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篇1
第一次阅读时是被书名吸引着,那时候还不知道吴非是谁?因为是一篇篇随笔,我也就随意读了一遍。感受是吴非老师性格率真,语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那会知道了吴非就是王栋生老师)。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屋外雷声阵阵,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师的讲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记得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的一只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给我们展示希特勒那张傲慢的中学毕业照;给我们讲述希特勒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屠杀犹太人的推断;给我们讲述他想写一本《教育失误一百例》……
再读《不跪着读书》,我的眼前就仿佛坐着王老师,低垂的眼袋顶着一双迷茫的双眼,讲述着他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讳,他坦诚正直。
王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他说课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的学生,学业负担并没有因为“减负”的文件,口号而减下来,成堆的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每天忙着应付着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睡眠,更不用说留点时间给“思考”了。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写作业?为什么考试?为什么这么忙碌?当你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时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里的“百校行”总会抓拍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的镜头。总会因此而曝光学校,曝光教师,曝光学生?你可知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王老师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时,“请同桌帮他盖件衣服”,并对大家说,以后上课如果谁睡着了,就轻轻地替他盖上一件衣服。读到这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为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王老师鼓励每一个老师。他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教师”。他鼓励年轻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师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如何能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我们看看现在学生的作文就知道了。还有几个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话?“假大空”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严重的是“抄袭”“套文”层出不穷,学生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生的作文成了别人文章的“镜像”。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也不会写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来抄去,丢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独立的思想与精神。要想有独立的思想,“只要肯读书”。可能有老师会说,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吗?我们看到很多老师现在上课备课都不备了,拿着陈旧的教案,也能坦荡荡地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诀窍”。
王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对现实无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写:年轻时以为教育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要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
虽然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写的,我们从当下的教育场中仍然可以看见王老师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缓慢的,教育的变革更是缓慢的,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在教育的“田字格”里书写一个个“人”。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篇2
终于放寒假了,很长的寒假,工作的时候没有闲暇时间,去读读书,这回可以洗礼一下我的大脑,接受一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从那些成长的前辈或后来居上者的教学历程中汲取经验,督促自己不至于被他们甩的太远。因为我已跨过了三十岁这道门槛,却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放假时校长介绍了一个令我很震撼的书,书名叫:《不跪着教书》,这让我毫不迟疑的将书取下,迫不及待地翻开——因为一种直觉告诉我,可能这许多天一直笼罩在我心里的许多困惑、无奈的情感,会因这本书而消除。
作者吴非老师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觉得在书中他是一个以长辈的口吻,教给我许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许多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作为主科教师,身上的担子陡然增加了千斤。书中说道:“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我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好像相差甚远。我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业、解惑“,我更重要的还要“传道”,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我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为“老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本书还教给我要追求自己的风格。如果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可以在模仿名师、教研室以及老教师的基础上来求得进步,那么随着自己教学年限的加长,就不能满足于在他人身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则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我想为什么必须追求自己的风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比如教师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扬长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是随意的机械的模仿。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项和短处,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做得相当的精彩(当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再像演员一样擅长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龙凤,可我们大部分只不过是普通的教师而已。即使我们发奋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倾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优秀。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点,在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它发挥到极致。
也许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课堂,天南海北的给你的学生讲很多东西,讲所有对学生有用,而且开阔他们眼界的东西,你的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从此会迷恋于这门课程,只要你不要太喧宾夺主,要记得给学生留出很多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那么你的课堂可以变成睿智的、思辩的阵地,你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在无声之中取得繁华与喧闹永远也无法取得的效果你总有一技之长,所以你总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备做一个优秀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种种素质——因为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做优秀英语教师的料,但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写到这儿,我自己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那种种压在心头的疑惑与无奈一扫而光。感谢这本书,感谢上天给我这一份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让我可以边做边思考,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篇3
终于放寒假了,很长的寒假,工作的时候没有闲暇时间,去读读书,这回可以洗礼一下我的大脑,接受一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从那些成长的前辈或后来居上者的教学历程中汲取经验,督促自己不至于被他们甩的太远。因为我已跨过了三十岁这道门槛,却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放假时校长介绍了一个令我很震撼的书,书名叫:《不跪着教书》,这让我毫不迟疑的将书取下,迫不及待地翻开——因为一种直觉告诉我,可能这许多天一直笼罩在我心里的许多困惑、无奈的情感,会因这本书而消除。
