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告诉我,真爱将产生教育的巨大力量。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可再造,每一个学生的笑容都是唯一的,都是一朵与众不同的小花,每位学生的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现场直播。所以,作为教师,我会用公平和真爱帮助我的每一名学生好好播种自己的生活,让他们的校园生活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更多进步的足迹,让他们的人生更精彩。
教育的智慧来自于教师的公平和对所有学生的真爱。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学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了解学生最详细,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有句话说,真正的爱不是当时的感动,是永久的回忆。还有一首赞美教师的歌词写到,你永远在我心里。当学生在回忆起自己的老师的时候,如果一切都是温馨和美好,那该多好啊!所以,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平等地去欣赏、去关爱。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宽厚和温暖的环境,还他们一个愉悦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公平心,爱心和高尚的师德。比如,换座是一个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可以采取横排竖排都换座,这会让学生觉得公平。在集体活动时,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给不同的学生。朗读比赛,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班会可以每次有不同的主持人。在举手回答问题,提高学生时,尽量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先提问他们,并且要有按照排回答问题的习惯,照顾到每个学生。可以偏袒学生,一定是所谓的“差生”,绝不可以是所谓的“好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努力学好每一个科目,也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科目,让学生有事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果学生放弃自己,家长和老师也都放弃的话,学生一定苦不堪言。
作为教师,我不仅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教会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去感悟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当两颗心真正有了心与心的交融时,真正的教育就开始了。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我读了《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内心受到了极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全书“教师的解放”这一篇,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思中进步。当学生违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释放你的教育智慧》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以后我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假期之中认真研读了《教师的智慧》一书,这本书分为“智慧使者、人文校园、冷描热点、岁月页码、修学英国、漫步英伦”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细腻和善于发现积累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并让这些案例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富有意义地发展着。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案例总是持续不断地在上演着,每个孩子都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在我们不同的关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而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引导会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呢!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做一个博爱的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做有智慧的教师》是从由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七位骨干教师组威的“叶晓龙博客”团队这个知名教育博客上收集的近百篇优秀博文编成的。这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
书中着重讲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觉得很有启发。
顺着这样的启发让我想到: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应该如何走好专业发展之路呢?思考许久,总结了几点:
一、夯实专业技能
“画画”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美术教师素质长久、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美术教学将更多地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多动手、多实践。为了激发、引爆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必要的提示,激活学生的思维,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的适当示范。因此,美术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美术绘画创作,平时多动手画画,抽时间多练练自己的内功。树立“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工作时理念。培养自己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以此来保证自己在给学生示范时能游刃有余,提高教学效率。
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时代在飞速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今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施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善于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刻的自省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的活动。它是“思考”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思考。它强调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
林老师在《请为你的褒奖报歉》一文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要“赏之有法,赏之有度,赏之有时”。其余的老师在随笔中都时有创见,如叶隽老师《给台阶后再拆台阶》、《批驳,在孩子获得好成就之时》、陈斌老师《犯过错的“价值”》……吕淑彩老师的《放松是一种境界》:“放松不是放荡,更不是废弃,而是蕴含着一种踊跃心态,蕴含着一种从容,它是一种平凡心,一种尊敬心坎的机灵,这种机智让教育者污染本人,让咱们的学生在放松的状况中内化,往往让我们的教育发生预料之外的成果。”
四、尝试教学研究
教师要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就应该将教学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善于捕捉教学中的问题,不断试验和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反思和研究中逐渐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书中黄老师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仔细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并从中捕捉到科学的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黄老师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反思、思想升华、再实践的过程,才促进了其专业的成长和发展,进而成为名师。
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仅仅“学高为师”已难以满足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想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研究能力,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瞿老师和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徐建平的著作《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并且给每位成员购买了书本。在工作闲暇之余,细细品读了书籍,内心受到了极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作者通过五个专辑:教师成长篇、学生感受篇、教育教学篇、管理艺术篇和影响辐射篇,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屈和追求。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
