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1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这几年,我校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且进行的有声有色。读完周仁康老师的《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开发的意义与目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这本书,对校本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下面针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点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1、以人为本。
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
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3、差异性教育:
国家课程强调人才规格的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作到因材施教。
4、课程以学生为中心。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11月7日,我有幸参加学校去XX十一中的“智慧课堂”学习之旅,此行所学,略作汇报。
7日早4点,在学校的我们便起了床,今天的这趟学习让我心情既激动又紧张,这是入职以来我第一次参加的正式外出学习,心里有些新奇和兴奋,同时想到自己对智慧课堂掌握还十分生疏,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心里又有些紧张,到底我能见到什么样的智慧课堂,是不是真的能从中得到我需要的,这些问题也一直围绕着我。
经过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XX十一中。进了教学楼,我便十分好奇的想多看看这所学校的教室和学生上课的课堂情况,但是学习需要有序进行,所以我听从安排,在进行过短暂的小会议后,进入了课堂。我学习的是七年级的英语课程,讲课的老师虽不是十一中本校的教师,但也是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
首先,进教室我便发现十一中的孩子们课堂与我们的不同。这里学生们教室桌子为面对面排列,听课时我发现这样很利于孩子们与同学交流讨论以及练习对话,十一中的学生大约是长期应用这种座位模式,课堂上十分有序,没有聊天和私语情况。
其次,这里的学生人手配备一台平板电脑,摆放整齐有序,看得出他们对平板教学的使用十分熟悉。课堂开始前,授课教师先播放了英文歌曲,在随后的研讨会上,这位授课教师说出了放歌曲的理由,他是为了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进入英文学习的情境中,这让我想到先前代课学校每天午休后预备时放歌让孩子们唱歌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精神,让他们尽快进入状态。授课老师将课件在触屏机的大屏幕上同步播放,同时在学生的平板上也显示课件内容,讲到题目部分便给学生时间去做,然后平板拍照上传,老师通过平板数据可以查知学生提交速度,并能在平板上一次查看学生的答案,这位老师课堂批阅了几位同学的作业,并与同学一起发现其中的错误并实时批阅讲解,但是时间关系,老师并没有将所有同学的作业全部批阅,但是可以通过平板记录了解学生做题上传的情况。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用平板进行课堂教学,播放课件以及录音,批阅学生的题目。整个过程让学生练习较多,学生展示比较活跃,课堂整体气氛比较好。课堂结尾以游戏结束,学生非常积极,课堂整体完成比较好。
整节课堂看下来,的确是有收获,但这位老师在研讨时也提到,接触智慧课堂时间不久,所以整体上讲课时用平板可能并不是那么好。我个人也觉得这堂课中平板的使用插入有时候的确是有些突兀,正如研讨时裴光钢教授提到的“为了用平板而用平板”。在听完课后,本科目的老师聚在一起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研讨,由山师大的裴光钢教授指导进行。进行讲课的的三位老师分别讲了自己此次讲课的感受,接着裴光钢教授针对他听课的体会以及三位老师的感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非常赞同裴教授的一些看法。裴教授本身对“智慧课堂”有所研究,他提到三位老师在平板应用上都还存在欠缺,并且有些使用略生硬,我自己也有所体会。平板教学对于我,我们的学校老师来说都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因此现在都还在摸索阶段,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出真知,绝不能想当然。结合平板教学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这并不能有一个固定的壳子,首先课堂内容不同,授课本身就有不同的方法手段,再加上授课老师自身风格各不相同,所以绝不会有相同的两堂课,这放在教学中,就体现在教师自己的实践上,绝不会有相同的教学实践。但是此次授课学习中,三位老师的应用显然有些相似和生硬了,多用在拍照上传这类上。这也给我提了个醒,平板教学应该怎么用,用在哪些方面,这个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能用在别的老师课堂中的,却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课堂,除了向别的老师学习,更多的还得自己去发现,怎样将平板使用自然地插入到教学中,能自然地将其运用到教学的同时又起到相应的教学作用。
另外,裴教授提到教师掌控课堂过多,没有将课堂放给学生,做不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们要相信学生。”裴教授说的这句话也让我有所顿悟。虽说四年级的学生与七年级学生相比较,自制力等方面确实要差些,但如何能够让年纪小的孩子也发挥自主性,能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正是教师的工作,也正需要我多考虑发现适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真正能够放手,从主控变为引导。平板作为一个有力的学习工具,正是为了方便孩子们的学习才使用的工具。如果要放手给孩子们自己学习,那么平板将会是孩子们自主学习非常好的帮手,老师更需要发掘平板的使用途径,如何将平板变为孩子们的好助手,而不是单纯的提交结果的工具。
学生能利用平板自主完成的就放给学生去完成,老师只需要在旁引导,还可以利用平板节约很多精力。裴教授提到平板的一些运用,例如学生批改作业可以互批,组批,节省老师的时间,更多的放手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可以拍摄授课的视频音频等,这些作为教学资源可以反复应用到教学中,并且方便有效,教师可以用最轻松最好的状态录制,制作完成后可以放给学生反复使用,这一方法有效省事,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工作。
裴教授在研讨中倡导我们教师多动脑,想办法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能用平板解决就多用,能放手学生就放手学生,很多教学理论很先进,只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中去发现摸索,并找到自己适用的一种方法。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班班通”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班班通”是指教师所在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白板为终端显示,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装备。它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教学。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班班通”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理念。 “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现出很多的优点,它既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师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断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网上观摩课、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如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进行了及时评价并生成了新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语言、教态如何?而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教师自身的回忆及基于回忆基础上的反思是比较困难的。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50多个问题,不可能!”在个人反思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集体反思,将不同种类的教学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方便教师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制作成课件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知识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赏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高潮、一个闪光点,学生的兴致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情境中不但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手段,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学校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学校的无纸化办公摆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对教师的计划、教案等的检查也将采用网络化,检查的结果通过公告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发布;设计制作用于检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次数的动态统计软件,随时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使用次数,这些数据从管理上来讲虽过于简单,但在对于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上发挥了较强作用;学校管理同样可以利用“班班通”来进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视频,从中找出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督促教师完善和改进。
