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2024/11/14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1

为了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互相沟通,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沟通是连接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重要桥梁,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做好这一个环节,是广大班主任教师所应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认识不一致,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双方就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如一方怨老师不会“教”,对自己子女有偏见;而另一方则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此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老师了解的较多是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学生在家的情况,而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双方缺乏沟通的话,就会由以上的埋怨情绪导致某种对立情绪,最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学生在校调皮、吊儿郎当,各项基本工作不做或马虎了事,而家访时家长都声称其子女在家如何听话,如何懂礼貌。

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地找机会与学生家长坐下来,互相交换意见、看法,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商其解决的办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问题,适时、适当、科学地进行家访。家访中要防止向家长“告状”,要同时尊重家长。因为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有时“恨铁不成钢”,个别家长会在一怒之下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但心底里还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看到、听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优点,而往往忽视其短处、缺点。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责任的讽刺、挖苦的语言。通过家访,要使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适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取得家长配合。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达成一致。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都会有所差异,加之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不相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产生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家长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好,能升学,有“出息”。于是,有的家长就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各项活动,说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

三、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把学生的种种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倒出来。家长听了难免对老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或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而使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迷上电脑游戏,经常上网吧玩,上课无精打采,放学就往网吧跑,甚至出现旷课。他家人也知道,但无论如何怎么骂、甚至打还是改正不了。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最后到他家与家长会面。家长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他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在初一就已经迷上电脑游戏,可谓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难,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

因此本着解决问题的思想,我并没有来一通告状词,而是给其家长一个建议:让学生写一份保证(或是协议)书,给自己一周定个打游戏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外绝对不允许打游戏,然后给其一定时间慢慢改正,然后请家长对其子女的上下学时间进行督促,后来证明效果还可以。因为该学生有了名正言顺的时间玩游戏,他得考虑若不守信可能面对严厉的处罚。因此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四、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出,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因此,老师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在谈情况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还要注意耐心地听取疽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诚,并力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 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

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

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是处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是希望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因此,百般讨好老师,寻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较好说话,就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没有对他的孩子照顾好或存在误解,家长便开始论头品足,与其他家长结起伴来,言谈中表示出不满足或是做“最后发难”,使家长和老师不和谐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阴影,本来很快乐的学习生活,随着成人的议论纷纷而留下伤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坚决反对和杜绝利和交往直接或变相收学生家长的好处的行为,以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刻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疽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

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

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刻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是处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是希望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因此,百般讨好老师,寻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较好说话,就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没有对他的孩子照顾好或存在误解,家长便开始论头品足,与其他家长结起伴来,言谈中表示出不满足或是做“最后发难”,使家长和老师不和谐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阴影,本来很快乐的学习生活,随着成人的议论纷纷而留下伤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坚决反对和杜绝利和交往直接或变相收学生家长的好处的行为,以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4

短短的几天时间稍纵即逝,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发觉自己学到了许多东西,好像有一股新的力量——油然而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疽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发动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确实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

一、从爱出发,公平对待每一位家长。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只能出于一个字,那就是“爱”,发自内心地、充满热情地爱每一名学生,没有家庭、地位、成绩、相貌之分。真挚的感情可以拉进彼此的心灵,让交流和沟通更容易也更愉快。虽然一般情况下,教师是在孩子有了缺点与错误时与家长沟通,但这也千万不要让家长觉得你只是让他们来收拾乱摊子,而要让他们真实地感到老师是出于爱在真心地关心他的孩子。实事求是地向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只要你是从事实出发,家长对你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在与你的沟通中,会更加容易和信服。每个人对于事物都是比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这样才是保证谈话有效果的前提。

二、控制情绪,理解和尊重家长。

我想老师的心情谁都能理解,但家长也应该得到我们做老师的理解,因为最起码我们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孩子犯了错,他就要比我们矮半截,就要受到老师的训斥。交换一下位置想一想,我们每个人也都会为人父母,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每天都有进步,有所成就,谁愿意听到自己的孩子犯错误的消息呢?如果面前的家长换作是我们,我们的孩子犯了错误我们站在老师面前,特别是还可能要听到老师的批评,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所以别再在家长的伤口上撒盐了。一定要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将心比心地与家长平和地交流,也不要做一个喋喋不休的说客,也要适当地聆听一下家长的想法,也有助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孩子的不同侧面,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疽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三、“放大”优点,“缩小”缺点。