《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徐建平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他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那么教育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培养出来的很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到前不久去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我更是感觉我们现在在社会上要面临的问题和缺乏的东西,也是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应该教的是他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住这个数学题怎么解。当然现行的制度必须要知道题目怎么解,所以我们基层教师也要能够,在教会题目的同时更能教会他们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教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是要用心去做的。应该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综合书本的内容,我也觉得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努力,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
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总之,智慧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应成为我们每位教师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最近,读了王晓春老师所著的《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100个教育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诠释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教师与家长的问题以及管理问题。驻足于一百个案例,不禁被那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为读者,读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阅读中收获教育的智慧。智慧来自学习。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老师都有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办法更有效。
智慧来自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时时站在学生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多替孩子们想想,师生彼此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时也会让师生多收获一份快乐和欣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蹲下身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智慧来自善思。没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会简单,甚至是野蛮。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样,每天在疲惫中挣扎,难以享受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我们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关注教育现象、会静心思考、会潜心体会。不仅遇到问题要尽心思考,事后还要善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反思,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反思,是改进的。源泉。没有反思,哪来的改进策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实践中执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我读了《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内心受到了极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全书“教师的解放”这一篇,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思中进步。当学生违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释放你的教育智慧》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以后我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瞿老师和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徐建平的著作《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并且给每位成员购买了书本。在工作闲暇之余,细细品读了书籍,内心受到了极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作者通过五个专辑:教师成长篇、学生感受篇、教育教学篇、管理艺术篇和影响辐射篇,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屈和追求。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
《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徐建平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他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那么教育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培养出来的很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到前不久去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我更是感觉我们现在在社会上要面临的问题和缺乏的东西,也是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应该教的是他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住这个数学题怎么解。当然现行的制度必须要知道题目怎么解,所以我们基层教师也要能够,在教会题目的同时更能教会他们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教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是要用心去做的。应该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综合书本的内容,我也觉得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努力,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
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总之,智慧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应成为我们每位教师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8
《教师的智慧》,这本书已经不知道被我看了几遍了,可是就死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曾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多年来专注于英语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获“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师的智慧》、《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等着作。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9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告诉我,真爱将产生教育的巨大力量。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可再造,每一个学生的笑容都是唯一的,都是一朵与众不同的小花,每位学生的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现场直播。所以,作为教师,我会用公平和真爱帮助我的每一名学生好好播种自己的生活,让他们的校园生活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更多进步的足迹,让他们的人生更精彩。
教育的智慧来自于教师的公平和对所有学生的真爱。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学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了解学生最详细,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有句话说,真正的爱不是当时的感动,是永久的回忆。还有一首赞美教师的歌词写到,你永远在我心里。当学生在回忆起自己的老师的时候,如果一切都是温馨和美好,那该多好啊!所以,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平等地去欣赏、去关爱。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宽厚和温暖的环境,还他们一个愉悦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公平心,爱心和高尚的师德。比如,换座是一个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可以采取横排竖排都换座,这会让学生觉得公平。在集体活动时,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给不同的学生。朗读比赛,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班会可以每次有不同的主持人。在举手回答问题,提高学生时,尽量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先提问他们,并且要有按照排回答问题的习惯,照顾到每个学生。可以偏袒学生,一定是所谓的“差生”,绝不可以是所谓的“好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努力学好每一个科目,也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科目,让学生有事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果学生放弃自己,家长和老师也都放弃的话,学生一定苦不堪言。
