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2024/11/25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精选1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11、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2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七号、十八号两日,赴牡丹江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会上,三位由全省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手机版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本市的赵老师的课,他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来自全省的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暑假我很荣幸参加了文昌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半年的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网上的一场场不同风格名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训也较多,对新课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韩立福教授的《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陶继新老师的《终身学习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职业幸福》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4

透过两天的外出学习,观摩了xx市xx中和xx中学老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自我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xx中xx老师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构成过程。首先在上课前一天xx老师布置了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课堂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并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点拨。然后再分别让两位学生在图像的每一个细胞中标出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下方的学生也在作业本上画图,以复习上节课讲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虹老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应虹老师也着重强调了易错的知识点,并对自由组合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技巧进行指导。学生透过自我的思考、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复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在两所学校的听课中,我感觉到,他们十分重视课本。xx中学xxx老师在复习《染色体变异》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稿的基础练习的时光接近20分钟。并且讲到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也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来源。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基础,重视课本。而我在教学中,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往往注重蓝本中的考点讲解,认为课本很简单,学生课后看就能够了。但是往往学生在课后很难落实下去。

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团队协作意识强。教学设计是老师为到达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及从课后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两所学校都很重视群众备课。xx中学的导学稿由一位老师执笔,拿出的初稿在群众备课时再由全体高三生物老师讨论,确定每一个考点的讲解方法,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实际,分层合理得当。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潜力,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透过努力力争使自我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仅要教学,还要经常外出学习,老师真的辛苦啦!想要了解更多范文知识,请关注查字典。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5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11、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6

9月20、21日,我有幸参加外出学习小组。目的地是xx一小,学习时间是两天。每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会场占座,共听了三位专家的课堂和讲座,一位是杨红兵老师,她讲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讲座内容是论阅读的重要性;一位是张红老师,讲《漫游标点王国》,讲座内容是写作;最后一位是窦桂梅老师,讲的主要是《大脚丫跳芭蕾》绘本,讲座内容是1+x课程。学习的两天时间我们都争取坐在前排,但就是这种情况大家还是人挤人,整个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窦桂梅老师讲的是绘本课,共讲课100分钟。这次外出学习,对我来说真是太难得了,总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听课和讲座的时候,我一分钟都不愿意分心走神,生怕漏掉一点知识点。这次外出学习收获也是蛮多的接下来和大家主要交流一下窦桂梅老师的1+x课程,望大家批评指教。

变革的起点

2011年,清华附小承担了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

变革的导向

秉承“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清华附小将课程体系的具体目标描述为“为‘十个一’奠基”,即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在此基础上形成“1+x课程”育人模式。

“1”——整合国家课程后的基础性课程(基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x”——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基于学校自身和学生个体的独特性)。

变革的方式

结构决定质量!合理的组织结构决定管理的质量!铅笔和钻石都是由碳构成,铅笔一碰即碎,而钻石坚固无比,究其原因是自身组织结构不同。学校的变革必须搭建坚固科学的结构,才能让大厦巍然屹立。因此,清华附小确定“1+x课程”育人目标后,按顺序依次构建“1+x课程”内容、“1+x课程”实施、“1+x课程”评价。同时,还有“1+x课程”资源和“1+x课程”管理来进行保障。

1.课程内容的整合

学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使得各门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且教学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为此,要首先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横向整合:在不同类型课程优势互补、疏密适度、均衡搭配的基础上,以课程内部结构均衡美为追求。我校将原有国家课程11门学科归结为四大类: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并以此为整合后“1”的基础性课程。而“x”的拓展性课程,是在“1”的基础上统合的变量或增量。

(1)、《大脚丫学芭蕾》融汇了美术、音乐课程,让孩子画出来,让孩子伴随音乐感受人物心情变化。

(2)、语文与英语的融合:《皇帝的新装》

英语:oh——

中文:哎呀

(3)、语文与体育的融合:

形体训练课。汉字的书写成为孩子们形体训练的载体。包含想象、模仿与创造。

纵向整合:依据人的内部学习心理过程和外部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达成连续性和顺序性,避免重复学习造成的兴趣降低和时间浪费,也避免了因年段目标设定的不合理而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

为解决课程内容设置的连续性与顺序性问题上清华附小对语、数、外学科,分别制定了一套“质量目标指南”和《乐学手册》。以《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为例,其中细化了语文学科各年段、各学期的质量目标体系,细化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给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以及完善的配套附件。于是,语文课该引导学生学什么,课外该带领学生积累什么,学生评价应当执行怎样的标准,都能从中找到清晰的依据。

2.课程实施的整合

整合课时安排:打破以往40分钟的固定课时,核算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整合分散课时,构建多种形式的课时安排体系。在保证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设置“基础课时35分钟”;“小课时10分钟”,包括晨读、习字等;“大课间50分钟”,包括眼操、体操、加餐等;“大课时60分钟”,包括学科走班以及“x”课程等。

整合学习地点:不仅在“本班教室”学习,还在“其他场所学习”。一方面;学生打破班级建制,进行“走班”学习。学生离开班级,前往“专业教室”学习,或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地点。三至六年级每天下午两课时,一二年级一周一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班级,进行拓展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的学习,在夯实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发展其个性。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清华大学、博物馆、电影院、实践教育基地等广阔的天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整合学习方式:课前学生带着准备和问题走进课堂,进行小组质疑、解疑与分享,使“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后学生带着更高的渴求与问题走出课堂,使“学”更有方向性和提升性。教师让出课堂舞台,从“自编、自导、自演”退居二线,专心做好“编”和“导”,在小组化学习中回归启发式教学,把精力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师生共同撰写的“乐学手册”,着重在问题设计及引导学生质疑和讨论上下功夫。

