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我参加了葫芦岛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三级)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与往日截然不同,市学院邀请了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唐莲君主任做精彩的讲座,同时欣赏了世纪小学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已经七年了,七年来,参加培训学习已数不清多少次了,但是像今天这样能与小学科学学科的专家唐主任零距离的接触,还真是第一次,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尤其是唐主任做《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观点、策略与反思》的讲座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例如,小学科学为什么要关注概念?在此之前,我真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关注概念的重要性。
科学概念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特点;科学概念是组织的观念,具有永恒性、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超过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想;提高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要以科学概念为本,而科学概念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科学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作为科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型: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与汇报等等,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是怎样引导学生参与并理解科学实践活动的?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并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我想我的答案是模糊的、不准确的但是现在我找到了准确的答案;首先,让孩子们学会科学的观察。因为科学的本质通过科学验证,观察是为了寻找证据,科学的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其次,我们请勿忽视记录。记录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和责任,是为了保存证据、分享发现和相互交流。观察记录必须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再次,注意合理的假设。假设是一项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一个具有推测性的有待证明的答案。学生的假设应有一定的观察的依据,假设之后必须有验证的活动,假设还要符合逻辑,总之不是随意的猜测。最后,作为科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即崇尚事实,尊重规范、强调可重复性,实验中的误差不可回避,误差很重要,科学数据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科学仪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数据,正确的对待误差。
倾听了唐主任精彩的讲座后,我又一次沉浸在学习之中,因为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真是一节好课。王老师是科学学科中我最欣赏和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在科学素养一级培训时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久闻王老师的课上的精彩,所以很渴望听王老师的课,今天我有幸观摩了王老师的课,深深的被吸引住了,我曾经教过这节课,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都很了解,所以,对今天这节课感触很深。首先,王老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非常好,上课伊始为学生创设了三国故事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被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其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体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底蕴。三年级的学生对通信的发展即熟悉又陌生,让他们来描绘古、今、中、外的通信不那么简单,而王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在用多媒体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听课教师的视野,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还有王老师的语言很有魅力,对学生的评价恰到好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充分体现教者的教育机智,总之,王老师的课给我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
时间不知不觉在指尖流逝,转眼到了会议结束的时候,我感觉到大家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那就是与唐老师之间的互动。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和王老师精致的一课,使我备受鼓舞、启发很大。法无定法活为上,学有先后悟为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的我,教育之路漫漫,我将继续求索科学之路!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2
目前,基于学科素养的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这就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开始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书中余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这一主题方面,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作为一名社会学科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一、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借助图片、案例、材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二、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三、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四、学习能力:指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试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
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为:知识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我认为,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重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质:
一、主动与进取: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二、监控与调整: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目标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
三、选择与获取:利用课内外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并结合学习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选取和整合,广泛涉猎,有的放矢,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四、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能从多角度、新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历史现象,尝试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读和评判多元化现象,勤于思考,探异求新。
核心素养实则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课堂教学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科学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3