作为教师,我不仅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教会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去感悟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当两颗心真正有了心与心的交融时,真正的教育就开始了。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资料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异常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忙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忙,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我”,“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教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提高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想想自我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明白。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坚持心理平衡。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我的教学生涯已经有八年了,还谈不上老教师,但已不再是新教师了。只教了四年半英语,由于身体原因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英语教学中,校领导为了照顾我,减轻了我的教学任务,现在只教三个班的地理。从教地理开始我发现自己逐渐变得懒惰了,没有了上进心,也不像教英语那会儿那么有激情、有干劲了,当然也懒得动脑筋。再加上地理是门副课,学生都不像语、数、外那么重视,很难教出成绩。所以,我渐渐地有了倦怠的心态。
直到这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放了《释放你的教育智慧》这本书,校长语重心长地寄予希望: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这部教育专著,能够从中受益。
以前我也读过一些教育著作,比如《陶行知文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爱心与教育》等等,这些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境界甚高,由于自己的理解、感悟能力有限,读起来有点吃力,因此都没有认真地读完。徐建平校长的这本书就不一样了,在我看他的自序时,就感觉写得很真诚、很朴实、很亲切,让我产生了喜爱之情,就静下心来读了,在每天课后的业余时间里,我都要翻开认真得读上几页,还把他的真知灼见做了笔记,时刻提醒自己思、应用,实践在自己的教学当中。读着读着,竟有些爱不释手。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先进的、成熟的教育理念,真切的能让人活学活用的教学案例,还有穿插的流行歌曲、热门影视、幽默漫画等时尚元素,都让我倍感亲切,觉得徐校长不仅仅是一位教育管理者,更是一位师者、思者,我对徐先生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这本书我很快就读完了,有写得精彩的篇目甚至读了好几遍。徐校长的这部著作,真正搅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又一次有了“爱”的冲动。我要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这份平凡的职业。徐校长说,每个人最初都是混沌、蒙昧的,而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觉悟,醒来也就是“觉醒”,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是如此,甚至更是如此!所以也就更加需要不断搅动自己的内心。
通过读这本书,我的灵魂和徐校长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觉醒了,我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这样倦怠下去了,我要展现全新的自我,变得自信,充满活力,用我的行动,去感染、带动我的学生。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刚走上讲台那会儿,充满激情、积极向上、喜欢思考。我要释放出正能量,在不断的思考、思中释放出我的教育智慧。
在这里,我把自己这学期在教学上的一些思写出来,作为对徐校长这部著作的感恩吧。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智慧,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方式的变革。现代知识增长,已经不能单纯用“变化”来表达,应该称为变革,或者称为的变化。针对这种变革的特征,教学方式也需要变革。
有一个孩子,从入初中开始,数学就不及格,久而久之,连数学作业也完成不了,数学老师感到实在忍无可忍,终于把这个孩子撵出了教室,并要求他在放学前必须把数学作业补上,否则就别想再走进教室。这个孩子实在不想和教室永别,只好捧着一本数学书在走廊里看,结果是他竟然看懂了,交上了数学作业。这以后,每到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自己看,期末考试时,他数学成绩破天荒第一次考及格了。老师让他介绍经验,他推辞不过,只好介绍经验。让数学老师哭笑不得的是,他介绍经验所拟的标题是:《感谢数学老师把我撵出教室》,他说,数学老师如果不把我撵出教室,恐怕我一辈子数学都不会及格。
一、从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转变
老师讲学生听,这是我们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基本学习方式。在知识增长比较缓慢的时代,这样学习方式方法是合适的,所谓一朝学习,终生受用。但如今终生受用的知识越来越少了,生活中有用的知识,越来越需要不断的补充,而这种补充来自于自我学习,特别是积极的探索性的学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知识变成探索问题。在学习中能不能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衡量学习成败的根本标准。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知识是目的,通过问题助掌握知识是手段;可是在现代学习中、学习知识是手段,能够运用解决问题是目的。
二、从线性学习向T型转变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思想方法基本是线性的,即擅长什么学什么,将来希望干什么学什么,所以高中就实行分科,分文理科、学填报专业总是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知识分化明显,分支学科主导的情况下,这也很自然的选择。但是在知识综合化趋势不断加剧,处理综合问题更显重要的今天,要把自己培养成为T型人才,这对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个巨冲击。在变化中学习,能否在不断变化潮流中适应这种变化,这就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可能性。
三、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普遍的学习观念是,读书是重要的学习,而且书要复读,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这就师夫。问题是,知识数量的膨胀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我们要学会利用知识,准确地说,是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和技术手段获取掌握知识。学会用现代信息手段,寻找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你会逐渐的发现,是否善于从网络上寻找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决定了你的工作岗位上的地位,收入和发展前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懂得的东西再多,不会应用也白搭。理论要联系实际,理论要结合技术,理论要运用方法。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向技术转化的速度在加快,理论和技术的转化几乎是同步的,尤其是在新兴科技领域。
四、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
参加社会活动需要时间,与书本知识学习有,但与提高学习成绩,并不。社会活动只要不过度,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有益于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第一,社会品质与学习品质有许多是一致的,比如用心、自律、坚韧,比如整体性、分类、抽象、概括,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第二、在社会活动中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责任感,可以学习对事情结果的预料和判断,可以增加对自己个性特点包括优点、缺点和弱点的了解、增加自知之明,可以提高对自己规划的能力。
