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2024/11/2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1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甚是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我园处于新建一年的一个崭新的幼儿园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我园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乐园、花园、文化园”。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整理成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过程是这样的:

(3)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四)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五)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好多老师现在还很年轻,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

(六)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三、教师和家长谈话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1、家长委员会。老师们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幼儿园大型家园共育活动,可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

2、家长辩论会。老师举出几个班上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长为主,让家长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辩论中,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产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待家长们发言完毕,教师再有的放矢的发表意见,表明观点,介绍经验,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老师们似乎已习惯于用更多的心思来设计栏目、寻找内容,而忽略了家长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为什么不准备一块小天地,将家长请到家长园地中来。如“夸宝宝”栏目可写孩子在家的表现;“我的育儿心得”让家长畅所欲言;“我的问题”可写上家长的困惑等等。家长园地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调动家长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搭起一座彩桥。

4、家园共育袋。我们可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家园袋。每周,我们都将幼儿所学的内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于袋里装着孩子们小小的成果,家长们会很乐意每个周末将袋子带回家,周一再带入幼儿园。另外,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有何意见、要求都可写下来装入袋中,以助于老师工作的提高。家园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长能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无声的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5、个别化的家园沟通。由于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文化素质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话、便条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而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教师更应主动些,并且要努力为沟通渠道创造条件。幼儿教师要真正从狭隘的教育观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主要靠幼儿教师做出努力。教师常常要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为畅通渠道做出努力。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2

一、争议之事不入“群”

这里的“群”,是指各种班级群、QQ群、微信群等,各种群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可能把一些不合适的消息扩大了。比如,有位家长在看到刚读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后膝盖上有伤时,没有和老师沟通,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冲动之下直接就拍照片发群里了,并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语,大概意思老师不负责任,居然没有通知家长之类的,在家长群引起不少的争议。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几个男生一起玩,其中一个不小心把受伤的孩子绊倒了,因为害怕老师批评,都选择了沉默。恰好放学了,老师也没有注意到。

原本是一件小事,却导致误会,甚至让老师难堪。如果能心平气和地了解实情,或许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了。

二、体谅老师,不要求老师的额外照顾

家长们眼睛里只有一个孩子,而老师的眼睛里是全班的孩子。老师眼睛里全班的孩子都要兼顾到,这才是她的责任和公平所在。我们一方面跟老师要公平,一方面又希望得到老师的额外照顾,这有点贪心。比如,整个班级,座位当然有前有后,坐最后一排的.家长如果总不满意,耿耿于怀,那是否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呢?甚至,有家长打电话给老师要求换座位,那最后一排谁来坐呢?家长不妨放宽心,听从老师的安排,相信老师。

三、尊重老师,不给老师找额外负担

班级群里,每天呼叫老师的,有这样的信息:老师,孩子水杯找不到了,帮忙找一下;老师,孩子作业本不见了;老师,装被子的袋子不见了;老师,孩子校服不见了……诸如此类,几乎天天上演。老师总是帮找,还在群里回复找的情况,忙得不亦乐乎。孩子慢慢长大了,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记得自己的物品,这些简单的自理,能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呢?

四、信任老师,正确对待老师“投诉”

人无完人,再好的孩子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老师和你反映孩子在校一些不好的表现时,家长肩负教育义务,了解清楚情况,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对老师的“投诉”心怀质疑和抱怨。

五、主动配合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

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这些支持,也可能是陪孩子去参加亲子运动会。参加活动不迟到,遵守游戏规则,开家长会不玩手机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份内之事。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老师和学生、学生家长间的相处,也是靠良好的沟通。沟通顺畅了,大家彼此理解认同,师生关系和谐了,孩子也就会更加喜欢学校和学习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3

一、对话活动

这是最直接而又经常使用的家园联系方法。由于有“培养好孩子”这一共同目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经常会自发产生交流教育幼儿情况的对话,我们发现这种对话形式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育儿意见的交流,对进行家教指导大有益处。

教师与家长间的对话

教师与家长在接触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关于孩子的各种对话,以老师接待的目的性为标准,这种对话形式可分为随机接待和有针对性接待两种形式。

1、随机接待

早晨和下午是家长来校接送孩子比较集中的时间,来校家长比较多,我们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近阶段开展的工作以及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并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简明的答复。

2、有针对性地接待

孩子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个体,我们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根据幼儿的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接待家长。这是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异的具体指导形式。