学习永无止境,这次的学习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唯有加倍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7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xx市xx中学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瘦弱颇多。

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知道学生学习,将“渔”的能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渔”的方法我觉得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在xxx上的诗歌鉴赏这以复习鉴赏课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xxx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学生面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时,xxx老师又渗透着诗歌鉴赏的方法性,渗透着方法性教学。

第二位老师是x老师的课,她的课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她讲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x老师抓住重点“始得”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见x老师的课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上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非常突出,自己扮演着主导角色,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己一定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8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七号、十八号两日,赴牡丹江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会上,三位由全省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手机版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本市的赵老师的课,他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来自全省的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9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七号、十八号两日,赴牡丹江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会上,三位由全省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手机版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本市的赵老师的课,他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来自全省的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0

透过两天的外出学习,观摩了xx市xx中和xx中学老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自我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xx中xx老师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构成过程。首先在上课前一天xx老师布置了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课堂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并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点拨。然后再分别让两位学生在图像的每一个细胞中标出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下方的学生也在作业本上画图,以复习上节课讲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虹老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应虹老师也着重强调了易错的知识点,并对自由组合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技巧进行指导。学生透过自我的思考、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复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在两所学校的听课中,我感觉到,他们十分重视课本。xx中学xxx老师在复习《染色体变异》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稿的基础练习的时光接近20分钟。并且讲到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也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来源。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基础,重视课本。而我在教学中,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往往注重蓝本中的考点讲解,认为课本很简单,学生课后看就能够了。但是往往学生在课后很难落实下去。

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团队协作意识强。教学设计是老师为到达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及从课后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两所学校都很重视群众备课。xx中学的导学稿由一位老师执笔,拿出的'初稿在群众备课时再由全体高三生物老师讨论,确定每一个考点的讲解方法,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实际,分层合理得当。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潜力,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透过努力力争使自我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仅要教学,还要经常外出学习,老师真的辛苦啦!想要了解更多范文知识,请关注查字典。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1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11、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2

作为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暑假我很荣幸参加了文昌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半年的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网上的一场场不同风格名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训也较多,对新课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韩立福教授的《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陶继新老师的《终身学习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职业幸福》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3

本周末我和吴昊鸢、段巧红、郭秋丽共四位老师,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儿童分级阅读及课内课外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共分四场,每场活动都是首先由地方名师作课,然后再由专家评课并针对分级阅读讲座。

听了名师的引领课,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动、有趣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特别是王小娟老师讲授的“谢尔诗中的不可思议”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她真真切切的让我感受到大容量的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实施的,王老师在课堂上用她那富有吸引力的语言,边说边唱,边教边练,学生学有所得,兴趣盎然,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什么是才是高效的阅读课呢?阅读课上我该做些什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课上乐学、善学、学有所得呢?

还有张艳华老师的课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张老师的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本次观摩活动还有王泉根、秦文君等多位专家助阵讲座,当然专家们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我暂时还无法深层领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只要我们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一定会有自己不一样的建树。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专家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4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七号、十八号两日,赴牡丹江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会上,三位由全省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手机版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本市的赵老师的课,他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来自全省的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5

作为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暑假我很荣幸参加了文昌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半年的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网上的一场场不同风格名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训也较多,对新课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韩立福教授的《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陶继新老师的《终身学习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职业幸福》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6

随着新学期的开展,校领导也是对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嘉奖以及点名表扬要我们向之学习,实验班的语文老师__在我意料之内的成为了学校的模范教师,在学校里面我们不仅是同事也是朋友,他一直以来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的,他也一直都是我敬佩的对象,我所教的学科也是语文,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他们的长处,给我们安排一次听课活动。

一、上课氛围活跃而又不失纪律

在我们几位听课老师到教室里面就坐的时候,显然学生们对我们这些拿着本子坐在教室后面的老师都非常的好奇,一个个的都转过头来看我们,但是在__老师一进入教室站在讲台上,一个个的突然就正襟危坐,好好的看着他,这种纪律我自问在我上课的时候是做不到的。他在上课的时候,讲课方式非常的生动有趣,总是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基本上在他提问的时候,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会举手示意想回答问题,但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片死寂,不会有同学这么主动的回答问题,就算是有也只是那么一两个学习厉害的,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是非常的有秩序的举手回答,不会有一点吵闹的迹象,至少在我听的这一节当中他从来没有花费时间用来维持课堂秩序。

二、课文的讲授方式新颖特别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最大的收获,老师让同学们先仔细的阅读几遍课文的内容,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人物情感。然后叫了几个人来饰演课文中的角色,这次上课讲的是《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同学们自己的`理解在加上他在一旁进行指导,同学们的表演十分的出色,至少这篇课文给了我更深的理解,这样子肯定也是让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了。我敢说经过一次这样的别具一格的语文课,同学们要是在考试中遇到这篇文章绝对不会失分了。

三、给学生们留有自己的思考时间

按照我们往常的教学理论肯定是珍惜上课的每分每秒,尽可能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生怕他们还有什么地方是不能理解的,但是__老师却是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非常的有自信,他认为自己的学生们已经对这篇文章大致的熟悉了,作为老师就要留有时间给学生们独立思考这篇文章,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

这次的听课对我来说算是非常的震撼的,我第一次见识到原来还有这样的自成一格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却是出奇的好,这样我瞬间对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设想,这次的听课,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