作者吴非老师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觉得在书中他是一个以长辈的口吻,教给我许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许多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作为主科教师,身上的担子陡然增加了千斤。书中说道:“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我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好像相差甚远。我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业、解惑“,我更重要的还要“传道”,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我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为“老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本书还教给我要追求自己的风格。如果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可以在模仿名师、教研室以及老教师的基础上来求得进步,那么随着自己教学年限的加长,就不能满足于在他人身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则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我想为什么必须追求自己的风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比如教师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扬长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是随意的机械的模仿。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项和短处,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做得相当的精彩(当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再像演员一样擅长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龙凤,可我们大部分只不过是普通的教师而已。即使我们发奋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倾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优秀。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点,在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它发挥到极致。
也许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课堂,天南海北的给你的学生讲很多东西,讲所有对学生有用,而且开阔他们眼界的东西,你的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从此会迷恋于这门课程,只要你不要太喧宾夺主,要记得给学生留出很多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那么你的课堂可以变成睿智的、思辩的阵地,你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在无声之中取得繁华与喧闹永远也无法取得的效果你总有一技之长,所以你总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备做一个优秀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种种素质——因为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做优秀英语教师的料,但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写到这儿,我自己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那种种压在心头的疑惑与无奈一扫而光。感谢这本书,感谢上天给我这一份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让我可以边做边思考,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篇4
第一次阅读时是被书名吸引着,那时候还不知道吴非是谁?因为是一篇篇随笔,我也就随意读了一遍。感受是吴非老师性格率真,语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那会知道了吴非就是王栋生老师)。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屋外雷声阵阵,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师的讲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记得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的一只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给我们展示希特勒那张傲慢的中学毕业照;给我们讲述希特勒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屠杀犹太人的推断;给我们讲述他想写一本《教育失误一百例》……
再读《不跪着读书》,我的眼前就仿佛坐着王老师,低垂的眼袋顶着一双迷茫的双眼,讲述着他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讳,他坦诚正直。
王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他说课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的学生,学业负担并没有因为“减负”的文件,口号而减下来,成堆的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每天忙着应付着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睡眠,更不用说留点时间给“思考”了。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写作业?为什么考试?为什么这么忙碌?当你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时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里的“百校行”总会抓拍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的镜头。总会因此而曝光学校,曝光教师,曝光学生?你可知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王老师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时,“请同桌帮他盖件衣服”,并对大家说,以后上课如果谁睡着了,就轻轻地替他盖上一件衣服。读到这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为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王老师鼓励每一个老师。他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教师”。他鼓励年轻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师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如何能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我们看看现在学生的作文就知道了。还有几个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话?“假大空”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严重的是“抄袭”“套文”层出不穷,学生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生的作文成了别人文章的“镜像”。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也不会写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来抄去,丢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独立的思想与精神。要想有独立的思想,“只要肯读书”。可能有老师会说,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吗?我们看到很多老师现在上课备课都不备了,拿着陈旧的教案,也能坦荡荡地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诀窍”。
王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对现实无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写:年轻时以为教育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要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
虽然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写的,我们从当下的教育场中仍然可以看见王老师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缓慢的,教育的变革更是缓慢的,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在教育的“田字格”里书写一个个“人”。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篇5
这是吴非老师的一本著作,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时,怦然而动,为什么说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这些疑惑堵在心头,想要知道答案,读下去吧!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们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的教育随笔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说:“课堂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这告诉我们不跪着教书,“老师应当是思想者”。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还能靠他去立人吗?”那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教师的情感要丰满。教师应向学生广施仁爱、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学生具备仁慈善良、互助友爱、节俭朴素、自尊自爱的心灵,只有给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将来不管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都能在心中盛开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师应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三,教师要读好书,也要教育学生读好书,要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作者在书中提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吴非教师谈到“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读书。”我们也要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学生有精力去读经典名著,从前人文化中吸取营养,要避免产生有文凭而没文化的学生。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深厚底蕴,增长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篇6