由于受环境、职业、学历、个性等方面的'影响,家长的素质也是个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家长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有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对隔一代的孙子孙女非常疼爱,他们关心得最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吃饭等情况,而较少关注孩子的个性、品德、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对这类家长,我们从他们关心身体方面入手,先谈孩子在校的午餐、学习等情况,再涉及其他领域;而对有的只注重孩子智力发展的家长,我们就从孩子在活动中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等学习状况入手,再逐渐深入到其他方面;对工作比较繁忙或性格直爽的家长,我们则开门见山,直入要点,避免迂回而行;对性格内向或对幼儿教育存有偏见的家长,我们则从大家感兴趣的、熟悉的时事入手,等双方感情比较融洽时,再慢慢转向主题。但总的一个要求,我们在进行指导时,总是先肯定孩子的进步之处,然后婉转地指出不足,切记命令式或一味责怪的口气,这已作为我们接待家长的一个原则。我们经常用“孩子现在什么地方进步了,如果改掉什么缺点,相信进步会更大”、“孩子在××方面表现很好,如果×××方面再怎么样,就更加好了”等话语,使家长听了既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也乐于接受。

家长与家长间的谈话

我们在与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意识到,家长在家庭中积累的经验是极其可贵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介绍。为此,我们开展了家长间的结对子活动,期初根据家长及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二个或几个结成一个对子,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如:请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经验丰富的家长回答其他家长提出的“孩子怕陌生人怎么办?”、“孩子人来疯”等问题。让家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导其他家长,显得亲切、随意,也更有说服力。教师此时的指导功能就在于牵线搭桥。

二、宣传活动

对话活动只是接待、指导个别或一部分家长,解决的也只是具有针对性的个性问题,还有家长需要认识或了解的一些共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指导,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进行宣传活动。

家园学习园地栏:

我校各班都在教室门口自办《学习园地》,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填写有关内容,内容及时更换,它是反映各班教学工作的情况的一扇窗户也是开展家园交流的一块园地,一般包括每周教育目标及计划、具体活动安排、表扬好人好事、出通知等。《学习园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时间都能看到,使家长既了解了教学内容,又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教育。

三、咨询活动

我园每学期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一些亲子互动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局限于几次活动。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困惑,因而产生了需要经常咨询的迫切感。我们根据家长的呼声,把这种咨询活动延伸到了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使孩子自始至终,家长首先要做出好的榜样,其次让孩子担当一定的任务,培养责任感,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等,家长豁然开朗。

孩子每天来校,家长与教师经常见面,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接待家长,并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是学校进行家教工作的一个有利时机,教师要善于做一位倾听者、沟通者和协调者,用正确的方法去接待家长、指导家长。我们将不断探索,创造新的,更有效的家教指导形式及方法,不断提高家教质量。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4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甚是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我园处于新建一年的一个崭新的幼儿园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我园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乐园、花园、文化园”。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整理成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

(3)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 更好的发展。

二、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四)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五)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好多老师现在还很年轻,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

(六)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三、教师和家长谈话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1、家长委员会。老师们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幼儿园大型家园共育活动,可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

2、家长辩论会。老师举出几个班上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长为主,让家长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辩论中,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产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待家长们发言完毕,教师再有的放矢的发表意见,表明观点,介绍经验,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老师们似乎已习惯于用更多的心思来设计栏目、寻找内容,而忽略了家长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为什么不准备一块小天地,将家长请到家长园地中来。如“夸宝宝”栏目可写孩子在家的表现;“我的育儿心得”让家长畅所欲言;“我的问题”可写上家长的困惑等等。家长园地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调动家长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搭起一座彩桥。

4、家园共育袋。我们可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家园袋。每周,我们都将幼儿所学的内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于袋里装着孩子们小小的成果,家长们会很乐意每个周末将袋子带回家,周一再带入幼儿园。另外,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有何意见、要求都可写下来装入袋中,以助于老师工作的提高。家园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长能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无声的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5、个别化的家园沟通。由于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文化素质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话、便条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而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教师更应主动些,并且要努力为沟通渠道创造条件。幼儿教师要真正从狭隘的教育观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主要靠幼儿教师做出努力。教师常常要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为畅通渠道做出努力。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5

