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28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学生朱进,本来成绩不错,操行尚可。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直线下降。在家中想方设法骗钱,同学中到处借钱。他虽然在班级中尽管只是极少数,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坏影响。矫正他的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乃至长期、艰巨的努力工作。这种矫治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有难度并不是不能矫正,因为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完全可以矫正的。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一、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信息。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应有"捧出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集体活动。

三、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朱进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

经过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一年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在这一年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中,让我受益颇多。

一、大学物理实验让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一直以来就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虽然一直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但经过这一年,让我深深的懂得课前预习的重要。只有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

二、大学物理实验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

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每个实验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经过这一年,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大学物理实验让我在探索中求得真知。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实验)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虽说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只是对前人的经典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知识尚浅、探索能力还不够的人来说,这些探索也非一件易事。大学物理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与财富。对于这些实验,我在探索中学习、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慢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学习就是为了能自我学习,这正是实验课的核心,它让我在探索、自我学习中获得知识。

四、大学物理实验教会了我处理数据的能力。

实验就有数据,有数据就得处理,这些数据处理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你的.实验成功与否。经过这一年,我学会了数学方程法、图像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让我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是得心应手。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但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时我还不能从容应对;我的探索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得提高,当眼前摆着一大堆复杂数据时我处理的方式及能力还不足,不能用最佳的处理手段使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我作为物理教师参加了泰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实验技能培训活动,活动由教研室领导主持。首先,领导老师说明具体安排,然后由新泰市第一中学老师做具体的实验经验介绍,老师针对物理学科的实验情况通过多媒体向我们进行了展示,最后新泰一中老师把实验经验全面地介绍。对于实验中学实验室建设感触颇深,走进这所学校实验室看到摆放井然有序常规实验器材和药品,再仔细看一下实验桌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在与实验员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是专职实验员,但他们不是很空闲,因为这所学校实验开设率很高。通过这次学习我有很深刻的体会。

一、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今年的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技能测试的形式上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教委到学校都很重视,作为老师更应该认清形势。

二、转变思想,重新认识实验教学。

以前的实验教学是以学习知识为目标的,而现在是以学习探究方法为主。我们要及时转变观点,把握实验教学的侧重点。

三、深入细致地研究实验。

新形势下,新的实验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验教学前一定要对实验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在实验中可能存在或发生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实验不让突发事件影响正常地实验教学。

四、创新实验。

新课改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创新,所以我们教师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照本宣科,对实验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创新,不能拘泥于课本和实验手册,要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

五、鼓励学生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思考实验,动手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实验的乐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新器材对提高实验效率非常重要。

总之,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所得的毕竟是实验教学精神的冰山一角,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物理老师我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本次培训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老师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讲解,顿时茅塞顿开,又给自己充了电。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平时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提高物理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物理实验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之外,还应掌握熟练地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我接下来的工作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与学科教研组密切配合,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展课外实验和科技活动。虽然短短两天时间的培训很快结束了,但是培训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却是非常深远的,相信培训获得的知识对我们今后工作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让我们珍惜每一次培训。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

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因此,实施爱心教育,建设和谐得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学生发展得和谐德育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学生朱进,本来成绩不错,操行尚可。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直线下降。在家中想方设法骗钱,同学中到处借钱。他虽然在班级中尽管只是极少数,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坏影响。矫正他的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乃至长期、艰巨的努力工作。这种矫治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有难度并不是不能矫正,因为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完全可以矫正的。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一、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信息。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应有"捧出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集体活动。

三、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朱进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于培英8月21日,我们进行了德育专题培训。我观看了高金英老师的讲座录像,题目是《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观后我感受很深,自己感觉受益匪浅。

让我最难忘的是高金英老师的一句名言,“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是啊!仅仅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心想想,这件事该怎样做会更好?就比如教育学生,仅仅靠认真,按章办事是不够的,还要想一想,怎样教育学生效果会更好?例如:多年来,我们笃信“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当今时代,对独生子女而言,有时“忠言顺耳”更利于行。这就是“认真做”与“用心做”的区别。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我们只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把教育教学工作干得更好。

此外,“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这两句话也深深震撼了我。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智慧科学地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不能是一架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智慧,有亲和力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

“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就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

就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就要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博大情怀!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的理解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差异”,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用爱心浇灌每一棵幼苗。

其次,走近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亲切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在学生面临人生的转折点时,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指点迷津,“拨开云雾见月明”,引导学生跨越障碍,走向人生的坦途。

我要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做一个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这就是这次德育专题培训我得到的感受。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近几天的学习,听了专家们对德育有关问题的精辟分析,结合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真正树立德育工作创新意识