其实所谓的“放大”和“缩小”也就是多说些优点,少说些缺点。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但也不能过度,也必须要以客观为基础。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最好要先想好与家长沟通以什么方式开始,主要说些什么优点,简单扼要但必须要有所突出地说说某一方面的不足,再以什么方式结束,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交流过程中,不要一开始就说孩子的缺点,容易把谈话的基调弄得太黯淡,可能即使你再说孩子什么优点,家长都无心去听了。先说说孩子的优点,这些优点一定要让家长也能感受得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稍微说得过一些,但也一定要真诚,不能让家长觉得有虚假成分。然后最好顺势说说孩子的不足,我想家长会容易接受一些。而且比如孩子的缺点有十分,我想对家长只要说到五、六分即可,做为一个成人家长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老师所说的话的。

四、了解家长,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如有些家长特别溺爱孩子,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做得很好,自己也做得很好,不喜欢听别人批评自己的孩子,教师对于这类家长就一定要非常的客观和理性,对于孩子的缺点一定要说得透彻到位,让家长能确确实实地感觉到孩子身上确实存在毛病,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杀杀他身上的锐气,让家长不能太过自信了。但语气不能生硬,容易激化对方情绪,破坏交流效果。有些家长,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对于孩子特别的不自信,总觉得孩子什么都不好,都不好意思和老师沟通。对于这类家长,教师必须首先要树立家长的信心,那就是多夸夸孩子的优点,让他们觉得孩子不是无药可救的,再一点一点地转向孩子的不足,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

对于知识水平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一定要有所不同。要因人而宜,或深入浅出,或点到为止。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每一个家长。总之,与家长沟通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要想真正地与家长沟通时达到最佳效果,必须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潜心研究,以达到共同和谐育人的教育目的。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5

为了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互相沟通,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沟通是连接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重要桥梁,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做好这一个环节,是广大班主任教师所应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认识不一致,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双方就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如一方怨老师不会“教”,对自己子女有偏见;而另一方则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此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老师了解的较多是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学生在家的情况,而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双方缺乏沟通的话,就会由以上的埋怨情绪导致某种对立情绪,最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学生在校调皮、吊儿郎当,各项基本工作不做或马虎了事,而家访时家长都声称其子女在家如何听话,如何懂礼貌。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地找机会与学生家长坐下来,互相交换意见、看法,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商其解决的办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问题,适时、适当、科学地进行家访。家访中要防止向家长“告状”,要同时尊重家长。因为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有时“恨铁不成钢”,个别家长会在一怒之下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但心底里还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看到、听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优点,而往往忽视其短处、缺点。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责任的讽刺、挖苦的语言。通过家访,要使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适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取得家长配合。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达成一致。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都会有所差异,加之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不相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产生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家长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好,能升学,有“出息”。于是,有的家长就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各项活动,说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

三、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把学生的种种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倒出来。家长听了难免对老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或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而使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迷上电脑游戏,经常上网吧玩,上课无精打采,放学就往网吧跑,甚至出现旷课。他家人也知道,但无论如何怎么骂、甚至打还是改正不了。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最后到他家与家长会面。家长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他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在初一就已经迷上电脑游戏,可谓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难,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因此本着解决问题的思想,我并没有来一通告状词,而是给其家长一个建议:让学生写一份保证(或是协议)书,给自己一周定个打游戏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外绝对不允许打游戏,然后给其一定时间慢慢改正,然后请家长对其子女的`上下学时间进行督促,后来证明效果还可以。因为该学生有了名正言顺的时间玩游戏,他得考虑若不守信可能面对严厉的处罚。因此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四、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出,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因此,老师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在谈情况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还要注意耐心地听取疽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诚,并力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6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

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是处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是希望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因此,百般讨好老师,寻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较好说话,就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没有对他的孩子照顾好或存在误解,家长便开始论头品足,与其他家长结起伴来,言谈中表示出不满足或是做“最后发难”,使家长和老师不和谐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阴影,本来很快乐的学习生活,随着成人的议论纷纷而留下伤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坚决反对和杜绝利和交往直接或变相收学生家长的好处的行为,以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7

一、对话活动

这是最直接而又经常使用的家园联系方法。由于有“培养好孩子”这一共同目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经常会自发产生交流教育幼儿情况的对话,我们发现这种对话形式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育儿意见的交流,对进行家教指导大有益处。

(一)教师与家长间的对话

教师与家长在接触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关于孩子的各种对话,以老师接待的目的性为标准,这种对话形式可分为随机接待和有针对性接待两种形式。

1、随机接待

早晨和下午是家长来校接送孩子比较集中的时间,来校家长比较多,我们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近阶段开展的工作以及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并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简明的答复。

2、有针对性地接待

孩子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个体,我们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根据幼儿的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接待家长。这是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异的具体指导形式。

