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深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嘉宾们个个身着华丽礼服,或杯光酒影,或优雅曼舞,或热情交谈……”这是高一(5)班李琳同学在欣赏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一部分后所描述的画面,很形象、很贴切。一个平行班的学生能这样形象表述自己对深层作品的的了解,相当不错。而这不是个别现象,整个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我曾经认为是较难的乐曲,学生都能有较高程度的欣赏理解。真是成绩喜人,令自己上课也很舒心。而这一切的转变只是我对自己和学生的态度有了新的要求。
我这里所说的态度转变不是指上课时教师的语言方式、肢体方式,眼神方式的转变,这些“亲民”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我的教学着意点。我今天要说的“态度”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控态度和对学生学习要求的态度,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的深度。
曾几何时,“学生兴趣不浓,基础不扎实”成了很多老师降低教学要求的理由,这一认识直接导致我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每况愈下。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作为音乐课,似乎更没有必要太认真。“音乐课还要备课吗?”因为总有教师会这样问我。课肯定是要备的,只是在以往的教材筛选上我总认为学生接受不了这样深度的作品,而换成较为熟悉一些,易懂一点的作品来代替。同时也减少了自己对乐曲的琢磨,减少对重难点的研究。(因为教材一直在换,很多乐曲自己也很陌生,再加上教学条件不够)。而今年因为有学校教研工作为契机,我在态度上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一、教师的转变
首先要深研教材。由于本学期课安排很集中,时间很充裕,我总是用半天的时间来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本科内容的重难点了解透,然后能听五遍以上乐曲,再来琢磨怎样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然后认真备课:我总是花半天的时间写教案,从导入的设计,到内容的编排,启发提问设置,都精心准备。最后制作课件:以教案为蓝本,上网寻找视频资料和相关图片,尽量让课件做到好看易懂。
二、对学生学习要求态度的转变
我不再以学生“基础差”为理由,降低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程度的要求。因为有了之前教师备课的付出,有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掌握,有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对学生学习要求不自觉也就随着提高了:要求能对乐曲进行分段,对主旋律能哼唱,对乐曲进行联想等,这些要求慢慢让大部分学生适应了;我对一些后进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玩手机,不能睡觉,否则被点名的留下扫地。这部分学生散漫行为也慢慢有所收敛。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课堂呈现了良好的转机:课堂纪律越来越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慢慢变强了,参与的学生愈来愈多了,联想也逐步丰富了。学生能在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中体验到耶稣的受难经过;能在《c小调练习曲》中领略出肖邦的爱国情怀;能在《命运交响曲中》感受贝多芬的不屈精神;在《爱之梦》中体验李斯特的梦幻与诗意……
音乐课有很多课型,现在西方音乐的学习欣赏课我基本上已建立了一定模式,其它课型我也将慢慢去完善。因为有了这种态度的转变,才能使我校学生艺术学习更有深度。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两天来的深度课堂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
“活动导学”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定能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深度教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自己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台,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课题。这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策略,这样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开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实际上,我们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现实条件,做出最为切合实际的探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其现实条件开展深度学习和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热情,从而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带学的目的。
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并且要尽可能直观,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教师设计题目的最佳方向是:看得见、找得着、用得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就能够坚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他们不再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这样就能够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开展深度学习,同时也能达到最佳化的程度。
四、新课堂改革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再也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了,而是让学生自立探索、动手动脑,让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终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
总之,在学习了深度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并聆听了解专家的课堂教学后,深深感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不仅要注重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深层次,更应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3
9月21日至23日有幸参加20xx年省“名师团送培”连云港市“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的专题培训。在开幕式时,臧雷局长的讲话让我感触很深,臧局长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对教育的认识:教育要有温度,心中装着学生;教育要有高度,眼界高,关注孩子的未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教育要有厚度,用人文、学科通识的知识,认识儿童的知识;教育要有韧度,教师要坚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教育要有美度,有语言美等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要有温度,作为教师要心中装着学生,想学生所想,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学好你的课,首先让学生喜欢你的人。接着聆听了金海清局长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的专题讲座,金局长的讲座精彩纷呈,让参会的教师感觉欲罢不能。金局长从核心素养的要义、深度学习的课改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他把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比喻成驾校的考试,交规相当于知识,移库相当于技能,路考相当于能力,礼貌行车和安全驾驶相当于素养。