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秋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巴金秋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巴金秋读后感 篇1
《秋》是巴金老人的名著《肌瘤三部曲》的内容,作者读后的理解让人别有一番风味。
最近在阅读巴金老人的名著《激流三部曲》之三《秋》时,脑海里总是时不时冒出“天凉好个秋”这五个字。秋天本该是个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季节。可是说心里话,在阅读过程中,我却总感觉心里很憋闷,有几次不得不放下书,走到外面透口气。读完后,我昨晚一夜无眠,有很多话是不吐不快。
高家大少爷觉新的窝囊、懦弱、作辑主义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他以为抱着“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这样的愚蠢念头,别人就会谅解他,感激他;他以为他的唯唯诺诺可以讨好身边所有人,可是他真的大错特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退缩,一次又一次的充当老好人,不仅没有得到别人应有的尊重和感恩,相反换来的是别人的鄙视和愤懑。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别人又怎么能把你当回事呢?面对别人的故意刁难不是去反驳而是默默承受,时间长了,别人不自觉中就把你当成软的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堂堂高家大少爷,在整个公馆人的眼里也许连一个丫环都不如。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固然与那个陈旧的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有关,还有他遭遇的太多灾难共同造成他那个样子。可是同样一母所生,又在一个公馆里长大的其他兄弟姐妹为什么遇事态度和他截然相反呢?二弟高觉民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他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虽然有时过于偏激,但总比逆来顺受强百倍。三妹淑华敢说敢作,天不怕地不怕,按自己的想法活着,虽然也因此遭到不少人的为难,可也没见到她少一根毫毛。所以高新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罪魁祸首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做人没有个性和自己的原则。每次面对那些所谓的长辈们的羞辱选择忍气吞声,以为像鸵鸟那样遇到危险把头埋在沙子里面就可以躲过这一劫。结果呢?“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不是说善良不好,但是无原则的善良就是对坏人的姑奸养息,对恶势力的推波助澜。退一步也许会海阔天空,可是一味的退避就是自寻死路。人就是这样,你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必在沉默中灭亡。
我在阅读时真的好恨那个人吃人的时代,也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倩儿、淑贞还有很多人的宝贵生命就这样被那可恶的旧礼教吞噬了。看起来,吃人礼教还真的满吓人的。难怪每次别人规劝觉新不要害怕,要起来反抗时,他总是念念叨叨:你们不知道我心里有多苦,我的处境有多可怕,想以此来搪塞和逃避。其实那些旧的制度和礼教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们就像毛主席当年的豪言“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你一打它就倒”。可惜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觉新还没有那样的觉悟。他遭遇的苦难太多了,一次一次眼睁睁看见自己心爱的人被剥夺生命,而自己却无法救助她们。也许是对自己太失望了,他变的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哀莫过于心死”。他如僵尸般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变的悲观厌世。他带着有色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难怪在他眼里,秋天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到处是秋风扫落叶般的萧瑟凄凉。可在有信仰和追求的觉民眼里秋天却是另番景象,而且他坚信:秋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看来环境一样,心境如果不同,那他所看的世界也必定迥然不同。
合上书本后,我脑海里总是拂不去对高觉新这个大少爷的厌恶和愤怒。他的唯唯诺诺和老好人面目不仅害苦了周围人,更重要的是害了他自己。他天真得自以为自己多吃点苦,多遭点罪,就可以换来别人的谅解和同情,就可以挽救那个已经摇摇欲坠的高家大梁。他以为别人会明白的良苦用心,他打碎牙齿吞在自己肚里,就可以换来所有人的满意。也许他到死都不不明白,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是多么的可悲。你可以在某一时刻让所有得人满意,你也可以在所有时刻让某一些人满意,但是你永远不能在所有时刻让所有的人满意。你如果太在意别人,必然就会迷失自己。
巴金秋读后感 篇2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秋》是他的“激流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读罢之后,一股革命的激流不禁涌上心头,这是一种社会的责任赋予我们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巴金秋读后感。“激流三部曲”中那种火一样的激—情,那种强烈的反封建的思想,那种荡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热情始终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秋》这部小说延续了《家》和《春》的主线,进一步写高家的没落与新生,使人看到希望的是,主人公觉新在血的教训面前,已变得更加成熟与冷静,他试图以改良的方式去挽回这个濒于没落的家,事实证明已无法挽回。相比之下,二弟觉民就显得积极的多,他最后举行了新式婚礼这一点,就证明了他的思想已经彻底摆脱了旧式大家庭的束缚,而投身到更新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新世界!