五、正视问题,加强管理,把应用与研究纳入科学的计划之中。
在运用“ 班班通”教学的三年来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进教室、办公室听一听、看一看,进行具体的指导。
1、“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师忽视板书甚至省略板书内容,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课堂内容随着课件的翻页一闪而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认识到,班班通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还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板书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课件所能替代的。
2、“班班通”课件为求新颖太过花哨,动态图片过多,虽能引起学生兴趣,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尽量少用或者觉得没必要的时候就不用动态图片,课件的结构设计、图片的使用、色彩的选择、动静的安排都需要动脑思考精心制作。
总之,灵活掌握和运用“班班通”设备服务教学是每一名老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信息化,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合理利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必会使我们的课堂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学生们学得更轻松、更有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学习家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班班通”平台所提供的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落后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班班通”的灵活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4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班班通”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班班通”是指教师所在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白板为终端显示,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装备。它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教学。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班班通”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理念。 “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现出很多的优点,它既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师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断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网上观摩课、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如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进行了及时评价并生成了新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语言、教态如何?而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教师自身的回忆及基于回忆基础上的反思是比较困难的。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50多个问题,不可能!”在个人反思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集体反思,将不同种类的教学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方便教师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制作成课件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知识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赏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高潮、一个闪光点,学生的兴致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情境中不但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手段,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学校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学校的无纸化办公摆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对教师的计划、教案等的检查也将采用网络化,检查的结果通过公告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发布;设计制作用于检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次数的动态统计软件,随时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使用次数,这些数据从管理上来讲虽过于简单,但在对于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上发挥了较强作用;学校管理同样可以利用“班班通”来进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视频,从中找出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督促教师完善和改进。
五、正视问题,加强管理,把应用与研究纳入科学的计划之中。
在运用“ 班班通”教学的三年来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进教室、办公室听一听、看一看,进行具体的指导。
1、“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师忽视板书甚至省略板书内容,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课堂内容随着课件的翻页一闪而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认识到,班班通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还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板书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课件所能替代的。
2、“班班通”课件为求新颖太过花哨,动态图片过多,虽能引起学生兴趣,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尽量少用或者觉得没必要的时候就不用动态图片,课件的结构设计、图片的使用、色彩的选择、动静的安排都需要动脑思考精心制作。