每位教师对如何上课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观念、理念,应该经常问自己:我凭什么教书?是凭自己的经验、传统、权威,还是凭自己的认识、观念、理念?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经校长向全校教师推荐,利用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学校发的《教育的智慧》一书,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读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读完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触,本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劝学》、《师说》、《学记》,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了剖析,所揭示的教育智慧给我们从教者以无限的启迪。
最初接触《劝学》篇是在初中。当时所学是节选的内容,读完之后,受益颇深。从“学不可以已”知道了学习不可以停止,一个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也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终身学习”。而今再次接触《劝学》,并学习全文内容,更是了解到内容的精髓,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以及学习的目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等。为我们为何学习、如何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其精辟之处是无法用一言两语总结出来的,只有亲自通读全文,才能领会其精华所在。
在《劝学》中,荀子提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学习不是一日之事,而在于日常不断地积累。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同样道理,学,用心一也。
《师说》主要论述的守于师道的问题,充分说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开篇就以“古之学者必有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以圣人孔子不耻从师为例子,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明白了圣贤之道为谁所掌握,谁就是老师。不应该受地位和年龄的限制,从而不去向“老师”请教问题。更应该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定义了教师的职责。这里把“传道”放在了第一位,“授业”放在了第二位,如果用现在的教育观点来说,就是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智育放在了第二位,韩愈认为“授业”是为“传道”服务的,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
《学记》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字里行间处处都闪烁着教育理论的光辉。它内容的主要精神,是从正两方面总结师与生、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的经验教训。《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老师,“师”的内涵很广泛,“师”的底蕴更重要。《学记》认为,当教师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才能胜任工作。“故君子之教,喻也”。也就是说,有经验有修养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引导学生,但不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但不施加压力;不把道理和盘托出。做到“和”、“易”、“以思”,就算是循循善诱了。《学记》中有这么一段话:“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者之,车在马前。”认为教师搞清楚了“为裘”、“为箕”、“驾马”三条道理,也就懂得教育的途径了。这给我们揭示了两个道理:第一,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第二,要重视练习,持之以恒,求其得心应手。
面对这么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地发现它、理解它、珍惜它、用好它,感谢《教育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的假期不虚度!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教师的智慧》,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此书分为“智慧使者、人文校园、冷描热点、岁月页码、修学英国、漫步英伦”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细腻和善于发现积累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并让这些案例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富有意义地发展着。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案例总是持续不断地在上演着,每个孩子都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在我们不同的关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而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引导会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呢。仔细想想当自己面对学生时的沮丧和抱怨,自己就是缺乏了这样细心的.关注。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教师是一个博爱的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教师的智慧》一书让我看到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身为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求做到最优秀,但求做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教师的智慧》,这本书已经不知道被我看了几遍了,可是就死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曾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多年来专注于英语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获“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中英语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师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语写作课》、《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等著作。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工作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徐建平校长著的《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从一个个教育生活的真实、鲜活的“故事”让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书中徐校长呼吁广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规划,还分别从“教师成长篇”、“学生感受篇”、“教育教学篇”、“管理艺术篇”、“影响辐射篇”五方面阐述了自己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的感触,其中有很多例子都值得发人深思去借鉴。
一年的时间带着期待读完此书,才发现原来教育的秘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是深奥、枯燥的理论,而是可以体现在这几方面:
1、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所谓的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是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比如我身边的例子:班级有这样几个同学早上老是迟到,并且一下课就跑出去打球,然后踩着点儿气喘吁吁的跑回来。起初让我很是生气,也谈话话批评过,违纪单也没少签,一次比一次严厉。而学生则是应付了事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后来偶然一次在课堂上发现这几位同学听课非常认真,小组讨论问题也很积极,学习氛围越发浓厚。看到其他人都是昏昏欲睡的,自己就顺便说了几句表扬他们的话:“看后边这几位精神焕发,平时小错总不断,可能做到劳逸结合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就这上课精神头儿也值得家学习”表扬后收到的效果确实非同一般,令我难以想象。这几个人不光在物理课上认真,在数学、化学课上也都是如狼似虎的站着听课,更加让人意外的是打球之后也能提前5分钟回来了。这正好让我想到了徐校长在书中写的“抓住瞬间教育契机”。
书中写道:“你抓住了学生瞬间的一个亮点,会让学生激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会影响他一辈子”,校园里类似的事情很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会用心去抓住一次次瞬间,抓准了,抓多了,很多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还有一次由我主持的班会课上偶然聊到一个话题“谁是你心目中的最佳班”还让各位班进行述职拉票,有一位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只得了五票(班级学习小组每组六人,他还是组长),氛围有些尴尬。老师解围道:“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能把小组带领的如此团结也凸显出他的领导才能,你也是很优秀的,家说对不对?”“假如每个小组都能团结起来,一个班级就能团结起来,这个班级就更加有凝聚力,那时候将是无坚不摧拥有钢铁意志的班级”下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很高兴地下去了。这样的抓住契机表扬一下效果真的很不一样,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话:“当阳光亲吻乌云时,它便成了花朵”!