听了孟健校长老师给我们上的职业素养课,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过程不是甘来苦尽却是苦尽甘来,正因如此,却非人人所能及。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人都在改变,“适者生存”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懂,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当我们坐在这培训室里的时候,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在为自己而学不是在为学校也不是在为父母为朋友而学,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应如此。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所为,所以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思想从态度上去改变自已。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出发点是否正确,这也就好比为一座高楼筑基。所以思想态度的'改变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上边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态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找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了一颗进取之心却没有正确的人生导向,那无疑是人生的悲剧。有人忙碌了一辈子,辛辛苦苦,直到两鬓斑白,仍然一无所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梦想之路上立下志向,确定目标,不能老是停留在迷茫当中。这就好比你去打出租车,上了车司机问你去哪里你却告诉他不知道去哪一样的道理。一旦决定了目标,你就要学会承担。《职业素养》告诉我们:要梦想,就得承担;既选择,就得承担;一旦决定,就得承担。
懂得知福和珍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并做得到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谨记一点: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你付出的积累,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所以,没有回报,叫正常;得到回报,就叫福气。这就如人的生死,人生来就一无所有,那么后面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回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获得太少?我们要懂得真正的付出:力求回报的不叫付出;期待回报的也不叫付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手中握着一只小鸟问智者,他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难命题,如果智者说是活的,小朋友就会无情地捏死这只小鸟;而一旦智者说它是死的,小朋友就会松开他的手。这个故事在这里并不是要给我们分析逻辑学的两难命题问题,而是教育我们要学会掌握自己,活在当下。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我不可能样样顺利,但是我至少可以事事尽力。这样就不会对结果抱有巨大的希望而在它达不到时会产生相应的绝望了。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也许很多言论不够成熟,不切合实际,但是我相信只要拥有一个永远积极向上的心,懂得知福和珍惜,怀着感恩,努力回馈,忠实于自己的选择,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尊重与理解,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未来的结果,取决于今天的行为;今天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取决于我们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来自于我们的眼光;我们的眼光,来自于我们的态度!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4
听了孟健校长老师给我们上的职业素养课,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过程不是甘来苦尽却是苦尽甘来,正因如此,却非人人所能及。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人都在改变,“适者生存”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懂,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当我们坐在这培训室里的时候,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在为自己而学不是在为学校也不是在为父母为朋友而学,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应如此。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所为,所以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思想从态度上去改变自已。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出发点是否正确,这也就好比为一座高楼筑基。所以思想态度的改变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上边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态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找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了一颗进取之心却没有正确的人生导向,那无疑是人生的悲剧。有人忙碌了一辈子,辛辛苦苦,直到两鬓斑白,仍然一无所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梦想之路上立下志向,确定目标,不能老是停留在迷茫当中。这就好比你去打出租车,上了车司机问你去哪里你却告诉他不知道去哪一样的道理。一旦决定了目标,你就要学会承担。《职业素养》告诉我们:要梦想,就得承担;既选择,就得承担;一旦决定,就得承担。
懂得知福和珍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并做得到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谨记一点: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你付出的积累,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所以,没有回报,叫正常;得到回报,就叫福气。这就如人的生死,人生来就一无所有,那么后面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回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获得太少?我们要懂得真正的付出:力求回报的不叫付出;期待回报的也不叫付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手中握着一只小鸟问智者,他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难命题,如果智者说是活的,小朋友就会无情地捏死这只小鸟;而一旦智者说它是死的,小朋友就会松开他的手。这个故事在这里并不是要给我们分析逻辑学的两难命题问题,而是教育我们要学会掌握自己,活在当下。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我不可能样样顺利,但是我至少可以事事尽力。这样就不会对结果抱有巨大的希望而在它达不到时会产生相应的绝望了。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也许很多言论不够成熟,不切合实际,但是我相信只要拥有一个永远积极向上的心,懂得知福和珍惜,怀着感恩,努力回馈,忠实于自己的选择,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尊重与理解,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未来的结果,取决于今天的行为;今天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取决于我们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来自于我们的眼光;我们的眼光,来自于我们的态度!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5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的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绘本与教学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6
学习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后深有感触,下面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林崇德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阐述,要点是:“素质”的主体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而“素养”的主体则是“人”或“学生”,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由此,是否可以这样考虑: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这里蕴含的深层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来描绘。受教育后的“人”的表现,成为关键所在。应该关注的是:“受教育后学生能表现什么”,而不再是“我能给他们什么”,这里面的细微但深刻的差别,需要引起关注。
2、“核心素养”的演变:
作者介绍了比较典型的'“德性论”(代表传统的理论)、“能力论”(以四个学会为核心的工业时代的认识)、“素养论”(90年代后,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代表后工业时代的认识),结论是:核心素养“受到当代世界的普遍重视”、“对它的界定总体上一致但也略有差异,体现了民族特色”、“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个人与社会协同作用下的渐进过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素养”、“核心素养的架构应兼顾个体与符号(工具)使用、自我发展,基于社会之间的关系”。
3、“核心素养”的概念:
作者给出的“核心素养概念的定义”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在这个基础上,作者从“目标”(培养什么人)、“性质”(共同的最基本素养)、“内容”(知识技能态度等等的综合表现)、“功能”(超越升学与就业)、“培养”(先天遗传基础上的后天环境影响)、“评估”(定性与定量、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架构”(涵盖文化学习、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发展”(终生发展与阶段目标的结合)、“作用发挥”(整合各个方面)等九个方面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作了解释。作者又从宏观(国家教育目标和方针政策)、微观(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考试等)。从作者引述的国际组织的有关文件看,一般把这个“核心素养”分为“能互动的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方面。4、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核心素养:作者将“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爱物”“孝亲爱国”“重义轻利”“诚信自律”“礼敬谦和”五个方面概括。为了比较,作者用从“伦理道德”“求学治学方法”“生活礼仪与日常行为习惯”“人文历史知识”“文字表达能力”“自然科学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视程度作了分析。整体来讲,按照第一章“演变”的讨论,不管怎么美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核心素养演化”的视角,属于“美德论”,至多是“美德论”的最高表现,仅此而已。
5、从现实需求中归纳核心素养:
这一部分最有参考意义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所获得的“现实需求”对“核心素养”的影响。尽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参考意义。
6、从现行课程标准中反思核心素养:
这一章篇幅达55页,在本书中仅次于“国际视野下的核心素养”。不过,在我看来,这一章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它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有什么新的补充。而是一份对“课程标准”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对我们现
在的课程和教学存在问题的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很少见到这样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文本。
对核心素养推进的实践探索:算是收关之章,谈了几个问题:从质量评估入手推进核心素养(这并无特别);从核心素养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前一章已经详谈,这里提到的“直接指导型”“互补融通型”值得一提);从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部分提到了“教师的核心素养”,有点新意)。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7
今天,我参加了葫芦岛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三级)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与往日截然不同,市学院邀请了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唐莲君主任做精彩的讲座,同时欣赏了世纪小学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已经七年了,七年来,参加培训学习已数不清多少次了,但是像今天这样能与小学科学学科的专家唐主任零距离的接触,还真是第一次,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尤其是唐主任做《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观点、策略与反思》的讲座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例如,小学科学为什么要关注概念?在此之前,我真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关注概念的重要性。
科学概念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特点;科学概念是组织的观念,具有永恒性、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超过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想;提高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要以科学概念为本,而科学概念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科学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作为科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型: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与汇报等等,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是怎样引导学生参与并理解科学实践活动的?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并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我想我的答案是模糊的、不准确的但是现在我找到了准确的答案;首先,让孩子们学会科学的观察。因为科学的本质通过科学验证,观察是为了寻找证据,科学的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其次,我们请勿忽视记录。记录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和责任,是为了保存证据、分享发现和相互交流。观察记录必须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再次,注意合理的假设。假设是一项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一个具有推测性的有待证明的答案。学生的假设应有一定的观察的依据,假设之后必须有验证的活动,假设还要符合逻辑,总之不是随意的猜测。最后,作为科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即崇尚事实,尊重规范、强调可重复性,实验中的误差不可回避,误差很重要,科学数据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科学仪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数据,正确的对待误差。
倾听了唐主任精彩的讲座后,我又一次沉浸在学习之中,因为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真是一节好课。王老师是科学学科中我最欣赏和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在科学素养一级培训时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久闻王老师的课上的精彩,所以很渴望听王老师的课,今天我有幸观摩了王老师的课,深深的被吸引住了,我曾经教过这节课,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都很了解,所以,对今天这节课感触很深。首先,王老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非常好,上课伊始为学生创设了三国故事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被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其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体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底蕴。三年级的学生对通信的发展即熟悉又陌生,让他们来描绘古、今、中、外的通信不那么简单,而王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在用多媒体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听课教师的视野,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还有王老师的语言很有魅力,对学生的评价恰到好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充分体现教者的教育机智,总之,王老师的课给我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
