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2024/10/2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袁隆平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1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2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3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4

近日,湖南杂交水稻探讨中心实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详细状况。在发布会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小目标。袁老说,长期目标就是实现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xx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即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今年已90岁高龄的袁隆平说,我会鼓起志气接着干下去,从90后始终搞到100后(指100岁)。长沙冬季寒冷,为了有更多时间进行探讨,袁老每年冬天都要从长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视察和探讨。小目标不过是风趣之语,并非唾手可得,须要的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沉淀与积累,须要的是更为艰难、更为艰苦的努力,假如想的只是想着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小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行百里者半九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肯定可以取得最终的'成功。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志向的指引。袁老曾经说过,他曾两次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挚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标,如今又向着两个新的小目标接着前进。大志向指引着小目标,让大志向看起来没那么遥不行及。近期十四五规划即是我们的一个小目标,我们还有两个奋斗十五年的大志向,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幻想。因为有宏大幻想的指引,我们才一步步实现着一个个曾经看似困难的小目标。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灵犀一指的创新。袁隆平谈及自己和团队的小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倘如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小目标就会成为无法完成的目标。有了灵犀一指的创新,沿着创新之路前进,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长。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讲摸着石头过河,正是对创新的大胆尝试。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倘如只是下死功夫,固守阅历主义和本本主义,到头来很可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过得去时间这一条湍急的河流,让国家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能够解决越来越多从前从未遇到的难题。 希望袁老的小目标早日实现,也希望我们广阔党员干部能够树立自己的小目标,并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5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6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7

“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平91岁离开。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成功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是显著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和挫折。无论什么情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挫折。他一直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8

2021年5月22日,这是个世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两位国之脊梁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位是“心怀一稻济世,但求万家粮足”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另一位则是“侠志披肝沥胆,永怀医者仁心”的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先生。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国士无双,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国士无双是人生耐得住寂寞,在稻田中奉献一生,守住中国人的铁饭碗。“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为不让受苦挨饿的饥荒苦难再次出现,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他牢记三个任务:实现超高产、种植海水稻、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工作,日复一日下农田做实验。在实践基础上,以过人胆识和科学眼光投身基础科研事业,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筑牢中国农业之基石,成功实现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亩产911.7公斤,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杂交水稻造福全球,让禾下乘凉梦照进现实。他鼓励年轻人要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将年轻的自己投入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强国征程中写下精彩的一笔。承蒙袁院士之恩,在未来,作为后备力量的我们,必是以知识为应用基础、汗水为苦干实干、把握好经验升华的`思想火花、顺应时代大潮尽我所能,不惧人生路漫漫、尘世车马喧,独守一方地、淡泊志弥坚,愿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国士无双是以学投戎攻难题,军人本色护国民健康,守住中国人的医无忧。“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从医七十余年,救治近两万肝胆病人,在工作中争分夺秒去奉献,那是生命终点的意义。他是一代医界传奇,深受病患爱戴,悬壶桃李满天下。他曾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勇闯生命禁区,带领同伴不断突破,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界的难题,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时刻为病人利益着想,在日常行医过程中,主张为病人节约,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减轻负担,每每看望患者,也总是先把双手搓热,然后才跟患者接触,他检查时主动拉上屏风,还会帮助患者掖好被角,用“父母仁心”在人生中写满“拯救”二字。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离黄泉。他的精神将会永远砥砺代代医者,不忘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游刃于病魔、刀除患精准,誓言从不悔、冰心在人民。

年少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将牢记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心当在人民,医难无可挡。致敬“医食无忧”的守护者,以吾辈之青春,捍卫我盛世中华。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9

2021年5月22日,这是个世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两位国之脊梁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位是“心怀一稻济世,但求万家粮足”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另一位则是“侠志披肝沥胆,永怀医者仁心”的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先生。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国士无双,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国士无双是人生耐得住寂寞,在稻田中奉献一生,守住中国人的铁饭碗。“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为不让受苦挨饿的饥荒苦难再次出现,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他牢记三个任务:实现超高产、种植海水稻、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工作,日复一日下农田做实验。在实践基础上,以过人胆识和科学眼光投身基础科研事业,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筑牢中国农业之基石,成功实现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亩产911。7公斤,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杂交水稻造福全球,让禾下乘凉梦照进现实。他鼓励年轻人要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将年轻的自己投入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强国征程中写下精彩的一笔。承蒙袁院士之恩,在未来,作为后备力量的我们,必是以知识为应用基础、汗水为苦干实干、把握好经验升华的思想火花、顺应时代大潮尽我所能,不惧人生路漫漫、尘世车马喧,独守一方地、淡泊志弥坚,愿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国士无双是以学投戎攻难题,军人本色护国民健康,守住中国人的医无忧。“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从医七十余年,救治近两万肝胆病人,在工作中争分夺秒去奉献,那是生命终点的意义。他是一代医界传奇,深受病患爱戴,悬壶桃李满天下。他曾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勇闯生命禁区,带领同伴不断突破,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界的难题,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时刻为病人利益着想,在日常行医过程中,主张为病人节约,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减轻负担,每每看望患者,也总是先把双手搓热,然后才跟患者接触,他检查时主动拉上屏风,还会帮助患者掖好被角,用“父母仁心”在人生中写满“拯救”二字。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离黄泉。他的精神将会永远砥砺代代医者,不忘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游刃于病魔、刀除患精准,誓言从不悔、冰心在人民。

年少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将牢记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心当在人民,医难无可挡。致敬“医食无忧”的守护者,以吾辈之青春,捍卫我盛世中华。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篇10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