由于受环境、职业、学历、个性等方面的影响,家长的素质也是个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家长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有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对隔一代的孙子孙女非常疼爱,他们关心得最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吃饭等情况,而较少关注孩子的个性、品德、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对这类家长,我们从他们关心身体方面入手,先谈孩子在校的午餐、学习等情况,再涉及其他领域;而对有的只注重孩子智力发展的家长,我们就从孩子在活动中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等学习状况入手,再逐渐深入到其他方面;对工作比较繁忙或性格直爽的家长,我们则开门见山,直入要点,避免迂回而行;对性格内向或对幼儿教育存有偏见的家长,我们则从大家感兴趣的、熟悉的时事入手,等双方感情比较融洽时,再慢慢转向主题。但总的一个要求,我们在进行指导时,总是先肯定孩子的进步之处,然后婉转地指出不足,切记命令式或一味责怪的口气,这已作为我们接待家长的一个原则。我们经常用“孩子现在什么地方进步了,如果改掉什么缺点,相信进步会更大”、“孩子在××方面表现很好,如果×××方面再怎么样,就更加好了”等话语,使家长听了既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也乐于接受。

(二)家长与家长间的谈话

我们在与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意识到,家长在家庭中积累的经验是极其可贵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介绍。为此,我们开展了家长间的结对子活动,期初根据家长及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二个或几个结成一个对子,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如:请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经验丰富的家长回答其他家长提出的“孩子怕陌生人怎么办?”、“孩子人来疯”等问题。让家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导其他家长,显得亲切、随意,也更有说服力。教师此时的指导功能就在于牵线搭桥。

二、宣传活动

对话活动只是接待、指导个别或一部分家长,解决的也只是具有针对性的个性问题,还有家长需要认识或了解的一些共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指导,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进行宣传活动。

家园学习园地栏

我校各班都在教室门口自办《学习园地》,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填写有关内容,内容及时更换,它是反映各班教学工作的情况的一扇窗户也是开展家园交流的一块园地,一般包括每周教育目标及计划、具体活动安排、表扬好人好事、出通知等。《学习园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时间都能看到,使家长既了解了教学内容,又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教育。

三、咨询活动

我园每学期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一些亲子互动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局限于几次活动。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困惑,因而产生了需要经常咨询的迫切感。我们根据家长的呼声,把这种咨询活动延伸到了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使孩子自始至终,家长首先要做出好的榜样,其次让孩子担当一定的任务,培养责任感,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等,家长豁然开朗

孩子每天来校,家长与教师经常见面,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接待家长,并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是学校进行家教工作的一个有利时机,教师要善于做一位倾听者、沟通者和协调者,用正确的方法去接待家长、指导家长。我们将不断探索,创造新的,更有效的家教指导形式及方法,不断提高家教质量。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8

为了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互相沟通,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沟通是连接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重要桥梁,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做好这一个环节,是广大班主任教师所应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认识不一致,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双方就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如一方怨老师不会“教”,对自己子女有偏见;而另一方则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此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老师了解的较多是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学生在家的情况,而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双方缺乏沟通的话,就会由以上的埋怨情绪导致某种对立情绪,最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学生在校调皮、吊儿郎当,各项基本工作不做或马虎了事,而家访时家长都声称其子女在家如何听话,如何懂礼貌。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地找机会与学生家长坐下来,互相交换意见、看法,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商其解决的办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问题,适时、适当、科学地进行家访。家访中要防止向家长“告状”,要同时尊重家长。因为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有时“恨铁不成钢”,个别家长会在一怒之下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但心底里还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看到、听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优点,而往往忽视其短处、缺点。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责任的讽刺、挖苦的语言。通过家访,要使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适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取得家长配合。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达成一致。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都会有所差异,加之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不相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产生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家长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好,能升学,有“出息”。于是,有的家长就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各项活动,说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

三、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把学生的种种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倒出来。家长听了难免对老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或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而使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迷上电脑游戏,经常上网吧玩,上课无精打采,放学就往网吧跑,甚至出现旷课。他家人也知道,但无论如何怎么骂、甚至打还是改正不了。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最后到他家与家长会面。家长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他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在初一就已经迷上电脑游戏,可谓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难,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因此本着解决问题的思想,我并没有来一通告状词,而是给其家长一个建议:让学生写一份保证(或是协议)书,给自己一周定个打游戏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外绝对不允许打游戏,然后给其一定时间慢慢改正,然后请家长对其子女的上下学时间进行督促,后来证明效果还可以。因为该学生有了名正言顺的时间玩游戏,他得考虑若不守信可能面对严厉的处罚。因此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四、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出,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因此,老师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在谈情况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还要注意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诚,并力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