一、对话活动

这是最直接而又经常使用的家园联系方法。由于有“培养好孩子”这一共同目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经常会自发产生交流教育幼儿情况的对话,我们发现这种对话形式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育儿意见的交流,对进行家教指导大有益处。

教师与家长间的对话

教师与家长在接触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关于孩子的各种对话,以老师接待的目的性为标准,这种对话形式可分为随机接待和有针对性接待两种形式。

1、随机接待

早晨和下午是家长来校接送孩子比较集中的时间,来校家长比较多,我们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近阶段开展的工作以及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并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简明的答复。

2、有针对性地接待

孩子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个体,我们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根据幼儿的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接待家长。这是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异的具体指导形式。

由于受环境、职业、学历、个性等方面的影响,家长的素质也是个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家长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有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对隔一代的孙子孙女非常疼爱,他们关心得最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吃饭等情况,而较少关注孩子的个性、品德、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对这类家长,我们从他们关心身体方面入手,先谈孩子在校的午餐、学习等情况,再涉及其他领域;而对有的只注重孩子智力发展的家长,我们就从孩子在活动中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等学习状况入手,再逐渐深入到其他方面;对工作比较繁忙或性格直爽的家长,我们则开门见山,直入要点,避免迂回而行;对性格内向或对幼儿教育存有偏见的家长,我们则从大家感兴趣的、熟悉的时事入手,等双方感情比较融洽时,再慢慢转向主题。但总的一个要求,我们在进行指导时,总是先肯定孩子的进步之处,然后婉转地指出不足,切记命令式或一味责怪的口气,这已作为我们接待家长的一个原则。我们经常用“孩子现在什么地方进步了,如果改掉什么缺点,相信进步会更大”、“孩子在××方面表现很好,如果×××方面再怎么样,就更加好了”等话语,使家长听了既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也乐于接受。

家长与家长间的'谈话

我们在与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意识到,家长在家庭中积累的经验是极其可贵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介绍。为此,我们开展了家长间的结对子活动,期初根据家长及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二个或几个结成一个对子,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如:请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经验丰富的家长回答其他家长提出的“孩子怕陌生人怎么办?”、“孩子人来疯”等问题。让家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导其他家长,显得亲切、随意,也更有说服力。教师此时的指导功能就在于牵线搭桥。

二、宣传活动

对话活动只是接待、指导个别或一部分家长,解决的也只是具有针对性的个性问题,还有家长需要认识或了解的一些共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指导,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进行宣传活动。

家园学习园地栏:

我校各班都在教室门口自办《学习园地》,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填写有关内容,内容及时更换,它是反映各班教学工作的情况的一扇窗户也是开展家园交流的一块园地,一般包括每周教育目标及计划、具体活动安排、表扬好人好事、出通知等。《学习园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时间都能看到,使家长既了解了教学内容,又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教育。

三、咨询活动

我园每学期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一些亲子互动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局限于几次活动。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困惑,因而产生了需要经常咨询的迫切感。我们根据家长的呼声,把这种咨询活动延伸到了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使孩子自始至终,家长首先要做出好的榜样,其次让孩子担当一定的任务,培养责任感,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等,家长豁然开朗。

孩子每天来校,家长与教师经常见面,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接待家长,并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是学校进行家教工作的一个有利时机,教师要善于做一位倾听者、沟通者和协调者,用正确的方法去接待家长、指导家长。我们将不断探索,创造新的,更有效的家教指导形式及方法,不断提高家教质量。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6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发动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确实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 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切忌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我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我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有时请数学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我们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家访中我表现出了足够的诚心和爱心,讲话也特别注意方式,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尽可能委婉的表达。如果我们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发动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确实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 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切忌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我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我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有时请数学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我们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家访中我表现出了足够的诚心和爱心,讲话也特别注意方式,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尽可能委婉的表达。如果我们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

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8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发动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确实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切忌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我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我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有时请数学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我们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家访中我表现出了足够的诚心和爱心,讲话也特别注意方式,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尽可能委婉的表达。如果我们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9

一、对话活动

这是最直接而又经常使用的家园联系方法。由于有“培养好孩子”这一共同目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经常会自发产生交流教育幼儿情况的对话,我们发现这种对话形式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育儿意见的交流,对进行家教指导大有益处。

(一)教师与家长间的对话

教师与家长在接触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关于孩子的各种对话,以老师接待的目的性为标准,这种对话形式可分为随机接待和有针对性接待两种形式。