时间不知不觉在指尖流逝,转眼到了会议结束的时候,我感觉到大家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那就是与唐老师之间的互动。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和王老师精致的一课,使我备受鼓舞、启发很大。法无定法活为上,学有先后悟为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的我,教育之路漫漫,我将继续求索科学之路!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8
此次培训,旨在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技能,鼓舞大家勇担教师重任。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以下学习体会: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
我清楚地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和知识能力,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教书育人是建立在高度责任感上的,作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以积极恰当的引导,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学中的公平性,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要懂得倾听与尊重,让学生愿意信任你,让学生学会自立,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的新的技能,丰富自身技能。
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新的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励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并对工作有了新认识。
三、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识到课堂的组织和授课的方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有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各学科的课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养成长,在学科的延伸中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形成个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体会到对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清晰的认识。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在教育事业的这条道路上前进。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9
学习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后深有感触,下面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林崇德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阐述,要点是:“素质”的主体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而“素养”的主体则是“人”或“学生”,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由此,是否可以这样考虑: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这里蕴含的深层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来描绘。受教育后的“人”的表现,成为关键所在。应该关注的是:“受教育后学生能表现什么”,而不再是“我能给他们什么”,这里面的细微但深刻的差别,需要引起关注。
2、“核心素养”的演变:
作者介绍了比较典型的“德性论”(代表传统的理论)、“能力论”(以四个学会为核心的工业时代的认识)、“素养论”(90年代后,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代表后工业时代的认识),结论是:核心素养“受到当代世界的普遍重视”、“对它的界定总体上一致但也略有差异,体现了民族特色”、“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个人与社会协同作用下的渐进过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素养”、“核心素养的架构应兼顾个体与符号(工具)使用、自我发展,基于社会之间的关系”。
3、“核心素养”的概念:
作者给出的“核心素养概念的定义”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在这个基础上,作者从“目标”(培养什么人)、“性质”(共同的最基本素养)、“内容”(知识技能态度等等的综合表现)、“功能”(超越升学与就业)、“培养”(先天遗传基础上的后天环境影响)、“评估”(定性与定量、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架构”(涵盖文化学习、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发展”(终生发展与阶段目标的结合)、“作用发挥”(整合各个方面)等九个方面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作了解释。作者又从宏观(国家教育目标和方针政策)、微观(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考试等)。从作者引述的国际组织的有关文件看,一般把这个“核心素养”分为“能互动的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方面。4、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核心素养:作者将“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爱物”“孝亲爱国”“重义轻利”“诚信自律”“礼敬谦和”五个方面概括。为了比较,作者用从“伦理道德”“求学治学方法”“生活礼仪与日常行为习惯”“人文历史知识”“文字表达能力”“自然科学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视程度作了分析。整体来讲,按照第一章“演变”的讨论,不管怎么美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核心素养演化”的视角,属于“美德论”,至多是“美德论”的最高表现,仅此而已。
5、从现实需求中归纳核心素养:
这一部分最有参考意义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所获得的“现实需求”对“核心素养”的影响。尽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参考意义。
6、从现行课程标准中反思核心素养:
这一章篇幅达55页,在本书中仅次于“国际视野下的核心素养”。不过,在我看来,这一章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它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有什么新的补充。而是一份对“课程标准”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对我们现
在的课程和教学存在问题的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很少见到这样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文本。
对核心素养推进的实践探索:算是收关之章,谈了几个问题:从质量评估入手推进核心素养(这并无特别);从核心素养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前一章已经详谈,这里提到的“直接指导型”“互补融通型”值得一提);从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部分提到了“教师的核心素养”,有点新意)。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10
近期,公司组织员工学习了《员工职业素养》,通过学习,颇有感受,现把学习总结如下。
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职业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职业素养是职业化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包含着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三个方面的内容。当今,职业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个人的第一竞争力。没有职业化做基础,其他的能力都是空谈。具备职业化的员工对一个公司发展极为重要,甚至关系到公司是否能长远发展,他将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把企业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将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没有一批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很难在同行中找到立足点。
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能读懂企业,认同公司,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并且能很快地融入该环境中。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体现为遵守公司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事,能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能较快的熟悉并掌握所从事工作的技能;在生活中,则体现在个人日常行为、生活规律中。