2、教育要有针对性:
教书育人是我们为师者的责任,要真正履行好我们的职责,要让学生在学校里真正领悟到做人的真谛。班级初建时就告诉学生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当下我们应该追寻什么?物质的,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精神的,我们可以有更高的境界。徐校长在《责任与责任自觉》中谈谈而谈,令人受益匪浅。
历史教材中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高级管理学校校长高震东再一次演讲中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为“我的责任”。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责任,是每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也不应该例外。就好比每周一升国旗时,我都会告诉每位学生天气再冷也必须把手伸出来,庄严而肃穆滴注视国旗的升起,有一次周一晚上还专门给学生读了有关自己升国旗的感想。畅想一下假如某一天你连自己国家的国旗都不能升的话,那将是多么的悲凉。
还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焉。所以每位学生都会犯错,但是错了之后就要承担责任,学会为自己行为负责。班级文化墙上有这样一条宣传语:“没有任何借口”借助美国西点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和思想理念想来告诉学生,在你为自己找借口的同时已经否定了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属于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应该多为成功想办法,少为失误找借口。
学生早上迟到时总会说“天气很冷起不来”,徐校长在《你离成功只差一步》中提到你离成功只差一步这是一种理念。在这种理念下,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人,任何人的成长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然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一中成长,是最为宝贵的经验。往往懒惰的人不会因为天冷而起不来,勤奋的人也不会因为天冷而起不来。你不想起来就算外界环境非常舒适你也总会有理由迟到。因此“你离成功只差一步了”和“今后一定要专心听讲啊”两种不同评价的背后是理念与思维的差异。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思维,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从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3、尊重差异,不抛弃不放弃:
“教,好学生”是所有教师所期待的,但是目前形式势必有成绩好与差的学生,首先我们得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正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在《教好学生与教好学生》中徐校长说要把差异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在某方面发展不平衡,就不重视甚至歧视他。我们要坚信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
一种工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纯粹。当教师心中有学生,又能走进学生心中,这时教师的引领作用就会有作用,影响就会有效果。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的`超越自我。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讲过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这不是很好的教育理念么?徐校长在《备课与备会》讲了两句话我觉得非常不错:鼓励冒尖、容忍落后。其实容忍就是要求不要抛弃他、放弃他,容忍是为了接受他、转变他。
4、以心为本:
要想管好事情,先管理好心情。以人为本要落实到以心为本。以心为本是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要围绕一个“心”字开展工作。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走进学生“心”中。在学生心中,是教师需要到达的更高境界。在学生心中,说明你的为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学生心中说明你成为了学生的偶像,学生就愿意追随着你,你的引领指导能力就增强。引领指导能力也就是平常说的领导力。徐建平校长在书中也提到一个公式:领导力=自身的能力+追随者的能力阻力。当走进学生“心”中,学生都成为了你的追随者,你的教育教学效果一定会非常好。
最后用徐建平校长定义人民教师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怎样理解人民教师呢?人的品味;民的心声;教的艺术;师的楷模!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有幸读到了徐老师写的《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在几天草草的翻阅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教育理想主义都对爱的沉淀。他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爱,对教育与民族的爱,在教育事业执著追求中的全部心路历程记载在了这么一本沉甸甸的书中。
阅读着那流畅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字,当中处处透出作者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处处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质朴而深邃的育人理念。边看边思索着自己的为师之道,我该怎么去行动,怎样使自己也成为受学生喜欢的一位老师?越琢磨越让我豁然开朗对,微笑,他可以让我拥有最的智慧。
在徐老师书中,第二辑的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题目“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细细阅读,慢慢回味,我越觉得我离这一点越来越遥远,也越来越陌生了。
微笑,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他是人内在的人格魅力,乃是人的智慧。一个人能够面带微笑对待人生,有许多好处:可以让人更有自信心,可以消除烦恼,心理得到放松,可以得到更多挑战的机会等等。引用名人卡耐基的一句话:“不需资本,却能收到很的利益,施与者没有任何损失,收受者却有丰富的收获,惊鸿一瞥,却能永久留在记忆深处。”由此可见一斑
微笑,对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真诚而自然的微笑,那友善而礼貌的微笑,那喜悦而文雅的微笑,可以让课堂更有磁性,可以缩短师生间心灵沟通的距离。有教育家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陶行知先生也用例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看徐老师的这本书,给我最的感悟就是微笑也需要艺术,更需要运用智慧。
一、微笑的桥梁起于换位思考
在生活中,人们总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为改善和拉近人们之间的关系搭建起了桥梁。
书中于老师对于迟到的学生从来不批评,甚至怀有敬意,为什么?缘于他小时候的亲身迟到的经历。当于老师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迟到了,在校门口徘徊了半天也不敢进,最终选择了逃学。所以他佩服迟到的学生喊“报告”的勇气,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与宽容,更是教师工作细节当中的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得用在课前,得用在课中,也得用在课后。作为老师,工作、生活当中,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而开始上班了,只要踏进教室门,挂在脸上的就只能是微笑。这时我得用含笑的目光扫视一遍学生,使他们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然后微笑着向学生问好。为什么不能把生气或不满带给学生?因为“换位思考”告诫我们,学生是快乐的年龄段,他们不是来听你发牢骚或接受你的不满的。我所要做的是把微笑带给他们:“我喜欢你们,很高兴看到你们,希望今天家都有新收获。”在课堂中,有时自己精心准备的礁,上起课时却教得特别费劲,学生学得也很被动。这时,我们又要“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理解能力等因素。如一个问题提出,学生不配合教师,可能是太深了,学生踮着脚也够不着;也可能是太浅了,学生不屑回答;也可能是问得漫无边际,学生无从回答。
换位思考使得老师掌握了主动,架构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也从内心带动起了老师的微笑。微笑表现在我们的眼神中,表现在我们的语言中,还表现在我们的动作中。下课时,我会留在教室和同学们谈谈心,说说笑话,课余和同学们一起做做游戏……慢慢地,春风化雨,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敞开心扉,让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
微笑需要老师学会换位思考。对老师来言,如果能常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作为前提,去感受学生的个性行为,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就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遇事才懂得更多的包容与理解,才能常带微笑,常受感动。对学生而言,会微笑的面对他们的老师,意味着这老师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丰富的涵养,能爱他们如子女,这样的老师不正是他们喜欢的老师吗?