总之,灵活掌握和运用“班班通”设备服务教学是每一名老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信息化,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合理利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必会使我们的课堂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学生们学得更轻松、更有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学习家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班班通”平台所提供的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落后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班班通”的灵活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5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这几年,我校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且进行的有声有色。读完周仁康老师的《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开发的意义与目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这本书,对校本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下面针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点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1、以人为本。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3、差异性教育:国家课程强调人才规格的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作到因材施教。
4、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班班通”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班班通”是指教师所在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白板为终端显示,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装备。它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教学。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班班通”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理念。 “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现出很多的优点,它既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师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断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网上观摩课、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如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进行了及时评价并生成了新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语言、教态如何?而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教师自身的回忆及基于回忆基础上的反思是比较困难的。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50多个问题,不可能!”在个人反思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集体反思,将不同种类的教学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方便教师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制作成课件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知识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赏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高潮、一个闪光点,学生的兴致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情境中不但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手段,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学校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学校的无纸化办公摆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对教师的计划、教案等的检查也将采用网络化,检查的结果通过公告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发布;设计制作用于检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次数的动态统计软件,随时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使用次数,这些数据从管理上来讲虽过于简单,但在对于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上发挥了较强作用;学校管理同样可以利用“班班通”来进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视频,从中找出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督促教师完善和改进。
五、正视问题,加强管理,把应用与研究纳入科学的计划之中。
在运用“ 班班通”教学的三年来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进教室、办公室听一听、看一看,进行具体的指导。
1、“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师忽视板书甚至省略板书内容,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课堂内容随着课件的翻页一闪而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认识到,班班通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还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板书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课件所能替代的。
2、“班班通”课件为求新颖太过花哨,动态图片过多,虽能引起学生兴趣,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尽量少用或者觉得没必要的时候就不用动态图片,课件的结构设计、图片的使用、色彩的选择、动静的安排都需要动脑思考精心制作。
总之,灵活掌握和运用“班班通”设备服务教学是每一名老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信息化,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合理利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必会使我们的课堂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学生们学得更轻松、更有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学习家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班班通”平台所提供的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落后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班班通”的灵活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对伶俐课堂的深退学习,我当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了诸多的教学问题:
第一,我总是重视教师的教,而常忽视学生的学,每次上课前,我都争取里里俱到的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争取让课堂大容量。上课时,我常闲于把自己的内容讲完,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歪来倒去,无精打采,遇到那种情况,我虽然也要调动一下,注意一下,但一会儿又闲于讲授,那样上课教师上得累,学生支获却不大,那就与伶俐课堂有效学习相违背,教师做了很多无用功。
第两,教学魅力不强,我的课堂更多的重视知识性,没有太多的情境设置,没有太多的师生共叫,那就让学生的学习较为疲软,兴趣不很浓。另外,我对于个别问题较大的学生缺少及时的指导及教育,导致教学效果反馈不够及时,当然教学效率也就不够高了。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里来改良无效教学:
一、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阐扬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教师的立场和善里带笑容,学生就勇于发言,思维活跃,知识把握得也比较好。
二、把学习的自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必须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即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力求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讲给学生听,不多说废话。从而有效的统领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自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
