到明理明事

作为学校的学生,首先,应该要懂得校纪校规,懂得小学生应该遵守哪些守则,哪些行为规范,这样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才算的上是一个自由的学生。根据这一理念,应当组织全班学生学习《校纪校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利用班队会课帮助学生理解校纪校规,明白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让学生用纪律、规范约束自己,使自己得到所应拥有的自由。除此之外,还应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等。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快乐的自由人。

四、制定班规,齐心规划目标

自古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中队的学生就像盘中的沙子,如果没有粘合物的作用,这个班级将是一盘散沙。而班纪班规就像这粘合物,能把班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因此,组织学生根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制定班纪班规,共同规划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班级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建设好。因此,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果。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和班级责任感。

五、重礼仪习惯养成,提高学生文明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世界的.礼仪之邦。而如今现代的中国新一代,在礼仪方面还很欠缺。有的学生在校也许经过教育后还能讲一些礼貌,在家就无尊长之习。笔者认为,开设礼仪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礼仪行为,在班级组织学生学三字经、背三字经是很有必要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充分展现出这个班级的朝气。

六、组织各种活动,激进学生向上

对于孩子来说,各种游戏是最有魅力、最能吸引他们的活动。如果班主任只会利用语言进行说教的话,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如果在适当的说教后,将你所教育的内容转换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使学生将所明的的道理,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运用表现出来,从而提升教育效果。

七、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配合

学生家长的素质各不相同,往往教育孩子比较缺乏科学性;又因为如果只有教师的努力教育,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容易形成两面性,在校是一种表现,在家是一种表现。家校只有统一教育,才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培养。

八、教师充分展示,凝聚班级力量

教师在研究、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展示自己的的德才,使学生对你即亲近又崇拜,产生主动与您交朋友愿望,愿意听您的指挥,从而有效地树立起教师的崇高威信。

九、施人性化管理,促生身心健康

“严师出高徒”这话没错,但是,如果只有严而无人性化管理的话,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管理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会很容易失效。学生改错需要有个过程,它不可能像刀切西瓜一样,一刀下去就一分为二,当教师给学生处不足的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其逐渐改正错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上,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8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和个别教师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我选择了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参加为期五天的xx区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脱产培训。

20xx年10月8日上午七点正,在度过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开车前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拉开为期五天的学习,报道后拿到学校给我们的培训指南才发现,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的学习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半,有两天晚上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看后心理难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觉得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可以打发漫长的夜晚;另一方面,觉得是成人学习时间安排太不合理,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带着这些想法,参加完简单的开班仪式,通过第一天的紧张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

1、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

通过学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师的倦怠等问题的切入点。

2、自觉学习是收获的前提。

我是向区教委主要领导请假,经教委陈主任同意后才有这个脱产培训的机会。因此只有通过自己自觉学习后,回到学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后才能找到解决学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改变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才是对上级领导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

徐展博士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专题讲座,从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儿和学生的鲜活事例,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9

通过三天的学习,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起初的我感觉前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理论性太强,理解有些难度。听着听着,却觉得特别感兴趣。相信它一定会为我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其中傅宏老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很深!傅宏老师的课生动有趣,特别是他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现场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问题学生的问题分析得让我耳目一新。使我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有些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有时候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以后我一定转变教育观念。

以上是我参加学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自我,学习心理健康,浸润自己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0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1

自从从事小学教育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年班级管理工作都受到大家的好评,也曾拿到区级的“优秀班主任”荣誉。也明白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小集体,而小集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的好坏;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风校纪的建设。可是自从xxxx年暑期起,国家教育部举办全国部分班主任培训,目的为了帮助全国班主任提高管理水平,使原来业余的班主任管理水平上升到专业班主任管理水平上来,从而更好的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此次本人参加培训后,使我明白以前我的班级管理只是自己瞎摸索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不仅要有股工作的冲劲,更需要不断地学习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尤其是要根据时代变化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通过这次的培训,笔者认为做好班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了解学生,打好管理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而,再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谈心、询问学校原来老师以及适度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你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才能谈论怎样地管理好班级。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调查表、家访、问卷、电话交流、师生交谈和询问上任班主任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深入了解学生,使自己对班级成员做到心中有数。

二、民主选举班干,设立机动机制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小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对班级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当中,实行班级干部竞选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形成能者上的向上风气。

三、共同学习规章,做到明理明事

作为学校的学生,首先,应该要懂得校纪校规,懂得小学生应该遵守哪些守则,哪些行为规范,这样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才算的上是一个自由的学生。根据这一理念,应当组织全班学生学习《校纪校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利用班队会课帮助学生理解校纪校规,明白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让学生用纪律、规范约束自己,使自己得到所应拥有的'自由。除此之外,还应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等。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快乐的自由人。

