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网络时代,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极而言之,我想可能我们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呢!何况我们的教育,何况教育中的学科教学!
其次,今天听了贾老师的的课,理解了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想,想到我们虽然身处乡镇,网络条件也并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一个一般人认为十分新潮的问题了。我们研究的整合属于刚起步的,属于最低层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个过程”“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我们信心增强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术与方法问题之外,应该先是一个理念问题。有些事我们没有改变,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技术问题、条件问题,我们可能没法一下子解决,但理念问题可能是我们可以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了事实,忽视了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演示事实。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2
我有幸参加原州区培训中心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我心里清楚的这次的培训和以往不同,因为这一次是带着任务和压力来的,目的是让我们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如何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这次培训共安排了4天的.学习时间,11月3日我们聆听刘志有导师给我们详细的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相关问题的说明和要求,同时也说明这次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接着黄文波导师讲述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说明》,从国际国内等方面说明了信息技术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我知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祁怀玉导师又对信息技术应用、教材的使用、机房的管理技能、设备的维护等等,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中,都使我获益匪浅,认识到这次培训的责任很重大。并对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进一步提高。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3
信息技术的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在21世纪,不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将被定义为新世纪的文盲。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而信息技术教学却显得有些滞后,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要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其次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开展有效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著名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和建构意义。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反应和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想学,乐学,这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效。
例如在讲《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时,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先让学生看一个“虚假短信”的短片,看完后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故事当中收到短信的人,你会怎么做呢?在讲《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事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班级电子报刊,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做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班级的电子报刊,你会怎么做呢?通过以上的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教师创建的情景,跟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2、规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经常要使用到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而学生刚刚接触,需要时间适应,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规范性,使学生容易适应;切忌教学方式混乱,演示操作不一致,使学生无所适从。
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统一作业的保存命名(班级+座号+姓名)和提交方法(使用学生端提交作业);在共享案例和欣赏作品的时候,统一案例和欣赏作品的共享方式(只读)和存放位置(网上邻居èTeacherè共享文件夹);第一节上机课便分配小组(4人一组)并选出小组组长;教师在演示操作时,还应该注意操作的规范,操作速度适中,操作方法简单一致。这样学生才会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曾经有一位实习老师,在讲WORD段落的操作时,演示了三种方法,通过菜单、工具栏、标尺和右键来操作,结果那节课很多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下课时,学生跟我说,实习老师讲得太复杂了,操作太快,记不住。其实,教师只需要演示一种操作,其它操作可以留给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教学要与时俱进,联系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思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当谈到生活中的新鲜事时,学生马上会竖起耳朵来听,这些内容学生爱听、乐学。把这些新鲜事组织到教学过程当中,不但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也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一举两得。
例如,在讲信息的基本特征时,我安排了几个校园生活当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
①小李中午从图书馆看书回来后,告诉小明已经有《读者》可以借了,小明下午去借的时候却没有借到(时效性);
②食堂第三窗口李阿姨打菜比较大方,没两天,排在她窗口打菜的队伍就比别人长(传递性);
③小张的父亲收到这样的一条短信:贵子女因攀爬围墙,摔到头部,急需2万元手术费,请尽快把钱汇到农行,帐户:xxxxxxxxxx,户名:xxx,联系电话:xxxxxxx(真伪性)。像这样的案例源于生活,摆脱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合理安排任务,巩固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融入到任务教学之中,强调“做中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巩固知识,自主探究,维持学习兴趣,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如何做到合理安排呢?首先是任务的设计不仅要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而且要联系实际;其次是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如在《多媒体作品加工与表达》这一节,布置任务的时候考虑到学生接触PowerPoint少,基础差,我分为4个课时来讲,并分别设置以下几个任务还让学生巩固知识。
①以“江南。PPT”为例,建立一个有四张幻灯片,名为“班级-座号-姓名”的演示文稿;
②打开你演示文稿,为它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并保存;
③打开你演示文稿,为它添加幻灯片切换效果(鼠标点击或自动播放),并保存;
④打开你演示文稿,添加超级链接或动作按钮,实现作品的交互性。任务的布置与上课内容相适应,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情,难度适中,逐个深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巩固。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以后,自主探究,精心制作出更加优秀的多媒体作品。
5、“小老师”协助教学,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习好、操作强的同学充当“小老师”协助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一节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教师无法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同学,“小老师”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和学习,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现和观察,我在每个班级中选取几名能力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当班级“小老师”,很快这些“小老师”便发挥作用了,使课堂的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小老师”不但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还可以指导其他同学学习和完成任务,并在交流学习中不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6、量化评价标准,点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非常注重教学评价,在评价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潜能、学习成就,把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结合在一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要量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自评中自我肯定、改进提高,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强化激励效果。教师的点评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学习成果的肯定,激发学生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量化评价标准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自评、互评观念,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评价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可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作品的互评工作,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互评、交流学习气氛中获得进步,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一节课结束,教师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观察,认真钻研,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知识。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4
