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指南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1
4月7日下午,我有幸在实验小学阶梯教室聆听了祝士媛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点解读。祝老师就《指南》制定的背景、作用和意义、结构和内容、与《纲要》的关系及实施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在座的老师分享了美国的教育标准和日本的教育模式。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身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在幼儿园安全重于一切的压力下,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限制和包办过多。祝老师有几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自己,那就是“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职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候,处处都是一个“过”,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独立,如何才能长大?
其次,我们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是《指南》,对我们幼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和实施《指南》的重要意义,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习。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和游戏中,多提供一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和方式,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最后,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相关文件、专业理论的学习,观察、分析、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研讨,促进自己保教能力的`提升。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剂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指南》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制定的,主要是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而对幼儿能健康、快乐成长有个合理的目标与规划。《指南》共分了五个领域和三个年龄阶段进行详细讲解。并且还附有合理的教育建议与方法来指导老师实施教育。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遇到的所有孩子不是都能同时达到同一个水平。在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部分孩子明显高出或低于应有的发展水平。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比如,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很轻松就达到了规定的发展水平,对这个孩子而言,没有挑战性。那么这时,我们就要对他适当提高要求,让他跳一跳才能达到,这样,会提高他的积极性。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很努力了却还是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对这个孩子而言,难度太大,会让他丧失信心,失去兴趣,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在这时,我们要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并鼓励他通过努力来完成,也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后再慢慢增加难度,使他渐渐靠近并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
其实,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非常在意老师对他的评价,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所以我们老师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予每个孩子适当的鼓励与帮助,引导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因人施教,使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要只重视结果,说不定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会让你有惊喜的发现。
在进行家园共育的时候,我总是强调让家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能从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行为表现。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接受孩子的不足,要和孩子自己作比较,不与他的同伴做横向比较。要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看了《指南》,自我感到今后需要继续努力,不能总停留在现有取得的成绩上,更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增强干好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要掌握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多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掌握基本学习知识。还要多组织有益的活动,开拓孩子的视野,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提高。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3
11月14日我有幸在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老师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是诠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感受颇深。听后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如何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当我坐在报告厅里听到李老师讲的时候,唯一的体会就是:现如今我们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我们以前的观念是集体教学,幼儿坐着听,教师主讲,填充知识给幼儿。以前的学习局限于学业学习,而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书本、通过记忆大量抽象的符号来学习,而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游戏、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其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创设与幼儿的生活有关系的环境,以幼儿为本,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教师的细心、耐心的观察,从而来帮助幼儿完成他的学习,最终让孩子能够在学习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也学习了系统的学业知识,得以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哪里?
