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 篇1
再读朱永新教授的《写在新教育边上》一书,再一次感受到他在新教育实验中的激情、痴情。作为一名身居高处的政府官员,他仍轻盈衍生出“新教育”的魅力,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对教育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对教育注入了深深的爱,真是不同凡响!全书从岁月滴石、偶有所悟、杏坛小语、名家影响、亦师亦友、相伴飞翔六章展开描写。从他的小学生活片段至今当人大代表的经历,每一个阶段就是生活中一个闪亮的浪花,读书、生活、工作中的故事用心书写,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在文章中多采用了一些记叙的手法,抓住生活的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在理解生活、拥有自己全新的生活。他用一种独特的视觉理解教育,创造新的教育生活,编织着新的教育之梦。他的眼中充满五颜六色的色彩,所以就会有一个缤纷的世界,他的心中盛满了阳光,所以就会在教育中不断创造奇迹。我相信,他每一天都面带微笑拥抱着一轮新的太阳,用心酿造着美好的未来。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的描写,我发现他觉得自己在享受教育的幸福。他相信:如果你多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机会激情迸射,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而自己,也就插上了一个会飞翔的翅膀,时时刻刻都会听见花开的声音,把校园当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厂。
读完了他的'书,我认识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朱永新先生。他是一个对教育怀有无限虔诚的教授,是一位拥有大爱和悲悯情怀的人物。不难看出,他一定博览群书,深入教育第一线如行者一般探寻中国教育方向,他的种种举动,都汇成了教育言论、观点、以及作品。他栉风沐雨,背负着教育的行囊,行板如歌。我发现,他一直在追寻教育的一种新实验,于是就以全部的热情致力达到超乎常人的行动境界,取得了学术上辉煌的成就。
从他的语言中,我感到他激情如诗人、深邃如哲人、纯净如婴孩、憨拙如老农、淘气如婴孩。他将成功的教育实验作为己任,心系西部,想通过实验,改变教育现状。时时转换思维的角度和方法,宏观和微观的自然结合,造就了他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风格。他说“教育是一首诗。”他常常用是一样的语言来讴歌教育,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他提倡教师要读书,要写读书笔记,他希望教师参加他的教育实验,要每天读书、要写作,要读、要写,必有心得,有领悟。他开通了网上博客,教育在线,与教师对话,启发教师的体悟。
读他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如同他的人一样平易近人,整个读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他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他站在广大一线教师的角度上说出自己的教育理论,案例中有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语言,唯有句句真真切切的.字句,让人看到了一个勤奋、热情、坚毅的智者形象。正如他的一首诗之中所说,“我是一粒种子,一粒教育的种子,来自理想与激情催开的花儿,我无法选择我落到怎样的土壤——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无论把我埋得多深,我终将穿越泥土,向着明亮的方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为能遇见这样的教育实验而幸运,更为这种实验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而欣慰。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踏上新教育的征程,我发现我的教育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新教育是一个心灵长跑的过程,就像一个推进器,让人在长跑中不离不弃。而在新教育实验中带给我的知识、智慧,让我感到这个教育的世界是多么广博壮丽;新教育实验带给我的勇气、力量,让我感到美丽的培新小学竟然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新教育实验带给我的理念、意念,让我感到语文课堂已成为我兴致勃勃经营的地方。
在新教育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新教育中独有的精神领域,改变了我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的行走方式,使我变得坚强、乐观、自信、勇敢。今天,我已离不开我的课堂,来到孩子们的世界,我们之间思维碰撞的火光,向我打开了一个天窗:让我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朵洁白的云朵,吸到一丝新鲜的空气,一滴清甜的甘露。新教育,让我的生命渐渐地宽敞起来,新教育,让我们从这里出发,去穿越那些伟大的灵魂,去拥抱生命中每一次精彩的绽放。
穿行在文字的丛林中,我醉心于新教育的实验,按照朱永新教授指引的方向奋勇向前,缔造完美教室,走进教育的梦工厂,我看见青春是道明媚的霞光。
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 篇2
寒号鸟和喜鹊是邻居,冬天到了,勤劳的喜鹊搭好了窝,而寒号鸟就明白玩,最终在寒冷的.北风中冻死了。
教师经常对我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喜鹊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才抓紧时间搭窝过冬。而寒号鸟却得过且过,最终被冻死了。