星期五,有幸在孝直小学听了两节信息技术课,受益匪浅。做为一名新教师,刚开始教学时总是找不到思路和课堂的创新点。今天听两位老师的课时,我既站在学生的角度也站在老师的角度,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感受。先说焦老师的课,焦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是让学生学会用word文档进行设计简单的`图标,整节课穿插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完全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一气呵成。无论从思路还是从教学,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其实,我觉得焦老师的这堂课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探索。然后我说说张老师的这节课。应该说张老师的这节课上起来有些费劲,由于不是自己的.学生所以学情分析不透彻。听这节课时我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学,我不是教计算机的,我也没有接触过flash。张老师的这堂课,第一点:激发了我学习计算机和学习flash的兴趣。促使我也开始学着接触flash,继而用flash设计一些作品。
第二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缜密清晰环环相扣。无论是导入还是教学环节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从我尝试到我会做到敢挑战等。思路简单清晰明了。
第三点:本节课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使能够完成任务的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浓厚的兴趣。整节课如果张老师多加点拨学生再活跃些会很精彩。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先备学生,分析学情,预设教学情境,并掌握相关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方法。其次,整节课的设计应该合情合理,前后衔接自然,层层递进。
再次,充分相信学生,在点拨的基础上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以上就是我暂时的所思所想,希望教研室能够再送给我们精彩的优质课,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5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学习赋能教育教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依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和青海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通知》精神,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自20xx年3月信息化2.0培训项目启动以来,坚持以整校推进为基础,围绕“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目标,强化管理,优化指导,稳步推进,于20xx年6月底基本完成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训基本数据。
本次培训我校共有304人参与,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等11个小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前期(3月初-5月底)所有教师在组内依据所教科目及自身情况,在学校选定的微能力点中选择3-4个能力点,进行了为期80余天的线上学习,每人至少习得50个学时。后期(6月)教师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25学时的线下学习,学习主要以微能力点认证的方式进行。
二、实施整校推进。
培训项目启动之初,就组建由校长张建国领衔,分管副校长俞亚萍主抓,教学教研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5—7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并在省电教馆培训团队和承训单位(机构)专家指导下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了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制定并落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三、线上线下融合。
所有参训教师在进行线上学习的同时,分管领导俞亚萍副校长牵头与果洛中学达成校际联盟合作,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同课异构评比活动,让我校教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赛课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寻找不足,在评比中突破自我,逐步提升教学水平。整个活动都在两校的录播教室进行,为老师们后期的观课、议课、磨课提供了便利,也为本次信息化培训项目的完成给予了保障。
四、校本应用考核。
校本培训考核采取校本自测、教师互评和管理团队评定等主要方式,将考核任务下放至管理小组,由组长依据前期制定的考核标准,对学员线下“三讨论、三实践”活动提交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在学员之间进行各项学习成果的互学互评活动,让大家共同进步,协同成长。
五、综合实践经验。
本次培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帮助老师们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老师们受益匪浅,营造出有利于教师教研的氛围,扎实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步步有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了有效的教研机制。
(1)是研讨制度,校长为校本教研第一负责人,在教研组指导下,组织实验学科的互观课、研讨课等活动。
(2)是共享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和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激励每位教师放开自己,利用科组活动、业务学习、研讨课等多种渠道,通过交谈、协作、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创设共享制度,提供交流平台,增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6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学习赋能教育教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依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和青海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通知》精神,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自20xx年3月信息化2.0培训项目启动以来,坚持以整校推进为基础,围绕“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目标,强化管理,优化指导,稳步推进,于20xx年6月底基本完成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训基本数据。
本次培训我校共有304人参与,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等11个小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前期(3月初-5月底)所有教师在组内依据所教科目及自身情况,在学校选定的微能力点中选择3-4个能力点,进行了为期80余天的线上学习,每人至少习得50个学时。后期(6月)教师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25学时的线下学习,学习主要以微能力点认证的方式进行。
二、实施整校推进。
培训项目启动之初,就组建由校长张建国领衔,分管副校长俞亚萍主抓,教学教研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5—7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并在省电教馆培训团队和承训单位(机构)专家指导下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了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制定并落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三、线上线下融合。
所有参训教师在进行线上学习的同时,分管领导俞亚萍副校长牵头与果洛中学达成校际联盟合作,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同课异构评比活动,让我校教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赛课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寻找不足,在评比中突破自我,逐步提升教学水平。整个活动都在两校的录播教室进行,为老师们后期的观课、议课、磨课提供了便利,也为本次信息化培训项目的完成给予了保障。
四、校本应用考核。
校本培训考核采取校本自测、教师互评和管理团队评定等主要方式,将考核任务下放至管理小组,由组长依据前期制定的考核标准,对学员线下“三讨论、三实践”活动提交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在学员之间进行各项学习成果的互学互评活动,让大家共同进步,协同成长。
五、综合实践经验。
本次培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帮助老师们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老师们受益匪浅,营造出有利于教师教研的氛围,扎实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步步有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了有效的教研机制。
(1)是研讨制度,校长为校本教研第一负责人,在教研组指导下,组织实验学科的互观课、研讨课等活动。
