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面展开,历史新教材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它使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成为可能。在知识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新教材有其独到之处。
一、高中历史二期课改教材的特点:以文明史为线索,以主题史为单元,就是所谓的“主题式文明史”
有利于更集中地呈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容、特征及其过程。
(1)文明(civilisation)指的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它与野蛮相对而言,是指具有进步价值取向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活动过程和成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
(2)文明有哪些标志?
《全球通史》中解释: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化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但是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我国史学界通常认为文明的内涵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组成。所以本书的第一大主题下的文明社会的标志“金属工具”“文字”“国家”就是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展开。
为了避免与初中历史的简单重复。在一期课改的教材中,初一学习中国古代史,初二学习世界古代史,初三学习近代史。到了高中又重新学习中外近代史至当代史。造成了通史的重复。二期课改教材就避免了类似的问题。
强调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文明的交流,也符合和平、发展、协作、竞争和发扬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国际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比较注意吸收国内国外史学界的新成果,重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重视社会的演进和我们身边的历史。再现一种民众史、社会史、生活史。这样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习高一历史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1、理解本课内容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紧扣文明史的主线索。强调从历史中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强调吸取在全人类意义上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与智慧。
2、文明是如何在各个历史侧面继承发展的?如建筑、饮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从而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体现文明的细部演进痕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3、注意了解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4、注意了解人类通过交往,各区域文明是怎样影响、变化、发展与相互竞争,以开阔胸怀和视野,提高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
三、新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课堂教学处理困难。
2、以主题史的方式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高中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
3、新教材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而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时间很有限,上网查阅的条件不具备。
四、问题解决办法:
1、面对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的情形,教师必须在备课这一环节上狠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2、面对新教材突出专题和探究式的学习,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宽,要学会收集、积累知识,建议学校的图书馆对学生开放,校园网络也应该定时对学生开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
3、针对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的情况,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补习和辅导。成立历史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对教师的要求
当然,新教材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提高信息素养刻不容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之中,从而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新教材迫切要求我们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改进和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视、电脑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和技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这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把最新最前沿的东西传给学生,也才能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作为一名老师,还应该清醒认识到,信息时代相对学生来说,教师并没有必然优势,所以,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已经时不我待。
2、更新教学理念乃当务之急。新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智育”的含义,它不仅是指知识,还应该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电脑已可代替人脑来储存大量信息的时代,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决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不能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应该认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3、更新专业知识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随着新教材走进学生观念中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学生从影视等各种媒体中获得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实在太多,若老师死守有限且过时的知识,要想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面对现在的学生群体,欲自如地为人师表,实在是勉为其难的。
新教材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教材实施的条件。如果我们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那么教给学生的也必然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和学习,做到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识传给学生,也才能为学生乐于接受。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在20xx年这个热情的8月份我们历史教研组在我校敬知楼进行了面向高三的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自主高考题训练、小组讨论高考取向以及最关键的聆听专家讲座。
通过对于七位历史教学专家们的教授内容的学习。使我对课改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扩展自己的空间,突破自己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要充实
主要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3、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4、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培训,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当前的高考,历史学科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论证能力、合理的逻辑思维组织能力、简洁通畅的文字表达能力,这种表达既要符合题目考察目的之要求,又不能限定取决于某种教材。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一要设法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表达能力;二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一、工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备课时一是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二是备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三是备教材,即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是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应将高考考情、考纲要求融进各单元、章、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应了解每一章、节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应用“导读法”实施课堂教学。变“教”为“导”,变听讲、记笔记为思考理解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过程,引导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对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
三、注重习题课,精选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于学校教育所持的基本观点是“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说到底,我们学校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成功,教会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核心。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学生也学着教师的做法,自己独立评析题目,运用有关原理来解析问题。这样就内化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功感会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关于高中历史课教法的研究与探索
1、目前考纲在能力要求方面,具体提出的要求是: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论证能力、合理的逻辑思维组织能力、简洁通畅的文字表达能力,这种表达既要符合题目考察目的之要求,又不能限定取决于某种教材。
根据上述这些要求,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一要设法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表达能力,二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具体做法:
①高一、高二应用"导读法"教学。所谓导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尽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归纳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这种方法共分四步。第一步,凡讲各章、节课文,具体讲每一个目时,均一一列出子目,然后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并记录,每一子目的内容。第二步,只提示每一个具体目应列几个子目,让学生在限定时期内自己看书,作出笔记,然后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修改笔记。第三步,凡讲各目,不再提示,让学生自己看书后分析决定应列哪些子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课堂笔记,教师与学生讨论,借以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靠拢,同时也使学生修正了各自的笔记。第四步,每一节课各目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做好读书笔记,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讲,讲的正确即予肯定,不正确则让另外的学生来补充,内容一旦完善便予肯定。实际上到这一阶段,90%的学生都可做对。
②高三年级应安排三遍教学过程。原因有三:一是高考题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较合理,重点突出,命题角度新颖,难度体现了高考的意图,经得起推敲;二是阅读、分析它尚可了解命题的规律;三是一切能力要求分别融会在各个具体试题之中,读、思历年高考题便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适应高考的水平,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否则,要具体讲这些能力要求,是很抽象和有些枯燥的。
③应努力在教学中与其他学科横向进行联系,促使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体说,历史科教学,可以、并且应该:与地理学科联系;与语文学科联系;与政治学科联系;也可以与外语学科联系。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在我们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布置了要我们学习《上海市新课程标准》,我花了好长时间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经过这次学习,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新课标”贯穿了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下几种意识。