四、制定班规,齐心规划目标

自古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中队的学生就像盘中的沙子,如果没有粘合物的作用,这个班级将是一盘散沙。而班纪班规就像这粘合物,能把班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因此,组织学生根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制定班纪班规,共同规划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班级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建设好。因此,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果。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和班级责任感。

五、重礼仪习惯养成,提高学生文明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世界的礼仪之邦。而如今现代的中国新一代,在礼仪方面还很欠缺。有的学生在校也许经过教育后还能讲一些礼貌,在家就无尊长之习。笔者认为,开设礼仪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礼仪行为,在班级组织学生学三字经、背三字经是很有必要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充分展现出这个班级的朝气。

六、组织各种活动,激进学生向上

对于孩子来说,各种游戏是最有魅力、最能吸引他们的活动。如果班主任只会利用语言进行说教的话,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如果在适当的说教后,将你所教育的内容转换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使学生将所明的的道理,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运用表现出来,从而提升教育效果。

七、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配合

学生家长的素质各不相同,往往教育孩子比较缺乏科学性;又因为如果只有教师的努力教育,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容易形成两面性,在校是一种表现,在家是一种表现。家校只有统一教育,才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培养。

八、教师充分展示,凝聚班级力量

教师在研究、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展示自己的的德才,使学生对你即亲近又崇拜,产生主动与您交朋友愿望,愿意听您的指挥,从而有效地树立起教师的崇高威信。

九、施人性化管理,促生身心健康

“严师出高徒”这话没错,但是,如果只有严而无人性化管理的话,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管理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会很容易失效。学生改错需要有个过程,它不可能像刀切西瓜一样,一刀下去就一分为二,当教师给学生处不足的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其逐渐改正错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上,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2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虽短,只有两天;培训地点虽然偏僻,在南昌高新技术区,但是培训内容丰富,感觉受益匪浅。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吴增强,上海市中小学协会秘书长蒋薇美,北京市问题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治及心理干预专家刘燕等专家进行授课。专家分别围绕中小学心理辅导原理、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与技巧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第二天,由江西籍心理专家刘燕就辅导室的有效利用及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设计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期间,还穿插了九江市双峰小学、临川二中、广丰县永丰中学、南昌县莲塘二小的教师代表做经验交流,让我们参训学员分享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

这次短暂而紧张的培训,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缓解中小学生心理压力,密切人际关心,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大力促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坚持。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3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心理健康游戏。游戏可好玩了。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游戏是同舟共济,刚上去的时候很简单,但是,到最后只剩下一块泡沫拼板了。我们互相抱在一起,不让对方倒下。终于结束了,我问阿姨:“我们赢了吗?”阿姨说:“你们赢了。”我们立刻欢呼起来。我还用票卷换了一盒飞行棋。

现在有许多的事情影响着我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最近接连发生的校园的惨案、如今的升学压力……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就让我们来讨论讨论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我认为应该不要分什么名校,如果说哪个孩子上的是名校,就认为他很好,说他将来一定有出息。而恰恰相反的,如果哪个孩子没上名校,就认为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这是肯定的吗?我们常看到一些高智商的犯罪,犯罪分子不就是人们心目中从小长大的小天才吗?而没拥有知识渊博的人,不也照样成为英雄吗?因为有了什么名校,父母都希望我们将来有出息,也不管我们愿不愿、适不适合,给我们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我们小学生的周六、周日已经成了正常的上课时间,让我们没有了属于自己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双休日也成为了我们小学生痛苦的两天。好希望不再有什么培训班,还给我们自己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我们没有了压力,学得轻松,成绩一定更优秀。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4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虽短,只有两天;培训地点虽然偏僻,在南昌高新技术区,但是培训内容丰富,感觉受益匪浅。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吴增强,上海市中小学协会秘书长蒋薇美,北京市问题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治及心理干预专家刘燕等专家进行授课。专家分别围绕中小学心理辅导原理、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与技巧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第二天,由江西籍心理专家刘燕就辅导室的有效利用及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设计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期间,还穿插了九江市双峰小学、临川二中、广丰县永丰中学、南昌县莲塘二小的教师代表做经验交流,让我们参训学员分享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

这次短暂而紧张的培训,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缓解中小学生心理压力,密切人际关心,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大力促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坚持。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5

面对万千变化的世界,许多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包括小学生。如何应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郭启玉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地答案,她以鲜明的事例、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予以我们引导。读罢,不得不赞叹郭启玉老师是一位智慧之师。《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这本书告诉了我,要成长为一名智慧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而这也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体会。