这是吴非老师的一本著作,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时,怦然而动,为什么说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这些疑惑堵在心头,想要知道答案,读下去吧!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们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的教育随笔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说:“课堂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这告诉我们不跪着教书,“老师应当是思想者”。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还能靠他去立人吗?”那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教师的情感要丰满。教师应向学生广施仁爱、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学生具备仁慈善良、互助友爱、节俭朴素、自尊自爱的心灵,只有给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将来不管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都能在心中盛开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师应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三,教师要读好书,也要教育学生读好书,要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作者在书中提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吴非教师谈到“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读书。”我们也要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学生有精力去读经典名著,从前人文化中吸取营养,要避免产生有文凭而没文化的学生。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深厚底蕴,增长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篇7
第一次阅读时是被书名吸引着,那时候还不知道吴非是谁?因为是一篇篇随笔,我也就随意读了一遍。感受是吴非老师性格率真,语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那会知道了吴非就是王栋生老师)。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屋外雷声阵阵,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师的讲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记得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的一只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给我们展示希特勒那张傲慢的中学毕业照;给我们讲述希特勒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屠杀犹太人的推断;给我们讲述他想写一本《教育失误一百例》……
再读《不跪着读书》,我的眼前就仿佛坐着王老师,低垂的眼袋顶着一双迷茫的双眼,讲述着他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讳,他坦诚正直。
王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他说课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的学生,学业负担并没有因为“减负”的文件,口号而减下来,成堆的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每天忙着应付着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睡眠,更不用说留点时间给“思考”了。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写作业?为什么考试?为什么这么忙碌?当你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时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里的“百校行”总会抓拍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的镜头。总会因此而曝光学校,曝光教师,曝光学生?你可知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王老师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时,“请同桌帮他盖件衣服”,并对大家说,以后上课如果谁睡着了,就轻轻地替他盖上一件衣服。读到这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为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王老师鼓励每一个老师。他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教师”。他鼓励年轻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师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如何能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我们看看现在学生的作文就知道了。还有几个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话?“假大空”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严重的是“抄袭”“套文”层出不穷,学生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生的作文成了别人文章的“镜像”。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也不会写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来抄去,丢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独立的思想与精神。要想有独立的思想,“只要肯读书”。可能有老师会说,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吗?我们看到很多老师现在上课备课都不备了,拿着陈旧的教案,也能坦荡荡地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诀窍”。
王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对现实无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写:年轻时以为教育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要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
虽然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写的,我们从当下的教育场中仍然可以看见王老师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缓慢的,教育的变革更是缓慢的,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在教育的“田字格”里书写一个个“人”。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篇8
看到指定阅读的数目中,有一本《不跪着教书》的书名。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很惊诧,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时也深深地被吸引了。于是拿起《不跪着教书》,便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书放置一边,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拜读完一些篇章后,深深为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为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碰壁,为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动。
看到《母亲教我的歌》时,我的内心又深深地受到启发了。作者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总会首先学习父母的态度。由此让我想到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
我是位年轻的妈妈,怎样才能做个称职的母亲,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妈妈”是一本书,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母亲的亲切、温暖、深沉、坚强、无私和伟大,也记录了妈妈的过失、不足,以及带给孩子的烦恼。这本书伴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孩子一生都在读着妈妈这本书。年轻的妈妈在不知不觉地写着这本无字的书: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这本书写得怎么样,只有孩子最清楚。
“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做父母的,如果真的爱孩子,那么从小就要往孩子心里播撒下爱的种子,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的正确思想是靠灌输的,爱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爱是什么?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第一篇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中的小女孩,怀着爱的情感、用爱的眼光看世界,她发现了美,并想把美与生病的奶奶一起分享,一起感受美。苏霍姆林斯基及时抓住了一个爱的教育环境,适时地保护了孩子一颗爱心。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人成功,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窒息。环境是人创造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的。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紧张、压抑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有心理障碍、心胸狭窄的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成人是起主导作用的,想要改善家庭关系的紧张、不和谐,首先要改变自己;想要提高孩子的素质,就要先提高家长自己的素质。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思夜想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么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孩子的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一些家长却一味地指责孩子,有没有想到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做父母的也应该想到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已经由“多子女家庭教育”向“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转变。这个现实,也使得今天的家庭教育带来变化。首先,家长的心态变了。独生子女的惟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自己承受过的苦难,转化为强烈的补偿心理和惧怕心理,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分的保护,致使不少孩子出现无情、无能、无责任感。其次,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变了。孩子的成长环境由“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成人对孩子的影响在加大,孩子对成人的依赖心理在加大,同时,孩子与成人的矛盾也在加大。还有,是孩子的生活内容变了。今天的孩子是在电视机和电脑前长大的孩子。虽然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但孩子与父母的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课堂;家庭教育要跟上变化的时代,父母就要重新学习,重塑自己。
“教育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也是也是“艺无止境”的。当老师,做父母的,更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个合格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