知识意识:教学的“有效知识”是知识与发展的结合点。发展性教学不是提高教学知识的总量,而是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课程意识:新的课程计划、标准不是教学唯一的资源;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取消了教学指导书、参考书。学生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生命意识:认为教学是一种生命现象,是生命的流动、展示、生成。批判意识:批判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包括怀疑意识、拒绝意识和提倡“不一样”。问题意识:知识不是智慧,提出问题是智慧,思维从问题开始,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创造。过程意识:过程关注的不是知识(结论)的本身,而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即如何(方法)得出结论。方法是过程的核心。研究意识:任何学习都包含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成份,它们并行不悖,形成互补效应。开放意识: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以开放教学培养学生开放意识。民主意识: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民主性的活动,通过民主教学培养学生民主意识。
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变化,领导、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变化。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
我们作为当代教师,应该不断的与时俱进,在有效的知识与在不断的发展中,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要吸收其精华。在新教学理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效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面展开,历史新教材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它使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成为可能。在知识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新教材有其独到之处。
一、高中历史二期课改教材的特点:以文明史为线索,以主题史为单元,就是所谓的“主题式文明史”
有利于更集中地呈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容、特征及其过程。
(1)文明(civilisation)指的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它与野蛮相对而言,是指具有进步价值取向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活动过程和成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
(2)文明有哪些标志?
《全球通史》中解释: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化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但是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我国史学界通常认为文明的内涵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组成。所以本书的第一大主题下的文明社会的标志“金属工具”“文字”“国家”就是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展开。
为了避免与初中历史的简单重复。在一期课改的教材中,初一学习中国古代史,初二学习世界古代史,初三学习近代史。到了高中又重新学习中外近代史至当代史。造成了通史的重复。二期课改教材就避免了类似的问题。
强调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文明的交流,也符合和平、发展、协作、竞争和发扬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国际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比较注意吸收国内国外史学界的新成果,重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重视社会的演进和我们身边的历史。再现一种民众史、社会史、生活史。这样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习高一历史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1、理解本课内容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紧扣文明史的主线索。强调从历史中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强调吸取在全人类意义上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与智慧。
2、文明是如何在各个历史侧面继承发展的?如建筑、饮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从而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体现文明的细部演进痕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3、注意了解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4、注意了解人类通过交往,各区域文明是怎样影响、变化、发展与相互竞争,以开阔胸怀和视野,提高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
三、新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课堂教学处理困难。
2、以主题史的方式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高中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
3、新教材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而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时间很有限,上网查阅的条件不具备。
四、问题解决办法:
1、面对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的情形,教师必须在备课这一环节上狠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2、面对新教材突出专题和探究式的学习,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宽,要学会收集、积累知识,建议学校的图书馆对学生开放,校园网络也应该定时对学生开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
3、针对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的情况,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补习和辅导。成立历史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对教师的要求
当然,新教材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提高信息素养刻不容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之中,从而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新教材迫切要求我们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改进和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视、电脑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和技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这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把最新最前沿的东西传给学生,也才能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作为一名老师,还应该清醒认识到,信息时代相对学生来说,教师并没有必然优势,所以,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已经时不我待。
2、更新教学理念乃当务之急。新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智育”的含义,它不仅是指知识,还应该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电脑已可代替人脑来储存大量信息的时代,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决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不能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应该认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3、更新专业知识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随着新教材走进学生观念中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学生从影视等各种媒体中获得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实在太多,若老师死守有限且过时的知识,要想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面对现在的学生群体,欲自如地为人师表,实在是勉为其难的。
新教材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教材实施的条件。如果我们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那么教给学生的也必然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和学习,做到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识传给学生,也才能为学生乐于接受。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为期一周的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高考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
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远程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和必要的,经过培训,聆听了专家和有经验教师们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在专业情感方面,教师要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变为实际的行动,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自己适应新课程的信心。
其次,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教师能够真正从一位“教书匠”转变为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更新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二是观察学习法,它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三是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是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高中历史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
四、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一,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合理利用与开发历史教材,必须吃透教材。教师应对教材结构,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对照课标,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对教材中辅助材料如课前的引文、历史图片、问题设计、课后练习等进行深入研究,揣摩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分析课与课、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专题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教师也是重要的教学人力资源,教师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还是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之一。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师“在自身以外的教学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实现教学资源价值超水平的发挥”。
第三,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对教育教学具有能动作用,由于学生对教育具有能动作用,因此有效的学习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使其在朝目标迈进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
第四,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互联网、历史音像资料、图书馆、历史遗存、博物馆等都是对实现历史课程目标有利的课程资源,依据课标要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通过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既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为期一周的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高考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
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远程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