一、细微观察的能力

和医生医治病人一样,老师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要进行“望闻问切”。在郭老师所撰写的个别心理辅导手记中,我看到了郭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了不同的诊断,并详细记录了心理问题学生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记录离不开老师的细微观察。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地是:在《李朦学习行为转变纪实》这篇手记中,郭老师对李朦的日常表现作了详细的记录,这靠什么?细微的观察能力,同时郭老师还对李朦的智力评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就告诉了我们: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细微的观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二、欣赏学生优点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郭老师的班里,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学生,他们在心理方面或是个人行为方面都有着较大明显的缺陷,但郭老师善于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同样在《李朦学习行为转变纪实》这篇手记里,郭老师就指出了李朦社会交往能力很强,重感情,爱帮助人等闪光点,并从闪光点着手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我想这是我们许多在职业倦怠轰击下的教师所做不到的。

三、思考应对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因此处理学生同样的问题一次又一次。作为经验不足的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读了郭老师的这本书后,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要善于思考症结所在,积极思考应对的策略,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不要总是一味地批评或表扬,要学会哲学的两面去解决问题。郭老师字字珠玑让我知道了人不能一直停滞不前,要学会边思考边生活,这样才能利己为人。

四、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这本书里,除了12个详细的个别心理辅导手记外,最让我感动的是郭老师针对学生在情绪问题、人际关系、行为问题、学习问题等方面所开展的心理辅导集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凝聚了一个老师教育学生的心血,还饱含着一位教师的睿智。38个心理辅导集体活动很好地证明了郭启玉老师的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感悟亲情》这个集体活动的设计中,我发觉,郭老师每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她以创新的数学图表来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促使学生体谅家长,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促进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

五、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它还包含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非常重要。从郭老师12个详细的个别心理辅导手记看,她都与家长进行了详尽的沟通,如在《厌学的小纪——小学生不爱学习行为矫正》里,郭老师就与小纪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将小纪在学校、家庭的表现进行双向交流,并有技巧的暗示家长在家庭中该如何教育、面对子女。

从这,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必定在与家长、学生的沟通方面下功夫。掩卷沉思,有些愧疚,有些欣喜。愧疚的是,年轻的我未能很好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欣喜的是,领导让我们获得了一本好书,一些好经验,也让我明白了:想要成为一名智慧教师,单单富有学识还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多种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6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和个别教师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我选择了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参加为期五天的xx区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脱产培训。

20xx年10月8日上午七点正,在度过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开车前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拉开为期五天的学习,报道后拿到学校给我们的.培训指南才发现,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的学习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半,有两天晚上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看后心理难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觉得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可以打发漫长的夜晚;另一方面,觉得是成人学习时间安排太不合理,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带着这些想法,参加完简单的开班仪式,通过第一天的紧张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

1、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师的倦怠等问题的切入点。

2、自觉学习是收获的前提。我是向区教委主要领导请假,经教委陈主任同意后才有这个脱产培训的机会。因此只有通过自己自觉学习后,回到学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后才能找到解决学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改变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才是对上级领导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专题讲座,从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儿和学生的鲜活事例,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7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和形式途径等方面相应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制度。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的制约,多数中小学还没有开展起这项教育工作。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和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探索,我认为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1,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群。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应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有了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进行电话谈话、心理咨询,设置悄悄话信箱,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此外,还可以结合班队会以及校内的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二、倾注真诚的师爱,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我认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去解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这样才能结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跨越代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能尽情地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当学生的个性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自身的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倾注真爱,促进内化。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

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8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9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0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1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2

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有专家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制定了以几点标准: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适度的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能够适应学习生活等。站在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智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往往比健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水平相差悬殊,我们当然不能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智障儿童。但在特教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就无法绕开“还给智障儿童一个健康心理”的课题。笔者认为特教学校要有意识地深入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虽然这是一个隐藏得较深的、容易被忽视的课题,但这个课题的落实,对智障儿童的实效价值,却极其重要。因为智力的康复、情绪的稳定、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生活与寻求自身发展的关键。同时,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也是我们落实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保持教育幸福感的捷径之一。

在方法上,教师要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亲和的态度,影响熏陶学生;同时要结合授课科目的特点,挖掘出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通过对学生心理各层面施行积极影响,补偿其心理缺陷,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他们的一切行为提供健康的心理背景。具体作法阐述如下:

一、开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特教学校只有推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才能系统、稳步地开展对学生的智力康复训练,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益。目前供智障儿童使用的教材是1988年编写,已经有20多年,现在看来,它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智障教育的多维目标;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视学生智力差异的多样性;注重教师的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因此,它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已经不适合当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系统、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行为得到多少矫正、自我服务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20xx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张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适应。现在,许多特教学校都在开发、整合新的教育资源,革新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教育效益大大提高。笔者通过实践与对兄弟特校的了解后认为,落实“以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教育过程,就是最好的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

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好创造情感情境原则、趣味性和成功性原则,以期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情感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保持愉快的情绪,达到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是智障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趣味性原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动机明确,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我要求,进行学习。成功性原则就是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成功的期待,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原则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教育机会

笔者了解发现:友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老师强烈的喜爱情绪,这种情绪具有固定化、持续化、依赖化的特点。就是说,学生很愿意接受并服从于他心目中的领袖式的老师!

一般来说,培智班师生比不大,这为每个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尽可能多地接 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有威信、和乐意信赖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有智力缺陷,但也有丰富的情感和准确的判断力。当他真实地感觉到你在重视他、关心他时,他就会尝试主动走近你,期望在你这里得到帮助和解脱,表现出无限的真诚。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小到一次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充分满足学生期待的被理解、被尊重、获得成功等各种情感需要,继而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幸福”体验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号召力、管理力、“诱惑”力明显增强。这样,在和学生愉悦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既可以感觉到师生情谊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创造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学校培智部,有的老师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彼此亲昵,和谐融洽,所以课堂纪律好、教学效果好,学生进步快。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认知、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帮助学生和谐发展

个别化教育原则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为他们设计出各自所能达到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其实现。智障教育中,即使是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很明显,既有量的差别,也有质的差别,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内在或外在需要的差异,因此,“因材补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通过集体教学提供方法、材料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个别辅导、编组辅导的方式来“开小灶”,加深知识印象,巩固生活技能。虽然个别辅导的目标、内容、方法各不相同,需要老师有耐心,但越是个别化,教育效果就越可能成功。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看,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不仅直接有利于所有学生智力缺陷的补偿,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对自我事务的处理,是智障教育的出发点,不管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智力缺陷儿童,都应当在接受教育后,可以自我照顾或较少需要别人照顾。在传授基本知识技能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关怀、慈爱是应当的,但我们不可以对他们一味迁就、容忍。在自我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多方面的教育上,要有严格的尺度,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补偿缺陷贯彻在教育活动的始终,该放松的绝不严格,该严格的绝不放松。如果因为学生有缺陷,起了怜悯之心,那么很可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们发现,降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标准,就会导致学生更加懒散;降低学生习惯养成的要求,就会导致学生混乱……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在自我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几个方面,一定要严字当头,不可疏忽。所以课内课外,教师都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反复给他们讲清道理,让他们逐步养成遵循生活准则或规范的行为习惯。从心理教育角度看,越是严格,越是容易培养出学生良好(健康)的认知能力、动机、情感和性格。

五、营造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共同维护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国内外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沟通工作,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我们调查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的“完好率”比正常儿童要低得多,比如父母离婚、“爷爷奶奶”托管、多人残疾、过于贫困等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普遍存在。所以,学校要尽量把这些不利因素补充完整,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开展活动、要求家长常常到校看望子女、扶贫助学等等。另一方面,向家长传授智障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缺陷补偿矫正方法,布置教育任务,让他们切实承担教育的责任。智力障碍儿童对亲情的依赖与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家长更多的关心能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丰富和情绪的稳定,起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

社会教育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走出校园,开展一些参观、旅游活动;可以请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看望学生,请周边学校的大中小学生来陪伴他们度过周末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生活乐趣,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每次都很兴奋,积极表现自己,所以能收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总之,一定程度上说,智障儿童的发展,就是心理素质的发展;智障儿童的教育,就是心理素质的教育。本文就当前特教学校在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法,做了一个肤浅的论述,请同行指正。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3

通过三天的学习,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起初的我感觉前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理论性太强,理解有些难度。听着听着,却觉得特别感兴趣。相信它一定会为我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其中傅宏老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很深!傅宏老师的课生动有趣,特别是他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现场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问题学生的问题分析得让我耳目一新。使我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有些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有时候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以后我一定转变教育观念。

以上是我参加学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自我,学习心理健康,浸润自己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4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和形式途径等方面相应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制度。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的制约,多数中小学还没有开展起这项教育工作。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和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探索,我认为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1,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群。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应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有了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进行电话谈话、心理咨询,设置悄悄话信箱,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此外,还可以结合班队会以及校内的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二、倾注真诚的师爱,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我认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去解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这样才能结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跨越代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能尽情地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当学生的个性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自身的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倾注真爱,促进内化。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

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