1、随机接待

早晨和下午是家长来校接送孩子比较集中的时间,来校家长比较多,我们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近阶段开展的工作以及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并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简明的答复。

2、有针对性地接待

孩子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个体,我们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根据幼儿的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接待家长。这是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异的具体指导形式。

由于受环境、职业、学历、个性等方面的影响,家长的素质也是个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家长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有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对隔一代的孙子孙女非常疼爱,他们关心得最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吃饭等情况,而较少关注孩子的个性、品德、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对这类家长,我们从他们关心身体方面入手,先谈孩子在校的午餐、学习等情况,再涉及其他领域;而对有的只注重孩子智力发展的家长,我们就从孩子在活动中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等学习状况入手,再逐渐深入到其他方面;对工作比较繁忙或性格直爽的家长,我们则开门见山,直入要点,避免迂回而行;对性格内向或对幼儿教育存有偏见的家长,我们则从大家感兴趣的、熟悉的时事入手,等双方感情比较融洽时,再慢慢转向主题。但总的一个要求,我们在进行指导时,总是先肯定孩子的进步之处,然后婉转地指出不足,切记命令式或一味责怪的口气,这已作为我们接待家长的一个原则。我们经常用“孩子现在什么地方进步了,如果改掉什么缺点,相信进步会更大”、“孩子在××方面表现很好,如果×××方面再怎么样,就更加好了”等话语,使家长听了既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也乐于接受。

(二)家长与家长间的谈话

我们在与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意识到,家长在家庭中积累的经验是极其可贵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介绍。为此,我们开展了家长间的结对子活动,期初根据家长及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二个或几个结成一个对子,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如:请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经验丰富的家长回答其他家长提出的“孩子怕陌生人怎么办?”、“孩子人来疯”等问题。让家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导其他家长,显得亲切、随意,也更有说服力。教师此时的指导功能就在于牵线搭桥。

二、宣传活动

对话活动只是接待、指导个别或一部分家长,解决的也只是具有针对性的个性问题,还有家长需要认识或了解的一些共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指导,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进行宣传活动。

我校各班都在教室门口自办《学习园地》,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填写有关内容,内容及时更换,它是反映各班教学工作的情况的一扇窗户也是开展家园交流的一块园地,一般包括每周教育目标及计划、具体活动安排、表扬好人好事、出通知等。《学习园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时间都能看到,使家长既了解了教学内容,又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教育。

三、咨询活动

我园每学期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一些亲子互动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局限于几次活动。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困惑,因而产生了需要经常咨询的迫切感。我们根据家长的呼声,把这种咨询活动延伸到了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使孩子自始至终,家长首先要做出好的榜样,其次让孩子担当一定的任务,培养责任感,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等,家长豁然开朗

孩子每天来校,家长与教师经常见面,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接待家长,并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是学校进行家教工作的一个有利时机,教师要善于做一位倾听者、沟通者和协调者,用正确的方法去接待家长、指导家长。我们将不断探索,创造新的,更有效的家教指导形式及方法,不断提高家教质量。

教师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10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甚是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我园处于新建一年的一个崭新的幼儿园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我园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乐园、花园、文化园”。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整理成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

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好多老师现在还很年轻,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

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三、教师和家长谈话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1、家长委员会。老师们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幼儿园大型家园共育活动,可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

2、家长辩论会。老师举出几个班上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长为主,让家长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辩论中,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产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待家长们发言完毕,教师再有的放矢的发表意见,表明观点,介绍经验,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老师们似乎已习惯于用更多的心思来设计栏目、寻找内容,而忽略了家长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为什么不准备一块小天地,将家长请到家长园地中来。如“夸宝宝”栏目可写孩子在家的表现;“我的育儿心得”让家长畅所欲言;“我的问题”可写上家长的困惑等等。家长园地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调动家长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搭起一座彩桥。

4、家园共育袋。我们可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家园袋。每周,我们都将幼儿所学的内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于袋里装着孩子们小小的成果,家长们会很乐意每个周末将袋子带回家,周一再带入幼儿园。另外,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有何意见、要求都可写下来装入袋中,以助于老师工作的提高。家园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长能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无声的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5、个别化的家园沟通。由于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文化素质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话、便条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而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教师更应主动些,并且要努力为沟通渠道创造条件。幼儿教师要真正从狭隘的教育观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主要靠幼儿教师做出努力。教师常常要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为畅通渠道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