3、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余地,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给学生,并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敢于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动学习,无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要让学生预习,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讲解,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里把握学生的情况,在关头的地方加以提示、点拨,让学生独立增强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8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这几年,我校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且进行的有声有色。读完周仁康老师的《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开发的意义与目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这本书,对校本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下面针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点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1、以人为本。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3、差异性教育:国家课程强调人才规格的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作到因材施教。
4、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9
任教九年来,经历的培训不少,可这次县初中历史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已过半,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亮点展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习,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
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主要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
1、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向马玉梅老师学习,要让教育具有“亲和力”。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会时时警醒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10
在人们印象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无非是识字、写字,而阅读方法的指导那是中高年级老师的任务,与低年级的老师似乎没什么关系。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如果只会识字、写字,那么在考试中一定会一败涂地的。分析一下低年级孩子的语文试卷,你不难发现,识字、写字固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读和写也非常重要,孩子们不仅仅要会写一些字、词、句,还要会简单的阅读,了解短文的意思,完成相关的练习。如果说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那么阅读教学就应该渗透在各个年龄阶段,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也同样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进行阅读方法的的引领与渗透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给予阅读方法
低年级孩子刚刚进入阅读课的学习,他们对于阅读方法可以说是毫不知情的。所以,在教学第一篇课文时,我就给予了孩子们六个字:读、标、圈、划、描、查。读,就是引导孩子拿到一篇课文后至少读五遍。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前提。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这是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为课文分段的必要前提。圈,圈出课文中的一类字,二类字。使学生明确课文中自己所要学习的生字。划,划出生字所能组成的词语。划词语也是帮助孩子丰富词汇,识记词语的一种好方法。描,描红所要学习的生字。让孩子看懂生字的笔顺后描红,这样孩子能更好的掌握生字的笔顺,为生字的书写做好一定的准备。查,结合课文内容,查查自己有疑惑的东西,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孩子在查阅资料中逐步学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六个字,就是课前预习的六个要点。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给予孩子们六个阅读小方法,使孩子们知道每拿到一篇课文,就要仅仅围绕这六个字,去预习课文。在这六个字的引领下,逐步渗透了简单的课前预习方法,为以后的阅读指导做好了铺垫。
二、总结提炼规律,学会有效阅读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有效阅读的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阅读更多的内容。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要让孩子们理解词语,而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看图理解,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语,结合以往所学()等等都是引导孩子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不能仅仅使用这些方法,而是在使用后,要归纳,要总结。在总结中逐步渗透阅读的方法。记得在教学《东方明珠》一课时,理解“美丽”、“非常”两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读了相关的句子后,引导他们分别换一个词语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就很好得理解了这两个词语。在孩子们理解词语后,我及时的总结: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在我的总结引导下,孩子们就会慢慢明白理解词语时可以找相近的词语,使孩子习得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中,理解“得意”一词时,我引导孩子们想想:自己什么时候最得意?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了很多得意的情景,这时理解“得意”一词,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我总结:“是呀,结合我们的生活情景,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我出示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参加”、“蘑菇”、“练习”。让孩子们读一读,随后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词语的。有的孩子说:“我是在电视中看到的。”有的孩子说:“我是在书中看到的。”有的孩子说:“是爸爸、妈妈告诉我的。”听了孩子的话,我及时总结到:“看电视,看书,听故事,都是识字的好方法。”这样的总结语,能使孩子们明白识字有很多途径,也能使孩子们更好的去主动识字。因此,真正有效的阅读,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规律让学生找、方法让学生悟。我们老师负责总结提炼有效方法,有效规律,使有效阅读的方法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宝贵财富,一种完美引领。
三、提供迁移机会,运用阅读方法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孩子并非能做到一教就会、一点就悟;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也需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给他们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引导他们将已经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类似的学习情境中,进而领悟到阅读方法的真谛。
1、圈圈画画法。
圈圈画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圈圈画画,摘摘抄抄这种阅读的方法。在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但是我们低年级的小孩子把握不好该圈什么,画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领孩子们去寻找,去发现。《看菊花》第二自然段是一小篇很好的阅读教材,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用多种形式朗读这一自然段后,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笔划出相关句子。孩子们在多形式朗读后,很快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那菊花到底好看在哪?”让孩子们结合图片接着回答。“颜色好看”“菊花很多”“那菊花有些什么颜色?那些词语写出菊花的多?”让孩子们继续圈出有关的词语。孩子们很轻松的都能找到。“菊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大部分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深秋”。在引导中,孩子们圈圈,画画,学的很轻松,很自然。阅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教学中了。