幼儿园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是了解幼儿、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的观念里的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了解幼儿的知识与能力、科学保教的知识与能力等。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指南》能够帮助教师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涵,掌握各领域要素,从而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是说一个幼儿园教师会上一节课她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现今的幼儿园教师:一要学会观察和了解幼儿,每天去观察、了解幼儿自身的已有的经验,设计好一日活动;二是有效地融入一日生活中来实施各领域内容,例如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活动区游戏等来有效地实施。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全面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准备,更要着眼于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让《指南》成真正成为幼儿的福音。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以幼儿为本,注重其能力的培养,求真务实,从而更有效的推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我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经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广泛宣传《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实现家园共育。
一、健康
(一)身心状况
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二)动作发展;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语言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三、社会
(一)人际交往
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
(二)社会适应;
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四、科学
(一)科学探究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二)数学认知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五、艺术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目标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仔细翻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让我知道了此《指南》是去年十月份才颁布的,是历经六年的研究,有了讨论稿后再定稿,是在“遍及全球”的项目背景下制定颁布的,它对我们幼教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导,有一定的质量要求,是指导性的文件。《指南》的构造内容很独特、细致,里面有《指南》说明、领域、子领域、目标、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教育建议。
一直以来,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制定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我体会到《纲要》是多么贴近幼儿,从《纲要》中我懂得了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生活活动……而今天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和张老师的精彩的解读让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灵活化。
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让我知道了原来教育是时时存在的`,它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细致、更全面。在一开始我都不明白《纲要》已经很全面了,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做什么的呢?它有什么意义吗?哦,原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纲要》是两个独立、平行的文件,一个是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个是课程指南。两个文件在重要的价值观方面是一致的。但两个文件的对象、层次、内容以及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两者共同促进我国幼儿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我们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
在我看来,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活动就能对他们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看来我所想的这些还是比较片面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到的种种都对我接下来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原先只以为幼儿教育之结合《纲要》就能很完美了。其实《指南》中的引领才是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
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根据《指南》在实施教育要在一日活动、游戏和区域活动、集体活动中进行,特别是晨谈和区域游戏的结合,整个活动中教师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观察者;《刚要》中有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指南》中提到的是成人是幼儿学习的积极的支持者,这里的成人不只是老师,还有家长;观察的教育技能对我们的幼儿教师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挑战(观察幼儿,根据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调整及时的促进该幼儿发展的策略);《指南》不是一个“量表”;真正的理解了什么是学习(不是狭义的学习,而是广义的学习);《指南》中的目标不是标准而是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目标导向,更不是结果;真正的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去快乐的学习与发展;真正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因为它会陪伴人的一生。
时在《指南》当下,是它引领着我,了解《指南》让我感觉《指南》就像指南针一样让我有了方向,让我更加的明白幼儿教育需要更深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处,我们不能只根据《纲要》来指定我们的工作,《纲要》虽然比较全面,但也不能完全的停留在这里,我们需要是更多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际,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细致性把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为我们z幼儿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和来自各个幼儿园的老师一起参加了第一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点解读培训。
这个的主办教研队老师们也从外县调过来好多知名的,学识渊博、通读过《指南》的学者们来讲座,其中就有我们本园幼儿园的园长丁老师。专家团队们就《指南》的制定的背景、作用和意义、结构和内容、与《纲要》的关系及实施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在座的老师分享了美国的教育标准和日本的教育模式。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身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在幼儿园安全重于一切的压力下,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限制和包办过多。专家们有几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自己,那就是“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职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处处都是一个“过”,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独立,如何才能长大?其次,我们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是《指南》,对我们幼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和实施《指南》的重要意义,正确解读理解《指南》的性质,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习。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和游戏中,多提供一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和方式,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最后,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相关文件、专业理论的学习,观察、分析、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研讨,促进自己保教能力的提升。