这个比喻贴切的阐述了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深度的课改是指向深度的学习,是深入学科本质的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度的学习,是促进学生持续建构的学习。他告诫我们:教师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就不能只会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接着听了两节示范课。戚颖老师执教的《我们身体上的尺》,在课中戚老师从几个方面体现深度教学的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促进学生思考的过程。如,她在讲完老鼠剪了猫的胡须,猫被卡在墙洞里的故事后,说明胡须是猫身体的尺,提问:你知道我们人身上有哪些身体上的尺吗?使学生思考人身上有哪些尺。在学生应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实际的物体后提问:你们在用身体尺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这些提问让学生加深了思考的深度。以操作为手段,让学生在动手中感悟。她在课中安排了测量自己的身体尺,测量一米有几搾、几脚、几步,实际测量。这些活动的设计体现了操作活动的深度。戚老师的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体验,既有学生个体的思考,也有学生整体的讨论、思考,把独有的知识转化为公有的知识。许冰彬老师通过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和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活动,让学生非常深刻的感受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很好的诠释了深度教学的含义。
南通名师王蓓蓓老师的课让我感到真不愧是名师,她的课亮点太多,我就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她的课体现了展示的深度,在活动一外形美展示活动中,学生展示了用圆规画圆、用圆形胶带画圆、用线画圆等方法,其中用线画圆,线分为普通的棉线和皮筋,学生在用皮筋画圆时出现了画不圆的情况,让学生从中感受圆的半径不变才能画出圆;她的课体现了活动的深入,在活动二中,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活动发现圆的半径、直径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活动时间充足,活动非常深入;她的课体现了讨论的深入。学生讨论找圆心的方法比较热烈,有用找几条线段那条长的方法,有用任意两条线段相交找交点的方法,有在圆外画一个正方形的方法,学生的讨论非常深入。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4
9月21日至23日有幸参加20xx年省“名师团送培”连云港市“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的专题培训。在开幕式时,臧雷局长的讲话让我感触很深,臧局长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对教育的.认识:教育要有温度,心中装着学生;教育要有高度,眼界高,关注孩子的未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教育要有厚度,用人文、学科通识的知识,认识儿童的知识;教育要有韧度,教师要坚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教育要有美度,有语言美等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要有温度,作为教师要心中装着学生,想学生所想,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学好你的课,首先让学生喜欢你的人。接着聆听了金海清局长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的专题讲座,金局长的讲座精彩纷呈,让参会的教师感觉欲罢不能。金局长从核心素养的要义、深度学习的课改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他把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比喻成驾校的考试,交规相当于知识,移库相当于技能,路考相当于能力,礼貌行车和安全驾驶相当于素养。这个比喻贴切的阐述了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深度的课改是指向深度的学习,是深入学科本质的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度的学习,是促进学生持续建构的学习。他告诫我们:教师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就不能只会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接着听了两节示范课。戚颖老师执教的《我们身体上的尺》,在课中戚老师从几个方面体现深度教学的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促进学生思考的过程。如,她在讲完老鼠剪了猫的胡须,猫被卡在墙洞里的故事后,说明胡须是猫身体的尺,提问:你知道我们人身上有哪些身体上的尺吗?使学生思考人身上有哪些尺。在学生应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实际的物体后提问:你们在用身体尺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这些提问让学生加深了思考的深度。以操作为手段,让学生在动手中感悟。她在课中安排了测量自己的身体尺,测量一米有几搾、几脚、几步,实际测量。这些活动的设计体现了操作活动的深度。戚老师的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体验,既有学生个体的思考,也有学生整体的讨论、思考,把独有的知识转化为公有的知识。许冰彬老师通过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和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活动,让学生非常深刻的感受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很好的诠释了深度教学的含义。
南通名师王蓓蓓老师的课让我感到真不愧是名师,她的课亮点太多,我就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她的课体现了展示的深度,在活动一外形美展示活动中,学生展示了用圆规画圆、用圆形胶带画圆、用线画圆等方法,其中用线画圆,线分为普通的棉线和皮筋,学生在用皮筋画圆时出现了画不圆的情况,让学生从中感受圆的半径不变才能画出圆;她的课体现了活动的深入,在活动二中,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活动发现圆的半径、直径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活动时间充足,活动非常深入;她的课体现了讨论的深入。学生讨论找圆心的方法比较热烈,有用找几条线段那条长的方法,有用任意两条线段相交找交点的方法,有在圆外画一个正方形的方法,学生的讨论非常深入。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两天来的深度课堂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
“活动导学”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定能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深度教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自己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台,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课题。这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策略,这样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开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实际上,我们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现实条件,做出最为切合实际的探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其现实条件开展深度学习和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热情,从而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带学的目的。