二、微笑的润滑剂来自激励赏识
微笑可以为师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心境,更发挥出教师的教学水平。雨果说:“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映。”而微笑本身更需要润滑剂,那就是激励学生,赏识学生。
家都知道,只要心中有爱,那么表达爱意的理由总是会有的。于老师在他的书中鼓励我们,激励赏识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那就要毫不吝啬地用出来,不要放弃给予人激励的机会,因为善于激励与赏识,会让老师的笑容更灿烂,他绝对是师生间微笑的润滑剂。看着书本,于老师激励学生、表扬学生的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仿佛出现呈在我的眼前。他表扬一个错别字王郑文明,说他连续三篇作文中没有出现一个错别字了,如果再一篇作文保持无错别字记录,将送他一本书,并在扉页上写下“赠消灭错别字王郑文明。”
他表扬另一个同学作文通顺多了,说他跟重视朗读有很关系,激励他有很潜力,继续努力下去,作文将会让家刮目相看,并试着一个月后展示给家看看……于老师是多么懂得表扬呀,微笑中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掌声等等,他唤醒的不是作业中的一个问题,不是学生行为中的一个错误,而是唤醒了一位位个性鲜明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孩子。
这又使我想到了那富含哲理的话,教学艺术不管好坏,他的本质不变,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不管学生有多少缺点,一律施以爱心,一律找出他的优点来表扬。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不是将“问题”置之不理,更不是纵容生命的“杂枝”疯长,而是教育思想中富有理性之爱的体现。
任何事情都是习以为常的,那老师的微笑也需要得到日复一日的锻炼,需要习以为常,需要用激励赏蚀润滑他。对老师而言,当我们一次次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时,素不知我们也正在一次次展现出微笑,一次次升华脑海中的自己。对学生而言,会经常激励他们,表扬他们的老师,意味着这老师有更巧妙的办法,有更精彩的课堂,能待他们如宝贝,这样的老师不正是他们喜欢的老师吗?
三、微笑的智慧需要展现童心
微笑怎样展现出来,更易受学生的喜爱呢?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于永正老师总结了他五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他说他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岁月的刻刀可以在我们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不会刻在我们的心上,这就是童心的绝佳体现。在于老师的一次习作课上,他和学生表演小品《傻小猴》,老师串起了“小猴”,而学生演了“猴妈妈”,课堂中的于老师抓耳挠腮、活灵活现,赢得了一片爆笑声,令孩子们回味无穷。也因为一次次的“童心展现”,学生会围着他转,成为他们的“朋友”、“老顽童”。
身边的一个个例子,也向我们展现出这个道理:只有当老师有了童心,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更好地和他玫通;才能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淘气、任性、顽皮;才能重视学生们每一时刻的喜怒哀乐。
怎样拥有一颗童心,怎么展现出自己的童心呢?我想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是最好的法宝。会放低自己和身段,与孩子们“平起平坐”,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参与表演,一起玩捉迷藏,一起“丢手巾”,一起打水仗,一起捉蚂蚱……
对教师而言,在微笑当中展现出了童心,可以更好的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心理层次,贴近学生的时代年龄,站在他们的童心当中去理解学生,遇事能更体谅学生,在那灿烂的微笑背后更经得住孩子的“考验”。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老师更亲近、更富孩子气,能与这样的老师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意味着这老师更有“领袖味”,更有童年与同伴味,能待他们如同龄朋友,这样的老师不正是他们更喜欢的老师吗?