我想,《秋》从季节上来看是凄凉的,它往往能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它常常代表事物的衰亡,这是诗歌散文中是经常见到的。那么,本小说在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秋天,是不是也意味着它的衰亡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衰亡,尽管身在其中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情愿,但历史的潮流是势不可挡的,革命的激流是永远向前的,这一点任何人也无法改变!旧世界的衰落,意味着一个新世界的到来,让那个没落的.家随着秋天的落叶一起随风而逝吧!迎接我们的,必将是一个崭新的未来。
“西风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秋冬一过,我们一定会迎来灿烂的生机盎然的春天,我们的国家正是在这样的新旧交替中走向强大的,我们的生活也将越来越美好。
巴金秋读后感 篇3
如果有人问什么能使人的思想纯洁,使人具有良好的道德?肯定会有人说:多读书,多学一些好的行为,向有道德、纯洁的人学习,要修身有性之类。这些答案虽然并没有错,但却不能使人满意。真正能使人提高品德修养,能使大批大批人怀有崇高精神品质的事物只有一种:那就是革命,革命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革命的洗礼可以涤荡人们心灵深处的杂质,革命的大熔炉中,人身上的杂质与腐朽的'思想都会被溶走,成为炉渣,而提炼出来的是亮晶晶、光灿灿的真金。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革命的过程中,以前革命成功的初期,那些革命者大都具有令人敬仰的优秀品质。革命者在为共同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联成了一体,他们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他们情同手足,心目中只有革命,只有理想,为了理想与革命,他们什么都可以放弃,包括自己最珍贵的生命。既然生命都可以放弃,那功名利实禄、私心杂念又算得了什么呢?所谓有道德的人,就是可以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没有个人私心杂念的人,革命之所以能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原因就在于此。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比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更能牵动的人,这是为什么革命会使大批大批人精神品质得到提升的原因。如果谁想使自己变得纯洁、变得有道德,那他谅应该去作一个革命者。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的社会现状并不能使人满意。固然,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也不断提高,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我们同时看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下岗工人越来越多,广大中西部农村经济形势恶化,****现象更是社会化、系统化,甚至制度化,各种丑恶现象也日渐增多。许多现象表明我们的国家需要改革,这需要大批高觉悟的青年去完成,而也只有革命才能光华人们的心灵,消灭一切丑恶。
巴金秋读后感 篇4
如果有人问什么能使人的思想纯洁,使人具有良好的道德?肯定会有人说:多读书,多学一些好的行为,向有道德、纯洁的人学习,要修身有性之类。这些答案虽然并没有错,但却不能使人满意。真正能使人提高品德修养,能使大批大批人怀有崇高精神品质的事物只有一种:那就是革命,革命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革命的洗礼可以涤荡人们心灵深处的杂质,革命的大熔炉中,人身上的杂质与腐朽的思想都会被溶走,成为炉渣,而提炼出来的是亮晶晶、光灿灿的真金。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革命的过程中,以前革命成功的初期,那些革命者大都具有令人敬仰的'优秀品质。革命者在为共同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联成了一体,他们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他们情同手足,心目中只有革命,只有理想,为了理想与革命,他们什么都可以放弃,包括自己最珍贵的生命。既然生命都可以放弃,那功名利实禄、私心杂念又算得了什么呢?所谓有道德的人,就是可以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没有个人私心杂念的人,革命之所以能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原因就在于此。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比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更能牵动更多的人,这是为什么革命会使大批大批人精神品质得到提升的原因。如果谁想使自己变得纯洁、变得有道德,那他谅应该去作一个革命者。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的社会现状并不能使人满意。固然,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也不断提高,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我们同时看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下岗工人越来越多,广大中西部农村经济形势恶化,腐败现象更是社会化、系统化,甚至制度化,各种丑恶现象也日渐增多。许多现象表明我们的国家需要改革,这需要大批高觉悟的青年去完成,而也只有革命才能光华人们的心灵,消灭一切丑恶。