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并且要尽可能直观,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教师设计题目的最佳方向是:看得见、找得着、用得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就能够坚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他们不再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这样就能够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开展深度学习,同时也能达到最佳化的程度。
四、新课堂改革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再也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了,而是让学生自立探索、动手动脑,让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终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
总之,在学习了深度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并聆听了解专家的课堂教学后,深深感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不仅要注重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深层次,更应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8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心理健康如此重要,但这却也是我在实习期间一直忽视的问题。在最近进行的`一次心理健康问卷的调查中,有近半数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甚至有极个别学生学习压力极大,心理素质脆弱,这让我不得不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压力过大是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心理问题,这次问卷调查也暴露出学生在处理学习压力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决定采取的对策是在课下与学生进行多沟通。古人云“言为心声”,通过与学生沟通,在对话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倾向,及时进行调整。但是在课下的沟通中,需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内向的学生多加鼓励,给予勇气和支持;对于外向的学生通过语言进行引导,将学习压力控制在适度的范围。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这种成长既包括身体上,更包括心理上,这次问卷调查告诉我在今后的实习生活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上的成长,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一、课堂上的兴趣。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可分为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然而,兴趣主要中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相关。也就是说,兴趣关乎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满足。一个人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与认知水平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便不会对它产生情感,也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二、课堂后的乐趣。
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极大的兴趣,学生便能在课后自觉地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汉语里,有句成语叫“乐此不疲”,意思是说:做自己感觉有乐趣的事情,就不会感觉疲惫和劳累,做事的效率也会成倍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若有乐趣,便会极大地巩固、拓展和加深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没有乐此不疲的体验,人生便会失去很多幸福和快乐。要想让学生的人生更有意义,教师便应该让学生得到更多、更长、更深层次的人生乐趣。对知识的探索若能成为学生在课后的乐趣,会有助于培养出学生的求知欲,而炽热的求知欲却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必不可少的动力。
三、生活中的情趣。
只要有时间,我们都可能会去公园。公园最美的地方,不是花海树林,也不是荷塘幽径,而是我们都不在意的地方——亭子。亭子的谐音是“停”,即“人亭”。亭子是想告诉我们,人生中不一定得拼命赶路,要懂得停下匆匆脚步,去品味和感受生活。我们伫立在亭中,或骋目望远,或拍栏吟诵,或小憩谈笑,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活情趣。
说到从容,朱光潜讲过一个故事。阿尔卑斯山上,在一条路的'沿线,有着非常美丽的风景。路边有一个牌子提示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对此,朱光潜先生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人生路上的风景,需要我们用闲情去慢慢欣赏。那些懂得欣赏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品味的人。
“忙”字,心的偏旁,加上一个亡。简单地说,就是“心亡”。庄子说:“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就是说,大智需有闲情和情趣,小智只是成天忙碌。爱因斯坦在紧张地思考之余,最喜欢拉小提琴,从中找到了闲适和情趣。毫不夸张地讲,小提琴也为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作出了贡献。或者说,爱因斯坦是把他的伟大发现从小提琴中“拉”出来的。
学生能执着地追求真理,这固然很好。然而,用生活情趣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反过来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只能读死书或得分数的“单面人”,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求真精神,懂得学习方法,会享受闲情体验生活情趣的“全人”。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在我看来,一个有渊博知识,有文化内涵和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幸福而和谐的人。
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本次研讨会令我收获满满,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让我叹为观止,先进教师的典型发言使我醍醐灌顶。令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收获最多的是宋增喜老师的.《一道三角形探究问题》,一开始我还在为听不懂宋老师略带方言的口音直摇头,但当他出示了一道三角形的题目后指引学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后令我肃然起敬。本节课教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内容充实,教师从复习旧知引入,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了铺垫。之后从一道题目出发,引导学生探索一道三角形题目当中能够得到哪些结论,本节课大半时间都是学生在进行探究交流,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的作用。题目设计层层递进,注重知识的迁移,通过变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并通过这两道题目帮助学生建构了三角形的知识体系,并在本节课当中所有学生都能有效的参与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学有所得。教师将课堂放心大胆的教于学生,学生也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教师言语亲切、教态自然,循循善诱,语言精练。本节课非常值得观摩学习。
总而言之,我们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习,多听课,听好课,多反思,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