“微笑”,一个轻松而又沉重的话题,可以说没有一位老师不推崇他的,可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又展现了多少微笑?又展现了多少智慧的微笑呢?
那么,让我们静下心来,学做甘草吧,学学书本知识,学学同行经验,学学孩子生活,将内心的温柔与宽容,将脑海的智慧与本领用微笑展示出来。记得,唯有微笑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最后用充满正能量的话勉励自己与家:既然命运为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让微笑写在我们老师的脸上吧,因为微笑,可以让卓越的教师更加卓越!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做有智慧的教师》是从由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七位骨干教师组威的“叶晓龙博客”团队这个知名教育博客上收集的近百篇优秀博文编成的。这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
书中着重讲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觉得很有启发。
顺着这样的启发让我想到: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应该如何走好专业发展之路呢?思考许久,总结了几点:
一、夯实专业技能
“画画”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美术教师素质长久、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美术教学将更多地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多动手、多实践。为了激发、引爆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必要的提示,激活学生的思维,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的适当示范。因此,美术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美术绘画创作,平时多动手画画,抽时间多练练自己的内功。树立“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工作时理念。培养自己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以此来保证自己在给学生示范时能游刃有余,提高教学效率。
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时代在飞速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今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施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善于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刻的自省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的活动。它是“思考”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思考。它强调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
林老师在《请为你的褒奖报歉》一文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要“赏之有法,赏之有度,赏之有时”。其余的老师在随笔中都时有创见,如叶隽老师《给台阶后再拆台阶》、《批驳,在孩子获得好成就之时》、陈斌老师《犯过错的“价值”》……吕淑彩老师的《放松是一种境界》:“放松不是放荡,更不是废弃,而是蕴含着一种踊跃心态,蕴含着一种从容,它是一种平凡心,一种尊敬心坎的机灵,这种机智让教育者污染本人,让咱们的学生在放松的状况中内化,往往让我们的教育发生预料之外的成果。”
四、尝试教学研究
教师要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就应该将教学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善于捕捉教学中的问题,不断试验和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反思和研究中逐渐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书中黄老师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仔细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并从中捕捉到科学的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黄老师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反思、思想升华、再实践的过程,才促进了其专业的成长和发展,进而成为名师。
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仅仅“学高为师”已难以满足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想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研究能力,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暑假读了《教师的智慧》这本书,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深深地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员,江苏省教育学新教育研究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曾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多年来专注于英语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获“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中英语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师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语写作课》、《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等著作。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此书分为“智慧使者、人文校园、冷描热点、岁月页码、修学英国、漫步英伦”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细腻和善于发现积累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并让这些案例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富有意义地发展着。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案例总是持续不断地在上演着,每个孩子都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在我们不同的关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而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引导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呢。仔细想想当自己面对学生时的沮丧和抱怨,自己就是缺乏了这样细心的关注。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教师是一个博爱的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教师的智慧》一书让我看到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身为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求做到最优秀,但求做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智慧,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方式的变革。现代知识增长,已经不能单纯用“变化”来表达,应该称为变革,或者称为的变化。针对这种变革的特征,教学方式也需要变革。
有一个孩子,从入初中开始,数学就不及格,久而久之,连数学作业也完成不了,数学老师感到实在忍无可忍,终于把这个孩子撵出了教室,并要求他在放学前必须把数学作业补上,否则就别想再走进教室。这个孩子实在不想和教室永别,只好捧着一本数学书在走廊里看,结果是他竟然看懂了,交上了数学作业。这以后,每到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自己看,期末考试时,他数学成绩破天荒第一次考及格了。老师让他介绍经验,他推辞不过,只好介绍经验。让数学老师哭笑不得的是,他介绍经验所拟的标题是:《感谢数学老师把我撵出教室》,他说,数学老师如果不把我撵出教室,恐怕我一辈子数学都不会及格。