1、要做到认识到位。

认识到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现创新的首要前提。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必须改变“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思想,站在培养跨世纪“现代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实抓德育。避免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保证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要树立效益意识。

这是现代社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任何工作都要谋求和提高效益。那种单纯从“任务”、“要求”的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意识和质量问题,凡是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论最终效益如何、质量好坏,只要完成任务便万事告终的不讲效益,不计利害的做法,只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就要讲求效益。不讲效益,便无所谓创新。

3、要树立正确的超前观。

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应从发展、整体、改进、竞争的.角度看待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丢掉僵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树立变化发展的观点;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超前意识和突破思想,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创造性,以逾越过去德育工作路子越走越难、越走越窄的困境。克服墨守成规,力求创新搞活。

二、要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如果把德育工作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德育工作的创新则是为它开掘新的活力和源泉。未来的世界充满着挑战和竞争。而这一切挑战和竞争都集中在“一种主要的决定因素——人的身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顺乎潮流,知难而上,携手共进,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极大发展找寻“水源”,贡献心智。

1、要更新观念,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师还局限在校内、教室内讲道理、开班队会,特别是面对多层次、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不敢跳出“框框”,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一味采取拒之门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此,我们要贯彻“三个面向”精神,更新观念,放眼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活动和传统项目活动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工、学农、军民共建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变“封闭式”的“圈圈德育”为“开放的”的“社会联姻。”

2、要突出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

一切由教师作主、由教师包办,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是传统教育的流弊。德育工作,内容由教师主观臆定,过程由教师一人主宰,活动由教师全面指挥,也是历史因袭的固定模式。这种貌似负责周致的德育模式实际上却违背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使之接触客观德育因素,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作为教师要提高能动意识和超前意识,着眼过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防”为“预防”。

3、要情理交融,变“强压式”为“引导式”。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是贯穿于德育于作过程中的重要原则。那种不看对象,不顾后果,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办法只能是带来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实现创新,通过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心智潜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德育目标的定位在于“培养”与“引导”。因此,教师要变强压式为引导式,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设计,情理交融,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正确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4、要整合渗透,变“分块式”为“融合式”。

德育与智育、体育不同,它将有渗透源的作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蕴含在一切活动之中,可以说它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超脱教育教学之外形成了教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分块结构。其中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系统的分化,学校管理的格局是:抓教学校长——抓教务主任——各科教研组——各科任教师;抓德育校长——抓德育主任——抓德育三支队伍(即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这种格局分工明确,各守一摊,形成学校德育与教学的“两张皮”现象。现代学校的德育模式,应力克这一弊端,要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多种途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各种活动、各种规章制度、各类人员的言传身教等)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大量新的课题急待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只要我们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就能把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推上新的更高的水平。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7

7月15日,来自全县中小学70名政教主任在县理工中专接受为期三天的培训。开班典礼上,教育局副局长胡利民作了重要讲话,理工中专校长肖永如向全体学员提出了要求,并宣读了培训纪律。在培训会上,我们学习了县理工中专肖永如校长的《尊重的教育》,县教育局监保股王永福股长作了校园安全的专题讲座,万跃进老师作了心理健康辅导培训,白石坳小学冯长青校长作了《当前德育工作的困惑与思考》的专题报告,并聆听了县实验中学等7家单位就学校政教德育和安全工作上的学习交流。

7月17日下午,带着一份疲倦与忐忑,我又踏上了通往武穴的政教德育培训之路,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政教德育工作培训。这次的培训活动是由湖北省政教德育研究室精心组织,武穴教育局、教科所具体承办,来自全省40多个县市,近400多人参加培训。我县是由乡镇及县直各中小学18名政教主任参加。在18人当中,只有我一名女同志,一开始,有太多的顾虑与不安,本着对政教工作的热爱与执着,我收获的精神食粮远远占据了所有的不安。培训会上,我们聆听了杭州师范大学赵志毅教授的《传统德育的现代转换》、北师大檀传宝教授的《提高德育失效新思维》、以及华师大杜时忠教授的《德育的逻辑》,我们还学习了武穴师范附小管慧芳校长的《精心营造学生人格魅力的育人气场》、江苏洋思中学秦培元校长的学术报告《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以及全国道德模范汪金权老师为我们诠释了《尊重、帮助、培养》的真正含义。

两次政教德育培训,为我注入了无限动力,让我对今后的工作也充满了信心,也为我校政教德育工作指明了发展、前进的方向。培训中,我学习到了专家、教授非常先进的教学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教育执着追求的人生魅力。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学校政教管理者,必须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让教师做“四有”教师,让他们真正体会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为政教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堡垒。