前不久,我们公司组织员工打扫现场中控室的卫生,打扫结果是:卫生打扫不彻底,而在干净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两个脚印。通过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出:
1、该员工没有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中控室是化工厂办公的地方,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员工都有无条件的维护那里的卫生,该员工没有做到,反而破坏了那里的卫生,如果该员工有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我相信他不会在墙上留下脚印的,有可能发现有脚印,还会试着去清除。
2、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墙壁粉刷好,那是工人经过好几道工序辛辛苦苦才能做好的',他的这一脚,抹杀了工人的劳动果实,这是一种自我践踏的表现,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3、不敢承担责任。该员工往墙上踢了一脚,这是人人反对的行为,按理说,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而该员工没有勇气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是选择了沉默,这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沉默。
总的来说,这个员工的职业素养低,自己的行为没有符合自己的身份,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起码的规范,这是一个职业素养不合格的员工。
职业素养对一个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了员工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对员工的晋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员工。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11
近期,公司组织员工学习了《员工职业素养》,通过学习,颇有感受,现把学习总结如下。
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职业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职业素养是职业化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包含着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三个方面的内容。当今,职业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个人的第一竞争力。没有职业化做基础,其他的能力都是空谈。具备职业化的员工对一个公司发展极为重要,甚至关系到公司是否能长远发展,他将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把企业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将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没有一批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很难在同行中找到立足点。
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能读懂企业,认同公司,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并且能很快地融入该环境中。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体现为遵守公司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事,能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能较快的熟悉并掌握所从事工作的技能;在生活中,则体现在个人日常行为、生活规律中。
前不久,我们公司组织员工打扫现场中控室的卫生,打扫结果是:卫生打扫不彻底,而在干净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两个脚印。通过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出:
1、该员工没有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中控室是化工厂办公的地方,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员工都有无条件的维护那里的卫生,该员工没有做到,反而破坏了那里的卫生,如果该员工有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我相信他不会在墙上留下脚印的,有可能发现有脚印,还会试着去清除。
2、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墙壁粉刷好,那是工人经过好几道工序辛辛苦苦才能做好的,他的这一脚,抹杀了工人的劳动果实,这是一种自我践踏的表现,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3、不敢承担责任。该员工往墙上踢了一脚,这是人人反对的行为,按理说,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而该员工没有勇气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是选择了沉默,这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沉默。
总的来说,这个员工的职业素养低,自己的行为没有符合自己的身份,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起码的规范,这是一个职业素养不合格的员工。
职业素养对一个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了员工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对员工的晋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员工。
身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12
本学期,我读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本书,收获颇丰,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了解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一个核心;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
所谓一个核心,就是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三大方面是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是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十八个基本点围绕每一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我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前者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自主发展,即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过程的选择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健康生活是指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现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结合我校的班级自主管理,我们要培养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配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自主交流,快乐学习。
社会参与,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xx中心校领导下,我们学校工作围绕“一体两翼三行动”,三行动中养成教育,具体安排是每月一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责任意识很重要,我们班集体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班上的主人,班级任务划分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就拿打扫卫生来说,谁扫地,谁拖地,谁擦窗户,谁倒垃圾,都明确到人,哪一个地方没做好,就让那一位学生负责改正,这是我校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一个方面。
核心素养在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重组,实施创新等教学实施。我们必须调动一切课程资源:教师、学生、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环境、学校各种活动、学校所在地的文化、社会环境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大课程观,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直接失系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让我们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在教育者岗位上孜孜不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