专家团队们从五大领域逐一的深入介绍,让我对《指南》浅显的解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从刚入手《指南》时的那种糊里糊涂、没头没脑的盲目看书到如今的深刻体会,都是培训带给我的,感谢教研组这次能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够与新老教师们一起学习解读《指南》。
下面就以下几点说说我培训中所学所得:
一、更加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指南》培训活动中,专家老师把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各目标做了详细的解读,并结合案例,图文并茂的对各领域的子目标展开分析,特别是每个领域子目标后的教育建议,给我们今后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指明了教育方向。《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应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二、越发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于幼儿来说,个性特点、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就算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各自发展的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通过专家对《指南》的引领解读,让我们意识到:《指南》不是一把衡量幼儿的尺子,而是为我们指明了每个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调整工作思路,转变错误的教育模式,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重新审视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许多教师都明白“幼儿一日生活皆游戏”的道理,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大相径庭。幼儿学习不是“教课”,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四、更加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而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幼儿学习结果的好坏,而忽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对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品质视而不见,而仅仅去用学习结果的优差去评价幼儿。这次培训,专家也采用了类似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园的丁老师在讲座中就以我们本园晨间户外活动的一些典型例子与教师上课时幼儿的一些反应来做案例跟培训的所有老师分享。
这次《指南》的培训,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案例的分析,既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又有教师与专家智慧的碰撞。我也深深地感到,对于《指南》的学习和消化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实践与理论、探究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它是引路石,又是指明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辟了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进过了这连续四天的培训,相信跟我一样会有很多教师都有不同层次的体会,我们会更明确《指南》的真正制定方向,用心做好一名更加优异的幼儿教师!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于11月15—16日在重庆市育才中学举行,研讨专家是来自全国的郑桂华、李卫东、邓彤等。能够参加这次研讨,机会实在难得。会上我不但听到了优秀的研讨课,还聆听了着名教育专家的语文教学讲座,受益匪浅。听完讲座我总结归结为八个字:育之有方,教之有法,现将本人学习体会作如下陈述:
一、育之有方
在一天时间里,我们集中学习了z老师和z老师的教学理念老师介绍他们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操作指南,z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为我们讲述了“小说阅读与教学”。
z老师从目前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谈起,主要讲了四个大方面的问题:什么是教学操作指南?为什么要研制教学操作指南?如何研制教学操作指南?教研组如何推动指南研制?z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教学操作指南,明白易懂,给我许多感触,从她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学是完全有依据的,来源于他们对课程标准和阅读知识的深入解读,特别是他们对于各学段阅读目标的细化做的十分详尽。
教学操作指南的第三大模块: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系统与我们17级的语文《导学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杨老师详讲的“预习清单”和“反馈清单”,值得我们学习,其中“预习清单”着眼于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两方面,比我们“预习与导航”的单一化明显合理,且有整体意识;而在“反馈清单”部分,同样是检测,但他们的检测明显是有层次有梯度的,分为巩固、试练和拓展三部分,这些习题既来源于课文,又跳出了课文。目前我们处于无序状态的《导学案》其实可以借鉴他们的这些优点。
在教学实际运用时,他们的总体要求是:把握“自主能动,快乐高效”理念,体现“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三个要求,遵循“精准的'目标定位”、“灵活的问题导学”、“及时的达标反馈”三个教学原则,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将课堂划分为“旧知巩固、引入新课环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环节”、“知识运用、巩固环节”、“当堂讲评总结提升环节”四个阶段,这样有放有收,优学优练的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下午z老师则着重介绍自己关于小说教学的研究。首先他讲述了目前的小说阅读现状:非语文、分文学、非小说、类型化、教学环节程序化、主题表达格式化和人物分析类型化。他认为小说有“虚构、心灵、叙述”三大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小说教学要素:故事系统、话语系统、阅读方式,主张小说教学要体现以体验的的方式感受人物的体验这个特点,要教什么像什么。
二、教之有法
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两位老师分别精心设计了两堂教学课程——诗歌教学和小说教学,并进行教学展示。
会后与同行老师讨论得出z老师的诗歌教学环节如下:
1、整体感知(自读熟悉文本,抽读正音、指导把握节奏、停顿、重音)
2、细读赏析(品味词语与朗读指导相结合)
3、主体探究(齐读把握情感,朗读品味词语,由物到人探究主题)
4、回读品味
z老师的《二十年后》则将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相结合,以吉米的故事和欧亨利的故事为切入点,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感受欧亨利的故事有名的原因(添加了哪些内容),最终达成通过关注作者特意关注的语言、通过伏笔来分析人物心理的教学目标。
这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会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自己要有自己的理念、掌握一定的方法,多观摩前沿教育理论,构建并充实自己的理念,最终运用于自己的教学重。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我在六月二十九号、三十号两天,参加了廊坊市教育局组织的《指南》解读与学习贯彻主题培训。主办方是《学前教育》杂志社,他们邀请了四位专家:张晖老师、朱清老师、施燕老师和许美琳老师。他们分别讲述从总体上阐述了《指南》,接下来分别从健康、科学和社会三个领域,进行了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次培训让我受益不少,总的说来,有以下四点:
一、幼儿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工作中要以幼儿为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幼儿参与少,结果多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指南》带来了在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主,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大胆的鼓励他们,以观察、实验等手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揭示答案。
例如在学习春天与秋天这类课时,老师不妨让孩子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用他们的双眼去感知,去发现这个季节所特有的景色。这比做在教室光听老师讲要好的多。
二、教学中准备的材料要从幼儿常见的实物入手,不要脱离实际。
儿童在3—6岁这个期间,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日常教学时,要多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他们所熟悉的食物。多从这些方面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主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提供教学材料时,保持材料的本真,尽量不做人为的加工,这样才能更大发挥他们想象,开发处新的用途。挖掘出他们各方面的潜质,让他们在玩中学。
在日常教学中。还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区位优势。在城市里的多设计一些与城市有关的教学活动,与他们所在环境密切相关;在乡村的要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多设计幼儿在平时见得到,与周围存在的事物相关的教学活动。且不能生搬硬套,不切合实际。那样不符合他们认识特点,也达不到应有效果。
三、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于学知识。
《指南》中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要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干预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的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是注重幼儿在某一阶段,学了多少知识,并利用各种方法,让其熟练并强化。对于学习品质的培养则被忽视,这其实是狭义的学习观。
我们要把狭义的'学习观转变为广义的学习观。不再把教授一些知识作为重点。应该注重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他们受用无穷。
四、教室要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
《指南》中五大领域中,都比较详细的列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一些典型表现,但是这些典型表现不是标准,更不是尺子,而是一种参照,不能用它衡量幼儿。有的幼儿能力发展较快,有的幼儿刚刚好,可能有的幼儿还达不到。作为老师不仅要给幼儿创造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还要做到“等待”幼儿学习发展,不要揠苗助长。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想,不能搞一刀切式教学。
通过短短的两天培训,四位专家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幼教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同事也让我看到以往工作的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在听蔡博士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讲座,在教学活动中其选择性地、挑重点地对《指南》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剖解,让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里有展示让我们学习老师在对小孩子出现闹问题、家长纷争的有效运行方法,尤其是其中的一道测试题“一个小班的小孩儿,认真地听你讲故事,但他有太多的疑问,不停地发问与故事相关的问题。这时你会怎么做呢?”给出的选择如下“:
1、阻止孩子再说话,然后你接着说故事。
2、不管孩子的说话,直接把故事完整地讲完。
3、为了惩罚孩子多说话,停止说故事。
4、逐一解答孩子的问题,再继续说故事。
5、与孩子一起寻找问答案,即使你知道,然后引导孩子继续听故事。”现实中,我们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1—3,其结果是阻碍孩子的想象力,压制孩子的求知欲望。这个测试让我认识到别让我们的教育太功利,应该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让我们担负起教师的使命——不是塑造幼儿,而是发掘幼儿的天赋。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乱象和误区,《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培养提出建议。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对家长的'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这次《指南》的培训,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案例的分析,既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又有教师与专家智慧的碰撞。我也深深地感到,对于《指南》的学习和消化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实践与理论、探究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它是引路石,又是指明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辟了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在全国上下幼儿教师掀起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的热潮时,我也曾打开书籍认真学习过。为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教师实施《指南》的能力,满足幼儿“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当镇江市首届《指南》专题培训暨《指南》实验区(园)启动仪式在我市外国语小学报告厅举行得消息传入我耳边的时候,我投去了羡慕的目光,那刻发自内心想亲耳目睹现场的学习。当20xx年11月15日,我很荣幸被安排参加这样的活动时,内心十分激动。那天我聆听了来自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华,关于《指南》的专题讲座,这样一次近距离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刘教研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三大文件中展开了叙说,让我了解到《指南》基本结构、《指南》核心思想、幼儿园课程要素、发展领域和学习领域、总体学习环境、三大文件关系等;理解了具体学习区域的要求、一日生活安排、教学策略、交流和语言、艺术和创造性表现等。
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刘教研在一日生活安排中谈到的晨谈和区域,从他给我们播放的那段晨谈安排视频中,体现出了一日生活安排的重要性,看到了一日生活安排中各项活动分类,晨谈中看到了在活动中渗透的教育目标与内容,不同年龄老师是如何考虑晨谈内容的。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每天晨谈中的约定:每天游戏的规则、大家做的`事情、行为习惯的要求。
安排区域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确进区做什么,区域游戏后带孩子回忆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我觉得这样的回忆比起我们以前的建议评价更有艺术,这样的回忆给了孩子自己的总结,提高了孩子语言发展和表达能力。同时我还学到了晨谈中除了集中幼儿进行简单点名,我们还可以做到刘教研的四要素:
1、打招呼;
2、分享相关信息;
3、开展简单的集体活动;
4、今天相关的信息、事情(如:天气、日期、值日生安排、区域活动安排、自选活动等)。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会渗透这样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渗透这样的晨谈理念。
令我不解的是,刘教研在讲座中谈学习领域与主题、区域、活动,他提倡用黑板,学会用黑板,给孩子文字符号、书写的印象。鼓励我们当孩子接触到某个文字的时候,大大的用书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字。可是我们不是一直都要求幼儿园杜绝小学化的教育,这样的观点我该如何理解呢?