(2)是共享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和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激励每位教师放开自己,利用科组活动、业务学习、研讨课等多种渠道,通过交谈、协作、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创设共享制度,提供交流平台,增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7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学习赋能教育教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依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和青海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通知》精神,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自20xx年3月信息化2.0培训项目启动以来,坚持以整校推进为基础,围绕“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目标,强化管理,优化指导,稳步推进,于20xx年6月底基本完成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训基本数据。
本次培训我校共有304人参与,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等11个小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前期(3月初-5月底)所有教师在组内依据所教科目及自身情况,在学校选定的微能力点中选择3-4个能力点,进行了为期80余天的线上学习,每人至少习得50个学时。后期(6月)教师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25学时的线下学习,学习主要以微能力点认证的方式进行。
二、实施整校推进。
培训项目启动之初,就组建由校长张建国领衔,分管副校长俞亚萍主抓,教学教研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5—7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并在省电教馆培训团队和承训单位(机构)专家指导下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了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制定并落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三、线上线下融合。
所有参训教师在进行线上学习的同时,分管领导俞亚萍副校长牵头与果洛中学达成校际联盟合作,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同课异构评比活动,让我校教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赛课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寻找不足,在评比中突破自我,逐步提升教学水平。整个活动都在两校的录播教室进行,为老师们后期的观课、议课、磨课提供了便利,也为本次信息化培训项目的完成给予了保障。
四、校本应用考核。
校本培训考核采取校本自测、教师互评和管理团队评定等主要方式,将考核任务下放至管理小组,由组长依据前期制定的考核标准,对学员线下“三讨论、三实践”活动提交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在学员之间进行各项学习成果的互学互评活动,让大家共同进步,协同成长。
五、综合实践经验。
本次培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帮助老师们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老师们受益匪浅,营造出有利于教师教研的氛围,扎实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步步有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了有效的教研机制。
(1)是研讨制度,校长为校本教研第一负责人,在教研组指导下,组织实验学科的互观课、研讨课等活动。
(2)是共享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和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激励每位教师放开自己,利用科组活动、业务学习、研讨课等多种渠道,通过交谈、协作、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创设共享制度,提供交流平台,增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8
信息技术的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在21世纪,不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将被定义为新世纪的文盲。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而信息技术教学却显得有些滞后,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要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其次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开展有效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著名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和建构意义。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反应和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想学,乐学,这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效。
例如在讲《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时,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先让学生看一个“虚假短信”的短片,看完后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故事当中收到短信的人,你会怎么做呢?在讲《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事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班级电子报刊,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做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班级的电子报刊,你会怎么做呢?通过以上的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教师创建的情景,跟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2、规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经常要使用到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而学生刚刚接触,需要时间适应,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规范性,使学生容易适应;切忌教学方式混乱,演示操作不一致,使学生无所适从。
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统一作业的保存命名(班级+座号+姓名)和提交方法(使用学生端提交作业);在共享案例和欣赏作品的时候,统一案例和欣赏作品的共享方式(只读)和存放位置(网上邻居èTeacherè共享文件夹);第一节上机课便分配小组(4人一组)并选出小组组长;教师在演示操作时,还应该注意操作的规范,操作速度适中,操作方法简单一致。这样学生才会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曾经有一位实习老师,在讲WORD段落的操作时,演示了三种方法,通过菜单、工具栏、标尺和右键来操作,结果那节课很多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下课时,学生跟我说,实习老师讲得太复杂了,操作太快,记不住。其实,教师只需要演示一种操作,其它操作可以留给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教学要与时俱进,联系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思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当谈到生活中的新鲜事时,学生马上会竖起耳朵来听,这些内容学生爱听、乐学。把这些新鲜事组织到教学过程当中,不但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也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一举两得。
例如,在讲信息的基本特征时,我安排了几个校园生活当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
①小李中午从图书馆看书回来后,告诉小明已经有《读者》可以借了,小明下午去借的时候却没有借到(时效性);
②食堂第三窗口李阿姨打菜比较大方,没两天,排在她窗口打菜的队伍就比别人长(传递性);
③小张的父亲收到这样的一条短信:贵子女因攀爬围墙,摔到头部,急需2万元手术费,请尽快把钱汇到农行,帐户:xxxxxxxxxx,户名:xxx,联系电话:xxxxxxx(真伪性)。像这样的案例源于生活,摆脱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合理安排任务,巩固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融入到任务教学之中,强调“做中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巩固知识,自主探究,维持学习兴趣,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如何做到合理安排呢?首先是任务的设计不仅要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而且要联系实际;其次是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如在《多媒体作品加工与表达》这一节,布置任务的时候考虑到学生接触PowerPoint少,基础差,我分为4个课时来讲,并分别设置以下几个任务还让学生巩固知识。
①以“江南。PPT”为例,建立一个有四张幻灯片,名为“班级-座号-姓名”的演示文稿;
②打开你演示文稿,为它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并保存;
③打开你演示文稿,为它添加幻灯片切换效果(鼠标点击或自动播放),并保存;
④打开你演示文稿,添加超级链接或动作按钮,实现作品的交互性。任务的布置与上课内容相适应,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情,难度适中,逐个深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巩固。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以后,自主探究,精心制作出更加优秀的多媒体作品。