我想到自我平常做作业时,总是今日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这样推来推去,总是不及时完成,感到十分惭愧。我决定今后再也不做寒号鸟,要做一只勤劳的小喜鹊。
像教师平常教导的那样,做一个勤劳懂事的好学生。
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 篇3
这个暑期中,我读了《百万英镑》这本书,我懂得了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这钱却会让许多人对有钱人点头哈腰,他们为了这张英镑,拼命地拉拢故事的主人公——亨利?亚当斯,为了这张英镑,从对亨利傲慢无礼一下子转变为了对他点头哈腰,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无意中不小心漂泊到了伦敦,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了一个赌。哥哥认为如果给他一张百万元的英镑,30天后他会因为无法证明这些钱是自己的而饿死,而弟弟却认为他会活得很好。于是他们就把一张百万英镑给了亨利,自己两人出国旅游了30天。回来后得知亨利因为那张百万英镑被所有人追捧,想拉拢他,几乎所有东西都让他免费买下。并因为这张英镑不断提高社会地位,最后到了除王室外的地位公爵之位,还娶到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得到了三万元的银行利息。又从兄弟那儿得到了很好的工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从中体会到了人们会为了钱拼命拉拢莫个人,对这个人点头哈腰,以及对他从各个方面都顺从和安排得事事到位,就只是为了钱。对没钱的人高傲无礼,对有钱的人低声下气,老老实实。
这使我感到很愤怒,凡事都应该人人平等,而这些人却只看重钱,只要有钱人都会把他招待得很好,可遇到没钱的就会高傲无礼。这人人平等的道理用到哪里去了?
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事,大家都喊着应该人人平等,但看到有钱人,却缺一个个都低声下气,只想多拿些钱,多赚一点,我认为这是很不正气的表现,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把城市中的不正之风改过来!
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 篇4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年伊始我院组织了对传统文化《论语》的学习,现在又组织学习了《大学中庸》,通过这两次学习,使我不仅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经典和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自身的指导意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是《大学》的经述,也是这本书的总领,揭示了大学的宗旨。看完这部分,使我懂得学习和工作都要有安静和平的心智,这样才能神思安稳,去思考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思虑周详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规律。这对于在法院工作的我来说非常重要,在开庭之前要认真阅读每一本案卷,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在庭审中抓住庭审过程的争议焦点,围绕争议焦点调查和审理案件,但是实践中,一般当事人大都缺乏出庭经验和技巧,在庭审时提不出观点,抓不住重点,找不到焦点,而是采取平铺直叙的方法或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方法。这就需要法官有安静和平的心智,神思安稳,思虑周详问题,以平等宽容的心态注意观察当事人的心绪,体察当事人的心态,揣摩当事人的心理,以便及时准确地“对症下药”,找准妥善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及时化解纠葛。相反如果内心急躁,就很难去认真全面的思考案件。
读《大学》的另一个深刻感受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内心的中正,就是谨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外界所左右,不受个人感情所支配,公平裁判,没有偏私。在具体审判诉讼案件过程中,要客观、中立,与各方当事人保持同等的距离,不偏不倚,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公正地裁判,公平地保护诉讼各方合法的实体权益和诉讼权益。作为纠纷诉讼的终极解决者,必须保持严格中立的立场,本身不能代表任何意志和利益,只能通过依法确认的'事实,根据法律规定的准则和对法理精神正确的理解,公允地确定哪些利益当受排斥,哪些利益应予保护,使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受到同等尊重、获得同等的法律保护。
读完《中庸》,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要懂得“人类世界最重要的是人与人间的和谐共处”,这虽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但是这种为人处世的方法运用到我们法官的审判案件中就是和谐裁判,调解结案。享有东方经验美誉的调解制度,就是强调“和”的效果,也是解决纠纷的最佳结案方式。目前较普遍的“大调解”机制的建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为贵”、“息讼止争”的优良传统。“和”并不是要回避矛盾,而是要通过分析当事人心理,注重释明法律,查清案件事实,讲究方式方法,进行细致入微的法律分析和事实分析,使当事人胜败皆服。通过调解,不仅合理解决了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影响社会和谐,而且理顺了当事人的情绪,缓和、化解了相互之间的对抗与冲突,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重建和谐关系的效果。
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 篇5