一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每次的学习都是给自己一次知识积累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我想通过一次次的学习、总结,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自身业务能力。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日前参加福建省教育厅举办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培训,参与《指南》制定的学前教育专家就《指南》制定与发布的背景、指南的结构与内容及《指南》目标的内涵,通过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专题辅导。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引导大家解读文本,还运用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帮助大家理解《指南》的理念、目标和标准,令我受益匪浅,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学习中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从讲座的案例分析中,我们领会到教育教学实践一定要遵循孩子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如果幼儿的行为特点与《指南》不完全一致,不可以简单地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因为《指南》的“目标”不是准则,而是指引的方向;因为《指南》是整体,而孩子是个体,千万不要当作“量表”,不要当作筛选幼儿的工具。在学习中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领域的学习目标融合在一日生活中,避免小学化倾向,保护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园领导者的科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智慧,充满信任、欣赏和接纳的师幼关系,丰富的活动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形式,负责任的家园协作体系将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教育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 本次的培训,我们有聆听,有思考,引领我们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6月6日,我有幸参加市教育局举行的《指南》背景下游戏化主题培训活动,在启动仪式中每位领导的重要讲话,让我感受到课程游戏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次有意义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苏州幼师孟校长给我们带来的《优化实习场活动,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中关于“幼儿园实习场”的专题讲座。她提出了幼儿在园要有一定的游戏体验,高质量的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所谓实习场,就是让幼儿在拟真的环境中操作、体验和创造,从而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利用所创设的拟真环境来引导幼儿探究性、尝试性甚至创造性的学习,引导幼儿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引导幼儿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对我班现在开展的区域游戏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做整体游戏的设计师。
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孩子创设了科学探索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阅读区、音乐表演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将阅读区、美工区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在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方面,我认识到区域游戏必须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区域游戏前材料的投放。
首先,在区域材料投放上,以满足并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为原则,合理利用空间和大量丰富的材料,开放性地创设区域游戏的环境和投放材料,可以使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游戏内容。在幼儿园区域游戏创设中老师、幼儿、家长都应该是游戏材料的.支持者,大家一起收集材料、一起制作。要让家长了解班级区域游戏的内容,如果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会很有利于区域游戏的开展。区域游戏创设中还要去深入了解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最近关注的是什么、当前社会在孩子们中间流行的是什么、思考什么内容能给孩子带来发展、有什么发展与提高等等,然后创设出孩子喜欢并有意义的区域游戏环境,做到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
其次,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未能达成目标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其放在区角游戏中作为一个补充。因为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是最放松的,没有达成目标的压力,可以反复的尝试、操作。如我们的手工活动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折出的东西往往是单一的,特别是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孩子不能及时完成作品。我们可以在美术活动后,将游戏材料投放于美工区,让孩子们饭后、离园时间进行反复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将幼儿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感兴趣的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投放于相应的区域中。
最后,材料还必须可操作性。幼儿是好动的,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游戏材料,而不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摆设品。我在班级中开辟了图书角,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图书和纸张画笔,请幼儿看看讲讲,也可将自己听到的故事制作成连环画,幼儿可以用它排一排图片顺序,猜一猜故事内容,相互讲讲故事中的情节,这样一来,幼儿能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