5、“小老师”协助教学,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习好、操作强的同学充当“小老师”协助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一节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教师无法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同学,“小老师”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和学习,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现和观察,我在每个班级中选取几名能力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当班级“小老师”,很快这些“小老师”便发挥作用了,使课堂的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小老师”不但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还可以指导其他同学学习和完成任务,并在交流学习中不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6、量化评价标准,点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非常注重教学评价,在评价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潜能、学习成就,把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结合在一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要量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自评中自我肯定、改进提高,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强化激励效果。教师的点评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学习成果的肯定,激发学生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量化评价标准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自评、互评观念,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评价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可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作品的互评工作,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互评、交流学习气氛中获得进步,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一节课结束,教师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观察,认真钻研,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知识。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9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局限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这次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发送给同事和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博客与同仁互自己的一些学术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见解,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培训中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
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到的网络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使学生们变“苦学”为“乐学”,给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10
这次国培我参加了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此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得就像一次专为信息技术教师准备的满汉全席,我每天都贪婪地、如饥似渴地吸纳着里面的营养,不想漏过每一道美味。它们给我带来的感受、反思、收获和触动,用语言根本无法表达完整。可以说是一次洗脑,让我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的认知和了解;让我知道自己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让我对这一学科充满了热爱和激情。
一场场精彩纷呈、深入浅出的讲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高度,如拨云见日般让我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专家给我们做的视频讲座,真正地贴近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具体到每一节课的设计,使我大开眼界。在此之前几乎从没有看过一堂信息技术的课堂实录,这课具体应该怎么上,完全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次的培训给了我极具体的.指导。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认识,可谓是一场及时雨。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让学生接触网络,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此次培训被称做洗脑,并不夸张。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这次的培训给我的触动真的是很大的,这也应该是国家花这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开展这一次全国性的培训的目的所在吧!
在学习的同时,我在不断地对比,查找不足,并且寻找对于我们来说可行的方案。总之,在本次国培计划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培训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丰富了教育教学技能,明确了今后成长发展的方向。几个月的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
以上便是我参加本次培训的体会和感想,请各位老师指点。谢谢!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11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局限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这次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发送给同事和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博客与同仁互自己的一些学术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见解,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培训中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
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到的网络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使学生们变“苦学”为“乐学”,给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课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12
在担任整个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觉得,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以下就我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作一浅谈:
一、课堂演示,讲解为主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陆续建成了新的电脑室,同时配备了几十台多媒体电脑,从而形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我们教师在上课期间,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作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Windows98系统操作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上机实践(当然上该节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在他们预习后自己再在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看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多强,从而证实自己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我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就进一步证实了学生们对自己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二、强化练习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就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进行网络教学
自从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出现,上级领导对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学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网这项功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我们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各网站的BBS、收发电子邮件等。采取各种方式设计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五、实现分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可由其它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六、实现课堂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我让初中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查找有关环保资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灯片。这样,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增长了课外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能力。
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Word20xx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记得在20xx年五月,我到云浮市教师进修学校参加课改学习,在学习期间,令我最深刻难忘的就是,广东省信息技术科科长要志东同志说过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机操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她所说的正好与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后,我采取了“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法,由其他学生一起来打分评价。在教学“写字板”、“Word”一类的软件后,采取“指定内容、单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体考试要求,并限定时间完成。例如:要求每位学生使用“Word”软件输入一篇文章,规定排版要求,完成后上交到教师机,由教师当堂给分。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以上是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