当前广大教师普遍缺少工作热情,根据调查,教师已经成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之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大有人在!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体验不到成就感,从而对工作的热情度不高。我们除了在从事这一工作时间过长,工作简单重复,经济收入低下等外部因素以外,我们教师自身也要寻求内部因素,从而更好的调动自己工作的热情度。

作为教师,要甘于寂寞,甘于清贫。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清贫的职业,我们就要在自己的思想上接受它。几天的培训,使我理解了教师的使命与责任,简单的说就是自身的价值取向。一个人如果活着没有价值,那他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不会有热情的。现实的生活,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只会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狭隘和偏激。只为一份薪水毫不情愿地工作着,只会使自己越来越走向退化和堕落。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没有理由整天紧锁眉头,在自怨自艾中耗费时光,消磨生命,那样的人生太没价值了。看到学生在认真晨读,看到学生在专注做习题,看到学生在忙碌的打扫卫生,看到刚刚严厉批评了的学生又阳光灿烂的围着你叽叽喳喳说过不停,看到学生的琴、棋、书、画有那么一点点的进步,这一切,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它将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学生的进步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体现,我们应该为之欣慰的。

以江苏洋思中学的“高效课堂”为例,他们在实施“三清”的教学模式下,德育也渗透到了极致。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善于思考、做事果断等良好品质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人生价值,从而更增加了工作的热情度。我们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我们可以享受奉献的快乐;以平常心对待待遇、名利和得失,我们可以享受淡泊的快乐;把爱心撒向学生,我们可以收获学生成长的快乐;如果你找到了身为人师的快乐,也就意味着你已找到了工作的热情。我们只有拥有工作的热情,才能拥有工作的激情,才能在事业上不断进步。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

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因此,实施爱心教育,建设和谐得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学生发展得和谐德育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9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实践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博学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上师范学院时经常接触到的一句话。如今我也成为了别人的老师,加入到了教育这一行业领域中来。

时光荏苒,不经意就从指缝中溜走。数数日子,我参加工作已经一个月了,尝尽了其中的各种滋味。在工作的前几个星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德育培训课程。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学习,对于像我这样的新老师是十分及时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我也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谈谈这几次德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学生的学习好、成绩好、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其实不然,学习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而德育正体现了做人方面。成绩只是学习的一方面,只有培养出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不仅要重智育,还要重德育,只有这样教育才算完整,人类才算完美。

这次德育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关心和爱学生。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当重要。教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更应该以爱学生为基础,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以表扬为主、少批评,先肯定、再纠正。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更重要的是以爱动其心。首先,我们先要从的生活小事中关心学生。教育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我们要注重细节才能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其实,教师什么都不用多想,对学生奉献爱心就足够了,对学生的关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他都会铭记于心。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和耐心。人有“三六九”等,学业也有“一四七”分,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坏的,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袒之心。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期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自己更优秀;对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不仅要对他们有信心还要使学生自己建立起自信。无论差生还是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都应该要给学生足够的包容和耐心。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每一位学生,用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护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德育的培养,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酸甜苦辣渗透其中。让我们用自己心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爱感化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

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因此,实施爱心教育,建设和谐得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学生发展得和谐德育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博学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上师范学院时经常接触到的一句话。如今我也成为了别人的老师,加入到了教育这一行业领域中来。

时光荏苒,不经意就从指缝中溜走。数数日子,我参加工作已经一个月了,尝尽了其中的各种滋味。在工作的前几个星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德育培训课程。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学习,对于像我这样的新老师是十分及时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我也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谈谈这几次德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学生的学习好、成绩好、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其实不然,学习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而德育正体现了做人方面。成绩只是学习的一方面,只有培养出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不仅要重智育,还要重德育,只有这样教育才算完整,人类才算完美。

这次德育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关心和爱学生。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当重要。教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更应该以爱学生为基础,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以表扬为主、少批评,先肯定、再纠正。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更重要的是以爱动其心。首先,我们先要从的生活小事中关心学生。教育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我们要注重细节才能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其实,教师什么都不用多想,对学生奉献爱心就足够了,对学生的'关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他都会铭记于心。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和耐心。人有“三六九”等,学业也有“一四七”分,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坏的,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袒之心。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期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自己更优秀;对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不仅要对他们有信心还要使学生自己建立起自信。无论差生还是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都应该要给学生足够的包容和耐心。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每一位学生,用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护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德育的培养,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酸甜苦辣渗透其中。让我们用自己心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爱感化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