老舍先生是一位非常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我们经常接触到他的作品。这个暑假,我品味了老舍先生的作品。
《呐喊》小说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
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
任一个被压迫,被礼教呀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呐喊。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呐喊!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条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
多少人为了那四书五经竭尽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尽折腰。《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第二篇评击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因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阿q正传》是《呐减》中代表性的文章之一。
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鲁迅《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
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表现出某种自发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
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没有华丽的语言,故事也并不引入入胜,在鲁迅的作品里,表现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
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他的言语犀利,像尖刀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
同时,鲁迅先生也对生活在这样社会的人们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通过《呐喊》小说集的呐喊,唤醒麻木的灵魂,被压迫的人们,都来呐喊吧!都来反抗吧!
这个暑期中,我读了《百万英镑》这本书,我懂得了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这钱却会让许多人对有钱人点头哈腰,他们为了这张英镑,拼命地拉拢故事的主人公——亨利-亚当斯,为了这张英镑,从对亨利傲慢无礼一下子转变为了对他点头哈腰,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无意中不小心漂泊到了伦敦,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了一个赌。哥哥认为如果给他一张百万元的英镑,30天后他会因为无法证明这些钱是自己的而饿死,而弟弟却认为他会活得很好。于是他们就把一张百万英镑给了亨利,自己两人出国旅游了30天。回来后得知亨利因为那张百万英镑被所有人追捧,想拉拢他,几乎所有东西都让他免费买下。并因为这张英镑不断提高社会地位,最后到了除王室外的地位公爵之位,还娶到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得到了三万元的银行利息。又从兄弟那儿得到了很好的工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从中体会到了人们会为了钱拼命拉拢莫个人,对这个人点头哈腰,以及对他从各个方面都顺从和安排得事事到位,就只是为了钱。对没钱的人高傲无礼,对有钱的人低声下气,老老实实。
这使我感到很愤怒,凡事都应该人人平等,而这些人却只看重钱,只要有钱人都会把他招待得很好,可遇到没钱的就会高傲无礼。这人人平等的道理用到哪里去了?
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事,大家都喊着应该人人平等,但看到有钱人,却缺一个个都低声下气,只想多拿些钱,多赚一点,我认为这是很不正气的'表现,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把城市中的不正之风改过来!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 篇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的是海伦.凯勒一生的事。书中感人心腑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和挫折是鼓励我,不要后退。
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听觉、视觉和甜美的声音。她也曾因自我的条件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这位美国女孩,在莎莉文教师的帮忙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她一生共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里有一个疑惑:我们是独生子女,从小,爸爸妈妈就把我们看成掌上明珠,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像个'小皇帝'。稍遇困难、挫折就会一蹶不振,而海伦.凯勒所受到的困难与挫折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
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并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
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我们--祖国的接班人更应当拥有这种完美的精神品质!