2、半扶半放法。
半扶半放,从字面不难理解,就是先扶着孩子学,再放手让孩子独立学。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也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的。这样的阅读方法既能使孩子有话说,又不会扯得太远。《会走路的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教学时,我先出示图片和句子“小鸟跟着小树来到草地上,看到()”,“小鸟跟着小树来到果园里,看到()”,“小鸟(),看到()”。这样半扶半放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口语能力也获得的很大的提升。在理解感悟文本时也就轻松到位了。
3、情景想象法
为了拓展语文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也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中人物的内心,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我们在教学中就需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和联想,让孩子在头脑中浮现文本所描写的形象和景象,再现逼真的情景,从而进入文本的意境,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会“跑”的黑板》一文中的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以至于在散步时误将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了黑板,跟着黑板走起来,直到自己跟不上了,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在教学安培聚精会神的演算,情不自禁跟着马车走的这一自然段时,我不仅抓住文本中对安培的直接描写的句子,还借助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发挥想象:“马路边散步的漂亮小组,悄悄地对身边的女伴说()”、“戴礼帽的绅士看见了,心想()”、“马路上的乘客发现了,自言自语地说()”这样的想象,使语言表达得到充分的空间拓展,也积极调动、联系了孩子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仔细揣摩进一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对“安培搞科学研究。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11
任教九年来,经历的培训不少,可这次县初中历史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已过半,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亮点展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习,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
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主要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
1、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向马玉梅老师学习,要让教育具有“亲和力”。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会时时警醒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11月7日,我有幸参加学校去XX十一中的“智慧课堂”学习之旅,此行所学,略作汇报。
7日早4点,在学校的我们便起了床,今天的这趟学习让我心情既激动又紧张,这是入职以来我第一次参加的正式外出学习,心里有些新奇和兴奋,同时想到自己对智慧课堂掌握还十分生疏,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心里又有些紧张,到底我能见到什么样的智慧课堂,是不是真的能从中得到我需要的,这些问题也一直围绕着我。
经过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XX十一中。进了教学楼,我便十分好奇的想多看看这所学校的教室和学生上课的课堂情况,但是学习需要有序进行,所以我听从安排,在进行过短暂的小会议后,进入了课堂。我学习的是七年级的英语课程,讲课的老师虽不是十一中本校的教师,但也是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
首先,进教室我便发现十一中的孩子们课堂与我们的不同。这里学生们教室桌子为面对面排列,听课时我发现这样很利于孩子们与同学交流讨论以及练习对话,十一中的学生大约是长期应用这种座位模式,课堂上十分有序,没有聊天和私语情况。
其次,这里的学生人手配备一台平板电脑,摆放整齐有序,看得出他们对平板教学的使用十分熟悉。课堂开始前,授课教师先播放了英文歌曲,在随后的研讨会上,这位授课教师说出了放歌曲的理由,他是为了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进入英文学习的情境中,这让我想到先前代课学校每天午休后预备时放歌让孩子们唱歌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精神,让他们尽快进入状态。授课老师将课件在触屏机的大屏幕上同步播放,同时在学生的平板上也显示课件内容,讲到题目部分便给学生时间去做,然后平板拍照上传,老师通过平板数据可以查知学生提交速度,并能在平板上一次查看学生的答案,这位老师课堂批阅了几位同学的作业,并与同学一起发现其中的错误并实时批阅讲解,但是时间关系,老师并没有将所有同学的作业全部批阅,但是可以通过平板记录了解学生做题上传的情况。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用平板进行课堂教学,播放课件以及录音,批阅学生的题目。整个过程让学生练习较多,学生展示比较活跃,课堂整体气氛比较好。课堂结尾以游戏结束,学生非常积极,课堂整体完成比较好。
整节课堂看下来,的确是有收获,但这位老师在研讨时也提到,接触智慧课堂时间不久,所以整体上讲课时用平板可能并不是那么好。我个人也觉得这堂课中平板的使用插入有时候的确是有些突兀,正如研讨时裴光钢教授提到的“为了用平板而用平板”。在听完课后,本科目的老师聚在一起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研讨,由山师大的裴光钢教授指导进行。进行讲课的的三位老师分别讲了自己此次讲课的感受,接着裴光钢教授针对他听课的体会以及三位老师的感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非常赞同裴教授的一些看法。裴教授本身对“智慧课堂”有所研究,他提到三位老师在平板应用上都还存在欠缺,并且有些使用略生硬,我自己也有所体会。平板教学对于我,我们的学校老师来说都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因此现在都还在摸索阶段,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出真知,绝不能想当然。结合平板教学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这并不能有一个固定的壳子,首先课堂内容不同,授课本身就有不同的方法手段,再加上授课老师自身风格各不相同,所以绝不会有相同的两堂课,这放在教学中,就体现在教师自己的实践上,绝不会有相同的教学实践。但是此次授课学习中,三位老师的应用显然有些相似和生硬了,多用在拍照上传这类上。这也给我提了个醒,平板教学应该怎么用,用在哪些方面,这个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能用在别的老师课堂中的,却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课堂,除了向别的老师学习,更多的还得自己去发现,怎样将平板使用自然地插入到教学中,能自然地将其运用到教学的同时又起到相应的教学作用。
另外,裴教授提到教师掌控课堂过多,没有将课堂放给学生,做不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们要相信学生。”裴教授说的这句话也让我有所顿悟。虽说四年级的学生与七年级学生相比较,自制力等方面确实要差些,但如何能够让年纪小的孩子也发挥自主性,能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正是教师的工作,也正需要我多考虑发现适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真正能够放手,从主控变为引导。平板作为一个有力的学习工具,正是为了方便孩子们的学习才使用的工具。如果要放手给孩子们自己学习,那么平板将会是孩子们自主学习非常好的帮手,老师更需要发掘平板的使用途径,如何将平板变为孩子们的好助手,而不是单纯的提交结果的工具。
学生能利用平板自主完成的就放给学生去完成,老师只需要在旁引导,还可以利用平板节约很多精力。裴教授提到平板的一些运用,例如学生批改作业可以互批,组批,节省老师的时间,更多的放手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可以拍摄授课的视频音频等,这些作为教学资源可以反复应用到教学中,并且方便有效,教师可以用最轻松最好的状态录制,制作完成后可以放给学生反复使用,这一方法有效省事,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工作。
裴教授在研讨中倡导我们教师多动脑,想办法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能用平板解决就多用,能放手学生就放手学生,很多教学理论很先进,只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中去发现摸索,并找到自己适用的一种方法。
此次XX十一中的学习是不虚此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解决和摸索的问题还有很多,除了请教,更需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