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数学学科研究心得

2024/11/22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数学学科研究心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数学学科研究心得 篇1

我们认为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教师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具体实践,举一反三。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这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的改革之路,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研究中我通过深入揣摩教材练习的编排意图,领会练习的内涵基础,把握数学教材中丰富的练习活动资源,渗透活动意识,转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变封闭为开放,积极探索设计出既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均发展需要的练习活动内容。总言之有以下成效: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突出重点即强调针对性,针对性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和生活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和开放性: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学困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开放性即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在研究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实验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活动,练习活动题做到"百里挑一",但是在实践练习操作中,对约占33%的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有效,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练习量偏大,练习量的控制把握不够精确。这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有效实践模式。

小学数学学科研究心得 篇2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从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出发,来分析与阐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任务,并用发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论来论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结合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来分析今天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从教学研究的论述角度看,本书始终将眼光盯住儿童的学习,始终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认知发展。它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下面就从探究学习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上用不着选择和创新,因为自有教师为他们选择、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重在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运用,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学科研究心得 篇3

我们认为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教师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具体实践,举一反三。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这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的改革之路,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研究中我通过深入揣摩教材练习的编排意图,领会练习的内涵基础,把握数学教材中丰富的练习活动资源,渗透活动意识,转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变封闭为开放,积极探索设计出既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均发展需要的练习活动内容。总言之有以下成效: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突出重点即强调针对性,针对性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和生活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和开放性: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学困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开放性即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在研究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实验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活动,练习活动题做到"百里挑一",但是在实践练习操作中,对约占33%的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有效,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练习量偏大,练习量的控制把握不够精确。这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有效实践模式。

小学数学学科研究心得 篇4

20xx年,我校申请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阳光雨露一样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从中也使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能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效应距离,把教学内容、图文设计和影视编辑有机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多方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记忆等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我自己执教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丽的动画视频

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配上优美轻快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动画和文本文字,教师感情饱满的范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语言节奏,领悟课文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渲染情感气氛。

小学生的情感极其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去感受,去品味,达到渲染情感气氛的作用。我校陈锦珠老师执教美丽的童诗《贺年片》,多媒体课件“以诗为本”,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整体格调优美生动,通过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境,通过和谐的乐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课上适时穿插《新年好》《铃儿响叮当》,使整节课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情感,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同时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体会诗歌的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七律《长征》是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但这些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体会

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征路途遥远,历经11个省,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执教教师设计flash动画,展示了长征路线图,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疲惫行军等场面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一路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适时背景音乐的穿插,渲染了氛围。结尾处的配乐诗朗诵,将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课在高潮处结束。

一年以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小学数学学科研究心得 篇5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从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出发,来分析与阐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任务,并用发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论来论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结合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来分析今天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从教学研究的论述角度看,本书始终将眼光盯住儿童的学习,始终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认知发展。它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下面就从探究学习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上用不着选择和创新,因为自有教师为他们选择、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重在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运用,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学科研究心得 篇6

我们认为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教师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具体实践,举一反三。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这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的改革之路,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研究中我通过深入揣摩教材练习的编排意图,领会练习的内涵基础,把握数学教材中丰富的练习活动资源,渗透活动意识,转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变封闭为开放,积极探索设计出既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均发展需要的练习活动内容。总言之有以下成效: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突出重点即强调针对性,针对性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和生活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和开放性: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学困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开放性即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在研究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实验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活动,练习活动题做到"百里挑一",但是在实践练习操作中,对约占33%的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有效,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练习量偏大,练习量的控制把握不够精确。这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有效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