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 篇7
再读朱永新教授的《写在新教育边上》一书,再一次感受到他在新教育实验中的激情、痴情。作为一名身居高处的政府官员,他仍轻盈衍生出“新教育”的魅力,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对教育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对教育注入了深深的爱,真是不同凡响!全书从岁月滴石、偶有所悟、杏坛小语、名家影响、亦师亦友、相伴飞翔六章展开描写。从他的小学生活片段至今当人大代表的经历,每一个阶段就是生活中一个闪亮的浪花,读书、生活、工作中的故事用心书写,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在文章中多采用了一些记叙的手法,抓住生活的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在理解生活、拥有自己全新的生活。他用一种独特的视觉理解教育,创造新的教育生活,编织着新的教育之梦。他的眼中充满五颜六色的色彩,所以就会有一个缤纷的世界,他的心中盛满了阳光,所以就会在教育中不断创造奇迹。我相信,他每一天都面带微笑拥抱着一轮新的太阳,用心酿造着美好的未来。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的描写,我发现他觉得自己在享受教育的幸福。他相信:如果你多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机会激情迸射,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而自己,也就插上了一个会飞翔的翅膀,时时刻刻都会听见花开的声音,把校园当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厂。
读完了他的'书,我认识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朱永新先生。他是一个对教育怀有无限虔诚的教授,是一位拥有大爱和悲悯情怀的人物。不难看出,他一定博览群书,深入教育第一线如行者一般探寻中国教育方向,他的种种举动,都汇成了教育言论、观点、以及作品。他栉风沐雨,背负着教育的行囊,行板如歌。我发现,他一直在追寻教育的一种新实验,于是就以全部的热情致力达到超乎常人的行动境界,取得了学术上辉煌的成就。
从他的语言中,我感到他激情如诗人、深邃如哲人、纯净如婴孩、憨拙如老农、淘气如婴孩。他将成功的教育实验作为己任,心系西部,想通过实验,改变教育现状。时时转换思维的角度和方法,宏观和微观的自然结合,造就了他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风格。他说“教育是一首诗。”他常常用是一样的'语言来讴歌教育,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他提倡教师要读书,要写读书笔记,他希望教师参加他的教育实验,要每天读书、要写作,要读、要写,必有心得,有领悟。他开通了网上博客,教育在线,与教师对话,启发教师的体悟。
读他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如同他的人一样平易近人,整个读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他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他站在广大一线教师的角度上说出自己的教育理论,案例中有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语言,唯有句句真真切切的字句,让人看到了一个勤奋、热情、坚毅的智者形象。正如他的一首诗之中所说,“我是一粒种子,一粒教育的种子,来自理想与激情催开的花儿,我无法选择我落到怎样的土壤——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无论把我埋得多深,我终将穿越泥土,向着明亮的方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为能遇见这样的教育实验而幸运,更为这种实验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而欣慰。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踏上新教育的征程,我发现我的教育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新教育是一个心灵长跑的过程,就像一个推进器,让人在长跑中不离不弃。而在新教育实验中带给我的知识、智慧,让我感到这个教育的世界是多么广博壮丽;新教育实验带给我的勇气、力量,让我感到美丽的培新小学竟然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新教育实验带给我的理念、意念,让我感到语文课堂已成为我兴致勃勃经营的地方。
在新教育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新教育中独有的精神领域,改变了我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的行走方式,使我变得坚强、乐观、自信、勇敢。今天,我已离不开我的课堂,来到孩子们的世界,我们之间思维碰撞的火光,向我打开了一个天窗:让我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朵洁白的云朵,吸到一丝新鲜的空气,一滴清甜的甘露。新教育,让我的生命渐渐地宽敞起来,新教育,让我们从这里出发,去穿越那些伟大的灵魂,去拥抱生命中每一次精彩的绽放。
穿行在文字的丛林中,我醉心于新教育的实验,按照朱永新教授指引的方向奋勇向前,缔造完美教室,走进教育的梦工厂,我看见青春是道明媚的霞光。
经典著作阅读心得体会 篇8
老舍先生是一位非常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我们经常接触到他的作品。这个暑假,我品味了老舍先生的作品。
《呐喊》小说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
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
任一个被压迫,被礼教呀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呐喊。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呐喊!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条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
多少人为了那四书五经竭尽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尽折腰。《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第二篇评击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因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阿q正传》是《呐减》中代表性的文章之一。
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鲁迅《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
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表现出某种自发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
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没有华丽的语言,故事也并不引入入胜,在鲁迅的作品里,表现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
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他的言语犀利,像尖刀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
同时,鲁迅先生也对生活在这样社会的人们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通过《呐喊》小说集的呐喊,唤醒麻木的灵魂,被压迫的人们,都来呐喊吧!都来反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