一、从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转变
老师讲学生听,这是我们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基本学习方式。在知识增长比较缓慢的时代,这样学习方式方法是合适的,所谓一朝学习,终生受用。但如今终生受用的知识越来越少了,生活中有用的知识,越来越需要不断的补充,而这种补充来自于自我学习,特别是积极的探索性的学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知识变成探索问题。在学习中能不能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衡量学习成败的根本标准。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知识是目的,通过问题助掌握知识是手段;可是在现代学习中、学习知识是手段,能够运用解决问题是目的。
二、从线性学习向T型转变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思想方法基本是线性的,即擅长什么学什么,将来希望干什么学什么,所以高中就实行分科,分文理科、学填报专业总是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知识分化明显,分支学科主导的情况下,这也很自然的选择。但是在知识综合化趋势不断加剧,处理综合问题更显重要的今天,要把自己培养成为T型人才,这对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个巨冲击。在变化中学习,能否在不断变化潮流中适应这种变化,这就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可能性。
三、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普遍的学习观念是,读书是重要的学习,而且书要复读,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这就师夫。问题是,知识数量的膨胀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我们要学会利用知识,准确地说,是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和技术手段获取掌握知识。学会用现代信息手段,寻找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你会逐渐的发现,是否善于从网络上寻找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决定了你的工作岗位上的地位,收入和发展前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懂得的东西再多,不会应用也白搭。理论要联系实际,理论要结合技术,理论要运用方法。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向技术转化的速度在加快,理论和技术的转化几乎是同步的,尤其是在新兴科技领域。
四、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
参加社会活动需要时间,与书本知识学习有,但与提高学习成绩,并不。社会活动只要不过度,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有益于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第一,社会品质与学习品质有许多是一致的,比如用心、自律、坚韧,比如整体性、分类、抽象、概括,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第二、在社会活动中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责任感,可以学习对事情结果的预料和判断,可以增加对自己个性特点包括优点、缺点和弱点的了解、增加自知之明,可以提高对自己规划的能力。
每位教师对如何上课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观念、理念,应该经常问自己:我凭什么教书?是凭自己的经验、传统、权威,还是凭自己的认识、观念、理念?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智慧,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方式的变革。现代知识增长,已经不能单纯用“变化”来表达,应该称为变革,或者称为革命的变化。针对这种变革的特征,教学方式也需要变革。
有一个孩子,从入初中开始,数学就不及格,久而久之,连数学作业也完成不了,数学老师感到实在忍无可忍,终于把这个孩子撵出了教室,并要求他在放学前必须把数学作业补上,否则就别想再走进教室。这个孩子实在不想和教室永别,只好捧着一本数学书在走廊里看,结果是他竟然看懂了,交上了数学作业。这以后,每到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自己看,期末考试时,他数学成绩破天荒第一次考及格了。老师让他介绍经验,他推辞不过,只好介绍经验。让数学老师哭笑不得的是,他介绍经验所拟的标题是:《感谢数学老师把我撵出教室》,他说,数学老师如果不把我撵出教室,恐怕我一辈子数学都不会及格。
一、从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转变
老师讲学生听,这是我们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基本学习方式。在知识增长比较缓慢的时代,这样学习方式方法是合适的,所谓一朝学习,终生受用。但如今终生受用的知识越来越少了,生活中有用的知识,越来越需要不断的补充,而这种补充来自于自我学习,特别是积极的探索性的学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知识变成探索问题。在学习中能不能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衡量学习成败的根本标准。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知识是目的,通过问题帮助掌握知识是手段;可是在现代学习中、学习知识是手段,能够运用解决问题是目的。
二、从线性学习向T型转变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思想方法基本是线性的,即擅长什么学什么,将来希望干什么学什么,所以高中就实行分科,分文理科、大学填报专业总是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知识分化明显,分支学科主导的情况下,这也很自然的选择。但是在知识综合化趋势不断加剧,处理综合问题更显重要的今天,要把自己培养成为T型人才,这对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个巨大冲击。在变化中学习,能否在不断变化潮流中适应这种变化,这就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可能性。
三、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普遍的学习观念是,读书是重要的学习,而且书要反复读,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这就是功夫。问题是,知识数量的膨胀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我们要学会利用知识,准确地说,是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和技术手段获取掌握知识。学会用现代信息手段,寻找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你会逐渐的发现,是否善于从网络上寻找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决定了你的工作岗位上的地位,收入和发展前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懂得的东西再多,不会应用也白搭。理论要联系实际,理论要结合技术,理论要运用方法。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向技术转化的速度在加快,理论和技术的转化几乎是同步的,尤其是在新兴科技领域。
四、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
参加社会活动需要时间,与书本知识学习有冲突,但与提高学习成绩,并不冲突。社会活动只要不过度,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有益于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第一,社会品质与学习品质有许多是一致的`,比如用心、自律、坚韧,比如整体性、分类、抽象、概括,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第二、在社会活动中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责任感,可以学习对事情结果的预料和判断,可以增加对自己个性特点包括优点、缺点和弱点的了解、增加自知之明,可以提高对自己规划的能力。
每位教师对如何上课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观念、理念,应该经常问自己:我凭什么教书?是凭自己的经验、传统、权威,还是凭自己的认识、观念、理念?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最近看了《教师的智慧》一书,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